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发布时间:2017-11-01 所属栏目:台北故宫博物馆

一 :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台湾岛是我国的报道,台湾的台北故宫和我们北京的故宫一样珍藏着无数古董珍奇宝贝。排行榜123网为大家介绍台北故宫十大珍稀宝贝,来看看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毛公鼎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毛公鼎
被誉为晚清“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于北京,大克鼎收藏于上海,唯独“海内三宝”中的另外一宝毛公鼎越过海峡,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与“翠玉白菜”、“肉形石”并称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宝鼎到过海峡,相隔半世纪,向世界讲述着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灿烂的文明历史。

毛公鼎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口沿上有厚实高大的双耳,颈部的两道凸弦纹之间饰以精美的重环纹。腹如半球形。足呈马蹄形,造型浑厚朴实。内壁铸铭文32行,499字,是我国迄今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其内容是记载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策名辞。文中说,为了中兴周室,革除积弊,周王策命重臣毛公要忠心佐王辅国,不可横征暴敛,壅塞民意,绝不能重蹈先臣违诺王命,官纪不饬,酗酒无度,而遭丧国之祸的覆辙;毛公感恩周王所委之重任以及所赐之酒食、舆服、奴隶、兵器、玉饰、仪仗等丰厚的赏赐而铸鼎纪事,子子孙孙永宝永享,它对研究中国冶金史、文字史和西周史等均有重要价值,郭沫若称赞它“不亚于当时一篇文献”。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二:西周散氏盘拓文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西周散氏盘拓文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散氏盘,原藏清内府,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原拓本极珍罕,海内学者争求而极难得。

散氏盘腹部饰夔纹,间以三浮雕兽首,高圈足上饰兽面纹。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的重要材料。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三: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他心情极度悲愤,情绪难以平静,写下此文稿时错桀之处颇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四:苏轼《寒食帖》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苏轼《寒食帖》
此为苏轼代表作,世人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此帖先在民间辗转收藏,后被清廷收入内府。战乱时期一度流失海外,后由爱国人士重金取回。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五:五代 赵干《江行初雪图》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极为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图前题“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应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笔迹。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历,清乾隆,嘉庆诸印,以及柯九思,吴瑞,梁清标,安岐诸收藏印。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六.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范宽《溪山行旅图》
此图有东方蒙娜丽莎的美誉,上钤“典礼纪察司印”半印、“祚新之印”、“墨农鉴赏”、“御口之印”及乾隆内府诸藏印多方。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现出北方山水画派坚凝雄强的特点。画面由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

范宽善画山水,重视写生,其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雄阔壮美,墨韵浓厚,笔力鼎健。晚年卜居终南、太华,置身自然,尽得画意。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七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八.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是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造型优美。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汝窑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九.北宋 汝窑 莲花氏碗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汝窑 莲花氏碗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

汝窑莲花式温碗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台北十大镇馆之宝之其十 清朝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清朝翠玉白菜
一般人眼中的玉之第一名品,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居国宝排行榜的第一名,跟肉形石一样「全年无休」,故宫不敢随意换展品,即使国外也有大博物馆想借展,故宫也都回绝。许多岛内外游客一进故宫,就先问翠玉白菜放在哪里,一定要看过翠玉白菜才觉得不虚此行。

翠玉白菜一体成型,深受喜爱,在翠绿的菜叶上有两只昆虫,体型较大的、伸长着后脚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只的则是蝗虫。

二 :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国宝中的国宝,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院之宝赏析

第一.西周 毛公鼎 (铭文字数最多,造型古拙)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毛公鼎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毛公鼎

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系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www.61k.com]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并展示。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因此除了史料的价值外,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毛公鼎内的铭文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第二.西周 散氏盘 (铭文字数多,铜质特佳)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散氏盘

