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寻找小糖人-寻人小示

发布时间:2017-08-09 所属栏目:寻找小糖人

一 : 寻人小示

已经很久没有不做梦了。 但偏偏昨天晚上没有做梦。

   早起第一件事便是拿起手机,大屏幕上有着一张自己满意的工艺品照片,那是在大理拍的,“拍照五元”几个大字占据了整张画面,不过我自然是不会付钱的,同行的人更是不会,于是就采取了偷怕模式。当地的民族语言我自然是听不懂的,所以他们在叨叨什么也与我无关,只要不被发现就行了。

    在个旧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位老人,拎着一篮子筷子,夏天穿着白衬衫,有点发黄,袖子爱卷到七分长度,冬天他会在外面会套上一件黑色的西装外套,说不出来什么面料,反正不是西装面料,颜色倒是黑的纯正,他一年四季都不爱换鞋,鞋子是黑皮鞋,踩到快开胶,尖方形(这个形状似乎被我形容的有些奇怪)就像锐角三角形削去尖的形状,上面开了一些菱形的小暗口。裤子是各种杏仁色的西裤。哦,忘了,有时候也喜欢穿蓝T恤,上面会印上白色的汗渍。嗯,就是这样的一个老人,他才是真正的手艺人!

    他长得很黑,脸上经常油亮亮的,笑起来很好看,眼睛咪咪的,他手也很糙,指甲是宽宽的方形,指甲缝里甚至会有脏东西,但就是这样的一双手,所有竹子到他这里都能变成筷子,粗的细的,方的圆的,大的小的,用来煎饼的,用来掏腌菜的,小孩专用的,各式各样,各有用途。

    这个老人很有趣,像个小孩。从他的衣兜里,总能掏出几颗糖,大白兔,开胃丹。他的最爱。凡是甜食就没有不爱的。生活嘛,总是要甜蜜蜜的才好。

     他嗓门很大,大抵是因为耳力不好的关系,他总以为别人也听不清他说什么,只要和他稍微聊过几次的人都知道,他有七个孩子,一个儿子,六个女儿,也因此有很多外孙,不过目前就一个在上大学。(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和他聊天你只要夸他几句,“哎呀,您可真是有福气啊。”再补一句“供养那么多子女,你是也很厉害!”那就说进他心坎里了。他可能会对着你咧开嘴笑,眼睛眯成小月牙,然后掏出他的糖,请你吃。

     不过有时候他也很小气,他妻子就经常这样说他,和他买筷子的客人也会这么评价他,因为他总是不给什么优惠。也是,他的筷子和别人大有不同,他那是真正的手工筷,从挑选竹子到捆绑筷子,从制作大小到筷子印花,甚至连印花的板子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刻的,筷子制作出来还要挑选粗细,把差距不大的捆绑起来,过粗过细的则淘汰,这样有心意的东西,岂能打折?怪不得在有人和他讲价的时候他老生气。

    这老人不仅脾气倔,脾气还很大,要是你说他筷子不好,他直接蹬鼻子上脸直接和你急,他就觉得他的筷子那是良心筷,天下第一好。不过同他一起摆摊的人,倒无一说他不好的。他们家就他和妻子两个人,但是常常门庭若市,几乎每天下午都有来他家做客的人,从家住邻居到摆摊邻居,从水果大爹到卖菜大婶。时时往他家里跑,吃饭吃酒,邻里间的情分半点不生疏,满热络。

     在街上若是看到他你尽管去搭讪,说不定聊的开心,他下午便亲自下厨,请你去他家做客呢。

     我小时候就常常吃到他做的饭,酸汤洋芋做的最好,不脆不软,还有糯在一起的口感,配上他妻亲自腌的酸菜,特别可口。而且他亲自挑选的餐具也颇有味道,透着时代的记忆,我最近常说,现在的社会差距不是贫富是审美,现在想想他家的盘子,勺子,无一不体现着他独有的审美。虽然他不爱洗头,又小气,但他下定决心买的七八十年代他觉得好看别人觉得贵的勺子,如今来看,甚是好看啊。

