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全新家族地图首揭秘-《梦想世界2》全新地图 苍茫山独家揭秘

发布时间:2017-11-17 所属栏目:梦想世界2

一 : 《梦想世界2》全新地图 苍茫山独家揭秘

  《梦想世界2》剑出江湖,名动天下。如诗如画的江湖美景,让你感受东方武侠的美丽。万紫千红的百花谷,黄沙漫天的鸣沙洲,雄伟壮美的北漠城,最新开放地图苍茫山更有瑶池冰封之景,显得分外妖娆!

  《梦想世界2》新服推荐“国色天香”

  景色宜人 流连往返

  新地图“苍茫山”不仅拥有瑶池冰封的冰雪美景,还有碧叶连天的荷塘美色。白雪皑皑的雪景之中,梅花依然独自绽放,风景更是分外妖娆,让人流连忘返。

《梦想世界2》全新地图 苍茫山独家揭秘

  苍茫山全景

  全新宠物 前来助阵

  在苍茫山这片神秘的大地之上,还生存着不少的召唤兽,牛魔将、魔爆熊都是在此生活多年的江湖战宠。侠客有缘在此遇上它们,可以捕捉它们成为自己的战宠,一起共闯江湖!

《梦想世界2》全新地图 苍茫山独家揭秘

  牛魔将

  如诗如画 江湖美景

  《梦想世界2》的江湖是如诗如画般美妙的江湖。拜师学艺之所,师道殿人杰地灵;萌宠聚集之地,百花谷万紫千红;本是沙漠要塞,北漠城长河落日;瑶池冰封之景,苍茫山分外妖娆。

《梦想世界2》全新地图 苍茫山独家揭秘

  鸣沙洲

二 : 传奇1.90版首次揭秘火龙殿新地图大家知道吗?还记得,赤月魔穴里

传奇1.90版首次揭秘 火龙殿新地图 大家知道吗?

还记得,赤月魔穴里的狂雷闪电、人山人海吗?
还记得,尸王殿里的苦苦蹲守、祖玛七层的杀出重围吗?
那一次次不乏汗水与艰辛的挑战,留下的却是最难忘的传奇记忆。

时隔3年,继1.8版龙之后
为隆重迎接《》八周年的到来
传奇将于近期倾力推出全新1.90版本!
在《热血传奇》1.90版中,将开放传奇有史以来最高等级BOSS地图——火龙殿,其挑战性将凌驾于当前所有地图之上。对传奇玩家的操作技术、团队配合和实力,也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而相应的,玩家若击败火龙殿BOSS,亦可收获与之难度相匹配、独一无二的顶级装备和珍贵宝物。
石化的火龙殿守护兽。一旦有人胆敢靠近,就会立即激活这种可怕的怪物。它们虽然不能移动,但是喷吐的火焰仍然非常厉害。识别这种怪物,其实也很容易。即使在石化状态中,它们的双眼仍然会发出灼热的光芒,仿佛来自地狱的烈焰,时时刻刻守护着它们的神,至死方休。
注意 1.90版本新地图将完全免费向所有玩家开放。
大家疯狂吧大家疯狂吧大家疯狂吧大家疯狂吧大家疯狂吧


虽然说是免费地图,可里面的怪太厉害.等级不是很高的玩家,装备不是很好的玩家,进去了也打不动怪.

为了能去那里打装备,还不是要冲很多钱升级?

三 : 易中天家族揭秘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祖籍湖南省湘阴县营田镇人,易氏是当地的望族,在那里繁衍生息了500多年。易中天的十八世祖名易先(1369—1427),字太初,明朝永乐年间曾任交趾谅山府知府(在今越南北部)。据《明史·卷第154》载:“易先,湘阴人。以国子生授谅山知府,有善政。岁满还朝,郡人乞留。诏进秩三品还任。贼破谅山,先自缢死。”其事迹后被写入越南的历史小说《皇越春秋》,当然,在小说中他是反面人物。

越南古称安南,明初,陈朝国相黎季犛杀逐陈氏,立子黎苍为帝。又诈称陈氏已绝,骗取明成祖封黎苍为安南国王。次年,前安南国王之孙陈天平来朝,告知黎氏篡权,请讨黎氏。成祖遣使往安南查问,黎苍遣使谢罪,并诈请陈天平归国。1406年(永乐四年)3月,成祖派兵五千护送陈天平回国,行至安南境内,被黎苍伏兵杀死。成祖大怒,同年7月,以帮助恢复陈朝为名,发兵80万,远征安南。次年5月,平定安南,黎氏父子被俘,囚禁京师。明朝将安南纳入自己的版图,改称交趾,分其地为15府,下设州县,直接统治。

明朝军队占领越南后,带走了很多人才,同时还毁坏了越南的文化。据《明太宗实录》记载:“遣送交趾诸色工匠七千七百人至京,除释道经板经文不毁外,片纸只字悉皆毁之。”另据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明军)所至多行杀戮,其遗民尽掠为奴婢,及转卖去而四散者矣。”所以当地民众反抗明朝统治、寻求独立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明朝统治安南11年后,即1418年(永乐十六年)正月,越南人黎利发动蓝山起义。同年,易先赴任谅山知府。

