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北京记忆-缅北记忆

发布时间:2017-10-06 所属栏目:诗歌大全

一 : 缅北记忆

果敢的战事再起,又一次将遗落在外邦土地上的华人故事拉回到世人的眼前。聚焦这块土地,令我重新捡拾起在缅北的点滴记忆。

缅北是个很大的地理概念,而我只是到达其中短短的一段:木姐至南坎,这里距离战事中的果敢相去不远。去木姐需从瑞丽出境,我第一次赴瑞丽时,瑞丽还是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城,虽然已经有了不错的建设,但整体格局并没有摆脱边城的气质。城里仅有一家挂着四颗星的宾馆,硬件和服务大体只有宁波三星级宾馆的样子。那时候,宁波兴起紫番薯不久,餐桌上处处流传着紫番薯富硒的传说,紫番薯也在这样的口口相传中身价倍增。然而在瑞丽的酒店,早餐除了云南必备的米线外,餐厅里就只剩下四个巨大的铝皮锅,每个直径恐怕有一米光景,分别装满鸡蛋、玉米、稀饭,还有一样便是堆得小山一般的紫番薯,我不免诧异于瑞丽的“奢侈”。今天要走出国门,目标是另一个国家:缅甸。导游特意强调,缅北的条件很差,中餐可能会不习惯,早餐必须多吃一些。按照这样的指示,我又狠狠地多吃了一块“昂贵”的紫番薯。

原先并没有去缅甸的计划,到达瑞丽后,当地人建议我们可以参加出境游。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要出国旅游,目的地又是缅甸这样相对封闭的国家,不免有些令人向往。对于缅北地区,我多少还是有些印象:南明桂王朱由榔为避吴三桂军而入缅,孑遗的军民形成在缅汉族——果敢族;大清乾隆皇帝三次征缅,屡败屡战,至傅恒才得以挽回些颜面;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征缅甸,获仁安羌大捷后北撤,戴安澜将军及3万将士葬身缅北野人山;二战后,缅共兴起、败亡和民地武装的演变如同一台大戏,在缅北的大山里变幻旗帜;曾经漫山遍野的罂粟,更给缅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当年从瑞丽口岸出境并不需要护照和签证,只需在当地公安部门办理一张通行证即可。数年后,我再赴瑞丽时,瑞丽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榻宾馆也变成了环境幽雅的温泉酒店,但这项出入缅甸的优惠政策却不知何时被取消了。

从宾馆开车出发,行不多久,经过瑞丽江上的大桥,就可以达到姐告开发区,中缅之间的国门就设在这里。在国门附近下车,到边检站经过简单的查验,几步之外就是缅甸的国家级口岸——木姐市。有趣的是,在离国门不远的街道旁,分割国境线的铁栅栏居然有几处被拆掉了,如同没有士兵把守的简易“国门”,从这里抬足就可以出境。“国门”的缅甸一侧,穿着“隆基”的缅甸人懒洋洋地蹲在树下纳凉聊天,对好奇张望“国门”的中国游客习以为常。偶尔,会有几个缅甸小伙子从“国门”“偷渡”到中国一侧的商店买上一包香烟。

咋入木姐,时光仿佛倒流,物价的巨大差异瞬时将我推到了土豪的境界。人民币在缅北是硬通货,与缅币的比值又高,几元钱便可以购买一堆东西。缅甸导游一再告诫,看见小孩子只能给一角的小费,如果给上一元钱,就会立刻从四面八方涌出一群孩子缠在周围,让人难以拔出腿来。(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木姐市虽然号称国家级,在我看来,也就是一个镇子的规模,除了金鹿寺,木姐鲜有可以圈点的地方,倒是脚下的滇缅公路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这条从畹町出发的战时公路在木姐变成两部分:一路经腊戍、曼德勒,抵达仰光;另一路经密支那到达印度雷多,抵达印度的公路又被冠以在西方更为知名的“史迪威公路”。在瑞丽的时候,我特意去畹町寻找著名的畹町桥。畹町名气大,地方却很小,一条小街、几家商家就是畹町的全部了,尤其是瑞丽口岸兴起后,畹町的口岸功能逐渐萎缩。畹町桥更不起眼,长不过20米,宽不过5米,钢架结构,平卧在界河上,如果不是有纪念碑在侧,很难相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滇缅公路的起点。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精锐从这里出发入缅作战,开启了远征军英勇而悲壮的历史。

历史转过半个多世纪,缅甸一侧的滇缅公路却没有多少变化,道路狭窄、设施简陋。就是这样的道路,在当地已经算是做了保养,由于罗星汉的投资,路中央窄窄地铺设了沥青,两车交汇时外侧的轮子就会落在砂石路上。既然是投资,就需要有回报,在去南坎的路上,有人在路中央拉起一根绳子权当是收费站,缴纳了10元人民币的买路钱后才得以继续前行。

