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知其不可为而为-32知其不可而为1

发布时间:2017-08-17 所属栏目: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

一 : 32知其不可而为1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金华市艾青中学 吴锡华

一、引题:

近几年,《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在读《论语》,北大也在开《论语》课,北大的李零教授将自己的讲稿整理成书,其中有这么一段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1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1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1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1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1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执着,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问】:看完这段评价,其中让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句话?(最后一句)

是啊,孔子五十五岁时离开鲁国,带了十多个弟子周游列国,北至古黄河,南至江淮楚界,足迹数千里,历时14年,遇到了十多位诸侯国君,虽有礼遇咨询,但却没有人能用他为政。惶惶无助可依,被旁观的看客形容为“丧家狗”,而孔子也承认了这个评价。如今,“丧家狗”一般被用作贬义,而李零对“丧家狗”的解释是:任何环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即使不是贬义,这样的评价与我们一贯认为的孔子是“圣人”的说法也截然不同。那么,孔子究竟是1个怎么样的人?我们该怎么来看待孔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我们需要的答案。

二、解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文哪一节提到了课题?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个标题。

明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实现仁政,实现礼治)行不通却偏偏要去做这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由此我们自然也就有了这样的疑问:

1.为什么不可为(做)

2.为什么要为(做)

3.为(做)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

读课文注解、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句式(省略句、倒装句)。

2.精读课文

(1)在文章中找到并划出描写当时社会的语句,理解当时是1个怎样的时代。

(2)划出文中他人对孔子的评价和劝告。

(3)划出文中孔子及其学生的的相应看法和做法。

(注意:抓住每个对话语段中最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四、解读课文

1.为什么孔子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1)陈成子弑简公

弑: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叫弑。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说明社会秩序混乱。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司马迁《史记》

春秋末期,由于公室式微而私室强大,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其中有公室成员篡位而弑君,卿大夫与国君争权而弑君,公室成员、卿大夫或国君近侍等与国君有仇而弑君。这些弑君事件反映了殷周以来价值观的崩溃。

(2)今之从政者殆而

当今的从政者岌岌可危。这说明当时政治黑暗腐败,从政的人很容易惹祸上身,这并不是1个政治清明的时代。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建功于世),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全生于世)。方今之世,仅免刑焉(不受刑就算好)。

——庄子《人世间》

(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像四处泛滥的洪水,天下到处是这样地动乱不安。这是1个动乱的社会。

此时是个以强凌弱、兼并攻伐极频繁的年代 ,也是“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的年代。统治者各阶层欲望的膨胀和利益的追求导致无视宗法,颠倒伦理,奢侈腐化的行为;整个社会上行下效,道德混乱。

(4)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说明这不是太平盛世。

“周文王在岐山,有凤凰在附近的山上栖息。”

——《封神演义》

“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凰、圣人皆来至矣。”

——《吕氏春秋》

2.从文中的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当时是怎样的世道?

孔子当时所处的社会是1个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乱世。没有秩序可言,没有制度可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中,孔子所希望的仁政,礼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尚武的时代,孔子的理想是注定落空的。

3.既然已经注定了结果,那孔子为什么还要“为”呢?我们先来看看在这样的乱世中,那些不为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孔子的“为”的?

(1)楚狂接舆

①“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话里既有对孔子的尊重,更有对孔子的劝喻。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会》

②既然要劝阻孔子,为什么接舆却不屑与孔子交谈呢?

在接舆看来,要劝阻孔子是不可能的,他要说的也都说过了,所以没有必要多说;如果和孔子交谈,说不定反要被孔子劝谏,让自己积极参政。身处乱世,孔子的主张得不到社会普通人的认可,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但连社会上的精英都不能理解,这未免让我们觉得有些悲凉。

(2)长沮、桀溺

①是知津矣。

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才对。这是对孔子的讥讽。

②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言下之意是世道如此黑暗,明哲保身,洁身自好才是上策。这是对孔子的怀疑。

