61阅读

石壕吏改写-《石壕吏》续写

发布时间:2018-01-24 所属栏目:石壕吏改写

一 : 《石壕吏》续写

  老妇人被捉走后,老头子与儿媳都非常伤心,老头子夜夜都睡不着觉,心想一个男人怎么能让女人提自己从军。想着想着他就想起去救老妇人的念头。儿媳也同意了老头子的意见。光想不行老头子也行动起来,年轻时老头子做过木匠所以会木活,他为自己做了一把弓箭和一个长矛。为儿媳也做了一根长矛来保护自己。

  天一亮,三人便动身了带足了干粮。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前线的营地,三人在一旁的山里找了个山洞。老头子与儿媳商量了营救计划。天一黑,老头子去救人儿媳留在山洞了看儿子等待老头子救完老妇人与他会合。

  老头子在山里向营地跑去。到了营下发现有两个哨兵,他用事先准备好的弓,将两个哨兵射死了。他便穿上他们的衣服潜入营中。他四处寻找老妇人的下落。可是没有找到。这时来了个当兵的人。老头子问他兄弟前些天为你们做饭的老太太哪去了?当兵的说死了。两个字死了使老头子吓了一身冷汗。心想回去吧。刚一回头,老妇人正端着将士剩的饭往做饭的地方走呢。

  老妇人也回了头。两人都十分激动。原来士兵说的不是她。

  老头子带着老妇人往外跑。可是被当兵的发现了,老头子中了一箭。但他们也成功逃跑了。

  与儿媳会合后,他们不想在这个充满战争的地方待了。他们乘船逃跑了,船漂了几天他们登上了一个小岛,从此以捕鱼为生,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那个小岛就是钓鱼岛。

    初二:小郎

二 : 改写《石壕吏》

傍晚时,晚霞笼罩了整片大地,黑暗的社会折磨着每个老百姓。

在石壕镇的一个小村,哪儿的人们总是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当官兵过来抓捕家丁、[www.61k.com)年轻男子时,家中的女子面无表情,仿佛承受了一切痛苦。

听到官兵连夜搜查,老翁立马跳墙,来不及带些吃的食物填饱肚子。匆忙的老翁跳墙时,由于搬到一块石头,引起官兵的思绪,老翁不顾一切,抚摸着伤口离开了。

官兵怒气冲冲地吼道,似乎震动了一片大地。妇人受到惊吓,神志不清地说到:“半夜不要影响别人休息。”官兵一怒,扇了老妇人一巴掌,老妇人痛哭着,哭的多悲苦。

老妇人哭道: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身负重伤,另外两个儿子为国效命,战死沙场。存活的人苟且的活着,日子单调而毫无意义和价值。而死者从此离别人世,死得其所。家中在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一个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没有离去。而是日夜守护着,想一个小天使守护精灵。老妇人年老体弱,为此只能由我与你们一起回营去,帮你们煮饭洗衣。

夜深了,说话声停止了,只听见蝉鸣地叫声,有人低声地哭。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老妇人就已被抓取服役。

初二:赖培丽

三 : 续写《石壕吏》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初二、十班风吟残月


以前学《石壕吏》时写的,内容自我感觉还可以,但是总是换韵,当年声律知识没学到家。叹~~~大家凑合看吧~

(第一范文网m.diyifanwen.com整理)

续写《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原文

续写:

时如箭出弦,日似雁南飞。往复三五载,老妇日思归。

大唐得天佑,安史乱终平。九死得一生,满腹归乡情。饥寒两不顾,思忆促归心。归路数千里,好似一朝尽。

趋步至城门,双木撑病体。窗内灯火暗,檐上鸦声凄。推门门未闭,儿媳独抽泣。失声唤爷娘,泪水落满膝。老妇轻声应,孙儿惊梦起。六眼皆溅泪,三人共相依。

(第一范文网m.diyifanwen.com整理)

老妇力本衰,又经旅途苦。久病未相医,于事已无补。好景将逝去,噩梦终到来。但求安入土,共与老翁眠。儿媳如何哭,幼孙如何啼。老妇已长眠,阴阳两相间。

战争是何物?只叫人分离!

四 : 《石壕吏》中老妪的苦及如何改写《石壕吏》

《石壕吏》是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的一首长诗,反映了战乱带给劳动人民的悲苦,表达了作者的同情,无可奈何,还有对差役残暴的谴责等等。教读本文,重点体会老妪的哭啼,老妪的哭啼有3个方面:生活的痛苦,贫苦,悲苦亦或是衰苦。痛苦表现在二男新战死,这个家庭为这场战争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并没有停止,那个仅存的儿子也随时有可能捐躯国难啊!心中的痛苦无以言说,生活还得继续,毕竟还有孙子在,有孙子,这个家就还有一丝曙光。贫苦,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这个家生活的现状。战争让老百姓的生活陷入绝境,这样的日子每一天都难熬啊!然而,就是这样的难熬,如果平平安安也就罢了。可是差役来了,还要抓人啊,战事吃紧,大敌当前,匹夫有责,孙母有什么理由不去呢?老妪的悲苦正在于此,她活着的最后希望就是她的亲孙子,而孙子正是嗷嗷待哺,孙母一去,结果如何,不堪设想。有钱买奶粉吗?幻想。没有半点的犹豫,也来不及犹豫,挺身而出,舍己救孙,救国,为这个家,为这个国,尽我老太婆的最后一点力吧。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里是悲壮,更是无奈。读来字字滴泪,声声泣血。诗人有什么办法呢?能劝阻吗?这场战争身系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沉默,无可奈何。没有比看着百姓痛苦却只能看着更痛苦的事了,没有比看着差役残暴却只能沉默跟锥心的事了,这种纠结,哎!

