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八女投江:八女投江-英雄事迹,八女投江-英雄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八女投江_八女投江 -英雄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馀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郑志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www.61k.com]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投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女儿》,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永远值得中国人所尊敬!
《八女投江》被编入了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
八女投江_八女投江 -英雄简单介绍
冷云
原名郑志民,1915年7月11日出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2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胡秀芝
1918年12月30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二十岁。
杨贵珍
1920年12月22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8岁。
郭桂琴
约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7岁。
黄桂清
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年仅二十岁。
王惠民
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人,爸爸王皮袄,1938年,她与安顺福、李凤善等人一起投江殉国牺牲时,年仅13岁。是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1个。
安顺福
1915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1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中共党员,朝鲜族。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
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对新安屯进行了疯狂的大搜捕,有7人惨遭杀害,其中就有安顺福的爸爸和弟弟。民族恨、家乡仇,使安顺福更加坚强。她心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毅然离开故乡,参加了抗日联军第四军,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为了行军打仗方便,安顺福、许贤淑等4名女战士将她们的九个小孩送给老百姓抚养。
1938年4月,抗联各军向宝清集中,5月从宝清出发开始西征,这时安顺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随军西征。在征途中,安顺福和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鸟兽集居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晓,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柞木岗山和大小关门嘴子山之间的峡谷子中(现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四公里处)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她同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是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啤,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李凤善
1918年10月31日出生,“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二十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馀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八女投江_八女投江 -后世纪念
纪念碑
建国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岸边,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正面是抗联老战士陈雷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碑文铭刻着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名女战士的英名和她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高80米、横截面为三角型的纪念碑和象征着彩虹,跨度为75米、矢高25米的拱脊,雕有展现女英雄们战斗风姿的大型群雕。 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英烈群雕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
