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移动产品分析-金立与中国移动合作 S10L成产品先行军

发布时间:2017-11-13 所属栏目:移动搜索

一 : 金立与中国移动合作 S10L成产品先行军

  【手机中国 新闻】MWC2017上海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今天一场重要的签约仪式万众瞩目,金立与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签署了为期一年的战略合作协议。金立作为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通过此次合作,更加紧密的将双方联系在一起。

金立与中国移动合作 S10L成产品先行军

  本次金立与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战略协议的签订,双方深入合作在4G+产品规模发展方面,而金立S10L成为了本次合作产品中的先行军。作为金立与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合作推出的移动4G+手机,具备了高清语音技术,在通话等待延迟时间方面,最多3秒立即接通。此外,该机还可保证上网与语音通话并行,游戏或电影时再也不用担心来电被迫终止。不仅如此,该机还拥有3倍于普通4G手机的上网速度,其信号覆盖更深更广更稳定。

  作为全球首款四摄拍照手机,金立S10L具备强大的人像虚化拍照实力。前置双摄的像素分别为2000万与800万,后置双摄的像素分别为1600万与800万。当单面的双摄锁定眼前的人物时,双摄像头采集的主体数据和景深数据将通过ISP处理,在ISP的Hardware engine(硬件引擎)内独立运算并合成,实现照片的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相比于传统双摄手机依靠软件进行虚化处理,这种“硬件级实时虚化”让景深虚化处理更加流畅、省电,只有前后双摄像头+硬件引擎才能实现这一完美的实时背景虚化效果。同时,金立S10L还支持实时虚化调节,最大支持7级虚化,并可手动调节光圈大小,点按屏幕便可选择不同的突出焦点,令金立S10L能够轻松拍出单反级的背景虚化大片。

金立S10L
金立S10L

  近两年金立发展的顺风顺水,根据知名数据调研机构Canalys所公布的2017Q1智能手机供应商中国市场表现指数显示,得益于销量的强势激增,金立从2016Q4季度的第8名直接跃升2位升至第6,成为格局洗牌中最大的赢家。

  现如今很多手机厂商将线下渠道作为主要营销方式,随着协议的签订,金立能够拥有丰富的销售渠道。其实金立在线下渠道深耕多年,现已经在中国市场实现了从一线城市到县乡镇地区的全覆盖。配合中国移动已与全部主流品牌终端厂商进行合作,社会渠道规模突破70万家。两大渠道交叉互补,将有益于两者的持续增长。

金立S10L
金立S10L

  在手机市场,手机厂商与运营商,本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两者缺一不可。通过本次战略合作的签订,金立与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绑靠得更加紧密,产品合作、渠道互补,让两者的优势向统一的目标发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亲和力的产品与购物体验。

二 : 移动搜索产品分析

移动搜索产品分析_移动搜索

继百度统治PC端搜索之后,移动端的搜索目前也发展了起来,而且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移动搜索的形态有专门的搜索APP,也有浏览器中自带的搜索。移动端无论是搜索使用场景还是用户使用习惯都与PC端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方面搜索功能多样化,一方面搜索的使用频率在明显降低。尽管使用率较PC端低,但鉴于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场景多样化,移动搜索的场景也丰富多样,有用户在PC端没有的需求。下文针对移动搜索进行产品分析

1、移动搜索对比PC搜索时的弱势原因

移动搜索起不到PC搜索这样的分量和流量已经是公认的了,很多大拿都发表过移动搜索将要死的言论,而且目前用户对于移动搜索的使用率也相当低。具体原因有一下几点

1)移动端服务的多样性,使移动搜索不再是流量的入口

PC端,大家都使用浏览器,流量都来自于网站,用户依靠百度搜索能得到一切内容。百度的地位就是流量的入口延伸到流量分发。而在移动端,由于服务的多样化造成了APP成为主流,用户有什么需求就打开相应APP,流量被分散到了APP中,因此搜索服务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
当搜索的流量被APP分流了,不再是大众化的流量入口,那么也做不了流量分发的作用,基于搜索的网页链接生态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按照PC端的思路,那搜索只能用在搜APP上了。目前还没有APP中搜索的功能(将来也不会有)

