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提供的关于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的文章,希望对大家一定的帮助。更多于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的文章内容尽在出国留学网.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活跃的经济圈,这里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怎样的?现有的人才结构又是如何?作为学生,在长三角地区的就业形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由教育实验学院十名学子组成的社会实践团体于七月中旬前往长江三角洲地区新近崛起的璀璨明珠——浙江省台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一、 实践课题背景: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目前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的共有16座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这16座城市土地面积仅约占全国的1%,人口也只占全国的5.8%,却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8.7%,贡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2%和全国出口总额的28.4%。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区域已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范,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
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今后五年,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未来十年内,长江三角洲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一个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有望在此崛起。长三角的合作城市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其一体化的进程。例如统一政策法规、建立三小时交通圈、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人才一体化等等,努力打造继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的世界五大城市群之后的第六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民营经济的热土,且不说以民营经济著称的浙江,以及在发达的乡镇企业基础上经过改制和“二次创业”迅速成长的江苏民营经济,即使是一向被视为“国有经济堡垒”的上海,其民营经济在全国范围也有相当优异的表现。
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早和最快的地区。浙江省的温州和台州地区原来是资源条件差、基础薄弱、经济很不发达的地区,解放以来几乎没有国家投资,国有企业也很少。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浙人善商的传统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营经济就从这里发展了起来。而后北边的宁波、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也学习温台做法,民营经济在浙江全省欣欣向荣的发展了起来。目前,民营经济占浙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95%。由于民营经济的带动,改革开放前属于中等发达地区的浙江省,2002年GDP已跃居全国第四,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仅次于上海和北京。2001年外贸出口总规模虽然低于广东、江苏、上海,但其外贸顺差约占全国的60%。
不仅是浙江省,温台经验也影响了江苏省。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的体制问题,苏南学习温州、台州经验,开始进行乡镇企业改制。由于乡镇企业为民营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新世纪后江苏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壮大,表现出极大的活力。
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台州市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起着不可磨灭作用的城市。台州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以电力能源、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服装等为支柱产业。建成微型家用轿车、摩托车、原料药生产、缝纫机、模具、塑料制品、工艺礼品、阀门、罐头食品等生产基地,涌现了钱江、吉利、飞跃、星星、苏泊尔等一批知名品牌。
二、 实践行程:
1、 星星集团:
星星集团前身为浙江星星电器工业公司,创建于1988年,至今已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雨历程。从最初的冰箱、冷柜等传统制冷产品等到今天的家电产业,如今的星星已形成以家电产业为中心,电子产业和三产服务业为两翼,快速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拥有了老厂区、新厂区、塑料工业园区,以及电子产业新区四大生产区块。资产总值达25亿元,员工4000余人,产业拓展到了家电、光机电、房地产和综合投资等领域。2003年家电产品产销量达到150万台,实现销售额22亿元,税利1亿8千万元。在家电产品系列中,星星拥有冰箱、冷柜、空调、洗碗机、饮水机、制冰机、便洁宝和臭氧水设备等十多类主要产品。冰箱、饮水机、洗碗机、制冷机等产品,远销美日欧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率达97%以上。便洁宝系列产品获得国家5项专利,为中国同类产品第一品牌,其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另一方面,由于星星集团早期的主产品——冰箱和冷柜在技术上已日趋成熟,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企业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集团通过招募科研人员以及与高校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和完善了自己的产品。星星电脑等光电产品便应运而生。
