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读后感前序
这是2013年暑假,我17岁。老师要我们写一篇读后感。仗着自己读过几本书,我心中暗喜,这个嘛,难不倒我。
骄兵必败。
落笔之时,我真的犹豫了,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大脑一片空白。我有些惆怅的望望书架,密密麻麻的书,我开始嘲笑自己有些附庸风雅了。耷着头,我抱来一摞书,翻了一遍,是写刘墉的《点一盏心灯》,还是写高尔基的《童年》,还是《汪国真诗集》……不谦虚地说,这些书我都有涉猎,但是涉猎和精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走马观花,后者是如饥似渴。这或许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吧。瞧,我一个高中生,知识分子,连篇读后感就想几天,说好听点是一丝不苟,难听点是文思枯竭。
于是我想起了白落梅,白——落——梅,很美的名字,被誉为“隐世才女”,人称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可见其文学造诣多高。的确,我曾拜读过,她的文章很恬淡素雅,重点是她多读人,读林徽因,写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三毛,写下《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读唐诗宋词,写下《半季花开情暖三世》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一个人,读一本书,便有了一个人的一辈子,可她读了多少本书,拥有了多少人的一辈子,这些人生,在她笔下,竟被解读的如此深刻,如此透彻,如此清越。他是真正的读书人,别人用眼读,她用心读。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这个喧嚣浮华的世间,她像一朵清莲用文字的香气宁静了多少人。
而我呢?我并非说自己也如白落梅一般超然世外,但是,我的追求和信仰和白落梅是一样的,我欣赏她的文章,就像向日葵迷恋太阳,可我却没能想她一样解读,蜻蜓点水款款飞。
记得有句话说得很好,每一位优秀的作家都是一位好的读者。这个“好”字就是深究,解读之意。白落梅如此,丁玲如此,三毛亦如此。
然而光看书,不深思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有几个极端,一是书呆子看书,因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二是心浮气躁,又想博得美名,装模作样的读,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三是以书为宝,手不释卷却不求甚解,我大概就是最后一种了。
诗人金波曾写过一篇文章,意思大概是,他小时候喜欢做读书笔记,深究文意。一有什么感悟立即记下,而这也是他长大后诗作的源泉。我感慨颇多,他的作品来自他的笔记,而笔记不就是一个个零碎的思索?我明白了,于是趁着夏风,我写下这小小的思索,也希望,爱读书的朋友。请你也向我们这样做,放飞出一只只文学的白鸽。
高一:影舞荧飞
二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上周,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它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赠序。讲的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幼时到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学完整篇文章后,我的感触极大,作者的求学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其中一小段让我最为感动。
文章的部分内容是: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把自己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刻画的很是细致,而这段主要是要告诉我们,对待老师我们要持以尊重的态度,对于学习,要持以虚心,实事求是,不懂就问的态度。
俗话说:好问是成就知识之基础,知识是成就未来之基础。对于学习,我们就应该勤学好问。
读小学的时候,我记得老师对我们说过:“问问题,不是代表你愚蠢,而是代表你虚心;不懂装懂,那叫做虚伪。不仅这样,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是啊,我们都不愿做一个虚伪的人,不仅这样,我们对于学习还应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要有“火烧眉毛,快灭火”的想法。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竞争,你就的落后,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
知识不分大小,但分多少,无论是平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还是大知识,我们都要有想要钻研它的欲望。同时,我们也不能骄傲,必须抱有谦虚的态度。宋濂写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不就正表现了他谦虚的品质吗?