二人一讥孔子为知津,一以天下滔滔莫非津也,语意妙极。其不告津者,正所以告之也。——方存之《论文章本原》

津:实义虚化,指人生之路津。

(3)荷蓧丈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这话是对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的讽刺,同时也含蓄地劝戒孔子停止自己无谓的奔走。

(4)晨门、荷蒉

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里有对孔子的讥讽和嘲笑。

②莫己知,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荷蒉者以涉水为喻,谓涉水当视其深浅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君子处事也要审时度势。道可行则行,不可则止,做事不要太固执,要通达权变,洁身自好。实际上也是讽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

这些人都是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或是劝告,或是担忧,或是嘲讽,或是质疑,都表示反对孔子的“为”。事实上,在孔子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面对

时代不容,世人不解

4.孔子和他的弟子有怎样的反应?请同学们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找出来。

(1)孔子下,欲与之言。

①孔子下车,想跟他谈谈,大家能猜想谈话的内容吗?

天下无道,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1种社会责

任,1种社会道义。

②从孔子的举动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的什么?

接舆诸人,高蹈之风不可及,其所讥于孔子者,亦非谓孔子趋慕荣禄,同于俗情,但以世不可为,而劳劳车马,为孔子惜耳。顾孔子之意,则天下无不可为之时,在我亦有不忍绝之情,有不可逃之义。孔子与诸人旨趣不相投,然孔子终惓惓于此诸人,欲与之语,期以广大其心志,此亦孔子深厚仁心之1种流露。

——钱穆《论语新解》

这是1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1种勇敢的担当精神,还是1种从政的强烈自信。这种力求用世的态度,比一般“独善其身”的态度更为崇高而悲壮。

(2)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①在听了子路的报告之后,孔子为什么会“怃然”?

朱熹:惜其不喻己意。

对长沮、桀溺的不理解,内心感到悲凉。

②孔子怃然之后所说的一番话,我们该如何理解?

智足以辩清谈,而胆不足以问苍生。

很多人读《论语》,把智者和仁者当作2种对立的人,智者是1种人,仁者是1种人,其实不然,智者和仁者是人的不同阶段,是人的2种不同境界,智者是1个境界,仁者是更高的境界。智者知道天下乱了,没有办法救就不救。知道天下乱了,救不了还要救,这就是仁者的境界。长沮、桀溺最多是智者,他们以为天下无道就该隐,而孔子才是真正的仁者,天下无道就应该出来改变、拯救。这也是孔子仁者悲天悯人的情怀,智者还没有达到仁者的境界,自然无法理解仁者的精神世界,所以接舆、长沮、桀溺不理解孔子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盖圣人之来斯世,明知乱世昏浊而来救之,非以其福乐而来享之也。故治世去之,乱世救之,特入地狱而救众生。斯所以为大圣大仁与!恻隐之心,悲悯之怀,周流之苦,不厌不舍,至今如见之也。

--------康有为《论语注》

(3)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止?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明白家庭的伦理不可废,不能不明白君臣的伦理更不可废;只知保持自身的清洁,却眼看着国家混乱而旁观不顾,反而是破坏了更大的伦理原则。君子从政,是为了践行道义,而不是

32知其不可而为1_知其不可为而为

为了功名利禄。大道不能通行于现实的天下,孔子不是不知道,但是,孔子只是在践行道义。

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张岱《四书遇》

明虽知道不行,犹不敢忘仕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仕非为富贵,人之于群,义当尽职,故仕也。

——钱穆《论语新解》

(4)你认同书本上对“果哉!末之难矣”这句话的解释吗?