此外,星星集团每年还从各地引进30到40名大学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大学生在工作前经过企业全面的培训后,能够迅速融入企业,很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能够晋升为部门主管,在工作上独挡一面。这与企业采取的“传帮带”——即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带一到两个新人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措施能够使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接受并融入企业文化。更快展现自己的才华,真正做到了让人才找到用武之地,让企业找到所需的人才。
良好的“继续教育”体制是星星集团人才档次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由于历史原因,该集团目前的从业人员有一部分年龄偏大,工龄较长,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入职时并没有提出目前同类岗位的学历要求。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下,员工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企业能否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星星集团鼓励员工业余时间多充电、多深造,并提供一定补贴。据介绍,集团内部已有一百多名员工通过就业后深造的渠道获得大专、本科乃至更高的学历。不得不赞叹星星集团的成功与他们优化职工整体素质,培养职工技能,不断创新的努力为星星集团的成功埋下了基石。
在星星集团,我们与人事部门的徐建华先生进行了热烈友好的座谈。徐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星星集团的人才需求情况、人才来源、引进情况、流失情况以及公司现有的人才结构等,同时结合他在招聘员工时遇到的情况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很多诚恳的建议。
次日我们分发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星星集团及部分下属公司的管理层。下午参观了星星集团下属的便洁宝公司流水线,由于受台风影响,流水线并未开启。但从现代化的生产设施,整洁的生产车间便可想象出平日这里忙碌生产的胜景。
2、 飞跃集团:
在缝制设备领域,飞跃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产品类型,现拥有5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通过两年的技术攻关,飞跃成功研发出缝制设备行业科技创新最前沿的字符控制系统,并形成了批量生产。飞跃已在本部、北京、日本、宁波建成了四大研发中心,加快新品开发速度。目前飞跃已累计获得国家相关专利300多项,并启动了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化缝纫机开发创新平台,这对于研发大量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飞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或代理机构,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
作为中国缝纫机行业的“旗帜”,飞跃集团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 “卖生铁”的旧缝纫机理念,取而代之的是加大技改投入和科技创新的全新思路,开发符合发达国家要求的高档次产品。20年来,飞跃集团一直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今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的高端缝纫机也逐渐成为该集团的主打产品。
这一切都是集团努力开发高端技术所决定的。集团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科研所的智力资源,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成立了缝纫机研究所,与上海大学联合攻关“智能化缝纫机创新开发平台”的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在国外寻求智力支持聘请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来企业工作。根据我们的调查,在飞跃总部及其海外公司的外籍员工已经超过300名。这些数据都表明飞跃的人才结构已经趋于国际化。同时企业也非常重视引进新人,为了避免人才局域化的现象,集团每年都会在沈阳、武汉等地举办大型招聘会,不仅挑选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在广大内陆地区很好地宣传了企业的文化和理念。
针对我们提出的飞跃集团如何解决目前多数企业存在的人才流失的问题时,飞跃集团给出了一个令我们十分惊喜的答案。飞跃集团采取了员工参与企业控股的方式。每年集团会将一部分股权作为年终奖励发给优秀员工。这样,获得股权的员工会以一种很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参与生产。这一举措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失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人才策略,一个企业不仅要重视效益,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业绩。佳绩的创造者正是智慧的员工,他们手里拥有的都是高、精、尖的技术,也就是业绩的保证。所以懂得留住骨干精英的公司定会常胜不衰,而能够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更为重要,在飞跃集团人人都是主人翁,这样大家都最大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有谁能阻止这样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辉煌的前景呢?
