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胸有成竹的来历-“胸有成竹”的来历

发布时间:2017-08-15 所属栏目:胸有成竹的来历

一 : “胸有成竹”的来历

“胸有成竹”的来历

大多数人都知道“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而且经常使用它,可你知道它是如何来的吗?

竹子在我国南方生长很多,它生命力旺盛,耐严寒、酷暑。四季常青。它挺拔潇洒,朴实无华,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也是画家作画的题材之一。人们把竹子与梅花、菊花、兰花合称为“画中四君子”。

北宋时期,有一位同苏东坡同年代的画家,叫文同,最擅长画竹,画中虽没青枝绿叶的苍翠,但淡雅的墨色更能突出竹子的清逸潇洒。《墨竹图》是文同的传世之作,画面上一枝垂竹,主枝弯曲,呈上扬之态,侧枝坚挺,枝繁叶茂,有一种蓬勃向上之势,画面饱满用笔洒脱,竹叶正面向背,俯仰曲直,勾画得出神如真,用浓墨描绘的竹节苍劲逼真,用淡墨描绘的新枝嫩叶,显得非常滋润,是一幅难得的艺术珍品。文同之所以把竹子画的这样自然生动,是以为他特别喜爱竹子,为了观赏方便,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竹园,在园中还搭建了一个亭子,称之“竹坞”,一有空闲,他就去观赏竹子,从竹子萌芽到生长的各个细节,反复查看,把竹子在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时的不同形态都铭记在心。这样,他画出的竹子姿态秀雅,神韵生动。好多喜爱画竹子的人都竞相模仿,但都画不出那种充满神韵的竹子。

苏东坡是文同的好友,非常崇拜文同的竹画,经常于文同一起观赏竹子,探讨竹子的画法。故此,苏东坡写了一篇散文,文中精辟地谈论了文同画竹的方法,即“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从此,文同 “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的创作方法,对后世绘画影响很深,后来文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句成语“胸有成竹”。意思也不再单纯指绘画了,而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先有充分准备。

二 : 胸有成竹的来历(短语)

胸有成竹的来历(短语)

胸有成竹的来历(短语)的参考答案

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三 : 胸有成竹的来历 简便点/

胸有成竹的来历 简便点/

急!

胸有成竹的来历 简便点/的参考答案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1]的形象.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典故】

文与可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本文标题:胸有成竹的来历-“胸有成竹”的来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219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