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王昌龄诗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记:王昌龄曾经从军边塞,创作了一组边塞诗歌——《从军行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抒发纷杂无尽的边愁。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琵琶声中起舞,一曲又一曲,虽然变换着新的曲调,但是总让人想起《关山月》那旧时离别的忧伤之情。
首句,琵琶、起舞、新声,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军旅宴会载歌载舞的欢闹场景。如果单从这句来看,是不能知晓这琵琶曲中所含之情感的。“琵琶”,是具有西北少数民族风味的乐器,其音宛转悠扬,尤其增加军中宴会的热闹气氛。因此,在这种乐曲中起舞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换新声”,换了一曲又一曲,每一首曲调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更加表明宴会之热闹。
次句,用“总是”突然一转,表明所弹之琵琶曲虽然不一样,但是情感却是一样的,都是抒发离别之情。《关山月》,是伤离别之曲,是离别之曲中的典型曲调,非常适合用琵琶演奏。“旧别情”,表明曲中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是边地军中戍卒的普遍情感。“换新声”和“旧别情”,形成鲜明对比,从热闹的场景中一下子回到了离别的场景,更加增添了一种背井离乡、离别亲人的忧伤愁绪。从一、二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边地戍卒来说,热闹的气氛中总是包含着凝重的情感,本来想在歌舞酒乐中忘却忧愁,但是边塞荒凉孤寒的生活总是浮现在眼前和心里,这种情感是无法压抑的。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两句的意思是:纷杂的琵琶舞曲撩拨起边地的愁绪,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挂空中,照亮那长城。
三句,是琵琶奏新声中总是旧别情带给人的感受。“撩乱”,扰乱,搅乱之意,生动形象的把心里那种纷乱无绪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来。“边愁”,边地之愁,这种愁是“乱”的,复杂的,有军中生活枯燥之愁,有边地荒凉苦寒之愁,有战乱死伤之愁,有离别思念之愁,有孤独寂寞之愁等等。“听不尽”,有听不完之意,更有听不够之意,含义复杂深刻。所谓“听不完”,就是这琵琶声中的边愁之情无边无尽(www.61k.com),永无休止的折磨着边地戍卒的心,这是一种煎熬。所谓“听不够”,就是这琵琶换新声中散发出来的旧别情,对于远离故土和亲人的戍卒来讲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因为久戍边地的处境是无法改变的,与家人团聚的希望是渺茫的,所以只有在这琵琶新声中起舞才能让内心得到片刻的抚慰。
四句,用景语作结,有含蓄不尽之意。“高高秋月”,月亮本来就象征着思念、团聚之情,在加上“秋”这个饱含思念的季节词限定,更加厚了思念之涵义。“长城”,是戍守之地的代名词,是边塞生活的代名词。一个“照”字,将思念团聚之情与边塞生活联系起来,表明这是戍卒的思亲念远之乡愁。秋月高挂,照亮绵延起伏的雄伟古长城,这是一种苍凉悲壮的景象。在这种景象中,蕴涵的的不仅有思念家人、渴望团聚之乡愁,还有不能改变戍守边地状况之忧愁。
这首诗歌,以境语起,以景语结,融情于境、于景,描写的是军中宴乐带给人的一种感受——边愁,这种情感是纷乱的,是复杂的,是含蓄不尽的。
二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其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①撩乱:心里烦乱
②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
【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鉴赏】
此诗只抓住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也使征戍者的深沉、复杂的感情跃然活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白天与“大漠”、“落日”为伴,晚上又是“寒光照铁衣”的荒野。即使军中作乐,通宵尽欢,乐声嘹亮,也难以消除军士们积郁内心的惆怅。
“琵琶起舞换新声”。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欢乐吧?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总是”二字,转折得有力,巧妙。此句的“旧”与上句的“新”二字相承应,意味无穷。“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边愁的深重。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
是军中(www.61k.com)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呵!《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二字,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颇深。
“撩乱边愁听不尽”。尽管撩起了纷乱的边愁,却总也听不尽。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澜,又一次音情的抑扬。“ 听不尽”三字,含蓄有致,感情复杂,意味深长,只要边患未除,就依然弹下去,听下去,所以“边愁”既是思归的哀愁,又何尝不含有更多的意味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轻轻宕开一笔,“景中含情,更惨”, 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
三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独坐 一作:独上)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www.61k.com)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