在飞跃,我们终于见到了动起来的流水线。据介绍,我们参观的家用缝纫机流水线,一台产品仅需不到四十分钟时间便可出厂;在毛坯加工车间,四台大型车床仅需一名工人操作。全自动的现代化车床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台州发电厂:
台州发电厂是我国“六五”、“七五”计划期间建立起来的大型港口电厂,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主力发电厂。装有两台33万千瓦机组、两台13.5万千瓦机组以及四台12.5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43万千瓦。台州发电厂建成后,改变了台州地区和浙东南地区长期以来严重缺电的局面,促进了浙东南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台电也荣获了“全国500家最大规模、最佳效益工业企业”、“部级双达标企业”、“部级双文明企业”、“省级先进企业”等称号。台州发电厂目前主业职工1264人,拥有各类技术职称的人员564人,占到全厂总人数的22.63%,有700余人获得了大中专以上学历。
如同所有的国有企业,台电的配套机构十分完善。从职工家属区,到食堂、浴室、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电视台、游泳池、阅览室、棋牌室、乒乓室、足球场、电影院等一应俱全。
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依靠国家资金支持,企业内部也没有设立奖罚体制,员工往往捧着“铁饭碗”不思进取,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如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国营企业也开始痛定思痛,积极引进人才,构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随着电力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电力系统人才结构布局已明显不适应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现代科技的进步速度及企业的发展战略。主要表现在工人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缺乏两方面。
为此,台州市发电厂着眼于未来,为满足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的电力需求,台州市发电厂积极更新电力设备,引进高素质人才,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针对原企业人员规模偏大、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情况,该厂引进了奖励体制,对年发电最多及耗煤量最少的机组给予奖励,创造出“你追我赶”的内部竞争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完善人才结构、布局及专业结构比例。通过培训,解决当前电力系统高级技工缺乏的问题,维持了电力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与台电接待人员进行座谈后,厂方带领我们参观了厂区。起初我们疑惑偌大的车间怎么基本见不到工人,但答案在我们踏入控制室那一刻全然揭晓。各机组的工作情况,如炉火温度、炉火颜色、线路情况等参数指标在一个小小的控制室里便可进行精密的监测。一旦发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工人便会前去维修处理。从高耸入云的烟囱到巍然屹立的冷却塔;从喧闹的燃煤初处理车间到安静的主控制室;从依山而建的大型厂区到傍水而居的燃煤港口,现代化大型生产的魅力征服了我们所有实践成员。
三、 调查课题分析:
1、 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在星星集团、飞跃集团对其中层及基层干部员工分发放了调查问卷。(以下数据及表格除特殊标注外,均为本社会实践小组调查数据)
调查发现,受访者绝大多数为浙江本地人;而员工中学历最高为研究生,拥有大专学历的员工占到总数一半之多;大多数人工作后仍在继续深造或读取更高的学位;有近五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就业过程中曾遭受过性别歧视; 工作与所学习专业对口人员与不对口人员几乎相等,基本各占一半;受访者普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工作经验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心浮气躁等问题。
1) 籍贯:
调查显示,有76.1%的受访员工籍贯是华东地区,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又是浙江本地人。这样结构大大减少了人才的流失现象,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相对易于统一管理,员工间也易于沟通、易于合作。
然而这样的选择在为企业减轻了人才流失现象的同时,带来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这种人才稳定也许只是一个繁荣的表象,事实上企业可能因噎废食,错过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另外,就企业现有人才格局来看,大多数员工是浙江本地人,势必使企业走入一种地区思维定势。人才的同质性太强,质量就会逐步下降。不可否认,人的思维方法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带有一定地域色彩的。尽管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浙江的民营企业也蒸蒸日上,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于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见解是绝对正确的。此时,他们也许就需要一些来自其它地区的声音。全国各地的人才聚集一起,不同的风格会产生碰撞,才能够形成优势互补。
浙商精明的经商头脑是闻名遐迩的,而中国古代都城多建于北方又使得北方人的骨子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大气,或者可以说是霸气。这一个细腻,一个磅礴的思想加以碰撞,也必将产生思想的火花,对企业的全国发展战略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看起来弊大于利的情况下,为什么企业还是选择了这样单一人才来源的结构呢?星星集团的徐先生在与我们的座谈中给出了原因。
民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它们能够为职工提供的只有工资和暂时的单身宿舍。而应届毕业大学生立业后面临的就是成家的问题,外地学生仅靠自己的工资买房结婚对于大多数人是不现实的。尽管工资不算微薄,但面对沿海地区的高额房价,很多人心中还是打起了退堂鼓。这样,企业花了很多金钱、时间以及精力培养起刚刚成熟的员工就大量流失了。面对着这种局面,这些企业只好尽量选择本地学生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另外,民营企业创业的领导人也是当地人,这就决定了他们要优先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2) 年龄: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0岁到30岁,30岁到40岁年龄段次之:
