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垓下歌项羽-垓下歌 (秦)项羽

发布时间:2017-11-15 所属栏目:项羽的垓下歌

一 : 垓下歌 (秦)项羽

垓下歌(秦)项羽朗诵:瞿弦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翻译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赏析·思想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项羽是在秦末与叔叔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一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1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1个人。尽管这是1种?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1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乌骓马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即可所向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和中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1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欢喜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2个方面。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赏析·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1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气盖世”“力拔山”,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项羽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且“力拔山兮气盖世”,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他的履历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神奇故事。此刻,面对四面楚歌的惨败结局,面对爱妃虞姬,项羽感慨称万千。“力拔山兮气盖世”,既有对自己辉煌岁月的回首,也有对兴亡盛衰的无尽感慨称,对“时不再来”的无限懊悔。
“时不利兮骓不逝”。似乎一切尽是天意:时机于我不利,战事于我不顺,千里马也跑不起来了。至此,1种英雄末路的感慨称油然而生,让人倍感苍凉。
“骓不逝兮可奈何”,抒发的是1种无可奈何的感叹。项羽并非单纯军事意义上的失败者,他的失败,更多的是政治谋略上的失败。面对强劲而奸诈的对手,他坦率、天真、不用心计。死到临头,他总该明白了吧。此时,他多么企盼有一次卷土重来,再显英雄身手,再现“破釜沉舟”壮举的转机啊!可是,项羽明白,这种机会不会再有了,他注定败在了自己完全可以战胜的对手之下。“可奈何”,正是这种悲剧心理与失望心态的流露。
“虞兮虞兮奈若何”。作为一位众望所归、叱咤风云的义军领袖,其强弩之未竟然不仅于战无计,而且连自己的爱妃也保护不了,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悲哀!当年,他从江东率八千子弟兵,所向无敌,威震天下;如今,兵败如山倒,到最后只剩二十八骑相随。面对失败又“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当然只剩死路一条,面对虞姬也只能是“奈若何”了。
项羽虽然是1个失败者,但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项羽的故事千古流传,项羽的这首《垓下歌》也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也有1种说法是----并无历史确凿证据表明此诗是一项羽所写。所以有史学家推测此诗句可能是后人所作。
评价
诗歌篇名。项羽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题名为《力拔山操》,《文选补遗》题为《垓下帐中歌》,冯惟讷《古诗记》题为《垓下歌》。《史记》载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兵少粮尽,夜饮帐中,自知败局已定,乃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羽有美人名虞,骏马名骓)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之士穷途末路的悲慨,“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语)。
作者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属江苏)人。楚将之后,随叔叔项梁起义,与刘邦争天下,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在垓下被围,突围至乌江自刎身亡。


另有说法——《垓下歌》是后人所作,具体是谁不祥,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项羽不喜读书,不好诗书
“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参考自百度百科
二、由于秦朝的文化改革,很有可能项羽并不会接触楚辞的诗歌形式,所以(www.61k.com]很可能是后人所作,因为顾及到项羽是楚人,所以用仿楚辞而作。
三、如果在战前写,那么以项羽的性格,虽局势有变,但决不轻易言败的;如果是战时写的,那就更有点破绽了,战局如此之紧迫,哪有时间写东西,倒是很像最后决战时或自刎时的感叹,被后人做成诗句。
四、就算真是战争中所作,应该有很高的概率遗失,就连很多著名诗人的词句流传在市井,都有很多遗失了,何况1个只知道带兵打仗的霸王在乱军之中的作品呢。
综上所述,《垓下歌》的作者是不是一项羽还有待考证。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秦末起义的群雄之一。秦灭后,项籍自立为西楚霸王。汉王刘邦和他争天下,屡次被他击败,但最后垓下一战,楚军瓦解,项籍自刎。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项羽兵败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陷入汉军的十面埋伏。深夜宁静,阴风阵阵,传来了将士们思乡的楚歌,和乌骓战马的嘶鸣,让他思绪翻滚,辗转难寐。而帐内惟有虞姬忧伤地守在身边,无言以对。如此情景让他怦然心动,从榻上跃身而起,开怀畅饮,吟出了《垓下歌》。虞姬听后,潸然泪下,当即和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吟罢,遂拔剑自刎。霸王别姬以后,跨上乌骓马,退至乌江边,也自刎而死。刘邦统一天下,当上汉朝开国皇帝。

二 : 项羽——《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赏析:


面对死亡,坦然而歌者,真正豪迈也。然透过豪迈,一股脉脉的
温情也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亦多情!英雄无
奈,慷慨而歌,纵使失利,亦是豪气干云,此等气魄,何人能及!
项羽非常认命,天赐失败,便不复再有颜面去见江东父老,英雄
气概略见一斑。

三 : 项羽——《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赏析:


         面对死亡,坦然而歌者,真正豪迈也。然透过豪迈,一股脉脉的
    温情也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亦多情!英雄无
奈,慷慨而歌,纵使失利,亦是豪气干云,此等气魄,何人能及!
项羽非常认命,天赐失败,便不复再有颜面去见江东父老,英雄
气概略见一斑。

本文标题:垓下歌项羽-垓下歌 (秦)项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79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