2)移动web使用率下降

如前所说,大家都去玩APP了,移动web玩的人就少了。移动web的表现形式与PC端的网页类似,可供使用的功能有限,APP比web灵活得多。同时由于技术限制,移动web自身的特性就是加载慢,用户体验差。而且每次都需要打开浏览器去查找,远不如APP显得方便。
那么,基于移动web的移动搜索作用自然就减小了一大半。尽管搜索自身还是一个应用,但用户只能通过搜索找到相应的web页,即便有需求靠web页也满足不了。

3)用户的搜索需求被分散在了各个应用中

在移动端用户并不是没有搜索需求了,而是搜索需求被分散到了各个应用当中,使用场景变为了打开APP,然后进行相应的搜索,比如微信中的搜索。除非应用能够开放数据,不然这种搜索就没传统的移动搜索什么事了。目前微信将数据开放给了搜狗算是一例,但本质上没有改变。
同样,在搜索类型上用户的需求搜索需求也更加贴近自身需求了。PC端用户只需要一个query,而移动端用户在搜索时有非常明确的类型和目标要求,因此只能用于应用内搜索

4)移动搜索用户体验差

移动端的搜索用户体验比不上PC端和其他用于。首先手机的屏幕只有那么大,不但只能展示两条左右的搜索结果,而且搜索结果的介绍内容也得很简略,对于搜索这样一种需要大量查找的行为来说很不方便。其次,搜索要打开搜索应用,输入关键词后再去搜索,对比各种APP来说步骤繁琐。之前百度等移动搜索和PC搜索一样放上大量的推广链接,搜索进去后全是广告,这还有谁要用?当然现在好多了

5)用户没有移动搜索的习惯

APP已经成了用户在移动端的使用习惯,各种不同的需求都可以通过APP实现,移动搜索的使用率甚至不能排进APP类型的前十。对于养成习惯的用户来说,通过移动搜索来找信息和服务已经不习惯了。

<h3>2、移动搜索的作用点</h3>

那么多问题看得出移动搜索已经和PC搜索是两个世界了,然而移动搜索并没有死,还是有一些移动方向针对性的作用。总结起来移动搜索有与PC端不同的用户搜索需求。

1)明确目标后分类搜索的需求

用户搜索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改变了方式而已,对搜索目标的类型更加明确,比如应用搜索,视频搜索等。因此移动搜索肯定会更加分类化,同时搜索应用自身也可以因分类而更好地整合结果形式。

分类搜索更多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搜索APP若能成为某几个领域的入口,那么用户的分类搜索行为会大大增加

2)长尾词搜索网页信息的需求

大众的词汇用户搜索的目标更加明确,但是那些搜索长尾的词来获取信息的行为依旧没有变。这也成了如今移动搜索最常见的使用方式之一。这类需求通常不属于专门的某一分类,用户的目标更多的是得到包含相关信息的网页而不需要进一步的内容。

这类需求的形式比如问答等,需求类型和PC端一样。PC端的搜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长尾的词汇构成,因此这个方面移动搜索可谓是继承PC的模式。

3)没有相关APP,或者只需要一次性服务的需求

对于有些信息或者服务本身比较简单,而用户没有针对性的APP的情况下,移动搜索是最佳选择。用户的需求是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到信息,比如旅游时查找景区介绍等场景。

这类需求的特性是用户不需要额外下载APP,搜索反而是最快捷的。同时使用频次很低,很多都是一次性的,比如旅游通常只去一次。只要信息服务本身不复杂,搜索是最佳选择。当然这类作用中的进一步服务内容用户会有其他需求

4)通过query直接进入相关服务

搜索本身是智能化程度很高的一种形式,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加智能的分析用户的指令。当用户的query作为用户的直接需求能被搜索引擎识别后,那么通过移动搜索一步到达服务将是移动搜索发展的一个方向。