缅甸的车子大多是来自日本的淘汰车辆,与道路一样简陋。日本车方向盘是安排在车子的右侧,但缅甸在七十年代以后由左行改为右行,这样,司机无一例外地坐在车子的右边,靠着道路的右侧行驶。坐在这样的车里,很担心安全问题,好在公路上车辆不多,车速也很慢,看着司机一脸轻松,我也只好跟着轻松起来。

南坎是缅甸的一个镇区(县城),江水环绕,土地肥美,是缅北绵延的大山间难得的膏腴之地。南坎原先是中国在缅甸的一块飞地,光绪年间被迫永久租借给英国,年租金1000卢比。二战期间,南坎先被日军占领,后被中国远征军收复并建立“光复乡”,南坎县城里至今仍耸立着二战纪念碑。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签订,中国政府放弃对南坎的主权。类似的情况在缅北似乎不是孤例,如今闹出大动静的果敢离南坎不过一百多公里,与南坎一样,成为遗漏在外邦的土地。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人民混居,国境线时而在瑞丽江北侧,时而在瑞丽江南侧,有时候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沟就是两国的分界线,有时候国境线会在寨子中间穿过,一寨两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缅北的边民都持有边民证,可以自由往来于两国,缅北的孩子有不少到中国的学校读书,在缅甸接团的缅方导游就是在德宏州读的中专。这就很能理解为什么姐告国境线上的隔离栏会不时地被边民移走——无非是为了方便出行而已,就像马路中间的绿化带经常会被踩出一个通道一样。世上本没有国境线,有了国家,才就有了国境线。对于缅北的边民来说,先后家乡,后有国境线,国境线两边的土地本来就是他们的家乡。

南坎是个小镇子,比不得木姐的热闹,下午的太阳有些炽热,街上看不到多少行人。县城里建筑简单,街道两侧随处可见简陋的棚屋,仿佛把人带回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边陲小城。然而就在这样的镇子里,却不时闪耀着迷人的金色。南坎古迹众多,民众的生活虽然清苦,寺院却富丽堂皇,尤其是贴满了金箔的浮屠,俨然成为寄托心灵的圣洁之地。金佛寺的大佛是颇具灵性的,二战时日本飞机轰炸南坎,整个寺院都被炸飞了天,唯有佛像却完整地保留下来。战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捐赠礼佛,如今的寺院更加壮观。

云峰寺的曼坎佛塔是南坎最辉煌的胜景。相传1044年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率军北征时,曾在曼坎安营扎寨,1140年阿拿翁薛胡王赴掸邦巡察,为了颂扬先王的丰功伟业,首建曼坎佛塔。绿树掩映之中,一条小路沿着山坡蜿蜒而上,拐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一天来有关缅甸的贫弱印象一扫而光。半坡之上,树林子让开一个围场,中间是一座五层佛台,每阶都有一人来高,四周缀着小塔,通体雪白,不染一丝尘埃,在蓝天的映衬下,单是这佛台的洁白,就已经让人睁不开眼。却不道在佛台之上,巨大的佛塔高耸如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知道是这阳光让佛塔更加辉煌,还是这佛塔的点燃了阳光的灿烂。一时间,除却这天的蓝、台的白、塔的金黄,似乎世间更找不出比这更加恰当的搭配了。我虽不是信佛之人,但此情此景之下,沐光浴影之中,也似乎心若止水、物我两忘了。

回木姐的路上,又经过一座钢桥,结构与畹町桥一般无二,于是叫司机停车,在铁桥上走了几回。离桥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竹楼紧挨着公路,房门未关,于是信步走了进去。女主人正在灶台前烧菜,土豆烧鸡块,朴实的家常菜。原来,正值稻子收获季节,家里的男人和前来帮忙的亲戚都到田里劳作去了,女主人特意烧了鸡肉,给男人们补充体力。乘着导游与女主人聊天的功夫,我又到二楼的房间里张望。墙上挂着一个镜框,夹着几张黑白照片,记录了一家人的生活,其中一张是男主人与孩子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这样的照片如此熟悉,仿佛我冒昧闯入的不是缅北一个不知名小村里的某座竹楼,而是走进了中国城镇里的一户普通家庭。

缅甸边民民风淳朴,对于陌生游客的突然闯入,没有丝毫的恐慌与惊讶,女主人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早些年,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时,国境线两边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反倒是缅北一带由于没有政治运动的干扰,边民生活更加安逸一些。如今,中国一侧越来越繁荣,国境线对面却贫困依旧,面对瑞丽江两岸的巨大差异,缅甸边民的心理似乎并没有为物质所扰动,依然保持着宁静的生活。

