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凤凰旅游游记攻略-凤凰藤记

发布时间:2017-10-11 所属栏目:经典散文

一 : 凤凰藤记

  谓有崖兮虚华渺,祥雾绸兮艳浮光。

  世尘云兮涅盘弑,微粲盛兮百花漫。

  万丈初兮旖旎台,绝世倾兮双花开。

  并蒂绕兮九重曳,叹传丽兮凤凰藤。

  玉骨珀兮金纹叶,绞银萼兮绯花络。

  生滟玉兮朔珠月,朝琼浸兮辰妍染。

  千载绽兮浓异魂,灵净陌兮香河散。

  凤弑凰兮凤求凰,生缠死兮死绕生。

    高一:夭嫏

二 : 凤凰笔记

凤凰雨;

在凤凰旅行的几天,雨水完全的跟上了我们的节奏,干燥不是古城的姿态,干燥勾勒不出古城的骨骼、脉络、灵魂。起初他就是一个爱水的孩子,看着烟雨,听着水音然后一直到老,即使老到一无所有。也许只有湿漉漉的脚步才能触碰到凤凰古城的心脏,只有湿润润的眼才可晕开世俗的装饰直抵凤凰古城的纯粹,只有淅沥沥的雨声方可和音凤凰古城原生态的唱响,凤凰古城总是挥洒在泼墨山水当中,没有雨水的古城还未必能铺垫出画笔下的诗情画意,空灵幽远,未必感受到雨敲屋檐人迟步,开颜兴叹沱江水,未必看到数舟侧畔虹桥,几点蓑衣,笑问舟上何人,唱古城之悠悠,醉新雨后夕阳染江水,念山水甚妙哉!;

古城的雨是善意的。雨并非很大,在古巷中却能给你淋个痛快,由于房屋构造使然,时延泽雨水聚满,满则溢,溢出的不是那缠绵细雨了,而是倾盆泼出,他理解行人,在这狭长的摩肩接踵的小巷中,它可以给行人们莫名的报怨和情绪开一敷静心药,给来逃避生活的人一个尽情释放的场地,给了那些寻找自然感觉的行人一次意外的特写。;

古城的雨是温情的,长街长,花自摇。即使是略带寒意的初秋也抵挡不了百花绽放,嫣然娇涩的花瓣下究竟掖藏多少首情诗,回音多少蜜言私语,这花便是伞。在这条雨水滋生浪漫的街上你是在等待一个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像丁香一样的姑娘,还是挽着另一双手把脚步幸福的散落在每一寸的长。每朵花下都镌写着生命中不同的爱的箴言,那枯黄濒临凋谢的依然在享受眼前的时光,那崴蕤漫长的贪婪的亟取每一份雨水幸福养份,在这,明白了幸福的姿态。;

古城的雨是飘逸的,度步江边或临江远跳,雨帘坠江面,古城在帘后宛如与世隔阂,万株水花齐放,给人一种律动,更是心动,你感受到了你的脉搏在随它张合。幽静的沱江不经意的惹来雨声的躁动,明朗透底的沱江水霎时接受雨水的参和。沱江水包容了雨水,上演了一出自然万物的大合唱。;

凤凰古城;(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古城并不大,房屋沿着沱江两岸延伸至两三里。江上以虹桥最为出名,几十米的距离总能制造出万人空巷,桥中地方产物琳琅满目,银饰织锦、蜡染、扎染、小吃。江畔以吊脚楼居多,古城凤凰也正是它发挥着千年不变的品牌效应。楼纯木制结构,因年月冲晒,木板都呈棕黑色,撑住楼底的几跟柱子总叫人但心,如果踏上楼,小心翼翼的步伐和你对吊脚楼的热衷,它是让激动征服行人的,木制的窗总是很显眼,再帖上一层素色的窗纸更是扰人心。钱钟书先生说过,“窗可算的上是房屋的眼睛”。窗在似关未关时最有学问,最动人。而今我们看着这微张的窗依然无尽想象。也许里面的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也许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我们猜不透。也看不透。;