目前获取相应的服务用户都要进入相关APP去寻找,搜索很不方便找到用户要的服务。当搜索达到一步直达的效果后,用户体验肯定大大加强,毕竟直接通过指令找肯定比在不同应用中漫天找信息要快的多

3、移动搜索的场景

分析移动搜索,必须要理清楚用户的使用场景,每个不同场景有什么特征。

1)搜索新闻、天气等常用信息,场景同PC

特征:用户的搜索目标比较确定,以获取信息内容为主

搜索频率:一般,因为有各种应用的分流

2)搜索较为复杂的长尾词,场景同PC

特征:这类需求通常是APP中没有的,或者很难找到的。用户希望通过长尾词的搜索去查找结果,得到信息。目标信息可能比较简单。
搜索频率:高,等同于PC,因为APP中一般没有

3)搜索专门在移动设备中使用的词汇

特征:搜索词限于移动设备中,通常是通过其他应用直接复制过来
搜索频率:低

4)在外面,以提问形式搜索

特征:在外面遇到的问题,提问形式,希望获得问答形式的答案,通常较紧急

搜索频率:低

5)在路上如车上,搜索小说、电影等打发时间的内容

特征: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的行为。搜索的目标类型和搜索词都比较明确,搜索需求不只是信息,希望直接进入服务内容。结果需要保存
搜索频率:高,碎片场合为主

6)在路上某地,搜索该目的地相关的信息

特征:针对性明确如一个商家,搜索目标包括各种信息或者服务,全方位的了解。只是当下的了解,没有进一步维持关系的想法

搜索频率:一般,多以一次性服务为主

7)在电影院/书店等店内,看到电影/书等,通过搜索查看详细信息

特征:搜索的目标类型和搜索词都比较明确,搜索需求主要是信息,评论等,对目标做一个深入的了解。与第五点略有不同

搜索频率:一般,在某固定场景下

8)在商场、购物街等,线下购物时,搜索商品信息

特征:搜索目标明确,需求主要是信息比如价格。包含扫条码、拍照的搜索方式。结果需要保存

搜索频率:一般,在某固定场景下

9)在路上,找路,找目的地位置

特征:用户在外面,需要结合自身位置信息,查找目的地,或交通信息。没有地图的情况下找路线更多

搜索频率:低,因为有地图

10)在路上,搜索身边有什么或者周边的某一目的地

特征:在外面,需要结合自身位置信息,搜索可能目标不固定,需要对结果查找。搜索需求不限于信息

搜索频率:中,通常结合地图等应用

11)在商场等商圈内,直接通过搜索进入商家主页,完成商家的服务

特征:前提是商家的主页要有丰富的功能诸如预订等,用户通过搜索商家名进入主页,然后再进行各项服务。目前百度直达号做的就是这个方向
搜索频率:目前低,以后会高

4、根据场景分析用户的需求

上述场景可以总结出用户四个方向的场景需求,以及对搜索结果的需求。每个方向都有相应的query形态

query类型:指向性明确,教简单。如:杭州天气,某新闻标题

1)获取直观信息的需求

用户通过单一的query获取直观的信息,核心需求体现在获取信息本身,要直观展示信息

2)查找到碎片化信息的需求

用户通过复杂的或者是问题形式来查找信息,主要需求就是某一点,但会在大量结果中查找

query类型:长尾词,复杂,字数多,指向性不明确,措辞不一定清楚

3)消磨时间的娱乐性需求

用户通过单一的query,希望结果能够直接进入最终的服务内容,不只是信息,注重方便

query类型:指向性明确,类型明确,如书名电影名

4)获取某实体具体信息的需求

用户通过单一的query获取实体信息,希望有一个信息上的全方位了解,并且能收藏

query:名词为主,明确,如某景点名称。也有通过拍照扫码的形式搜索

5)结合自己位置的周边需求

用户结合自身的位置,希望查找到周边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或者某地位置

query:目的地名称,路名,交通名。如:2路;或者一类线下服务。如:附近的酒店

6)识别指令直达服务的需求

用户能够根据指令直接进入商家的服务内容页面,在具备较完善的功能的商家主页中完成相应的服务

query:商家名如海底捞,或指令性语句,如:附近的海底捞订餐

5、根据query分析具体展示结果的方式

根据上述需求,举例query,做展示结果的具体分析

第一类需求:

1)杭州天气

期望展示结果:最大的需求是今天的天气数据,此外还有最近几天天气,选择城市,气温趋势等

结果模拟:由于只需要来自某网站的一条结果。占据整个屏幕。内容参见天气应用首页。下方显示其他搜索结果入口

2)苹果CEO库克宣布出柜

期望展示结果:该条新闻具体内容页面,同时还有该专题页面与相关新闻报道评论等。

结果模拟:首页显示5条结果。第一条显示该新闻概要,新闻专题的入口和相关报道列表,占到大半屏幕。后四个结果为主要门户网站的专题页面,结果中包含该新闻链接与相关专题链接。后面几页形式与PC端一样。或者标题匹配完全的直接进入某网页的新闻具体内容中。

第二类需求:

3)美团校招产品设计一轮电面后多久能够得到消息

期望展示结果:通过结果列表找到问题的答案,问答的形式最好

结果模拟:与PC端一样,一页结果数为10条。第一个结果以百度知道等问答的形式出现,并且辅以几个差不多的问题链接
第三类需求:

4)后会无期

期望展示结果:对于一部电影,上面的场景主要有几种,打发时间的时候想看,在线下影院的时候想了解信息,想去电影院看要买票。因此用户希望看到该电影的观看入口、介绍入口、评分和上映信息、购票入口。最好要收藏页面。一般看电影和买电影票会在不同的网站上

结果模拟:首页结果以三种形式显示三条结果。一条显示电影介绍,简单剧情,主演,评分这些信息。一条显示电影的排期和预订入口。还有一条直接就是视频本身。视频的结果提供收藏按钮。三条结果可以平行显示让用户选择,不用用列表。第二页开始搜索其他网站的该电影入口,同名书籍介绍等。每条结果同样包含快捷入口

第四类需求

5)西湖

期望展示结果:用户希望得到该景区的信息以获取全方位的了解,包括了介绍时间价格,景区地图,子景点列表等。也包括攻略游记信息,同时辅以订票的需求

结果模拟:首页结果以三种形式显示三条结果。第一条显示景区时间价格介绍,子景点列表与入口,和景区地图之类的使用工具,或者景区位置导航。该结果占据整个屏幕。第二条显示门票购买的信息和几个门票列表,带上预订按钮。第三条显示一些热门的攻略游记。第二页再同PC端搜索

6)iphone 6 价格

期望展示结果:最常见的是在购买时查看价格列表做参考。除了报价以外还需要了解商品信息,附近购买商家与电商商家等
结果模拟:三到五条左右。第一条展示商品的信息,图片,报价参考和报价列表,列表可以点击进入。后面两条为地图形式附近的商家查看,和该商品的网购信息。再往后以及第二页是针对价格的新闻或问答信息。

第五类需求

7)2路

期望展示结果:在路上,查看公交路线信息和公交车目前所在站点信息。最好以地图的形式。

结果模拟:一条结果,地图,将路线标出在地图上,将目前在路上的车标出来。第二页的结果再以传统形式

8)附近的快捷酒店

期望展示结果:根据自己位置列出酒店列表,包含的信息包括名称位置价格,预订按钮。结果自己筛选。地图形式更直观
结果模拟:订酒店有很多网站。首页五条结果左右。第一条为地图,显示用户的位置和周边酒店位置,支持点击酒店进入相关页面。后面几条为代理商的酒店列表,大致罗列三四家酒店,提供预订按钮和查看详细