表 1 台州市著名企业人才年龄结构
年龄 | 小于20岁 | 20-25岁 | 25-30岁 | 30-40岁 | 40-50岁 | 50岁以上 |
比例 | 1.8% | 43.4% | 30.0% | 18.6% | 2.7% | 3.5% |
另据浙江工业大学的调查数据,台州市民营企业决策者的年龄层主要为中青年:
表 2 台州市民营企业决策者年龄结构[①]
年龄 | 20-30岁 | 30-40岁 | 40-50岁 | 50-60岁 | 60岁以上 |
比例 | 2.22% | 40.00% | 26.67% | 17.78% | 13.33% |
这两组数据充分说明台州市的民营企业年龄结构是很合理的。从基层到高层年龄依次增长,呈现金字塔状的结构。年轻人记忆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构成了金字塔的塔基,使得整个企业散发着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气息。中年人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年富力强,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的塔身,以其成熟冷静和丰富的经验在企业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五十岁左右时,经验、阅历最丰富,深谋远虑,思维缜密,冷静客观,处事稳健,适合做决策工作;这一部分数量很少却贡献很大的人构成了企业这座金字塔的塔尖,是他们的高瞻远瞩,带领着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样一个有梯度年龄结构的综合体,即可以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又有利于企业成员的优势互补。
3) 文化程度:
被调查对象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高中、本科上:
表 3 台州市著名民营企业员工文化层次结构
学历 | 初中 | 高中 | 大专 | 本科 | 硕士研究生 | 硕士研究生以上 |
比例 | 1.8% | 29.2% | 50.4% | 16.8% | 1.8% | 0.0% |
而根据浙江工业大学的调查数据,台州市企业决策者的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占到七成左右。
以上数据说明:在职人员主要拥有大专学历而不是本科学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民营企业业主认为大专学生与大学本科学生相比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实干精神,也更加吃苦耐劳。如同一位民营企业业主提到的:我让一个本科生去买打印纸,他会打着车跑到很远的地方花很贵的钱买回来,而让一个专科生去买,他会拿到很低的价钱并且是让对方商贩送回公司。这种现象也许并不典型,但是从侧面说明了本科学生在某一些企业领导心中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星星集团的徐先生也提到,新来的大学生在结束培训课程后都必须要下车间流水线劳动,而每年新进的大学生一听到下车间劳动时都是满脸的不情愿。很多本科生怕吃苦怕劳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在工作中将要付出的劳动和汗水。
其次,企业中的普通岗位,如会计、技术工人、营销人员、接待人员等等职位在实际工作中是大专学生完全可以胜任的,本科生并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本科生的教育成本要高于专科生,对于薪水的期待水平也要高于专科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自然会选择“价廉物美”的专科学生。而最需要本科及更高学历水平学生的部门——研发部门一般又恰恰是民营企业的弱点。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资金与规模都不允许他们进行大规模的自主研发工作,有些民营企业即使设有研发部门,力量也相对薄弱。于是学历高的学生在这里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研发项目并不多而认为自己本身没有必要设立独立的研发部门,只在需要时与周边的大学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联系,将待研发课题交予相关课题组,由高校中的导师与研究生等共同完成。接到成果后,企业根据研发效果支付高校课题组相应的报酬。另外,即使一些企业设有研发部门,研发部门的人数相对于整家企业人数也是微乎其微的。
第三,本科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普遍比专科生高,较之专科学生更容易跳槽。本科学生很容易陷于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认为就业后就该大展宏图。初入公司,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升职加薪,获得上司的青睐,此时他们可能就会认为我这么优秀怎么你们居然看不到?怨天尤人之后便选择离开这个“不能够给我发展空间”的地方。
4) 工作:
1. 工作中性别歧视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17.7%的人在找工作或工作过程中曾遭受过性别歧视;而女性员工有20.7%在找工作或工作过程中曾遭受过性别歧视,男性员工该项指标为14.5%。以上数据说明,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另外性别歧视是对于男性员工和女性员工同时存在的,女性员工的情况略严重于男性职工。
有一些工作人们普遍认为更适合于男性做,在招聘时就会尽量选择男性,并不是招聘单位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拒收女性。由调查数据可知,男性在就业时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的问题,也就是因为有些工作更适合女性做。但是,有很多单位完全不召收女生或尽量少招女生,理由是女生成家后普遍事业心小一些,家庭心重一点,在工作上可能没有男生那么有进取心。另外女生到了一定阶段要休产假,而产假的时间又比较长,可能会给工作造成脱节的现象,一项工作两三个月的空白是任何工作单位都很难接受的,而把工作交给其他人帮忙去做也不是长久之计。一些企业由于这些原因以及某些专业的特殊要求便尽量少招女生。可是一个企业里的男女比例仍然是人力资源部门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清一色的男生或者清一色的女生都不是正常的比例,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况且仅仅因为以上那些理由错过了很优秀的女生也应当是令企业痛心的。
2. 获取工作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获得工作最主要的途径是主动求职,其次为亲友介绍:
表 4 台州市著名民营企业员工工作来源构成
获得工作途径 | 社会人才市场 | 校园大型招聘 | 亲友介绍 | 主动求职 | 其他 |
比例 | 18.6% | 17.7% | 21.2% | 23.9% | 18.6% |
亲友介绍以微小的差距落在了主动求职之后,成为求职的第二大主要方式。
