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寒风吹彻刘亮程-风吹心亮堂

发布时间:2018-01-03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风吹心亮堂

昨晚,2014年2月26日的晚。下午,已自电视、手机中看到;今晚有风,明日解除重污染三级响应警报。预报,使老伴高兴的在屋里转来转去,望会北窗望东窗,转过身来再望南窗。眼睛寻找着窗外天空中要刮风的痕迹,嘴巴唠叨着多少天没出去打太极拳,身体呆憋的有多难受。傍晚,确有风的“尖兵”几股,打着小璇,卷起几片枯叶纸片合着黄褐色的尘土,在楼前楼后翻滚一会侦查一番,然后穿过楼群和雾霾严密笼罩的地面和天空,向南掠去。风的“尖兵”来时,楼下视野中的几簇竹子频频晃体摇枝,似与久违的老朋友风在热情拥抱。竹丛旁平房的屋檐下,春节挂上的红灯笼虽灰头土脸却也摇着头晃着脑,似喜笑颜开地羡慕着风与竹的亲热。风的“尖兵”过时还随手带来雨水几滴,雨如细碎的银屑撒溅在屋顶,稍时屋顶闪些鳞鳞的亮光。此时,厚厚的雾霾仿佛有些惊恐,有些悸动,有些警觉地调兵遣将,忙着填补被风的“尖兵”撕裂的不大的口子和冲击得薄弱些的阵地。雾霾的变幻,使平房顶上一会儿可见到沥青防水层撒过雨水的黑亮,有瓦屋的红瓦、蓝瓦泛着清晰些的光泽,一会黑亮和光泽又被黑灰色的大幕屏蔽。我在房间中盯着风的“尖兵”与雾霾的较量,心里有点惊喜,只是一点,更多的是担心风小、无后继大队冲来,则不能彻底卷走雾霾。

多少天了?尽管公路上洒水,工地上遮盖,车辆限行,环监到处跑。小城(京津间的河北廊坊市)天空的亮度和空气质量仍令人失望。远的不说,春节以来阳光明媚、空气清爽的日子屈指可数。天,总是灰蒙蒙的轻些或灰蒙蒙的重些,近来尤其灰蒙蒙的严重。看信息,雾霾包裹着一座座城市和乡村原野;当然也包裹着天安门中南海,包裹着那些富人的别墅和穷人的土屋;也包裹着那些激越的、衰老的、平淡的、真纯的、得意的、失落的、中庸的、伟大的、卑微的灵魂和生命;包裹着华北大地上的山川和苍生。如果说苍天有眼,在这一点上老天是公平的无可指责的。耳闻目睹,到处是憋闷、痛苦、无奈、牢骚、顺受、腹诽、咒骂、思考、探索、祈祷等对待雾霾的态度。到处是,捂口罩、钻车里、躲家中、买净化设备、吃木耳、炒蘑菇等,不知有多少、是否有效果的防雾霾的经验交流。同事们闲聊,常问谁之过?愚见,盲目追捧GDP之过?有些,为生存求发展不得已为之,决策又顾此失彼,兼顾不够;顶层设计之过?有些,振兴之路毕竟是始发,认识的局限,经验的总结现在的醒悟毕竟来的晚些;全民素质及环保认识低下之过?有些,天大地大与我立锥之地何干,雾霾包裹着暂属于自己的天地,还在使劲地放着鞭炮,还在埋怨着天地他人------

夜晚,站在窗前,就这么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祈盼着等待风的后继部队。楼后几间平房的窗户散落出的灯光有些迷蒙,但足够看清窗前的黑黝黝的竹丛,它不停地摇着、剧烈地摇着。看她纤细的躯干深深地弯下,勉强地、吃力的十分努力也直不正自己的腰,真担心会被风折断。此刻,想必竹枝也在埋怨风哥哥的粗暴刚劲。那灰头土脸的灯笼,不知何时干净了一些,从弥散出的红光有些鲜艳可以判断出。灯笼有房屋挡风,此时对着强劲的风,得意的忽而大晃几下,忽而悠闲地小晃,看着风与竹枝的过热亲密。远眺,平时被雾霾遮眼望不到的万家灯火,现在看到了,更远一些的一条公路的路灯尤其耀眼,橘黄色的灯光辉煌柔和温馨。不禁感叹,没有雾霾,城市真好,的确方便于工作生活和年轻人的奋斗!风吹打窗户墙面的吼声,风刮过树枝、屋檐留下的啸声,逐渐紧密增大。抬头看夜空,竟有久违的星星朝我眨眼,于是兴奋的放心的进入梦乡。

