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发布时间:2017-09-26 所属栏目:sem扫描电子显微镜

一 :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二 : 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展历史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是1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_扫描电子显微镜 -简单介绍

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展历史_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SEM)是介于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1种微观性貌观

察手段,可直接利用样品表面材料的物质性能进行微观成像。扫描电镜的优点是,①有较高的放大倍数,20-20万倍之间连续可调;②有很大的景深,视野大,成像富有立体感,可直接观察各种试样凹凸不平表面的细微结构;③试样制备简单。 目前的扫描电镜都配有X射线能谱仪装置,这样可以同时进行显微组织性貌的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因此它是当今十分有用的科学研究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_扫描电子显微镜 -发展历史

* 1873 Abbe 和Helmholfz 分别提出解像力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奠定了显微镜的理论基础。

1897 J.J. Thmson 发现电子

1924 Louis de Broglie (1929 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提出电子本身具有波动的物理特性, 进1步提供电子显微镜的理论基础。

* 1926 Busch 发现电子可像光线经过玻璃透镜偏折一般, 由电磁场的改变而偏折。

1931德国物理学家Knoll 及Ruska 首先发展出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原型机。

1937 首部商业原型机制造成功(Metropolitan Vickers 牌)。

* 1938 第一部扫描电子显微镜由Von Ardenne 发展成功。

1938~39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正式上市(西门子公司,50KV~100KV,解像力20~30Å;)。

1940~41 RCA 公司推出美国第一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解像力50 nm)。

*1941~63 解像力提升至2~3 Å (穿透式) 及100Å (扫描式)

1960 Everhart and Thornley 发明二次电子侦测器。

1965 第一部商用SEM出现(Cambridge)

1966 JEOL 发表第一部商用SEM(JSM-1)

195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研制

1959年第一台100KV电子显微镜 1975年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DX3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现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成功

1980年中科科仪引进美国技术,开发KYKY1000扫描电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_扫描电子显微镜 -工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依据是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展历史_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电子束和固体样品表面作用时的物理现象

扫描电镜从原理上讲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显示成像,获得测试试样表面形貌的观察。

当一束极细的高能入射电子轰击扫描样品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和连续谱X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的电磁辐射。同时可产生电子-空穴对、晶格振动(声子)、电子振荡(等离子体)。

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原子反射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反射电子和非弹性背反射电子。

弹性背反射电子是指倍样品中原子和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度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能量为数千到数万电子伏)。非弹性背反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不仅能量变化,而且方向也发生变化。非弹性背反射电子的能量范围很宽,从数十电子伏到数千电子伏。

从数量上看,弹性背反射电子远比非弹性背反射电子所占的份额多。 背反射电子的产生范围在100nm-1mm深度。

背反射电子产额和二次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束的关系背反射电子束成像分辨率一般为50-200nm(与电子束斑直径相当)。背反射电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右图),所以,利用背反射电子作为成像信号不仅能分析新貌特征,也可以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度,定性进行成分分析。

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是指背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核外电子。由于原子核和外层价电子间的结合能很小,当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入射电子获得了大于相应的结合能的能量后,可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如果这种散射过程发生在比较接近样品表层处,那些能量大于材料逸出功的自由电子可从样品表面逸出,变成真空中的自由电子,即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来自表面5-10nm的区域,能量为0-50eV。它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地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由于它发自试样表层,入射电子还没有被多次反射,因此产生二次电子的面积与入射电子的照射面积没有多大区别,所以二次电子的分辨率较高,一般可达到5-10nm。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一般就是二次电子分辨率。

二次电子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变化不大,它主要取决与表面形貌。

特征X射线

特征X射线试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以后在能级跃迁过程中直接释放的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1种电磁波辐射。 X射线一般在试样的500nm-5m m深处发出。

俄歇电子

如果原子内层电子能级跃迁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不是以X射线的形式释放而是用该能量将核外另一电子打出,脱离原子变为二次电子,这种二次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因每1种原子都由自己特定的壳层能量,所以它们的俄歇电子能量也各有特征值,能量在50-1500eV范围内。 俄歇电子是由试样表面极有限的几个原子层中发出的,这说明俄歇电子信号适用与表层化学成分分析。


