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故事会在线阅读-《中国古代智谏故事》阅读在线

发布时间:2018-01-11 所属栏目:任座直言

一 : 《中国古代智谏故事》阅读在线

中国古代智谏故事

问官答花术

问官答花,本意是关于官的问题,却答以关于花的情况。

作为进谏技艺,比喻别释彼意,曲解妙对。

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便是施行问官答花谏诤术的高手。

《韩诗外传》:齐桓公问管仲:“做君主的应重视什么?”管

仲说:“重视天。”齐桓公抬头看看天空。管仲说:“我说的天不

是苍苍莽莽的天空,当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做天。百姓亲附

他,社会就安定;辅助他,国家就强盛;指责他,统治就危险;背

叛他,政权就覆亡。《诗》上说,'人而无良,相怨一方’。做人

如不善良,一方的百姓都将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没

有不败亡的。”

又一次,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大祸患是什么?”管

仲答:“最大的祸患是社鼠。”“为什么祸患是社鼠呢?”桓公困

惑不解。管仲解释道:“社庙是祭神的地方,用木头做柱子,外

面糊上泥巴做成墙壁,老鼠一窝一窝地住在壁洞里。用烟熏

吧,恐怕烧坏木柱;用水灌吧,又怕冲坏了墙脚。老鼠在里面,

安居乐业,生儿育女,人却束手无策,都是因为怕毁坏了社庙

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种情况,您大王左右不少亲信就是这样

的社鼠。为君主的必须时时谨防这类小人啊!”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载:齐景公到纪国故地巡游,得到

一只金壶,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丹书,上面写着:“吃鱼不要翻,

不要骑劣等马。”齐景公说:“好啊,我就像它写的一样,吃鱼不

翻过,是讨厌它的腥味;不骑劣等的马,是讨厌它跑不了远

路。”晏子说:“不是这样,吃鱼不要翻,是说不要把百姓力量用

尽;不骑劣等的马,就是不要把不贤的人留在身边。”齐景公

说:“纪国有这样的书,为什么灭亡了呢?”晏子说:“有灭亡的

理由啊!我听说,君子懂得了道理,就把它挂在门庭上(以便;

使它时常提醒自己照道理行事),纪国人得到这个丹书,却把

它放在壶里(不实行),不亡国还等什么?”

这是一次耐人寻味的劝谏。齐景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丹

书上的意思,晏子则从治国角度给予解释。从其庄严的形式

看,晏子更为深刻。他指出懂得道理而不实行,则无济于事。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齐景公外出打猎,上山遇见老

虎,跋涉沼泽又碰上大蛇。景公回宫后,惊魂未定,就把亲身

遭遇的事告诉晏子,并忧心忡忡地问:“这大概是人们常说的

不祥之兆吧?”晏子说:“社稷有三种不祥,这些都不算在内。

有贤士而不了解,这是一不祥;了解又不用他这是二不祥;用

了他却又不委以重任,这是三不祥。人们所说的不祥就像这

三种情况。现在大王您上山见虎,因为那是老虎出没之地;到

沼泽见蛇,因为那是蛇的洞穴所在。往老虎出没的地方玩,到

蛇的洞穴之处去,自然会看见虎和蛇,为什么是不祥呢?”

《孔子家语》载:鲁哀公问孔子:“在原有房屋的东边再加

盖房子,听说很不吉祥,有这回事吗?”孔子说:“不吉祥的事有

五种,但东边加盖的房子不在其中。损害别人来换取利益,这

对身体不吉祥;不照顾长辈而溺爱孩子,这对家庭不吉祥;离

弃贤人而任用小人,这对国家不吉祥;年长的人不能以身作

则,年幼的人不刻苦读书,这对习俗不吉祥;圣人退隐山林而

庸人当权执政,这对天下不吉祥。”

又有一天,鲁哀公问孔子:“以前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孔

子没有回答。哀公说:“先生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呢?”孔子

说:“因为您不先问重要的问题,所以我正在想怎么回答。”哀

公问:“重要的什么?”孔子说:“舜当天子,惠养百姓,不轻言刑

罚,选任贤人,斥退小人,道德纯净深邃,像天地一样高远,教

化人民,如同四季变化万物一样自然,所以天下的百姓都真心

敬仰,连四方的夷狄都顺服,所以连凤和麟这样的祥瑞之兽都

出现了,鸟兽也都温驯不伤人,这样了不起的政绩,最根本的

原因无它,就是舜把百姓当子女一样抚育而已,您不问这些,

而问舜戴的什么帽子,所以我一时还真不晓得从何说起。”

春秋时,晋平公向盲人乐师师旷说:“我的年龄已经70岁

了,要想学点东西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

烛呢?”平公说:“唉,臣子怎么敢能和君王开玩笑呢?”师旷说:

“我这个瞎子,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少年好学,像是初

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像是太阳当空;老年好学,像是拿着蜡烛

照明。拿着蜡烛照明,不是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吗?”平公说:

“你说得太好啦!”

隋代李东阳说:“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发,而难于感发。”意

思说,说话平铺直叙,一泻无余,很难感人,无法回味。而问官

答花术,谏言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有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之功

能。不过,曲解之意,必须与谏诤议题殊途同归,融为一体。

那种断鹤续凫,穿凿附会的谏言,“则易于穷发,而难于感发。”

晋文公的时候,翟族人有进献大狐皮和文豹皮的,文公长

叹一声:“唉,大狐文豹有什么罪过,只因为它们的皮毛而成为

罪过。”大夫奕枝说:“土地宽广但不平坦,财物集聚而不分散,

难道不是大狐文豹的罪过吗?”文公连声说:“讲得好,再说下

去!”栾枝继续说:“土地宽广而不平坦,人们就要铲平它;财物

聚集而不散,人们就要争夺它。”晋文公于是划出土地分给百

姓,施舍财物赈济贫民。

晋侯向士文伯问道:“三月初一这天,有日蚀的现象发生,

我学业上糊涂,《诗》上说,'那日蚀发生,有哪件事情没办好’,

是什么意思呢?”士文伯回答说:“讲的是执政不善,国家政治

不清明,不用忠贤之人,就会从日月的灾害上受到惩罚。所

以,从政的人不谨慎。从政只有三条要领:一是便利民众;二

是选择贤人;三是顺从天时。”

魏武侯向吴起问关于国君即位第一年称作“元年”是什么

意思。吴起回答:元年讲的是国君一开始就必须小心谨慎。

魏武侯问,怎样才能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吴起说,必须端正自

身。魏武侯又问,怎样才能端正自身?吴起说,要明智。魏武

侯又问:心智不明又怎么能正己呢?吴起说:那就应该广采博

闻并从中选择,以此来使自己心智聪明。因此古时候的国君

一开始处理政务,大夫如有进言,士人如有请见,百姓如有请

求,都一定满足他们,公族有人来请安问候,也一定与他们接

谈,四方来投奔的人都不拒绝他们,这可算是不遭壅塞不受蒙

蔽了。君王的心地一定要仁慈,常想着百姓的利益,解决百姓

的祸害,这可说是不会失去民众了。君王自身必须正派,亲近

的大臣一定要经过挑选,大夫不能兼任其他官职,掌握管理百

姓权利的不能集中在一家一姓,这可以说是不失权势了。这

些都是《春秋》的旨意,也是国君即位第一年的根本大事。

天下的事情往往是复杂曲折的,所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意

思,可能显得莽撞,显得枯燥,显得浅薄,即跟复杂曲折的情势

不合。故古人向来主张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问

官答花术,正体现“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的意味。

明褒暗贬术

褒者,含赞美、表扬之意也;贬者,藏降低、指责之意也。

褒扬之言,人闻之如服蜂乳,甜蜜舒畅;贬斥之语,人听之

似吞苦药,苦涩难受。褒贬相寓进谏术,犹如在苦药表层涂抹

蜜糖,外甘内苦,易于吞服,能收到忠言不逆耳,兼听利于行的

良效。

春秋时,陈国国君陈侯耗费财力修建凌阳台,还未修筑成

就已处死了好几个人,后又借口把三个监工的官吏抓了起来

要处死,群臣没有敢进言劝阻替监工求情的。这时正好孔子

到了陈国听了这件事,便在与陈侯登台观望时上前祝贺说:

“这个凌阳台建得多么宏伟壮观啊!陈王,您多么贤德啊!从

古到今,凡是圣人修筑台室,没有不杀一人就能修成这个样子

的。”

孔子贺陈侯的这段话尖锐泼辣。按照常理,有贤德的君

主都是珍重民命,爱惜财力的。陈侯贪图奢华,浪费财力,又

草菅人命,是个暴虐的君主。孔子却反而赞扬他有贤德,随后

又给他一句“拿不动”的话——自古建台室的君主都是好杀人

的。陈侯贪图享受大建台室而又肆意杀人,又怎能称得上有

贤德呢?孔子正面赞,反面刺,使得“陈侯嘿然,使人赦所执

吏”。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偏爱别人对自己的赞语。

尊重和荣誉乃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一个人决不会对鄙视自

己的人抱有好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皆反感批评,因为批

评,特别是当众批评会使人有失尊严,更何况被批评者是一个

君临天下,权倾一切的人。如果不讲究一点谏诤艺术其后果

是可想而知的。一般谏臣都深谙明褒暗贬之道。

齐景公大白天披头散发,带上宫女乘车出宫。车夫刖跪

打马让他返回宫殿,还抛了一句刺耳的话:“您不像我的国

君!”齐景公感到在众宫女面前丢了面子,羞惭得几天不上朝。

晏子听说了这件事,向齐景公祝贺说:“陛下不要记恨这

件事,我听说下面没有直言,上面必有昏君;百姓讲话忌讳多,

国君就有骄奢的行为。古时候,明君在上,下面就有直言,君

主好善,百姓说话就没有忌讳。现在陛下有了过失,而刖跪敢

于直言,这是陛下的福气,所以我来庆贺,请求奖赏刖跪,以显

示陛下好善;要礼待刖跪,以显示陛下纳谏的大度。”齐景公听

了很乐意,下诏增加刖跪一倍的财产,并不得征税。

晏子进谏贬中寓褒,但齐景公听来心情愉快,情绪兴奋,

则易于表现出宽容、豁达、大度,在可平可仄的条件下,选择最

佳处理方案。

《通鉴》说道,魏文侯派遣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获胜后,

封自己的儿子做那里的领主。一天,他问左右大臣:“我是一

个什么样的君主?”大臣们都说他是仁君,任座直言无讳说:

“您得中山之地,不封给弟弟,而给儿子,这样能称得上仁君

吗?”文侯勃然大怒,将任座撵出宫去。

文侯又以同样的口吻问翟璜,翟璜爽快地回答,说他是仁

君。文侯笑嘻嘻地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仁君?”翟璜说:“我听

说君主仁厚,大臣就直言切谏。刚才任座说话坦率,我就据这

点知道您是仁君。”文侯点头称是,便叫翟璜将任座请回来,把

他尊为上宾。

秦国有位能言善辩之士叫中期,有一天他应召入宫,和秦

王讨论政事,结果秦王被驳得体无完肤。秦王认为中期不给

他一点面子,而中期却不理不睬,悻悻走出宫去。秦王发火:

了:“不杀你这个贱臣,我誓不甘心!”

中期回去冷静想了一下,明白秦王决不会放过自己,于

是,便托一位朋友进宫对秦王说:“中期真是个悍梗之人,刚才

他遇到圣明的君主了,大王您没有责怪他,假如换了夏桀或商:

纣那样的暴君,早把他杀了。我要向大臣们宣传此事,让群臣—

们都知道大王的豁达大度,礼贤下士。”

秦王顿觉飘飘然,笑着说:“先生过奖了,中期的话是很有

道理的,我还要赏赐他呢!”

聪明的谏臣们都懂得: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

称誉和赞美。因为身居高位,难免产生自高自傲,唯我独尊的

心理,同时由于属下的敬而远之,也使他感到寂寞与孤独。因

此学会对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予以赞美,分担他们那份沉重的

孤独,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那包裹着冰雪的心灵,他就会另

眼看待,倍加重视。当然适当的贬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刺激

对方的同时,可以不断增强纳谏的兴趣。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春秋时期,魏惠王政绩卓著,因

而踌躇满志。有一天,魏惠王问卜皮:“你在外面一定听到很

多消息,不知我的声望如何,你说给我听听。”

卜皮回答说:“我听说大王非常慈惠。”

魏惠王十分高兴,说道:“那么我的霸王之功什么时候会

到来呢?”

卜皮摇头回答:“恐怕大王的功业永远也不会来到。”

魏惠王疑惑不解,问道:“百姓、大臣说我慈惠。慈惠,也

就是对下行善。而多行善举怎么会不能功成名遂呢?”

