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旅游】中国十大佛教圣地(组图)
圣地一:法门寺
(法门寺因供奉“释迦如来佛指舍利”,故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唐初都曾拓展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原塔俗名“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成四级木塔,明隆庆三年(1569)木塔崩塌,万厉七年至三十七年建起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底(1939 )朱子桥将军捐资补修宝塔,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因阴雨连绵宝塔崩塌。
据史载:元魏二年(555);隋仁寿二年(602);唐贞观五年(631);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唐高宗显庆年;武则天长安四年;肃宗上元元年;德宗贞元六年;宪宗元和十四年;懿宗咸通十四年,均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迎请至宫内供养。宋代法门寺也曾恢复到最大规模。明、清两代法门寺虽有所衰,地方官民信众仍尽力整修。
新中国成立后,法门寺香火渐盛,道场兴隆。一九八四年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法门寺交由佛教界管理。一九八七年政府决定重修宝塔,清理塔基时发现了自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封闭的唐代地宫,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喜获释如来真身舍利及上千件法物宝器,法喜遍满,普天同庆,从此法们寺揭开佛元新页。一九八八年法门寺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并正式对外开放。
十余年来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在澄观、净一法师的带领下,在佛教四众的努力下,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长廊角亭、钟鼓楼、禅房、寮房等访唐工程。一九九八年对宝塔地宫进行装饰,使其庄严再现,体现无上法门,体现无尽法界,结合历史,宗教信仰,社科艺术等内容为一体而又是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坛场,再现唐密曼荼罗之精华,使法门寺成为中国佛教首区。
圣地二:灵光寺
(灵光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故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灵光寺位于北京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灵光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79年) 初名“龙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改称“觉山寺”。辽道宗咸雍七年(l071年),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供奉佛牙舍利建造了“招仙塔”。塔为八角形,以雕砖砌成,规模宏大。据《日下旧闻考》载:“寺后有塔十层八楼,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钉龛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广约五尺余。“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征调全国各地木材扩建该寺后,始改今名。几百年来,灵光寺殿堂巍峨,风景秀美,一直是北京著名的游览胜地和佛教活动场所。
目前的灵光寺依山而建,登上二十米高的石阶,就是大雄宝殿,内供1989年泰国已故僧王赠送的释迦牟尼佛铜像。穿过大雄宝殿就是佛牙舍利塔。院内古树叁天,花木扶疏,宝垮高耸,殿宇庄严。并有莲花水池,飞泉瀑市。昔人作歌云:“翠微八大刹,灵光居第一。”而灵光寺又以佛牙舍利最为有名。
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留下两颗佛牙舍利,一颗传到锡兰(今斯里兰卡),一颗传到当时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后由该国传到于阗(今我国新疆和阗县)。5世纪中,南朝高僧法显西游于阗,把这颗佛牙舍利带回南齐首都建康(即现在的南京)。隋朝建立后,佛牙被送到长安。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佛牙舍利又辗转传到了当时北辽都城燕京(即今北京)。咸雍七年(l071年)八月,招仙塔建成后,这颗佛牙舍利便供奉在塔内。
二十年来灵光寺佛光普照,法雨广施,信徒猛增,弟子达十万之众。来此朝拜的有缅甸、英国、法国、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信众,也有慕名而来的政府首脑。灵光寺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佛教道场。
圣地三:大昭寺、小昭寺
(大昭寺、小昭寺因供有释迦牟尼在世时塑造的12岁、8岁等身像,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大昭寺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始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于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这座大昭寺。大昭寺,藏语称“觉康”,意即释迎牟尼佛寺。后经历代修七葺扩建,才形成今日庞大建筑群。大昭寺占地2万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居中,高四层,上覆金顶。经堂、佛殿、传召机构绕殿而筑,大昭寺内珍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迎牟尼金佛。
