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苹果商标侵权案
"iPad商标侵权案"指的美国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简称IP公司)起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唯冠科技或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转让商标义务的一个案件,我们把整理好的苹果商标侵权案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iPad商标侵权案和解 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
持续两年之久的iPad商标案终于落下帷幕。昨天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苹果公司已与深圳唯冠(微博)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该院已于6月25日向双方送达民事调解书,该调解书已经正式生效。业内人士表示,双方和解将利益最大化了,同时也为中外知识产权提供经典案例。
(www.61k.com)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商标纠纷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透露,日前苹果公司已按调解书的要求向广东高院指定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并于6月28日向该案的一审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上述民事调解书。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昨日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送达了将涉案iPad商标过户给苹果公司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表示,在今年2月29日公开审理此案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目前唯冠公司债权人已达数百人,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诉讼前,涉案商标已被数个银行申请轮候查封,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
据了解,苹果向深圳唯冠支付的6000万美元,将一揽子解决有关iPad商标权属纠纷。深圳唯冠董事长杨荣山也承认,这个金额已经包括了之前iPad商标的使用费用、商标的转让等各类权益。
深圳唯冠暂解燃眉之急
此前,有消息称唯冠与苹果之间的纠纷之所以没有结果,根本在于双方所提出的和解金额相距甚大。深圳唯冠希望和解金额可以解决所有债权人的债务,据唯冠方面代理律师谢湘辉透露,深圳唯冠的所有负债约为4亿美元。
对于和解结果,谢湘辉昨日表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和解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和解金额虽未达预期,但对深圳唯冠来说,却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深圳唯冠的债权人很多,压力也很大,如果不能达成和解的话,将会面临很多变数,比如破产等。而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
如今拿到6000万美元,对于身负巨债的深圳唯冠来说,可能难以扭转公司命运,但总算解了燃眉之急。6000万美元将如何处置呢?杨荣山昨日向媒体表示,目前唯冠的各项资产已经明晰,各个债权人的清偿工作都在进行中,苹果公司所支付的和解费和目前深圳唯冠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将放在一起用于还债。
苹果做了一笔划算交易
2010年,苹果曾因iPhone商标向汉王科技支付了300万美元,此次却向深圳唯冠支付20倍的费用,到底值不值呢?一直对此事十分关注的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表示,如果在收购早期,苹果公司能暂缓发布iPad产品,给知识产权团队以充分的时间完成中国大陆商标过户的话,很可能就不必支出这笔6000万美元的费用。当然,从iPad的热销来看,提早发布的市场商机要远大于苹果公司的这笔支出,苹果还是做了一笔划算的交易。
此前由于iPad商标争议迟迟不决,导致苹果公司在中国这个占其全球收入20%的地区投放新一代iPad产品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游云庭表示,本案的解决意味着新一代 iPad在中国上市扫清了法律障碍,对苹果及其经销商显然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此案或成知识产权纠纷经典案例
广东高院称,高院最大限度满足了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也有业内人士称,该案成功调解实现了iPad商标的价值最大化,极大保护了债权人的权益,开创了涉外商标权权属纠纷解决的新路径,或将成为知识产权纠纷中的经典案例,具有里程碑意义。