卜皮侃侃而谈,解释道:“慈者都有一颗不忍之心,而惠者

喜欢对别人施予,那么即使坏人犯了罪,也不忍心去杀;喜欢

施予,那么,即使有人并没有什么功劳,也会随便赏赐他们。

如果这样'有过不罪,无功受赏,’别说什么霸王之业,恐怕连

先王留下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您说对吗?”魏惠王脸色由晴

转阴。

明褒暗贬之术,长处在于它不是赤裸裸地指责对方的缺

点或过失,适时、恰当地肯定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实际上就是

从另一侧面否定和批评他的不足和缺陷。 卜皮谏惠王即是如

此。明褒暗贬的方式,不会刺伤对方,而且对方还会从肯定、

赞许中增强改过的信心。倘若施加压力,或尖锐地批评,反而

容易激起更强烈的反抗意识,这,如同拍皮球一样,下手越狠,

皮球弹得愈高。郭淮谏曹丕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国魏时,郭淮在恭贺文帝曹丕登基典礼当儿迟到,文帝

严厉责备他说:“以前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了,便

即刻将他杀了。现在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欢庆,而你却迟

来,为什么呢?”郭淮说:“五帝时代,先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导

众民;夏朝到末代衰微了,才开始用刑罚,现在臣所处的时代,

相当于唐虞时的盛世,所以我知道不会像防风氏一般被杀。”

文帝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就任命他为雍州刺史,再升为征

西将军。

正话反说术

话语可以拨动人们的心弦。有时是正拨,有时是反拨,在

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反拨往往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甚至比正:

面的话显得更有分量,还能表现出一种滑稽风趣的特色,得

到:“四两拨千斤”的效验。

晋平公射鴳雀,没有射死,叫小内侍襄去扑捉,没有捉到。

平公大怒,把襄关押起来,还扬言杀了他。叔向听了这事,连

夜进宫去见平公,平公把这事告诉了他。叔向说:“大王你一

定要把他杀掉。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树林射猎兕牛,一箭

就射死了,用它的皮做成一副大铠甲,因为才艺出众被封为晋

君。现在您继承我们先君唐叔当国君,射只小妈雀还射不死,

扑捉又没捉到,这是在宣扬我们国君的耻辱啊!请您务必赶

快杀了他,免得主这件事传到远方去。”晋平公听了很不好意

思,于是命人立即把小内侍襄放了。

叔向正话反说,用晋的先祖唐叔勇射兕牛而封晋君的故

事,巧妙地对比出晋平公射雀不死还要杀人的无能,使平公悟

出了话味,幡然改过。

正话反说,在修辞学上叫做反语,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反

话。反话,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语句来表达本意。用正面的话

表达反面的意思,或用反面的话表达正面的意思。

《晏子春秋·内篇向上》载:齐景公问晏子说:“忠臣应如何

对待君主?”晏子回答:“君主遇难,不随君去死,出逃不送行。”

齐景公很不高兴,说:“国君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他们,赐给他

们官爵,使他们尊贵,君主遇难不随着去死,出逃时也不送行,

这能叫做忠吗?”晏子说:“进言如被采用,终生没有灾难,这臣

子有什么可死的呢?主意如被听从,终生不会出逃;臣子有什

么可送行的呢?如果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却随着死,这是

轻率的死;主意不听从,出逃时却去送行,这是诈伪。所以说,

忠臣能够向君主出好主意,却不能与君主一起陷入灾难之中。

君主遇难,忠臣不跟随君去死,君主出逃,不给他送行。

这个回答与人们心目中“忠臣”的常规行为相反。晏子是想告

诉齐景公应纳忠臣之言,但他不从正面说,而从反面说,这就

使得谏言显得十分尖锐,蕴含刺激性。

《以食谏君》一章中,那个蒙冤受屈的御厨,用反话道出烤

肉缠发的疑点,表白自己的清白,要比正面申辩有更强的说服

力。在御厨的反语中也暗含对晋文公不明事理,冤枉好人极

端不满和无情嘲弄。

冯梦龙说:“人之口,含阴而吐阳。阳也而阴用之,则违之

而非规,抑之而非谤,刺之而非怨,嫉之而非仇,上可以代虞人

之箴,而下亦可以当舆人之诵。长是非与利害之心交明,其求

不得不出乎此。”

以白话说:人的这张嘴,反面的含意可以用正面的话说出

来,用正面赞扬的话把隐喻批评讽刺的意思委婉地说出,那么

即使是违反了当事人的意愿,也不会被认为是规谏,就是贬低

了别人也不会被认为是诽谤,讽刺了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怨恨,

即使有所憎恨也不会被看成是仇人。委婉的语言可以代替虞

人(官名)的规劝,而下可以相当于众人的批评意见,明白了事

情的正确与错误和它所产生的利害关系,就不得不采用这种

隐喻或旁敲侧击的方法。

汉朝丞相萧何杀了韩信之后,又抓住了蒯通。刘邦要他

承认勾结韩信谋反之事,蒯通拿功当罪,历数了韩信“十罪三

愚”:

十罪是:一不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二不该去杀章邯等

三秦王,取了关中之地;三不该涉西河,虏魏王豹;四不该渡井

陉,杀除余和赵王歇;五不该擒夏悦,斩张同;六不该袭破齐历

下军,击走田横;七不该夜堰淮河,斩周兰、龙且二大将;八不

该广武山小会战;九不该九里小埋伏;十不该追项王于阴陵道

上,逼他乌江自刎。

三愚是:韩信收燕赵、破三齐,拥精兵四十万,那时不反,

如今才反,这是第一愚;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

百余员,精兵八十万,那时不反,如今才反,这是第二愚;韩信

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那时不反,如今才反,这是第三

愚。

蒯通以迂为直,明处说罪,暗里摆功,道愚是虚,表忠是

实,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言辞来表白意思。

正话反说,有时以亦庄亦谐的形式表达,显得轻松活泼,

悦耳动听。《五代史·伶官传》里记述了戏子敬新磨以反话责

备县令,使皇上纳谏的故事。

后唐庄宗李存勖没做皇帝之前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做

了皇帝之后便沉溺于声色犬马,纵情玩乐了。一次他率大队

人马到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射猎,踏倒了大片庄稼。当地

县令前来劝阻,一下子扫了庄宗的兴致,他下令杀死县令。

这时,庄宗跟前的戏子敬新磨站出来,指着县官训斥道:

“你这糊涂的东西,亏你还当县官!难道你不知道皇上爱打猎

吗?”庄宗见敬新磨向着自己说话,高兴得直点头,敬新磨责斥

更带劲:“你这糊涂的东西,应该把这片田地空起来,让皇上在

这儿高高兴兴地打猎,你为什么让老百姓在这儿种庄稼呢?

难道你怕老百姓饿肚子吗?怕朝廷收不了税吗?皇上打猎事

大,百姓饿肚子事小,国家收不上税事小,难道这点道理也不

懂吗?”

庄宗听罢如坐针毡,不是味儿,便指使部下把县令放了。

敬新磨巧责皇帝,智救县令,说的全都是反话。他数落县

令那番话,有意把意思说反了,听来义正辞严,品评别有滋味。

无论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谏者往往将真实意图深藏

不露,以貌似正确的言辞出现,若是君王头脑不开窍,误以为

真,容易产生消极后果。

史书上所载的两则小故事,颇具讽刺喜剧的色彩。

《新序·杂事》说道:魏文侯向大臣李克请教:“吴国灭亡的

原因是什么?”李克说:“因为屡战屡胜!”文侯不解,说:“屡战

屡胜是国家最吉利的事呀,怎么还亡国呢?”李克说:“屡战,百

姓就要疲困;屡胜,君主就要骄傲。以骄傲的君主,去统治疲

困的百姓,这就是他败亡的原因。”

李克用“屡战屡胜”的正经话,解释吴国灭亡的反面教训,

乍听觉得不合情理,细细咀嚼,却印证了“骄者必败”的这一真

理。

《吕氏春秋·审已》记载:战国末期,齐国君主齐浩王被秦、

楚等国联军打败,逃到卫国。一天散步问随臣王公丹:“我真

不明白失败流亡的原因!”王公丹狡黠一笑,说:“君王您败亡

是因为太贤明了,而天下之人都是乱臣贼子,只有您一个人卓

然独立,最遭嫉恨!”

王公丹在说反话,用谲谏的办法触动齐瑉王从反面去思

索一番。可惜齐涓王却以为他说的是真心话,于是大发感慨:

“原来一个人的贤明,竟是这样的痛苦!”其愚不可及的程度超

过了晋惠王的天下无食之人“何不食肉糜”的昏话。所以,王

公丹的反话,没有起到应有的规劝效果。莫怪汉代高诱为这

句话注批说,王公丹是阿谀奉承,为臣不忠。

庄话谐说术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

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古代谏臣只要有可能,常把庄重的

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君王可能更容易接受。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齐景公下令要士兵抟泥做砖,

正赶上严冬腊月天寒地冻,士兵们又冷又饿,任务完不成。齐

景公生气地说:“给我把他们杀掉两个。”晏子答应说:“是”。

工夫不大,又说:“从前我们先君庄公讨伐晋国是,那次战役有

四名士兵被杀,如今下令杀两名士兵,这是那次战役的一半

啊!”齐景公听了之后说:“啊,这是我的过错啊。”下令停止杀

士兵。

齐景公因为士兵没有按时完成做砖坯的任务,就要杀人,

晏子一席话亦庄亦谐,立时把齐景公的满腔怒火化为清醒的

理智,救了无辜的士兵。刘熙载说:“叙事有寓理,有寓情,有

寓气,有寓识。无寓,则如偶人矣。”晏子仅仅一句话,其潜台

词之丰富,讽刺之尖锐,胜过千言万语。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当政。由于连年劳役,百姓苦不

堪言,国家危机四伏,他也日益觉得江山不稳。他忽想个漆墙

御敌的馊主意,即在京城的城墙上抹上油漆,贼寇往上爬,自

然会滑落下来。群臣觉得滑稽可笑,但碍于君威不好直言相

谏。

正在众臣缄默不语之际,侍从优旃乐呵呵地对秦二世说:

“好,真是一条妙计!皇上虽然没有让我说话,我自己按捺不

住请求献策。漆城御寇虽然耗资大,又要百姓破费,但是高大

而厚实的城墙,再漆上漆,光滑无比,贼寇攻城一定会滑落下

去,一个爬不上来,这是上策。只不过城墙上过油漆,不能让

太阳暴晒,需要荫干才能,要让油漆的城墙荫干,那该要造多

大的荫室来罩住城墙啊!”一席话说得群臣掩口而笑,秦二世

也被羞红脸面,从此以后,再也不提漆城御敌的事了。

优旃身为优伶之臣,人微言轻,他能使秦二世幡然醒悟,

是进谏以谑语,表面上严肃地对皇上的主张进行诠释、颂扬,

然后笑谈它的荒唐性,终使昏君头脑清醒过来了。

古人曰:“戏谑最害事,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古人还曰:“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

持志之一端。”

庄话谐说,最为紧要的是恰到好处。

有一年伏天,汉武帝下诏赐给东方朔等侍从人员每人一

块肉,可是,负责分肉的大官丞却迟迟不来。东方朔就拔出佩

剑割下一块肉放在怀里,转身回家去了。第二天,汉武帝问

他:“昨天朕赐肉,先生你为什么不等大官丞来,就擅自割肉回

家呢?”东方朔连忙拜了两拜,自责起来:“东方朔,东方朔!接

受赐肉,不等大官丞来分,自己拿起,是多么无礼啊!私自拔

剑割肉,是多么豪壮啊!割肉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啊!把肉拿

回去送给妻子,又是多么仁义啊!”

汉武帝被东方朔逗乐了,说:“朕让你自责,你反倒自夸起

来了。”于是又赐给东方朔一石酒,一百斤肉,让他带回家交给

妻子。

如果按照常理来进行自责,东方朔就该检讨自己错在哪

里,就没有幽默可言。然而东方朔除了“多么无礼”一句,表面

亡像是自责以外,其余全是自夸的内容。戏谑大官丞迟迟不

来分肉,意在向武帝进谏,这样的官员不遵旨令,不关爱部下,

应该受到惩罚。

庄话谐说,可使深刻的思想表达浅白,更富于想象,不但

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而且增强说话的生气,活跃听者情绪,比

一本正经的言辞蕴含感染力。

据说,唐太宗在御花园游乐,一时心血来潮,命人将伴随

的乐师高崔嵬扔到荷塘里。高崔嵬挣扎着爬上岸,浑身像落

汤鸡似的。太宗笑嘻嘻地问道:“你在水下见到了什么?”高崔

嵬笑着抬起头,说:“我见到了屈原,他对我说:'我逢楚怀王无

道,乃沉汨罗江,你逢圣主明君,为何也到这里来了?”’太宗无

言。

唐高宗出外打猎碰上天下雨,就问谏议大夫谷那律说:

“怎样才能使油衣不漏水?”谷那律答道:“用瓦来做就不漏

了。”高宗醒悟,从此不再出猎。

南唐时,官府规定的赋税名目繁多,而且很重,商人们为

此纷纷叫苦。有一年京城大旱,烈祖李升在北苑大宴群臣,对

他们说:“京城外边都下了大雨,唯独不下到京城里来,这是为

什么呢?”有一个乐工叫申渐高,他回答说:“大雨不敢下到京

城,是害怕抽税呀!”烈祖李升大笑,于是减免了一些赋税。

五代时李茂贞,自号岐王。岐王曾经因土地太小,税收太

少下令由朝廷专卖,以增加税收,并禁止砍柴的人进城,因为

木柴可以当火炬。有一位优伶就说:“臣下建议将月光一起禁

了。”岐王听了大笑,却没有生气。

《古今谭概》载:南朝宋的江夏王名叫刘义恭,本性酷爱古

物,经常在朝臣当中普遍求取。有个叫何勖的侍中已经向义

恭送去了古物,然而义恭仍然向他征求索取不止。何勖心里

很不平,有一次出门在外行在路上,看见了有人扔掉的拴狗的

破项圈和一条破短裤,就令仆人捡起来。回府后他把二物放

人装饰盒里,给义恭送了过去,并在信上写道:“承蒙大王多次

登门向臣索取古物,现在奉上秦代李斯拴狗用的项圈,汉朝司

马相如卖酒时穿过的短裤,望笑纳之。”