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于1984年决定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大型群雕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司徒兆光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于1988年8月1日正式落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了“八女投江”4个大字。
国画巨作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做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1个如此年轻的艺术家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称道的创作呢?对于王盛烈来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对他影响太大了,他有着作为亡国奴的经历,他也亲眼目睹了“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所以他内心的爱国主义激情成为了创作最大的动力。即便是后来提出建立九·一八纪念馆议案时,作为发起人之一的他依然不顾身体的不适,重新创作了一幅《八女投江》,尺寸比当年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那幅还大,老人当时惟一的想法就是不能够让世人忘了那段历史。这幅作品就挂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成为这段历史1个记忆的缩影。
二 : 赵登禹资料简介 简述赵登禹的英雄事迹
赵登禹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农村里,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在抗日作战中丧生,也是第一位在抗日战争中丧命的师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崇元观南到太平桥的马路以赵登禹命名。新中国成立后,将赵登禹确认为抗日烈士。2009年,赵登禹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下面就是一些有关赵登禹简介及赵登禹英雄事迹的事情。
赵登禹简介
赵登禹战死沙场前的合照
1898年,赵登禹出生在山东,因家境贫寒,赵登禹虽在私塾上学,但早早就辍学了。1901年,赵登禹弃文从武,开始打熬身体,锻炼武功,对中国的十八般武艺可谓是样样精通。
1916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军中,担任副兵,驻防通州、廊坊、天津三地。在军中阅兵的时候,冯玉祥看中了赵登禹的武艺,将其安排在了警卫队中。在直奉战争中,赵登禹率领部队攻打了奉军阵地,缴获了百门大炮,在全胜而归时,升任为连长。
赵登禹从此跟着冯玉祥开始了军旅生涯,先后参加了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赵登禹从连长升任到了国民革命军132师师长,陆军中将军衔。
1933年秋,赵登禹驻扎张北县,曾与日军发生了两次张北事件。1934年,日本人在张北时,没有按照赵登禹的要求进行检查,还对其进行挑衅。赵登禹当即就让百名强健的士兵,在他们面前走正步,并刺刀向前,向他们前进。
1937年,赵登禹受命赶赴南苑负责北平战线的防务。在与日军作战的时候,不幸被流弹击中,战死沙场,享年39岁。
赵登禹的英雄事迹
赵登禹墓地照片
打虎将军——赵登禹:1919年,赵登禹随部队在常德驻防,期间听闻有老虎作乱。赵登禹就和同伴向德山搜寻,发现猛虎后,赵登禹身先士卒,连开数枪皆击中老虎要害。但老虎与人构造不同,故其窜到了江中才丧命。同伴们将老虎抬上岸,送到了冯玉祥的面前。
赵登禹勇擒匪首: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剿匪,与当地摆上酒席,邀请匪首郭坚,相当于鸿门宴。席上本欲以摔杯为号,但伏兵为了看热闹暴露了行踪。郭坚知道后,就想将冯玉祥射杀,赵登禹眼疾手快(www.61k.com),将郭坚当场杀害。可以说,赵登禹救了冯玉祥一命,赵登禹也因此被冯玉祥赞赏不已。而其为人忠厚老实,能力很强,也被人所称道。
三 : 丁汝昌简介 丁汝昌的主要事迹
丁汝昌是北洋舰队的提督,相当于现在陆军集团军总司令一职,手握当时清末时期最为强大[www.61k.com)的海战舰队。但是甲午战争的失利,导致当时号称亚洲最强大的海上舰队灭亡。丁汝昌也因此服毒自尽,慈禧更是下令其的棺柩不得立时下葬,过了十数年,才入土为安。
丁汝昌简介
丁汝昌剧照
丁汝昌,又名丁先达,生于1836年,字禹廷,安徽人。幼年时期,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家境贫寒。虽在私塾上过几年学,但因学费日益昂贵,故辍学在家,以做散工为家里减轻生活压力。1850年,丁汝昌到同宗亲戚家学做豆腐,实为学徒之职。
1851年,丁汝昌的父母因灾荒相继离世,他也从此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三年后参加了太平军,随之成为程学启的亲信。1861年,丁汝昌随军驻扎在安庆,被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层层围困。程学启不甘如此,率部下向湘军投降。此后,随军出战,每战必胜,可以说是攻无不破,战无不胜。
1879年,丁汝昌前往北洋参加海防之用,随后被派往英国携带回两艘巡洋舰。1888年,丁汝昌成为北洋海军提督,但他对李鸿章之命十分听从,北洋舰队给人一种李家军的意思。
1898年,甲午海战爆发,北洋舰队受到了重大创伤,丁汝昌在之后的威海卫战中,没有及时出击,主动救援,导致全军覆没。在无援军赶赴战场的情况下,丁汝昌服毒自尽。
丁汝昌生平事迹
丁汝昌画像
丁汝昌在1861年投降于湘军,在之后的围剿太平军的行动中,屡屡建功,被封为千总。之后,大庆组建淮军支援上海,丁汝昌因作战勇猛,被李鸿章所看重,被封为参将一职。
