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南辕北辙的道理是什么-南辕北辙说明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17-08-04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南辕北辙说明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说明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说明什么道理的参考答案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犇-嫑),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 : 中医与西医是南辕北辙的两种医学之一

近几年看了一些中医书,发现中医与西医无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还是在方法论指导下的技术手段上,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种医学。从上世纪初以来,由于西风东渐,取缔中医的呼声迄今不衰,更有和事佬试图搞中西医结合,其中有人提出走西医的“科学”理论与中医的疗效相结合的道路。结果,中医非但未被取缔,好像还有中兴的趋势,居然到北美开花结果去了,而中西医结合的路子怎样走也走不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要认清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两者的差异表现在哪里,差异是不是本质性的。我的结论是:中医是取缔不了的,因为中医的认识论远远高于西医;中医与西医的差异是本质性的,所以根本无法结合。中医与西医是南辕北辙的两种医学。两者的差异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第一,普遍联系观vs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论

中医的基础理论有三:阴阳五行论;藏象理论;经络理论。其中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哲学总纲,它认为必须从矛盾的普遍联系角度来审视对象:任何系统都是动态平衡的,而阴阳者,就是抓住系统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要素;五行者,是指各要素之间存在互助与互制的关系,互助互制,才能平衡。你能找出不存在阴阳要素之动态平衡的系统吗?你能指出局部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系统吗?

中医理论是把人体作为一种最高级的自组织系统来处理,医理堪与治国理论在级别上比肩,属于最高级的人与物的关系层面,所以范仲淹才会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话。在中医看来,任何一门其他的学科,都不能与医理相提并论,因为医理的对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级组织——人体,其他学科对象的复杂性、能动性、局部互动性,与人体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因此,中医对待人体的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方式,而为其他学科所不可企及、无法模仿的。

西医没有明确的哲学理论,西医只是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原理应用于人体的产物而已。所以西医的眼睛只盯着引起疾病的原因——细菌和病毒(下面简称细菌,指一切微生物外邪),西医的功夫全放在仔细侦查体内细菌上,因此深入人体的各种侦查仪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西医又把精力放在研制能杀死细菌的单味药物上,全然轻视自然物品的治病能力。各种新药于是层出不穷,专利不断。西医的理念是:人体生病,全是细菌入侵所致,保健就是杀灭细菌,岂有他哉!

西医三大支柱:能强力干预人体、便于寻找细菌的设备仪器,能杀灭细菌的药物,能防患于未然的疫苗——这是现代科学在西医领域的本质含义。中医在这三方面一无所有,所以不科学。(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由此攻击中医愚昧、落后、与科学毫不沾边,是自然而然的。攻击中医的杰出文化人不在少数,孙中山,梁启超,胡适,鲁迅,陈独秀,梁漱溟等辈都恶狠狠攻击过,他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吵得不可开交,但在攻击中医上却罕见地口径一致,好像领了什么人的津贴似的。如今攻击中医者似乎以方舟子为代表,好像也摆出非取缔不可的架势,也好像领了谁的津贴似的。但我有点不懂:为什么非要取缔中医呢?中医落后,应该不碍你什么事吧?你生病不看中医不就成了吗?丑陋的中医站在一旁,不是反而能衬托出西医的俊美吗?没有绿叶,红花也就不怎么红了呀。美人总是喜欢与丑人为伴的,美人与美人比肩,大家都很不爽,是不是?

但仔细想想,要取缔中医也不奇怪。因为现在看中医的,多半是西医束手无策的病,西医能治的,基本轮不到中医;西医主张开膛剖肚,有些患者不愿意,于是去找不主张开膛剖肚的中医。想不到西医束手无策的病,居然给中医治好了;想不到不愿开膛剖肚的人,也终于无需开膛剖肚而能安然无恙吃饭做爱了。西医眨巴眨巴眼睛,咽下恨恨的口水,最后甩出一句话:本来就没病,是我们当初搞错,让中医钻了空子,可恶。

再仔细想想,西药一天到晚的不是有副作用,就是有抗药性。病人服药,病尚未治好,副作用已经成为新的病,令人哭笑不得。而西医的许多病又是需要终身吃药的,不免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吃药究竟是为了治病?还是为了致病?