企业须尽快补上知识产权课
古坦科技创始人石安表示,苹果和深圳唯冠的最终调解对如何提高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尤其是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合法有效获取自己的商标权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也指出,苹果和深圳唯冠的案件不仅对中小企业带来启示,更是对跨国产业巨鳄有着重要影响。此案件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离不开知识产权;二是苹果当初百密一疏,为其早期工作不到位付出了巨额代价;三是案件的背后是利益,双方商标之争实质在于市场利益的商战。
“知识产权虽然看似无形,却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过程中若没有高度重视、谨慎行事,很可能付出惨痛代价。”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此次苹果付出的高额和解金,告诫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确立知识产权战略,尽快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苹果为自己的疏忽买单
事情一出,唯冠与苹果和解一事便成了微博热门。有网友仍表示深圳唯冠此举是“无赖行为”,称“唯冠在这个品牌上的投入有多少,收益有多少,失去的损失恐怕连个零头都没有”。但更多的网友称苹果要为自己的疏忽负责。
李开复(微博)在微博上表示,“最后和解:苹果为疏忽付出应付但较合适的代价”。网友“骆驼桥”表示,苹果与唯冠的官司终于有了结果,最终以6000万美元达成和解,远低于预期,但也看到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一次胜利。
新iPad或于近期“登陆”
对于许多果粉而言,和解的消息一出,第一时间便想到了新iPad将在国内上市,而种种信息也显示,果粉们不需等待太多时间。
5月底,国家电信设备进网管理网站的信息显示,苹果新一代iPad已经获得了国内电信入网许可。入网的设备型号是A1430,而这正是the new iPad的4G版本型号。许可信息还显示,这款设备支持中国特有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强制性标准WAPI,以及WCDMA(R6版本,支持HSDPA和HSUPA)和GSM(GPRS)制式。
此前,苹果新iPad已经通过了国内的3C认证,获得入网许可意味着新一代iPad在中国进行销售的各类证件已经齐全。此次和解,业内人士认为,将意味着新一代 iPad在中国上市扫清了法律障碍。
如何计算商标侵权赔偿
第一种计算方式(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的适用
对于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如果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计算那是非常复杂的,一是在实务中几乎不可能取得侵权人的完整、真实的财务记录,二是侵权人很可能并没有实际的获利,比如侵权刚开始就被发现,所有的货物还没有销售出去或者销售量非常的小,还不够前期的包装等费用。高院的解释将这个问题进一步简单处理了。解释第十四条:“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商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该商品单位利润无法查明的,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
这种方式在实务中适用比较多,从调查取证的角度来看也相对容易一些,所以为首选方式。
第二种计算方式(被侵权人因为侵权而受到的损失)的适用
这种方式很是没谱,被侵权人因为侵权而受到的损失如何计算?解释第十五条:“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商品销售减少量或者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乘积计算。”这种方式在实务中实际是难以适用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销量下降了就是因为侵权造成的。销量下降有无数种原因,每种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末期必然是要下降的。如果产品处于生命旺盛期,销量很可能并没有下降,那么这又如何去计算呢?单位利润的下降同样有千万种原因,有时厂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自行下调价格,那么单位利润必然要下降,这与侵权人是没有关系的。
在实务中目前很少看到按这种方式计算赔偿的。
第三种计算方式(法定赔偿)的适用