偶然的一老者座在矮木凳上,目光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更显从容,淡定。头裹扎头布,对襟短衣,下穿长裤、脚踏着草鞋。不时的抽上两口生烟。旁边忙活的是他老伴阿婆,服饰显亮点,特有的绣花称底,与年龄不相仿的双手灵活的编织苗装服饰。细腻的手法完全把苗服最干净,最精致,最精髓的情感表达出来了。他们很安静,他们听不懂路人的言语,他们也无需听懂,只要安静的活着伴着江水,伴着吊脚楼。他们理解的生活是最简单最本质的,生是如何活的条件,活是对生意义的阐述。他们生在这,这样的活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一种回归。;

古城街道不宽,房屋密集,挂着古城这羊头卖狗肉的商业街着实给人一种厌恶和倦怠,发臭的商业气息总按捺不住,诱惑行人让他宰割。与古城气质相被的矛盾估计永远化不了。古城的气质是微妙的,只有有心的人才可感觉到。抹吊外在浮华的粉饰,其实他的灵魂一直健在。吊脚楼也是,尽管外饰的霓虹有多闪烁,有多少镜头把你特写,有多少喧嚣和浮躁在迷漫,你依旧保持着影影绰绰的内秀,你依旧在陪伴古城的干净山水,你依旧在低声吟唱古城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古城的特产很多,都打着祖宗八代的名号,做广告很在行。看是虚假和真实皆有。最显眼的当属米酒。其中的一类的确不敢恭维,包装的古朴过盛尽是华丽的味道,小酌一口,酒味全失,就像喝营养快线,瓜果维生素很丰富。可怜的酒精被无情的霸占了。酒的意义无从可找,自然当中的事物被人为的手段和其他毫无瓜葛的东西混淆然后产生一件新新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暴殄天物,摧残着美好的本质。也许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好多东西都会被这样的手段一次次的重复,为了迎合所谓的市场。其实就是俗的一角。这角透着恶劣。有时候冷静的思考下我们怎样回归生命的本质,怎么去找到生命中最自然,最真实,最干净的内容未必没有好处。好多人会冷嘲热讽这是在独上高楼装清高。几千年前我们的庄子就在思考。这思想的精髓不应该就这样冷漠的流失。当我们把这些东西理得很顺畅,心情自然顺畅。能够从容的接受高节奏,重压,逆境。不会在这个金粉世界迷失,浮躁,甚至终结自己的生命。这也正是当今和谐的课题。;

当然凤凰也有真正的米酒,醇、香、微甜,后劲十足。这酒就是凤凰古城的味道,刚开始你在拼命寻找他的味道,总是很隐秘找不到,但当你细微的发觉,去思考,慢慢的咀嚼,他的劲就越足,就越入味,把你醉倒。最后你发现,原来最淡处渐渐晕开的一抹嫣红,是如此的醉人。;

古城夜色;

古城夜色很是诱惑人,一条条街道打扮的像妖艳的少妇,只所以为少妇是因她没有豆寇般的羞涩,又没知天命般淡定。她穿金戴银,浓妆重抹,丰乳肥臀的在洒满灯光的舞台歇斯底里的跳钢管舞。任何一种打扮的目的有一半是为了搏得他人爱慕。然每条街,每个店铺它们都在钢管上绸缪了无数个无法想象的动作。还从没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小吃街,像一个燃烧的湖泊。各种香味无处可藏,来吃的客人在这人流估计有处可藏。

街上的流浪歌手也成了道可道道的风景,一把吉他,一跟萨克斯,一把二胡,一根横笛。西洋民俗乐器俱有,不同的演奏方式,不同的情感表达。一直觉得搞艺术的不是挣扎在生活里,不是陷在世俗里,唱歌,演奏都是在把这份热爱疯狂的表达出来,把内心的不满呐喊出声,把善良的故事说说,给这个世界听,听懂了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