走出竹楼,村中的佛塔也许提供了答案。站在佛塔之下,生活的艰辛可以暂时忘却,在佛教的滋润下,缅甸边民的心灵平静安详,好似瑞丽江边如雪的芦花,随风起舞,直至飞向心中的天堂。

二 : 北京记忆

关于北京 那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为了传说中理想 我奋不顾身立志而来

每次来来去去 看见的 都是那些陌生的脸庞 还有那逐渐消失的迷糊的记忆

总是一个人 在深夜里悄悄的想起 不管春夏秋冬

你说你爱他 爱着像个孩子一样

传说中的 小巷的故事消失在云里雾里(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直到今天 还没有散去

关于北京 我想的念的全是你

是你给我希望 给我未来

关于北京 我想的念的全是你

想来想去全是悔恨和泪滴

关于北京 我爱的全是你

爱来爱去 不明白爱的意义

现在你的味道都在我的回忆里

每次和朋友聊起 故乡

我已想不起那远去的模糊的世界里 是怎么样

关于北京 我想的念的全是你

想来想去 无非是痛苦和美丽

关于北京 我爱的全是你

爱来爱来我无路可退

其实人参百态 不必事事在乎

似是而非或世事可畏 有情有意才有未来和意义

时间改变了 高楼大厦和你

那又有什么

让我再次拥抱你 北京

三 : 北京记忆

在我的记忆中,大概是十多年前经常到北京出差。岁月悠忽,光阴荏苒。虽然我很久没去过京城,时常在梦境里出现以前经常去过的北土城、和平街北口。还有西单、王府井、天坛、北海、故宫。前一阵子,看到北京遭遇雾霾,为这座前年的历史名城所担忧。

前几天,我和几位同事到北京出差。登上飞往北京的飞机时,已经是下午5::00钟了。载满近100人的海航飞机一头冲上云端。来到万米高空。我恰好坐在靠近窗口的座位上,看到窗外的风景,一时被震住了。刚才在地面灰蒙蒙的景象被一派蓝天白云多取代。湛蓝的天空下,翻滚着朵朵白云。像是海市蜃楼。为我们展示着大自然的奇观。远处的景观,犹如电视片九寨沟的美景,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这种视觉享受的美丽和美好真是太美不过了。

到北京上空时,夜空里灯火辉煌。依稀可见几条主要的街道上流光溢彩,仿佛一道道移动的彩虹。还没有细细欣赏夜幕下的北京城,飞机已经滑翔在跑道,到了北京。我们拎上包箱,走出机场。北京东来顺饭店的郭经理已经守候在机场大门口。坐上郭经理开的悍马越野车,奔驰在机场高速上,环顾两边的北京建筑,感觉变化实在太大了。

初识郭经理,感觉是一个很健谈的人。郭经理一边开车,一边介绍着车窗外北京城的变化。十多年没来京城了,感觉首都变化实在太大。夜色下的北京,车水马龙,流金溢彩。郭总问我 是不是第一次来北京。我说以前经常来,甚至一个月来几次。因为从事成人教育工工作,每年要在北京服装学院参加教务会议。然后要组织考务。后来没有从事成教工作了,自然也没有机会常来北京。我询问郭总:北土城那一片还是城郊结合部吗?郭总说,北土城也是在四环、五环之内,现在很繁华了。以前在北京经常看到的板车,街头上的小商小贩,现在全然没有踪影。记得我以前到过潭柘寺,戒台寺。郭总说,潭柘寺和戒台寺还是保持着原貌,至于其它一些地方,那可真是沧海变桑田了。闲聊之间,不知不觉地就进入北京中心区。经过一个小时,我们的车来到位于西直门的国务院二招待所,简称国二招。正是两会期间,这里也是河北省代表团的住所地。进入大厅,一扫外面的寒气,特别温暖。我们住下后,便来到学生实习的单位。东来顺西直门酒店。看到学校领导和老师来了,学生们非常惊喜,拉着老师的手兴奋地摇着。杨校长详细地询问学生们在北京实习能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工作是不是习惯。学生们逐一回答了杨校长的询问,对实习单位的工作和待遇都还满意,并表达着对母校的留恋和牵挂之情。杨校长叮嘱同学们一定要尊重师傅和单位领导,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珍惜实习机会,勤学苦练,尽快掌握岗位技能,不断争取新的进步,为父母争气,为母校-----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争光。

翌日清晨,我和学校分管安置工作的李欣老师一起来到同学们居住的寝室,逐一看望同学们的住宿条件。嘱咐宿舍的阿姨把同学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让同学们在北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同学们上班之前,李欣等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征求同学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一定把同学们的建议带回学校。让我校的实习学生和毕业生一届比一届工作得更好。