散氏盘高:20.6公分 腹深:9.8公分 口径:54.6公分 底径:41.4公分 重:21312 g 铭文:19行 357字 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后,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散氏盘在康熙年间出土,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作为庆贺嘉庆皇帝寿辰的贺礼,从此成为皇室收藏。盘上的铭文共 357 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位于今日陕西宝鸡凤翔一带的散国,被西北方的国侵占了土地,两国议和,戡定国界, 国割地赔偿,过程与合约均铸在盘上,作为证明。散氏盘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第三.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颜真卿真迹,天下排行第二行书)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四.宋 苏轼 黄州寒食帖 (苏轼代表作,后有黄庭坚跋,可与王羲之兰亭及颜真卿祭侄并列三大行书)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黄州寒食帖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意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第五.五代 赵干 江行初雪图 (五代名家绘画真迹,李后主题字)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江行初雪图

绢本水墨设色 纵25.9厘米,横376.5厘米。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卫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积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赵干,江宁人(今南京),南唐后主李煜时为画院学生。善画山水林木,长于布景,多作江南景物。画“楼观、舟船、水村、渔市、花竹,散为景趣,虽在朝市风埃间,一见便如江上。”(《宣和画谱》)

第六.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范宽真迹,有东方蒙娜丽莎美誉,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现出北方山水画派坚凝雄强的特点。画面由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画面的落款隐密地写在主峰左侧的一剑远峰之中。
《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为范宽的代表作,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历代评论家对此画称赞备至。徐悲鸿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范宽(约950-1027),北宋人,名中正,字中立。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善画山水,重视写生。为人风仪峭古,磊落不拘世俗。其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雄阔壮美,墨韵浓厚,笔力鼎健。晚年卜居终南、太华,置身自然,尽得画意。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第七.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代表作)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从画上题跋看。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此后烧毁处较完整的一段单独装裱,人称《剩山图》,现为浙江省博物馆所收藏。画的前段(短段)名为“剩山图”,最后到了画家吴湖帆的手里。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
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后大段则一直深藏于清宫中,后被运往台湾。后几百年来,此书一分为二,未再重合。许多年来,两岸书家和有心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经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人清宫。有意思的是,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识宝,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印。但也幸而如此,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后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第八.北宋 汝窑 莲花温碗 (汝窑代表作)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汝窑温碗底足上的“芝麻钉”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
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汝窑莲花式温碗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第九.北宋 汝窑 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造型优美)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天青无纹水仙盆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盆底刻有乾隆御题诗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北宋宫廷御用瓷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6.9cm,横23cm,纵16.4cm,口径 23 cm,足径 19.3×12.9cm,重670g,椭圆形盆,侈口,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宁静开朗,纯洁无纹片,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
汝窑水仙盆存世唯一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汝窑被认为在河南的临汝县,但一直没有找到遗址。后经文物工作者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在宝丰县清凉寺找到了汝窑遗址。
汝窑原为民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长期以来,文物部门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
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胎”,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汝窑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

第十.清 翠玉白菜 (一般人眼中的玉之第一名品,知名度最高)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翠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居国宝排行榜的第一名,跟“肉形石”一样「全年无休」,故宫不敢随意换展品,即使国外也有大博物馆想借展,故宫也都回绝。许多岛内外游客一进故宫,就先问“翠玉白菜”放在哪里里,一定要看过“翠玉白菜”才觉得不虚此行。
“翠玉白菜”一体成型,深受喜爱,在翠绿的菜叶上有两只昆虫,体型较大的、伸长著后脚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只的则是蝗虫。仔细看螽斯头上延伸出来的两根须须,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若从左侧仔细看,确可发现左边的一根须从头部处缺损了一公分左右,但长须后半段仍附在菜叶上。
“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宫的陈设器,相传为光绪的妃子瑾妃的嫁妆之一。白菜寓意清白纯洁,翠绿叶片上雕塑两只象征多产的螽斯,祈愿能多子多孙。玉雕师运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泽分布,琢碾出一棵鲜活欲滴的白菜。
游台北必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到故宫必看镇院之宝“翠玉白菜”,不幸的是竟传出这个最具人气的国宝展品遭到毁损!菜叶上面的螽斯左边一根须,断了一小节,约有一公分缺损。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长嵇若昕被媒体询问时,坦承“翠玉白菜”确遭毁损,但不是南下高雄借展时毁损的,而是40年前即已毁损。