凤凰的夜是酒吧的夜,整夜一半的声音是酒吧的功劳,风格齐全,摇滚,民谣,乡村,爵士,流行,民族,网络等,酒吧名也匠心独运,艺术都是一体的,看到一见钟情的名,听到一首与你相通的歌,呷上一口酒,你便会脱去沉重的外衣寻找声音带给你的共鸣。重金属的打击,灯光的黯淡就是让你恃无忌惮体会狂野,这种方式有时也是解脱的出口。两杯红酒,一段蓝调,电影里发春的经典教材。其实孤独和狂野促荷尔蒙的上升,红酒和蓝调只是一个土匪和一个绅士色彩的借口。

离开酒吧,古城的夜色都是灯光的包装,设计师们很有感觉,像空中楼阁,万里流光。估计研究《阿房宫赋》多年,正所谓“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每一处,每一点都很在意,细腻的笔法是巨著的开始点。江水也被多情的打扰了,似成千上万的舞女,五彩霓裳,婀娜身段,在忘我的摇摆。落的一江水的胭脂,看沱江夜色就像吃红烧肉入口口感带劲,吃的多了就腻了,沱江看多了也腻了。倒映一城繁华,流淌千年沧桑,胭脂水,何时净,惹人伤。;

离开喧嚣,想找块地感受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几点灯火流动在江上,闪烁在吊脚楼,柔和的月色,蒸着白雾的江面,窸窸窣窣的虫鸣,散着清香的泥土,坐在温热的草地上想想事儿,唠唠嗑。很遗憾的是这种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自己去想象。再也没有纯情的翠翠了,因为这里没有她的身影或许容不下她了,在这里现在的人们喜欢把感情玩弄,没有了坚贞和守候字眼。艳遇、一夜情在这很流行,一时的欲望和放纵把身外一切置之不理,得到感情的一个虚拟的外壳,在壳中独乐乐也。从某方面讲可以理解,但最可怕是把它当做了一种习惯。最近也正好看了《山楂树之恋》这本书,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和翠翠差不多,竟连结局都有点相似,一段最纯的爱情在守候中化作悲情。沱江边,山楂树下都在书写世界上正在流失的真爱,在这物欲横流,贪名图利带着伪装的爱情面具的社会能找回这种爱恋吗,能重新召唤我们彼此的心灵吗?有点怜悯翠翠和静秋。

湘西苗寨

古城离古苗寨一段山路,一路上,导游开始发挥她的职能了,把一苗寨整的像亚马逊食人族一般,还津津乐道一路没歇。山路旁的景色不错,呈梯状的稻田黄湛湛的镶嵌在山下,金色的海洋中那晃动的星星点点的斑应该是苗寨人民的身影吧,好像听到了稻浪声中他们幸福的歌声。蓝湛湛的湖泊也不甘示弱,静静地蜿蜒在稻田旁,默契的自然组合,美妙的搭配。二者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细听是不是还在吵闹:;

“是我的一江水哺育出来的果实”

“没有我这片丰饶的土地,你有机会吗”

。。。。

还真有意思,自然的语言,别有一番趣味。

到了苗寨要经传说中的三道关卡,对山歌,和苗酒,打锣鼓,现实中山歌忽悠过去了,酒没喝上,鼓也没见上。山歌作为苗族青年男女传情的媒介,可算得上很高级的追求对象的方式,情书略逊一筹,因情书只是把情愫躺在纸上,很静态缺乏活力。而对山歌在情书的基础上把静态转化为活生生更具表现力的爱慕,看到对方羞涩的表情,听到对方热烈的心跳,把最及时的爱意化作音符传递到彼此的双眸。再看现在的网恋,虚拟的带点恐怖,甚至还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是不是精力旺盛,荷尔蒙分泌太旺盛了。还兴致勃勃的打着低俗的网络语言打情骂俏,一脸深沉的说哥很寂寞。一个人的追求是实现在一个真实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就像一句歌词所说,“不要用虚拟对待自己”。;

