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启示录-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7-11-28 所属栏目:启示录吧

一 : 启示录

  支离破碎的记忆拼凑着一幅幅灰调画面,似乎从另一个空间下坠,时空竟相差数千年,该如何去衔接,却早已忘却。

  曾经我们都拥有一个舞台,挥洒自我精彩,时光荏苒,那段岁月不在。日子在甜腻的蜜里浸泡,最后的沉淀灰飞烟灭,如今的生活望不见天涯海角。总以为如坚守明月,便见云开。下一站还有另一番精彩。于是,在足迹踏破的日子里,我尝试过得有意义。

  后来发现“过得有意义”是一种奢侈,完全没有必要刻意。犹如潮起潮落,花谢花开,这是规律。没有为什么一样。

  再后来,风大,雨紧,物是,人非。

  如今恍然。过去,被我弄得像彼此纠缠的线球,找不到头绪而漏洞百出,只好拖延,只是拖延,只能拖延。

  仰望海面,海水黯蓝,像害了伤寒。日出是美丽的,但也是怅然,因为我们将见证自己在一天天变老,无能为力,看着骄傲被抛锚,只想挽留点什么,却不知是什么。

  蛰伏在空气中,呼吸干燥,我一脸惨白。

  这里,没有人群,也没有候鸟。

 

二 : 启示录

夜突然间沉寂,静得我无法用文字来诠释。

——题记

又是一个没有星光的夜晚,又是一个人,又是那盏灯,又是那些曲调,又是一句话引起我的无限思索……

轻微打开了播放器,耳边《红豆》应时响起。从《传奇》到《JustOneLastDance》,又到《InTheEnd》,突然就激昂起来。我傻傻地抬头盯着对面的墙上,时针却指过了十。我闭上眼,刻意阻止灯光影响我,感受着从《Number》跳转到《荆棘里的花》时短暂的安静。然后却是被一段提示音打断。小A对我说:

生命,就像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高地扬起风帆,向着无人达到过的方向前进。

时间,就像风。总是随心所欲,却悄悄地拂过耳畔,顺着历史的长河飘散。(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看着一串细腻的文字,我开始想。想起过去,想到现在,想着后来。拾起了自己从咿呀学语到现在会套弄匀加速运动的公式间的五千多个日夜中的特殊记忆。想起我第一次接触学校哭闹着要妈妈一直陪着我;想起我第一次接触篮球就把同学打伤;想到曾经我写老师伏案工作到很晚,现在却是我的灯也绵延到深夜;想着以后我要走一个人的路,听一个人的歌,书写一个人的孤独;想着以后我还仍要为人民币服务。

曾经我有过优异却不愿意保持下去;曾经我不肯一个人待在漆黑的空间,现在却毫不客气地抓着夜不放;曾经我害怕孤单,而今我却又不想再去逃避它了。我总不能彻底,总不能让事物按理想结局。其间的变化就如我歌唱时常变调一样,不会一个音韵到底,似乎那样子继续会很牵强,会令自己纠结。而我竟又懂得凡事的开始都是兴趣,接手后便又成了责任,要死心塌地地把它完成。然而,迟早我们必须认识到,世间没有可以一劳永逸的终点和归宿。所以我的理想也时常变化。一会儿想着我要用知识转化为前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下一会儿却又在考虑是否可以马上开个小店,扎入社会,摸索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其实生活的真正乐趣在于旅程,在于过程。终点只是一个梦幻,它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我挂着一副没追求的模样,散漫地走在别人的路边,看着别人的足迹然后放入双脚一一比对,真的发现那个深度是我无法模拟的。

还是那个没有星光的夜晚,还是一个人,还是那盏灯,还是那些曲调,还是一句话——夏日终将过去。

文/小佑

三 : 茅厕启示录

在礼服和假发来到这里之前

只有大河

滔滔滚滚的大河

(智利:涅鲁达)

你注定是在这WC里得到了灵感。(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十二道冷盆,十二道热炒。面对着那色、香、味与艺术最完美结合的美食,忍不住用那镶嵌着景泰蓝的红木筷,从那闪着耀眼白光的银碟子里夹住一块玉石般的鲍鱼肉放进嘴里,品尝这据说是从某个遥远国度进口来的珍肴。你细嚼慢咽,把这艺术品小心的放进了胃里。你并不觉得这据说是曾为某个国家元首掌过勺的国家级大厨制作出来的的东西比自个家的家常菜味道来得好。

缓缓的站起身子,离开了筵席。

“请问洗手间在哪里”?