第六类需求

9)附近的海底捞订餐

期望展示结果:以百度直达号为例,用户希望直接进入商家主页的订餐页面
结果模拟:进入直达号(或商家的web页面相应功能),显示订餐的页面元素如时间人数,和餐厅选择。下方可以选择退出直达号,进入传统搜索结果

6、移动搜索目前与未来的发展点

移动搜索要满足用户进一步的需求,那么势必有一些发展的方向。目前百度推出的轻应用和直达号已[www.61k.com]经在这上面走了两步,丰富了很多移动搜索的场景

1)移动web页功能丰富化

移动搜索既然是基于移动web网页,那么移动web页如何发展会影响到移动搜索的未来。目前的web页面更多的只是作为信息展示,要做到功能丰富化,至少要让web页打开后以APP的形式展示同时具备APP的基本功能。

目前HTML5正在发展,技术上正在改善。由于移动网络和APP或者PC网站都是不一样的,要让各大互联网都开发移动web页面,那么搜索应用必须做到web分发的平台化,让各互联网和用户能够通过搜索这个入口分发流量,方式要接近PC端搜索

这方面,百度在前段时间推出的轻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轻应用相当于重新包装了一下web网页,将其显示成APP应用的形式,并提供基础的APP功能。目前已经有很多网站开发了相关轻应用。百度自身作为了一个轻应用的分发平台,汇集轻应用,支持用户自主订阅,不用安装。轻应用今后的作用还不好说。

作为移动搜索应用,在结合轻应用这种形式后,最好能够通过搜索来得到甚至直接进入该应用,能将用户的搜索需求结合到轻应用中。当功能丰富化的web页能够给用户提供基本的服务,那么移动搜索快捷的特性就能显露了。

2)根据query直达最终的服务

直达最终的服务,就是分析用户的搜索指令,直接进入相关服务页面。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用户找到目标网页的方便性。当搜索达到一步直达的效果后,用户体验肯定大大加强,毕竟直接通过指令找肯定比在不同应用中漫天找信息要快的多。

直达服务,就是要改变结果展示的形式,在能识别关键词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搜索结果的页面,而不是逐条罗列结果。最简单的形式比如搜索天气直接显示一条详细的天气预报。

目前百度推出了直达号。直达号是企业在百度上类似于公众号形式的一个网页应用,功能更全面。用户只要搜索直达号就能直接进入。直达号做到了利用用户搜索连接商家服务,将用户搜索行为到最终服务更近了一步。

直达号的特点更多的是企业号本身的服务,还没有对于用户query的进一步分解。这点在去哪儿携程中已经有所涉及。这两款旅游应用可以通过语音的智能查询来转到相应的结果页面,比如分析query中的时间地点词汇进行结果的筛选。搜索应用要做到智能化包含的query分析更加复杂化,但这一定是一个发展趋势

3)整合不同应用的分类搜索

当用户的流量都被各个APP分流,用户的搜索习惯也变为了分类搜索时,搜索应用就应该顺应这样的场景。目前在做的方法是分类搜索,能够解决用户一部分的需求,但至少进入不了其他应用,只是限于web页的内容

整合应用最关键的就是要有进入应用中获取数据的权限。尽管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这没可能,但是当搜索应用和其他应用之间能够达成一定的利益关系之后,开放数据一方面能够方便搜索引擎检索,丰富内容,另一方面目标应用自身也能够从搜索中导入用户的流量。(PC端的感觉)目前微信将公众号内容开放给了搜狗搜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移动搜索本身的形式比较简单,只是一个搜索框,可以内嵌在其他应用中比如浏览器。当应用中搜索的场景更加丰富之后,在应用中将搜索变为第三方服务,就像现在的应用中内嵌地图一样,有利于双方的数据打通,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三 :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手机淘宝的iOS版本记录清楚标明在2015年4月7日的v5.2.5更新中,正式开通“淘小铺”功能,可以实现极简开店,轻松进行商品发布管理、营销互动等操作。

