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烧七七有什么讲究-清明烧纸有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所属栏目:七七有什么讲究

一 : 清明烧纸有什么讲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诗人杜牧对清明节的写照。从今天开始,就进入了为期三天的清明小长假。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www.61k.com)

清明到,街边巷尾又开始飘荡缕缕青烟。清明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作为我们为数不多还能保持民俗和本义的节日,我们实在应该复习一下清明那些事。清明烧纸,您是否烧对了?本文将普及一下有关清明的知识。

历代清明都啥样:

汉代

清明的诞生时代,开始只流传于太原上党等地区,六朝之后演变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此时为寒食节,要求是在这期间不起灶火,冷吃之前做好的食物。最初的寒食节不过是旌表、纪念被焚于绵山的介子推而已,并没有祭奠祖先的含义。

唐代

根据《癸辛杂识》记载,唐代清明时,太学要放假三日(清明小长假原来是历史惯例),武学一日。山西地区要禁火(不开灶做饭)七天,在丧乱的乱世也要禁止三天。因为全国禁止起火,并且在清明节后皇帝会颁布法令让全国人民重新钻木取火成为新火,故唐代是不烧纸钱的。根据《全唐诗》中描述清明的诗歌记载,唐代清明节会举办踢足球、大毛球,荡秋千、拔河等文体活动。

宋代

宋代寒食节为期三天亦称“百五节”、“禁烟节”,为全国重要性的节日。在现山西省地区最为盛行。宋代寒食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三年当中任何一天都可以上坟祭祖,只是不设香火,将纸钱挂在坟周围的树上就行。

元代

元代清明节前一天或者前两天为寒食节。在元代有禁用烟火、只食用之前做好的冷食的习俗。元朝规定寒食节放假3天。也就在元代寒食节和清明节正式和认为以。习俗同宋代相同。

明清

明清时期寒食节同清明节相结合,清明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就是扫墓踏青。明代男女携带酒食祭品、纸钱上先人的墓地祭扫。在坟旁焚烧纸锭,并在坟头压一叠纸钱。扫墓之后男女并不直接回家,而是在墓地附近去踏青。踏青的活动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盛。清代清明节在明代基础之上会放风筝。同时佩戴新柳(柳枝)在头上。清代在祭祖之时,无论贫富都要准备祭品,并正式称清明与七月半、十月朔为鬼节。《清嘉录》之中记载苏州地区的习俗是在祖先坟墓前挑新土、烧纸钱、祭山神、奠坟邻。注意:清明节终于和鬼挂上钩了。

根据一年三个鬼节的相应要求(即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及不同特征,我们可以得知,清明节是祭奠祖先,给先亡的亲人送去金钱等用品使得它们在冥界生活正常;中元节是鬼门关大开放假,先亡的亲人回到阳间完成自己生前没能完成的愿望的日子,故而多点荷灯,或者在自家祭祖告诉祖先一切安好;寒衣节以给先亡的亲人送寒衣,烧纸钱的同时,更要去烧一些做成布、衣服、被子的烧品。

那么我们为什么清明一定要烧纸钱呢?要知道汉代、唐代、宋代皆不烧纸钱,到宋代也最多就是把纸钱挂在树上而已。到了明代不同了,由于捎和烧字同音,明代之后开始焚烧祭品以示给先亡的亲人捎过去东西。明代在坟旁焚烧纸锭,并在坟头压一叠纸钱。清代、民国时期挑新土、烧纸钱、祭山神、奠坟邻。当代以改革开放为界,以前不烧纸钱,只三鞠躬。改革开放后,在二十世纪阶段,清明节烧纸以烧纸钱、纸币为主;在二十一世纪到来时增加了诸如银行卡、手机、汽车等拉风的现代时尚用品,甚至在近年来有烧纸制iphone手机、ipad的了。

清明烧纸也有讲究,那应该怎么烧?

一、什么时候烧?

清明节前三天、后四天范围内,选择单日进行相应活动最佳。时间当然是天黑之后。

二、烧什么?

清明节重要是烧些纸钱、元宝、纸币等。如果对亲人表达思念过深,还可准备一些其他纸制品。也有准备一个大的纸包,将东西放在包袱里面,并在包袱上写上亡者的名讳。古代烧纸的纸钱都是由亲人自己剪好并不是从摊位去买,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诚意和尊重。现在当然大都是购买现成的了,但最近出现了DIY烧纸制品的新时尚很受欢迎,譬如iPhone6纸模型。

三、烧的规矩和禁忌

1.清明之前要在路口烧,据说路口烧纸钱可以通到冥界。不宜挑选车多人多的马路,阳气较重。

2.烧纸钱之前要拿出几张,烧给孤魂野鬼,让它们不去圈地。

3.圈地画圈的时候一个人一圈,或者画一个整圈在圈的时候要念叨自己祭奠的亲人的姓名,圈子不能有缺口。

4.必须用一个木棍,确保烧纸全部燃烧完毕。

5.祭酒(水)在烧完之后,在圈子外面抛洒一圈,称之为破散。

6.纸钱不能一下子全部放进去,要一张一张的放或者两三张放,让纸钱在手里燃烧一半之后再丢出去。

7.烧纸过程之中嘴里一定要念叨要对亲人说的话,与此同时无论是蹲着或者跪着,要强调对亲人的思念。

8.在烧的过程中如果有风千万不要去管他,圈中没有燃烧尽的要用木棍挑拨燃尽,要不亲人收到的是不完整的,风吹走代表的是取走了。

9. 烧的纸钱的面额适中,过大和过小的都有,要不底下找不开。

10.风大时一定要给周围多烧几张,太大的话建议换个地方,抢钱的鬼太多。

再说点关于扫墓的话:根据清代确定的习俗。在祭扫坟墓的时候不在清明当天,而是选择临近清明节的单日(阴历)进行,据说只有僧人在清明节当头进行相应的扫墓活动。清明扫墓需要重新整修坟墓,清除杂草,培添新土。根据中国清明节、寒食节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吃之前准备好的饭菜,而不起火。当然在如今更希望大家在祭奠祖先的时候食素,也算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诚意。

当然因为雾霾天气的严重,我们也提倡大家选用电子祭奠的方式,近年来这在网络上也很流行,希望大家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下选择各种方式进行清明节的祭奠活动。同时,死者安息,我们更应当好好地对自己身边的父母、亲人,在他们生前多多尽孝比到某一天对着火堆哭诉自责要更有价值。

清明烧纸有什么讲究

二 : 头七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篇一:《烧七撞七怎么办回魂回煞计算回殃方向日期》

(一):先人烧七日的计时方法是,是从去世当天,就算第一天开始计算,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周知明确,因为错烧先人七日,会阻碍先人在阴司里过关通行,大家切记切记。

(www.61k.com。

(二):先人烧七日是不让烧全的,也就是七个七日祭,不可都进行祭祀。公墓网认为,虽然逝者为大,但毕竟已经死去,给后人留福积福更大一分。故一旦祭祀全,即为福尽。

(三):七个七日祭中以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最宜祭祀。由于头七和三天圆坟相差很近,所以北方一代基本不上坟祭祀,反倒是南方更注重头七回魂祭祀。五七最为隆重。

(四):先人头七祭时,一般都要准备一桌“回魂供”进行祭祀,注:供品中是不可以有牛肉和马肉的,因为先人头七回魂是由牛头马面等鬼差护送回家,一旦出现,属大忌。

(五):头七祭祀是寓意先人亡魂最后一次还阳回家看望,看望完所有的亲人之后就正式踏上黄泉路,想回都回不来了。黄泉路的第一站就是望乡台,先人远望家乡回不来。

(六):一般60岁以上故去的先人,七个七日祭,是祭奠四个,即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60岁以下的,只祭祀三个,即三七、五七和七七;少亡的,基本只祭祀五七。

(七):七个七日祭中上文提到五七最为隆重,先人的女后人,一般是女儿,没有女儿的是儿媳、侄女、外甥女或妹妹为其扎上五盆颜色鲜艳的纸花焚化送去以便先人过关。

(八):在什么情况下七个七日可祭祀全,必须是儿女双全,儿孙满堂,且必须是四世同堂时,老夫妻俩,最后一位去世的时候,后人们才可以七个七日祭祀齐全,属大喜丧。

(九):男性先人烧七日祭时,逢农历占七日,是大吉兆,寓意乐淘淘,黄泉路上好过关;女性先人烧七日祭时,逢农历占七日,是大凶兆,寓意愁忧忧,黄泉路上不好过关。

(十):男性先人烧七日祭时,逢农历占七日,要多烧纸钱,尤其要往坟地灵位外围多撒纸钱,寓意感谢诸路鬼差帮忙,答谢神恩,以便先人顺利过关同行,投胎轮回上三道。

(十一):女性先人烧七日祭时,逢农历占七日,一定要请师父诵经和破地狱,帮助女性先人顺利过关,如果不如法化解,先人魂头即会被扣被压,轻则白煞,重则犯呼。

(十二):先人烧七日祭时,后人属相和先人属相,相同、相冲、相刑、相破、相害的,都要回避,如果不便回避的,在进入坟地祭祀之前,也要先转身回避一刻示意为佳。

附录:

1:回魂计算方式 回魂是由各死者不同的死忌〔死亡日期〕的日柱配数而推算出来的,故不同死者的回魂日期也是不尽一样的。下面介绍这个配数:

天干:

甲/己 - 九尺

乙/庚 - 八尺

丙/辛 - 七尺

丁/壬 - 六尺

戊/癸 - 五尺

地支:

子/午 - 九尺

丑/未 - 八尺

寅/申 - 七尺

卯/酉 - 六尺

辰/戍 - 五尺

已/亥 - 四尺

举例来说,倘若一个人死于丙午日,那么他的魂魄是七尺(丙)加九尺(午),合共是一丈六尺。

再举一例,如死于壬寅日,则是六尺(壬)加七尺(寅),合共是一丈三尺。以上的所谓一丈八尺和一丈三尺,是指魂魄入地的深度而言。人有三魂七魄,死后,魂魄离身,魂上升而魄下降,魄下降入地深浅不一,由一丈八尺至九尺不等。魄入死后便会从地下往上升,每日升一尺,所以死于丙午日的,入地一丈六尺深,便要于死后十六天才会回魂(从死亡当日算起为第一日),若死于壬寅日,则会于死后十三天才会回魂,因此,亡魂于回魂之前,其灵魂仍是留在土中的。 上面给出了回魂日的计算方法,下面是回魂时辰和方位的计算方法。

日柱空亡对照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遇)戌亥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遇)申酉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遇)午未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遇)辰巳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遇)寅卯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遇)子丑

方法:前面是日柱,后面遇者为空亡,空亡中前面那个地支代表时辰为回魂时辰以及来时方位,而后一地支代表时辰为亡魂离去之时以及离开方位。

民俗中在亲人回魂之夜,通常会于亡魂的必经之处、如床前和放祭品的台上洒下一些灰或粉,然后把门关上,一家人离开。直到第二天黎明,回魂的时间已过,然后才回各人家中,开锁入内观看,看看灰上或粉上有无手印、脚印或者鸡脚印(鸡脚神)留下,便知道亡魂是否已回来。空亡”何意?“空亡”即“空无”,“亡”是个通假字,“亡”与“无”在古代是相通。“亡”并非“死亡”,而是“没有”之意。要得出什么时辰回来,我们就要计算出“空亡数”。/html/szfswh/4234.html。

5: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 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 “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篇二:《殡葬文化简介之白事程序》

殡葬文化简介之白事程序

1、做七

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当地风俗,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每期七天,据说是为死者超度的

2、烧七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死者葬后,孝子在家设灵位,守孝三年,按阴阳先生写出的“期单”进行祭祀活动。“期单”贴在灵堂。

3、“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札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在关中的耀县和陕南的丹凤县,除认为“冲七”是忌期外,还以“烧七”与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云:“逢七逢八,铜锤铁钗;烧七烧九,阎王请吃酒”。认为烧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阎王要拷打亡魂,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或推迟一天祭奠。遇到“冲七”时,孝子要给死者坟顶插纸伞,意在协助亡魂躲避灾难。

死后百日头上“过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头七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父母死后,要过三个周年,三年内不得婚娶,不穿艳丽的衣服,春节丧主家门上只贴绿纸或黄纸对联,字用白色颜料书写,忌用红纸。每遇岁节,要到灵前或坟上祭奠,每季新粮成熟,也要先收回一些做成熟食,供献在灵前,让父母的亡魂“尝新”。死后满一周年,称为“头周年”,这天也称“忌日”,祭奠仪式较“烧七”和“百期”宏大,孝子要穿白戴孝,先在家祭奠,再到坟上烧纸,俗称“烧周年”,古代称“小祥”。两周年是死者的第二个忌日,孝子只烧纸。不哭祭,俗称“哑周年”,古称“大祥”。三周年为“谭祭”,行释服礼,俗称“除服”。祭礼极为隆重,亲友皆至,所送祭品大致与下葬时相同,富裕人家要请吹鼓手,并请道士做斋醮、立墓碑,有的还举行“三献礼”。孝子家门上早晨贴白纸对联,午饭前改贴红纸对联。孝子全身穿白戴孝,到坟前烧纸祭奠,祭毕,当场脱掉孝服,换上常服,并将换下的孝服在火上一燎,回到门口,从墙上扔至院内,以兆“服去福来”。 ,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除年节祭拜和清明扫墓外,不再举行其他悼念活动。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

“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

12.订酒席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13.零星购置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寿衣

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

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

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黄色绸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总之,关于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负担的。

布置

1.室内布置 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头七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2.外厢布置 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通报

1.报丧 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内容为:

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

2.立丧榜 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

3.挂佐钱纸 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相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

4.立幡杆 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上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

还有一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过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殓及孝服

1.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 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

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爷或

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

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由家人用托盘一个,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丧家孝服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请麻”,放在材内。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

后辈人“留福”。

入殓前后

如果说上述各项不过都是一些旧社会常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露一下种种纯属迷信色彩的“过场”与举动。

1.转咒 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以后所有念经活动就得请他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

2.迎材 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和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同时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

3.入碱 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来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乐。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内。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划一下,名曰“开光”。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无不妥之处,此

篇三:《祭祀仪式》

祭祀仪式

儒家经典中的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的丧葬祭祀仪式隆重而繁琐,并且往往以儒家经典的形式给予规定。据有关文献资料,下葬之后儒家文化规定的祭祀仪祀主要有下列几种:

(1)反哭之祭 反哭意思是死者下葬之后,丧主奉死者牌位从坟上回到家里,在家里安放牌位时所进行的一种祭祀仪式。因为是从坟墓之处返回家中,又因祭祀的内容主要是哭,所以称之为反哭之祭。反哭之祭的程序主要包括二项,一是安放灵牌,需要注意的是灵牌的位次不能放错,要按死者在家族中的尊卑地位摆。二是哭祷,祈祷的内容为:乞求诸位祖先的灵魂,接纳新死者的亡魂,让他加入阴间家庭的行列,并经新死者的亡魂以各方面的照顾。这一项是不能少的,少则达不到祭祀效 果。

(2)虞祭 父母葬后迎接他或她的魂魄于殡宫之祭叫虞祭。虞是安之意。按儒家的观点,死者下葬以后,骨肉归土,但灵魂没有归处,故行虞祭,使死者的灵魂也行以安定。据古礼,虞祭要举行三次。第一次虞祭在下葬当天举行;第二次虞祭在第一次虞祭后的第一个柔日举行;第三次虞祭在第二次虞祭的第一个刚日进行。古代用天干记日,十天干中凡乙丁已辛癸为柔日,甲丙戊庚壬日为刚日。

据古代的解释之所以如此选日子是因为:"柔日阴,阴取其静","刚日阳也,阳取其动也。"从而达到阴阳相合,天地适宜的目的。古代虞祭的具体操作,现已无从考察。

(3)卒哭之祭 卒为终止的意思,哭指"无时之哭"。古代丧葬礼仪,百日祭后,改无时之哭为朝夕一哭,名为卒哭。古代孝子从父母死到殡,哭不绝声;殡后居庐中,念及父母即哭,都称"无时之哭"。卒哭礼祭后改为朝夕各一哭,叫"有时之哭"。卒哭之礼于三虞后的一个刚日举行。古礼,士三月而葬,葬后又连续举行三次虞祭,至此已近百日。届时,要上祭品。纸钱,要哭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自己的不孝。此后行祭者就不需要"不时之哭",而只须朝夕一哭了。

(4)祭 是新死者与祖先合享之祭,时间中卒哭之祭的第二天举行,主要内容是奉死者之神主祭于祖庙,因为祖孙昭穆相同,所以要附属于祖庙。不过 祭之后,新死者的神主仍需要还家,要等到大祥之祭举行后,才能正式迁入祖庙,在祖庙中才有自己的班次。

(5)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死后一周年的祭祀。"小祥,祭名。祥,吉也"。这就是说,到了小祥之祭后,孝子可渐除身上的丧服,换上吉服。例如男子可以除去头上的丧带,换上熟丝织成的练冠,所以小祥之祭又称"练祭"。小祥祭祀的重点是以练服代替丧服。