早起,天蓝了,蓝的有些透明、清澈。风还在刮,听声音要比昨晚徐些。决定步行上班,要对得起这难得的好空气,难得的阳光。路上,不断涌动着对这场自然风的感激、谢意,身心颇有些惬意。这人心一敞亮,思路也开阔起来,联想到社会上正越刮越猛的二场风;中央反腐败的风暴、反奢靡浪费的阵阵紧刮的落实八项规定的风。这三种风都是中华民族健康前行不可或缺的,但愿进入常态,而不是这么久了才刮一次。当然,我这一微小的分子,也要为风常在、风常刮而创造条件上,做些力可能及的事!

2014——2——27——6:30草

(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二 : 我看到了四季,不只是冬天——读刘亮程作品《寒风吹彻》有感

我看到了四季,不只是冬天

——读刘亮程作品《寒风吹彻》有感

惠州一中高二(9)班 何曼菲

生活在南方温婉的小城中,我还没有真正的看过雪,对寒冷,也只有模糊的文字上的印象。落雪,真的宛若柳絮因风飘洒吗?一个在春光和煦时,一个在寒风吹彻间?

无论它是川端康成笔下清冷寂静,“落叶满空山”式的雪国,还是南极大陆上尖利无情,永远埋葬探险家斯科特的暴风,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遇到雪的时候,我该是会怀着莫名的兴奋,一头钻进大雪中去的,好像有意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

至于寒冷是否早已盯住了我活蹦乱跳的生命,或许吧。但我分明是感受不到前方那据说是注定了的寒冷的。我看到的是在夏日的暴雨中,同学少年呼啸山林;巨浪滔天之上,问苍天谁主沉浮。我不渴望春天,因为我正在春天里,我甚至不喜欢春天,因为[www.61k.com]它并不尽是诗意而美好的。看着墙壁上令人无奈的斑斑点点,看着城市上空连日的阴沉,我想,它是多变的,湿冷而敏感的。

大概是因为我正理所当然的享受着她的美,她的水流花开,她的山涧鸟鸣。

寒风吹彻在我还不知道的孤独的角落里。

作家刘亮程说:寒风比他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把怕冻的东西一一搬进屋里,糊好窗户,挂上冬天的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读至此,我不禁一悚。墙壁上的裂缝,她们那么小,或许静静的生长在墙体里,与春天的我正相安无事,我如何能预料第一次寒风来临时?

不管怎样,我现在正在温暖的春日里,爸妈和睦,弟弟调皮,外公外婆偶尔互相赌赌气,每周回家也都有外婆的爱心糖水——就像千千万万平凡而幸福的家庭。回到《寒风吹彻》一文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的描写:“有柴火的地方越来越远。往往用一天半夜的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火。每次拉柴火,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但是,这极平常的生活场景中,却明显有了不一样的象征意味。是啊,家门外的世界正寒风呼啸,每日爸妈回家时,或许还带着风中夹带着的腥味,被我们嗅到。走出象牙塔,驶出港湾前,于寒冷,于黑暗,于暴风的认识大约就这样从父母身上得到。与此同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母亲为我们准备着包裹干粮,父亲精心为我们的车套好缰绳,在某一天,我们不能再蜷缩在家中的那一天,推着我们,走向未知的确定的寒冷,并且留下接下来的路,让我们自己走。

在寒冷的夜中,作者掖着羊皮大衣,开始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趋利避害的应激性是生物的本能之一,是造物主赋予的延续种族的一张保证书。所以自然的,人类对于温暖和阳光总是有着本能的向往与追寻。于是有父逐日,于是有好心的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来火种。于是有了在寒冷中的隐藏。走进更广阔寒冷中的人们不再轻易相信,不再轻易外露善意不再没心没肺的笑,不再肆无忌惮的哭。这不是因为乌托邦之梦的破灭,却是更可怕的一直怀疑的现实的到来。在现实的媒体上在高于现实的文学创作上在,我们可以读到曾经的理想青年因腐败锒铛入狱,曾经信誓旦旦的诺言化作灰烟,曾经纯洁无瑕的傻姑娘培养起极深的城府,挂起了冰冷的眼神。这就是所谓的隐藏温暖吗?直到许多年后“又一股寒风,从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有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世事苍茫,我想,我会有一个沉淀的过程,却不会有僵冷的一天。只要我还是一个有机体,人类那高科技的红外夜视系统就可以轻易发现我体内的温热,甚至于灵魂。我也相信其可以是温暖的。至柔可以战胜至坚,就像老子告诉孔子的那样。那么温暖与寒冷的关系也莫过于此吧。寒冷只能封冻住生命,为春来的发芽等待时机。这是人生的四季。