再说抗药性,好不容易研制出对付什么细菌的新药,风光了2年左右,细菌突然变异,就像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突然不知去向,新药无效了。不得不再去研制对付变异细菌的新药,等到研制好了,但用不了多久,细菌再次变异,如此不断反复,于是西药就成了跟在敌人屁股后面疲于奔命的追兵,很像是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细菌不可能傻到让博古和李德来领导,所以药物追来追去不见细菌的踪影,是大概率。比如对付疟疾,过去有金鸡纳霜,后来金鸡纳霜失效,研制出青蒿素,现在青蒿素又失效了,迄今尚未研制出新的特效药(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奖的时候,青蒿素已经失效)。反观中医,首先根本不存在副作用。什么叫副作用?是指在治病合理剂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作用。不能把过量服用、不当用药而产生的不良作用算作副作用。比如大青龙汤这副药,规定对症用药只能服一次,但你无视规定,第二次吃药引起脱阳丧命,难道是药和医的责任?高楼耸立在那里,本来不干你的事,你非要爬上去跳下来,难道是高楼的责任?再比如,你的酒量是半斤,你喝1斤酒醉了,就说这个酒有不良作用,是不是挺搞笑?其二,《伤寒论》上的药方,1千8百年前有效,现在依然有效,从来没有抗药性一说。这样仔细一想,西医要取缔中医,实在是情有可原的。各位难道忘了庞涓一心欲置孙膑于死地的千古遗训了吗!

这里谈谈中医界的陆渊雷现象。陆渊雷是民国时期的名医,在政府要取缔中医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认为不应该取缔,理由是中医疗效好于西医。他是名医,有资格说这个话。但是,不知道他脑子糊涂,还是为了妥协,居然提出“中医科学化”的口号。他认为,中医的疗效是好的,但中医理论不好,不科学;西医是科学的,理论是好的,但疗效不如中医,所以想把西医的理论与中医的疗效结合起来,皆大欢喜。这就是中医科学化。

有点脑子和阅历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实践做法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指导的,理论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不可分割,是互为因果的: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丰富和修正理论,这是常识。因此,正确的理论可以产生正确的或不很正确的实践;但不正确的理论不会产生正确的实践(理论本身无所谓正确不正确,之所以说某理论正确,完全因为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有效,反之亦然)。所以,中医科学化的提法在认识论上就不合逻辑。

中医历代名医,都奉张仲景为医圣,都是《伤寒论》的好学生和实践者,也都认为《伤寒论》是《内经》理论用于治疗实践的产物。但近代由于日本汉方医学的影响,逐渐分为两派:医经派和经方派。两派虽然都把《伤寒论》奉为圭臬,但医经派认为,《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是中医的两部一脉相承的经典。《内经》偏重理论,《伤寒论》着眼于医疗实践,其渊源一也。经方派则认为《伤寒论》在理论上不属于《内经》,是独立于《内经》的。于是经方派就出现了否定《内经》理论的倾向。这个观点其实是日本汉方医学的观点,汉方医学大力推崇《伤寒论》,但抛弃阴阳五行论。

《内经》产生于西汉,《伤寒论》产生于东汉末年。中医界在受到日本汉方影响之前,没人认为《伤寒论》是独立于《内经》的另一套理论。内经理论是中医的唯一理论,问世以来,从未出现过与之相抗衡的另一套理论,这是因为《内经》是中国哲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代表着中国哲学与医疗实践的最高成就,不是哪个理论学派炮制出来的。也不是哪朝哪代、哪个权威机构硬性规定的。如果《伤寒论》是独立于内经的另一套理论,那么《伤寒论》的理论是什么呢?可笑的是,有些现代经方派居然大言不惭,说要来建立《伤寒论》的理论。1千8百年来,中国的历代名医都没看出《伤寒论》是另辟蹊径的中医学,即便作为“新理论”祖师爷的张仲景,也没说过任何自己的著作不同于内经的话,而古代以《内经》和《伤寒论》作为必读书的所有医家,居然愚蠢之极,在近2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都没有发现这个惊天大秘密,倒让日本人给发现了!这符合常理吗?一个不好的中医理论居然空空洞洞地坐了2千年的医界第一把交椅,一个医者奉为圭臬的方证经典,虽然另辟蹊径,但居然连张仲景都不知道自己走的是哪条蹊径,还有待于2千年后的人去指出来!我只能说,纵然你医道高明,效如桴鼓,但脑子有时候还是会进水的,一旦进得水来,照样是一塌糊涂。