     去他家窜门不分时宜,想去便尽管去,运气好了还能碰到他做筷子,做筷子的工序有些复杂,他自制的机器我也叫不上名字,只记得一道工序,便是烙花的那一道。章是他自己刻的,刚出章的时候我还念小学,他得意洋洋的来找我炫耀。“后氏正宗”,大家大可去看看自家筷头上的花纹,凡是开头是一朵小花,后面后字开头的筷子,那就便是出自他手。问问家里的年长一辈人,这可是从一个拎篮子老人手里买来的?说不定你也曾见过他呢。

     卖了几十年的筷子,做了几十年的筷子,质量不减,也算是工艺匠心,他的筷子拿着称手啊,带着竹子的味道。

     他呀,还是个傲娇的老人,以前下雨天,我去到他家鞋子袜子裤子全都湿答答的,我睡个午觉起来就全干了,问他为什么,他笑眯眯的说我会法术,我年纪小,便信了。后来才发现,是我睡觉的时候他开了个瓦炉,偷偷蹲在那烤呢。一次被我看见,问他在干嘛,他说烤吃的。试想,你们见过烤袜子吃的人吗?

     特别有缘的是,从我小学开始,我学校在哪,他们家就搬到哪。于是我常常能见到他,我小时候也是个游手好闲又爱管闲事的,因此常去他那里窜门子。搬颗凳子就坐在他旁边唠嗑,看他边做筷子边和我讲着他的家族史。“从前呀,我们家有座山,家里大户,东西也多,文革时候全烧没了……”烫筷子的烟带着竹子的味道,阳光很好。

     说累了,他就打开金色的小盒子,挫出一小撮烟,放在烟筒上,点了火,咕嘟咕嘟的吸起来。不时又叹口气。

     从前我不信,怕他不开心也从不反驳,就当听故事。直到某次去到外地,见到他口中的某个亲戚,两个老人的话不谋而合,加之如今想想,有他这审美眼光的人,必定是见过世面的。

     忘了说,看他做筷子,拍照不收钱!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这样一位老人, 拎着一篮子筷子,夏天穿着白衬衫,有点发黄,袖子爱卷到七分长度,白发苍苍,脸上的皱纹已经往下塌,对着你眯笑说:“我现在个外孙女在长沙念书呢……” 

      那么,那是我外公,小春的外公。

二 : 《寻找小糖人》叙事技巧分析

《寻找小糖人》由瑞士导演马里克-本杰鲁尔于2012年拍摄的一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两个铁杆粉丝寻找他们偶像――美国底特律的民谣创作人罗德里格斯的过程。罗德里格斯于20世纪70年代发行过两张专辑,分别为《冷事实》和《来自未来》,这两张专辑在美国本土无人问津,却意外传到了南非,在那里拥有超过五十万销售记录的传奇。这两位铁杆粉丝来自开普敦,他们分别是一家唱片店老板斯蒂芬?萨格曼与音乐记者克雷格?巴塞洛缪-史其顿。在得知罗德里格斯奇特在舞台上自杀的传闻后,他们展开了调查。结果他们意外地居然发现他们的音乐英雄还活在人世,并最终请他来到南非举办了演唱会。《寻找小糖人》拍摄时间长达六年,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拍摄器材由最开始昂贵的摄像机,到最后使用即兴的Iphone手机进行拍摄,但最终该片在201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纪录片获奖的一个原因在于它的叙事技巧十分巧妙,以一种“侦探式”的拍摄方法寻找罗德里格斯,使得观众带着兴趣看完整部纪录片。