苗寨里面生活的人都比较穷,前几年政府才为这开了道,通了电。他们以前的生活基本上是与世隔离,过着最原始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没有人去扰乱他们的节奏,他们也不愿意出去,他们价值当中的生活本该就这么平淡,一生不是在匆忙中走过,一生不是化成几个瞬间,而一生是简单忙碌在柴米油盐,呼吸着苗寨的其实离去。;

整个苗寨就像躺在碧水青山的襁褓中,一道道藩篱交错,几条慵懒的狗趴在石阶看着鸡鸭悠闲的散步,憨厚的水牛那漂亮的双眼总想表达着什么。房屋有吊脚楼,泥土屋,走进去先要跨过近一尺高的门槛,这是当地的风俗。里面黑漆漆的一片,东西摆放挺凌乱,手工织布机,磨,好多器具在外面已经销声匿迹,在这依然创造他们的生活。政府把这里和外面打开了一条通道,阿妹,阿哥渐渐的在苗寨流失了,很难偶然的听到山上的情歌了,他们已渐渐蜕变成一个个追梦者。留在苗寨的大多都是阿公阿婆,小点菜小点炮,老人们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人们,一脸的沉静,嘴里总在吐露着什么,听不懂,不明白他们在想些啥,他们能如此慷慨的接受另外一个世界很是敬佩。寨里的小孩天真无邪的笑容,对陌生人的害羞和惊慌失措是最纯粹的,这里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的东西太多了,但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他们原来也可以很快乐,快乐不是和物质玩跷跷板的,每一件大人眼中不起眼的事物都有可能是孩子的伊甸园。;

凤凰奇观;

来凤凰前以为凤凰就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典型的水乡故都,温文尔雅的气质,装载的只是浪漫、安静的细胞。诧异的是他竟然也有雄浑惊险的一面。飞水谷得以体现,悬崖陡壁、飞瀑急湍眼底尽是,走在海拔百米的悬崖栈道上估计没有谁不感到战栗,由于天气作贱飘着细雨,栈道还有点滑,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笑侃在这一失足也可谓壮观。水汽很丰富,一团团似烟似雾似雨笼罩山岚寒水,飞水谷飞落的千丈激流似穿一身素服的巨人潇洒的上演千丈身段的飘逸。巨响便是他的呼喊,傲然的叫道雄浑是怎样炼成的。眺望远方的村落安然的被稻田围绕,静与动的强势对比,大自然的神奇篇章。;

自然景观的奇险默契的孕育了一批敢于征服险境的苗族人,没机会看到攀爬在峭壁上采药人和山阴道上的赶尸队,但有幸亲眼看到上刀山,眼睛提水。这些技能是要有强大的内心支撑去试验的,正因他们具备这样的素质做到常人莫及的事。传说和史书上称苗人是蚩尤、南蛮的后裔,蚩尤被打败,南蛮随着历史的年轮渐渐的被包容了,与生俱来他们的文化难以被儒家道家文化兼并,因此被排挤,但万物一体,只是环境所赐,每个人内心都是正义善良的,有血有肉的,尤其是他们那种敢于挑战一切的雄心值得赞赏。二者都海纳百川,现在的苗族正是五十六朵民族花的一朵奇葩。世界因有了包容和谦世界才如此美好。

给凤凰的诗

十岁前

你生长在水里

沱江回忆你光着腚子的身影

五年后的仲夏

你寄宿在树稍

虫鸣纪录

温暖你的情意

再过五年

你的灵魂逃离了休芸芸的纸页

成了召唤的天使

在路上

你碰到了一群陌生人

他们说为装扮世界而来

你成了其中一个

他们给你美丽的裙子

你新奇的接受了

从此倾国倾城

他们都不知道

你始终没脱下阿婆为你勾绣的花底背心

从此的以后好多年

你一直这样

三 : 九凤山游记

九凤山游记

张亚军

游九凤山是雨天,秋雨。向晚上山,山色笼罩在蒙蒙的雨幕里,一片模糊,有隔帘看物的调子,容易联想到秦观的句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同行的一位诗人说:“看九凤山。好看,最好还是要在春晖里看……”他做了做横看的手势,接着说:“春晖里可以看出九凤山的新鲜和生气来。”