三 : 张家口红烧肉石与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见面 认亲

张家口红烧肉石与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见面 认亲 中新社张家口5月1日电 (记者 谭地)来自河北张家口的于瑞军1日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当天下午,他从大陆带来的“红烧肉石”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与该院的三大“镇院之宝”——“东坡肉石”见面“认亲”。(www.61k.com)1日晚,于瑞军通过电话和微信接受了中新社记者采访。

于瑞军称,此次见面“认亲”是在台北故宫悬挂的大幅复制品——《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下进行的。据台北故宫工作人员方女士介绍,按照惯例,作为镇院之宝——“东坡肉石”原件秘不示人,只有贵客才可能见到其复制品。复制品也是按照1:1比例复制。

于瑞军分析说,台北故宫所展示的“东坡肉石”可能是康熙年间由阿拉善王府第二任札萨克阿宝王爷进献到宫中的。阿宝王爷曾于1712年和1714年两次应召进宫面见康熙,带去了大量玛瑙水晶等礼物。此外,蒙古部落都有向朝廷进贡年礼的定制,俗称“察给米德”。贡礼或年礼中有肉形石这些俏色玛瑙是正常的。另外,关于“东坡肉”毛孔和皮色的问题,他认为是其表皮毛孔棕眼是纯天然的,不会是人工打磨的。而且皮色也不应该是人工着色的。 据于瑞军介绍,据内蒙古学者孛尔吉济特达兰太先生考证,他的这块“红烧肉石”也出自当年阿拉善王府。大陆学者杨伯达先生同意这两块“肉石”系“姊妹石”的提法,并题词“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

台北故宫研究员邓淑苹女士同意于瑞军的观点并表示,从于先生收藏的这块“红烧肉石”上纯天然毛孔的情况来看,自然中岩石表面的的确确有这种现象。以此推断,“东坡肉石”的毛孔,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关于两块“肉石”互称“姊妹石”的提法,邓淑苹女士同意杨伯达先生的看法。她表示,我们搞学术的人欢迎支持这种提法。这种提法不能科学界定,关键是社会的认可度。只要大家都接受,“姊妹石更显两岸一家亲嘛。”

据了解,4月25日,来自张家口的于瑞军先生携带自己收藏的两块“肉石”赴台展览交流,他的心愿就是期盼自己收藏的“红烧肉石”能与台北故宫的“东坡肉石”见面“认亲”。(完)

四 :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六、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中国北宋画家范宽的绘画代表作品。画幅上诗堂处明董其昌题“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为范宽的代表作,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历代评论家对此画称赞备至。徐悲鸿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七、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在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八、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水仙盆存世唯一。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汝窑被认为在河南的临汝县,但一直没有找到遗址。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汝窑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九、北宋汝窑:莲花氏碗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十、清朝: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居国宝排行榜的第一名,跟肉形石一样「全年无休」,故宫不敢随意换展品,即使国外也有大博物馆想借展,故宫也都回绝。许多岛内外游客一进故宫,就先问翠玉白菜放在哪里里,一定要看过翠玉白菜才觉得不虚此行。

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宫的陈设器,相传为光绪的妃子瑾妃的嫁妆之一。白菜寓意清白纯洁,翠绿叶片上雕塑两只象征多产的螽斯,祈愿能多子多孙。玉雕师运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泽分布,琢碾出一棵鲜活欲滴的白菜。

走进诚品书店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诚品书店,在台湾现有五十三间分店,其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开业14年来成为台湾文化提升的指标,更是吸引香港及全球华人游客的景点。走进店内,浓浓的书香,加上到处飘散的浓浓的咖啡香,使得这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书店成为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幅自己的台北地图。它可能是这样的:从台大出发,从台大正门对面的诚品书店开始。