SEM成象图

产生的次级电子的多少与电子束入射角有关,也就是说与样品的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体收集,并在那里被闪烁器转变为光信号,再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为电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图像为立体形象,反映了标本的表面结构。

为了使标本表面发射出次级电子,标本在固定、脱水后,要喷涂上一层重金属微粒,重金属在电子束的轰击下发出次级电子信号。

原则上讲,利用电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取被测样品本身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信息,如形貌、组成、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内部电场或磁场等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正是根据上述不同信息产生的机理,采用不同的信息检测器,使选择检测得以实现。如对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的采集,可得到有关物质微观形貌的信息;对x射线的采集,可得到物质化学成分的信息。正因如此,根据不同需求,可制造出功能配置不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OM)、TEM、SEM成像原理比较


光学显微镜、TEM、SEM成像原理比较

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

缩小形成能谱仪获得。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 2 材料形貌分析观察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其它物理信号)。

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_扫描电子显微镜 -原理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扫描电子显微镜具有由三极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经栅极静电聚焦后成为直径为50mm的电

光源。在2-30KV的加速电压下,经过2-三个电磁透镜所组成的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束会聚成孔径角较小,束斑为5-10m m的电子束,并在试样表面聚焦。 末级透镜上边装有扫描线圈,在它的作用下,电子束在试样表面扫描。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背反射电子,X射线等信号。这些信号分别被不同的接收器接收,经放大后用来调制荧光屏的亮度。由于经过扫描线圈上的电流与显象管相应偏转线圈上的电流同步,因此,试样表面任意点发射的信号与显象管荧光屏上相应的亮点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电子束打到试样上一点时,在荧光屏上就有一亮点与之对应,其亮度与激发后的电子能量成正比。换言之,扫描电镜是采用逐点成像的图像分解法进行的。光点成像的顺序是从左上方开始到右下方,直到最后一行右下方的像元扫描完毕就算完成一帧图像。这种扫描方式叫做光栅扫描。

扫描电子显微镜由电子光学系统,信号收集及显示系统,真空系统及电源系统组成。

(以下提到扫描电子显微镜之处,均用SEM代替)

真空系统和电源系统

真空系统主要包括真空泵和真空柱两部分。真空柱是1个密封的柱形容器。

真空泵用来在真空柱内产生真空。有机械泵、油扩散泵以及涡轮分子泵3大类,机械泵加油扩散泵的组合可以满足配置钨枪的SEM的真空要求,但对于装置了场致发射枪或六硼化镧枪的SEM,则需要机械泵加涡轮分子泵的组合。

成像系统和电子束系统均内置在真空柱中。真空柱底端即为右图所示的密封室,用于放置样品。

之所以要用真空,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电子束系统中的灯丝在普通大气中会迅速氧化而失效,所以除了在使用SEM时需要用真空以外,平时还需要以纯氮气或惰性气体充满整个真空柱。

为了增大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从而使得用于成像的电子更多。

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光学系统由电子枪,电磁透镜,扫描线圈和样品室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用来获得扫描电子束,作为产生物理信号的激发源。为了获得较高的信号强度和图像分辨率,扫描电子束应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尽可能小的束斑直径。

<1>电子枪

其作用是利用阴极与阳极灯丝间的高压产生高能量的电子束。目前大多数扫描电镜采用热阴极电子枪。其优点是灯丝价格较便宜,对真空度要求不高,缺点是钨丝热电子发射效率低,发射源直径较大,即使经过二级或三级聚光镜,在样品表面上的电子束斑直径也在5-7nm,因此仪器分辨率受到限制。现在,高等级扫描电镜采用六硼化镧(LaB6)或场发射电子枪,使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达到2nm。但这种电子枪要求很高的真空度。

<2>电磁透镜

其作用主要是把电子枪的束斑逐渐缩小,是原来直径约为50m m的束斑缩小成1个只有数nm的细小束斑。其工作原理与透射电镜中的电磁透镜相同。 扫描电镜一般有3个聚光镜,前2个透镜是强透镜,用来缩小电子束光斑尺寸。第3个聚光镜是弱透镜,具有较长的焦距,在该透镜下方放置样品可避免磁场对二次电子轨迹的干扰。