我不以为然,看风景,看的是心情。心情好了,晴好看、雨好看、四季好看、什么风景都好看。看人也是这个道理,有了喜欢的心愿,情人眼里出西施。喜欢看他(她)的青春貌美,你便应该喜欢看他(她)的老年晚景,喜欢看他(她)的一生。有首爱情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认为是世上众多爱情诗里写得最好的一首。

落宿的是一家乡村客栈,——漫时光。“漫”不是心想的“慢”。“漫”比“慢”好。我喜欢带水的字,带水的字写起来好看,读起来好听。带心的字我不喜欢,带心的字写起来心累,读起来心酸。我尤其喜欢山里有水,水里有山。写山的时候顺便带出水来,把山和水两个字写成一个字:山水。这样山水连起来,又好看也好听。(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山里有了水,就像人的身体里有了血脉:水里有了山,就像人的身体里有了骨骼。有了血性和骨气的人便会启展一幅山水壮丽的画卷。

大地有了山水,大地便可以滋养人、畜牲、草木、鸟儿与虫子,还有诗歌和画册……

中国文人画,我喜欢山水文人画。比如赵孟頫的《水村图》,画面没有人影,有的只是风景的纪念,和知已朋友分享山水的心情,放逸山水的心愿。没有人走进的山水,十分干净,具有某种功能。这样的山水适合人的心魂漫渡在山水的时光里,净化身心和灵魂。宗教信仰里,恒河具备一种超强神圣的功能,一滴清澈干净的恒河水便可以净化一个人一生的罪恶。

我相信任何干净的山水同样具备这种功能。

客栈是一栋楼房,普通的农宅改设。楼有三层,是两楼一底。淡黄色的墙面开着蓝色的木门和窗棂,衬在松竹林子的背景上十分谐调。一楼的窗棂上悬挂有草编的鸟窝,塑编的彩色小花蓝;鸟窝是空巢,花蓝里有的生长着绿萝、有的开放着红白相间的细花。屋面盖的是灰溜溜的小泥瓦,雨水沿着瓦檐串珠般一粒粒接踵滴答在三合土的坝子上,随轻浅匀调的节律溅起碎散的水花。一只浅黄的土狗趴在屋檐下,温驯而安静,鼻子黑得像松烟,烁烁出油浸浸的光泽,它的眼圈有一撮白毛,像镜框,想把自己装扮成斯文的学者。清亮的眼神流露出无尽的忧郁,两边的内眼睑噙着不知是泪痕还是雨迹,让人怜爱和亲近。我向它招了招手,想说:“狗狗:你好!”笑着没说出口。它看了我两眼,摇了摇尾,依然趴着身子未动,分明是明白了我的问好。摇尾?亦然是回我:“人人:你好!”

语言对于人与狗的交流无聊多余,面相动作够了。

进屋印象:简单、朴素、干净。目光游移,触及到细节上,看出主人的风雅。墙是白墙,蕴涵烟蓝,有砖缝清晰匀称的线条,怀疑里墙砌的是柴薪烧造的烟砖,若是,楼房少说已有四、五十年了。门的右边,靠门框顺设齐腰高的一条长几,原木原色,陈朴致雅。放手一刹那,似乎有些明白:“放手”的含义比较复杂:放下嗔怒、贪婪、邪恶……

