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知足常乐辩论-论知足

发布时间:2017-10-25 所属栏目:知足者常乐辩论赛

一 : 论知足

  常言道,知足常乐,有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一种看似平常却又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达观。又有人说,男儿当自强,应如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似乎又是说人应当不知足。其实,知足与不知足都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孰是孰非,不能一概而论。

  人们都不愿意一生如草芥般沉寂,都希望自己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便是与生俱来的不知足。拿破仑有一句流传颇广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核心就是要不断进取。一代名流征服欧洲的事迹至今仍镌刻在法兰西的凯旋门上。的确,人生不当轻易言知足,进取和一往无前永远是浩如烟海的世界中生命奔腾的主旋律。不知足,才有了辉煌的人生:知足,人类也许至今还停留在洪荒时代。文学家们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不知足;体育健儿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同样是不知足;科学家不断地探究世界的奥秘,更是不知足……

  生命岂能悄然流逝,它应似奔腾的野马,在驰骋中留下一串清晰的足迹。

  人们都渴望生如夏花之绚丽,这份渴望就源自生命进化中的不知足。但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却是行走在生命的蜀道上,步步如上青天之难。君不见孔丘遍访诸国求政而不得的难堪,孟轲遭遇被君王接见而意见不被采纳的尴尬;君不闻陶潜“误落尘网中,一去叁十年”的愤懑,浔阳楼上的白居易泪湿青衫时的抽泣声。自古以来,多少人生不逢时,比干、屈子、陆贽……但我们更知道李太白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决绝,庄周之“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幽默,蒙田之饮酒不为博一醉的清醒。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当我们力所不及时,当我们无路可走时,不妨知足,不妨去尝试享受已有的生活。“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惬意,“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的闲适……凡此种种,虽无生如夏花之绚丽,却也可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岂能无止境地追求,它应在生命的驿站停留片刻,享受生命的惬意。

二 : 知足常乐(四辩稿)

谢谢主席!作为全场最后一个发言的选手,我觉得我有必要为大家做最后一次梳理。(www.61k.com)

首先,我希望对方辩友能够好好看看今天的辩题:是知足常乐还是不知足常乐?而不是当今社会需要人们知足还是不知足。

其次,对方辩友明显对“知足”的理解过于浅显,仅仅将知足理解为知道满足,轻易满足。而事实上,知足应当是懂得满足,只有懂得满足,才能真正享受满足所带来的那种快乐;只有懂得满足,才会明白什么时候自己应该满足。

既然对方辩友对知足的理解本身就有错误,那么对方辩友所认为的知足等于固步自首,放弃追求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知足不是放弃追求,知足与不知足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有没有追求,而是两者的追求不同。

一方面,知足追求的是一种简单化,一种适合自己的。你能说陶渊明纵情山水就是没有追求?只不过他追求的是一种恬淡的生活罢了。

另一方面,知足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过程,而不知足追求的是结果。

人生道路上,知足的人更在意的是路两旁美丽的风光,或许我走的比较慢,但我更能享受美丽风景所带来的愉悦,我也就更加珍惜我所走过的每一步。知足教会我们欣赏与珍惜,纵然走得不快,却获得更多。

而不知足的人,他们的眼中只有一条条所谓的终点线。纵使一次次达成目标,所能看到的依旧是与下一个目标之间遥远的距离,走得很快,走得很急,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景,还得忍受摔倒时的艰辛,看似走的很远,实际上失去的更多。

最后,对方辩友总是一再强调不知足会使人积极向上,充满斗志,学会拼搏,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这个观点看起来无懈可击,但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对方辩友悄悄地设置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不知足能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前提是:你的欲望依旧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倘若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极限,那叫贪婪,无知,自负,试问这个时候不知足还能带来积极影响吗?但是欲望是无止境的,不知足也是无止境的,那这是不是说明对方辩友你只论证了一半呢?再者,将欲望限制在能力范围内,这本身是知足的表现啊!如果不知足只有在知足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那对方辩友是不是在论证我方观点呢?