与传统的纪录片的拍摄视觉相比,《寻找小糖人》显得与众不同。该片以寻找为主题,按时间的顺序展开,以美国和南非开普敦两地的拍摄进行故事的叙述。该片一开始的画面与音乐的完美配合就把观众的耳朵与眼睛牢牢锁定住。在南非开普敦秀丽的风景和罗德里格斯的《小糖人》里把该片的主要人物之一―开普敦的唱片店老板斯蒂芬?萨格曼引出。观众看到的这位唱片店的老板,不是纪录片的主人公,也不是以全知视觉的角色出现。他是完全参与了整个事件,因此他的讲述就更加具有真实性。首先他介绍了他“老糖”外号的来历,在他看来罗德里格斯在演唱会上自杀可以算是摇滚史上最诡异的一种自杀了。之后从影片的第二分钟开始,音乐开始变得诡异,镜头转换到了美国密歇根的底特律市,闪电雷鸣下的底特律的夜晚安静得令人害怕,然后导演运用了特效把时间定格在了1968年,由《冷事实》的联合制片人回忆当时见到罗德里格斯的场景,模糊、昏暗的情景再现让人对罗德里格斯充满了好奇,这也正是导演在叙事过程中的故意安排,这样才能使影片具有很强的娱乐效果,让观众对这个歌手充满了好奇和猜测。从采访人口中我们得知他是一个充满音乐才华的天生的艺术家,加上高水平的专辑制作团队,让业界人士认为他能在美国音乐排行榜上有一席之地,对他充满了期待,但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在发行完第二张专辑后,因为销量不佳在圣诞节的前两周他被唱片公司解约。影片从十七分钟开始,镜头回到了开普敦,让观众了解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南非是一个充满种族歧视、受到政府压制的类似于德国纳粹的国家,那里的年轻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罗德里格斯的《冷事实》来到了南非,这张专辑里的歌词、旋律让他们明白原来人民有权可以反对社会、可以反对政府,被压迫的人民在内心得到了启迪和解放。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歌让南非的白人圈内部第一次传出了反对种族歧视的声音。身在美国的罗德里格斯并没有意识到在地球的另一端他的专辑创造了一个国家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不仅创下了50万的销售记录,更成为早期南非音乐一个重要的影响人物之一。
南非的人对罗德里格斯的歌曲耳熟能详,他的专辑成为大街小巷每个家庭中必备的一张流行音乐碟,但对于他本人的详细信息毫不了解。于是,影片从第三十分钟开始,两位音乐发烧友聚集在了一起,开始了寻找小糖人的旅程。这其中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影片二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让观众相信罗德里格斯死在了演唱会上,“老糖”他们想找出死因和具体的消息。但专辑里除了唱片公司的信息其他一无所知,好不容易要到了电话第二天打过去却再也没人接听。这无疑让观众心里更加着急是否能让这些人成功。唱片公司这条线索断了以后,“老糖”他们想放弃了,结果通过了对歌词地点的分析和寻找又让他们有了一线希望。到影片四十二分钟的时候,时间也转换到了1997年,终于让“老糖”他们找到了罗德里格斯的故乡,并发现他还活着。这时候观众以为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通过网络,罗德里格斯的大女儿看到了寻找她爸爸的消息。终于到影片发展到一半的时候,罗德里格斯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导演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告诉观众答案,这种跌宕起伏的手法能够引起观众更大的兴趣。
这个让南非家喻户晓的两张白金专辑的歌手早已被美国乐坛所淘汰,在底特律当起了平凡的屋顶维修工。面对镜头他安静、害羞,回答采访者的问题的时候十分的简洁。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就是在影片五十一分左右的时候,罗德里格斯穿着黑色的大衣走在满是白雪覆盖的街道上。这个长镜头画面持续了几十秒,他略微缓慢、沉默地走在大街上,让人不禁感叹在这个平行的世界里,他被主流的音乐文化排斥,在美国,他的同事、女儿几乎不敢想象这个看似和一般人一样的罗德里格斯居然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让人忘却,却[www.61k.com)在另外一个空间世界里获得了至高的奖赏和崇拜。直到1998年罗德里格斯与他的两个女儿来到开普敦开演唱会,才让人相信这原来都是真实的。特别是在影片68分钟开始,他在开普敦的演唱会的座无虚席、不论男女老少都跟着吟唱他的歌,观众连续不断的欢呼,就如同他获得了上帝的青睐和拥抱。
观众可能一开始听到《寻找小糖人》这部影片的名字,会认为这是一部动画片。比较幼稚、肤浅。虽然它只是一部讲述音乐发烧友寻找偶像的过程,但影片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此外这部片子的音乐可以说是做了很大的贡献。旖旎的自然风光加上罗德里格斯的歌声成功起到了联接各个叙事部分的作用,罗德里格斯不同的歌曲代表了每个部分的主题。在片尾,在开普敦开了三十几场演唱会的罗德里格斯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生活了四十几年的底特律,住在破旧的房子里过着他原来的生活。他用演唱会的收入改善了他家人、朋友的生活,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他,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切一样,还是做着那份普通的屋顶维修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认真虔诚的生活态度活在这个世界里。他承受着所有的痛苦、煎熬,但最终都把它们转变成美好的事物。
《寻找小糖人》的导演以侦探式的叙事手法来刻画故事,全片通过精心的框架设计,将纪录片以故事创作的方法呈现在观众面前,推进过程的完整紧凑却又悬念重重。