一方面,对于用户,通过移动端的便利操作和全新互动行为,可以实现全天候多方式地互动营销,并且更容易借助社交网络中的势能。

另一方面,对于阿里,这样一个“微店”气息浓厚的产品,自然有着其战略使命,帮助进一步占领移动电商的份额和商机。

本文从“淘小铺”产品体验出发,以“经营门槛”、“流量获取”、“互动营销”三个和去中心化移动电商息息相关的层面为重点,分析其特点。

一、经营门槛

经营门槛是所有电商平台体验的第一步,作为卖家,自然希望尽可能的低门槛,尽可能少的规范约束,以便自己可以有更大运营空间。

“淘小铺”(以下简称:小铺)功能内嵌于手机淘宝app中,归属于“我的淘宝”标签,以一级入口的形态出现。对于未开通小铺的用户,入口文案为“免费开店”;已开通则显示“我是卖家”。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点击尽可进入申请开通页面。小铺完整权限的开通分为三步:

    店铺信息:填写店铺名称、logo、描述。以后可以重复修改

    实名认证:需要填写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号资料

    开店认证:手机认证、身份信息认证(和PC端类似,手拿证件拍照上传验证,最长审核时间48小时)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灰色模块功能需要开店认证通过才能正常使用)

开店认证其实即等同于PC端的开店申请,需要较为严格的身份审核。

在开店流程体验中,默认开店认证非强制操作,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拥有自己的淘小铺,但是只能使用少数功能且不能经营。

或许出于制造“进入门槛低”的印象,没有将实名认证和开店认证强制关联。但是实际体验上,对于鲜有接触淘宝系网店经营的新用户来说就容易造成误会:

“明明我都开通店铺了,还验证了支付信息,为何还不能正常经营;再者,完成完整开通手续还要再等上一天半载的审核,和竞品简单碎片的操作更是有一段距离”

曾反思过为何不直接粗暴结合两个认证过程,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进入门槛,不利于新产品的扩张。何况这不是简单的“微店类”产品,背后还有着大淘宝的规则,不能简单一言蔽之。

开店认证完成后,即可得到完全权限的小铺,卖家可以开始随心所欲经营。其中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商品发布。这里有三点值得关注:

发布商品:

和大多数“微店类”产品设计相似,侧重“所见即所得”的快速商品发布理念,除了使用相册,还可以直接实物拍照上传。而且,得益于阿里粑粑的强大条码库和识别技术,小铺支持扫码上传商品信息,十分便捷,省去在移动端大量复杂的输入,一下就超越了同类竞品。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保证金:

以为有了扫码上传,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卖货了吗?No。淘宝一样的经营规则,小铺卖家在某些类目的发布,需要提交保证金!最低1000大洋。而且类目覆盖了常见商品种类,对于想要零投入经营的卖家,绝对不是好消息,即使最后可以退还保证金。这一点有别于其它“微店类”的零门槛发布。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商详颗粒度:

下图左边是小铺发布商品的商详信息界面,右边是小店(蘑菇街)的界面。除了可以看出小铺的商详即为丰富之外,还指出商详填写的栏目会随着不同类目不同商品而改变。得益于扫码录入信息,才让这一设计显得没那么复杂。想要小铺卖个货真的挺麻烦。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总结一:经营有门槛

观察淘小铺的开通经营流程可以发现,大体分为三道门槛,如下图所示: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与一般“微店类”产品来作对比分析: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对卖家的经营门槛,反映了这个电商平台的销售理念和运营策略。

很明显,淘宝出于对自身平台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原因,对小铺卖家作出了不少规范和约束。

而以微店为代表的产品则更多从卖家角度思考,如何让网店经营行为变得更加简便,给与卖家足够的自由度。而且,微店们将网店的信任基础完全交给了卖家,体现的是社交电商的逻辑。失去平台的支撑和约束,网店卖家彻底去中心化,口碑、买卖体验、售前售后保障等都需要卖家一手操办,这样更考验卖家自身的运营能力。

而在移动端市场中,除了原先PC端网店经营者的迁移,更多是受“微商”鼓吹而对网店经营感兴趣的新用户(草根、小白)。显然,对于这帮好奇心驱使而实操经验不多的新用户,微店这类删繁就简的产品会更适合一点。

满足:下载→注册→拍照(发布)→卖货 的最简使用流程,而每个环节又尽可能简单,注册资料越少越好,商品表单越少越好...