解释第十六条:“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法定赔偿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在前两种方式都无法计算时才适用。法定赔偿由法官在0到50万元自由裁量,在50万元以下法官说了算,0到50万元这个幅度太大,但是请放心,法官也不是可以随意说的。解释第十六条第二款:“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后果,商标的声誉,商标使用许可费的数额,商标使用许可的种类、时间、范围及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等因素综合确定。”法官要根据规定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中商标使用许可是比较好适用的,在实务中也有的法院按照许可费直接计算侵权赔偿,按许可费来计算赔偿,赔偿数额很可能会大于50万元。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提供的苹果商标侵权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看了“苹果商标侵权案”的人还看了:
1.ipad商标侵权案
2.商标侵权案件
3.论电子商务商标侵权“三难”的解决之道
4.商标侵权案件中的“合法来源”要如何认定
5.商标的反向混淆可诉吗
6.怎么查询公司名称是否被注册商标
二 : 28【深圳唯冠与苹果商标案纷争的前前后后】
深圳唯冠与苹果商标案纷争的前前后后
2012-02-23
【摘 要】当乔布斯决定使用iPad作为品牌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四个字母将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苹果公司以后要在中国长远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远比一场品牌所有权官司更复杂。
当乔布斯决定使用iPad作为品牌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四个字母将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历史遗留债
1991年,台湾商人杨荣山第一次把生意做到了中国大陆,创办了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深圳唯冠),以此为起点,杨荣山陆续在东莞、武汉和长春设厂,六年后,他把旗下IT业务打包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时,IT业内赫赫有名的唯冠系才有了一个形式上的母公司: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冠国际)。
杨荣山利用手下数家子公司,从2000年到2001年,先后在31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并成功注册了总共十个iPad商标,其中就包括中国大陆的两个商标。 在此期间,唯冠国际推出过一款类似上网本的产品,名称就叫iPad。今年2月17日,杨荣山现身北京国浩律师事务所时向外界证实,这款产品在当初总共生产了将近两万个,并且还在南美等市场进行了销售。
此后五年,唯冠国际进入了黄金时代,在最鼎盛的2006年,这家台资企业一度拥有超过万名的工人,年产显示器750万台,产量居全球前三。但随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这家IT巨头并深陷债务重组之中,目前,仅有位于武汉的子公司还在正常生产。
在唯冠国际推出iPad十年后,2010年9月17日,苹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苹果公司)才在中国大陆,推出了同名的iPad平板电脑。此前,苹果公司也意识到商标权的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自2004年起,苹果公司便开始与唯冠国际在台湾的子公司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唯冠)进行接触。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中国商标网上查询发现,在中国内地英文商标iPad的申请人众多,但是,深圳唯冠对iPad品牌的专用权期限仍显示至2021年6月20日前有效。通过查询还发现,苹果公司对同一商标在2009年10月的申请则被驳回复审。
苹果公司发给《中国新闻周刊》的书面回复称,在上述期间,苹果公司已经购买了台湾唯冠在全球的iPad商标所有权。此外,中国与美国在商标所有权认证上遵循的原则并不一致,前者奉行“注册在先”的原则,后者则习惯认定“实用在先”,这也让深圳唯冠和苹果公司的纷争更加复杂。
但是,杨荣山称,由于台湾唯冠手中并不拥有中国大陆的iPad商标所有权,因此苹果公司还需要就此与之磋商。2012年初,深圳唯冠向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海浦东法院提起了对苹果公司iPad商标侵权诉讼。
“尽管苹果公司的iPad获得了那么多人的喜爱,但成功并不是苹果公司侵
权的理由。” 今年2月17日,杨荣山面对媒体的镜头表示。
在杨荣山看来,过去18个月,苹果公司“盗用”了深圳唯冠的商标,并以iPad的名义涉嫌非法销售近500万部平板电脑,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国工商部门对侵权案件最高三倍非法销售额的罚款计算,对苹果公司的罚款最高可达300亿元。
早在2007年,苹果公司与美国思科公司也曾爆发类似的商标所有权之争。 当年,思科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对苹果公司提起诉讼,同时指控苹果公司多次试图获取商标权遭思科拒绝之后,另设挂牌公司试图以其他方式取得“iPhone”商标。最终,两家公司于当年达成和解,使苹果公司和思科可以在各自的产品中都使用iPhone品牌。