学完了《石壕吏》,紧接着布置了1个作业,改写《石壕吏》。作业要求:把省略了的情节加上,要求想象要合情理。对于差役凶神恶煞的逼问,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如何1步1步的逼问,学生细读文本,以文本做依据,以老妪的哭啼做答案,便推出了差役的逼问。但是对于开头暮投和结尾的登前途的场景,却问题多多。毕竟这个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了,而且旧时的环境与现在也大不相同,况且还是战乱时期。因此,孩子们想要用环境描写烘托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出现了好多啼笑皆非的开头。有的干脆投机取巧,绕过这个情节,直接进[www.61k.com)行老妪与差役的对话。或者是过于简单,直接一句暮色苍茫投宿到一户人家就对了,等等情形,不一而足。万事开头难,在作文上,尤其如此。

这时李彦同学依据课文中的插图,写出了自己的开头。这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我一向对插图不大留意,总觉得插图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可是对于跨越了千年的时空,插图却帮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石壕吏》的插图上,老妪拄着拐杖,这说明她已很老,走路都成问题。衣着褴褛,衣袖上补丁摞着补丁,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刀子般的皱纹,满脸写满了沧桑与苦难。在2个如豺狼般的差役面前,掩面哭泣,苦苦哀求。哭诉着她种种的不幸。看到这样的画面,谁能不心痛呢?她已经失去了2个儿子,另外1个也朝不保夕,而如今为了她心爱的孙子,她1个垂垂老矣的妇人还得再踏上应征之路,这是什么世道呀!可是,能说什么?面对国难,个人的灾难似乎都是理所应当,连诗人面对这一切也只能保持沉默,无可奈何。而其实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老妇这样的百姓在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大唐王朝才度过了这一劫呀!再看老妪家的茅草屋,矮墙还有豁口,草门,这样的门何须敲呀?况且差役估计不会那么有礼貌吧,要不他们能乘夜骚扰。那棵枯树,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时候已然是很冷了,屋内那个出入无完裙的孙母又怎么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呢?老妪的身后有个破罐子,院子角落里几棵枯草在风中摇曳,展现给我们的这一切难道还不够惨吗?荒凉,凄惨,破落,塌败和这个痛苦,贫苦,悲苦的家庭,这就是战争中百姓的家啊!这么一分析,孩子们纷纷写出了自己的开头,结尾也就不发愁了。感谢细心的李彦!

五 : 石壕吏改写 石壕吏改写

石壕吏改写
苍茫的天际间,突然划过一声凄楚的鸡鸣。东方的天空,太阳正拖着他那疲倦不堪的脸缓缓上爬。那原本活力四射的朝阳,此时却将这满地的狼籍照的更加不堪入目。我就要启程继续赶路了。
看着路边枯草萋萋,花瓣枯萎凋谢,不禁又回忆起了昨天——
我拖着一身的疲惫踉跄前行着,终于来到了一个小村庄——石壕村。果然,眼前是一幅农家疾苦的画面。我找了个离我最近的草屋,轻叩柴扉。伴随着一声“吱呀”,一个饱经战乱摧残的老脸呈现在我面前。“老伯,可否借住一晚?”“若不嫌弃寒舍,欢迎。”于是,我被请进了屋,可不知——
一阵嘈杂的吵嚷,走路声由远及近。老伯一听,面如土色,赶忙翻过了一堵已被战乱摧残的狼狈不堪的土墙,仓皇而逃。而老婆婆也忙让我躲起来,自已却走出了屋门。
我躲在门后,听着院中的言语。
“你们家还有人吗!交出来!”官吏大声喊道,杏眼圆瞪,两撇八字胡已吹到天上。老妇人被吓哭了:“官差大人,现在兵荒马乱。我三个儿子都已在前线抗战,一个刚刚捎信回来,其他两个都战死了!死了的一走了之,活着的又能活几天?”“少罗嗦!快交人来!”官吏大喝一声,青面獠牙,仿佛下一秒老妇就会命丧其人口中。唉,我已不忍再隔着门缝看下去。
官差喊得越来越大声,老妇人抽抽泣泣不知在说些什么,却哭得更加凄惨。也许老妇人再也没劲了,连哭的劲都没了,哭声变小了。最后,老妇人用绝望的声音说:“好吧,你带我走吧,我虽人老,但也许还可以给你们做几顿饭吧……”“还不快走!”声音变由近到远了。
我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合眼,不知老妇人是否已被带走,还是……但我实在没有勇气走到门后看一看了。
突然,我听到了几声轻声的抽泣,细若蚊声,但在这一片死寂中,声音却也明晰。不免使这夜也有些惊悚。
唉!一个踉跄把我从回忆中拉到了现实,向前一望,除了苍茫的天际,就是一片凄惨。背后的夕阳,如血般泻下。

本文标题:石壕吏改写-《石壕吏》续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204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