言不在直,达意则灵,语不在快,切理则明。庄话谐说,既

可产生愉悦感,又可产生威慑力,正义与邪恶,赞赏与贬斥,尽

显其中。

谐音混意术

清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说:“言辞者必兼及音节,音节

不外谐与拗。”谐音词在进谏中有一定好处,那就是有意识地

利用它,把话讲得轻松幽默,机敏风趣,或妙语双关,耐人寻

味。

后唐庄宗李存勖,有一次受了优伶敬新磨的嘲弄,非常愤

怒,拿起弓箭要射死他。敬新靡急忙叫道:“陛下不可杀臣,

臣下与陛下是一体的,杀了臣下大不吉利。”唐庄宗很惊讶,问

他什么原因。敬新磨回答说:“陛下立国,改年号为同光,天下

人都称陛下为同光帝。同,就等于铜。如果杀了敬新磨(敬与

镜同音,古时磨铜为镜)那么同(铜)就无光了。”庄宗听了大

笑,就放过了他。

进谏中的谐音混意术,可分同音混意和混异为同。同音

混意,是指言谏中的字词读音相同,而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

混异为同,是言谏中不同字词的谐音,表达同一种意思。

宋徽宗宣和年间,朝廷钧天乐部的伶人焦德以擅长诙谐

逗趣得到徽宗的宠信,但也经常借此机会对皇帝进行劝谏。

有一天跟徽宗去皇家御花园游览,微宗指着花草竹木向他询

问名称,焦德说:“全是芭蕉。”微宗不明其意,焦德解释说:“御

花园这些花木,都取自四方,路途很远,巴望到皇家花园,已经

焦枯了。”徽宗听后大笑。原来,焦德用谐音的话,讽刺徽宗劳

民伤财,糟蹋物力。

诙谐的言谏与滑稽的举动结合一起,既显示了说者的聪

明才智和语言趣味,又构成了别开生面的谐谑风格。

宋高宗时,有个御厨因为煮的馄饨不熟,被拘送大理寺狱

中。为此有两个伶人装扮成读书人,互相询问对方年龄,一个

说是甲子年出生,另一个说是丙子年出生。第三个伶人说,他

俩都该送到大理寺狱中。看表演的宋高宗问其缘故,这个伶

人说:“铗(饼类食物)子、饼子都生,与馄饨不熟同罪,所以应

该下狱。”宋高宗听后捧腹大笑,于是命人释放了那位御厨。

南宋绍兴初年,秦桧主持朝政,他力主与金人议和,阻止

岳飞收复北方失地,迎还了徽宗、钦宗二圣,保住了宋高宗赵

构的帝位,所以高宗封他为太师,赐万两银子,万匹绢,还赏赐

漂亮的住宅一座。就在庆贺乔迁之喜的宴会上,杂剧伶人登

场表演。副净先出来,用许多美好的诗句赞颂秦桧的“功德”,

接着副末搬了一把太师椅,让副净撩袍坐上。副净刚坐定,头

上的帽忽然掉了下来,露出两个玉环来。

原来,军中的大旗上都有双环交错的图案,称做“二胜

环”,取将徽、钦二帝从北方救还的意思。后来,秦桧因为得到

一块美玉,把它加工成帽子上的环。

副末一见两个玉环,就问副净为什么系这玩意。副净回

答:“这叫二胜(圣)环!”于是副末一边敲打他的脑袋,一边呵

责道:“你呀,只知道坐太师椅,领受绢银,早把这个二胜环忘

在脑后了!”宋高宗明白了伶人进谏的用意。

谐音混意谏诤术,妙在不是平实地把意思说出来,往往用

谐音来透露其用意。这种谏术设想奇诡,用意曲折,富于想

象,情趣横溢。

《金史·后妃传》载:金章宗完颜璟有一个妃子李氏,时称

李妃,在宫廷很有权势,所有大臣都巴结她,才能升迁。有一

天内廷的伶人玳瑁头在完颜璟面前扮演杂剧。另一伶人问玳

瑁头:“你们贵国近来有什么可喜的事么?”玳瑁头说:“你没有

听说某处地方发现了一只凤凰吗?”伶人说知道,不知其中详

情。玳瑁头说:“凤凰有四种飞法,每一种都是祥瑞,而且很灵

验。它如果往上飞,便是风调雨顺;向下飞,就是五谷丰登;朝

外飞,那就是四国来朝;向里飞(音同李妃),可以加官晋禄。”

金章宗听了只好苦笑。

投其所好术

韩非子说:谏诤之难,不在于自己要有足可进言的见识

也不在于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更不在于要有足够的胆量、

勇气把话说完,而在于如何看透对方喜恶心理,然后根据其需

要,提出自己的意见。

宋代吴曾也说过:“人喜则言语易人,怒则言语难入”。帝

王也是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那些怀有不同动机的臣子,投

其所好,一拍即合。

越王勾践最欣赏英勇的人,于是,国民多半表现得勇敢无

畏,视死如归。

楚灵王喜欢细腰美女,于是,宫中美女纷纷“减肥”,结果

饿死不少。即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之说。

齐桓公好色且妒心颇重,于是就有竖刁这种人把自己阉

割了以后,跑去管理后宫;他嗜好美味,易牙把自己的长子蒸

了端给桓公品尝;一时间他喜穿紫色衣服,所以国人都赶时

髦,也穿起紫衣,于是市面上的紫色布料价格高涨,为素布色

料的五倍。

燕王哙喜欢才子,他装着一副贤明的样子,向臣下子之示

意要禅让王位给他。他以为这样做,子之必会拒绝,自己可保

王位不丢,且能换来美誉。子之了解到哙喜欢虚名的特点,便

故意装着不愿意接受王位,燕王很高兴,然而不久,子之便将

王位篡夺了。

齐宣王喜好众多乐人合吹竽,于是有了南郭滥竽充数之

人。

汉武帝喜欢神仙,于是朝廷屡屡招募方士去海岛、深山采

集长生不老之药。

南朝宋武帝刘裕爱整洁,于是吏部何敬容为迎合皇上,经

常用胶水梳理鬓发;衣服不平整,就光着身子用体温熨压,盛

夏时节,脊背都晒成桔红色了。

唐玄宗晚年喜爱斗鸡之戏,召长安宜阳里人、七岁贾昌人

宫,为五百斗鸡小儿之长,给予特别的宠幸。“金帛之赐,日至

其家”,人称“神鸡童”。

明宣宗朱瞻基好斗蟋蟀,一时间衙役有因进蟋蟀而升官

发财,百姓则有捕不到好蟋蟀而家破人亡。民谣讥讽明宣宗:

“促织翟翟叫,宣德皇帝要”。

人的兴趣各有不同,有好的喜好,也有坏的恶习,它们都

来于一定欲望的可能给予的满足。运用投其所好进谏术必须

动机纯正,将健康的兴趣爱好作为激浊扬清的契机,切不可趋

炎附势,曲意讨好。

孟子起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齐宣王一点儿不感兴趣。

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人不欢而散。孟子再次谒见齐宣王时,换

了话题,问:“大王您曾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

吗?”

齐宣王好色、好乐、好货、好勇,见孟子提及音乐的事儿,

来了精神:“我并不是爱好古典音乐,只是爱好一般流行的音

乐罢了”。

孟子说:“只要您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很不错了。

无论是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典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

乐也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

乐”。

善谏的孟子接过宣王感兴趣的话题,由音乐巧妙地过渡

到政治,劝谏宣王与民同乐,君民休戚,以达到治理社稷的目

的。

《以致为谏》一章中说道,春秋时,晋灵公贪图享乐,建造

九层之台,天下人怨声载道,晋公却拈弓搭箭,大臣若来劝谏

就射死。荀息来见君王,说是表演个小魔术让灵公开心。晋

灵公便笑逐颜开。当他看到荀息把十二个棋子垒起来,然盾

又加鸡蛋,紧张地喊出:“危险,危险呀!”荀息就势进谏,眼下

情势危如垒卵。灵公心领神会,于是停下了工程。

《以陷为谏》中的淳,抓住楚庄王喜好猜谜的特点,将规劝

言辞编成谜语,让君王猜测,既迎合了庄王的兴趣,又陈述了

政见,可谓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另据史书记载,邹忌闻知齐威王:“淫乐”(喜爱音乐),便

乘机以“琴理”进谏,结果一拍即合,大受赏识,第二天,齐威王

便沐浴而召之,拜邹忌为国相。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

过程和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这两个相互联系的

方面,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它调节着人的一

切言行。

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

产生理解,缩短心理距离,进而扩展和延伸话题;而消极的情

感,比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带来排斥、拒绝,要使别人对你

的规劝,由漠然处之转为兴趣盎然,就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发

现对方闪光点,激发对方兴奋点,寻找对方兴趣点,在双方之

间架起感情的桥梁。

投其所好谏诤术,实质上就是说话技巧和心理因素的技

法。它利用语言条件,对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不合理的、可笑

可鄙的现象,在欢悦的娱乐里,予以揭露和鞭笞,把善和恶的

力量推向激烈的较量旋涡。

《列子·黄帝》载:春秋时期,一天,惠盎去规劝宋康王,宋

康工很是冷淡。一边很不耐烦地顿着脚,一边声色俱厉地对

惠盎说道:“我所欣赏的人,应该是既勇猛又力大无穷的壮士,

而不是那些想要施行仁义的人。先生你来这里有何指教?”

惠盎回答:“我有这样的本事:可以让那些壮士虽然勇猛,

但他的刀剑却刺不进别人的身体;虽然力气大,但脚却打不倒

别人。大王,您对此事感兴趣吗?”

宋康王高兴地点了点头:“非常有兴趣,我就是爱听这类

事。”

惠盎侃侃而谈:“'刺之不入,击之不中’这种本领,对我来

说简直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耻辱。我另有一种本领,

使人虽勇猛却不敢刺别人,虽有力气却不敢打别人。不过,虽

然不敢刺、不敢打,但说明他不曾有刺人、打人的想法。我还

有一种本领,可以使人连这种想法都不会产生。

“一般来说,没有刺人、打人、伤害人的想法,就是因为没

有爱利之心。我更有这样的一种本领,能使天下所有的男人、

女人莫不欢欣和睦,且都有爱利之心。这不比那些勇猛多力

的壮士更有本事吗?有这种本事的人应比卿、大夫、士、民四

类人都强,其地位应在卿之上。大王难道对这种人不感兴趣

吗?”

宋王一拍大腿:“这正是我想得到的人啊!”

惠盎这才亮出劝谏的底牌:“孔子、墨子就是这种人。孔

子、墨子没有疆土,却是君王;没有爵位,却为百姓之长。天下

丈夫、女子莫不伸长脖子、踮起脚跟盼望孔子、墨子给他们带

来安定、和平和利益。

“如今,大王是拥有万乘的君主,如果真能成为孔、墨这类

贤人的话,那么宋国四境之内,都蒙受您的恩典了。大王甚至

比孔、墨还要贤明得多”。

宋王默然良久,无话回答。

惠盎劝说宋康王施行孔、墨的仁义之道,宋康王知道他的

来意,开始便关闭了纳谏的大门,并表现出不友好的举动。惠

盎攻破宋王的心理防线,就是从宋王感兴趣,最欣赏的勇猛力

大的壮士聊起,投其所好,借题发挥,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

激发兴趣,撩拨趣味,谏言易纳,有过易改。

女皇武则天笃信“吉兆”,喜听好话。有一天,关押在大理

寺的三百多个犯人惟恐秋分过后受大刑,便用计在监狱的围

墙角边,假做一个足有五尺长的大脚印,待半夜时分,一齐叫

起来。宫内侍卫追问下来,犯人们说:昨夜有神仙出现,高三

丈余,满面金光,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冤枉的人,不要害怕,当

今皇帝能活万年,准会对你们开恩,释放你们。”侍卫们听后,

再看地上果然有一巨大的脚印,回宫即禀奏武后,女皇当即大

赦天下,为纪念神仙的大足,改年号“大足元年”。

鬼谷子曾说:别人不喜欢你的时候,要想纠正他,是很难

的。劝说行不通,论理不听从,那是你辩论的道理不清楚;道

理已经明辩却仍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

明辩道理,说理清楚,坚持它、巩固它,又能适合那人的喜好,

你的言辞就会神奇而珍贵,清楚而分明,就能进入对方的心

中。像这样还游说不成功的,天下未曾听说过。这样的游说

就叫善说。

如果投其所好术也按照这一理论去施行,可谓是善谏。

大书法家柳公权就是这样的善谏者。

唐穆宗李恒是一个十分荒唐的皇帝。他即位不久,就宣

诏歌舞艺伎到丹风门内表演杂戏。生日那天,与宫中嫔妃尽

情嬉戏,花前月下做出许多风流之事。监察御史杨虞卿很感

忧虑,书谏穆宗道:“社稷尚未平静,百姓还多疾苦,皇上不能

高枕无忧。”唐穆宗依然日夜淫乐。

御史大夫柳公倬的弟弟柳公权,因写得一手好字,爱好书

法的穆宗诏他为翰林侍书,让他教自己写字。元和十五年三

月的一天,穆宗见柳公权正在练书法,书体遵劲而有风骨,便

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样好呢?”柳公权不咸不淡地回答: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听后,知道柳公权是借机劝谏,脸色变得很不自然。

心摩意揣术

心摩意揣是近似于暗示的一种言谏形式,但在进谏中的

作用与暗示迥然有别。由于谏臣都有分析君王言行中隐示的

认识习惯,于是就有谏臣利用这一特点,假装无意地表现出某

种信息,以适应特定场所表达的需要。

商纣王骄奢淫逸,酷刑滥杀,周武王顺天应人,起兵灭之。

武王占据殷(商国都,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打听到殷地有位

年高寿长者,便去拜访他,询问殷所以灭亡的原因来作治国之

鉴。长者说:“大王,您想知道这个的话,那我就在中午时告诉

您吧。”然而到了中午,长者却未来,武王因而很生气。陪同武

王的周公思量了此事后说:“我知道了。这是位真君子啊!他

和人约好了却不赴约,就是言而无信。失信于人,这不正是殷

灭亡的原因吗?”武王听了心中豁然明白,随即转怒为喜。

殷长者不直接评说纣王的短处,其中自然有为尊者讳的

成分。然而,他自己的“约而不赴”,使周公进而使武王悟出了

纣王的灭亡是言而无信、无信便不足为君的道理。殷长者将

理寓于行,进行含而不露,点而不透的劝谏,让武王自悟,从中

得到警示,这种劝谏所产生的警示效果比直说自然要强烈得

多了。

《吕氏春秋》载: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奉命出任治理

单父(今山东单县)邑宰,临行时,向鲁君借了他身边搞文字的

人一起赴任。在单父官府,当书记动笔作记录时,宓子贱就在

一旁摇晃他们的手肘,所以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宓子贱骂他

们的字写得太差。两位书记实在呆不下去了,就回到京城向

鲁君诉苦。鲁君想了想,叹气说:“宓子贱是以掣肘来谏我啊!