小昭寺位于大昭寺北面约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为佛陀12岁时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成为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移至大昭寺,又将公主携带的另一个尊佛移至小昭寺。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前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即八岁,十二岁及十六岁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塑成后亲自开光。其中,8岁等身像由原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由尼泊尔带入西藏,原供于大昭寺内。12岁等身佛像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内。16岁等身像原在印度,后因战争沉入印度洋。大昭寺原是为供奉佛祖8岁等身像而建,小昭寺是为文成公主带来的12岁等身佛像而建,后两尊佛像对调了寺庙,12岁等身佛就到了大昭寺内。
圣地四、五台山
(五台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又被称中国佛教第一圣地,故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4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嵋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所在的山西处于黄土高原,地旱树稀,视野里整整一个是土黄色的世界,可以称为金色世界;峨眉海拔很高,山顶积雪,可谓银色世界;东方琉璃世界系药师佛的净土,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佛的简称,
五台山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圣地五、普陀山
(普陀山因是观世音菩萨道场,又被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故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普陀山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中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盘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圣地六、九华山
(九华山因是地藏菩萨道场,又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故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圣地七、峨嵋山
(峨眉山因是普贤菩萨道场,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故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嵋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
圣地八:少林寺
(少林寺因是佛教禅宗祖庭和世界著名佛教寺院,故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为印度僧人跋陀而建,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遂命名为“少林寺”。跋陀是第一个来到少林寺的高僧,他在少林寺专心翻译佛经,收徒子数百人。后来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后山五乳峰山洞内面壁九年,创立了佛教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被称为禅宗祖庭。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
圣地九:白马寺
(白马寺因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院,故排名中国佛教圣地——顾开元)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马寺。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白马寺山门东走约3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1961年国务院将白马寺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马寺文物保管所。现在,白马寺有僧众数十人,已正式开放,供国内外游人参观游览。
圣地十: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梵语为“佛教圣地”,俗称观世音菩萨的第二普陀山,故排名佛教圣地——顾开元)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中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为土、木、石结构,始建于唐代,现在的规模为17世纪陆续扩建完成,集宫殿、城堡、寺院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西藏闻名于世的标志性建筑群、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的宝库。
备选圣地:金陵大报恩寺
(报恩寺因发现释迦牟尼佛祖舍利,应排名佛教圣地,但尚未重新修建,暂排在后——顾开元)
大报恩寺遗址位置于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曾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后被毁于太平天国。
2004年南京市政府开始筹划复建事宜,2007年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启动建设。2008年8月7日南京大报恩寺铁函中阿育王塔的发现,震惊了世界。2008年11月22日下午,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在瘗藏千年之后,被工作人员从铁函内“请出”,“塔王”重现世间。2010年06月12日,南京大报恩寺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被打开,佛祖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世界现存唯一的佛顶真骨舍利千年后重现人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表示,佛顶真骨舍利是佛教的无上宝物,其盛世重光对于佛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发来贺电表示,佛顶真骨在中国南京盛世重光,预示着中国将“太平盛世再兴”。