但作者说的对,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们一样度过冬天的。“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的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他们不一定是逼来透骨寒气的老人,或许,只是还没有热乎起来的孩子。

记得十三岁那一年,第一次随父母踏入市郊的一间福利院,里面住着很多孩子,甚至有很多还只能被叫做婴儿。他们都还那么美,那么精致,那是一种实在可感的美丽,没有浮华没有虚伪。但是抱起一个叫“爱党”的孩子,我才发现他的手掌没有了,是先天的畸形,因而从未见过父母,从不知道有那么两个人,本该为他收拾好接下来的行囊。还有一个依稀记得叫“惠美”的婴儿,身上却只有气若游丝的美。回来后不久,福利院的朋友告诉妈妈,那个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叫“惠美”的孩子再没有机会体验人生的四季了。

今年年初,市里的学校都为一个不幸因医疗事故而导致脑溢血的单亲女孩子捐了款,捐款后一周,传来了她的死讯。

我们的一小炉火对于巨大的黑暗,有时候真的只是杯水车薪。

我们有特蕾莎修女,但周围的世界那么大,道路日益盘根错节,更有特蕾莎修女到不到的地方。离开了伊甸园,总有人要独自过冬。

但若是失了那一炉火,譬如普罗米修斯当年没有冒险取下火种,那么,整个人类唯有在黑暗阴冷中度过没有选择的一生了。

作者的姑妈总爱说:“天热了过来喧喧。”总是要到天热了才走动吗?如果天一直没有热呢?如果哪一个冬天突然特别的长呢?这时候,这句话无疑就像是安慰一位没有了希望的绝症病人的一句话了:等你好了,带你去看海;等你出院了,我们就去环游世界!既然窗外那么冷,既然寒冷无孔不入,我们就别等了吧;既然不知何时暴风就会来临,我们就多走动吧,想起来的时候就见个面。作者好像也在姑妈去世后明白了什么,他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但是作者面对无所不能的时间,还是投降了:隔着三十年的人生距离,他只能感受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无能为力。

但是作者忘了,母亲该不是一个人过冬的吧,有儿女烧好的柴火,备好的点心,就差三两个也遇着了冬天的老人。若有三五老友聊聊人生和子女,围炉品品香茗,或许冬天也就不冷了,寒风也就平静了。我们断不开时间,就连上那些缝隙。

末了,回忆了人生种种,作者仍旧是坐在炉火旁,他在烤热着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他写道:“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是的,人们总是会叹息被封冻的岁月的。但是,反正逝去的已经无法被改变了,当有一天,我们也可以旁观自己的一生时,何不静静欣赏那四季的颜色褪为黑白,喧腾的声音归于阒静的人生默片呢?