(6)大祥之祭 大祥之祭是指父母死后两周年的祭礼,称"大祥"。在古代,儒家经典规定,卒哭祭后,孝子只能吃粗饭饮水,小祥祭后才可以吃菜和果子,到大祥祭后饭食中则可用酱醋等调味品。

(7)禫祭 禫为丧家除去丧服的祭祀。禫,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禫祭时,在向死者叩头跪拜、上供祭品、烧纸钱之后,要宴请宾客。此祭举行后,丧事才算办完。丧家生活归于正常。

丧期中的祭奠仪式

丧期中的祭奠仪式主要有:设奠、开吊、三日祭、作七等。现将其仪式程序分述如下:

设奠又叫成服疫奠。大殓后次日早晨设奠,初祭。初祭仪式是:首先请甲乙二人为礼生,甲负责唱礼,乙负责奠献。将灵牌放灵案上,甲乙分别站立在灵案左右两方,然后进行奠祭,其程序为:

(1)奏哀乐、鸣炮。乐止。

(2)启帷、行大奠礼。孝子匍匐出帷,起,就丧主位。如孝子哀恸过分,不能起立,可使人扶其站立。

(3)有服者皆就位。按亲疏序列立于孝子之后。

(4)上香、叩首。香由甲授给孝子,孝子执香,叩首,再交乙插于香炉内。 (5)再上香、叩首,方法同前。

(6)三上香、叩首,方法同前。

(7)献爵、叩首。甲将爵交乙,乙再将爵献于灵几上。

(8)果品、叩首。甲将祭品中的果品交给乙,乙接过献于灵几上。

(9)祭品、叩首。方法同上,并唱各个祭品的名字。

(10)主祭者读祭文。父死,主祭者为孝子,若孝子不能读可请别人代读,读后烧。

(11)祭奠毕。丧主及陪祭者鞠躬退下,回灵堂后守棺。

(12)奏哀乐,鸣炮,止。 开吊 在设奠之后到出殡之前,接待族戚亲朋前来吊丧,称为"客祭"。为了方便接待,也可以在该期间内选定一两日为开吊日期,告知亲朋前来吊祭。亲朋吊丧若按隆重礼仪,须行三跪九叩之礼。祭奠时请甲乙礼生分立灵案祭桌两旁,甲司仪,乙香献祭品。主祭、陪祭者跟着礼生的司仪声行礼。仪式程序如下:(1)哀乐,鸣炮,止。(2)祭者就位,陪祭者就位,同祭者就位。各依次站立在祭桌前,面向灵堂,低头而立。(3)主祭者上前,陪祭者上前,跪。主陪祭者从原位向前一步,同祭者在原位不动,均随主祭者一同跪拜起立。(4)上香,叩首。乙礼生将香递给主陪祭者,点燃后递还乙礼生插于灵桌香炉内,祭者叩首。如此三次,三上香完毕。(5)起,平身复位,祭者起立,倒退原位站立。(6)主祭者上前,陪祭者上前,跪(7)献三牲,献果品。有什么祭品,甲就喊什么名,乙依照喊声将各种祭品捧上祭桌摆列,摆完甲再喊。叩首,五叩首,六叩首。(8)献财宝,献财宝,献财宝。乙将烧给死者的祭品递给主、陪祭者,主、陪祭者将祭品由下而上举,连续三次,然后放在灵前或焚烧。叩首,八叩首,九叩首。奠酒,奠酒,奠酒!(9)主祭者读祭文,也可由陪祭者代读,读毕焚烧。(10)起,平身

复位,孝子孝孙谢礼。 (11)孝子孝孙退回守棺。(12)奏哀乐,鸣炮,止。(13)礼毕。

三日之祭 关三之祭在葬后的第三天下午进行。相传死者在葬后的第三天要见亲人们一面。所以这一天死者的亲眷们要身穿白色孝衣,准务好祭品,主要是用米糕做的圆形"关三果"。来到坟前给死者上供祭品,烧香叩头,还要给死者修整坟墓。关三之意是此后死者与亲眷成为人鬼关系,"关三"之后,死者成为坟山上的新鬼。 此外,汉族许多地方有三朝接煞之祭,即在灵堂挂上白布幔,灵桌供上神主、男女纸俑及杯筷香烛等物,请来的和尚道士在灵堂设坛念经,称为"打扫"。打扫时在死者房内设一座位,将死者临终时穿的衣服放在座位上,和尚道士对着念度人经一卷,念毕,焚烧衣服。据说这样就可超度死者,除去丧家的不祥之气。做七 "做七"是民间举办丧事经常举行的一种仪式。通常,"做七"要举行一种超度死者亡魂的法会,所以"做七"又叫"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斋仪"。举行法会的时间较长,最少为七天,多则可达七七四十九天。参加法事的僧道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做七的内容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在民间,"做七"之所以很普遍,是因为俗信人死后还会转生。从刚死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期,期满后即再降生;若一期届满未得生缘,须再等一期;最多到第七期,必定降生。由于从已死到再生之间福祸不定,所以死者的亲属每隔七天要祭祀一次,请僧道替死者诵经修福,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头七"一般在死后

篇四:《撞七》

人死后撞七,烧纸钱给阎君的文书格式。

撞七分别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 七七分别为七位阎罗王掌管

头七:秦广王 二七:楚江王 三七:宋帝王 四七:五官王 五七:森罗王

六七:卞城王(“卞”字也许是“六”字) 七七:泰山王

人死后,如撞七,则看是撞第几七,则需要烧纸钱给第几位阎罗王(有贿赂阎罗王的意思,让其关照死者亡灵)。

如我母亲过世后,撞四七,则应烧纸钱给第四位阎罗王,即:五官王。其烧纸钱的书写格式如下:

孝 男

公 元谢

X

韬 年寄

X 月X日

具化

故显妣上奉谢

氏七秀老

孺人查收 四(七烧(

给撞

亡几者七的则

纸写

钱几的七格)式化

财虔

冥资

亡 人

谢 公母元

淦X氏年

七秀X月

命下

X 日谢

韬具 化寄

第四殿上阎奉君 五

官{头七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辞(殿烧斢给案阎早罗

判王生的房纸虔钱办的冥格资式()

)包

篇五:《湖南长沙县家乡殡葬习俗》

家乡殡葬习俗

湖南省长沙县白沙镇锡福村。

一、关于丧事叫法 我们那里死了人叫“老了人”,丧宴叫“吃烂肉饭”,简称“吃肉”(在过年时特别忌讳“吃肉”这个词,不吉利),几年前乡里邻居亲朋好友还是统一在晚上来吃的,可后来因为有些丧觉得客人较多,为了不拥挤,就改成中餐和晚餐都可以“吃肉”,“吃肉”时还要“喊礼”,所谓“喊礼”就是在管事人的陪同下孝子在宾客吃饭期间进行的一次感谢,感谢所有来宾的抬爱来探望逝去的人。80岁以上的人去世叫“喜丧”,死者停放日期一般为5或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据丧者家属的时间调剂或家庭经济条件来决定),但在三十岁左右死亡的年轻人最多只能停放三天再送上山。埋葬就是“送上山”的意思。(在长沙县白沙镇临近的福临镇所有死者都只存放三天)。“送上山”之后的三天,孝子孝女及其后辈去坟前上香烧纸钱,叫“圆坟”,寓意着逝者以安家。后面还有“头七”、“三七”、“五七”之类的法事。不过一般注重的是“三七”,会浓重的举办。

二、棺材

在没有统一实行火葬时,家里有上了六十岁的老人就要提前准备一口棺材(人到晚年总有一死,提前准备造福后代)。听伯伯说棺材的材质是用杉树木质的,请木匠做好,再涂上一层油漆,油漆用两种颜色,军绿色或枚红色,一般年纪大的用玫红,年纪偏低的用军绿,棺材两头可写上“福”、“寿”等字样。 三、请人

人一旦落气,直系亲属就在他们家里放鞭炮来告示邻人他已驾鹤仙去了。孝子首先到舅家报丧,去舅家必须磕头,待舅舅或舅家亲戚扶起,再说明去世情况(有些人磕头时是不会被舅家扶起的,因为他们在父母生前极不孝敬父母,难以让人原谅);然后在乡里寻找一位有名望或村里有学问的人担当丧事的“管事人”,(管事人:在吃丧宴时要陪同孝子前去“喊礼”,再是出纳之类的工作。)最后去邻居家请人帮忙办丧事,去邻居家要磕头,在邻人的每一家里选一个人给自己帮忙,被请到的邻人都要去丧户家里帮忙,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对丧户的同情。