表 5 私营企业管理人员来源构成表[②]
来源 | 社会公开招聘 | 从基层培养 | 亲戚家人 | 亲友推荐 | 同学、同事、 战友、好友 |
比例 | 48.7% | 13.8% | 10.8% | 10.7% | 16.0% |
表 6 私营企业财务等重要人员来源构成表[③]
来源 | 亲戚家人 | 亲友推荐 | 同学、同事 战友、好友 | 其它 |
比例 | 35.6% | 15.2% | 11.1% | 38.1% |
这样的家族式结构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历程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在发展初期,其原始积累一般是通过在外经商、务工等方式完成的。在外完成原始积累后,浙江人便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办低成本的加工工厂。形成工厂便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而当时的“企业家”能想到辅助自己管理企业的就是亲朋好友。他们是文化程度相对低下的民营企业主较之社会招聘来的人员更为相信的人群,往往能力不是很强却操控着企业内部的绝对权利。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点是个体工商户,亲缘、血缘关系在创业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
民营企业主创业时依靠自己的辛劳与智慧,基本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此时的企业主大多面临着个人经验不足,管理能力缺乏的局面。一些企业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聘任专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再依靠家族,亲友。使得企业的聘任制度越来越科学化和独立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些企业由于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近些年走在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前列。
表 7 依靠亲友介绍获得工作在各年龄段的比例
年龄 | 20-25岁 | 25-30岁 | 30-40岁 | 40-50岁 |
比例 | 16.3% | 20.6% | 38.1% | 33.3% |
由表7的数据说明了这个过程:随着员工年龄的减小,依靠亲友介绍获得工作的比例越来越低。
年长的员工依靠亲友关系进入企业的比例最大。这些人很多都是企业的“开国元勋”,是企业的创建者创业时依靠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罗来的。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如今他们的管理能力、个人能力都处于劣势,但是他们依旧作为企业创业的精神象征而被保留了下来。
而年轻人依靠亲友关系进入企业的比例则在逐渐下降。这一方面说明民营企业在突破自己发展的瓶颈——家族式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说明了年轻的一代自身能力的增强。他们不再依靠亲友的关系,靠自己的能力也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民营经济的腾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 专业对口对于工作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所学专业与就业后专业对口及不对口的人基本各占一半。而半数以上人认为专业对口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表 8 员工认为专业对口对工作的影响
影响 | 没有影响 | 一定影响 | 很大影响 | 专业决定工作 | 不清楚 |
比例 | 22.1% | 57.5% | 13.3% | 4.4% | 2.7% |
专业对口使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适应自己的工作,因为一切都是他所熟悉的。而专业不对口则容易使大学毕业生产生不适感,毕竟一切都是陌生的。但专业是否对口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能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很多人难以做到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
4. 工作后的培训及进修:
大规模的企业在召进新员工后都会进行一定的培训。这些培训不只是针对工作后所要应用到的专业知识的,还有对于企业文化的讲解,有助于新员工更快地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
而除了企业定期对于员工的培训外,企业也鼓励员工自己参加课外学习获取更高学位,并报销相关培训、考试费用。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5.2%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继续深造或读取更高学位。这也为构造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5) 问卷显示应届毕业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 9 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 | 没有 接触 | 工作经验不足 | 专业 知识 不扎实 | 学习 能力差 | 人际 交往 能力差 | 书面 表达 能力差 | 其他 |
比例 | 8.0% | 63.7% | 20.4% | 4.4% | 24.8% | 8.0% | 13.3% |
调查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工作经验不足。工作经验究竟赋予一个没有工作过的人怎样的品质,怎样的能力而使其特别吸引企业呢?企业在招聘时打出“需有相关工作经验”“有工作经验者优先”事实上只是一个表象,企业真正关注的并不是你曾经做过怎样的工作,而是你因为曾经从事过相关工作所获得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一项具体工作来说,就是指有工作经验的人到了一个新的企业,不论做怎样的工作,都较之于新手更容易上手,这是因为他们更熟悉企业的工作机制,所以他们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相关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而对于人的综合能力来说,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在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方面通常都强于刚毕业的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