<3>扫描线圈

其作用是提供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以及阴极射线管内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同步扫描信号。改变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振幅,以获得所需放大倍率的扫描像。扫描线圈试扫描点晶的1个重要组件,它一般放在最后二透镜之间,也有的放在末级透镜的空间内。

<4>样品室

样品室中主要部件是样品台。它出能进行三维空间的移动,还能倾斜和转动,样品台移动范围一般可达40毫米,倾斜范围至少在50度左右,转动360度。 样品室中还要安置各种型号检测器。信号的收集效率和相应检测器的安放位置有很大关系。样品台还可以带有多种附件,例如样品在样品台上加热,冷却或拉伸,可进行动态观察。近年来,为适应断口实物等大零件的需要,还开发了可放置尺寸在Φ125mm以上的大样品台。

信号检测放大系统

其作用是检测样品在入射电子作用下产生的物理信号,然后经视频放大作为显像系统的调制信号。不同的物理信号需要不同类型的检测系统,大致可分为3类:电子检测器,应急荧光检测器和X射线检测器。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最普遍使用的是电子检测器,它由闪烁体,光导管和光电倍增器所组成。


信号检测放大系统

当信号电子进入闪烁体时将引起电离;当离子与自由电子复合时产生可见光。(www.61k.com]光子沿着没有吸收的光导管传送到光电倍增器进行放大并转变成电流信号输出,电流信号经视频放大器放大后就成为调制信号。这种检测系统的特点是在很宽的信号范围内具有正比与原始信号的输出,具有很宽的频带

(10Hz-1MHz)和高的增益(105-106),而且噪音很小。由于镜筒中的电子束和显像管中的电子束是同步扫描,荧光屏上的亮度是根据样品上被激发出来的信号强度来调制的,而由检测器接收的信号强度随样品表面状况不同而变化,那么由信号监测系统输出的反营养品表面状态的调制信号在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中就转换成一幅与样品表面特征一致的放大的扫描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_扫描电子显微镜 -主要性能参数

放大率

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不同,在SEM中,是通过控制扫描区域的大小来控制放大率的。如果需要更高的放大率,只需要扫描更小的一块面积即可了。放大率由屏幕/照片面积除以扫描面积得到。

所以,SEM中,透镜与放大率无关。

场深

在SEM中,位于焦平面上下的一小层区域内的样品点都可以得到良好的会焦而成象。这一小层的厚度称为场深,通常为几纳米厚,所以,SEM可以用于纳米级样品的三维成像。

作用体积

电子束不仅仅与样品表层原子发生作用,它实际上与一定厚度范围内的样品原子发生作用,所以存在1个作用“体积”。

作用体积的厚度因信号的不同而不同:

欧革电子:0.5~2纳米。

次级电子:5λ,对于导体,λ=1纳米;对于绝缘体,λ=10纳米。

背散射电子:10倍于次级电子。

特征X射线:微米级。

X射线连续谱:略大于特征X射线,也在微米级。

工作距离

工作距离指从物镜到样品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如果增加工作距离,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场深。

如果减少工作距离,则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通常使用的工作距离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间。

成象

次级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可以用于成象,但后者不如前者,所以通常使用次级电子。

表面分析

欧革电子、特征X射线、背散射电子的产生过程均与样品原子性质有关,所以可以用于成分分析。但由于电子束只能穿透样品表面很浅的一层(参见作用体积),所以只能用于表面分析。

表面分析以特征X射线分析最常用,所用到的探测器有2种:能谱分析仪与波谱分析仪。前者速度快但精度不高,后者非常精确,可以检测到“痕迹元素”的存在但耗时太长。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_扫描电子显微镜 -应用范围

⑴生物:种子、花粉、细菌……

⑵医学:血球、病毒……

⑶动物:大肠、绒毛、细胞、纤维……

⑷材料

:陶瓷、高分子、粉末、金属、金属夹杂物、环氧树脂……

⑸化学、物理、地质、冶金、矿物、污泥(杆菌) 、机械、电机及导电性样品,如半导体(IC、线宽量测、断面、结构观察……)电子材料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新型陶瓷材料显微分析中的应用