四、对待逝者

孝子孝女要帮逝者洗净身体,寓意洗净尘埃,放下辛劳,再穿衣服,衣服是三层,先由家中的老幺穿近身衣服,都说最小的孩子是老人最牵挂的,穿近身衣服,让老人了无牵挂的离去,然后是比老幺大的,总顺序是从小到大穿,等到穿戴整齐,{头七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修饰脸部发型后,孝子孝女在逝者旁边念叨着“勿牵勿挂”之类的话语,有舍不得逝者离开的,会把先前逝者送给他(她)的东西放在身旁作为一种念想。

五、灵堂布置 关于灵堂布置,乡下人一般是将逝者置放在家里举办丧事。丧家属将“梼杌”就是人们知道的正厅作为孝堂,请纸扎师傅将正厅中央用纸和细竹做成门框,门框最里面摆放棺材或骨灰盒,而门框外面放一个桌子当贡品桌,在其上面摆祭品,祭品有如鱼、肉、蛋、苹果、香蕉等的九类,分别由九个碗装起来,但碗里一定不能装梨子,梨在我们的习俗里是不好的象征,分离。(过年时水果盘里也不能摆放梨,否则寓意将来的一年都在分离)。在孝堂里点灯打蜡,长夜不黑而且需要逝者家属轮番值夜(一是怕猫狗之类的东西来吃食;再是怕逝者灵魂归家时找不到屋,这是逝者家属的心灵寄托,希望离开后再回家看看)。邻居家需要排代表晚上去逝者家给逝者磕头,感谢逝者这些年来的帮助照顾和对逝者家属的一种礼貌慰问。在安葬之前,孝子要请风水师看风水,评估哪一块地、哪个方向适合安葬逝者有利于将来子孙安康。

六、丧家属的准备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看到过逝者家属在办丧的时候穿麻布做成的衣服,头上一顶尖角的白色帽子,脚上是一双破破烂烂的草鞋,在办丧的过程是逝者家属情感真切的流露。但对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改变,一些习俗开始简单化,已经没有原汁原味,现在逝者家属只需在胸前佩戴小白花,其余的无讲究。

七、关于火葬{头七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如今火葬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家乡的火葬时间有一定讲究,逝者必须在家超过12小时(包括12小时)才能去殡仪馆进行火化,老家有一种说话叫,怕人断气未彻底。只要过了12个小时就随什么时候火化,可以是追悼会之前火化,也可是安葬前去火化,因家属的意愿。但锡福村的居民觉大都数是开告别会前就将逝者火化的,一个方面是因为追悼会是晚上,第二天上午就去安葬了,怕时间上不允许;而另一个原因是追悼会前火化不需要棺材或冰棺,又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财力物力的使用。在出殡的前一天下午,我们那里很多人死后会请法师做法事,说是帮逝者超度亡魂,能够早日成仙;也预示驱除晦气,让子孙后代安乐健康。

八、悼念活动

吃完丧宴,人们不希望逝者就此安静的离开,也为了再次表达对逝者的哀痛,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乡里邻居,都愿意策划活动来怀念这位逝者。

第一项,开追悼会。追悼会一般就是晚饭过后开的(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左右),分批进行的,先是由逝者的领导对逝者进行追悼,然后是逝者的好友对逝者进行追悼,最后是丧家属的好友对逝者进行追悼,每次上来不同的人,就是一块炮竹和一箱花炮,炮竹花炮都是好友凑个20来块钱合伙买的,鞠躬三个就完事,没有家属致答谢词和绕灵一周的习惯。 第二项,“引路”(晚上八点到九点)。亲朋好友尤其是孝子孝女(孝长子外,无长子就次子)及其后辈需绕灵走几圈,每人手里要持一根香,由道士带领着引路念着《正气歌》,慢哼哼的调子至情至悲,待到道士唱完五遍,灵才绕完,唱《正气歌》表达的是逝者一生正气,引路一个正直的人生,告诫子孙后来也须一生正气,五遍是希望五福临门,吉祥的预兆,当然在绕灵的时候就让孝长子给逝者烧冥币,让他在天堂享受美好生活;

第三项,“破池”(晚上九点到九点半)。准备一张厚实的硬质做成小鱼池,这个所谓的鱼池两侧要偏高,不得被水打湿,在鱼池里放上一半的水,将一条小鱼和船系在一起,放入水中,让鱼带动船走,道士再绕着这个小鱼池走,念着逝者子女孙辈的名字,完毕,便亮出他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宝剑,刺穿这个鱼池,水就流出,这就是“破池”,念出子女孙辈的名字是告诉逝者他的子孙孝顺陪他走人生最后一程,池子是禁锢的意思,破池是还他自由,随船远行,逝者能早登极乐世界,那条鱼便象征着丧家属年年有余。

第四项,“投球”(九点半到十点半)。准备两张正方形的老式桌子(锡福村的每个成产对都有两张那样的桌子,桌子一般归队长保管,在有人去世后,逝者家属直接从队长家里搬过来),两张桌子并排放着,道士站在其中的一张桌子上,而另一张桌子中心必须放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圈(现在丧户用的是一张黄色的纸或一根黄稻草围成的圈),差不多一刻钟,道士就举着一个小球稍往前一掷,这个球就落到另一张桌子上的那个圈内,这叫是所谓的“投球”,那个金光闪闪的东西象征了金子,而投进那个圈是希望逝者早日投胎成为富贵人。

第五项,(十点半到十二左右)请戏班子唱花鼓戏(当然这仅限于有钱人家、爱讲排场或逝者年龄较高的人家)。如果逝者年龄有八十岁,不会放悲哀沉重的音乐,因为这是喜丧,我们那里认为这是好事,而且还会请小朋友做游戏,游戏做完,也会分发红包,红包里面的钱会因为丧户的家庭条件而定,一般是在2到5块钱,但30岁以下而没有孩子的或是意外死亡的是不被允许大办丧事的。 第六项,家奠礼(凌晨至2点)。这个时候一般邻人都回家了,剩下逝者亲属在逝者旁边守候,为了不让逝者在冰冷的夜晚寂寞,以家奠礼的形式温暖逝者。其流程和殡仪馆的差不多,但这个不叫“守灵”。

到凌晨5点时,有极少数的逝者由殡仪车送去火化(绝大多数在追到之前就火化了)。火化回来,在九点出殡,九九归一。道士执剑,在前方开路,在路上,丧家必须放鞭炮,当经过别人家门前时,别人也要放鞭炮,以示对逝者的尊敬,而孝子也要对他们下跪以示感谢;把逝者放入墓地后,要敲三下鼓,再封穴;回去时不能走来的路,因为不希望逝者来人世间再

走一遭相同的路。

一些年轻的逝者,家里还有长辈,是不太愿意给他办丧事了,一些小孩子去世,直接火化埋掉,故我这个基本是以老人去世为例。

篇六:《儒教、道教、汉族丧葬习俗简述》

儒教道教汉族丧葬习俗简述 丧葬,指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它是举行丧事,让死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等相关事宜的仪式。是人类特有的感情。丧葬以祭祀、缅怀等感情为基础,民间丧葬形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形式(土葬、火葬、水葬等)。各地兴起、承续、发展、积累而成的丧葬文化和习俗。丧葬既成文化,与传统的孝道祭祖、死者为大、思想感情有关,目的是前传后教而约定俗成。也就是说,对死者毫无感情,就不可能产生丧葬。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不断进步,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形式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各民族,各教派,各地区办理丧葬的习俗不一,大体有以下共同形式:

老人逝世,俗说"归家"、过世、"过身"、走了等。入殓,俗说"入棺"、"收殓"。安葬,俗说"过山"、"出葬"。办丧事,俗说"做白喜事"或做"丧事"。入殓、出殡、安葬(俗称"落事")都要请堪舆(俗称"地理先生") 选找"风水宝地" 。 请阴阳先/道士念经做法事等,择"吉日、吉时"安葬。

入殓:事前孝子孝孙(男丁)穿孝服由吹鼓乐师导引到平时吃水的井里或塘里用水桶取少量水,丢几个铜钱或镍币到井里或塘里,俗称"买水"。将买回的水为死者洗澡,俗称"抹三下"。在县城,买水之前,由吹鼓乐师导引殡葬人员抬着空棺到街上游一趟,俗称"游材"。入殓