三 : 《寻找小糖人》

上世纪70年代,在南非,一个美国歌手的两张音乐专辑《冷事实》(Cold Fact)和《从现实来》(Come From Reality)曾红极一时,在南非当地销量和甲壳虫乐队的唱片不相上下。这个歌手名字叫罗德里格斯,听起来是一个西语系名字,从他专辑封面上的照片来看,他很有可能是南美的移民。或许正因为移民在融入社会时遭遇的困难,他的歌在内容上大多表述了一种在面对现实时的茫然与不安全感。70年代的南非,种族隔离正处于鼎盛时期,从地球另一端飘洋而来的欧洲移民后裔,居住在这样一个本属于黑人的地方,而且占据着社会资源和权力中心,人数上却远不及黑人,他们严重的缺乏归宿感。某种程度上,罗德里格斯的歌曲所表达的东西使他们产生了共鸣,从而使得罗德里格斯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音乐人之一。

西格曼是开普敦一家唱片销售店的店主,也是罗德里格斯的忠实粉丝,他的外号叫“老糖”,是根据罗德里格斯的歌曲《糖人》(Sugerman)而来的。有一天,西格曼在开普敦的海滩上和朋友们聊天,其中有一个朋友本是南非人后结婚移民去了美国,她问西格曼:“在南非哪里能买到罗德里格斯的《冷事实》专辑?”西格曼指了指后面一条街,说:“在那里有家CD店就有卖。”但那位朋友说:“在美国,你到处都找不到哪里有卖,人们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西格曼感到非常震惊,他原以为罗德里格斯在美国会比在南非更加出名,因为这是位美国歌手。他回去查了专辑上歌手的介绍,发现什么也没有。而其他歌手,通常都有至少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等基本信息的介绍。这时,西格曼才意识到,美国人根本不知道罗德里格斯,虽然这个歌手确确实实就生活在美国。而罗德里格斯也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在南非的成功。关于罗德里格斯的命运,很多传言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传说他在一次不成功的演唱会之后,平静的向台下嘘他的观众说了句“谢谢你们能来听我演唱”,然后在舞台上倒上汽油,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己和舞台一起点燃了…

1996年,在种族隔离制度废止后的第二年,南非发行公司发行了罗德里格斯的第二张专辑《从现实来》,他们认为西格曼比较了解罗德里格斯,于是邀请他为专辑写些东西。西格曼欣然同意,他在宣传的小册子里写道:“如果一个流行艺术家身上有诡异和神秘的气息,那个人就是罗德里格斯…世界上其他所有地方,他都没有任何诡异和神秘的,因为他的两张专辑《从现实来》和《冷事实》全都无人问津。”最后他又做了一个具有决定作用的呼吁——希望从事音乐工作的侦探记者们能够帮助调查罗德里格斯是谁,来自哪里,不至于让这个影响他们一代人的歌手就这样被埋没掉。

西格曼的呼吁被一个名叫克雷格的英国音乐记者看到,他在四年前曾经想做一个关于罗德里格斯死亡原因的调查,但没有结果,如今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完成寻找小糖人的使命,于是,他重新开始了这段工作。我们很难想象调查工作的艰苦,虽然罗德里格斯发过两部专辑,但他已经去世20多年了,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克雷格在南非、美国甚至在歌曲中提到的荷兰都做了大量的采访,然而进展十分有限。他找到了在美国的唱片发行公司,但它早已经倒闭了。调查走入死胡同。