由于我国高校往往强调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重视后劲和潜在能力;而用人单位往往更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而言,他们更重视大学生的实际能力,这一点在民营企业中尤其突出。而大学生虽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群体,但在他们就业之前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缺少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这一大学生的通病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引进采取了观望态度——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的用人单位甚至推迟招聘时间。
另外,有24.8%的受访员工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也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一大缺点。这也和传统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从五六岁开始接受几乎全封闭式的教育,其全部的生活就是学习和考试。在进入大学以后,虽然有了更多的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但有些同学也会认为交际能力是华而不实的东西,由于心里对于这些技巧的鄙薄而故意不去培养和发展其交际能力。其实,交际能力强并不是指人的圆滑老练,更不是指人用着意奉承而换取地位金钱的能力,即使作为有很强正义感的学生,我们也没有必要排挤这方面的能力,这并不是受人鄙弃的。然而,即使有的同学愿意与人交往,就交往人群的广度和复杂性而言,与社会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事实上,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交谈、交际与交友、接人待物以及与异性交往等方面,是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一种基本素质,基本能力,是一个人能够与别人很好沟通的前提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交往能力是从交往中学来的,交际经验是在交往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由于缺乏交往经验,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并不具备足够的人际交往能力。一个具有较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很快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并为同事和上级所接受,从而更容易适应新的工作;而一个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欠缺的大学毕业生,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就会很容易产生不适感,并且很难进入企业员工的圈子中去,在越来越注重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现代企业中,这些员工也就成了不和谐的因素。
此外,还有20.4%的受访员工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不扎实的缺点。“扩招”造成高校学生水平良莠不齐,有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很难学好专业课。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专业课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使有些毕业生在毕业时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最后,高校毕业门槛的放低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专业知识是企业招收员工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个不具备足够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越来越注重效率的企业来说无疑就是糟粕,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与此同时,调查还显示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还存在着诸如学习能力差,书面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2、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人才结构的对比:
国有企业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它既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还要兼顾员工的生活福利等各个方面。国有企业优厚的福利是其吸引人才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自身的一块硬伤。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不仅要有生产管理的人员,同时还要有完备的后勤服务设施及人员。有点年头的国有企业,福利愈是优厚,企业前进的枷锁就愈是沉重,这就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在国企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国企负责人和高级管理人员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职工中也不乏能手,但是国有企业的一些机制仍严重束缚着国企负责人和职工的手脚。比如,国有企业对市场反映的敏感不如民营企业。其原因并非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素质不高,没有认识到,而是因为体制的影响——重大的市场决策,往往伴随有较大的风险,国企经营者并非资产的拥有者,要向上级请示,审批,些许战机也因而贻误。例如此次我们考察的国企——台州发电厂,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意识到,电力将是影响浙江企业发展的瓶颈,并向上级部门申请审批发电厂的后续扩大改造计划。