我可能听信了别人的谗言,无意中碍及他发挥才能,没有你们

这件事,我就要犯大错了。”不久,鲁君派一名亲信到单父,告

诉宓子贱说:“今后单父就是你的,凡事由你作主,五年后再向

我禀报治理情况。”宓子贱放开手脚治理单父,老百姓很拥戴

他。

俗话说: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

透。然而在特定的环境下,无言而言的无声之谏,隐晦曲折的

暗示,胜过滔滔不绝的进言。

鲁国人攻打剡邑,曾子向剡君告辞说:“请让我出逃。敌

寇罢兵后我再来。请暂时不要让猪狗进入我的房子。”剡君

说:“我是怎样对待先生的,没有人不知道。现在鲁国人要攻

打我,先生却要离开,我为何还要守护先生的房子呢?”

鲁国人果然攻下剡邑,还列数了剡君的十条罪过,其中曾

子劝诫的就有九条。鲁君撤退后,剡君重修了曾子的房舍,然

后迎回曾子。

曾子逃离家园时,对剡君说的那番话平平淡淡,毫无指责

之意,然而,剡君通过敌国数列的罪行,揣摩到正是自己以往

不采纳曾子的谏言造成的恶果呀!

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点众

所周知,臣子所掌握的道不能被君王观测,运用道的时候也不

被君王察觉,掩盖起自己的形迹,隐蔽起事情的苗头,君王就

不能推测他的心意,臣子便可保持虚静无事的态度。

战国晋公子重耳逃亡来到五鹿,向乡人乞讨食物吃,乡人

拣起一土块送给他,重耳很恼怒,想抽出鞭子狠揍乡人。随侍

一旁的子犹忙劝阻,说:“这是上天所赐予的宝物,百姓有土地

才会顺服,我们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呢?跟随您的几位臣子的

志向就是重建国土啊!”

公子重耳一再向乡人拜谢,然后将土块庄重地装在车上

载到各国,后来重耳果然得到晋国王位,是为晋文公。

据史书载,魏文侯看见箕季的墙坏了没有修,问是什么原

因,箕季回答:“不是修的时候。”说完了又给文侯上瓠子汤喝。

魏文侯心领神会,说:墙坏了不修,是让我不要争夺农时,给我

瓠子汤喝,是让我不要搜刮百姓。

心摩意揣,含而不露,与有话不说,避而不谈是截然不同

的两个概念,它是一种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积极方略。民间

人士在向尊者的进谏中也常用之。

晋朝的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郡中有一奇人名叫任棠,隐

居教书。庞仲达拜访他,他不说一句话,只在门旁摆一把连根

拔起的薤菜,一盆清水,自已却抱着孙子伏跪在门前不肯讲

话。

主簿说任棠这人太傲慢了,但是庞仲达却思考其中必有

微妙含义,很久之后才说:任棠想晓谕我做地方官的道理,摆

水是劝谏我为官清明;连根拔起的是薤菜,是规劝我拔除豪强

宗室;抱小孩在门前,是要我打开恤孤之门。

连类比物术

连类比物,是指说到某一事物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同类

事物。谏者由于正意不便说,编造或借用个故事来寄托本意。

这种言谏与打比方不同,连类比物本身构成有头有尾的故事,

比方并无情节可言。

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在外出途中急忙赶

回,风尘仆仆地晋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看到有人坐在

向北行的马车上,告诉我想到楚国去。我说先生要去楚国应

朝南方行驶,这不是到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钱多。我说,

钱虽然多,但这条路不能到楚国。他又说,我的车夫驾驶技术

高。但我知道,这些条件愈好,离楚国将越远”。季梁讲完“南

辕北辙”的典故后,话锋一转,说:“现在大王想称王称霸,想在

天下之中取得威信却赁恃着国大兵精而去攻打邯郸,期望开

疆拓土,提高威望,大王愈是如此做,离称霸天下的目的就愈

远,就像要到楚国却往北走的人一般。”魏王打消了攻伐邯郸

的念头。

秦国和楚国的关系恶化后,楚国的左尹郤恶逃到了秦国,

大说楚国的坏话,秦王听了很高兴,想任命邵恶为秦国大夫。

陈轸进谏秦王说:我家乡有个离婚的妇人嫁了个丈夫,整天在

后夫面前说前夫的坏话,还一派洋洋得意的样子。后来,后夫

也不喜欢她,她又嫁给住在城南的一个外地人,又像先前一样

讲第二个丈夫的坏话。这个外地人便把这事告诉第二个丈

夫,第二个丈夫笑笑说,她跟你说的这席话,就是她原来在前

面讲她第一个丈夫的那些坏话。现在左尹邵恶从楚国逃来,

竭力说楚国的坏话,如果有朝一日他又得罪了大王而逃到别

的国家,他就会用败坏楚国的那些坏话来败坏大王你呀!秦

王听了陈轸这番话,便决定不用他了。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等了七天,哀公却不见他。子张决定

离开,并托哀公仆人转告哀公说:我听说君王爱好贤士,所以

不远千里而来,沿途历尽风霜雨露,不顾尘沙土垢,走过好几

百里,手脚生茧起泡,一路不敢休息赶来拜见。但过了七天,

君王却不肯见我,君王这样爱好贤士的态度,就好像叶公子高

爱好蛟龙一样。

叶公子高素以爱好蛟龙出名,蚊帐的带钩上雕着蛟龙,凿

子也画上了蛟龙,连房子卧室都雕绘上蛟龙。天上的蛟龙听

到这件事之后,就腾云降临人间,把头伸进叶公子高家的窗子

里偷看,无意中把尾巴露在厅堂上,叶公子高看到,吓得魂飞

魄散,脸色苍白,掉头就跑。这样看来叶公子高实在不是真爱

蛟龙,他只喜欢像蛟龙而不是真蛟龙。

子张讲完“叶公好龙”的故事把话扯上了正题:“现在臣下

听说君王爱好贤士,所以千里迢迢来拜见君王,等了七天,君

王不肯接见,可见君王并非真心爱好贤士,只是爱好像贤士,

却不是贤士的人。”仆人将子张这一番话转告鲁哀公,哀公接

见了他。

连类比物,触类旁通。谏臣所“连”故事之“类”,来自各种

渠道,有的已流传民间,说者到时随手拈来,有的是乘时乘势,

酌情编造。尽管故事内容千奇百怪,情节活灵活现,表述娓娓

动听,宗旨却只有一个,即吸引、打动君王,并由此及彼,领会

故事之外的真意' —

秦武王在张仪游说齐、赵、燕归顺秦国后,拜甘茂为左丞

相,樗里疾为右丞相。一天,秦武王与两位丞相计议攻打韩

国,但又担心魏、赵发兵援韩,于是决定让甘茂出使魏国,游说

魏和秦联合伐韩。甘茂忧虑自己走后,樗里疾会在秦武王面

前说自己的坏话,临行前在息壤给秦武王讲了一则“三人市

虎”的故事,给君王敲个警钟。

甘茂说:从前有个和孔子门徒曾参同名的人跟别人打

架,杀了人,有人跑到曾参母亲那里对她说“曾参杀人啦!”曾

母正在织绢,听见这话毫无所动,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的。”

过了一会又来了个人对她说,曾参杀人啦!曾母依然镇静自

若。第三个人跑来告诉他,曾参杀人啦!曾母沉不住气了,扔

下梭子慌慌张张躲了起来,甘茂讲到这里,换了口气说:“大王

请想想,曾参是圣人门生,是贤人,他的母亲对他非常信任,可

是三个人都说他杀了人,他的母亲居然起了疑心。我自知比

不上曾参,大王也不见得像曾母相信儿子那样相信我,可是说

我坏话的不止三人,万一大王也轻信怎么办?”

秦武王听了恍然大悟,表示不会听信谗言。不久,甘茂领

兵六万,攻打宜阳五个月不克,樗里疾对秦武王说:“五个月还

打不下来,怕有变故,调甘茂回来算了。”秦武王于是下令甘茂

撤兵。甘茂回信一封只写“息壤”二字,秦武王猛然想起甘茂

讲的曾参典故,不再疑心,于是又增兵五万,甘茂终于攻陷了

宜阳。

从古人连类比物的谏诤方式中,人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特

点:他们无论讲述现实故事,还是非现实故事,都是短小精悍,

蓄意深沉,而且听来饶有兴趣。同时故事内容与言谏本意扣

得很紧,并以易喻难,以异显同,通俗易懂,让人乐意接受。另

一个显著特征是,谏者先说故事,后露本意,故事是本意的铺

垫和流露,而本意又是故事涵义的集中概括,二者相辅相成,

自然和谐,毫无矫揉造作之意。

西汉大臣霍光在武帝时任奉车都尉,昭帝时任大司马大

将军,辅政四帝。他死后,其子孙广治宫室,骄横荒淫,谋杀丞

相,废掉宣帝,继而立光子霍禹为帝。茂陵人徐福上书皇帝:

“霍家权势太大,陛下对他们既然宠护优待,就应该及时抑制,

别让他们走向灭亡。”徐福上书三次,皇上总是不予理睬。后

来霍家事发,遭灭族之罪,被杀几千家。告发霍家谋权的都受

到封赏,徐福却被冷落一边。

有人向皇上进谏说:有位客人路过一户人家,见这家锅灶

的烟筒是直的,旁边还有一堆柴草,便对主人说:“烟筒要修弯

曲些,柴草要远离灶口,不然容易失火。”主人不以为然,不久,

这家果然失火,邻里奋力扑救,侥幸把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

备酒答谢邻里,让救火受伤的坐在上首,其余按出力大小顺序

就坐,就是没有请那位劝说修弯烟筒的。有人对主人说:“假

如以前听那位客人的话,你就用不着杀牛买酒,也不会有火灾

损失。今天论功请客,功劳大的反倒不请,这才是'曲突徙薪

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主人恍然大悟,连忙去请那位客

人。

如今,茂陵人徐福几次上书数说霍家将要谋反,应该及早

预防以绝后患,要是按徐福的奏章办,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封赏

的费用,霍家也不会有灭族的灾祸。事情虽然不出徐福所料,

但徐福却没有得到封赏。这事请陛下斟酌,应重赏徐福的曲

突徙薪之策,使他在那些告发者之上。

皇帝感悟,赏给徐福上等丝绸十匹,不久又任命他为郎

官。

连类比物谏术,常常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

喻大,使得某些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司马迁

在《太史公自序》里说:“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

这里说,用连类比物法来劝谏,不得罪人,所以人不能害他,而

说的话又合乎正道,可以解除纠纷。

春秋战国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灵公被大臣夏征舒杀

了。陈国几个大臣逃到楚国,请楚庄王替陈国平定内乱。楚

庄王打着匡扶正义的旗号,率大军灭掉了陈国,把他划为楚国

的版图。一时间,南方属国的君主和许多小部落的首领都来

道喜,国内的大臣也纷纷前来祝贺,独有大夫申叔时对此不说

一句恭贺的话。楚庄王火了,责问道:“陈国的夏征舒杀了陈

灵公,犯了滔天大罪,中原的诸侯哪个也没敢去过问,只有我

主持正义,杀了夏征舒,而且又使我国增加了很多土地,哪个

大臣、哪个属国不来祝贺?可你却吭都没吭一声,难道我做得

不对吗?”

申叔时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行礼说:“不是,不是,我的

心里正想着一件解决不了的案子呢,所以还顾不上说别的。”

楚庄王好奇地问是什么案子?由叔时说:“有个人牵着一头

牛,从别人的田野走过,哪知牛儿踩坏了人家的庄稼。田地主

人火冒三丈,不由分说,把那头牛抢去了,任凭牛主好说歹说

就是不肯还,请问大王,要是您遇上这个案子该怎么审理呀?”

楚庄王不假思索地说:“我说应该把牛还给人家。”申叔时问为

什么,庄王说:“牵着牛踩了人家的庄稼,这当然不好,可是就

为这个抢了人家的牛,不是太过分了吗?”话一出口,庄王悟到

了申叔时连类比物的用意,于是恢复了陈国,陈国的新国君陈

成公从晋国回到陈国,他很感激楚庄王:就归附了楚国。

倒打一耙术

心理学有句名言:人们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都不喜欢不

喜欢自己的人。倒打一耙,是一种变不喜欢为喜欢的进谏策

略,谏臣常用以避其锐利,寻找破绽,以劣胜优,化被动为主

动,摆脱尴尬的境地。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曾派寺人勃鞮到浦城攻打重耳,重

耳没有抵抗跳墙逃走,勃鞋挥剑斩断了他的衣袖口。重耳即

位为君(晋文公),寺人勃鞋请求面见晋文公。文公拒绝接见

他,数落说:“从前骊姬设计谗害,你曾经在内宫参与谋害我,

后来又在蒲城使我处境艰危,还斩断了我的袖口。以后又为

惠公到渭水河边追杀我,惠公命你三天赶到,你过了一夜就

赶到。你违反献公、惠公的命令,竭尽心力想早日杀掉我。我

和你没有什么旧仇,你却屡屡迫害我。你回去好好反省这些,

过些日子再来见我。”

寺人勃鞮回答说:“我还以为您已经懂得为君的道理,所

以才得返国当君主;看起来您还是不懂得为君的道理,可能又

将失国出奔了。事奉君主不怀二心这是做臣子的道理;个人

的恩怨不改变治国之策这是做君王的道理。做君王的要像君

王,做臣子的要像臣子,这是自古以来圣明的训教。能把这圣

明的训教贯彻始终,才能成为统治百姓的君主。在献公、惠公

二位在朝的时候,您逃到蒲是蒲人,逃到狄是狄人,杀掉一个

蒲人或狄人,与我有什么相干呢?我替国君除恶,当然要尽自

己最大的力量,岂可以怀有二心?现在您即位为国君,难道就

不会有像蒲人、狄人那样反对您吗?伊尹放逐了商王太甲,太

甲接受教训,最终成为圣明的君主;管仲曾经暗杀齐桓公,桓

公不念旧恶重用管仲终成诸侯之长。乾时那一场战争,管仲

用申孙之矢射中桓公的衣带钩,论说衣带钩比衣袖口更近于

身体的要害,而桓公对管仲始终没有怨言。现在您身为君王

应该气度恢宏,为什么不宽恕旧恶呢?厌恶自己应当亲近的

人,您的君位能长久吗?您不知道遵循君臣之义的训导,就是

丢弃了做君主的根本之道。我勃鞮不过是个受过阉割的人,

又有什么可害怕的?”