从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发掘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高1.1米、宽40厘米,乃当前中国至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阿育王塔。塔身镶嵌宝石并雕刻佛像、经文,瘗藏千年仍精美绝伦。根据碑文记载推测与X射线探测双重验证,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佛顶真骨”、“ 感应舍利十颗”等稀世佛教圣物。
南京市曾向国家级主管部门提交论证报告,称佛顶真骨为北宋年间北印度来华高僧施护所献。
二 : 朝圣佛国
1
我喜欢用“朝圣”这两个字眼,一如周国平在《各自的朝圣路》里写得那样:“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是的,通往天堂、通往佛国的路,不乏有朝圣者的脚步与身影,山高水远,长途跋涉,在各自的朝圣路上,艰辛与苦难算不上什么,只要是真正的付出,便会有不同的收获。出行,不再艰难。佛国的朝圣路,只是行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2
每次出行大都是下雨,这次去普陀山也不例外。这一路上,只是在车船间不停的奔走,渡轮在洋面上几经颠簸之后,车开到了朱家尖码头,此刻,华灯初上,渔歌晚唱,与普陀山隔洋相望。
由短姑道码头登岸,北行不远就是普济寺。普济寺又称前寺,是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始建于北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夜宿普济寺,第一次经历这样一个夜晚,与佛如此的接近,寺院里灯火通明,影影绰绰,此刻,凡心不动,心若澄明。虚空的月,高高挂起,透着平和的光。普济寺里人来人往,不凡如我们般的香客,彼此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很少在凌晨三点起床,而对寺院里的僧人来说,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要做佛事,人们鱼贯着涌向大圆通殿,没有钟声,只有碎碎的脚步与低语,我无法窥视每个人的内心,但在佛的面前,无论祈求也好,祝福也好,一切都已洞然。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正殿,殿正中塑观音像,高约九米,两边塑观音32应身像,展现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各种形象。观音的坐像,无论是从那个角度看去,都是安之若素,庄严慈祥。嘴角的微笑,是那般镇静、安祥。她能将凡人的忧伤溶解,化去。莲花绽放的那一刻,众生为之动容。鼓钵齐鸣,僧人们念念有词,抑扬顿挫,忽高忽低。这泊来的梵音,就象动听的音乐,指引着人的一生。
清晨,我在普济寺内用斋,遇见一位来自河南的老者,他说,五台、峨眉、九华我都去过了,这次来普陀,算是了了心愿了。还说,我有皈依证,我还想去很多很多的佛教名山。想来,老者的脚步,已经走了很远。
3
微雨的清晨,出普济寺,又去了佛顶山,坐缆车上山,只见茂盛的植被沿着山坡爬行,山下低矮的营房便越显得渺小。佛顶山又名白华顶、菩萨顶,为普陀山之主山。山分支脉,分别向南、北、东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从远处眺望,诸峰若拱,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峰巅方圆平坦,宽广约20余亩。巅峰建塔,塔上置灯,曰“天灯台”。后又修筑一座望台,登临此台,极目远眺,可观赏普陀洋和莲花洋辽阔的山海景色。
在白华顶,雨中的清新,一如进入了新鲜的氧吧。树梢、檐前都挂着清亮的雨珠,寺院的上空青烟袅袅,又随即散去。呼吸在自然的空气里,竟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滋味,极目四周的山峰、洋面,悠悠然。
慧济寺位于佛顶山上,原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圆,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圆通殿、玉泉殿、大悲楼等,扩庵为寺,光绪十三年请得大藏经,由文正和尚鸠工扩广,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鼎立,称普陀山三大寺。寺内,有一观音堂,四壁嵌着123尊石刻观音像,汇聚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杰作。
我试图静下心坐了下来,隔着天井观望,眼前是一个个穿梭的身影,除了悠扬的焚音,寺院里显得寂静,寺内的小沙弥在勤劳地打扫着院落,闲暇的几个僧人站在积水檐下,卷经而立,慢言细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安详。
4
下山后去了法雨寺。在松柏掩映的山门前拾级而上,只见禇红的照壁上题着“天华法雨”几个大字,字里行间透着丝丝佛理禅机。法雨禅寺俗称后寺,乃全山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前身是海潮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建于明万历年间(1580年),后改寺,清康熙三十八年,赐“天华法雨”额,改称法雨寺。
在法雨寺,依然有着众多的人头,香客们一脸庄严,持香膜拜,保持着对佛祖应有的虔诚,一些游人则在香炉前嬉戏着,抛些钱币,搏得一些的欢娱。人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两面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法雨寺的建筑布局是一大特色,它依山取势,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初见九龙壁,只见浮雕上刻着九条龙形图案,扶摇嬉闹,几有飞天之感。龙图腾,向来是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而霸气的九龙壁与温和的寺院结合,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还是由来已久,我不得而知。入山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间有钟鼓楼,依次有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气势不凡。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是清朝年间从金陵明故宫折迁而来,可见清王朝对寺院建设的重视。