但由于上级部门对未来认识的不足以及火力发电厂属于高污染企业等原因,这个计划直到浙江频发电荒的今天,才付诸实施。这种决策的滞后,不得不让我们感到遗憾。另外,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的人才结构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国有企业发展的障碍。在七八十年代,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子承父业”的现象,使很多并不具备足够职业技能的人进入企业;今天,这种现象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裙带关系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使国有企业的员工仍良莠不齐。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浙江民营企业一般靠民间资本原始积累自然演进生成,不同于广东,上海等地是在外资嫁接或中大型国企改造基础上形成的,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多为家庭式企业或者是以合伙的形式结合成的无限责任公司,而且企业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直接,间接融资渠道均不顺畅。许多民营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之初,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产品单一,管理简单,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不但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有效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管理关系的日趋复杂,家族式与合伙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并日益成为其发展的障碍。
首先,在企业管理中,重要职位由家族成员担任,实行家族式领导。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也通常是以伦理规范代替经营行为规范。家族成员自认为对企业创业有功,与企业有特殊关系,时时以元老自居,以“自己人”自居,其他人都是“外人”,与吸引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发生磨擦冲突,并将他们排斥在“圈”外,有一种排外心理。“外来”员工没有了归属感,上下沟通受阻,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许多优秀人才之所以流失,就是因为他们难于融入家族圈内,其抱负得不到施展,很难有成就感,无奈只好走为上策。
其次,由家庭作坊式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民营企业,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经营规模,但是仍然摆脱不了家长式的管理作风。由于缺少规范的组织架构,运转缺少分担明确的管理或执行责任,只能依赖于领导者的个人指令,但在企业规模扩张后,因领导人的个人能力素质的不足导致决策失误,从而满盘皆输。
最后,民营企业在壮大之后,管理者也有了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要求,然而仅靠现有的家族成员、元老的“忠诚”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事实上是一些企业看似求贤若渴,实际却是对外聘人员的信任度总是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既可信任又有才干的人太少。这实际上是民企在人才观念上的一种短视和浅薄。有人这样概括民企老板用人的观念:“用人要疑,疑人也用”。其后果直接导致人才对民企的信任危机。表面上许以重金,委以重任,放权放手,背后却疑虑防范,如此令不少民企人才寒心。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发展所遇到的核心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要克服这个困难就必须改革——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即既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革人才机制。企业要想得到各类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必须建立良好的聘人、用人机制,给各类人才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好环境。要爱护人才、尊重人才;要把企业效益和各类人才的利益很好的结合起来。
1) 摒弃僵化的用人观念
首先,民营企业应打破家族制用人观念的桎梏。从历史的轨迹来看,家族制是注定要走向衰亡的,因为上一代无论经营管理才能多么优秀,也无法保证下一代的经营管理才能必然同样卓越,这一点在全世界都一样。在美国,只有三分之一的家族制企业能够维持到第二代不衰亡,但他们很快会引进职业经理人,到了第三代的孙子辈即使仍掌握公司大多数股东也很少参与管理了。因此,中国民营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应打破家族制用人观念的桎梏,大力引进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并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民营企业应打破原有的人事模式。民营企业要打破原有的人事模式,有效结合民族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建立新的用人理念:把员工当作动态的、宝贵的资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互有权利,互有义务,相互依存,实现双赢,企业用人是战略上的需要,注重人才的开发与培养。
2) 正确认识人才
企业需要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人才?现在的企业普遍以等级证书、资格认证、工作经验、学历文凭等作为对人才的评判依据。在现在的招聘会上,学习成绩、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甚至是学校牌子几乎成了硬性条件,残缺者即便口才出众、能力超群、满腹经纶也会被无情的忽略掉。诚然,学习成绩、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学历文凭、学校牌子、工作经验等可以从某种角度代表着一个人的某种能力,可仅此就作为优秀人才的衡量标准未免过于单薄,是企业在认识人才上莫大的误区。民营企业不应加以效仿,招聘人才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讲求的是实用性,而非观赏性,一味的标榜自己的门面,有多少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只是自欺欺人。
3) 建立适用的人才激励机制
最有效的人才策略源于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民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建立适用于自身的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应从注重人才能力入手激励人才。众多的激励因素中,钱是最实在的,其次是职位级别。
在薪资鼓励方面,现在各个企业在薪资数额上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继续靠加薪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会再产生多大效用,因为对于人才而言:如果其自身已不能发展,则会选择高薪;反之人才宁愿放弃高薪。高薪未必能留住人才,因此,民营企业更应从其他鼓励因素入手。
在职位激励方面,许多企业在员工职位晋升上多以工龄、资历、学历、甚至是关系为条件,极大的抑制了条件不足而能力卓越者能力的发挥空间。因此,民营企业在员工职位晋升上更应以能力绩效为依据,在员工能力绩效问题率允许的范围内,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给员工以公平合理的职位晋升,充分体现企业对人才能力的注重。