后到出殡前灵堂要点长明灯,棺材头部还要加一盏油灯,俗称"点脑头火"。富人死后,棺材要停入在厅堂数月至数年,俗称"存枋"。穷人死后,只要日子相合,择日即葬。

出殡:满堂皆白,事前要祭奠,俗称"烧香",先儿孙后亲朋按辈分大小依次烧香磕头。祭奠后,儿孙及儿媳孙媳等要跪在棺材前一餐饭,俗称"食材(财)饭"。食材饭时,要请一至二位"命好福好"的人主持斟酒盛饭,酒斟二巡,饭盛二次量少。随意食菜,每碗吃一点。主持人要说些吉利话。出殡时,孝子孝孙要加穿粗麻衣、草鞋、系草绳,持孝杖棍。送葬队伍,由持引魂竹的引路,此人负责丢引路纸。接着是持旌旗的、抱灵牌的、乐队、祭轴、花圈、送葬的亲朋、灵柩、子孙。行至村外交通道口处(城市、集镇走出街口)"谢孝",由孝子孝妇等跪向送葬的亲朋叩首。谢孝后,孝子才孙扶柩至坟前,把草鞋、孝棍、花圈等丢在坟地上,即参加筑坟。坟筑好后,有喝彩、撒粮米习俗。 出殡的当天晚上请道士念经一至七天,超度亡灵,俗说"做归山灯"。第二天,孝女、孝妇等穿孝服,首次上坟,俗说"拦山神"、"扌罗两朝"。

办丧事:对内亲要派专人报丧。亲朋好友要先送礼,再参加吊祭、送葬、吃饭。丧饭两餐(正餐),一荤一素,入殓时食素,俗说"归棺饭"、"斋饭";出殡时食荤,俗说"出葬饭"。 旧时安葬后,有的孝子还会昼夜在灵堂或坟前守护一段时间,俗说"守孝"。

我国汉族丧葬习俗大体如下:

建国前,道教、汉人"重死轻生,厚葬薄养",对葬礼极为重视,致有"生时不孝顺,死后哄鬼神"之谚。未成年者及非正常死亡者方可草草掩埋。人死在外,不得抬入家门,一切从简。老人去世,葬礼繁褥,大体有:

小殓 男死称"寿终正寝",女死称"寿终内寝"。临终时遗体厅堂,咽气后由亲属为逝者穿寿衣。寿衣逢单数,衣上口袋要撕去,以免有碍后代。外裹"抖尸被"、"盖面被"。入棺暂不加 盖,称"小殓"。 报丧 孝男孝女跪请家族长辈主持丧事。请阴阳先生择定大殓成服扶枢还山吉期,然后印发"讣闻",派人遍告亲友。如丧母,须及时向"外家"报丧。接讣告者须给报丧人吃红蛋。

大殓、成服 由"八仙"(抬柩者)给逝者盖棺,钉棺,称"大殓"。"母死怕外家,父死怕叔伯"。母死,大殓前必先让外家过目。大殓时孝子孝孙披麻戴孝,叫"成服"。丧属须反穿衣服,孝子腰围稻草绳,手持"孝杖棒"(父死用竹,母死用桐)。

安灵、堂奠 厅中设灵堂,由孝子当天跪写灵牌。亲友吊唁,须携"奠仪"、(用白纸包)、挽联、香烛、冥镪等物。孝子孝孙跪地谢吊,无人搀扶不得起身。堂奠又叫"家堂祭"。吹班在下厅奏哀乐,孝男、宗族、戚族、外家、生前友好等顺序随礼进行祭奠,丧属在孝幔内跪谢。除家祭外,还有于扶柩还山途中举行祭奠,叫"拦路祭"。{头七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超度 请僧人、道士为死者念经诵咒,行"烧官钱"、"沐浴"等仪式以超度亡灵(魂),俗称"做半夜光"。有钱人家则夜以继日请僧道做法事,称"做斋",有的长达七天七夜。

做七 葬后,以死亡日始,每逢七日,丧属备香烛至坟前哭奠。四十九日为"满七",须在坟前烧化冥镪及纸扎冥具。明、清时,孝男百日内不得剃头,今已无此忌。

出柩 出柩前,棺木上矗纸扎白鹤、仙童,取"驾鹤归仙"之意。抬棺木杠称"龙杠",绳称"龙索"。"八仙"抬棺起柩后,孝子孝孙沿棺号哭,亲戚世友擎竹幛列队送柩。至村外,由僧道诵经咒,"八仙"引孝子捧灵牌沿棺做法事。行别棺仪式后,送柩者即可归家。由僧道、鼓吹引孝子由别路人家祠安置灵牌。安葬毕,备盛宴谢"八仙",每肴必双碗。旧时"八仙"多为义务性劳动,不取报酬。现有发给工资。旧时富豪之家,为选择坟山或等待吉日,常停柩在家几年不葬,今无此俗。 检骨改葬 安葬后八至十年,必须挖出遗骨,安置特制陶器(俗称"金罂")内重葬。再筑永久性坟墓(非正常死亡者除外)。此俗原为客家人丧葬一大特点,称"二次葬"。起因为祖先南迁时背负祖宗遗骸随行,积久成习。后己失去原有意义,反因寻找风水宝地,辗转改葬;亦有寄在悬崖下,等待"宝地",久而不葬的,实为一种陋俗。这种习俗现在已摒弃了。

什么是七七四十九天?

七七四十九天的超度起源于佛教,佛教给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带来了“七七追荐”等仪式,是一种超度死者亡灵的大法会。佛教认为,人死亡以后到转生完成之间有一个很短的缓冲期,称为“中阴”,时间很短,只有四十九天。在这四十九天内亡者的灵魂谓“中阴身”,中阴身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六道轮回,否则就会灭失。这四十九天中,除了极好的人可以直接升天,极坏的人立即下地狱外,绝大多数人要通过超度赎罪,才能投个好胎。也有民间传闻说人又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七满魄尽,所以要“做七”和“三周年”(注:因为魂未散尽,故需守孝三年)。要在“七魄”没有散尽前请出家人来超度,尽力改变他转世投生的类别。如果过了这四十九天再超度,只会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投胎的类别了。还有种说法称,在死者去世之后的四十九天内,每隔七天阎王就要审问亡魂一次,就像经历七灾一样。

(注:投生=托生=脱生:谓有生命之物死后灵魂投胎转生世间。 魂;《说文》:魂,阳气也。《康熙字典》解释:“云”和“鬼”联合起来表示“人死后其体魄中的阳气回旋升天”。人死之后,魄体留地,还原为地气;附宿于肉身的阳气则离开体魄,回旋升空,还原为天气。离开死者之体回旋升空的阳气,就是“魂”。

魄;《说文》:魄,阴神也。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根是阴性。魂为阳,魄为阴。

篇七:《助念感悟——值得学习的一家人(附:中阴救度)》

助念感悟——值得学习的一家人(附:

中阴救度)

15年8月4日,张志全师兄通知我去南海温泉养老院附近助念。我去的时候,凌鑫师兄已经先到了,然后张志全师兄也赶来了。 这次助念印象很深。亡者陈XX,83岁。肝硬化5年而死。我去的时候还没有断气,并且看见他很高兴,很精神的样子,让我以为他的寿命可能不会这样快就会结束。后来想,可能我恰好看见了回光返照的时候。这让我再次深感无常。他有5个女儿,不过念佛的只有老伴一个人。我们去后,他女婿和外侄儿的观念与助念的观念冲突太大,后来他们争吵起来,还发展到把我们赶走的地步。想到人生如戏,如梦,皆业力所现,我们3人都没有为此动心。我在民安华福下车,还没有走到家,张志全师兄又打电话来,叫我们回去,说老人走了,还是要我们助念。于是我们3人又回义无反顾的到了老人家里。除了老人的爱人武师兄一个人坚持要助念,老人的5个女儿处于孝的考虑没有反对,其他亲友都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助念,特别不能够接受不请道士,感觉太冷清。亡者的姐妹甚至在天黑的时候刚到不久就以马上就要离开来表示抗议。武师兄的女儿说,不知道母亲以后怎样做人。我很佩服武师兄,能够顶着如此大的压力坚持自己的信念。也很感恩老人的5个女儿,她们虽然不懂助念,却能够全部参与助念。我们分4个班轮换为老人念佛。为了缓解矛盾,我本来同意了他们一些家属的意见,12小时后换衣入馆。很感恩张志全师兄和凌鑫师兄,他们坚持24小时后再为亡者换衣然后入冰棺。坚持这个决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亡者的腹水很严重,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发出臭味。万一出现什么状况,确实不好交代。他们的表现让我想到“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说法。第二天,老天爷保佑,竟然降温了。早晨,华岩寺基金会来了4个师兄和一个师父,我就回家休息了一下,顺便拿红外线探温仪。晚上去到老人家里,就开始探体温(头顶和腹部相差2度),然后察洗身体,换衣服入馆。张志全和凌鑫师兄做得很认真又很专业,这也感动了亡者的亲人。更重要的是入馆后叫大家参观,大家看见亡者竟然面带明显的微笑,并且身体柔软,没有出现僵硬不能够穿衣的情况,于是都感到很吃惊。也很高兴,这样的状况让所有人都相信亡者走得很好。因为这个原因,本来他们是安排第二天请道士做法事的,她们一致要求我们继续助念,不请道士了。看来要改变习俗,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遗憾的是我因为好久没有参加助念了,竟然忘了抓住这个说法的机会,让大家了解助念的殊胜,以及助念与其它法事的不同之处。本来计划7日去璧山,但目前的情况看,是不能够去了。6日,只有我和凌鑫师兄留了下来带领老人的亲人们继续助念。好想多找几个师兄帮忙,但没有找到。不过,因为助念的效果的影响,又有一些亡者的后辈亲人加入了助念的行列。很让人欣慰。6日晚,他们的一些亲友要求观看亡者的面容,因为5日他们没有