名声响亮的诚品已经不用太多介绍。台北被世界认为是最佳居住城市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这里有书香四溢的诚品。即使它是连锁店,即使在台北一个城市,敦南诚品、信义诚品,或者我们选择起点的台大诚品,也有各自不同的深妙之处,其共同点是让人放心:不会错过热门的经典,又总有冷门的好书。即使在书架上睡了三个月的书,书店老板也不愿意送入仓库,正像是它们的目标:“好书不寂寞”。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穿过台大诚品店旁边的窄巷,就是温州街。这条遍布咖啡馆和书店的小街,是各地文艺青年来台北的朝圣地。不似北京的南锣鼓巷,台北的温州街更安静、更沉厚。在两边绿树包裹的小巷里漫步,偶然遇到一间咖啡馆,咖啡正对味,音乐恰好是你所爱,再一打听,你爱的作家也是这里的常客,说不定角落沙发里戴着帽子的那位就正是!这样的惊喜,在温州街发生的几率还真不是少数。

温州街向北,起步几米,就会遇到地下室的唐山书店。台北朋友向北京友人介绍时,会说:这是台北的万圣书园。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唐山书店,是读书圈中公认的学术最强、批判力最够、资格最老的独立书店。

我捧了一本解析环保运动与民主潮流的《绿色民主》,一本解读日据时期台湾情境的《成为日本人》,从唐山出来,走到对面的秋水堂。秋水堂专卖简体字书,每周四上新,据说这天常常可碰见舒国治等文化人,在这里定点淘书。

再继续走,巷子里会遇到女书店。十六年前成立的这家书店,是华文地区第一家女性主义的专业书店。这里会见到少见而完整的女性、性别议题的图书与影音产品。女书店的隔壁是声名赫赫的艺文酒吧女巫店。高中时期就在这里演唱的独立歌手张悬,还常常回来喝一杯。至今,女巫店仍是台北独立原创音乐的一个重要舞台。和隔壁的女书店一样,女巫店同样重视性别话题,她的特色是,不少座椅后方挂着香艳的文胸,粉色紫色蓝色白色……

看墙上的告示循循善诱:胸罩对女性健康不好,如果女生来女巫店并把自己的胸罩脱下,挂在小椅子靠背上,并将它留下的人,就是“除罩女战士”,将享有女巫店特调的“伤肾双奶”一杯??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电影《一页台北》

继续往前走。温州街还很长,书香之地,处处都有温柔乡。乐评人张晓舟初来温州街,遇到巷子里的旧书店“旧香居”,欣喜不已,因为他入手了一套“版本版式手感俱佳的《金瓶梅》”,还由老板娘赠送了茶水一杯,肉干一包,他忍不住抒发道:“如此古道热肠的旧书店,令人想念”。

古道热肠的旧书店、咖啡馆、书店、茶馆、酒吧在这里随处都是,卢米爷咖啡馆、路上捡到一只猫、挪威森林……在咖啡香和书香里流连,不知不觉便走到横在眼前的辛亥路,跨过辛亥路,到了温州街的另一段,是更沉静的情境。

某条小巷左转,庭院式的日式平房,走到尽头,是自由主义大师殷海光故居。安静的花园式房屋,曾在台湾现代政治与思想史中投下一抹炽热的色彩。如他的学生郭松在回忆中写道:“巷子的尽头是殷师的家。外面是一堵高墙,这便是被其他教授戏呼的有名的‘柏林围墙’。一九六六年开始在这围墙的附近,有监视的便衣出没。我好奇地用眼睛在四下里扫视一下,这回却是一片的暗漠。”

走出温州街,某个巷弄右转,是紫藤卢茶馆。在龙应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长的时候,这里是台北第一个以人文历史精神为特色而制定的历史古迹。什么样的人文历史精神?1950年代这里是以台大为中心的自由主义学者的聚会场所,张佛泉、殷海光、夏道平、徐道邻以及青年时期的李敖、陈鼓应等人都曾在这里聚会,批评时政,抨击蒋政府独裁,是当时高压专制下的一个小小由空间。