四、 对大学生就业以及学校培养人才的一点建议:
1、 对于在校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首先,热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学生目前在学校学习的专业与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一定要“门当户对”呢?有些刚刚就职的大学生常常抱怨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与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毫不相关,并把自己工作没有起色,没有激情归罪于职业非所爱、非所学。通过问卷的结果分析,有接近一半的从业职工与自己的所学专业不对口,但只有13.3%职工认为专业对职业有很大影响。有很多的职工在与其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原因就是他们能干一行,爱一行。大学生是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群体,充满活力,并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不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或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时,就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兴趣,对工作投入自己的热情,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其次,对自己的如何走向成功抱有正确的心态。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没有系统的计划,而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可否认,进取的精神是好的,但如果给自己注人太大的压力,并不一定有助自己将来的发展。因此,理智的看自己的未来,切莫想一步登天,才是走向成功的正确心态。
最后,好的发展环境比高的薪水更重要。大学生目前就业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现在好不容易就业了,应该是社会回报他们的时候了。这种心理的误区导致他们就业后只顾向企业伸手,当企业的薪水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的时候,他们便选择了跳槽。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基层员工薪水在1000到2000元之间。近几年来,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身价已呈逐年下降之势。一些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看重的不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更多的是他们的可塑性,而大学生的起薪水平也与较低学历的员工相差无几。随着“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猛增、质量的局部下降、人才的相对过剩和职位竞争的激烈,大学生“低工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因此,大学生的择业决不应该好高骛远,要具有长远眼光,找到符合自己发展的环境才是当务之急。
2、 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建议:
首先,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学校应该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起好引导作用,而最好的引导方法是通过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的方法的设定来实现。应该把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考核方式是引导学生的重要杠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考核制度一直是依靠和课堂所学内容的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死读书本,忽视实践与应用,忽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把学生从只注重分数,死读硬记书本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广泛地参加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自学和科研的能力,独立工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其次,改革封闭式培养人才的方式,多与社会合作,建立开放式的培养人才方式。高校与社会实际部门联合培养所需人才。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工作中,吸收实际部门和各行业人士参与教学工作,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生产实际部门的联系,使用人部门和生产单位的建议,意见和人才需求的信息反馈到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则可以根据实际部门的建议和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相应的教学课程,使学校培养出实际部门适用的各类应用人才。
最后,高等教育还要面向世界,按照国际化标准培养所需人才。随着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更为紧密,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可以脱离这种国际性合作而独立发展。随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将冲破传统的、封闭的模式而走向世界。这就为高等教育提出了如何面对国际社会经济竞争,科技交流,培养能够熟悉国际惯例的国际性人才的问题,这对目前的教育体制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寒假计算机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寒假促销社会实践体验报告
二 :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社会实践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三 : 2015大一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从实践中走来,带不回任何精湛的技术,但带回了也许是 一生中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收获。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