晋文公听了勃鞮这番话,立刻出来召见他,说:“我难道不

知道你说的话有道理吗?但确实是我心里怨恶不愿宽恕人;

我愿意改正错误。”

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楚军大败,吴王阖闾乘胜追

击,攻占郢都,楚昭王出逃,要渡过臼河(今湖北天门县西北),

看见大夫蓝尹亹正用船载着妻儿渡河,楚昭王呼他载自己渡

河,蓝尹亹回答说:“楚国从先王以来没有一个失国的,到您即

位却丢了国家,这是您的过失。”说完就丢下昭王自顾走了。

后来,楚昭王回到郢都,蓝尹亹又来求见,昭王想叫人把

他抓起来问罪,令尹子西请大王听听他的解释。昭王派人对

蓝说:在成臼逃难时,你丢下我不管,现在你还敢来见我,是为

什么?

蓝尹亹回答说:“当初令尹子常就是因为积怨甚多才使楚

国在柏举的战争失败,所以您才落到那种地步。现在您又仿

效令尹子常积累旧怨恐怕不妥当吧?我在成臼河避开您不

载,是为了儆戒您,您差不多该悔改了吧?现在我敢来见您,

正是要观察您的德行修养,我说,您大概记得失国的可怕而认

清以前的过失了吧,您假如还不能认清以前的过失,反而变本

加厉,您有国都不懂得珍惜,我又何惜一死?只希望您能认真

考虑我的话。”昭王于是召见了蓝尹亹,并恢复他原来的官

位,借以不忘记以前兵败失国的教训。

古人认为,运用倒打一耙言谏之法的关键,在于能否先声

夺人。当对方因故处于火头上的时候,应当先发制人,以刚言

硬语控制它,扑灭它。言辞既毫不客气,又要恰到好处。否

则,只会火上浇油,导致双方处于窘困之境。当对方被你的言

语怔住后,应立即抓住时机,以实实在在的道理启迪其思想,

让对方心悦诚服,知过改过。这种谏诤法,对于劝说那些火性

十足,难以进言的人,犹为有效。

倒打一耙,本来被认为自己错的事,合情合理地推卸到对

方身上,这里不仅蕴含言辞技巧,更重要的是动用斗争策略。

战国时,秦、赵两国间曾有约在先,规定自盟约签订之日

起,秦国想做的事,赵国要尽力协助,赵国想做的事,秦国也要

鼎力相助。不久,秦国便发兵攻打魏国,赵国因某种原因却发

兵救魏。秦王为此派人责备赵王,现在秦国要攻打魏国,赵国

却去救魏,这是不遵守协定啊!赵王难住了,公孙龙进谏道:

“我们也可派人去责备秦王,就说,赵国救魏,而秦国却不来协

助赵国,这也是不遵守协定!”结果秦王没办法,只好停止向魏

国进犯。

《据新唐书·侯君集传》称,唐太宗李世民曾命李靖教侯君

集以兵法。过了一段时间,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不将其

兵法的精要传授我,他留着是要谋反。唐太宗于是以此责问

李靖。李靖说,这正是侯君集要谋反而非我要谋反。陛下请

您想想,目下中原无事,四夷相安,我教侯君集的这些东西已

足够用了,而他还想求尽兵术,这难道不是他要谋反吗?后来

果如李靖所言,侯君集正在暗地里策划推翻朝廷的阴谋。

一语惊人术

《说苑·丛谈》:“口者,关也,舌者,机也,一言而非,驷马难

追;一言而急,驷马弗及;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

保国。”

史书上载有许多一语谏君,片言解祸的故事:

《左传》载:有一次齐景公的爱马突然病死了,景公十分生

气,要将看管马的人处以肢解酷刑。这时晏子正好在景公身

边,他看到景公又犯了滥用刑罚的毛病,于是走上前去,左手

提着犯人的头发,右手操刀,问景公:“恕臣冒昧,陛下可知古

时候的圣人尧舜,在肢解犯人时,先从哪个部位开始呢?”

景公一时语塞,竟答非所问地:“从……从……从寡人开

始。”

人所共知,尧舜是圣人,圣人当然不会随意杀人,晏子故

作此问,是为了制止景公的错误行为。

北齐文宣帝晚年沉溺于酒色,恣意妄为。有时脱去上衣

裸露身子,涂脂画眉,招摇过市;有时让侍臣刘桃枝、崔季舒背

着,并捎上胡鼓边敲打,边歌唱;有时又手执长矛,在街市横冲

直撞。有一天,他问一位过路妇人:“天子怎么样?”妇人没好

气地道他:“疯疯癫癫的,哪里像个天子呢!”文宣帝一怒杀了

那个妇人。裴谒之看不惯宣帝胡作非为,以直言规劝他,文宣

帝执剑胁裴谒之,裴面不改色,进谏如故。文宣帝对侍臣杨愔

说:“这个痴呆人,为什么不害怕呢?”杨情有心救裴,便说:“他

希望陛下杀了他,以此获取后世的美名啊!”文宣帝扔掉利剑,

叹气说:“你这小子想让我杀了你,以使你扬名,永远做不到!”

杨惰一言千金,既谏止了君王恶行,又救了贤臣性命。

《古今谭概》:梁太祖时,郴王友裕率部攻打徐州,大破朱

瑾于石佛山,朱瑾仓惶逃走,友裕竟没追赶,太祖大怒,就夺回.

他的兵权。友裕恐惧被杀,急忙率数骑,藏匿于广阳。元贞皇

后闻知此事,暗中派人劝导友裕返归朝廷。这天早晨,友裕来

见梁太祖,跪在庭中哭泣请罪,太祖不饶恕他,喝令左右将他

推出去斩首。元贞皇后闻讯,来不及穿鞋子,赤脚冲到庭上,

拉着友裕的手,哭着说:“你只身束手来归请罪,难道不是想表

明你不是反叛吗?”太祖听了此话,动了恻隐之心,就免掉友裕

死罪,并重新任用。

元贞皇后用只言片语为友裕辩诬解患。她的谏言紧握主

旨,一语中的,言虽短而意幽深。

一言九鼎,一字千钧,都是形容说话极有力度,往往用辞

不多,却能字字击中要害,轻而易举达到预期目的。晏子、杨

愔、元贞皇后关键时刻的一句话,吐奇惊俗,无愧是谏诤高手。

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说道:“自古将大臣,遭罹谮毁,触

君之怒,坠身于危棘将死之域,而以一人片言,转祸为福,盖投

机中的,使闻之者晓然易悟,然非遇清明主,不能也。”

此意是说:自古以来将相大臣,遭遇灾难诬陷,触怒君主

皇上,陷身于危机丛生即将死难的境地,而某个人用只言片

语,就会使他转祸为福,这些话往往是投机中的,十分精当,使

听到的人恍然大悟,但是若遇不到圣君明主,也是不可能做到

的。

“一言可兴邦,亦可丧邦”。任何人都不可小看谏言的作

用。重要关头一句话,可以置人于死地,亦可使人飞黄腾达;

可使英雄气短,也可使小人得志。此类事,历史上见的还少

吗?

吴王自从打败楚国之后,威震中原,很是得意。他常常想

起越人攻吴之恨,很想报复一下。但他听说齐国与楚国交通

聘使,很生气地说:“齐、楚通好,此我北方之忧也!”于是他又

想先伐齐,后攻楚。一日越王勾践率一班人来朝见吴王,并带

来财物分赠给吴国大臣们,大家皆喜得合不拢嘴。惟有伍子

胥不高兴,他认为这是豢养吴人罢了。他对吴王劝谏道:“越

国存在,是心腹之疾也!”

话多易错,线长易断。伍子胥仅此一句话,道出了谏君的

许多内容:越对吴暂时表示柔顺服从,是要达到夺吴的愿望。

为吴国生存打算,最好及早攻打越国。如果先打齐国,即使战

胜了,也不过像得到一块石田,不能用来耕种,因为吴齐相距

遥远。吴若不及早灭越,则吴将被越所灭亡。后来形势的发

展正如伍子胥所料。吴王临死方后悔没有听取伍子胥那句兴

邦之言。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争城掠地,互相兼并。当时,刘备占

据了徐州,但吕布却乘刘备部将张飞的一时疏忽,袭占了刘备

的这个根据地。刘备势弱,只好逃驻小沛。表面上虽仍与吕

布和好如初,但无时无刻不在准备报仇。

曹操一向爱才,他素知吕布骁勇异常,武艺天下无双,刘、

关、张曾三战吕布,也只是打个平手,便有心收降吕布。吕布

武艺虽高,为人却苟且贪生。当他战败被曹兵绑到帐前时,便

有意试探地说:“缚得太紧了,请稍松一点。”曹操说:“缚虎不

得不紧。”吕布却对他说:“你所顾虑的,不过是我,如果有我辅

佐你,天下何愁不定。”一席话正对曹操的心思,更有宽免收用

之意。

这时,吕布见刘备坐在曹操身边,又恳求刘备能替他说句

好话。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的生死关头,刘备慢悠悠地说了

一句谏言,便结果了他的性命。当时,刘备对曹操说:“您没看

见吕布是怎样服侍丁建阳和董卓的吗?”刘备的话立刻提醒了

曹操。当初,吕布曾是丁建阳的部下和义子,可他投靠董卓

时,却亲手杀了义父丁建阳。后来为争貂蝉,吕布又杀掉了第

二个义父董卓。于是,曹操立刻命令刀斧手把吕布推出斩首。

刘备一言进谏曹操,斩掉了吕布,既为自己报了夺地之。

仇,又避免被曹操收为心腹大将,增强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以做助说术

明智的谏臣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于自以为是的君主,

不可贸然大泼冷水,使其产生挫折感;对于刚愎自用的君王,

不可当众挑剔毛病,使其恼羞成怒;对于意满志得的君王,不

可揭短,使其难堪。

如此,先使对方不致对自己产生反感,言辞也不致被对方

误会,然后再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识,以具体行动证实对方看法

错误,从而心平气和地接纳自己的意见。这,便是以做助说术

的奥妙所在。

《晏子春秋》载:晏子治理东阿县刚过三年,齐景公召见并

责备他说:“我以为你很能干,才让你治理东阿,现在你越治越

乱,你回去好好反省吧,我准备对你重罚。”晏子请求景公,让

他换个方法再治理东阿三年,如果搞糟甘定死罪。齐景公答

应了。

第二年年终,晏子将东阿县各种情况的统计表册报送朝

廷,景公迎上去祝贺他说:“先生把东阿县治理得太好了!”晏

子对他说:“从前我治理东阿县,不接受别人的请托,不受人贿

赂,塘堰里的鱼让贫民得利,在那时百姓没有挨饿的,但君王

反而降罪于我;现在我又治理东阿,请托之风盛行,贿赂上门,

还加重赋税,仓库少收藏,以便利陛下左右的人。塘堰里的鱼

都落人权贵之家,在这时,饥饿的人超过了半数,君王却反而

迎上来祝贺我,我实在愚昧,不能再治理东阿了,请准许我辞

职,为贤人让路。”晏子说完拜了拜便要退避。

齐景公起身离席向他道歉:“你勉力再治东阿,我不会对

你进行干预了。”

《孙子兵法·计篇》中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势而制权也。”即是说,要根据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

行动,或者说,怎么有利就怎么行动。以做助说术也是同理。

为了能说服、劝谏君王,谏臣怎么助说就怎么做法。

《韩非子》说到这样一件事:齐桓公命管仲治理国政,管仲

对他说:“低贱的人不能管理高贵的人。”桓公就拜他为上卿,

但国家还是没有治理好,桓公问:“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

说:“贫穷的人不能驱使富有的人。”桓公便将齐国一年的市场

税收赐给了他,但国家还是没治理好。桓公追问这是什么原

因,管仲回答:“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关系亲密的。”桓公就

尊他为仲父,管仲得到了三种权力,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并终

于称霸天下。

战国时西门豹谏魏文侯,采取了类似晏子以做助说之法。

西门豹在任邺令期间,由于“秋毫之端无私利”,对君王的

亲信也视若无睹,因此得罪了君王的近臣,他们经常在魏文侯

面前中伤他。一年后,魏文侯没收了他的官印,打算革他的官

职。

西门豹请求说:“过去,我没有弄懂治邺的方法,现在我已

经摸出一些头绪来了。请把官印还给我,让我再去治理邺,万

一干得不好,原意以死抵罪。”魏文侯把官印还给了他。

从此,西门豹治邺作风大变,重敛百姓,对君王的亲信大

肆贿赂。一年后,西门豹入宫时,魏文侯亲自出来迎接他。西

门豹说:“前一年,我为国君治邺,大王您把我的官印没收了;

这一年,我是为您左右治邺,结果连大王都要向我拜谢。我实

在干不下去了!”说完,交出官印,说什么也不干了。

魏文侯把官印推回去,说:“以前,是我不懂先生的为人,

如今,全明白过来了,请为我加倍勤勉,好好治邺吧!”西门豹

对官印坚辞不受。

采用以做助说,为顾及君王的情面,从而说服对方,往往

不是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反对言辞,而是先退让,使对方放松思

想上的防线,而后瞅准时机,主动出击,陈述己见,使对方不得

不接受自己的规劝。

《吕氏春秋·责直》载:战国时齐人能意去见齐宣王,齐宣

王说:“我听说您喜欢直言,有这回事吗?”能意说:“我如何敢

称喜欢直言?我听说好直言的人,家不安在混乱的国家,人不

见行为污下的君主,现在我得见大王,家安在齐国,我怎能称

得上喜欢直言?”齐宣王生气地说:“是一个粗野的人!”要判他

的罪。能意说:“我小的时候就喜欢争辩,长大了还是这么干,

您何不能赞许粗野的人,用来表彰呢?”宣王于是把他释放了。

能意当齐宣王的面,称齐国为“乱国”,称宣王为“污君”,

齐宣王被说火了,骂他粗野,要判他罪,能意此举的目的是劝

齐宣王鼓励直言敢谏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让齐宣王知道,直

言谏诤有时会使人感到难堪。如果丢不下面子,那欢迎直言

之士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

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臣,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庞统

则被称为“雏风”。世人皆曰:“卧龙、雏凤,得一人者得天下。”

但是,刘备三顾茅庐得了卧龙,却把庞统拒之门外,原因是庞

统长相很丑,刘备看了不顺眼,所以不想重用他,而把他派到

来阳当县令。

庞统到来阳后终日饮酒作乐,从不升堂理事。刘备闻之

不悦,遂派张飞前去察看。张飞到了来阳,官吏们出来迎接,

独不见庞统。官吏解释说:“庞大人酒醉未醒,故而未能前来

迎接。”张飞大怒,打马直奔县衙,拉起庞统劈头就问:“主公派

你来此处主事,为何终日饮酒,不理民情?”