看。开馆的结果让我很意外,我本来以为结果继续助念,亡者的面色会更好看,没有想到腹水又流了出来,并且脸部不但显浮肿,还有青筋出现。这让有些人又情绪激动起来,要我们给个说法。因为我们事先告诉他们,亡者的面色会越来越好。现在我想,这个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腹水太严重,因此虽然在冰棺里,但肯定也会变化。二是大家虽然情绪好些了,但心仍然不定,时常会牢骚、抱怨一下,这种心态影响到亡者,使亡者不能够安心,因此会恶化。7日的时候,张志全师兄又带了一共7个师兄来帮忙,晚上留下了5个。8日早晨5点,经过近3天半的时间的助念,按计划结束了。这个时间是我建议的,后来老人的女儿要求提前到2点结束,一是太累了,二是早一点火化不用排队等。但我们坚持了5点结束。一是死亡中阴一般要3天半才能够结束,而特殊情况下要7天才结束。只要没有结束,火化就是在烧活人。因此虽然满了3天,但越往后,是越安全。二是老人辛苦养了我们一辈子,这个时候老人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辛苦一下,是应该的。三是3天的时间都过了,还在乎这3个小时吗。她们后来都没有反对这个建议。这也让我很感动,因为以前我助念提出需要最少停满3天的时候,大部分家庭都不能够接受,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让人感到很凄凉,人活一辈子,最后连亲人都不愿意多陪自己几天。让人高兴的是,明白道理的师兄越来越多了,目前重庆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师兄,在自己亲人走的时候,都助念了七天七夜,随喜赞叹他们。能够停满3天的,我也随喜赞叹!8日抬棺之前,李师兄要求再看一下老人的容颜。于是我开了一下盖子,发现老人脸部的青筋消失了,样子没有6日的时候难看(光线不是很好,看得不够仔细,不知道有没有看错)。看来助念还是很有效果。所谓助念,其实就是陪亡者聊天,让他放下烦恼的人事,然后教亡者念佛而已。入川法师的助念方法很科学,不累人。不过初学者在用的时候往往过于机械,显得不够灵活,因此往往会让参与助念的初学者心累。这方面,我还是很欣赏刘友志师兄的方法——观机开示。看见老人的女儿们如此孝心,我就详细的为她们讲了中阴救度的方法,事后感觉我以前的整理不够完善,现重新整理如下。 亡者49天中阴期注意事项中阴身又叫中有,又叫意生身。《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有情生死,总分四有:一本有,谓死前生后。二死有,谓临死终没。三中有,谓已死未生。四生有,谓结生相续。四位皆有业识烦恼,非灭非脱,故名为有。此中有身,当来本有之预备,居死有、生有之中,故名中有。”在《瑜伽师地论》里,也有关于中阴身的详细描述,现总结如下。一.中阴期头七的算法。头七肯定不是以断气的时候开始。而应该是死亡中阴(身心分离的过程,只要这个过程没有结束,亡者实际上就还没有真正死亡,在民间叫还没有死尽。如果这个时候火化,实际上就是烧活人)结束的时候开始。虽然有的人在一天之内就能够结束死亡中阴,不过这种人是少之又少(修行好的人这个过程就短),一般情况下还是要三天半才能够结束。情执重的,要七天才能够结束。如果没有经过体温探测,一般是从断气后第四天(72小时后)开始算头七。当然,如果是停假三天,那就是从火化的那一天开始算

头七(这是人为的、残忍的头七,不是自然的头七)。二.中阴身的性质。1.本质。死亡中阴结束后,在没有投生前,亡者会幻化出一个暂时的身体,称为中阴身,又叫中有,又叫意生身。2.寿量和形态。这个中阴身最多能够存在四十九天。头七的时候,中阴身会是人的模样。然后每七天就会死亡一次,每死一次,中阴身就会接近来世的模样。越往后投生,来世会越差。生死如称两头,此生彼死,彼生此死,在投生的瞬间,中阴身就会死亡。3.神通和智慧。中阴身没有时空的障碍,但其将要投生的母胎以及金刚道场能够障碍中阴身。并且能够有他心通的神通。在智慧方面,因为没有粗重的色身的缠缚,其智慧会增长九倍。因此他在活着的时候不能够明白的佛经,这个时候可以会明白。4.颜色。善人的中阴是白色的,恶人的中阴如煤炭一样黑。5.原因。中阴身存在的原因,是善恶未定。因此这个时候,是亡者最需要有人为其做功德的时候。《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初得人趣中有,忽以恶业强缘现前,而移转为地狱中有。或以上善业强缘现前,转得上界中有,此之强缘,或由自业,或由助缘他力,谓彼至亲眷属为彼作善恶等,善得回向,恶得损累,由是中有移转。”6.作业。《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又住中有中,亦能集诸业,先串习力所引善等思现行故(此唯意业,先业引故,现境生起故)。”7.作用。能够看见人类,能够看见同类中阴身。三.供饭。中阴身会保留在世时的习性。因此会有饿的感觉。因此四十九天的一日三餐,都需要供饭。供饭不需要香烛之类,只需要在饭桌上多添一双碗筷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1.一定要叫亡者的的名字,否则他得不到受用。2.饭菜一定要热的,不能够是凉的,否则也得不到受用。3.不要用荤食供饭,这个时候是亡者善恶分道的时候,正在接受善恶的审判,如果用荤食供饭,就会加重亡者的罪业,本来来世能够做人的,因为这个饭,可能就会去旁生道或者饿鬼道了。因此,如果有荤菜,就宁愿让亡者饿,也不要供饭。或者单独在一边供素食,不让亡者上饭桌(当然,这样就不够恭敬了)。4.供饭不受时空的限制,因为时空对中阴是没有障碍的,不论在哪里,只要你叫他的名字,他立刻就能够到。5.供饭可以下一顿自己吃,或者供完(三分钟、五分钟或者十分钟都可以)后就自己吃,千万不要倒掉,这样会给亡者增加罪业。6.亲人如果能够发愿在49天内为亡者素食,其功德也是不可思量。在世俗的功德中,放生的功德第一,素食就如同放生。佛在经典里说,人素食一天,胜过用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布施。当然,如果能够发愿素食一年,就更好。发心越大,亡者获益越大。能够发愿终身素食的话,就是最大的功德了。7.在早晨和中午供饭的时候,如果是新鲜的饭菜,可以先念一遍供养偈:“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南无阿弥佗佛(三称)”,这样以亡者的名义供养三宝和众生后再请亡者入供,这样就增加了亡者善业的力量,供饭就变得更加殊胜、更加有意义了。《地藏经》说:“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四.念佛。如果只是供饭,这样只能够解决亡者暂时的问题。真正能够利益亡者的,是为亡者做善。最大的善,是为亡者念佛,或者教亡者念佛(就是在念佛前先告诉亡者念佛的好处,叫亡者与自己一起念佛,或者在念佛前念一部《阿弥陀经》,就是最好的念佛开示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头七、二七、三七等等每个七的第一天,亡者的意识状态是最好的,因此在每个七的第一天最好延长念佛的时间。最好能够在念佛前先念一部《阿弥陀经》。平时如果只念十声,这时可以念三十或者五十声。平时念三分钟,这个时候可以念十分钟。在供饭的时候念佛是最好的,因为能够身心皆顾。如果单念佛,亡者可能会没有心情定下来。因为中阴身的性质是漂浮不定,随念头一动,就走了,很难象人一样能够定在一处不动不摇。在四十九天内。除了每个七的第一天应该多花时间念经念佛,头七的每一天都最好多努力。因为越早走,亡者的来世越好。并且在头七,亡者的意识状态也是最好的。建议除了念《阿弥陀经》为亡者介绍极乐世界,还可以念《地藏经》为亡者消业障,念《心经》和《金刚经》为亡者开智慧。当然,其他的善事也很重要,哪怕只是在马路上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这样的小善,也可以回向给亡者,一样能够利益亡者。一切善,只要是以亡者的名义做,就能够利益亡者。另外,念佛不只是在供饭时念,有事无事都可以为亡者念,多多益善。《地藏经》说:“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五.烧纸钱。这个做法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因为纸钱只有鬼道众生能够使用,而这个时候亡者还没有变鬼。并且经过助念,一般不会进入三恶道,因此不会变鬼。如果这个时候烧纸钱,就是在引诱亡者——你去变鬼吧,我给你钱。这是极其愚昧的做法。除非你有神通,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能够确定亡者在鬼道,才有烧纸钱的必要。如果碍于世俗的压力非要烧纸钱,可以烧给亡者的冤亲债主,这样就解决问题了。你烧的时候,心念是问题的关键。只要不是想着烧给亡者,就没有此过失。六.火化之后,需要尽快找个日子安葬。否则亡者可能会舍不得离开。所谓“入土为安”。这样能够减少亡者的执着。要知道,越早走,来世越好。留念的结果会影响来世的生命形态和品质。七.如果能够确定助念已经成功,能够确定亡者已经往生净土的话,以上就可以都不用考虑。八.真正能够利益亡者的,是亲人发愿修学佛法,亲证生命的实相,从内心深处去弄明白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够断烦恼,了生死。这样