从街巷里带着一身咖啡香和一袋好书出来,天色已经全黑。书香时光结束了吗?怎么可能!别忘了,还有敦化南路的诚品店。全世界唯一一家24小时开业的书店。午夜12点后,去试试看吧。那里的人潮汹涌,坐在台阶上读书的年轻人认真的表情,会让你忘了时间,爱上世界。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从眷村中走出的文化名人

从电视剧《光阴的故事》到舞台剧《宝岛一寸》,让“眷村”及“眷村文化”在即将湮没于历史尘埃的那刻,重新闯入人们视野。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于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

六十年后这里已凋零,但它孕育的人才和影响力,意外地成为台湾软实力的亮点。眷村走出了大量名人,曾为当今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界人物宋楚瑜、媒体界人物璩美凤、吴小莉,明星演艺界人物邓丽君、杨德昌、林青霞、蔡琴、王伟忠、赖声川到作家届朱天文、朱天心、张大春等人,都是来自眷村的子弟。就是这个封闭的小环境里,孕育着台湾文化的软实力。

现今台湾国民党军列管公有眷村达530座。若包含非军有及混住,台湾则共有879座眷村,其中桃园县最多,约占80处,其次则为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等都会县市。在眷村文化兴起之时,眷村文化保护也开始展开,多处兴建的眷村博物馆正是眷村文化的主要体现。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的四四南村

四四南村位于台北市三张犁,为国民政府迁台后所兴建的眷村之一,村内居民全为联勤第四十四兵工厂的厂工,因位于四四兵工厂之南,故名四四南村。这里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眷村博物馆。

当年的四四南村房舍主要以木材、竹篱、石灰及瓦片所建筑而成,为一连栋式的平房,采“鱼骨状”的架构排列。现今走入眷村文化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成排、凸起的草坡与错置其间的植草灯笼,西侧是以眷舍旧有山墙形式转化而成的景观草坡,东侧则是保存下来的眷舍转化而成的公民会馆,两侧的相互对映,让人仿若进入时光隧道,在新旧交替、现实与记忆中游移。

除了凸起的草坡,在公园主入口还保留了一座旧时碉堡,但在1960年代后期不再具有防御功能后,逐渐转变为居民的储藏室或是孩童的游戏空间。如今设计者特别保留了这座碉堡,作为公园的入口意象,并成为四四南村的重要历史象征。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台中的彩虹眷村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台中有一座奇特的老旧眷村,不同于一般眷村的灰暗破败,这座眷村充满了鲜艳的线条与色彩,因此被称作“彩虹眷村”。“彩虹眷村”有如一座梦幻的神奇魔幻世界,吸引着许多人前往拍照欣赏,每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挤满好奇的民众,大家对这座彩虹般的眷村都啧啧称奇!

位于台中岭东科技大学后方的“彩虹眷村”,真正名称是“干城六村”,不过整个眷村大部分都已经拆除,只剩下一小部分眷村房舍仍然存在着。彩虹眷村来源于眷村中的一位老伯伯,起初只是在房舍间任意涂鸦,后来范围越来越大,从墙面画到门板,从地板画到围墙,连地上的水沟盖也不放过。老伯伯的彩绘改变了一座眷村的景观。

高雄的眷村文化馆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位于高雄左营的自助新村,是一个即将被拆除重建的老旧眷村,老住户已经搬走了,留下许多房屋的空壳。有一些文艺青年试着将艺术创作带入这里,透过涂鸦、装置艺术等手法,让老房子焕发出新的味道,也让残留在眷村里的时代记忆和历史风情重新浮现出来。