庞统慢条斯理地说:“张将军息怒,来阳乃百里小县,政事

甚少,百日小事,一日便可处理清楚,将军不信,请看我处理公

务如何?”

说完,庞统召来手下官吏,拿来文书,处理公事,又命狱,

吏取来案件材料和带来被告,一一发落,转眼之间,所有公务

处理完毕,而且清楚明了,合情合理,人人交口称赞。

张飞看了十分惊讶,连忙回去向刘备禀报了实情。刘备

大吃一惊,立即派人接回庞统,晋升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

亮一起处理军机大事。

当初刘备不懂得识人之道,鉴人之术,庞统劝其改过,以

做代说,以行证言,无声与有声相辅相成,仅此一举,无愧为

“雏凤”也!

委婉讽刺术

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又

曰:“言者多则易于取厌,言之激则难于乐受。”

委婉的讽刺不同于亦裸裸的谩骂,它是以表面上的柔和

似水潜藏着对讥讽者深深的嘲弄和深深的蔑视。这种进谏法

独特处在于“藏锋处,鬼神莫测其渊;露锋处,天下莫挡其锐。”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

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

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

才是潦倒;衣破鞋坏,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

大王您难道没有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梓

树或樟树上,它们则攀援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

射的后羿、逄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

则只能危行侧视,悚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

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

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庄子这席话,讽刺有力,入骨三分:其一,通过辩析贫穷与

潦倒的区别,暗中讽刺了魏王目光短浅,所看到的只是自己表

面上破衣烂鞋,所表现的贫穷,而看不出自己满腹才学却难以

一展宏图的潦倒;其二,通过追究贫穷与潦倒的原因,巧设比

喻,揭露了昏君乱相的时代根源。说得人情人理,大有“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伟丈夫气概。

委婉讽刺,通常绵内藏针,柔中寓刚,在进谏中,这种方法

一般不宜多用,因为它隐含一种讥讽的性质,不够友善,所以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但是,如果正面交锋不便,或不得要

领时,用委婉讽刺这一机智而又灵巧的方法便容易达到目的。

晋平公在萀祁宫的高台上置办酒宴,命郎中马章在台阶

上铺设荆刺,派人召见瞎子乐人师旷。师旷穿着鞋子要上厅

堂,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穿着鞋走上国君厅堂的呢?”师

旷脱下鞋,荆棘扎了光脚,疼痛难忍,伏下身来,荆刺又扎了膝

盖,他仰天叹息。晋平公窃笑,起身拉起他,说:“今天与老头

子开个玩笑,老头子就这样忧虑吗?”师旷说:“忧虑,那肉上长

出虫子,很快便吃掉自己;木头长出蠹虫,很快便朽蚀自己;人

自己作怪,会很快害了自己。五鼎这样的祭器,不应当长出野

菜;国君的朝堂,不应当长出蒺藜。”晋平公疚愧地说:“事已如

此,现在怎么办?”师旷说:“妖祸已在眼前,没有什么办法。到

下月八日,最好整饬百官,扶立太子,您将死去的。”说罢,师旷

拂袖而去。

“米珠薪桂”典故说到另一件委婉讽刺的事。苏秦到楚

国,三天之后才得见于楚王。召见后,苏秦立即辞行到别国

去。楚王挽留他说,我听先生一番话,如听古人教诲,你今日

不远千里来见我,又不肯留在我这里,请说说你的想法,苏秦

回答说,楚国的食品比宝石还贵;柴伙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见

的传达官员像鬼一样难以看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以拜会,如

今您让我在这里食玉炊桂,依靠鬼来见天帝,怎么还会留下

呢?

楚王顿时很羞愧,说:“请先生暂到宾馆安歇,我听命就是

了。”

《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曾经赏赐遍及后宫,将色彩斑斓的

锦秀覆盖到水阁凉亭上,豆子和粟米用来喂养池中的水鸟。

这一天,齐景公出宫看见路边躺着饿死的人,就问晏子这

人为什么死的。晏子如实相告,景公长叹一声,说:“我没有恩

德竟这样严重啊!”晏子说:“君王的恩德显著彰明,为什么说

没有恩德呢?”景公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晏子一下子打开话匣:君王的恩德遍及后宫亭台水榭;君

王的玩物,披上彩绣;君王的水鸟,用豆粟喂养;君王修饰内廷

自己享乐,还延及后宫众多的人;怎么能说君王没有恩德呢?

但是我想向君王请求:请君王把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

姓共同享乐,那怎么会有饿死的人呢?君王不推广这种恩德,

却任意经营内廷喜好私有,使资财货物聚集偏多,粮食钱财在

仓库中腐烂,恩惠不能普遍地施惠给百姓,公平的心意不能周

遍所有的国家。这就是夏桀、商纣灭亡的原因。那士人百姓

之所以会反叛,都是由于偏私造成的。君王如果能认真考虑

我的话,推广君王的盛德,公平地分布天下,那么商汤、周武王

的事业也能做到,何必只体恤一个饿死的人呢?

晏子谏景公一番话,宽猛相济,软硬兼施,恰似包裹橡皮

的钢丝鞭,抽打之后,让人感觉疼痛,而表面却不留任何痕迹。

正因为委婉讽刺具有外柔内刚,不露锋芒的特点,才给进谏增

添了鲜明的辞彩与深长的意味。

南朝的齐明帝肖鸾,上寿时看到寿品中间有一只银制的

温酒器,他觉得这显得太奢侈了,就想毁坏这只物品,满朝文

武大臣都交口称赞皇上勤俭节约的美德。只有一位名叫肖颖

胄的大臣觉得明帝这样做很没必要,进谏道:“陛下,元旦是朝

廷的大礼,在一年四季之中,它算是个隆重的仪式了。这件银

器皿又是个旧物件儿,用它也算不上奢侈,所以,陛下不必毁

坏它。”齐明帝听了满肚子不高兴。

后来,肖颖胄参加了一次皇宫的内宴,他看到案几上摆满

了各色各样的糕点和酒菜,餐具都是些精致锃亮的银器皿,这

时肖颖胄对明帝说:“陛下,还记得您以前打算毁坏那只旧的

银制温酒器吗?当时您那种痛恨奢侈和提倡勤俭的心情倒真

是应该移到眼前这满桌的银器上来呀!”齐明帝羞愧得脸色红

一阵白一阵。

荀子说:“与人恶言,深于矛戟。”

曾子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俗话说:“口气冲倒人,话头噎死人。”

委婉谏讽,话里带刺,蓄意深刻,不失为“笑里刀剐皮割

肉,绵里针剔髓挑筋。”

委婉讽刺谏诤术,还有两种高明的做法,一是蕴含比兴之

中,二是藏于典故之内。

汉朝刘向在《新序》里讲述这样的史实:田饶在鲁哀公手

下不被重用。一天,他对鲁哀公说:“您不见鸡吗?头戴冠,象

征'文’;爪上长着距,象征'武’;敌者在前,敢于争斗,这是

'勇’;看到吃的东西,互相招呼,这是'仁’;守夜报晓不会错,

这是'信’。鸡有五德,您还要烧它吃,因为它来的地方近。天

鹅展翅千里,在您郊外的池子里落脚,吃您的鱼鳖,啄食您的

粮食,它并无五种品质,您还看重它,因为它来自远方。请让

我像天鹅那样远走高飞吧!”鲁哀公连忙劝说:“不要走,让我

记下你的话。”田饶说:“有人不用,还记住他的话干什么?”于

是毅然决然到吴国去了。

田饶怀才不遇,在鲁哀公面前发泄不满时,以鸡作比,骨

子里在讥讽、怨恨君王良莠不分,舍近取远。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楚襄王对宋玉说:“近来不少

人说你的闲话,你品行是不是有不端之处呢?”宋玉并不检讨

自己,却回答说:“从前有个歌唱家在国都广场演唱。他起初

唱《下里》、《巴人》两支歌曲,几千听众都跟着唱了起来。后来

他又唱《阳春》、《白雪》,这时能跟着唱的却不过几十人。最后

他唱高雅的歌曲时;随声附和的就只有几个人,可见'其曲弥

高,其和弥寡’。”

宋玉在为自己行为辩护时,用“曲高和寡”的典故,表明自

己的学问高深,品格高尚,对他说东道西的人,都是些无知小

人。他说这番话的用意在于规劝、挖苦楚王,做君王的不能不

明是非,偏听偏信。

归谬正误术

有些谬论单独地看,谬误尚不明显,但如果将其谬论由点

到面,由此及彼地推导出的结果,其荒谬就显而易见了。谏臣

运用归谬正误法,抓住君王理论上的错谬,加以引申发挥推到

极至,可使劝谏和风细雨,不伤感情,遇窘呈泰,且富幽默感。

秦宜太后死了夫君后十分宠爱魏丑夫,太后病得要死时,

传下命令说:替我办丧事时,必须用魏丑夫陪葬。魏丑夫听

到之后很害怕,便找庸丙说情。庸丙问太后:“老人家认为死

人有知觉吗?”太后随口回答:“没知觉。”庸丙说:“像太后这样

灵慧,明明知道死人是无知觉的,为什么还要白白地把先前所

喜欢的人葬在无知觉的死人身旁呢?如果死人有知觉,那么

已故先生积压的怒气已经很久了,太后补救过失还来不及,哪

有闲功夫和魏丑夫私会呢?”秦宜太后觉得庸丙说得在理,便

把陪葬的事儿放下了。

君王有时受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局限,往往执拗于某

一错误道理或荒唐念头,因此,谏臣劝说君王时,本身必须具

备更高更阔的视野才能洞察对方的逻辑矛盾和混乱,并予以

纠正。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载:齐景公得了疥疮,又发疟疾,一

年都不痊愈。把会谴、梁丘据和晏子召来,问他们说:“我的

病,越来越重了,派史固和祝佗二人接连到各名山大川、祖宗

祭所祷告,祭礼时的供品礼器,无不全备,数量比祖先醒公祭

礼还多,醒公用一个,我就用两个。病还不好,反而越来越重

了。我想杀了这两个人使上天高兴,你们看行吗?”会谴,梁丘

据说:“行。”晏子没回答。公问:“晏子是什么意见呢?”晏子

说:“国君你真认为祝祷有好处吗?”景公说:“当然。”晏子说:

“如果认为祝祷有好处,那么诅咒也应该有损害了。您疏远真

正能辅佐您的大臣,使得忠臣被阻塞,想进谏也没有机会说

出。我听说,您的近臣沉默不语,远臣欲言不能。众口铄金,

如今从聊、摄以东,姑水、尤水以西,这片地方百姓多了,他们

怨愤诽谤,向上天诅咒您的人多极了。一国的人诅咒您,两个

人替您祈祷,即使是再能干的祝祷者也不能战功!再说祝祷

的人把实情直言说出,那就等于说您的坏话;要替您遮掩过错

的话,等于是欺骗上天。上天如果神明,那就不可能欺骗;上

天如果不神明,祝祷也没有用处。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事。不

然的话,处罚无罪的人,这是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齐景公听

罢,说:“真是善于解除我的迷惑,加封官爵。”

齐景公患病,久治不愈,迁怒于主管祭祀的两名官吏,欲

杀之。晏子从“祝有益”自然地推出“诅咒有损害”,再推出一

国诅咒而两人祝祷,即使再好的祝祷人也没有用处。再说祝

吏的难处,他们说实话,等于说国君的坏处;他们替国君遮掩

等于欺骗上天。再指出上天如果神明,就不可能欺骗,上天

如果不神明,祝祷也没有用处。两次使用二维推理,得出目前

齐国政治如此腐败,君病不愈,祝吏二人没有责任的结论,使

得齐景公不得不认输。

战国时,有人向楚王献长生不老药,臣仆拿着药走向宫

中,有一名守宫弓箭手看见后,问臣仆说:“可以吃吗?”臣仆应

道:“可以。”于是弓箭手抢过药来吃了下去。这件事让楚王知

道了,大发雷霆,命人杀掉这名弓箭手。弓箭手向楚王申辩

说:“我问臣仆这药可不可以吃,臣仆说可以,因此我把药吃

了,这事我没有罪,罪过在于传递人。再说乡人献的长生不老

药,因为我吃药大王就杀我,岂不成了丧命药?大王如果杀死

无罪的臣子,只能表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听了便没有杀

他。

冯梦龙在《古今谈概》中讲到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人向汉

武帝献上一坛酒,说是喝了能长生不老。东方朔瞅了个空子,

偷偷地把这坛酒喝光了。武帝一听大怒,下令要杀掉东方朔。

可是东方朔一儿点不惊慌,他镇定自若地答道:“微臣所喝的

是能够长生不死的酒,如果陛下杀了微臣,照理是不会死的,

但如果臣不幸真的死了,那么说明那酒不能保证饮者长生不

死。欺骗您陛下并且该杀的就是那位进酒的先生了。”汉武帝

听了他的劝谏言之有理,也就免于一死。

据《清言》载:汉武帝和群臣议论《相书》,说:“鼻下人中穴

位,长一寸,年百岁。”东方朔在侧大笑。汉武帝满不高兴。东

方朔免冠谢罪,说:“臣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传说活八百年

长寿者)脸一定很长喽!”