才是最究竟的大孝。那个时候,不只是此世的父母能够出离苦海,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能够获得利益。

篇八:《陵水喜丧习俗》

陵水喜丧习俗

一、婚嫁习俗

解放前汉族男女之间的婚事,或指腹为婚(双方父母定下对各自未出生的子女约婚)或托媒妁找亲,或童养媳(多因女方父母拖欠人家钱财而又无力偿还,才将少女送到对方当童养媳)。由父母操办。故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木头抱着走”的谚言。直到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1951年9月28日海南行政公署发布《关于贯彻执行新婚姻法,保障妇女权益的决定》后,旧时的婚嫁习俗才逐渐被淘汰,始兴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新风尚。

陵水民间婚姻形式甚多。尤其是解放前更为突出。有订婚、许婚、约婚、重婚、接婚、抬养婚、合婚、同居婚、对婚、典妻婚、卖妻婚„„。订婚是女子年龄较小或女大男小而由双方父母商定的婚姻;许婚,一般是黎族向族长求婚,女子婚价高,并获得对方允许才能婚配,实际上是包办婚姻或叫买卖婚姻;约婚,是男女双方通过各种社交或择偶的婚恋方式决定婚事;重婚,是过去黎族地区的头人沿袭封建制度一夫多妻制的婚姻;接婚,是个别家庭兄弟多而无钱娶妻,如弟或兄死了,由家里商量实行“兄逝弟接”或“弟逝兄接”的婚配,也叫转房婚;抬养婚,俗称入赘,主要是女方父母无男儿,需要有人养老或传宗接代,女儿不出嫁,而抬女婿过来的婚配;合婚,丈夫死了,寡妇不改嫁,继续留在夫家,相中男人后抬进家里为夫;同居婚,是男女一方年老丧偶,不愿与儿媳过生活,而自找配偶并跟儿媳分开,另起炉灶;对婚,即对等婚配,因男女双方家庭贫困,都没有能力举办婚姻仪式,只好采取男家的姐妹嫁给女家的兄弟,均没有收婚嫁礼聘,也叫对换婚姻;典妻婚,这是解放前封建社会里买卖婚姻派生出来的临时婚姻,这只是个别贫困黎族家庭,因欠了有钱人的债,时间长了,债主迫债太紧,实在无法偿还,丈夫只好忍痛将自己的妻子典当给债主,并口头订下协约、到期将妻子归还;卖妻婚,这是解放前出现社会中极个别的社会现象,多为不务正业,放荡不羁的男人所为。解放前,英州镇加卜村民蒲亚昌,由于染上赌博恶习,把所有的家产都输个精光。为了讨钱再赌,竟把年仅7岁的男孩卖给海盗,被妻子发觉后,追到赤岭港想抢回孩子,他反而把妻子和孩子一同卖掉了,共得十元光洋,不久这十个光洋也全部输光,后来,他一直打光棍至死。

解放后,男女青年普遍通过生产劳动、探亲访友、集市贸易、节日庆典等社交活动建立感情,自由恋爱结婚,黎族男女青年还通过对歌形式选择心爱的人结为夫妻的。

定婚 旧时嫁娶由媒婆穿针引线,媒婆带糖果、槟榔到女方说亲,如女方同意双方婚事。则男方择日向女方取庚贴,俗称“搭命”。“搭命”时,需有红布四寸或六寸一块、墨汁二瓶、毛笔二支、雨伞一把,放于中庭,“搭命”后才正式确定男女双方婚事。此时,男女双方还要各给“搭命”先生红包一个。女方把“生辰八字”(出生年月日时辰),交给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命”,放在神床香炉旁三天,如没出现意外,即认为“八字”没有“冲克”,可以结婚。

彩礼 男女双方商定婚事后,男方择吉日托媒人到女方家商定送彩礼的日期和礼金、礼物数量等,俗称“担钱”。旧时送彩礼有金银手镯、耳环、现金、衣服、被褥及槟榔、包子等。60—70年代,送彩礼以“三转一响”为最高档。“三转”即单车、缝纫机和手表;“一响”即收音机。从80年代后,送彩礼的种类和方

式已和旧时不同,除金银饰品外,还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摩托车等高档家具。槟榔和包子的数量要成双数,数量在几百到几千个不等。“担钱”之日女方宴请其亲戚朋友,意在报知众亲人。结婚日期由男方择定。

结婚 婚期确定后,新娘婚前要静守闺房10天,俗称“坐日”,并请姐妹来伴睡,泣唱“哭娘歌”,表示对父母的孝顺和感谢养育之恩。这一习俗,有些地区一直沿用。举行婚礼前一天,女方送“嫁妆”到男方家,旧时数量不太多,习惯用肩挑。后来“嫁妆”繁多而且贵重,多用车载。男方在迎亲前一天早上还要给女方家里送去“红蒂槟榔”200—400个,炮竹2个,名酒2瓶,香烟2条,用红纸包2条猪后腿。旧时,男方到女方家迎新娘时要带去红包2个,赠给敬茶者(一般是新娘的弟弟或哥哥的儿子敬茶),还有红蒂槟榔2小包(用红布包裹好,俗称“2巾”槟榔)。雇请花轿、由媒婆带路抬送到新娘家。新郎到新娘家时,先给岳父母跪献槟榔,后献给亲属,然后接回新娘。如有舅舅送新娘出门,还要交换红包,新娘取大红包,舅舅取小红包,90年代后,新娘多披婚纱,新郎打着领带,西装革履,男女双方各有伴郎伴娘。如兄未婚而妹先嫁,出嫁那天,女方家要用8尺红布,中间结一红球,挂在前门上面,新娘出门时,其兄要避开;如妹先嫁,其姐也要避开。

新娘接到新郎家门口时,立即燃放鞭炮,由新郎妹妹或嫂嫂或母亲迎新娘入室。稍后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手捧槟榔盘,行三跪(跪天地、跪祖先、跪父母),四拜(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夫妻对拜),给父母敬茶、酒、槟榔。仪式完毕,新郎亲属(长辈、年长者男子)吃“桌上槟榔”并送红包。此时新郎母亲逐个向新娘介绍亲属。

婚宴自中午至下午,多者几十席至百席不等。菜肴主要以猪、牛、羊、鸡、鹅、鸭肉和米酒宴客。后来也有用各种海鲜,高档瓶装酒和三包香烟上桌,一些讲究排场的人还在餐馆酒店款待宾客。席间新郎陪新娘给来宾捧送槟榔、香烟,互相认识。席毕客人给主人送礼金,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

黎族结婚场面壮观隆重,婚礼程序各地有异。在结婚时普遍有接亲、迎亲、饮福酒、逗新娘、对歌、煮饭、挑水、送亲、收席、回门、请妻等。

解放后,汉族结婚第二天,新娘自己回娘家,但当天日落前一定要返回。6天后,新娘新郎由新娘的妹妹或弟弟接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叫“出面”。后来这一习惯已改变,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一起回娘家。次年大年初二又双双回娘家拜年,并携带糖果、槟榔、炮竹拜见岳父岳母及其亲属。岳父母除了设宴款待外,还要给女婿送大红包。