沿着光可鉴人的进口大理石铺就的、顶上垂满了十八K金链、点缀着无数水晶片的吊灯、两边壁上挂满了名画的通道,来到了同样光可鉴人、同样顶上垂满了十八K金链、点缀着无数水晶片的吊灯、同样挂满名画的洗手间。

站立在门边的伺者笑容可掬,向前倾了倾腰,伸出手臂作出了一个“请”进的姿势。

背景音乐散发出淡淡的“维也纳的森林”里的气息。

胯下之物对准了洁白无暇、美伦美换、存储液体的“陶瓷工艺品”,一泄如注。

一个女人在偷窥,挑逗般的眯着眼,露出丰满的胸部和白白的腿,嘬起腥红性感的嘴,嗲声嗲气的对你说:“老公,我好想要做一个挺胸的女人”。“陶瓷工艺品”上方的液晶电视里正播放着“仙黛尔”文胸的广告。突然,觉得背部有被硬物顶着的感觉,难道是?抢劫?不许动?回过头去,吃了一惊,原来那伺者正用一个毛掸为你掸去衣服上的尘土。不由的晃动了下身体,“水柱”偏离了“陶瓷工艺品”,溅在旁边无辜的进口大理石铺就的墙壁上。你丝毫没有感受到“顾客就是上帝”的快乐,反倒是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来到同样是进口大理石铺就的洁白无暇、美伦美换的洗手盆跟前,尚未拧开其实无须拧开的水龙头,那伺者已魔术般的蹲在了你身边,用一块绒布片飞快地擦亮你的皮鞋。又快速直起身来,依旧笑容可掬,向前倾了倾腰,伸出手臂作出了一个“请”出的姿势。

你从那一尘不染的镜子里读出了伺者的辛酸和无奈。当然,也读出了那“请”的含义。你已顾不上从小就明白的“便后要洗手,爱卫生,讲文明”的道理,用那沾上了或许是数点水滴或许是数点尿滴的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二枚硬币,放在了那个同样沾上了或许是数点水滴或许是数点尿滴的同样是进口大理石制成的精美小罐子里。

你落荒而逃。

孑然伫立在青石板铺面的桥头,河面波光粼粼。夕阳余辉,草木生情。往昔的记忆随着星星点点的水花隐隐泛起。

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炊烟袅袅,暮色茫茫。墨色深处的画卷里掩映着这有着三、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一条二、三里长犹如画轴般的田埂小道冷不丁的在这里拐了个弯,绕过一片青翠的竹林,又蜿蜒向村内延伸去。掌管着全村排泄拉撒的茅厕照例就在这拐角处的村头,二个并排的大缸半掩在泥地里,上面横放着一、二根竹板当作座凳。前面是没有遮掩并完全敞开着的,正对着路面。另三面则是用玉米秸编织成的三尺高的围墙,茅草铺就的厕顶算是还能遮挡一点点的小雨。地上胡乱的摆放着五、六块石砖,如厕的时候总要小心翼翼的踩踏着,以防泥地里那一坨坨的秽物污了鞋裤。

茅厕最热闹的时候自然是在清晨,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起床了,憋了一夜,都到这里来放松一下,除掉隔夜的馊气。邻里照了面,免不了要打个招呼,寒暄上二句。于是,气氛渐渐地活跃起来,村子的生机也随之冉冉升腾。一般而言,在坑位满员没有空位的时候,孩子们便会自觉绕到茅厕后面的竹林子里去,找块略为干净点的地方,就地解决。也有极个别的多“喝”了几瓶墨水的“绅士淑女”是决计不会在这里半裸着出现的,都是在自个家里备下个马桶,完事后再找个僻静时候拎着马桶羞答答的去茅厕倒掉。

村民们在这里交流从各方面得来的各类消息,并附上自己的见解。高谈阔论,窃窃私语,一条条经过反复拷贝走了样的社会新闻便从这里流入到村子里去。又经过再次走样的拷贝,从这里流出到村子的外面去。