我信步入内,只见寺内林木茂盛,郁郁葱葱,有龙凤柏、连理松、古银杏,都是年代久远。多么希望在这晨钟暮鼓里,伴着这烟雨的清香,停留在佛国的寺院里,就象那些在古树间活泼跳跃的松鼠们,这里才是它们的天地。而我们的归宿呢,需要怎样的一份安逸与平和?
5
普陀的海边向来是人之神往的去处,那里有着柔软的金沙,宽阔的洋面,可以观潮、听海、看日出,还有紫竹林的不肯去观音院。清杭州人胡绍家《百步沙》诗云:“太子塔前沙,临风散似霞。至今卷石在,不见惹微瑕。”湛蓝的海水不断涌向海岸,给金色的沙滩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而不肯去观音院,正是在这道弧线的顶端。
在普陀山东南部的梅檀岭下,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据历代山志记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奉得一尊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洋面遇风受阻。菩萨不肯东去,慧锷无法,便靠岸留下佛像,与岛上居民供奉,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曲折的通道,明黄的照壁,一直通向紫竹林的每一处院落。“紫竹禅林”,“悲运同体”,香炉的题刻,金匾的楷书,无不显视着观音修身的所在。与其说慈悲的观世音是在紫竹林里弘扬佛法、拯救世人,不如说,一种宗教信仰所寄予的精神力量是何等的重要,它可以流传千年,乃至世世代代。
当我离开人群,独自漫步时,不经意间转进一处无人的院落,穿过弄堂,豁然发现一处四方的古井,崖壁上刻着“甘露法源”四个字,光明池就在这里,光明、甘露不正是观音身上的两大法宝吗?这里离海最近。咫尺间,有潮水拍打着青石垒就的屋基,发出阵阵的声响,那便是潮音涌动的声响。隔海相望,便是下一个朝圣地--洛迦山。
三 : 佛之圣国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引来的是憎恶和仇恨,但在这里,一切都被人人挂在嘴上的纯美微笑所化解。
——题记
金色的佛尊伫立在博物馆的四楼,夕阳洒下的余晖布满了整个佛像,闪烁着。白色的佛塔高高的居于这古城之中,神圣而又庄严。一群披着暗红色袈裟的僧人面对这佛塔,围在佛尊四周,虔诚的诵念着佛经。
在这个中国最寒冷的时候,我穿着短袖T恤和长裙,站在烈烈的日光下。这里,没有春夏秋冬,只分雨季和旱季。太阳光照射在我的脸上,我的身上,火辣辣的,像刺青一样。我望着这群虔诚的信徒,他们双目紧闭,吟着佛经,光脚坐在地上,古铜色或灰黑色的皮肤,让他们看起来十分沧桑。不少美丽的少女也坐在旁边,手里捧着一本经文书,有时念叨,有时哼唱,沉浸在自己祈祷的世界里。我穿梭在他们中间,不论是坐着的,躺着的,趴着的,蹲着的,都面带微笑的正面朝着佛尊,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口中念着百听不厌的佛经。他们神情专注,甚至没有注意到我的走动。仿佛他们心中的佛,便是生存的动力。
这里是古锡兰国,印度洋上的宝石,SriLanka【斯里兰卡】。
阿努拉德普勒是这个国家最古老的城市,在人们心中,它拥有着和佛教文化一样悠久的2500年历史,这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文化古城。这里有参天的菩提树在开花;这里有顽皮的古灵猴在玩耍;这里有缭绕的香火在弥漫;这里有彻悟的僧人们在仰望。这里到处都弥漫着古老的气息,楼里古老的装潢,路边古老的雕刻,城中古老的标志,都见证着阿努拉德普勒的2500年。在这里,人们大多是闲适的,清早,人们都会捧着鲜花来到寺庙,或举家出行,或和朋友,或仅独自一人,让祈祷成为一天的开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在斯里兰卡,任何寺庙都要求脱鞋,脱帽进入,有的大寺庙甚至要求男性必须脱去上衣。我还记得第一次光脚迈进康提的大庙,滚烫的地面,粗砺的沙石,让我迈出的每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父亲是中国航空航天总公司驻斯里兰卡项目部的厨师长,在不工作的时候,他常让他的司机,开着吉普车,带我到处游览观看,司机总是以为我是个任性的小姑娘,不敢跟我多说话,一次,正在开车的他听到下午六点的钟声,立刻靠边刹车,恭敬的对我说:“Miss Liu ,Please give me five minutes ,I have a important thing todo .”【刘小姐,请给我五分钟时间,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我同意了他的请求。他下了车,走到公路边的草丛中,向着南方坐下来,双手合十,开始祷告,车里的广播播放着斯里兰卡最大的主持与小僧人们一起诵经的声音。几分钟后,他返回车里,用右手【斯里兰卡的人认为左手永远是肮脏的,所以与别人握手必须用右手,否则显得你很没有素养】握住我,嘴里不停的说着“thank you very much,you are a good girl”【非常感谢你,你是个好女孩】。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因为,他有不灭的信仰。
2009年5月结束的战争,让斯里兰卡到处都坚守着背着荷枪实弹的军人。他们穿着浅棕色的迷彩服,背着沉重的枪支,为人们的安全而巡逻着,看起来凶神恶煞的他们,却热心的为我这个游行客指路。在斯里兰卡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住在繁华的科伦坡,康提,或是北部的荒地中的营地;不论是看着街上荷枪实弹非常防备的军人,或是路上面带微笑行走着的路人;不论是大主持在我的头上扣着金樽,或是在我手上系上代表信仰的佛绳;不论是玻璃棺里神兽大象、眼镜蛇的尸骨化石,或是白佛塔前的佛祖金尊。都那么的具有古老的气质,那么的带着佛的灵性。
或许是为了那不灭的佛之信仰,我浅浅的欢喜着。
或许是为了那释迦牟尼涅盘之卧像,我浅浅的欢喜着。
或许是为了那大主持系在我手上的檀香四溢的佛绳,我浅浅的欢喜着。
又或许是为了那菩提树下潜心祈祷的少女,我浅浅的欢喜着。
这一切的古,这一切的佛。或是说,这佛之圣国。
也许有一天,你也站在斯里兰卡的古脉上,佩戴着蓝宝石,手持着佛珠,泡上一杯纯正的锡兰红茶,默默,祈祷……
四 : 中国天主教十大朝圣地
本文标题:
中国四大佛教圣地-【旅游】中国十大佛教圣地(组图)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