书本上把这句话解释为“好坚决呀!没有办法诘难他了。”“没办法诘难”这是孔子对荷蒉者理屈词穷呢还是对他的话表示认同呢?恐怕都不是。能够从孔子的击磬声中听出孔子有心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此人可以说是孔子的“知音”。然而,孔子的心事是什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却又不能说是完全的知音了。因为孔子要使礼崩乐坏的社会重新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这个听出孔子有心事的人所主张的是独善其身,所以,才会说孔子击磬的声音太粗陋。所以说2个人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不可能无法诘难。朱熹“末”是“最后”的意思,整句话是说“天下事没有什么困难的”,那这个孔子就太粗率了。因此我更倾向于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的说法:孔子说人生最后的定论实在很难下,我们作一辈子人,尤其断气的时候,自己这篇文章的末章最难下笔。无论大小事情,都是“末之难矣”。同时孔子这里也在讲乐理,最后的余音是很难处理。演奏停止了以后,乐音仍绕梁三日,使人回味无穷,这是很难的。

则亦无所难矣(没有什么是困难的)。

——朱熹《论语集注》

最后的琴声很难处理,意即人生的最后定论很难下。

——南怀瑾《论语别裁》

隐士,道德高尚,孔子不但敬重,还打心眼儿里佩服。但隐士看不起他,嘲笑他。分歧在于:隐士彻底不合作,而孔子却不能忘情于世,忘情于人。他总想在坏人里找好人,不肯放弃最后的努力。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看完这些语句,孔子师生有没有说出他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由呢?如果还没有,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盖天生圣贤本为世道计,故古之圣人,民饥则曰己饥,民溺则曰己溺,其忧时悯世,非但其心之不容己,亦其责之不可辞耳,使如沮、溺之言,则安危理乱邈不相关,生民将何所托命乎?有世道之责者,宜加意焉。

——南怀瑾《论语别裁》

5.明知行不通也要去做,明知四处碰壁也要尽人事。这种精神最明显的是体现在文章的哪一则上?

文章的第一章。

6.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

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

7.孔子在禀告时为什么直呼陈成子为“陈恒”?

古代称呼他人,同辈称字或官职。陈成子作为齐国掌权大夫,地位何其尊贵,而孔子直呼其名,主要体现了孔子对他弑君行为的愤怒。

8.鲁哀公又为什么说“告夫三子”?

哀公说“告夫三子”,实属无奈,因为当时的鲁国也是公室衰微,私室强大,三桓掌握了实权,以致国君没有实际的决断权。这种情况孔子理应知晓,但他首先禀告国君而没有直接找三桓,也体现了他遵守礼制的思想。

9.那么孔子为什么一连两次说“不敢不告也”?

孔子一方面仍用士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为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于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

孔子非不知哀公不能讨,亦非不知三子之不欲讨,而必以告者,

欲明大义于三家也。纵无益于齐,而君臣之大防,犹可默夺强臣之魄。

——张岱《四书遇》中引袁了凡的话

10.在经历了与接舆诸人的交流之后,孔子在内心深处其实也感到孤独与悲凉,但其积极入世的思想和主张让他坚持住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孔子身上发出了理性的光芒。最后一则意味着孔子放弃了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没有放弃,孔子借这两句话抒发了对当时纷扰社会无望重归清明的感慨称。因此这两句话的确

反映了孔子内心的茫然和苦楚,但孔子并未放弃。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故乡的这批学生,狂放不羁,志向高远,就像布匹一样,已织得斐然成章,可是还不知道如何剪裁。”)

末节貌似绝望,实乃坚韧,虽有遗憾,但学生都还在。公元前484年,时孔子68岁,他带着无奈和遗憾,孤独地回到鲁国。修诗书礼乐,薪火相传至今。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

这就是孔子,1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1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我们从文章中看到了孔子的孤独,也看到了他的坚定,看到了他内心的悲凉,也看到了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着。纵观历史,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1种。我想有追求,永远不会遗憾!愿同学们,都能有自己的追求,不留下遗憾。

二 : 知其不可而不为

知其不可而不为

如果生命将到了尽头,我们不能害怕死去,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和事,知道这件事做起来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不为”之,去做另外一件事,就在你正做此事时,不益而到的收获,正是你“知其不为而为之”的化身!生命也亦如此!我想“知其不可而不为”更有说服力吧?

“春花秋月,几载人生。奋力进取,可得之错”!对,并没有错,错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为何不用另一种方式来反省一下自己的脑袋呢!或许从中会找到意想不到的成就!