对于老师的批评,我们也应该抱有:有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对于老师的讲解,我们要耐心听讲,不能老师讲东自己想西,因为,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狂妄的表现,同时,也是愚昧。
这篇文章对我的感触极大,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学习上和师生关系上的道理。谦虚,好问,实事求是,这是学习的必备素质。尊师,懂理这是做人的道理。
装懂,就是虚伪;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文章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这样,我们不难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情况——“余幼时即嗜学。学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在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家中无钱,问人借书,寒中抄录,而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专心求学。因此,他后来有名望有地位,诗文成就高。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其实,学有所成并一定要在顺境中、逆境中、优越的社会年度中、机遇中才能达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专心与否。
外国有这们一则故事:贝多芬小时候跟外国的老师学唱歌和弹钢琴,由于贝多芬对弹琴方面有兴趣,学得比较好(若跟其老师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老师看好他,并想把自己毕生精力传授给他,但贝多芬的语言跟其老师的有所不同,导致他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贝多芬在那时起,在练习弹琴之余,还要学老师的语言,他很认真——一天有20小时,他的眼睛是有光线射进去的。皇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之后,他根本把该语言学到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在世界上有名义;有地位,对于第六交响曲,我想人人都有听过、闻过。
诚然,学有所成、成才不是三心两意,乱来就可以达到、实现的。而是要努力、勤奋、艰苦、刻苦钻研,再加上自己对学习的专心。
读后感: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现代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www.61k.com]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300字
在今天学校老师给我们讲了送东阳马生序的古文,课文里写的是一个叫宋濂的人年轻时求学之苦、生活之艰,这给我了一个深刻的启迪。
从文中,我看见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我也不放松抄写,抄完后,就跑着去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由此我们看来,一个人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自己专心与否,课文给了我深深的印象这是我明确了前进方向。
对比我,我感觉我微不足道,我远远不于宋濂,我一定要学习宋濂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现在人们所没有的。
磨难是一笔财富,他能锤炼一个人的一个人的意志,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最终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促成一个人的成功。
三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文/孟艳莉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的劝慰之词。历数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上的种种艰辛,借此激励马生刻苦求学。宋濂求学时,教师的师道尊严让学生望而生畏,只能“伺其欣悦”,才能俯首再请教。
我们不赞成古时的师道尊严,因为它过多的强调了尊师,而很多时候则扼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像宋朝时的宋濂年少求知时那么艰辛去求学,而老师甚至连学生提个疑问也不允许。宋濂只能“俟其欣悦”再毕恭毕敬地去问。如此的师道尊严又让多少胆怯的孩子没能成才。但是现在班主任仍需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这种威信是以诚恳为基石的,任何的夸大其词都将成为日后合作不愉快的暗礁。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通常是这样做的:先诚恳地介绍自己,我觉得我自己不很辉煌的经历对于成为学生的榜样还是行的。从上班开始谈起,到函授本科,期间,我如何苦背,如何获得大学语文、政治、教育学的高分。我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我如何面对生活的不平等,我上集市买的东西比别人贵,仅仅因为我的方言不同,面对不平等,我生气,但我从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人都是这样的,既然来到了世间就有生活的权利。其次,我展示我“渊博”的知识,每讲到与知识点相同的地方,我都会适当的加以扩展。比如:谈到苏轼,他是豪放派词的中坚人物是要提到的,附带把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李清照谈一下。讲到蓄势,就谈宝玉挨打,金钏的投井而死,王府管家来要琪官,在父亲面前应答的不伶俐,都是为后面贾政往死里打宝玉蓄势。还有就是说话要有力度,说话要算话,布置任务说什么时候完工,到时就验收。好的表扬,不好的有时批评,有时不吭声,很多时候不吭声就够了。对于逆反期的中学生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做到了这些,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也要有松有紧,解答疑问面带微笑耐心解答,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要雷厉风行的处置。树立威信是组织好课堂纪律的基石,在学生面前没了威信,相处时会很被动,没了主动权,如何好打赢胜仗。有了威信,有了纪律,学生学习才能进入正轨,我们的教学活动才不是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会感受到成功感、幸福感。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东阳马生,我比你幸运!或许真像宋濂所说,你的读书条件远比他优越,可我却从中品出了一丝悲哀。我不想和你比读书的条件,却想比一比其他。
在读书的目的上,我比你幸运。你的目的是明确的,千百年来,读书人都是“学成文武术,货卖帝王家”,走的永远是科举仕途。从捧读《三字经》那天起,你就注定要成为封建科举的牺牲品。不要说“不”,你的老师不也在津津乐道自己“承天子之光,缀公卿之后”吗?真可谓嚼着自己的血肉叫“鲜美”啊!我比你幸运!我的学习目的,初时简单——为读书而读书,渐渐地我明白了,读书既为个人的成材,也为国家民族的昌盛。读书是为了给个人“充值”,更是为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我不会一头栽进“科举”的网络而难以自拔,我要在知识的长空里放飞生命!