写下去是另一篇文字的内容了。

壁上挂着数幅小品,错落有致,是绘本,有金农《琵琶行图》的拙趣。小品真小,尺寸只能用平寸为单位,估测一幅约有七八九平寸,小小“蔬果”别有天地。转身,侧墙上有两块方型的黑板,大小像七岁和八岁的兄妹。是童年记忆里的黑板,是温情的笑着脸的女教师手提着走进教室里来的小黑板。她背向身、踮起脚,在讲台上挂黑板时腰弧优雅的线条,现在还能在脑海里清晰地显影出来。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写着汉字,笔画天真童稚,像是两兄妹写的,线条美得不得了,让我忘记了汉字“辨识”的任务,直接迈进“审美”的领域。

沿着侧墙拐进一偶小小的天地,是读书的一个角落。案上放着一口斑驳的老式木箱,是一口书箱,书箱读出音来有香味,读书的人本来就有香味,从他们的脸上看得出来心灵的芳香。箱盖拉开,像翻开的书页,也像张开的心扉,心与书的距离拉近了,双方有了交流的想法。扶了扶眼上的镜架,弯下身来,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线装的黑色书皮,读出书名:《徐霞客游记》,掂起书来,书面有浅薄的灰尘,轻轻吹散,回放时发现压在下面的是一面蓝色的书皮,是珍藏版的《我们仨》,依次挪开,有《围城》、《旅游攻略》、过期的《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有人喊:“用餐了!”打断了我的翻看。是到了兼顾精神果腹饥饿的时刻了。

餐后上楼,客房在楼上,二楼和三楼,接待量十余人,超过二十人便显得挤攘和喧闹了,也就不符合乡村客栈的风格了。进入房间,依然是简单、朴素、干净。蓝白色宽格的纯棉被褥床罩温软慰贴,适合进入温柔的梦乡。推开蓝色的木门,外面是一个小小的阳台,摆有两把藤椅和一张也是藤编的圆型小茶桌,桌上有一只青花瓷的烟灰缸。我坐下来,打算好好看望夜色里的景色。

山脉、山廊、山线、山的形貌完全隐匿在茫茫的夜色里,映出比夜色更加黑暗的影子。无穷、无尽、无限的黑暗涌现在目力所及的视线里。苍茫浩荡的黑暗宛若沉寂的海洋吞噬着天地人的胸怀。

雨声沥沥,好在无风,只是轻寒。

沥沥的雨声轻缓地响越在悠远绵实的黑暗里,清丽婉约地叙述着衷曲,如箫如笛如弦,叙述给天、地、人、以及物类的胸怀听。

虫子在草丛里合乐,此起彼伏,回旋荡漾在空山、空天、空地、空蒙蒙的雨雾里。

秋虫秋雨在黑暗的舞台上联袂演奏一场浩大、壮阔、宏伟、缠绵、缱绻、悠扬的交响乐。溢满天地的空间,溢满天、地、人、以及物类满满的情怀。

带着这份满满的情怀,我赶快上床做梦了,梦里尽是雨声和虫鸣。

早上起来依然是满天满地的雨水,比夜里下得更大了,连空气、虫鸣,还有心情都变得湿漉漉的了。我撑着雨伞向草丛走去,想寻找一只虫子,告诉它别唱坏了嗓子。一片草叶在雨淋里有些动静,我弯下腰来想拂去它脸上的水滴,发现在草丛的暗地有一只碗口大的蟾蜍,它被吓坏了,静静地不敢吸气,以静制动地防着我哩。惭愧,对不住了,你这位不知是蟾虫的妈妈或是爸爸。我折回身来,向客栈的后山爬上去,山路是一条石灰路,覆盖着浅浅的湿漉漉的青苔,滑得很。路的两边坡地上生长着茂密的竹子,我用手指的指甲叩了叩它的身子,竹节回应出绵实硬朗的响声,我取下腰上的钥匙,用金属的身体去叩它,这回它发出当、当、当清锐的笑声。我知道它是斑竹,乐匠可以拿来制箫笛,文人用来作笔筒笔管,农民用来作杠子作扁担下力,山里人还会拿它来造屋,兴起一片家园。往山上走,林子越来越密,雨水从幽静的山林落下来,打在伞面上像一粒粒珍珠般的颗粒。快到山岭上竹林不知为何全部变成了松林,界限实在是模糊得很,让你无法厘清。小路拐了一道小湾,开始下坡,右手边蒙蒙的雨雾里出现一片茫茫的水面,水面连结遥远的山脉若隐若现的岭线,无法眺看浩渺的水边。我选了一块下脚的石板,蹲下身来,用手去抚摸水面,洗洗手、试试水温,湖水柔软没有雨水冰寒,是山泉汇聚的湖潭。