而iPad在中国内地的结局,目前却并不清晰。
谁错了?
实际上,为早日拆除面对海外市场商标权属未定的这枚定时炸弹,苹果公司在iPad产品发布之前,始终与台湾唯冠接触着。
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苹果公司先是与台湾唯冠围绕苹果公司当时开发的mp3产品“iPod”商标与唯冠母公司的十个iPad商标近似,在英国对簿公堂。苹果公司通过律师以撤销闲置不用商标为由,在英国起诉台湾唯冠,但苹果公司却输掉了这场商标权官司。
这一轮诉讼的具体裁决细节,双方当事人均未透露。但双方的纠缠却进一步深化。
2009年8月,苹果公司通过律师在英国设立了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公司,(简称IP公司),缩写也恰与iPad相近。
苹果公司的这一做法,与2007年思科在“iPhone”纠纷中所称的苹果公司利用成立一家名为Ocean Telecom Services的公司向国际电联立案申请“iPhone”商标权的行为,如出一辙。
而这家英国IP公司创立的时间,距离乔布斯计划的平板电脑全球发布时间仅剩数月。而同一时期,唯冠国际的子公司们正遭受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重创,库存和资产巨幅缩水,无论是时任董事长的杨荣山,还是整个唯冠国际,都处在破产的边缘。
正在此时,这家英国IP公司经过与台湾唯冠法律代表简单的谈判之后,很快在2009年12月23日与台湾唯冠就iPad的商标权转让签署了协议。
据双方协议,IP公司以3.5万英镑的价格买走了台湾唯冠在全球市场上所“代表”的总共10个iPad商标的权益,协议中的附件内容包括了中国内地的两个iPad商标。随后,台湾唯冠很快又发现,这家IP公司又以10英镑的象征性对价,向苹果公司转让了所有的“iPad”商标。
数日之后,即2010年1月28日,乔布斯捧出的iPad平板电脑便在硅谷举行的发布会现身了。
遭到苹果公司商业算计的台湾唯冠事后表示,由于IP公司当时并未说明商标转让后的用途,因此是“使用不正当的欺诈手段取得”,他们正准备以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嫌疑委托美国律师在美起诉苹果公司。
与此同时,由深圳唯冠委托的代理律师们还发现,由于当时的转让协议由台湾唯冠这家子公司与苹果公司方面签订,而注册于中国内地的两个iPad商标持有权在深圳唯冠的手中,因此中国内地应不予承认苹果公司在内地获得的iPad商标。
换句话说,这一天价的商标现在仍归深圳唯冠所有,而苹果公司则在中国内地涉嫌侵犯唯冠商标。
然而,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旗下的一家IT行业博客AllThingsD获得的一份2010年7月双方对簿香港高等法院的针对深圳唯冠iPad商标使用的临时禁令,该法院文件称,深圳唯冠在iPad发布之后曾要求苹果公司用1000万美元来换取中国区的商标转让。
香港的这家法院还认为,深圳唯冠不仅拒绝履行台湾唯冠所“代表”的转让协议,反而借之为商业机会而谋利。事实上,在金融危机中近乎破产的唯冠国际,目前正处于债务重组之中,而被深圳辖区内八家银行组成的债权人会议控制。 但是当2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两度采访杨荣山,询问公司是否存在商业谋利考虑时,杨荣山均选择不作答。
但双方的庭外纠缠并未就此结束。
2月20日晚,苹果公司在更换了本案的代理人之后,新代理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在当晚公布了一封致唯冠负责人杨荣山的律师函,称深圳唯冠在新闻发布会上所称的“对商标转让毫不知情”等言论失实,指出深圳唯冠全程参与了iPad中国商标的转让。
目前,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都重金邀请了律师团围绕这一天价商标案做文章。
除了考虑在美以不公平交易的嫌疑起诉苹果公司以外,深圳唯冠还刚刚在广东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赢得了起诉苹果公司经销商iPad商标侵权案的一审。法院判定苹果公司经销商深圳市顺电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构成侵权,禁止销售苹果公司iPad相关产品。这是iPad商标案件中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公司经销商侵权。
深圳唯冠在上海起诉苹果公司中国区公司,即苹果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也在2月22日于上海浦东区法院开庭审理了。
而苹果公司和IP公司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权权属纠纷案,已被判败诉。但此案的终审将于2月29日上午8时50分在广东高级人民法院开庭。这也是苹果公司在中国内地争取翻盘的最后机会。
受深圳唯冠委托的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马东晓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对赢得起诉苹果公司方面的终审有相当的把握。
尽管记者数次提问,但苹果公司以及代理律师均婉拒了对此事做出评论。苹果公司也谢绝透露如果终审败诉,将如何处理中国内地市场的iPad商标。