(www.61k.com)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没错正是他“知其不可而不为”结合自己睿智的头脑,解决了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他是伟大的!可是每个伟大人物的背后总是有那么一段心酸。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之父”因为杂交水稻需要各种不同的雌性花穗与雄性花穗来杂交,可是那里能在短时间之内找到呢?更何况世界上比自己厉害的科学家都未曾找到过雌性花穗,又何谈之易!可是袁隆平他并没有放弃。他说,“竟然国外都没有找到过,那我中国之大,我就不相信找不到”。就是在寻找雌性花穗时,从中遇到多少困难,所以他并没有一味的“知其不为而为之”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寻找雌性花穗时,袁隆平曾经学过舞蹈,正因为舞蹈,让他明白了“知其不可而不为”的想法,最终在海南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一种叫做,雌性水稻的野生品种,从而走向了成功,帮助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问题!“您”说:难道他不伟大吗?

“我欲因之伟人传,一念飞度牛顿律”。想必不用解释就知道我说的是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苹果唤醒了“万有引力”,如果没有那个苹果,我想“万有引力”会这么早视显人世吗?正在想问题的牛顿很苦脑,之前试过多少次实验都没有成功,是因为“知其不为而为之”后来牛顿换了一种心态平静的思考,在一颗苹果树下看书时,一个苹果砸在了自己头上,从而这个问题让牛顿豁然开朗,才成就了今天大家都必学的“万有引力”。

因为“知其不可而不为”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遇到困难,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追随,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成功自然会被你抓住”!

我从中得到了一个公式,“灵感机遇智慧=成功”!是的,我们应该学会“知其不可而不为”因为它能帮助你找到属于“知其不为而为之”找不到的答案,从而会来的更容易些!来吧?让航帆摇起、让为之觉悟、让不为替换、让答案更加完美!

三 : 言可为心声,而文不一定如其人

此刻,繁华如梦,琴声悠悠响起,惊扰了颤动的心;听这哀思的筝声,心底最深处的那份脆弱,泛起了层层忧伤的浪花。

白天的淡然与潇洒,怎敌它来的突然。一个爱文字的男人,在这样的夜晚,演绎成一朵带着芬芳而盛开的玫瑰花。那娇艳的花瓣,在黎明到来之前,带着冷的气息,把遥远的梦点燃,就这样,悄然地绽放在一个无人看见的空间。让心沉浸下来,回味自己走过的路,伤着自己的伤,痛着自己的痛。想着谁,才是自己最深的思念;是谁,让我的心如此的痛;又是谁,才是最值得自己用一生去爱恋的人?

也只有在黑暗的夜晚,我才可以用全身心来思念、来思考;于是,我便毫不犹豫的爱上了夜,爱上了凄凉的夜。

夜晚悄悄到来,万物尘埃落定,心境和夜色溶为一体。没有一点的脂粉装饰,清辙如水。此刻,也就成了我制造文字的最佳时间。心,品味着笔下的痴与狂;心,感染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轻轻掀起那几丝陈旧的柔情,然后,把自己沉浸在灰色的世界里,在记忆中慢慢折腾着、伤着……

我已经习惯了,让文字替自己说想说的话,让文字呼喊出心灵深处的激情。为此,我也常常牺牲了自己的作休时间,就只为了把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感情和心语,都一一储藏于我的文字里。

刚开始时,只是为了表达自己那些,不想诉与人知的情感、感叹、哀伤,与一些见解。可是,在经过了几年的时间,现在的我,却是彻彻底底的爱上了文字。是日久生情吗?还是只是一种习惯?我不知道,也不曾想过要去明白。我只知道,现在的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文字!(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我在文字中深深地思考着,每一点每一滴发生在我身边的所有事物。我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倾泄于敲击声中,我把我自己真实的心迹来流露。我喜欢把自己到身于网络之中,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可以展示真实的自我。但是,因为它的虚拟,所以,也可以用不同的身份去演绎不同的人生。

不知道会有多少个人,在用着不同的身份,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所以,在走进这个虚拟世界之前,我就先封锁了我的心,不去相信里面的任何一个人。我只是喜欢文字,喜欢经营文字,我喜欢用她,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我把文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之中……