当然,任何设计都有利弊,作为电商平台需兼顾三方的利益,必有取舍。而作为一般卖家,我们自然希望卖家经营资质越高越好。

二、流量获取

无论困难还是简单,网店都终于建立好了。需要兜客做买卖。电商需要的流量(PV、UV)

一提到“微店”,第一反应就是在朋友圈看到的各种H5链接。的确,早期的“微店”类产品往往只提供给卖家一个专属H5店铺页面,然后需要卖家自己肆意传播到SNS中获取流量。随着平台逐渐发展,不少“微店”平台既做了卖家店铺搭建,也逐渐搭建了自家店铺的聚合平台。

前者走得是去中心化的路子,后者只是变相的中心入口

如果要梳理网店的流量来源,那[www.61k.com]么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SNS分享获取流量关键看三个指标:支持的SNS数,各个SNS的好友数,和好友的互动密度。

因为早期微店平台只解决了网店搭建的问题,并没有能力帮卖家解决流量问题,而且基于微店的逻辑这似乎也不是平台的工作(楼主脑补),所以一般只有一个“分享”功能。多亏H5web强大的跨端能力,卖家可以轻松游走于微信、微博等各种内置webview的社交网络(因为社交网络聚合大量用户这个就不解释了吧)。

单看这一点,淘小铺只支持微信和微博两款SNS。微店不单支持国内,还有国外fb、tt等SNS。这一点,小铺稍弱。而且还与微信交恶被屏蔽。

除了看支持的SNS数,还有看到H5的购物体验。目前来看,从SNS信息流里面打开小铺or微店的H5链接,需要登录对应的平台。支付时候,如果选择支付宝,还需要再登录一次。流程复杂,跳转多,加载慢,这是在SNS中进行网购的弊端。而且SNS的流量不稳定,和卖家个人运营能力和SNS中的好友质量、互动频率有关。

回到平台流量,对于已经建立自有平台的“微店”产品,这是最稳定的流量来源。从平台流量中分一杯羹,和类目(栏目)、店铺数、搜索规则有关。往往平台越大,卖家流量获取成本越高。

对于淘小铺,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店铺号

这是淘小铺产品中的亮点之一。所谓店铺号,就是申请开通小铺时系统分配的唯一六位数ID(在营销推广模块申请)。它可以在手淘搜索中被直接搜索到。以往少有直接搜店铺的行为,现在有了店铺号之后可以更加简便地被应用。而且店铺号是纯数字ID,比起H5链接更容易传播,甚至可以走到线下的推广中。关键还能和支付宝红包一样突破微信的屏蔽,肆无忌惮地在微信中传播。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微淘lbs feed

微淘是淘宝的一个内置SNS,供卖家发布店铺动态。小铺开通lbs功能后,微淘广播会自动出现在附近用户的feed中。有利于同城营销活动的开展。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总结二:SNS渠道欠缺,传播方式有创新

对于站外流量,小铺和其它微店大同小异,通过SNS分享和卖家自己运营粉丝的能力来获取。但因为缺少微信,小铺卖家比较拙计。也可能因为淘宝本身就是流量巨头,不屑于也不希望自己的卖家过度依赖外部流量渠道。

对于站内流量,淘宝卖家本来就竞争激烈,类目层级深,同质店铺多。但是小铺的PM另辟蹊径,用店铺号来标识店铺,从搜索引擎中直接获取,同时还能加强小铺在SNS、线下的推广传播能力。同时,加强站内SNS流量的转化,用lbs的方式帮助移动端卖家推广,同时避免了过度竞争。有了lbs,同城购,社区购等设想得以实现。