尽管法律对于争议的双方来说,机会是均等的,但是在时间上,深圳唯冠有的是回旋余地,而苹果公司绝对不能忽视在中国市场的生存。
中国市场的无价
对于苹果公司每年千亿美元的销售额来说,中国就是除了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大市场。
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还是苹果公司市场份额增长最为高速的市场。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四家苹果公司中国零售店,已经成为了全球苹果公司零售店中最繁忙的店面。
在2011财年的前三季度,苹果公司在中国的收入超过88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6倍。
在苹果公司未来的新产品及各类产品的应用程序若要产生理想的利润率,中国市场不可能被忽视。“我们非常地、非常地看重中国。”苹果公司现任CEO蒂
姆·库克近日还在一场公开演讲中表示。
按计划,今年3月7日蒂姆·库克将照常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正式发布第三代平板电脑“iPad 3”。苹果公司已向供应商下达了6500万块液晶屏幕的订单,这一规模远超过“iPad 2”全球发行时的4000万块。
中国内地市场因iPad商标案而拖累,苹果公司目前要做的抉择比2010年冒险向中国内地推出第一代iPad时,艰难得多。
一旦苹果公司在广东的终审中再次败诉,苹果公司无疑将把自己的命运放在生死存亡的巨大市场风险中。知识产权律师指出,面对iPad在中国内地的困境,苹果公司的每一个抉择都需要牺牲极大的利益。最有可能的是,苹果公司或花巨资与深圳唯冠和解。深圳唯冠的债权人协调人已经对媒体表示,苹果公司要支付4亿美元,才可达到和解。
苹果公司若是在中国内地彻底放弃iPad商标,或在败诉后继续上诉最高法院,这种“弃子”的做法不仅将面临销售被耽误的风险,更可能因为彻底败诉而丢失中国市场的忠实用户。但时间已经不允许苹果公司再向中国工商部门申请取消唯冠的iPad商标,因为这项程序往往会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目前,国内的工商部门已经对iPad商标案纠纷密切关注。从北京开始,已有9个省市区近20家工商部门介入调查iPad商标侵权案。其中,石家庄的部分商户正是在当地工商部门的介入下开始下架iPad产品。
至今,深圳唯冠向海关方面提出的禁止苹果公司iPad产品进出口的申请仍未得到海关总署的回应。
截至《中国新闻周刊》发稿时,更多二三线城市的苹果公司经销商为避免争议,已主动下架或改为线下交易相关产品。而有关B2C网站,包括京东商城官方则在2月20日承认,是苹果公司要求其在购物网站上停止销售iPad产品。京东商城CEO刘强东也表示,正是由于未拿到苹果公司对iPad产品的销售授权,因此需要在完成相关谈判后再恢复销售。
2月21日,苹果公司中国区公司的多位内部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商标争议的相关法律事务均由位于美国加州的总公司处理,中国区公司内部的业务并未受影响,而是“一切照常”。
“苹果公司以后要在中国长远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远会比这场官司复杂,攒经验有必要。”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对于这一家如今IT领域中最成功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三 : 从法律的角度,应如何看待 iPad 商标侵权案?苹果商标
[ipad商标侵权案]从法律的角度,应如何看待 iPad 商标侵权案?苹果商标侵权案二审或是最后到最高院后可有胜算?网友Raymond Wang对[ipad商标侵权案]从法律的角度,应如何看待 iPad 商标侵权案?苹果商标侵权案二审或是最后到最高院后可有胜算?给出的答复:
1、01年就注册了不能算是抢注。
2、深圳唯冠和台湾唯冠已经没有实际的控股关系,所以深圳唯冠法律主张成立。
3、苹果公司在与台湾唯冠签署协议时候,相关负责部门未尽到尽职调查责任也是事实。
4、注册N久未使用(或未在相关领域使用)多于3年即可进行无效商标撤销程序,只是需要时间来操作。-------但是否使用本人未经证实。
5、国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确实可以没收或罚款等行政处罚,但与诉讼应2选1,且应先由侵权认定方可执行。--------也未经证实是否有生效的行政决定。
网友trousseau对[ipad商标侵权案]从法律的角度,应如何看待 iPad 商标侵权案?苹果商标侵权案二审或是最后到最高院后可有胜算?给出的答复:
回答四个提问:
1、从商标网查询,深圳唯冠拥有两个iPad商标(或者说类似商标),确有一个已到期,正在续期,从商标法来看,商标续展不需要过问商标权人是否已破产;
2、如前人所讲,苹果能试过的已经试过了,如果上次转让协议里不包括大陆的iPad商标,苹果是无法再讨回此商标了,只能放弃或者重新购买。
3、 二审很难说,一审判决书都未公开,不好评论。
4、苹果之所以如此被动,并非中国商标法律如何落后,商标的地域性保护原则和先申请原则全世界都如此,苹果输在之前的商标管理和之后的转让协议上, 深圳唯冠虽然有敲诈之嫌,但其所有的行为都是合法合理的。苹果只能花钱买个教训。
详见
网友蒙面大侠对[ipad商标侵权案]从法律的角度,应如何看待 iPad 商标侵权案?苹果商标侵权案二审或是最后到最高院后可有胜算?给出的答复: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