东方朔按照汉武帝的说法,推导出荒唐的结论,使提出这

种论调的人也出了一身冷汗,认真地去思索评判自己原持的

观点。

归谬正误,是根据引申结果的荒谬去证明对方论点的荒

谬,因此,引申的过程,必须严密,必须使引申出来的结果与错

误论点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不能强加硬凑。

《晏子春秋·杂下》记下这个脍炙人口的轶闻。有一次,齐

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因他身村矮小,楚人想戏弄他,便在大门

旁另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里进出。晏子见状,笑着对

楚人说:“请你们转告楚王,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也是

狗国。既然把我当作无能的来使,那么要见的一定是位无能

的君王了。”楚人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入。

晏子这样一归谬引申,能产生幽默讽刺的意味,言辞显得

犀利、泼辣。使听者不但在理性上认识荒谬,而且在感情上也

自然加抛弃。

短暂沉默术

佛教中有“沉默如雷”的说法,语出文殊法师问维摩诘有

关佛道之说时,维摩诘没说一句话。后来,有一位禅师说他的

不语像雷声一般使人震耳欲聋。如果我们暂且抛开晦涩的教

理,不难看出,沉默有它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力量。

荀子曰:“语而当,智也;默而当,智也。”意即该说的话,说

得恰到好处,这是智慧;不该说的时候,保持沉默,这也是智

慧。

庄子曰:“不言而言。”有时缄默不言胜过千言万语。

中国俗语:话多易错,线长易断。

西方俗语:争辩是银,沉默是金。

历史上的谏臣都明白,劝谏君王中适时地沉默一会儿也

很必要。因为沉默的含意很丰富,它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

以是无声的抗议;它可以是欣然默许,也可以是保留己见;可

见短暂沉默有时传递的信息比言语要大得多。

战国时齐国说客淳于髡博学而善辩,有人劝他参见魏惠

王。淳于髡见了魏惠王,一直默默无语。惠王心想,也许淳于

髡碍于他的左右近臣,不便言谈,于是让淳第二天再来。不料

第二天会面时,淳于髡仍是一声不吭。惠王很是恼火,把推荐

的人狠训一顿:“你不是夸称淳于髡的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

吗,可是当我召见他时,他却一言不发,是蔑视我呢,还是别的

理由?你不说明白,我就处罚你!”

淳于髡听到了,这才辩解说:“这怨不得我呀!头一次我

参见惠王时,他一心想着马的事情,第二次参见时,他心里又

一直被音乐萦绕着,所以我故意一句也不说。”

推荐人将此话转禀惠王,惠王大为吃惊,说:“哦,淳于髡

果然名不虚传。我头一次召见他时,刚好有人送上名马来,这

时淳于髡来了;第二次,我正想去听歌伎唱歌时,淳于髡又到

了。我的心思都贯注在骏马和歌伎上。”

史记中描写淳于髡“承意观名为务”,说他很善于通过观

察对方的表情和态度来揣摩对方的心理状态。由于魏惠王心

不在焉,使得淳于髡无法得一种有助于劝谏的有利气氛,故这

两次,淳于髡只能以沉默相待。不久,惠王第三次召见淳于

髡,聚精会神地聆听了他的教诲。

“伍胥抉目”典故说道,伍子胥谏吴王不要与越国结盟而

去攻打齐国,而应以越国为祸患,严防越国入侵。吴王不听其

劝谏,下令讨伐齐国,不久得胜归来。吴王升殿,百官迎贺,惟

有子胥一人在旁独无一言。吴王说,你劝我不当伐齐,今天我

得胜而回,就你一人没有功劳,你不觉得耻辱吗?伍子胥大

怒,说:“天要灭亡国家,先逢其小喜,而后授之以大忧。你胜

齐不过小喜也,我担心你大忧将至矣!”

伍子胥短暂沉默,意在规劝吴王识大势,不能为眼前小胜

而沾沾自喜。

三国时有个“当局称迷,旁观见审”的故事。贾诩在曹操

手下任臣的时候,临淄侯曹植有才的名声正播扬于海内,曹操

因此打算废掉曹丕改立曹植为太子。一天,曹操屏退左右而

问贾诩,贾诩默不作声,曹操急着问:“我问你事情,你却不回

答,什么缘故呢?”贾诩回答说:“我正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

的事情。”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曹丕的太子位由此也便稳

固了下来。

贾诩作为旁观者,若是直接劝谏曹操立长子,是难以收效

的,因而,他暂短沉默后,借袁绍、刘表废长立幼而造乱的沉痛

教训,促使曹操三思而后行。

古人说得好:“默无过言,慤无过事”。沉默无语便不会说

错话,朴实谨慎就不会做错事。中国自古有慎言的规矩:所说

非人不说;说了无用不说;涉人隐私不说;谄媚阿谀不说;出格

招忌不说;说了招祸不说;有些许多不说,可以省却许多口舌

之劳,避免无谓的烦恼。

谏臣们将以上诸多不说用到谏君上,巧妙各有不同。

唐德宗晚年,政务弊端颇多。一次,太子(即后来的唐顺

宗)和他的幕僚们论及此事,年少气盛的太子感奋地说:“我正

想向父皇竭力进言革除呢!”幕僚们交口称赞,惟独王叔文不

发一言,太子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于是把他留下来,问他为何

不说话?王叔文答道:“作为太子,应该多向父皇请安,关心父

皇的冷暖起居,以示孝心,不宜多言宫闱以外的国事。尤其是

这类敏感的问题,万一引起父皇的猜疑,认为你在藉此收揽人

心,你将何以说得清?”太子心中称善。

唐文宗开成二年。唐文宗在便殿召见中书舍人、翰林学

土兼侍书柳公权。文宗撩起袖口对柳公权说:“这件衣服已绍

洗过三次了。”在场的大臣纷纷赞颂皇上生活俭朴,惟独柳公

权默不作声,不赞一辞。文宗问他为何不吭声,柳公权回答

“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首先要做的是提拔贤能,罢免庸

才,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样社稷才能昌盛,穿件旧衣服,这

只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第二天,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

夫。

明代,朝廷大臣中有一个人善于结交宦官等皇帝身边的

人,所以总有人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才干。有一天,皇帝对大

学士刘大夏说,听说某某极有才能。刘大夏没吱声,皇帝怀疑

他没听清楚,又大声说,吏部尚书李某,这个人你知道吗?刘

大夏仍不吱声。皇帝明白其意,突然笑道:“朕只听说这个人

能干,还来不及了解他的为人。”刘大夏伏地叩头,说:“皇上所

言极是。”

故意拖延术

进谏是需要时间的,时间是进谏诸要素中重要因素,选择

什么时间进行,用多长时间进行,这些都是进谏者要事先认真

考虑的问题。作为一种谏诤方法和技巧,有的进谏者故意拖

延规劝时间,以打乱对方的计划和方案,等待良机。

《国语》载:一天,大臣江乙对安陵君说:“先生可知自己为

什么能身居高位,执掌大权吗?”安陵君答道:“不过是大王过

分地抬举我罢了,不然哪能这样呢?”江乙说:“用钱财结交的,

钱财用尽而交情就断绝了;靠美色结合的,色衰而爱情就改变

了。因此献媚的女子不等到床席磨破,就遭遣弃;得宠的臣子

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你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

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你觉得危险。”安陵君急着问:“既然如

此,那该怎么办呢?”江乙出了个主意:“您去请求在大王归天

时,随大王一块死,以自身为大王殉葬,如果这样说了,必能在

楚国长久地保住权位。”安陵君拜谢说:“愿意听从您的指教。”

不觉过了三年,安陵君还没有讲。江乙便对他说:“既然

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不敢再和您见面了。”安陵君解释说:

“哪里敢忘先生的话,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

不久,楚王带着千乘马车去云萝游猎。楚王一箭射死一

头野牛,十分高兴,仰天大笑道:“快乐啊,今天游猎,寡人我万

岁千秋之后,和谁能有今天这样快乐呢?”这时安陵君泪流满

面地走上前说:“我进入宫中与大王同席共坐,到了外面就陪

伴大王乘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希望能随您奔赴黄

泉,变作褥草为大王阻挡蝼蚁,没有比这更令人安慰的事了。”

楚王听了十分喜悦,马上筑高坛正式封他为安陵君,从此

对他更加信赖。

先秦法家认为:“权势者,入主之所独守也”,“下侵上之

权,臣用君之术,为乱政之本”。君王处于权力的金字塔尖,操

纵着万民百官的生杀予夺大权,谁人不想得到君王的庇护与

照顾,以期获取显爵厚禄?因此,明智的大臣进谏时很懂得把

握时机。

《史记·魏世家》载:范座是战国时魏国宰相,因为得罪了

赵王,于是赵国派人对魏王说:“替我杀死范座,我情愿奉献七

十里方圆的土地。”魏王答应了,便派人前去捉拿范座。范座

一看来者不善,慌忙爬上房子骑在屋脊上,对包围他的人说:

“请你们转告大王,与其用一个死范座作交易,不如用一个活

范座作交易。如果我死了,赵国不给大王土地,那么大王又怎

么办?因此不如与赵国先确定了割让的土地,然后再杀我也

不迟。”魏王说:“很好。”范座得此机会,立即向信陵君上书说:

“我范座是魏国从前免去的国相,赵国想用割让土地的办法来

杀我,魏王竟听信了它。如果强大的秦国也将袭用赵国的办

法,那你将怎么办呢?”信陵君便向魏王求情,并放走了范座。

《说苑》载: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执掌朝廷,她首先做的

就是扩张吕氏的势力,削弱刘氏的势力。吕后打算把族人分

封为各地的王,于是召集重臣商议此事。

王陵右丞相对刘氏王朝忠心耿耿,直言进谏道:“高祖曾

经杀白马和群臣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讨之’。所以不

可分封吕氏的人为王。”

吕后大为不悦,接着她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两

个人异口同声回答:“以前高祖君临天下后,分封刘氏子弟为

王,现在吕太后既然称制,分封吕氏子弟为王,有何不可呢?”

吕后听了转怒为喜。

退朝后,王陵怒气冲冲地责备陈、周:“当时和高祖歃血为

盟,你们不都在场吗,现在高祖驾崩不久,吕太后便封吕氏家

族为王,你们却一条腔赞成,这是什么居心?你们还有什么脸

面见地下的高祖!”

陈平、周勃笑答说:“现在直言进谏,我们不如你,可是以

后安定汉室,延续刘氏的血脉,我们就比先生强多了。”

吕后容忍不了跟她唱反调的王陵,于是把他调为幼帝太

傅,而将陈平升为右丞相。不久有人在吕后背后进谗言:陈平

贵为宰相,不好好处理政事,整天只知饮酒作乐。陈平听到

后,将计就计,天天耽于酒色。吕后心中暗喜:陈平不值得担

心,吕氏的天下可以稳如泰山了。此后吕后更加肆无忌惮,为

所欲为,大封吕氏族人为王,陈平唯唯诺诺。可是吕后一死,

他和太尉周勃一举把吕氏一族统统杀掉,恢复了刘氏天下。

《诗·大雅》:“白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即

白玉如果有了缺陷,可以设法磨平;但是说话出现的失误,就

无法挽回了。故意拖延作为谏诤一术,进谏因人而异,相机而

言,即使谏言是对的,往往由于不看时机,不分场合,不问对

象,不顾身份,也会带来麻烦。

王陵不满吕后专横,在朝廷屡次强谏,陈平却不附和,他

认为机会不成熟,使用故意拖延术,躲过一阵阵政治纷争的狂

朝,待吕后死后,一举诛灭吕氏一族,还政于刘氏。

拖延谏君,不仅是言辞艺术,更是处世韬略。

宋真宗时,王钦若、马知节同任枢密使。一天,他俩在皇

帝面前争吵起来,一点儿不讲为臣之礼,真宗极为恼火,要将

他们送进监狱。宰相王旦请求皇上暂且回内宫歇息,背后把

王钦若和马知节痛责一顿。

第二天,真宗问王旦对王、马二人应该如何处置?王旦

道:“陛下圣明。驾御海内,而让大臣以无礼犯上的罪名伏法,

恐怕传到南夷北狄后,有损于陛下的威严。”皇上问:“那你的

意见如何呢?”王旦回答:”臣打算到中书省,将王、马二人召

来,宣告陛下容忍他们无理犯上的原因,并且订几条规矩约束

他们。等过一段时间,再罢他们的官也不晚。”宋真宗允诺他

的做法。

《元史·自当传》载:泰定帝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任元

朝工部员外郎的蒙古人自当,正碰上三皇后去世,泰定帝传旨

工部撤掉三皇后的行殿车帐,全部为新皇后做新的,自当却一

直拖着不办。工部尚书提醒并催促“这次撤换旧的行殿车帐,

是皇上的特别旨意,你耽误了工期,是要连累大家的。”自当

说:“到问罪时,我一人来承担。”

不久,泰定帝果然询问车帐做好了没有,省臣就把自当召

来责问这件事,自当说,别忙,到时候我当面禀告皇上。

过了些日子,自当见到泰定帝,进谏道:“三皇后行殿车帐

还是新的,要是换掉重新做,恐怕要劳民伤财。再说三皇后又

没有得严重的传染病,别人来住又怕什么?一定要舍旧更新,

那么大明殿是从元世祖时所建造的,以后的列位皇帝即位后

难道都来把它重新建造一遍吗?”