知足是一种智慧。

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心中存一把尺,不让欲望冲昏心智,之中将其置于自己的掌控当中。就好比一个气球,如果只知无节制的接受空气,下场只有毁灭,知足就是在气球外面加上了一个玻璃罩使气球内的空气始终在自己的容纳范围之内。

知足是一种心态。

老子有言:知足者富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不知足者身富而心贫,而快乐的源泉正心灵的满足。 不知足者,纵是坐拥万贯家财,终究惶惶不可终日;知足者,虽一箪食一瓢饮,亦足以笑傲人生。

活泼可爱,却为没有令人惊艳的美丽苦恼;生活安稳却又为没有豪门的奢华而遗憾,这一切都不过是自寻烦恼。

知足者富 知足常乐(四辩稿)

当我的眼前尽是高山,知足告诉我还有谷底;当我在为自己没有鞋穿而哭泣。[www.61k.com]知足告诉我有些人没有双脚。

人生如月,月满则亏。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人世一切冤天屈地,无妄之灾,富贵荣华,香娇玉嫩,都不过过眼云烟,唯有知足,能让你快乐永远!

谢谢!

三 : “知足常乐”辩

  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它来源于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它是用来教育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的。但如果用这句话来作为我们今天生活的指南,那就值得商榷了。坦率地说,我主张永远进取。

  雷锋同志曾说过:“在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在工作上永不知足。

  我们在学习上也应该不知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学些知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懂得高深的知识和道理,成为有用的人才。但如果满足于所学的东西,满足于一知半解,就会半途而废,而一无所得。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更不应该知足。众所周知,英国大科学家牛顿青年时代可谓才华横溢,前半生创造了牛顿力学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到了晚年,他自我满足了,不再深入研究,信了神学,徘徊不前。因此,他的后半生,显得黯然失色了。

  与他相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为了测定热量和功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精心射击量热器。经过多次实验,他的实验结果本来已经相当精确了,但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在40年中,一共进行了400多次实验。他得到的数值,保持了30年没有较大的变化,这在物理学上是极为罕见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可见科学事业中是没有知足者的。

  那么,生活上是不是就可以“知足常乐”呢?我认为是,也不是。就个人来说,不应该贪得无厌,损人利己,一味去追求金钱,这就是雷锋同志所说的“在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的意思吧!但如果是对全体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则应该是“不知足”。建国60多年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应该看到有些贫困山区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未解决,活刚刚解决。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如果我们“知足”了,那么就再也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了,这样不但赶不上发达的国家,而且还会趋于落后。那是,人民不仅不会“常乐”而是会“常愁”了。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不是强者,就不属于这个时代。要成为时代的强者,就不能“知足”,而要不断进取。

  知足,会目光短浅;知足,会固步自封;知足,会知识浅薄;知足,使人愚昧,消磨斗志;它给人带来的是“常忧”,而不是“常乐”。只有不知足,才能使人具有开拓、追求、探索的当代精神;给人以坚强的意志,奋斗的激情,使人不屈不挠,勤学好问。只有奋勇登攀,勇往直前,才能“其乐无穷”。

 

四 : 论知足

  常言道,知足常乐,有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一种看似平常却又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达观。又有人说,男儿当自强,应如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似乎又是说人应当不知足。其实,知足与不知足都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孰是孰非,不能一概而论。

  人们都不愿意一生如草芥般沉寂,都希望自己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便是与生俱来的不知足。拿破仑有一句流传颇广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核心就是要不断进取。一代名流征服欧洲的事迹至今仍镌刻在法兰西的凯旋门上。的确,人生不当轻易言知足,进取和一往无前永远是浩如烟海的世界中生命奔腾的主旋律。不知足,才有了辉煌的人生:知足,人类也许至今还停留在洪荒时代。文学家们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不知足;体育健儿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同样是不知足;科学家不断地探究世界的奥秘,更是不知足……