人民公社时期,每个自然村就是一个生产队,统一领导,集体劳动。那生产队老队长就有这样的嗜好:常常一大早的就来到这里,提溜着个烟斗,坐在缸上,大声嚷嚷,对着前来如厕的村民发号施令,等到腹内排泻空了,烟斗便在缸沿上蹭磕几下,村子里一天的农田活计也就自然安排妥了。真可谓是工作和上茅房两不误。

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便也是在这些个粪便堆里完成了逮鸟、钓鱼、玩耍的约定。更有顽皮的小孩,居然把这里当作“捉迷藏”的场所,每每躲藏在粪缸的后面,故意弄出些声响,引诱蒙着双眼的小朋友靠近。结果常常是受骗的小孩绊个踉跄,愤愤的扯去蒙眼的布条,孩子们便一阵哄笑的散开了。

偶尔也可以看到,村子里的一男一女分坐在二个缸上,一边如厕,一边聊天。聊至兴头上,自然就流连忘返。原本只需二、三分钟内就可以完事的拉撒解手也就为情所累,仿佛俩人都得了便秘,没个二十分钟半小时是下不了这缸的。村子里有几对热恋中的情人或许就是在这占着粪缸不拉屎的聊天过程中日久生情的吧。

茅房内那三面千疮百孔破烂不堪的墙壁上,总会有一些闲孵之人留下的笔墨,无非是一些含有色情内容的歪诗和画着男女生殖器或大腿的劣画。虽然只是些胡乱的涂鸦,但是在那只要有“姑娘”、“爱情”等字眼出现就被视作黄色、下流而加以取缔的封闭年代里,竟也能在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的心底激起片刻的涟漪,多少也给了他们(她们)一点感官上的刺激和想象的空间。

最消魂是秋之夜。朗朗晴空,繁星点点;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穹苍象一块巨大的幕笼罩着田野。安闲的坐在缸上,犹如着扁舟一叶,“玉鉴琼田三万顷”,听秋虫呢喃,蛙声一遍。爽爽的风送来阵阵的花香和丝丝的凉意。孤光自照,苍冥空阔,真有一点“悠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意境。

漫天的思绪随风纷乱的散落在这花白的水面上,河水夹裹着昔日泛黄的画卷不间歇的游去。没有了摇橹挂帆的船队,没有了鱼翔浅底的绿水,没有了岸边的竹篱茅舍,没有了村头的茅厕,也没有了五彩斑斓的花季。放眼望不到尽头的是毫无生机的河床。

河川之上,枯叶纷纷坠。。

台湾台北市的那个前教育局长龙应台到了黄土高原,对那简陋的田头厕所颇有微词,忿忿不平。她在《对公共厕所的研究》一文中写到:“人家站着你蹲着,人家穿着衣服你半裸着,人家从高处俯看正在用力的你”。面对着“非但没门,只有一堵矮墙,蹲着的人一偏头就可以看过去一排人头”的简陋茅厕,在偌大的黄土高原上没有第二选择的她内急之下也只得无奈地褪下内裤,“像一只缩头缩尾的病鸵鸟蹲在那儿”。更搞笑的是这个喝洋墨水长大的龙女士,竟然“面朝里背朝外的蹲错了方向”。龙女士大概是驼鸟肉吃多了,把那鸵鸟遇见危险就把头插进沙里的习性也应用在了厕所内,以为面朝里看不见别人,那别人自然也就见不着她了。

她反复琢磨,始终想搞明白为什么这厕所非但没门、围墙比半个人还矮半截?为什么非得面朝外而不是面朝里的蹲着?她在文章中广证博引,再三推敲,还摆出在黄土高原土生土长的贾平凹的文章来佐证。龙女士写到:“老农蹲在大树底下聊天时,肯定个个把背对着树干,脸朝外。”由此推论:这厕所无须有门,一堵矮墙足矣。“脸朝外才好左顾右盼,呼朋引友”。这个结论是荒谬的。八杆子也扯不到一块的事。在人烟稀少的黄土高原的荒岭野外你到哪里去“呼朋引友”?即便偶有过路的,也未必就是可以一同聊天的熟人那。其实这个问题还真够不上是个问题,应为太过简单了:那是应为我们农民兄弟姐妹们蹲坑的同时,还须照看着放牧的牛羊或收割来的庄稼的哇。如此简单的原由,几个字就能阐述清楚,龙女士却洋洋洒洒的写了数千言,还冠上了“研究”这么个严肃的命题,可最终还是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龙女士写这篇《对公共厕所的研究》自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心情沉重并有着忧国忧民意识的。但更多的却是莫名的杞人忧天,她想当然的把黄土高原上的贫困和落后、把对《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注:龙应台著)的气与这“只有一堵矮墙、面朝外”的厕所纠结在了一块,真的是有点多余的忧虑和担心了。