下山的路比上山艰难,我只好用双手撑在身后的路面,摹仿动物用“四只脚”慢慢溜下来。恰好被客栈出来做事的妇女瞧见,“雨天上山的路湿滑不好走。”她向我笑着说。接着用手指了指,又说:“下面有条平坦的公路好走,可以走到瑶池。”我问:“要走好久?”她说:“二十来分钟。”我问:“上面叫什么湖?”回我:“‘韩香湖’,传说是这座山里最先嫁来了一个韩国人……”这样的传说,好笑,无法让人信服。山里人纯朴,或许她们真的不知道有一个仙子——韩湘子。我想这湖的名字应该是韩湘湖。

九凤瑶池在付家坡上,海拔450米至600米左右。顺着坡势攀缘附连着九个大小不等的潭泽,湖水流动清澈,湖底生长着各种水草,加上天光渗透过竹叶与松间,映衬出不同颜色的水面,湖波涟潋,宛若七彩的宝玉佩戴在山姑娘的胸脯上,妙逸好看,有小九寨的别称。在城市的郊外实属罕见,因此格外令人珍爱。我有幸在这秋雨绵绵的雨天,一览她的容颜,心头早已升上了一颗启明的辰星划亮了阴郁的长天。

待我回到市声喧闹的城市,终于风雨晴定,云霁开处,是漫天的霞光。

下次再游九凤山或许会遇上雪花纷飞。漫天漫地盛开梨花。

九凤山全名——九凤梨花山,有百年梨园。漫山烂遍,梨花开时,应约相逢。

(2015.9.24)

四 : 凤山游记

癸巳年冬日,一夜的北风吹散了多日的雾霾,天空出现了梦幻般的碧蓝。远山清晰的如同被画笔刚刚勾勒过一样,不久前的那场雪还积聚在远山顶上,好像给冬日的山体披上软绵的白色风衣,若仔细辨识,在白皑皑的雪山上还可以看见裸裸的树木,越发的显得青褐,如同一副美丽的水墨雪景影投在连绵的山体之上。我喜欢这北方的冬,或许就是因为这冬日的白色精灵能抹去那遍地的苍凉和枯色的缘故吧。

凤山,其实就是现在的凤凰山,关于它的传说很多,至于什么时间把它称谓凤凰山其实也无处考证。每次去凤凰山都是在炎炎夏日或是每年那槐花飘香的日子。因为,那时可以感受它满山的翠绿,可以让花香溢满发梢,裹满全身,还可以让遍地的花瓣粘满鞋底。然后登山下来又能在山脚下去品尝那庄户人家的美味佳肴。

而这次,我怀着对冬日北方景致的向往,选择了在这个天空如洗的冬日早晨。当它出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其实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我远远的看见它是那么的安详和平静,不由得使我一下子想起几十年前冬日里的暖阳,还有那个已经消失的村寨。绵绵起伏的凤山此时就如同那村寨外亘古的圩墙,厚重而巍巍。此时眼前又恍惚出现那衣着藏青的老人或长者端着长长的烟袋,靠在那圩墙的根部陶醉地品用着烟香,又好似在享受着这暖暖的日光,同时又在等待着各自熟悉的内人的呼喊声。每到晌午饭时小小的村寨就会响起这让人心暖的呼唤,那调儿或高或低、距离或远或近,在我对幼时美的记忆和印象里除去村寨那袅袅炊烟,就是这爱的呼唤了,或许这就是幸福,那个所谓家的温暖吧!