三、互动营销

有获取流量的渠道还不足够,需要更多好玩有趣的活动来营造购物的氛围

微信第三方开发的各种互动营销玩法早已充斥我们的群聊、朋友圈,贪欲是人类的原罪,也为各式营销活动带来了无限可能。

淘小铺的营销推广有官方插件和第三方开发插件两类,而且数目还在不断增加。但是比较麻烦的是,这些营销互动设置,需要登录PC端的淘宝卖家页面。竞品微店同样有多种营销方式,还有分销、代销等功能,适合暂时无法很好掌控货源的卖家使用。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总结三:

在营销活动层面,能为卖家提供多样化、可自定义的活动模版,更能帮助那些自主开发运营不强的中小卖家。淘宝发展十多年,早已有成熟的官方、第三方营销服务支撑(这也是淘宝是生态而不是简单的平台的一个原因)。但是在小铺上,接入的营销插件数量比较少,而且不能在移动端完成部署,这一点体验不太好。当然不排除以后会迭代出相应的功能。因为微信屏蔽了淘宝链接,所以相应的淘宝卖家营销活动鲜有看见,或许始终不能直接完成购物,最终还是要跳回手淘。但是有了店铺号和支付宝红包之后,加之于营销活动的加持,虽然可能还无法在微信完成购买,但是至少可以做到更多促销、营销引流的事情。

四、从微店到小铺

因为PC端中心化平台的模式已经很成熟,而时下又大力鼓吹粉丝经济去中心化流量碎片化场景等概念。从各式各样的微店开始,巨头小头们似乎都在想如果在移动端重构电商行为,包括SNS传播,粉丝社群运营,LBS等方面。

从前文的罗列分析上看,一方面淘小铺有诸多约束规范和较高的准入门槛,一方面又尝试多种方式去渗透移动端的碎片化场景和去中心化流量。但其实,淘小铺不是纯粹的移动端微店类产品,本质是上PC端的淘宝店的无线延伸,或者至少目前的情况看起来是的。(楼主脑补)。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归根还是利益问题,几百万PC网店主和大淘宝的利益瓜葛。一个零门槛,高度自由的微店平台出现,那应该会是一场遭难。

“淘小铺”产品分析,浅谈去中心化移动电商_淘小铺

从微店、淘小铺身上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一个电商平台,身兼对卖家、买家的体验和利益平衡。

但是应该看到,作为社交电商、移动电商等新兴话题,应该更优先培养卖家队伍;让商场搭建了,买家才有意思去逛街。这和线下是一个道理。

无论是微店中,对卖家的极简经营体验,还是上文没有展开说的淘小铺异常详尽的网店数据分析,或者创新的店铺号、lbs微淘。通通都是为了卖家经营得爽而推出的。

从淘小铺的店铺码和支付宝口令红包也可以借鉴出,未来的SNS传播方式需要更加简单直接的传播途径。使用门槛越低越好。

再者请看,微淘和微店的lbs流,越是去中心化的东西越是只能覆盖社交圈能及的地方,而一般人的社交圈也就是同城。帮助卖家在同城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是一窝蜂地抢着中心入那点流量。

所有低门槛开通,全网分享都只是第一步,去中心化的电商如果坚持走个人魅力运营的话,那最后就是粉丝经济的归宿。平台除了帮助卖家搭建店铺,更多还需要关注怎样帮助卖家运营。

帮助卖家形成基于地理位置or基于粉丝群的买卖氛围,成熟而又简便的促销、分销、营销工具。

#专栏作家#

Aaron毛,微信公众号:关我毛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0后工科男,信奉“在你身边,为你设计”。电商产品汪,关注移动电商和社交领域。主业是热爱探索各类产品设计之道,副业是积极寻找产品安慰师的爱抚。业余探索微信社群的力量,运营了一个存活1年以上的互联网垂直社群,欢迎同行交(si)流(bi)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标题:中国移动产品分析-金立与中国移动合作 S10L成产品先行军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41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