史书中有记载说,西晋左思那令洛阳纸贵的《三都赋》、北宋欧阳修那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都是在陋厕内完成的。欧阳修就在其《归田录》中布公:“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至于那龙女士在《百年思索》中提及并竟然与之纳粹头子相提并论的一个“会写迷人的诗词”的伟人的一曲《过雪山草地》,更是在那堪称人类奇迹的长征途中以芨芨草为遮掩的大草原“厕所”上哼就成的。由此可见,陋厕是可以能盛产名篇大作的,这是由其“非但没门,只有一堵矮墙,面朝外。”,如厕时皆能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所决定了的。

陋厕并不意味着愚昧。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乃古人之缪矣。环境不是问题,事物的特有属性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橘和枳,原本就是二种不同的植物,你又哪能期盼它们结出相同的果实呢。

龙女士自个也不是在《百年思索》中无奈的道出“瑞士美丽安静的日内瓦湖畔,却住着冰冷的人们”、“有着博士头衔的弹钢琴的刽子手”这样的话语吗?难怪龙女士摸不着头脑了,懵懵中便产生了“可爱的人与可爱的环境,竟是不可兼得的吗?”这样的疑问。

曾看到一则报道:欧州的旅游胜地阿尔卑斯山的厕所的四壁仍是用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外面却瞧不见里面的光学玻璃制成。游人用厕的同时,皆可以饱览山中优美如画的风景。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厕所是否是出自于对“非但没门,只有一堵矮墙。”的借鉴而应运产生的?更不明白,那黄土高原上“人家穿着衣服看裸着的你”和这阿尔卑斯山的“你裸着看穿着衣服的人家”这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有报道说:广州的闹市街头,有无人看管的精致移动厕所,使用者不仅须手脚麻利,还须肠气畅通,要不然三分钟时间一到,那厕门便自动打开,就会有在众目睽睽之下曝光的尴尬。

法国巴黎有家咖啡馆,厕所内的马桶用玻璃制成,里面放养了金鱼,如厕者一边排泄,一边观看游动着的金鱼。这别出心裁的创意,苦了那些初来乍到、不明就理的顾客,不知道该不该放水,担心会把鱼儿冲走。其实这马桶是有夹层的。咖啡馆老板也因此时常受到动物保护人士虐待动物的质疑。

再有:说是在澳大利亚的一些设施先进的公厕内,都在醒目位置放一个黄色的废弃物盒,专给那些瘾君子注射毒品后丢弃针头用,以体现“民主国家”对国民的“爱戴”和对人权的“尊重”。

想起七十年代曾去海南琼海公干,工作之余,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那馆内的厕所或许是得到了娘子军们的英魂和“八个样板戏”的庇佑,墙壁瓷砖洁白,设施一应具全,在当时的当地堪称是富丽堂皇。厕所门口区分男女的标记居然分别用上了“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威武子弟兵和“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娘子军战士的相片。这让如厕者在有一点新奇的同时却也有产生误入军事禁地,望厕止步乃至便秘的奇怪感觉。

所有上面的这几个所谓先进、文明的东西,是不是比那些“非但没门,只有一堵矮墙”的厕所更让人啼笑皆非或难于接受呢?

像龙女士在《对公共厕所的研究》中描写的:

“尿?

尿。

完啦?

完啦。”

这样寥寥一、二个字便能准确表达意思的精炼语言,在上述“先进”、“文明”的厕所内能孕育出来吗?