春雨,夏雷,秋霜,冬雪,这是人生的四季与节令,不必强颜欢笑,也无法逃避,这是时间的车轮,带着一代复一代滚向必经之地。

不必过分悲伤,至少冬天里,还有“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的诗情。

三 : 刘亮程《寒风吹彻》原文阅读


寒风吹彻刘亮程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就在前一天,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大雪来临。我劈好足够烧半个月的柴禾,整齐地码在窗台下;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无意中像在迎接一位久违的贵宾--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扫到一边,腾出干净的一片地方来让雪落下。下午我还走出村子,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我没顾上割回来的一地葵花杆,将在大雪中站一个冬天。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搁一个冬天。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花落,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残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疼。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我再不能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熟。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禾。那时一村人都是靠长在沙漠里的一种叫梭梭的灌木取暖过冬。因为不断砍挖,有柴禾的地方越来越远。往往要用一天半夜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禾。每次拉柴禾,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
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千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
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以往牛车一出村,就会听到远远近近的雪路上其他牛车的走动声,赶车人隐约的吆喝声。只要紧赶一阵路,便会追上一辆或好几辆吉拉柴的牛车,一长串,缓行在铅灰色的冬夜里。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爬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禾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
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我要是稍把这条腿当回事些,或许我能暖和过来。可是现在不行了。隔着多少个季节,今夜的我,围抱火炉,再也暖不热那个遥远冬天的我;那个在上学路上不慎掉进冰窟窿,浑身是冰往回跑的我;那个跺着冻僵的双脚,捂着耳朵在一扇门外焦急等待的我……我再不能把他们唤回到这个温暖的火炉旁。我准备了许多柴禾,是准备给这个冬天的。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大约上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中。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冻死。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快通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我有一个姑妈,住在河那边的村庄里,许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手走过封冻的玛河去看望她。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喧喧。
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
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的这句话,也不只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
……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春天。好像姑妈那句话中的\'天\'一直没有热。
姑妈死在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过年,记得是大年初四,我陪着母亲沿一条即将解冻的马路往回走。母亲在那段路上告诉我姑妈去世的事。她说:\'你姑妈死掉了。\'
母亲说得那么干涉,像再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你大哥和你弟弟过去帮助料理了后事。\'
此后的好一阵,我们再没说这事,只顾静静地走路。快到家门口时,母亲说了句:天热了。我抬头看了看母亲,她的身上正冒着热气,或许是走路的缘故,不过天气真的转热了、对母亲来说,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了。 
\'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她熬过了许多个冬天还是被这个冬天留住了。我想起爷爷奶奶也是分别死在几年前的冬天。母亲还活着。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但母亲斑日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随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
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
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柴禾在炉中啪啪地燃烧着,炉火通红,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飕飕飓的。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把怕冻的东西-一搬进屋子,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摘自《一个人的村庄》)

四 : 刘亮程《寒风吹彻》原文阅读


寒风吹彻刘亮程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就在前一天,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大雪来临。我劈好足够烧半个月的柴禾,整齐地码在窗台下;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无意中像在迎接一位久违的贵宾--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扫到一边,腾出干净的一片地方来让雪落下。下午我还走出村子,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我没顾上割回来的一地葵花杆,将在大雪中站一个冬天。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搁一个冬天。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花落,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残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疼。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我再不能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熟。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禾。那时一村人都是靠长在沙漠里的一种叫梭梭的灌木取暖过冬。因为不断砍挖,有柴禾的地方越来越远。往往要用一天半夜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禾。每次拉柴禾,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
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千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
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以往牛车一出村,就会听到远远近近的雪路上其他牛车的走动声,赶车人隐约的吆喝声。只要紧赶一阵路,便会追上一辆或好几辆吉拉柴的牛车,一长串,缓行在铅灰色的冬夜里。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爬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禾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
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我要是稍把这条腿当回事些,或许我能暖和过来。可是现在不行了。隔着多少个季节,今夜的我,围抱火炉,再也暖不热那个遥远冬天的我;那个在上学路上不慎掉进冰窟窿,浑身是冰往回跑的我;那个跺着冻僵的双脚,捂着耳朵在一扇门外焦急等待的我……我再不能把他们唤回到这个温暖的火炉旁。我准备了许多柴禾,是准备给这个冬天的。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大约上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中。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冻死。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快通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我有一个姑妈,住在河那边的村庄里,许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手走过封冻的玛河去看望她。每次临别前,姑妈总要说一句;天热了让你妈过来喧喧。
姑妈年老多病。她总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户,偎在一间矮土屋里,抱着火炉,等待春天来临。
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我一直没有忘记姑妈的这句话,也不只一次地把它转告给母亲。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扯着他们度过冬天,不让一个孩子受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
……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春天。好像姑妈那句话中的\'天\'一直没有热。
姑妈死在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过年,记得是大年初四,我陪着母亲沿一条即将解冻的马路往回走。母亲在那段路上告诉我姑妈去世的事。她说:\'你姑妈死掉了。\'
母亲说得那么干涉,像再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你大哥和你弟弟过去帮助料理了后事。\'
此后的好一阵,我们再没说这事,只顾静静地走路。快到家门口时,母亲说了句:天热了。我抬头看了看母亲,她的身上正冒着热气,或许是走路的缘故,不过天气真的转热了、对母亲来说,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了。 
\'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她熬过了许多个冬天还是被这个冬天留住了。我想起爷爷奶奶也是分别死在几年前的冬天。母亲还活着。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但母亲斑日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随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
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
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柴禾在炉中啪啪地燃烧着,炉火通红,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飕飕飓的。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把怕冻的东西-一搬进屋子,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摘自《一个人的村庄》)
本文标题:寒风吹彻刘亮程-风吹心亮堂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610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