《伤寒论》的理论显然是《内经》的理论。如果说,《伤寒论》是另起炉灶的,作为新理论创建者的张仲景绝不会不置一词。而且也绝不会在新理论中使用《内经》的三阳三阴名词。经方派说,六经与《内经》的经络没有关系,六经只是借用经络术语来表明病位与病性的六个名称,六个名称完全可以用ABCD来表示,与经络没有关系。如果真是这样,仲景的少阳病提纲为什么与胆经的病候相似?仲景在《伤寒论》说的“刺足阳明”,显然是指足阳明经的足三里,而他同时所说的阳明病,如果张仲景嘴里的“刺足阳明”指的是足阳明经,而在说阳明病的时候,“阳明”与阳明经毫无关系,指的是不同的概念,那只能说明张仲景使用术语的能力太差劲了,完全在乱用概念,误导读者。《伤寒论》以思路严密、行文简练明确著称,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

既然《伤寒论》与《内经》在理论上一脉相承,那为什么会出现用《伤寒论》来否定《内经》的现象呢?我觉得,是因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方法是可以独立于理论的。就是说,你在学习一种实践操作法的时候,不一定能理解产生这个方法的基础理论。自行车高手,一定要懂得自行车制造原理吗?孙子兵法产生于道家思想,但百战百胜的军事家,不一定能看懂《道德经》的。不学阴阳五行,不妨碍你成为经方高手,这是对的,但不等于《内经》理论与《伤寒论》无关。

三 : 中医与西医是南辕北辙的两种医学(之二)

第二,司外揣内vs 眼见为准

西医攻击中医不科学的又一理由,是西医注重解剖,西医根据人体内部的实际状况进行诊断治疗,而中医只看人体表面,所谓的诊断,只是毛估估而已,离开科学的精确性甚远。

这话不错。西医的确注重解剖,能看清人体内部的旮旮旯旯,尤其能看清胃肠系统的情状,因为管道可以伸进去。管子伸不进去的地方,有照妖镜CT和探照灯X光。而中医两眼一抹黑,看不到内脏,只是凭外部迹象来判断。中医的这个方法叫做“司外揣内”,即经过对外在迹象的分析,设法了解内部发生的事情。西医否认这个理论,认为即便“司外”能做到部分的“揣内”,也绝对比不上对内部看得一清二楚后作出的判断。

司外揣内究竟合理不合理?眼见为准是否绝对优于司外揣内呢?

其实,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设法真实了解身体内部发生了怎样的病理变化。

究竟哪个更好,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这要取决于研究对象是什么。如果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内部与表面缺乏互动联系,那必须眼见为准,因为你无从司外揣内。比如,地底下有没有石油,石油储量丰富不丰富,你能凭地表的样子准确判断吗?当然不能。一个西瓜熟不熟,有经验的人可以从外部作出准确判断,但当然还是比不上一刀切开更为确定。(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但医学的对象是人体,而人体是最复杂、最高级的有机体,它“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外互动具有必然性,因此,可以以司外揣内的方式来了解内部的状态。这是一。其二,我们观察人体,观察的是什么?是观察具体脏腑器官的客观模样吗?显然不是,我们观察的是脏腑器官的功能情况。而功能是动态现象,形于外者甚于藏诸内。两辆汽车停在那里,牌子不晓得,能看得出哪一辆性能更好吗?当然只有开起来才能见分晓。中医认为眼睛与肝脏有功能联系,但是钻到身体内部却看不到两者有直接的物质关联。但我们看到眼睛发红,又看到疏肝以后眼睛不红了,而且屡试不爽,就揣摩到两者是有功能联系的,这不就是司外揣内的成果吗?而这是“眼见为准”所做不到的。对于功能联系,司外揣内远胜于眼见为准。我们不妨想一想:有个工厂在上海的杨浦区,工厂在奉贤有一个仓库。你看到了这个厂房,又看到奉贤仓库的房子,如果没人告诉你,你怎么知道两者有功能联系?但如果你看到从厂房运货到这个仓库去卸货,你就会明白这个联系。“眼见为准”,只能看到孤立、机械的物体,要了解功能关系,需要观察动态状况,而人体功能动态的最佳观察点是外部,不是内部。退一步说,如果眼见为准与司外揣内对动能状态的掌握有同等作用的话,也应该用司外揣内的方法,因为西医眼见为准的前提是对人体的伤害。可见,对于人体,不仅可以、而且必须采用司外揣内的方法。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医的理论支柱之一——经络理论,这个理论问世以来,首次遭到质疑,被视为“伪科学”,是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后,质疑的理由只有一个——解剖后找不到经络。难道2千年来,中国人不知道通过解剖是看不到经络的吗?肯定知道!但为什么中国人从来不怀疑经络的存在呢?为什么非但不怀疑,还把它尊为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就是因为通过司外揣内的功能观察,经络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根本无需眼见为准。就像电,也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西人就承认电的存在呢?不就是因为感知到了电的功能吗?