中华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想来和那“非但没门,只有一堵矮墙”的茅厕有着些许“剪不断,理还乱。”的粘连。(完)

四 : 启示录

漆黑的夜,孤独的心,些许过往,点滴思念,对于曾经人们往往选择逃避或掩埋,而我选择了面对。

童年的记忆,长大的忧伤,心底的故事被一串串的记忆落寞;爱,在一段回忆中缠绵。心事如尘,亦可如花,深知,有些美丽,在心,便是温暖;有些过往,恬静,便是最佳。经过深思熟熟虑我选择将它用文字记录。

童年已不在,生活还需继续;时间在流逝,爱恨情仇多纠结。

尘世的丰饶,就如一段烟火纠缠的岁月,总是要等到茶盏微凉,等到清灯明灭,才会幡然醒悟。

不论多少枝叶繁茂的交织,多少盘根错节的集凑,都换不回最初的那一朵初情。

踏入社会多年,经历了人情冷暖,看清了社会的“丑陋”。彷徨过、无奈过,最后依然选择坚强,因为我们还活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有人说“人生最不能等的两件事是,一:孝敬父母,二:身体健康”,在外流浪多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那头沙哑的声音敲击着我的内心最深处的痛。

也许人生注定了忠孝两难吧,在爱情与事业面前,远离父母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试问?每次听到电话那头问起“儿子最近忙什么呢,天气冷了记得要加衣服,照顾好自己,今年过节回家不?”那一刻,你是怎么想的呢?然而,对于我来说,就在那一刻,心底那个一直不愿触碰的角落被刺穿,一发不可收拾,任泪水肆意的流淌,却还是回了句“在说吧,我忙呢,挂了”。挂断电话后想想电话那头的情景应该是,父亲对母亲说“孩子工作应该很忙,你就别总打扰他了”但是也无法掩盖他内心的失落,这些也许只有母亲才能看的见。

对于老人来说子女健康、幸福他们就会快乐,他们需要的只是你偶尔的一个问候;而我们呢,吝啬的就连多一句问候懒得说出口,当我们沉醉星星点点、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中放纵人生时,你可曾想过父母在做什么,或者他们身体可好?

孝,一个看似简单的字,却有着它特有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它,更不能将其抛之脑后。人生在世,生命有限,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

天空飘起了雪花,想想家乡的冬天,此时此刻应该是漫天雪纷飞了吧,向家的方向,让雪花带去我的问候,让文字记录我的思念,

《乡愁》

寒露将至风似虐,时逢深秋农收怀;

忽如一夜惊天变,雪花纷纷埋山城。

《山城》

雪花纷飞掩山城,山城人家袅吹烟;

游子千里眺山城,山城人家似安好。

乡思,对于他来说是凉的,那种凉直至心底,寸草不生。而某些念,或者怨,无需渲染。不论是想疼了、想通了,摊开了,人生就是这样,无需缅怀。

因为我明白,纵使将一帘心事写旧,一盏茶饮到荒芜,相隔千里的眺望,那一段薄念,仍旧需要悉数收起。

时间流逝的速度远比想象中要快的多,然而再深的笔墨也掩不了幼小无知的交错,那些儿时的往事,不过是盛开在纸上的传说,又或者是经不起翻阅于尘封的往事里黯然褪色。

对于健康,我不想多说什么,不论是爷爷的离去,还是舅舅的仙逝;昨日的欢声笑语,今日的落叶归根;是解脱、是不孝、是伤、是痛。我能说的也许唯有“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五 : 启示录(一)

启示录(一)

文 一牧

上帝之死

人类发展至现代,对“世界”和存在的研究以西方的实证主义为指导,对存在之所以为存在的缘由、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在浩瀚宇宙中的终极地位穷极思虑进行追索。发达的量子物理学、相对论、波函数等等理论,与更加日益发达的太空飞船、射电天文望远镜不断地拓展着人类望向星空的视线,但在人类科技可见之处,无一不是无边的星空荒漠和黑暗。我们从未找到过能令我们感到温暖的智慧亲戚。我们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面对空旷无垠的虚无,生命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在世人皆知的大爆炸理论体系、星云中的黑洞,星光明灭之中,生命所有的价值、生命美好珍贵的感知、一切思想和意识甚至希望和信仰皆如一缕无绪而须臾飘逝的风,不值一提。生命毫无意义。上帝自此死去:空虚由此诞生。