来到山脚时,这才发现这里是异常的安静,崎岖的山路上还覆盖着没有消融的积雪,满山没有丁点儿绿色,若不是那片片积雪,还有裸露的山石在装扮着这里的灰色,真的如同走进逝去过往岁月。我信步踏上登山的台级,抬头就可把“之”字型的山路看到尽头,它在没有树叶的山林里那么的清晰可辨,再加上没有融化的积雪铺在台级上,远望,显然就是一条长长的哈达系在山上,在祈福在祝愿!

一会功夫,就登到山上那处抗日战争时修筑的掩体前。这时我转身回望,发现霞光已经漫过最东边那座山的山脊,把凤山的大半个山麓染成了金黄。残雪在霞光中熠熠生辉,像是在光照中被唤醒,折射出点点光亮,等待着更加温暖的阳光。远处的村子有几家已经开始了早饭的准备,因为青青炊烟从院落里慢慢升起。没有风,那烟一直的向上升腾,最后在碧蓝的空中慢慢消失远去。我解开衣襟,继续向上攀登。山路渐渐的难行起来,山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多,我扶着台级旁边的树木,小心的前行,真担心一脚没有踩稳,会滚下山去。

总算来到那块突出的岩石旁,我拍拍粘在手上那青黑的树苔,然后推开岩石上的积雪,慢慢的蹲下身子坐在这块先前每次来时都坐的地方。仿佛一下子感触到光阴的过往,感觉最后一次经过这里就如同几日前刚刚发生过一样,但那时是满山的槐花飘香,蜂蝶纷纷,时而传来阵阵笑声。如今,确是“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自己也不由得浅浅一笑,或许是来的过早的缘故吧!此时,我不敢太过于长久的歇息,生怕遇寒而疾。起身继续向上攀登,这时,窄窄的山路上出现一串动物的脚印,像是野兔的留下的,最后脚印在不远处一片干枯的草丛里消失了。我继续向上小心的攀登,不忍心去惊扰它们的世界,或许此时它正在酣眠或者在喂食着刚刚生育的幼崽。(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总算到了山顶,我踱步来到最高处的一座石木结构凉亭下,周围今已倾圮,仅剩断壁残垣,山石或隐或现地被白雪覆盖着。还好在凉亭外的西北角立一石碑在静静地述说着这里的过往烟云,还在回忆那佛寺和道家的庙宇的香火旺盛......!我知道,在残雪殆尽之时,若是仔细辨识还真可以在这留下的断壁残垣里发现一些什么。可是,过往还是让它静静的过去吧,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翻个究竟,有这个石碑就足够了!

从停下西望是五峰连立,怪不得古人把此山称为:凤山,因为把那连立的五峰想像成展翅欲飞的凤凰是那么逼真和贴切。在向西方更远处遥望,连绵起伏的白云山在蓝天下越加显得巍峨,不由得使人联想到这凤山是不是由白云山飞来的神鸟仙化为石山而成?或许真有可能!真的有那么一只神鸟在远古的时候飞到过这里。

再向北望,山脚下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没有人知道这个村子形成于何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晚于这凤山的形成。旁边是片面积很大的水库,水库周边的水面已经被薄冰覆盖,在夏季无法看见的水上餐厅此时也尽收眼底,那一个个或圆或方的餐厅被一座座浮桥与岸相连,此时,随着寒冬的来临也慢慢得到了短暂的安静,唯有那盏盏火红的灯笼在飞檐下显得格外精神。太阳越升越高,橘色的光忙变成了耀眼的强光,我似乎也感受到它的温暖,也把我的身影越拉越短。

我在山顶休息片刻后,在准备下山返回的时候,山下的游人渐渐的也多了起来,有些人已经沿着这蜿蜒崎岖的山路开始了向山顶攀登。再见了,冬日的凤凰山,你又让我领略到你冬日的俊美和苍劲,还有这难得的蓝天。

本文标题:凤凰旅游游记攻略-凤凰藤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88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