面对朋友的提问,我无法回答,只能是一笑至之。因为只有我自己清楚,我每天所写下的文字都是如此的真实。虽然,有些事并不是我亲身经历,但,却是我用心去感受到的。所以,我无需跟他们解释什么。

在众多的网络里,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的文字都各有千秋。有些人写出来的文字,会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气,看了让我觉得极其的优美;引人恍然入梦境中一般;也有一部份人的文字,总是在善意地教导着人们,要善待生活,用心去爱身边的一切事与物,同时也教导着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纠正自己存在的某些缺;还有一种人,不是怒发冲冠,就是指责自己对生活的种种不满,以文字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反正是有什么样的人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字出现。

曾经,我一直都很天真的以为,喜欢玩文字的人都是率真善良的,以为这文学的殿堂是最为神圣的,以为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片净地。然而,这几年下来,我才知道,其实,这里也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如现实生活中一般,各式各样的人,三教九流的都粉墨登场,其间,当然也包括现实中所见过的尔虞我诈,同样也有着无数的无聊份争。原来,只有言可以为心声,而文却并不一定会如其人。

现在的我,很少去仔细品味那些精致的语言,因为通过这几年的接触,我发现,文字下的人与文字往往是“文是心非”,当你了解了这点后,会让你感觉到无聊和荒唐。

而我的文字,却只是写给我自己的,我所记录得,也都是真实的情感,哪怕是伤心的眼泪,那也都是从我自己的眼睛里流淌下来的。当然,我也知道,有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文字;如有很多人都不想面对现实一般。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因为,我的文字只是我个人的东西,只是我生活里的一些感受、一些感动、一些无奈;只是用来记录,红尘里的所有,与我有关的恩恩怨怨,摸索着人世间最真实的点滴。我只是在这里安顿一下我疲惫的身心,挥泻我真实的情感,扩展着我的思维;也只有在自己的文字中,我才可以享受到一份纯净、一份清明;其它的,我别无它求。

只是想,当某一天,自己在风雨中老去之时,在记忆逐渐退去的片刻,还可以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片段,感受年轻时候的记忆,还可以忆起某些人,某些事……

四 : 心悦图图他不知——为河图生日而写

一次偶然,知道了你的名字;又一次偶然,听到了你的声音。然后,慢慢迷上你的声音。最终,无法自拔。

知道你,认识你,迷上你,也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听的你的第一首歌,同许多荼靡一样,是《倾尽天下》,也是从小到大听的第一首古风歌。可能因为你那时唱功真的还不算太好吧,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只是觉得歌词很不错。真正让我开始关注你、喜欢你的,是那首你自己作词谱曲演唱的《凤凰劫》。在那段让我尴尬纠结的时光里,你的那句“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轻松擭住我的心。

自此开始关注你。无意间得知你的新浪微博,忙不迭便去搜索,关注你。为你,原本是摆设的新浪微博成了常驻地。你的粉丝破了五万,每条微博下的评论都有几百或者过千。你的无节操无下限“带坏”了很多荼靡,所以每发一条微博便被“围攻”也是活该。心情不好时看着你微博下的各种评论总是忍俊不禁。习惯了默默关注,几乎不会去评论,截图也只为记录和分享你的点滴,而不为炫耀。一直觉得喜欢谁是自己的事,没必要弄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又焉知你自以为的张扬不会为你喜欢的人招黑,带来困扰。从不觉得喜欢河图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和黑粉掐架。有些人是应当同情的,因为他们的心被恶毒充斥,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对别人美好的一面视而不见,自以为伶牙俐齿聪明无比,却是一直浪费时间在毫无意义的损人不利己上,原地踏步,没有太大出息。