技术的统治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其实你的一切思想和意识,早已被技术所统治。你的饮食,由庞大的机器所制造;你的身体,受雇于机器,又被机器所安排锻造;你的思想,离不开技术对世界每一次的发现和探照。你的感觉,零乱于庞大的网络之每时每刻都在飞旋着的碎片之中。你早已不是你自己。甚至你对此亦一无所知。如此的后果便是,你愈来愈空虚,也愈来愈恐惧。白昼你未曾懂得鲜花绽放的美丽,夜空下你也未见到神的影子。你已然被技术和机器异化为一柄刺向世界、又切割自身的利刃,靠着追逐和索取、满足和疼痛取暖。(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达摩克利斯利剑

然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技术发达与精神空洞混乱交错的时空前方,无疑是一个无比惊悚而黑暗的深渊。在技术点燃的灯光笼罩下,我们内心的灯烛仿佛枯竭湮灭了。或者,如果技术点燃的灯光足够明亮,我们的灵魂是否不再需要指引?可惜,在如此辉煌的技术机器和网络之中,我们却感到自己是如此空虚而黑暗,如此卑微、脆弱而不值一提。当然,这不见得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个体,却又无一不被迫从事着发展这机器、织造这网络的工作。但这膨胀发育中的庞然大物,载着人群,终究会去往哪里?我们不得而知。前方是道路抑或是深渊,我们一无所知。这才是真正的大恐惧。更毋宁说,一旦机器被恶魔所发动并驾驶,任何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现在,辉煌的技术在荒芜的灵魂家园里,人类正燃起欲望的熊熊的火焰,锻造着一把悬在天际,随时能够刺向大地、刺向人类自己的达摩克利斯利剑。

秘 径

其实一直有一条路,能够让人们通往幸福的彼岸。那些从古至今的诗者的歌吟,于无声处震颤人心的旋律中,飘忽着天使的翅翼,散发着上帝的荣光。甚至那些英雄们乱糟糟的情史、野兽般的撕杀,金戈相向的鸣音;那些兴衰更迭的城邦、田野和荒原吐露的芬芳……直至现在,当下,那些真正的诗者都在为人们昭示着生命的奥秘,指出人们去往幸福乐园的秘径。这条秘径就是,诗意。

遮 蔽

从古至今, 诗意一直在无聊而愁苦的大地上倏而发出亮光,照亮那条唯一正确的道路的入口。诗意的光芒是如此美丽,但它总是被周遭喧嚣的光华所遮掩所谓思想、意识、感觉、知识为人们铺设着无数条炫丽而迷离的道路,而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入口却总是被这些事物遮蔽。在这世上,诗意成了所谓诗人们的专利,芸芸众生却不幸陷于形形色色的欲望之挣扎,不能自拔,即便引颈以待,也无从进入诗之琴音指引的人间乐园。

幸运的诗人

所谓存在,是包含着人本身、包含着万物一切,当然也包含着人的意识的存在。存在,它是无限幽深又无限敞开着的一座花园。但 ‘意识’是一种‘摆置’的活动。‘意识’使世界成为了由人的思想杜撰出来的对象物,而不是它本身。在‘意识’中,世界以形状、色彩、声音以及流动和停滞等具象反映在人的感觉中。在意识中,世界隐匿了它的本质,却向人呈现着眼花缭乱的景色。而‘诗意’却正好相反。‘诗意’她从世象之无尽的繁华中出发,经过条条曲折隐秘的幽径,能一直到达世界的中心。枉论她是否真的到达了这个中心,仅仅在这途中,物我,人与世界的界限便已然消失,而融为一体。彼时,所谓诗者,那深喑这诗意的人,聆听着存在中心之无限幽深宽广的汹涌波涛,和嘹亮的超越生死的不竭旋律。

是的,那些诗者,是多么幸运的人!无论在星空下,抑或在荒原里,他们都能伏于存在之心的胸口上。他聆听,他沉浸,他享受。而人们从他们那里听到的,却只不过是他们已然远遁的足音,和他们在风中随手记下的只言片语。

归 一

但存在之绝对的中心,其实是不存在的。所谓存在,是由无限之广袤,到无限之幽深的无数层诞生着、死亡着、消散着、聚集着、动荡着和平衡着的涟漪。所谓存在之中心,其实只不过是我对世界的感知之不竭的渴望,那样一种梦幻般的意象。世界因我而存在。或者说,这个世界因我而存在。当这一个我死去,所谓世界,这个用以反映我周围事物的概念,和这概念所表述的一切将毫无意义。而死去的我,是否会到达、并感知另一个世界,则另当别论。