两种理念产生两种结果,信奉眼见为准的西医是不可能产生经络理论的,但现在不得不认可了这个理论,针灸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针灸师在美国到处开业,这个事实等于承认,司外揣内对于发现人体的功能联系,胜过眼见为准。

而且,对系统的局部变化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无论是眼见为准还是司外揣内,都首先要应用关于系统运行的正确理念。比如开车时突然听到异常声音,懂得汽车机理的人可能就凭声音知道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不懂机理的人,即便找到发出声音的零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人体而言,你用仪器钻进人体,发现大肠有异物,但要作出判断,必须有病理理论来指导:这个异物究竟是需要立刻处理的病患?还是虽然属于病理,但不需要处理?或者就是生理性的?就是说,通过高级仪器查出异常后,还需要解读含义。看见同样的东西,结论却不一定一样。这就涉及到中西医的下一个重要区别。

第三, 注重症状vs盯着外敌

现在定期体检非常流行,据说这是保健的不二法门:将病患杀灭在萌芽之际,善莫大焉。同时也体现了用人单位的人道:关心员工的健康嘛。总之,绝对是好事。定期体检,是在没出现生病症状的时候,主动出击,深入敌后,寻敌决战。

这是西医的治疗理念:盯着外敌。发现异物或指标异常,就成为治疗的对象。所以,定期体验之后,总有一些人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住进了医院,甚至就此死掉。西医认为,健康人体不应该有异己物,各项指标也应该在正常值范围,反之就应该进行干预,进行处理,否则属于养虎遗患。

与之相反,中医的理念是:症状是生病的标志,没有症状,人体就是平衡的。(平衡存在高水平平衡和低水平平衡的区别,但不是疾病,疾病是失衡,必有症状。)中医认为,体内有异己物是正常现象,因为身体在不断与外界交流,正与邪不可能泾渭不犯;指标的反常也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没有生病症状,就不需要干预处理。

那么,究竟哪种理念更符合实际呢?

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某人好好的,没有症状,但经过体检说有癌症,因而吓得半死,结果不外三种:有的没多久就死了;有的开刀化验,过了几年也死了;或者开刀化验,过了好多年还活着。没多久死掉的,说是已经晚期,没办法了;过几年死掉的,说是如果不开刀化疗,基本上早就死了,活这几年还是赚的;迄今还没死掉的,便是定期体验有好处的典范。当然,话完全可以反过来说:没多久死的,是被吓死的;过几年死的,属于被折腾而亡;还没死的,是抵抗力特强,经得起折腾,但已经折寿。两说都有理,不是吗?

中医只看症状,不重视异物和化验指标。理由何在?中国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意义,在于此事物对它事物的影响,因此,必须在两者的互动中才显示其意义,不互动就没有意义。比如一把刀,拿来切菜,就是菜刀,拿来杀人,便是凶器,刀静静地躺在那儿时,只有可资利用的潜力,其他什么也没有。再比如某人说了一句话,听者可以有两种反应:无动于衷;勃然大怒。如果听者无动于衷,这话就没冒犯;如果勃然大怒,就是冒犯。这句话客观上是不是冒犯,是没有标准的。如果听者无动于衷,你在边上觉得是冒犯,出来打抱不平,那是这句话的冒犯性,是与你的换位假设互动所致。

由此可见,症状是人体与外邪互动的结果,外邪的不良作用是通过症状显示出来的;如果外邪与人体互动后不出现症状,就不存在不良作用。感冒流行时,人群中不是人人都感冒的,你能说没感冒的人是没传染到感冒菌吗?不能这样说,应该认为他们对感冒菌没反应,没症状的人需要治疗吗?当然不需要。