一天,克雷格驾车走在路上,录音带里播着罗德里格斯的歌,歌词里的 “迪尔本”一词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以前并没有在意,但现在他想,也许那是一个地名,罗德里格斯去过或生活过的地方。他的感觉没错,迪尔本是美国密西根州的一个地名。于是他把寻找罗德里格斯的信息发布在当地的互联网上。不久,一个女士打来电话,称她认识罗德里格斯,她是他的女儿。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很快的罗德里格斯的身份得到确认,更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死,仍然生活在底特律!克雷格十分欣喜,他终于找到这个传奇式的人物了!

如果说到生活情趣,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地区能够像拉丁美洲那样精通了——沙滩、足球、美女、狂欢派对…这里的人们天生热情奔放,似乎比其它地方的人都更需要自由,他们热爱生活,喜欢各种艳丽花哨的色彩,很少把自己束缚在正经笔挺的西装里。这里大部分地区都使用西班牙语,罗德里格斯是这里一个常见的姓氏,我们寻找的那个神秘人物他叫西斯托•罗德里格斯,故乡在墨西哥。

20世纪20年代,罗德里格斯的父亲带着美国梦来到底特律,他在工厂做工维持生计。20年后,他的第六个孩子出生,那就是罗德里格斯。然而,美国梦,并不都那么美好,他们一家一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那里简直就是贫民窟,肮脏落后,和主流社会脱离。但罗德里格斯还是很快展示了他的音乐天赋,糟糕的生活环境,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的歌曲带上了某种因为社会阶层差别所产生出来的寂寞与伤感。他的第一张专辑《冷事实》于1970年问世,专辑制作人这样评价他,认为“只有鲍勃•迪伦能与其媲美。”但专辑问世后市场的反应却十分冷淡。次年,他又出了第二张专辑《从现实来》,这一次同样的,制作人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但却没有收到任何反响。于是罗德里格斯被解雇了。唱片公司不久也破产,他们对于罗德里格斯在南非的影响也一无所知。

罗德里格斯随后在澳大利亚也开过演唱会,但也并不成功,到了80年代,他仍然默默无闻,随后他便渐渐远离音乐行业,开始了普通体力劳动的工作——帮人搬家具,铺草坪,建公路等等。他对子女们宣传平等观念,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也曾参加市长竞选,但竞选名单出来时,他的名字都被拼错了,结果也可想而知。但他从没有说过自己很失望。在他身上隐约能看到拉丁人的某些难以表述的特质,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只是有些悲观而已。他搬过26次家,后来在底特律市区定居,直到音乐记者克雷格找到他时,他仍住在那里。接受采访时,罗德里格斯依旧戴着他那标志性的墨镜,他看起来温柔谦逊,有些害羞,说话声音很轻,不像他歌曲里那种清亮的嗓音。但他的人生经历似乎比他的音乐更让人着迷。

对于罗德里格斯被找到的消息,最为欣喜的无疑是南非人了,1998年3月6日,他们在开普敦为罗德里格斯举办了个人演唱会,现场聚集了两万名粉丝。面对着山呼海啸的尖叫声和欢呼声,罗德里格斯动情的说了他的开场白:谢谢你们,因为你们才让我一直活着(Thank you for keeping me alive)。演唱会很成功,一共开了六场,场场爆满。这一年,罗德里格斯56岁。

如果梦想在天上,现实在地上的话,那我们可以说罗德里格斯是一个更接近大地的人,梦想留在了南非,回到美国,他继续着自己依靠体力劳动的生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此后他又去过四次南非,开了超过30场演唱会,但他依旧住在底特律他的旧房子里,他已经在那里生活近四十年了。梦想就是梦想,现实就是现实。这世界上有多少才华被埋没,但却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坦然的接受。2012年,纪录片《寻找小糖人》问世,罗德里格斯的音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肯定。我不知道今后他将怎样面对他今后的生活,我只是很喜欢他,喜欢他对待现实的态度,希望他不要改变。
本文标题:寻找小糖人-寻人小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434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