但,这一个“我”,既是唯一的、独立的,又是与周围的事物,与万物,与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的时光有关的。构造这一个“我”的身躯、骨骼、血液、细胞、思想、意识的所有粒子,都是与整个世界相关的。

我是唯一的,但绝不是偶然的。这一个我,之出处,言自渺渺洪荒而出,都显太迟。这一个我,之去处,言往极乐世界或万丈深渊而去,都属太近。我自知我之出处,实与世界之出处同一;我之去处,亦与世界之去处归一。

既然这个构造我的身躯、骨骼、血流和思想的存在,仅仅对于这样一个“我”有所称谓的意义,那么,问牠的意义,就是问这样一个活着的我的意义。存在的一切奥秘,都在我的身体里。存在之心,那隐秘的乐园,至深的福祉,当然也在我自己的心里。

当夏日空旷的田野

吐露宁静而悠长的芬芳

那是我的生机勃勃的心

绽放的菩提花般的馨香。

当秋风拂落凋零的花瓣,

将金黄的树叶洒满原野

那是我心灵的花园在生死更迭。

即便是高空的风雷闪电,

也同样是我狂暴的心

从不轻易发作的愤慨。

意识的局限

人的意识是由世界给予的。世界给予人以意识,使人意识到世界的存在。但人却首先将自我从世界中分离出来,把世界视作一个对等物放置于自我对面,然后又追问世界存在的意义。圄于人的意识这一种特质,人总是试图以图象、形状、语言和数字来阐释存在的意义。一个明显的窘境是,相对论之前的天文物理学总是无法理喻彼时观察到的时空深处无限巨大的空白,也无从知道宇空中除了灿烂的星辰还有什么。直至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和证明,才稍微填充了人类认知上的这种巨大空白。

然而显而易见一种致命的疑虑却是,人类意识的这一种特质,真的能够穷达存在最根本的奥秘吗?以这一种科学和技术的角度,以实体的形状、运动、生长、耗散,或者,最终以数学来阐释存在,真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吗?这个疑问即便以我们目前的智慧水平也能够作出否定的回答。我们可以预见,无论科技多么发达,理论物理多么先进,最终我们将发现,存在的奥秘将不会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科学研究、技术进步而实现的。况且如我们眼下所体会,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人类认知的提高,远远无以解决存在之为何存在这个根本的问题。相反,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知识,却将人从上帝的脚边拽开,抛向了泡沫在其中须臾消散旋转的的无边虚空中。

神的逃逸

那亘古照耀大地海洋山川的金色阳光,高天上遮蔽着无垠宇空的冷暗,赋予大地和生灵以温暖之云卷风驰、烟波丹霞,皆被描绘为流转的星空中,不值一提的须臾光线。人,这上帝曾经的宠儿或罪人,竟然成为更加不值一提的沙砾之上寄生的微小细菌。依凭现代天体物理学的所谓进步,从无边的虚空、飘忽的星球,到我们的躯体,世界成了由石块、元素和粒子构造的机械组织。即便太阳月亮已然被证明尚能燃烧几十亿年,银河能盘旋几万亿年,如许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已然将人的存在物化为粒子的运动、细胞的呼吸。人的生死成为一种须臾消散的物理过程,人生除了满足物质欲望,根本毫无意义。诚如海德格尔之言,这个世界黑夜里,弥漫着黑暗,在这个黑夜,不光神和上帝逃遁了,而且神性之光辉也已经在世界历史中黯然熄灭……

疑惑与崩溃

如此,我们当然会疑惑,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在哪里?人为什么要活着?如若我们认知的所谓存在,是这一种存在,或这一个世界,那么,世界之外是什么?难道我们人类,能如此意识到存在之存在着的人类,真的只是无边虚空中飘浮着的石块上,微不足道的芥子?如若果真如此,我们的意识、智慧所为何来?造物是否完全没有必要使人有此意识与智慧?如若我们的生命和灵魂,真的只是粒子随机组合里偶然的幸运,存在的一切岂不荒谬?人引以为自傲的意识,和产生无数问题和疑惑的所谓思想,岂不毫无价值?