中医认为,审视外邪,要放在人体与外邪的互动中,孤立审视没有意义。比如,西医的营养学认为黄豆的营养远远高于大米。这是对的。因为化验发现,黄豆的各项营养指标基本都高于大米。但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吃黄豆获得的营养比吃同样多的大米获得的营养多?不能,因为还涉及到消化吸收的问题,食物的真正价值,在于人体吸收了多少,不在于它化验出来的营养指标高不高。

西医根据人体的正常生理情况,规定了指标的正常值,这没错,但是绝对根据这个正常值来判定好坏,却是错误的。举个例子。水管壁用久了肯定有水垢积淀,但积淀的垃圾不是均匀分布在水体中的,所以,拿去化验的水所含垃圾,远少于管壁垃圾的浓度,指标基本上符合正常值。但如果你清洗水管,管壁上的垃圾融入水中,这时拿去化验,肯定超标了。换句话说,水管未清洗时垃圾总量必定多于清洗时的垃圾总量,至少不会少于,但化验结果却相反。同样,人体血管与水管的机理是一样的,垃圾沉淀在壁上,气血不足时,不去触动垃圾,等到气血充盈时,会自动启动清理垃圾的机制。不清理时的化验指标极可能符合正常值,而清洗时的指标,肯定超标,这样一来,指标的含义与实际情况岂非正好相反?经常听到脑梗的人说,2个月前验血指标一切正常,咋就脑梗了呢?一位有资格半年体检一次的官员,有一次查出一个巨大的胆结石。官员纳闷了:这么大胆结石半年就无中生有了?问医生,医生也承认不可能半年长这么大。那么半年前为什么没查出?哑然。

再说异物。中医认为,人体始终有垃圾存在,每天吃喝拉撒的,痰饮淤血是避免不了的,而且人体的异物,也就是痰饮淤血,没有其他。日本汉方医学称为水毒、食毒、瘀血,名称不同,物质一样。所谓的肿块,就是痰饮淤血时间长了,越积越多,脱水硬化而成。还有一种情况,是细菌为了生存,有时候在人体上制造创口,人体必然会自动修补创口,但如果气血很差,修补会很马虎,造成补丁的异物化。这些东西在西医的仪器下一个也逃不了,所以定期体检会出现很多“病患”。但在中医看来,异物只是潜在的病因,如果没有症状,不需要、也不值得去处理。85岁以上的老人,体内基本都有西医所谓的癌症,也就是上述固化的异物,但他们都不是死于这个癌症。如果早些发现,早些治疗,可能连80岁都活不到。

注重症状是中医的伟大思想。我们都知道,所谓生病,是人体与病因互动的一个结果。并非病因进入人体,就叫生病。人-病互动出现症状了,才叫生病。症状的意义有二:一,提示外邪寒、热、虚、实、的性质,二,揭示人体反抗外邪的方式,因此,症状能提示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能力不同的人,反抗同一外邪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同样是受寒,有人打几个喷嚏,流些清涕就没事,无需治疗;有的发烧,恶寒,提示正气把外邪抵挡在体表,需要发汗治疗;有的拉肚子,用泄利的方式排出寒气,也无需治疗。恶寒发热,说明身体是想把寒气从体表赶出去,治疗就应该顺着人体,用发汗法来推动寒气从体表排出。如果用泻肚的方式去治疗,那就同人体逆向而动,是在帮倒忙,寒气就会从体表内陷入肠胃,转成其他病。如果寒气进入人体但没有出现症状,说明此人气血太差,放弃抵抗,也无需治疗,因为人体没有提示反抗的方式,无从帮助起。滞留在人体的痰饮淤血也是如此,气血充盈的人,始终在自动清理,体内垃圾就较少;气血不足的人,清除垃圾能力较差,滞留的痰饮淤血相对较多,但也可能长期不影响功能,所以没有症状。后一种情况应该注重养生,养足气血,而不应该治病。

由此可见,中医的症状观是极其伟大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观。

西医盯着外敌,一经发现,便用外力干预。貌似对身体负责,其实在摧残身体。中医认为,体内异物是不是找麻烦,取决于人体的气血(即正气)状态:正气渐趋充盈,防卫能力不衰,异物完全可控,甚至会自行消失(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如果不去养生保健,正气渐衰,别说已经存在的异物,即便现在没有,以后也会出现(经云:“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外力干预很愚蠢。如果正气充盈,则无需干预;如果正气渐衰,干预也没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重要的是,干预本身是在伤正气,助外邪。

本文标题:南辕北辙的道理是什么-南辕北辙说明什么道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966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