眷村在台湾的“食、衣、住、行、育、乐”等生活点滴,累积一甲子后,逐渐描绘架构出眷村人特有的文化轮廓,在捉襟见肘的眷村里,发展出一套“懂吃穿”的生活哲学。尽管不同军种和地区的眷村样貌互有异同,但对大部分军人和眷属而言,“穷则变、变则通”的克难本质、忠心耿耿的爱国精神、“邻居犹如亲人”的紧密邻里关系,无疑是所有眷村的共同基调。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走进神秘色彩的原住民文化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丰年祭、祖灵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台湾的原住民族属于南岛语系,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种上属马来人。台湾原住民目前多定居于山区,计有:赛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噶玛兰、太鲁阁族12 族,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目前正面临同化与文化保存的问题。其中,台湾外岛兰屿的雅美族,由于地理上的隔绝,是最晚与汉人接触的一支,因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兰屿是台湾东部的一个小岛,因盛产蝴蝶兰而得名。与鼓浪屿,江心屿,东门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兰屿是一座珊瑚礁环覆的火山岛,生活在岛上的雅美族人至今仍保持传统的部落习俗。如今的雅美族人居住的地下屋立于缓坡上,建筑独具特色。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每年的3月到6月是飞鱼季丰收期,也是赏玩兰屿的最佳时节!每年一度的捕鱼仪式被称为“飞鱼祭”。“哇呼!”体验捉飞鱼,眼见飞鱼跳跃海面,倏地引来惊呼!若是白日,映衬阳光闪亮而过的鱼身,仿佛海向导现身般精采;夜晚,通过船上渔灯,飞鱼就像暗夜里的流星雨,一只只咻咻跃出海面,但要小心,飞鱼量多时,可是会直接跳冲到船内,跟你撞个满怀。

浮潜在兰屿盛行余年,美丽的海底珊瑚礁、各类漂亮鱼儿优游其间,章鱼、小水母偶尔现身带来惊喜;潜水在兰屿则是新兴热门业,兰屿周边海域之美,已有不少潜水玩家趋之若鹜。

若想了解兰屿文化,兰恩文教基金会设立文物馆,探访可知一二。朗岛部落船屋可知雅美族人对拼板舟的爱护与丰收的企盼;野银部落行为世界级古迹的地下屋,也可初探族人古早纯朴的生活。另外,东清湾、中横兰屿气象站赏日出、青青草原看日落、赏野百合等都是必走行程,许多私房景点,若能用心体会,收获满满。

浓妆艳抹的槟榔西施文化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槟榔西施是一种在台湾特有的职业,是由穿着稀少、性感的年轻女性在路边招揽并且贩卖槟榔。“槟榔西施”同时具有公开、定时、定点三项特质,是以引发对社会良善风气的忧虑;但整个台湾仍蔚为风尚,持续挑战执法的公权力、社会舆论与道德的尺度。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陈敬宝,中国台湾摄影师,1999年获得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 摄影系美术学士学位(BFA)。2003年出版了他的作品集《片刻浓妆—槟榔西施影像辑》。这组照片便选自于《片刻浓妆》。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摄影者认为此行业深具本土色彩,是台湾俗民文化代表之一;希图藉由微观的田野影像调查,呈显出特定时空座标中,特定台湾族群之生活、文化及美学观,为世纪末的台湾社会留存见证。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槟榔西施”以女体作为慾望的消费对象,是庶民阶级自我意识的展现;由於经济的富裕,此族群一方面颇为欣赏自己的政治观,一方面藉槟榔摊里闪烁的各色灯管和透明柜的花俏设计,展现其美学观。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槟榔西施们属于台湾新生世代的一群。出生于二战后政经迅疾转变的时代,享受丰裕的物质生活是追求的目标;大体偏好暂时性的工作:他们可能工作一段短时间,从槟榔摊消失,稍後出现在另一家店。他们是新价值观的部分呈显:青少年受到金钱、物慾的魅惑,失去了对自身其他可能性的思考。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就摄影者而言,拍摄历程是将槟榔西施由被慾望的“物”还原成“人”的过程。本系列影像更接近肖像而不是定义里的报导摄影。因而,这个专题的本质是:摄影者试图展现槟榔西施(植基于经济因素)的“自我展现”。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首脍炙人口的《采槟榔》曾诉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间故事。然而,宝岛的“槟榔文化”随着“槟榔西施”演绎新的故事,孰是孰非让人三思,愿西施的美丽与她的高贵同在。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看十大镇馆之宝

本文标题:台北故宫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911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