在读书的范围上,我也比你幸运。你除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外,还能涉猎其他吗?头上戴着你的“读书目的”紧箍咒,只能做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虚妄美梦,可悲!你上不晓天文地理,下不知矿藏资源,理不闻数理化学,文不懂外语马列。我却不然!我可以“学贯中西,文理兼容”,我可以登临书山,遨游网海,出入国门,探微知着,充分享受解读“为什么”的乐趣,因为我生活在你无法企及的时代。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_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再说教育吧,我更比你幸运。你只能折服于头悬梁锥刺股,努力于囊萤映雪,学得何其苦!面对师长的尊严,你只能垂手而立,大气不敢出,疑义岂能诉?你的宋濂师长尚且“行深山巨谷”,临“穷冬烈风”,踩厚雪,裂足肤,你还敢懈怠愉悦吗?我却不然!我虽也不乏辛苦,却很有乐趣,小班教育寓教于乐,身受着“发展教育”,师生亲如一家,同窗情同手足,上课呼名,何其可亲;下课同娱,何其可乐。
而说到学成之后的命运,依然是我幸运。你的师长宋濂老先生,最后不也是明里辞官,实则被贬。而你虽读了许多诗书,却忘记了封建文人学士一幕幕的悲剧:子胥功高吴王妒,文种灭吴身首分。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昨日的万里长城,今日的一缕英魂。真是孤灯一盏寒夜清,心血耗尽换虚名,何必千年留笑柄?
而我虽说难逃应试命运,至少勤读文本十二载,甚至更多,但我未必一定要入“庙堂”,也不必货卖“帝王”,更何况海本辽远,天本开阔,我尽可“鱼跃”、“鸟飞”.马生啊马生,你为名而活,太累;我为自己而活,尤甜!
其实,最大的不同是:你依然昏昏,我已然昭昭。所以,我比你幸运!
简评:本文是篇读后感。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形式写出自己比马生幸运,从五个方面加以比较,也就认识清楚了古今教育不同的本质,作者写得痛快淋漓,这是“在知识的长空里放飞生命”的自信,对生活时代的自信,是摆脱名利、快活人生的自信!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文/董玲清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宋濂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文章先叙作者青少年求学时的种种艰辛,再说马生同辈青年求学的优越条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激励后生。这篇文章很值我们现代青年人反思,以此来勉励自己。
作者幼时爱学习,家境贫穷,买不起书,还得一字一句地抄下来。看看我们的周围,家长买来成堆的辅导书、名着,可我们这些孩子呢,却连碰都不碰,让书沾满灰尘陪岁月作伴。有书不看,与作者的勤学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好的学习机会,我们都不会珍惜。倘若作者看到现在的我们,一定会摇头叹息吧!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我们,是不是太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呢?
作者无师。那时的他,苦于没有大师交流,还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请教学问。有时还得遇到老师的“叱咄”.看看我们敬业的老师,每天认真地上完课,认真批改作业,每遇到学生请教问题,总是仔细地分析,直到把学生教懂。可现在的我们,上课漫不经心,作业草草了事,更谈不上请教问题了。若还需要跑到百里外求学,想必大部分都会挥挥手,摇摇头,跑到自家暖和的被窝里会周公去了。娇生惯养的,哪受得起这种苦?
作者物质上更是困难,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而身处富家子弟中,却丝毫没有自卑和攀比心理。因为他热爱学习,他为此很快乐!我们只是农村的孩子,家境并不算殷实,但衣食住行还是有保障的。我们的父母勤勤恳恳地为我们工作,为我们打拼着,只为希望我们能够有出息,长大后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却能有几个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能明白上学的快乐?我们把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把一切看得都太无所谓。不是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看看现在,我们却还没城里的孩子懂事,这句话,是不是更适合古代有志气的读书孩子呢?我们这一代,太幸福了,幸福得过了头,也就变成了一种悲哀,倘若我们现在不好好读书,长大后,该拿什么去回报我们那满脸沧桑的父母呢?
作者求学的艰辛,更衬托出我们这一代的幸福。我们更应该紧紧地把握住机会,好好学习,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四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600字
读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有数不尽的感受想要表达出来。 宋濂——明初诗文3大家之一,他家境贫寒却依旧嗜学;天大寒却弗之怠,从不逾约;踏深数尺雪,皮肤皲裂而不知;以中有足乐者而从不慕同舍生……五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的劝慰之词。历数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上的种种艰辛,借此激励马生刻苦求学。宋濂求学时,教师的师道尊严让学生望而生畏,只能"伺其欣悦",才能俯首再请教。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