1显微结构的分析

在陶瓷的制备过程中,原始材料及其制品的显微形貌、孔隙大小、晶界和团聚程度等将决定其最后的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楚地反映和记录这些微观特征,是观察分析样品微观结构方便、易行的有效方法,样品无需制备,只需直接放入样品室内就可以放大观察;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实现试样从低倍到高倍的定位分析,在样品室中的试样不仅可以沿三维空间移动,还能够根据观察需要进行空间转动,以利于使用者对感兴趣的部位进行连续、系统的观察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拍出的图像真实、清晰,并富有立体感,在新型陶瓷材料的三维显微组织形态的观察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地应用。

由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用多种物理信号对样品进行综合分析,并具有可以直接观察较大试样、放大倍数范围宽和景深大等特点,当陶瓷材料处于不同的外部条件和化学环境时,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其微观结构分析研究方面同样显示出极大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⑴力学加载下的微观动态 (裂纹扩展)研究 ;⑵加热条件下的晶体合成、气化、聚合反应等研究 ;⑶晶体生长机理、生长台阶、缺陷与位错的研究; ⑷成分的非均匀性、壳芯结构、包裹结构的研究; ⑸晶粒相成分在化学环境下差异性的研究等。

2纳米尺寸的研究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学技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制备出只有几个纳米的“颗粒 ”。纳米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通常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耐磨、抗腐蚀等优点,纳米陶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增加韧性、改善脆性等,新型陶瓷纳米材料如纳米称、纳米天平等亦是重要的应用领域。纳米材料的一切独特性主要源于它的纳米尺寸,因此必须首先确切地知道其尺寸,否则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及应用便失去了基础。纵观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成果,该领域的检测手段和表征方法可以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但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纳米级别材料的形貌观察和尺寸检测方面因具有简便、可操作性强的优势被大量采用。另外如果将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结合起来,还可使普通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升级改造为超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2所示是纳米钛酸钡陶瓷的扫描电镜照片,晶粒尺寸平均为 20nm。

3铁电畴的观测

压电陶瓷由于具有较大的力电功能转换率及良好的性能可调控性等特点在多层陶瓷驱动器、微位移器、换能器以及机敏材料与器件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铁电和压电陶瓷材料与器件正向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高性能和复合结构发展,并在新型陶瓷材料的开发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铁电畴 (简称电畴)是其物理基础,电畴的结构及畴变规律直接决定了铁电体物理性质和应用方向。电子显微术是观测电畴的主要方法,其优点在于分辨率高,可直接观察电畴和畴壁的显微结构及相变的动态原位观察 (电畴壁的迁移)。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电畴是通过对样品表面预先进行化学腐蚀来实现的,由于不同极性的畴被腐蚀的程度不一样,利用腐蚀剂可在铁电体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区域从而可在显微镜中进行观察。因此,可以将样品表面预先进行化学腐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中的黑白衬度来判断不同取向的电畴结构。对不同的铁电晶体选择合适的腐蚀剂种类、浓度、腐蚀时间和温度都能显示良好的畴图样。图 3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 PLZT材料的 90°电畴。扫描电子显微镜 与其他设备的组合以实现多种分析功能。

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往往在获得形貌放大像后,希望能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原位化学成分或晶体结构分析,提供包括形貌、成分、晶体结构或位向在内的丰富资料,以便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进行判断分析。为了适应不同分析目的的要求,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相继安装了许多附件,实现了一机多用,成为1种快速、直观、综合性分析仪器。把扫描电子显微镜应用范围扩大到各种显微或微区分析方面,充分显示了扫描电镜的多种性能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最主要组合分析功能有:X射线显微分析系统(即能谱仪,EDS),主要用于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可分析样品微区的化学成分等信息;电子背散射系统 (即结晶学分析系统),主要用于晶体和矿物的研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其他一些扫描电子显微镜组合分析功能也相继出现,例如显微热台和冷台系统,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材料在加热和冷冻过程中微观结构上的变化;拉伸台系统,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材料在受力过程中所发生的微观结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其他设备组合而具有的新型分析功能为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和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三 :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本文标题: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257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