泰定帝听后很高兴,特地赏给自当上等酒杯和金币,并提

拔为吏部员外郎。

故弄玄虚术

在进谏中,故意耍弄使人难以捉摸的花招,出奇不意地向

君王表明主张,这就是通常说的故弄玄虚术。

齐桓公要立管仲为仲父,召来大夫对他们说:“赞成我的,

入门站在右边,不赞成我的,入门站在左边。”有位大夫却对着

门当中站立。齐桓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管仲的智谋,能

与他共图天下;他的强干,能与他取得天下。您能依赖他的诚

信吗?内政托付给他——外交事务由他专断,驱使百姓的事

也归他,这样也就能夺得天下了。”齐桓公说:“好!”就对管仲

说:“国政就全部属于您了。往后有不足的地方,就靠您来匡

补。”管仲因此修筑了三归之台,使自己时时想到百姓。

《汉书》载:汉景帝后二年,分封各地的诸侯齐来朝见。景

帝设宴招待,并叫大臣舞蹈祝寿,狂欢作乐。大臣就尽兴地挥

手举足舞将起来。但是封于长沙的定王舞姿特别别扭,别人

都笑话他。景帝见定王好像不敢伸展手足的样子,也很纳罕,

问他为什么这般拘束,定王跪拜说:“我哟,国小地窄,不足回

旋。”景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武陵、零陵、桂阳三个地方加

封给他,扩大了他的地盘。

何晏,三国魏玄学家,七岁时就聪明过人。因他的父亲早

亡,母亲被魏武帝曹操纳为夫人,故曹操十分钟爱他,想要把

他收为儿子。一天,何晏于宫中的地上画了个方格子,自己坐

在中间。曹操路过此地,问他这是干什么,何晏回答:“这是我

们姓何的人的房子。”曹操听后,就把他遣送出宫了。

故弄玄虚术,体现古人奇正配合的思维方法。奇,是指特

殊的,变化灵通的;正,是指一般正常的。故弄玄虚,逆背一般

正常的原则,一般正常的定理,人们一般的心理状态和判断情

况的思维方法,就能找到出奇的方略,制胜的法宝。作为谏诤

艺术,百验百灵。唐玄宗时,张说挟私人恩怨,企图以谗言陷

害姚崇。姚崇心知肚明,要想让玄宗了解事实的真相,以求自

保,但又觉得不便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说,因此,故意找机会

在玄宗面前佯装跛脚难行的模样。玄宗见状关切地问道:“爱

卿,你的脚有病痛吗?怎么一回事呢?”姚崇察颜观色,知道这

是进言的适当时机,因此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愚臣得的病

是心腹之疾,而不是脚病啊!”随后,话锋一转,向前进奏,一五

一十的说明张说如何陷害自己,并且企图进奏谗言的阴谋。

玄宗听后大怒,立刻将张说治罪。

奸相李林甫也曾利用跛脚一招,故弄玄虚,陷害忠良。唐

玄宗居东都洛阳,疑心宫中有怪,想驾幸西都长安。大臣裴耀

卿、张九龄谏道:“百姓秋收未毕,请候冬闲。”当时李林甫初立

宰相,窃知皇上意图,罢退时假装跛脚。玄宗问:“爱卿何故脚

疾?”李林甫道:”臣非病足,愿独奏事。”于是又说道:“二京是

陛下之东西宫,将欲驾幸,何用择时,若有妨于收获,独免过路

之处赋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玄宗大悦,自此驾幸长

安,不再东幸洛阳,十日后,裴耀卿、张九龄罢相,而牛僧儒透

为丞相。

以迂为直术

以迂为直语出《孙子兵法》,意思是不走直路,从旁迂回,

绕过障碍出奇不意地达到目的地。这正如俗语说的:“说话绕

弯子,行事兜圈子。”

春秋时,中山国君王的两个爱妃阴姬和江姬都想做王后,

私下里勾心斗角,争夺十分激烈。一天,阴姬求助于策士司马

喜,司马喜对她说,争夺王后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事若

成,则成为国中第一夫人,有土地,有子民;事若不成,则恐怕

连自家性命都保不住。所以,要么你放弃这个念头,要么铁下

心来把它做成。阴姬感谢说:“若将此事做成,我必定厚报先

生。”司马喜答应助她—臂之力。

不久,司马喜写了一份奏章给中山王,说他有一个加强本

国、削弱赵国的锦囊妙计,中山王当即召见他。司马喜请求让

他以使者身份去一趟赵国,探听实情,然后献上良策。中山王

准许了他。

司马喜到了赵国,闲聊中对赵王说:“微臣听人说赵国是

天下出美女的地方。现在来到赵国,进入都邑,可至今无缘见

上一面。看到很多赵国妇女,觉得她们容貌颜色没有特别出

色的。微臣整年周游在外,到过的地方不算少,美女也见多

了,但从未见过一个女子能与我国的阴姬相比。在微臣看来,

她就如天女下凡,她的美貌是没法用言语形容,笔墨描绘的,

简直超过绝代佳人了。

赵王一听,喜出望外,忙问道能不能把阴姬要过来。司马

喜思索片刻,说:“微臣因为看到阴姬美丽过人,情不自禁地说

了这些话。如果大王要她,微臣可作不了主,我们大王爱之如

珍宝。请大王千万别把我说的这席话传出去,否则我会有杀

身之祸的。”赵王狡黠地一笑,暗示他将想尽办法把阴姬占为

已有。

司马喜回国后禀奏中山王说,赵王不是贤明的君主,他荒

淫无耻,不好道德,而好女色;不好仁义,而好武力。微臣还听

说他私下正在打阴姬的主意,想把她要到赵国去做他的妃子。

“这个无耻的东西!”中山王不禁开口大骂。

司马喜连忙劝中山王息怒,说:“眼下赵国比我们强大,若

赵王来要阴姬,恐怕大王只好忍痛割爱了。如果我们不从,赵

王就会发兵讨伐我们;但若将阴姬送给他,诸侯肯定又会讥笑

我们懦弱,连大王的爱妃也拱手送人了。”中山王问:“这可如

何是好?”司马喜不慌不忙地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请大王

立阴姬为王后,以绝赵王之念。世间还从没有听说过抢别国

王后为妃的事情呢!”于是阴姬顺利地登上了王后的宝座。

试想一下,司马喜若是直谏中山纳王阴姬为王后,既干涉

了王室私事,又得罪了江姬,当然不会有好结果。司马喜施用

以迂为直之术,让中山王自己投入圈套,不得不惊叹谏诤之

妙!

同时代的策士冯瓘也是利用同一谏术,在孟尝君被罢相

之后,说服齐王重新任命孟尝君为相,显示出他那高超的智慧

和出色的口才。

齐王听信了秦、楚两国的谣言,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孟

尝君门下的食客冯骚对主子说:“如果您能借给我一辆车,让

我赶到秦国,一定会让您的名望再显现于齐国,奉邑更加广

大,可以吗?”孟尝君让侍从备上车辆、礼物,便派遣冯骚去了

秦国。

冯骚驾车来到西秦,见了秦昭襄王说道:“天下的辩士驾

车奔向您西秦来,没有一个不想使秦国强盛,而使齐国衰弱

的。然而,那些驾车奔向东方齐国去的,也想让齐国强大,而

使秦国衰弱呀!秦、齐是雄雌难分轩轾的国家,势不两立,能

称雄的就可以得到天下。”

秦王一听便急切地请教道:“先生有何妙计才不致秦国变

成雌的呢?”冯骚说:“大王您想必知道齐王罢免孟尝君相位的

事吧?”秦王点了点头。冯瓘说:“让齐国威望显赫天下的是孟

尝君,现在齐王竟妄信谣言,把他废除了,他的内心非常怨忿,

一定会背叛齐王的。如果他背叛齐王到秦国来,那么,他一定

会把齐国的隐密和盘托出。如此一来,您就可以取得齐国,岂

只是让您称雄而已!大王您现在赶紧派遣使者备。【内容不全

二 :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儿童故事会 儿童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 : 故事会在线阅读

怕 传 染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个男人走进一家啤酒店,要了一大杯啤酒。那只杯子是有把手的,他端起杯子,嘴巴凑在把手一侧的口沿上喝,服务生看了感到奇怪,问道:“先生,您为什么这样喝?”

“有把手的这个地方,一般人喝酒时是不会用嘴去碰的,这样,我就不会感染病菌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男人走进来,也要了一杯啤酒,他端起杯子,也把嘴巴凑在有把手这一侧的口沿上喝。服务生笑了:“先生也是怕感染病菌吗?”

那个男人说:“不,我有病,怕传染给别人。”

(王忠田)

给的是小费

在一家酒店里,有一个男顾客要了一杯酒,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又从钱包里抽出一张5美元的纸币放在柜台上,然后急急忙忙地走出去了。

卖酒的服务生赶紧抓起那张纸币塞进自己的口袋里,他以为没人看见,可他抬起头来时,却见老板正盯着他看,于是他赶紧上前解释说:“老板,您看见刚才出去的那个人了吗?他要了一杯酒,给了我5美元的小费,但他急急忙忙地出去了,忘记了给酒钱!”

(王忠田)

向 日 葵

小陈自小在城市长大,对各种植物很陌生。

一次,公司派小陈他们去郊区验货,负责接待的主人热情地拿来向日葵头招待大家,这东西在城市很少见到,小陈立刻惊呼起来:“谁这么有闲工夫,把瓜子一粒粒插进去,还摆得这么整齐!” (攸悦)

恶邻

一个男人到警察局告他的邻居,说他家的东西只要不小心掉到邻居家,邻居都强行据为己有,无论是晾的衣服,钻过去的鸡,还是栅栏边果树结的果子,从来都没有归还过。

警察听了,说这些小纠纷不够立案,让他自己跟邻居协商。

男人说:“这些事是不大,问题是今天早晨我老婆为果树剪枝时,不小心掉到他家院里啦!”

(董筠)

尴尬的吆喝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北京面馆最大的特色就是吆喝。

那天,甲和乙去吃面,坐定,点完菜,跑堂小伙子吆喝上了:“5号桌,炸酱面两碗,小菜两盘。”

吃饱喝足,该结账了,一共是25块8毛,甲想:2毛就算了,便对跑堂的小伙子说:“给你26块,别找了。”

跑堂小伙子接过钱便又吆喝上了:“5号桌有客送小费2毛。”

满大厅的人听了都回过头来望他们这桌,2毛钱也这么吆喝,甲脸红了:“得了,那2毛你还是找给我吧。”

跑堂小伙子又吆喝上了:“5号桌的2毛小费又要回去了!”

(张璐)

漂亮的糕饼

阿明到姐姐家作客,发现小外甥正在帮姐姐烤糕饼,烤完后,姐姐又让他往糕饼上抹奶油。一会儿,小外甥将抹好奶油的糕饼拿过来让阿明尝尝,阿明看了,夸赞道:“糕饼做得好看极了,你用什么办法将奶油抹得这么光滑?”

小外甥自豪地回答:“我舔的!”

(金永昌)

梦话

妻子关心地对丈夫说:“老公,你近来老是说梦话,要不我陪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丈夫惊慌地答道:“不用,如果医生给我治好了这毛病,那么我在家里的这一点点发言权都没有了!”

(季频)

都是做媒体的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有位女记者去做头发,其间,女记者便和给她做按摩的女孩聊了起来,女孩问女记者:“姐姐是做什么的?”

女记者回答说:“我是做媒体的。”

那女孩一听很兴奋:“是吗?这么巧!我以前和你是同行哟!”

女记者看看女孩,有些不敢相信:“你也是做媒体的?报纸还是杂志?”

那女孩听了一脸困惑,说:“我做的是美体啊,美丽身体的‘美体’啊!” (邸士贵)

穿不上牛仔裤

妻子生完宝宝之后,体重长了近20斤,以前那些漂亮的衣服都穿不下了。看着别的女同事穿着牛仔裤后那健美的身材,她很羡慕,于是下决心减肥。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自我感觉身材有所苗条。

这天,妻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从衣柜里拿出了一条牛仔裤,并试着穿了一下,没想到竟然穿了进去,她激动地对老公说:“我真的瘦了,竟然能穿下牛仔裤了!”老公看了看妻子,说:“老婆,你为什么要穿我的牛仔裤呀?”

(邸士贵)

押下这钱

小孙“打的”回家,到了家门口,一掏口袋,没钱,便对司机说:“师傅,你在这里等一下,我去家里拿钱。”

司机说:“哼,都这么说!你要是顺着暗门跑了怎么办?你再掏掏,看有什么值钱的,押下。”

小孙就把身上的口袋都翻了翻,后来竟然摸到了一张百元钞票,就赶紧掏出来,给了司机。

司机接过钞票,说:“好,你把这钞票押下,回家拿钱吧!”

(赵清川)

一山不容二虎

男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教俗语,他强调俗语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如“一山不容二虎”。

学生提出质疑:“如果是一只公老虎和一只母老虎在一座山上,那完全可以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

男老师听了,神情大为激动,他对那学生说:“你回家去问问你爸爸,他会告诉你这句俗语是如何正确的!” (齐光越)

应试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会在线阅读

约翰应聘机场塔台的工作,他通过了前面的考试,进入了最后的口试—

考官:“有一架飞机准备降落,你从望远镜里发现飞机的起落架没有放下,你会怎么办?”

约翰:“立刻用无线电警告!”

考官:“如果没有回答呢?”

约翰:“我会立刻取出信号灯,发送‘危险,不得降落’的讯号。”

考官:“可飞机继续下降!”

约翰:“我会立刻打电话给我弟弟。”

考官:“你弟弟?他能做什么?”

约翰:“他不能做什么,但他从来没看过飞机是怎样摔下来的。”

(申家兵)

警惕性真高

班长老蒯,身高体胖,落枕就睡,鼾声如雷,影响战士睡眠。

一天,连长把老蒯叫到连部,说:“今天晚上,你睡到汽车驾驶室吧!”

第二天一清早,营房四周的老乡向连长反映说:“你们战士的警惕性真高!昨晚,你们的汽车一夜都未熄火!” (朱守东、朱迅翎)

大小有差异

从前有一个财主,很怕老婆。

一天,财主听说自己心爱的猫不知被谁剁断了尾巴,于是大骂,一旁的老婆忙解释说:“别骂了!是我刚才在厨房里剁猪脚,猫突然跳上砧板,我不小心就剁了它……”

财主立刻尴尬地笑了起来,连声说道:“剁了好,剁了好,看起来像只兔子,挺好看的!” (刘贵贤)

关注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看小说,没广告!

本文标题:故事会在线阅读-《中国古代智谏故事》阅读在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06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