1868年,曾国藩北上剿捻功成,丁汝昌随刘铭传在作战中十分突出,被封为总兵。后因裁军冲突,刘铭传欲杀丁汝昌,丁知后逃回家乡。
1874年,台湾被日军入侵的消息传出后,满朝上下一致同意采购舰队,组成海军。李鸿章被选任亲自督办此事,刚好碰到丁汝昌前来投靠,遂以派其前往英国迎船舰回国。
丁汝昌也从此开始踏上为北洋海防付出一生的艰苦路程。在回国后,被封为北洋舰队总提督,掌管北洋舰队所有事物。但他过于惫懒,从不操练士兵,致使战力大减。
1895年黄海发生海战,丁汝昌由于开战时不幸被炮弹击中,不得不在威海修养。再次出站时,北洋舰队已到了末路,无法对日军造成重大损伤。丁汝昌也因此服毒自杀,因服食物为鸦片,知道第二天才离世。
四 : 小人物大英雄人物事迹简介
小人物大英雄人物事迹
敬业奉献
1、王建国, 49岁的一名共产党员。(www.61k.com]28年来,他默默坚守在工厂电气修理的岗位上,工作时埋头苦干,技术上无私传授,生活中热心帮助他人。自1992年身患糖尿病以来,每日都靠注射胰岛素维持着生命。作为厂里技术骨干,作为一名曾经的老班长,他不顾疾病缠身,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无数次晕倒在车间工作台旁,又无数次顽强地站立起来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2、杨中伟,四联公司标准件厂一名年仅32岁的普通电工。工作中善于观察思考,技术上刻苦钻研求精,面对技术难题勇于创新和改进,先后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他用3个月时间对锚杆车间高强度作业进行实验、改制、调试,制作成功钢筋送料机,较大幅度降低了车间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2009年成功改制了螺栓车间的钢筋自动输送装置,节省了工时,提升了经济效益。2010年被评为矿劳模,连续两年被授予“四矿技术大拿”。
3、郝国强,2004年入党的一名42岁一线班长,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长年用心积累知识和经验,善于吸取他人长处,以白国周安全管理法为标尺,狠抓顶板管理,积极创新实践。善于用心工作的他,通过实践研究,创新发明了新的卡缆搭接法,并在全矿进行了推广使用,2009年被我矿命名为“郝国强卡缆搭接法”。这项创新发明,不仅节省了材料费,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给我矿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生产的保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张新建,具有中技文化、今年34岁的他,2001年初成为掘进一队一名农民掘进工。由于工作踏实,能够吃苦耐劳且业务技术过硬,2005年他被破格转为全民合同工,2006年被特聘为全国群监员,今年又被集团授予“优秀群监员标兵”。在实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班组、区队、煤矿的安全生产,被工友们称为抓安全铁手腕、查隐患铁脸面、查违章铁心肠的“三铁”
英雄人物事迹 小人物大英雄人物事迹简介
群监员。(www.61k.com] 今年以来,他在群监安全员的工作岗位上共查处各类隐患67条,大大降低了区队各类事故的发生。
5、强学友,恪守岗位,忘我执着。
下半年即将退休的他,从未放松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在最后一班岗。
孝老爱亲
1、 王保丽,绿化队一名36岁的女职工。自98年结婚后和公公
婆婆住在一起,她总是把二老视作自己的父母来孝敬。公公工伤后落下癫痫后遗症并于1994年偏瘫。但王保丽从未嫌弃老人,还经常抽时间照顾老人,为其洗衣服,和他唠家常。用自己特有的灿烂微笑和讲道理的耐心博得一向脾气任性公公的笑容,平凡真挚的话语成为家庭和睦、情感加深的催化剂。尽管家庭生活负担重,但王保丽健康靓丽的生活态度,成为我们平凡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 赵平改,孝老爱亲,奉献青春。从20岁起,就用微薄的收入
和瘦弱的身躯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助人为乐
1、轩新民,53岁的一名共产党员,现任劳动力市场工会主席。和自己母亲“常大娘”一样乐善好施,他拥有一颗大爱之心,常年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几年来,在他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下,我矿救济救助困难职工366人次,总计18万多元,其中生活困难的183人次,看病困难的122人次,上学困难的61人次,让矿党政工的关怀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送到了每个困难职工家中。同时他还影响着自己的妻子加入到义工照顾孤寡老人队伍之中,使许多困难家庭看到了希望,使身处困境的人唤起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2、张桂花,现年52岁的退休女职工,几年来用爱心照顾着一位残疾、智障孤儿韩秀光,让这个残疾孤儿感受到了温暖和厚爱。43岁的韩秀光自幼身残脑障,10年前父母相继离世,行动不便,言语不通的他又被同胞弟弟狠狠抛弃。2003年,心地善良、忠厚
英雄人物事迹 小人物大英雄人物事迹简介
博爱的张桂花得知这一情况后,就自愿担负起了这名残疾孤儿衣食住行的重任,并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悉心照顾,坚持为他送茶送饭,拆洗被褥,打扫房间,用一颗善良和真诚的心托起了这位孤儿的希望和未来。(www.61k.com]
3、孙刚,热血男儿,13年间共献血32次,献血总量共计16800毫升。
本文标题:黄继光的英雄事迹简介-八女投江:八女投江-英雄事迹,八女投江-英雄简介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