晚上,东来顺饭店的领导郭总、赵总和我们单位领导就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事宜进行交流。郭总对我校这几年分配来的学生赞不绝口。认为学生们成长很快,给用人单位作出了很大贡献。郭总谈及有一年到湖北宜昌来要学生,曾经到江南点军区一带的学生家中走访,党来到一位学生家里,看到家里一贫如洗,一间老土墙屋空空荡荡,学生家长又身患疾病。当时很心酸,把荷包了的钱都拿出来给学生家长了。大概也就一千多元钱,但还是能解决学生家长的燃眉之急。家长很是感激北京来的客人。郭总后来还是搭便车才从点军桥边山村回到城区宾馆。通过与郭总进一步接触,感觉这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北方汉子。对学生的关爱,在管理上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管理,有这样的企业领导人,相信企业会做得更好。我们在交流中普遍感受到,这几年三峡技师学院与北京东来顺饭店的学生实习工作表示满意,并就下一步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意愿。杨庆华校长谈到学生们实习情况时表示,看到同学们在这里实习很开心,工作很顺利,成长的很快,感到很欣慰,也说明实习单位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杨校长代表三峡技师学院,非常感谢东来顺饭店对我校实习学生的培养和照顾,请实习单位领导进一步加强对实习学生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关心与管理,让同学们在北京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快的成长。(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在北京期间,我们抽空看了看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和水立方。然后又来到天安门广场。这里游客如织,前门口的老前门火车站纪念馆,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感觉有些像俄罗斯的建筑。记得以前到北京出差,经常在这里购火车票。现在这里已经变得很安静。伫立纪念馆前,感觉时空变化太快,真真恍若隔世。

短暂的3天北京之行,犹如浮光掠影,虽然仅仅是走马观花,却留下太多的记忆和感慨。以前在前门附近能随意能见的老房子现在已经绝无踪迹。北京的四合院也只是在中南海背后的北海附近、南池子和雍和宫附近还保留几处。三月的北京,难得一见蓝天白云。三天中只有一天没有出现风沙。北方的风吹得脸上生疼。气候太干燥。城市更大了,现代化的色彩太浓了。多年以前行走在北京街头,那具有京城特色的早点摊子、前门一带的热闹场景,仿佛在人间消失,让我十分怅然。愿下次来北京,能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和古色古香的北京城。而不是灰蒙蒙的天和一样望不到头的车水马龙。

四 : 北京的记忆

  2008年,在北京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里,我度过了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里,北京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北京的李老师,她是那么的可亲;我忘不了北京的小伙伴们,她们是那么的可爱;我还忘不了在北京的一件件趣事。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的老师

  2008年下半年我来到北京读书,我认识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李老师。她看上去只有20多岁,身材苗条,美丽大方,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披在肩上,就像一位仙女一样。李老师说话温柔极了,她带我来到三(3)班,向全班同学介绍我,我才知道她就是我的班主任老师。我刚到新的班级,李老师怕我害羞,下课的时候常常和我聊天。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新的学校。还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李老师让我们背课文,当轮到我时,我流畅的背诵下来。李老师奖了我一块山楂片。我高兴极了。学习更认真了。一年后,当她知道我要转回湖南时,很舍不得我,送给我笔记本,还激励我要努力学习。

  北京的小伙伴们

  在北京上学的一年里,我认识了很多的小伙伴,她们陪伴着我度过了最难忘的一年。当我刚来到三(3)班,就有很多同学围上来和我交朋友。后来我和杨诗雨,王菲成了最好的朋友。我们相处的很好,形影不离,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开心的事一起分享。体育课上,我们一起玩空竹;音乐课上,我们一起手拉手唱歌;舞蹈课上,我们一起跳舞;课余,我们一起讨论难题,讲家乡的趣事……一年的时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知道我要回湖南了,她们送给了我亲手做的礼物,还有她们的照片。每当我看到照片上她们甜甜的笑脸,我都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北京的趣事

  在北京的趣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清。最难忘的是福娃到咱们学校。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我们排练了大型的集体舞。表演的那天,福娃来到了我们的学校。那天,学校装扮的格外漂亮,当福娃出现时,同学们都欢呼起来。庄严的仪式后,校长亲手放飞了和平鸽,看着洁白的白鸽飞上了天空,五彩的气球升上了天空,我想:我们生活这么幸福,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北京的老师、同学、趣事让我留恋北京。虽然我以后还能像往常一样去北京,却永远找不回以前的回忆了,它们将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底。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坪完小六年级:邓捷宇

本文标题:北京记忆-缅北记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94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