  生命岂能悄然流逝,它应似奔腾的野马,在驰骋中留下一串清晰的足迹。

  人们都渴望生如夏花之绚丽,这份渴望就源自生命进化中的不知足。但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却是行走在生命的蜀道上,步步如上青天之难。君不见孔丘遍访诸国求政而不得的难堪,孟轲遭遇被君王接见而意见不被采纳的尴尬;君不闻陶潜“误落尘网中,一去叁十年”的愤懑,浔阳楼上的白居易泪湿青衫时的抽泣声。自古以来,多少人生不逢时,比干、屈子、陆贽……但我们更知道李太白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决绝,庄周之“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幽默,蒙田之饮酒不为博一醉的清醒。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当我们力所不及时,当我们无路可走时,不妨知足,不妨去尝试享受已有的生活。“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惬意,“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的闲适……凡此种种,虽无生如夏花之绚丽,却也可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岂能无止境地追求,它应在生命的驿站停留片刻,享受生命的惬意。

五 :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

我们都说人要知足,知足常乐,那么知足常乐还是乐而知足呢?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一篇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www.61k.com”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双方辩手:

大家好!首先谢谢大家给我机会参加辩论。

作为反方的四辩,我要对我方在陈述阶段和自由辩论阶段做出总结,并进一步说明我方的观点。

陈述阶段,我方一号辩手开始便申明了我方辩论的目的,是论证“乐而知足”这一词语中存在的快乐和知足之间的因果关系。人们因为精神世界上的快乐而感到满足。我方辩手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例子来说明,只要精神上快乐,人们便不会感觉到不满足。

之后二号辩手和三号辩手则针对对方辩友立论中的矛盾对对方的论点“知足而乐”进行反驳,并且引用了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来反驳了对方辩友单纯从本我的快乐原则这一片面角度对“知足而乐”做出的所谓正确解释。

自由辩论阶段,我方辩手开始便承接了陈述阶段三辩的问题,继续针对对方立论方面的根本矛盾做出反驳,对方辩友在我方再三要求下对自己的立论方面的矛盾做出解释,并且把开始时单纯的用本我的快乐原则来论证“知足而乐”变成我方三辩已经陈述过的完整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格结构系统。

在讨论过程中我方一辩把“乐而知足”引申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即精神上的快乐能够引起对物质上欲望的降低,从而达到乐而知足。但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个人的角度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进行争论,直到自由辩论结束。

从上面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来说,我方辩手一直围绕“乐而知足”这一观点,用各种事实及理论进行论证,下面是我对于我方论点的补充解释。

知足常乐辩论 知足常乐辩论反方四辩发言稿

“乐而知足”,并不是说,快乐产生了满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这里面的“知足”,指的是对自身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满足。是一种带有预见性的满足。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现在在做小职员,他感到快乐,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并不是说他满足于十年之后他还是小职员,而是他知道按照目前的生活步调来说,十年后他会做到什么位置,他对这个位置觉得很满足。

同理可知,对方辩友提出的变态杀人狂的例子,是因为他感到快乐之后,对杀人狂的生活很满足。之所以他会继续这种变态的生活,那是因为他觉得快乐,从而产生了满足感。由快乐产生满足感,证明了我方的观点是正确无误的。

而对于“知足而乐”这一观点,我方认为是错误的。通过前两个阶段,我方已经说明“知足而乐”跟本就不是人类的本能。而且知足之后是否就会感到快乐呢?我们可以看看秦始皇。他的功业就当时而言是最大的,他应该是知足的。但是他快乐吗?肯定不快乐。如果快乐,他就不会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甚至让徐福带 5000童男女给他找长生药,做一些随意夺走别人财产和性命的暴行。我举这个例子,可能对方四辩辩友会说,“知足不一定快乐,可是在那些事例中的那些人他们到底知足了没有?”的确我们无法得知别人是否知足了,既然如此,您又怎样证明您的例子里那些人是否知足呢?无法判断对方是否知足,您又如何能说他知足而乐?

对方辩友的“如若没有很多人相信“知足而乐”或者“知足常乐”,那么这样的概念也不会延续至今,广泛流传了吧?”这句话则让我觉得,好象是谎话说了一千遍就会变成真话。“三更半夜”这个词大家也都这么说,那三更真的就是半夜吗?半夜应该是2.5更才对吧。我们有自己的

脑子,我们可以自己思考事情的对错,不一定说了几千年的话都是对的。

综合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总结和最后对于各自论点的一点补充,相信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我方的“乐而知足”的观点。

本文标题:知足常乐辩论-论知足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301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