二、丧葬习俗

停尸 当死者弥留之际,亲属把其从床上移到正厅已铺上全新草席的地板上,头部朝向正门,洗净全身,穿上新衣服或是原准备好的寿衣服。夫妻双方,若有一方先死,亲属把一条毛巾对半撕开,一半放在先死者右手中,另一半则留给在世一方(意为分离)。停尸时,出远门的亲属也须及时赶回和在家的亲属在死者身边做最后告别,俗称见最后一面。气绝时,把一只银戒指或光洋放在死者口中,后来也有放置硬币的。黎族人在尸体头下放一块银元,如死者为男性,在左手放一块银元;如死者为女性,则在右手放一块银元,表示死者富贵和启程阴间有钱交付路费。死者家属都会用七尺白布遮掩尸体,并在尸体头部上方放置一只香炉,一个土罐,(作吊祭烧香烧纸钱用)一盏煤油灯,供上一碗白米饭,一双筷子要竖直地插在白米饭中。黎族则给死者嘴里送饭和水。以示死者启程阴

间之前吃最后一顿饭。正厅两侧墙上竖两根竹杆,尸体左右两侧各放一根小竹,死者腹部上方放置一个小茶杯,杯里有米和盐。尸体两旁还铺好草席,供守灵者入座。

死者寿终当天晚上,备好茶、酒、饭供品,请来八音队和道士做法事,超度死者的亡灵。

旧时老者寿终有停尸几天(黎族3天)的习惯,后逐渐改变,改在当天择吉时,第二天早上挖好墓穴,按卦择时辰,准时出殡。

黎族风俗上午和中午不得埋葬死人,认为人死像太阳落山一样,要在下午出殡。死者停尸或停棺满3天后,举行出殡仪式。出殡时,由死者亲属的一名老妪打着火走在送葬队伍前头开路,前面还有一名精通祖宗鬼谱的男性老人,边走边呼唱悼歌,请求祖宗把死者领去阴间极乐世界。后面是鸣土枪和呼唱悼歌的队伍。 入殓 入殓前,族人都前来相助,制作棺材,殓尸入棺,料理丧事。棺材以优质木料制作,有楠木、荔枝、青皮等,木板有些人家还用含胶质春根皮拌粗草纸捣烂成浆用以堵塞棺木裂纹及合口处,密封以防尸腐泛味。后来多数人家都到棺材店购买成品棺材。

入殓前,用清水冼净棺木并在棺木两端擦上鸡血。在厅门前安放一张八仙桌,摆上茶酒等供品,道士披道袍绕桌做法事,死者儿孙手执幡子,及亲属长跪而泣,法事毕按时入殓。入殓时按道事卦书所讲,不能见者须回避之。棺木出厅门时,有媳妇的则站门槛旁边。一是挽留死者之意,二是防抬棺者手抓门槛不吉利。

丧葬 入殓法事做完后,按时辰出殡,燃放鞭炮。送葬队伍一般是前面手执挽联条幅、兽像、花圈和吹奏的八音队,接着是长子手捧为亡者设的香炉和手执幡子的儿孙(用小竹子和色纸制作的幡子,儿子执白色,孙子执红色,曾孙执绿色),媳妇扶在棺木中间,后面是参加丧葬的亲戚朋友。送葬时沿途燃放鞭炮。60—70年代放小包鞭炮。80年代后燃放长鞭炮,且全程鞭炮声不绝于耳。当送葬到某一俗定地点时,停棺“辞柴”,儿女们扶灵而泣,意为挽留、孝顺。这时由一老妇人给亲属梳头,意为驱邪消灾。事毕,亡家长媳先行用白布包一些柴草、银子返家,亲戚朋友及其他参加送葬者也各取一个由丧家备好的小红包(用红纸包裹的零钱)、槟榔,沿原路返回丧家洗柚叶水,以示驱邪。男性亲属则随棺木送到墓地。棺木到墓穴时,依时入穴下葬。棺木安放好后,亲属绕棺木一圈,在棺木东西南北四角各献上三把土。安葬完毕,亡家要请参加送葬者在家吃饭。 50—70年代中期,丧事较为简单,法事绝迹。80年代后,有钱人家丧事大操大办,出葬有轿车,多者达十余辆,讲究择福地,造大坟,大办法事。有的造坟花几千元至万元以上。

七期 寿终者死亡之日起做“七期”法事,家属要守灵40天。“头七”为6天(死亡当天日夜算2天),以后每7天为一个“七期”。每逢“七期”备猪肥肉1块,白米饭1碗,清水煮茄子一个为供品。另备小饭团2个,猪肥肉2块,给阴间引路的童子。然后烧香哭灵,晚上烧“过水衣”(白纸制作简单衣服)。 第一个“七期”(即头七),当天中午要有一桌五饭五菜祭请阎王,同时举行酒席,宴请亲戚朋友。赴宴者给死者家属送礼金,多少不限。

“七期”期间,死者家属不得外出赴宴,不进别人家门,不随便主动和人说话。当年有丧事的人家忌办喜事和建新居。

三、生育、做寿

生育 妇女有身孕,家中忌拆、建房子、炉灶,忌钉钉子、挪动睡床。丈夫忌劈柴和做重活。婴儿出生时,先报娘家。娘家知情后,要送去摇篮、小孩被褥等物品,还要送咸蛋给产妇食用。后报亲戚朋友。亲戚朋友多送鸡、鸽子、猪肉等给产妇补养身体,多少不限,但鸡、鸽子不能少于2只。后来也有给婴儿送被褥和衣服的。

有些黎族称妇女怀孕为“女子打包”,也称“翁蒂”,视为喜事临门。怀孕期间,丈夫要悉心护理妻子,不得打骂,外人也不得打骂孕妇,或说些不吉利的话,否则认为会导致孕妇流产或胎儿畸形。

婴儿出生12天后要做“十二日”,设宴款待送礼的亲戚朋友。

三 : 七月半烧纸有什么讲究 “烧纸”必知道的步骤和禁忌

七月半烧纸有什么讲究:步骤和禁忌

买纸

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都不如旧卢布、越南盾值钱。一摞下在下面连根冰棍儿都买不了。太毛了。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www.61k.com)

烧纸叠法

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烧纸准备

准备去烧纸前,你最好预备好火机(最好是防风的,七月十五阴气重,风大)和一根小棍。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家里用废的拖布杆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注意,用完之后就不要再拿回来,直接扔掉好了。

烧纸时间

要天黑透才去烧,天亮没谁敢出来取钱的。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地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烧纸地点

要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烧纸钱 七月半烧纸有什么讲究 “烧纸”必知道的步骤和禁忌

烧纸步骤

首先要准备好祭品,苹果,龙眼等水果,或者适量的生肉,放在坟墓前然后开始点香,一般为三根即可,不要太多,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三根才通天地,才可以告诉先人鬼魂前来领取。
烧香就如同打电话一样的,是先通信息,所以上香为第一步。接着是点蜡烛,因为阴间没有日月,道路不清,所以要点灯指引方向,告知亡者在哪里领取。最后才烧纸钱,一定要包成附子才可以,烧的时候弄好底火,防止在烧的过程中燃不尽导致纸钱剩下,并且在烧的过程不能去拨他,让其自由燃烧。
在烧的时候,还要到周围去烧点散钱,这是烧给那些孤魂野鬼的,让他们不要去抢,也是施舍做善事的行为,所以这个一定要烧才可以。有的地方会泼水饭来施舍孤魂野鬼,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这样做,所谓的水饭就是米汤,到坟地后朝四面八方泼出去即可。

烧纸必知

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既然来都来了,你就恭敬点。给亲人烧纸前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答对一下没有亲人送钱的孤魂野鬼。烧纸时要念念有词,如:XXX,给您送钱花来了。今天孙男弟女都来看您来了云云。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又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被其他路过的拾去,惹老人不高兴。纸钱燃尽过后才可以鸣炮,这样代表祭祀结束,也是驱邪的意思,避免有鬼魂跟着你索要钱财,因为鬼魂都是很害怕火炮的。在烧纸钱的时候,请不要嬉笑打闹,孕妇不能去,也不要乱讲话和说脏话。
烧纸钱 七月半烧纸有什么讲究 “烧纸”必知道的步骤和禁忌

本文标题:烧七七有什么讲究-清明烧纸有什么讲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043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