如若无以解决这些问题,凭着令人恐惧的愈来愈发达的技术机器,我们必将遭受精神破败之后,文明崩溃的灭顶之灾。

永恒的悖论

人的意识,使人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人因为意识的存在,而能够说“我是”,“我在”“那是”“那在”。这都是一种表述。而表述其实就是客体化。首先,有表述即有主谓之别,只有有了表述者与被表述者,表述才能完成。无论被表述者与表述者关系如何,它们之间必然有联系。而“联系”则表示二者是不同的事物,它们中间必有割裂。事物作为其本身是不存在表述的,也是不必要表述的。人的语言就是对事物和事件的一种表述。造化赋予人以意识,使人能够依凭意识感知世界,并用语言说出对世界的感知。这是造化的恩赐。而同时,我们也可以体察出,正因为语言这种表述方式的存在,人本身却与世界发生了割裂。从一种较为浅显的情形来看,意识的这一种特质,包括认知、思想和语言,在使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同时,经由认知、思想和语言,与世界的本质发生了背离。这是世界中,存在之存在的永恒的悖论、无从化解的矛盾。

意识的鸿沟

但究其实质,人其实并无法真的将自我摆置于世界的对立面。“我们向来已生活在一种存在的领悟之中。但同时,存在的意义却都隐匿在晦暗中。”但在一般情形中,人只有在面对客体时才能说:“这是”,“那是”,因而,当人试图发问,存在是什么时,人便模糊地把自己放在了世界、和他自己的对立面。如此而来,人在以语言发问、表述的时候,便已经形成了世界与人的互相映照(而不是归一)的镜象关系。意识和表述,成了人与世界归一的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

本身的道路

但其实,“存在总是意味着存在者的存在。因而,在存在问题中,被问及的恰就是存在者本身。”(注)这样,表述仿佛回到了存在者本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表述者的存在者,人却又难免陷入存在与存在者映照关系之第三者的嫌疑。即便被问及的事物就是存在者本身,因为“表述”的存在,人便仍然貌似超越于存在与存在者之上,并试图以某种适当的表述来涵括存在与存在者的一切关系。正因如上论述,其实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种如存在者本身如是的那样,找到一种通达本质的正确道路和方式。

“意义”的谬问

“意义”是意识赋予其认识对象的重要概念之一。“意义”来自于意识,即来自于人的本质和人对自我及事物的感知。人之为人,乃缘于其能区分自我与周围世界。但人的意识将人放置于世界的对面。对存在的“意义”的问询,就象是人将自我和世界的一切活动映照于镜中,然后再从自身出发,观照这些镜中的映象,并试图寻找映象的轨迹。“意义”的概念试图对人和世界作出终极解释,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否定亦是一种规定。起码在人的意识中,否定亦是一种意志力的反映。

沉浸者

“意义”的概念指向一种观照。而观照即表示其主体----人,超越于其本身和世界之上。人清醒且观照。人甚至能够观照自我的活动。这正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然而也是其产生疑惑之处。一个沉浸者是不需要观照的,也是不能观照的。沉浸者只向内观照。沉浸者面向存在之微渺的中心,聆听世界万物运行之潮起云涌的律动。于此向内而非向外的观照和沉默中,沉浸者消融了自我,体验到本我与世界的同一。

时空烟波起伏流转,须臾而来而又须臾而去,生生不止,万世不歇。沉浸者聆听这流转的节拍,心魂已随时空流转的洪流而去。于是沉浸者再不发问,亦再无疑惑、妄念和恐惧。

死亡?那只是存在的一段音韵,一个节拍。

所谓死亡,如同诞生,只不过是存在映照于意识之中的表象。

于肉体之生死之外,定然有某种神灵般的光辉,栖居在人的魂魄之间。从渺渺亘古到茫茫未来,从无限之幽冥到无垠之星空,它一直如神光般照耀着时空,也照耀着人类。否则人也不会于此须臾的生存间,聆听到世界这无边的美妙音韵。

于是这沉浸者,这超越生死者,心魂回归入宁静的虚空,身躯却如挺拔的巨树站立于大地。

四季之风吹拂他的衣襟,金色阳光莅临他明净的额际。他的眸光温柔、坚韧而广阔,恰似烟波浩渺之海天一际。

本文标题:启示录-启示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772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