没能像一些荼靡一样见证你一路走来的进步,却依然可以从你的歌声里寻到你努力过的痕迹:初听那首《葬》,听到高潮部分时总是心紧——那时的兔兔尚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独特的嗓音,高音部分是一点不偷懒地吼出来的。而《倾尽天下》,相比《葬》,就连音乐方面完全外行的我也听得出不小的进步。然后就是《隐》,我最喜欢的一首,戏腔婉转,百听不厌,这首歌里,兔兔nl不分的小毛病已经完全挑不出了。

忘了是从哪里看到的那个帖子,才知道曾经有那样一场“大战”。具体原因我仍是不知。我只知道,在荼靡被骂为“脑残”时,已经决定放弃贴吧的你再次出现,“为荼靡买单”。你说“老子不欠你们的,荼靡也不欠你们的。不差几个你们打着喜欢河图的歌来说河图怎么怎么了荼靡怎么怎么了的人。老子乐意跟脑残玩关你屁事。满意了吧各位?能闭嘴了吧各位?”你对荼靡说“听你们爱听的歌,调戏你们爱调戏的河图(或被调戏),做好自己,你们不需要为那些不公正的言辞负责”。我不知道有几个人会为喜欢自己的陌生人出头,或许不多,也或许很多。但是在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小有名气的人中,你是唯一一个。全帖不过百余字,不华丽,不煽情,甚至言语有些粗俗,我却读了一遍又一遍。

有有心的荼靡将那些在我们之间流传很广的文字汇总,发在博客里。或是一条条列出你的喜恶,或是揭发你的“黑历史”,或是控诉你的种种“恶行”,又或是诉说对你的情意。看着这些文字,或笑,或泪,或感动,一点点了解你的同时,也愈发无可自拔。(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你说你是“八线小歌手”,所以我从不拿你和所谓的“一线歌手”比。有人贬损你,我便会借你这句话发挥,更把你贬损到尘土里。我说,河图自己都承认是八线小歌手,您那偶像那么高大,怎么能掉了身价和我们这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比?

你说你是风一样安静的美男子(对此我常有异议),你说“爆(我)照的死一户口本”。很奇怪么,对于这种很不积口德的咒骂,一向厌恶粗口的我破天荒地不恼反笑,不但不嫌你粗鲁低劣,反而觉得可爱。你是一个傲娇得要死的人,然也的确十分低调。所以我从不公然贴出你的真颜照。哪怕是我的好友,若不是荼靡,我也决不会给ta看。

你说,你们看着我,我唱歌给你们听。我知道你很爱荼靡,就像荼靡很爱你一样。只是喜欢你的人太多,你不可能每个人都关照到。你很少回复微博下的评论,但我知道,你是看过的。微博上的你没节操没下限,和唱着歌的你截然不同,曾不知状况的我一度以为加错了关注。

你说,她叫罗尖尖,我们要结婚了。那段时间谣言四起,说河图要封麦了。一时间荼靡们炸开了锅。那些在慌乱之中激发出来的情深意切的句子,不知你看了之后,是否如我一样热泪盈眶呢?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用我余生光阴,换你十年再唱”,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倾尽天下为一笑,拱手河山讨你欢”,我无天下可倾,亦无河山相送,惟愿以余生光阴记你,只求你停留得长久些。

有人写:“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图图他不知”。是呢,荼靡中有才华、能说会道的人不少,我又算什么呢?或许我是没有机会和他说一句话的吧。但是河图爱他的荼靡,这是毋庸置疑的,不但爱在嘴边,也爱在心里。“你们想要,我就给你们”,这是兔兔的宠溺。这便足够了呀。又何必在乎他知与不知?

写到这里,突然察觉嘴角噙了一丝淡笑。不知何时起,一想到他便会阴霾尽散。那风一样缥缈、捉摸不到的男子呵,不知何时,他便会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不敢想象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怎样的茫然无措,我只知,无论如何,我不会忘记,那些有他歌声装点的梦境。我没有恋声癖,却独独迷醉在他的声音里。

(明日,10月31日,兔兔生日。去年的一首藏头诗,今年一篇无甚文采的文。我是林紫菱,我爱河图,在心里。)

文/林紫菱

2014.10.30

本文标题:知其不可为而为-32知其不可而为1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48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