1426年,明成祖的孙子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即位。同年十月,越南起义军包围了谅山。宣宗深感连年劳师远征,国库空虚,有损无益,决定从越南撤军。但为了能体面的撤军,他并未立即下令,而是在等待时机。谅山知府易先并不知道朝廷的转变,他决定死守谅山。1427年10月(宣德二年),黎利攻破谅山。史载易先“顾军民曰:‘吾为社稷死,汝等开门迎敌,以倖余生,惟殓吾尸骨以葬焉。’”在大军压境、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易先作诗一首,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蛮旗蚁阵猛如烽,万里军情隔九重。归聘未遑难刻缓,敢临大节愧龙逢。”然后自缢而死,以身殉国,他的家人和随从共有十八人投井尽忠。

黎利起义,给明朝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明史·卷第154》记载:“自黎利反,用兵三四年,将吏先后死者甚众。”明朝阵亡的将军和地方官员有事迹记载的就有12人之多,易先只是其中之一。宣宗得知消息后,叹息良久,对他们予以褒奖。易先去世八十年之后,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作诗一首:“金石心肝熊豹姿,煌煌大节系人思。长风撼树声悲壮,仿佛当年骂贼时”。高度评价了易先,把他当做一个大英雄、一个忠诚于国家的人物看待。

大约半年后,明朝放弃了统治21年的安南,从越南撤军。越南恢复独立,明朝也摆脱了战争的泥潭,迎来了“仁宣盛世”。和平给两个国家、两个民族都带来了繁荣,而易先作为中越战争的牺牲品,却永远地长眠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二儿子易升留在了老家湖南湘阴,繁衍生息,留存了易氏家族的血脉,才有了今天的易中天。

这是一个悲剧,什么是悲剧呢?黑格尔说悲剧就是善的冲突。就这场战争而言,越南方面追求独立、自由,完全是正义的;就易先来说,他身为大明王朝朝廷命官,被朝廷派到了朝廷认为是自己国土的地方,担任知府,他守土有责,他要忠于职守,他在力不能支的情况下,自尽殉职,也是正义的。我们全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在这样一种善的冲突的二律背反中,悲剧性的往前走。

易中天的曾祖父名叫易翰鼎(1850—1929),字寿梓,幼年失怙,科举屡试不中。在其27岁至31岁时,曾在郭嵩焘府坐馆教书,常与郭嵩焘书信往来、喝酒聊天,关系非常亲密。郭嵩焘(1818—1891)是清末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曾国藩的左右手,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曾任广东巡抚。经郭嵩焘的推荐,易翰鼎31岁时来到今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工作,任职厘金局,负责在浏阳河边收税(纳厘助饷),这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高官职。

来厘金局当差之前,易翰鼎一家断米断炊,要大儿子出去借米下锅,才能维持生活。其妻即将临盆,易翰鼎担心她夜间生产,因为家里连盏油灯都没有。厘金最初是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军解决军费不足而设立的,地方政府对过境货物加收一厘,也就是百分之一的商业税,在全国实行后,没有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各地任意征收,所以即便是个最底层的小官也是个肥差,清末官场中有“署一年州县缺,不及当一年厘局差”的俗语。

1891年,在易翰鼎41岁时,郭嵩焘又推荐他去了两湖书院,成为两湖书院的第一批学员。两湖书院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之初,书院聚集了湘鄂两省的学子才俊,那里曾经出过黄兴、章士钊、李四光等一批名人大家,能去那儿学习,是一个读书人难得的机遇。在两湖书院学习期间,易翰鼎成绩优异,光奖学金就得了二百多两白银。但参加科举考试他却又一次名落孙山,从此心灰意冷,遂放弃了通过科举考试登上仕途的人生梦想。据他自己的文章记载:“一夜梦中,独坐一室,悲歌感慨,涕泗纵横,既而拍案大呼曰:湘阴易翰鼎,有古侠士风,久欲为当世效驰驱之力,乃至今沈埋草野,岂不悲哉!彷徨四顾间,忽醒,则果,泪流湿枕矣。”1893年易翰鼎离开了两湖书院。

易翰鼎是一个有气节、有远见的读书人。为了给子孙留下一本修身持家的教材,1920年,他在70岁时,出版了一套书——《太平草木萌芽录》。该书共三本,由北洋政府的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题写书名,完整地记录了易翰鼎从十六岁到七十多岁的人生轨迹,巨细无遗。如今该书被分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1925年,易翰鼎在75岁时写了最后一篇文章,其中说:“自叙平生至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得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表达了对子孙的殷切期待。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两湖书院的创办者、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深受震动,1896年,他上书光绪帝,改革两湖书院,创办新学,培养实用人才,不遗余力地把优秀学生送到日本去留学,从而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易翰鼎虽然在两湖书院没有寻找到机会,但却受到了张之洞新式思想的影响,所以,几年后他把自己的二儿子易甲鹇(1873—1954)也送到了两湖书院读书。易甲鹇在此念书的时候,接受了新式教育,并成为了清末第一批被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公费留学生。该校是日本一所著名的军校,东条英机、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蒋百里、阎锡山等中日高级将领,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学成归国后,易甲鹇担任了清末新军的高级将领,当时新军将领的收入不菲,他就用自己的薪水在老家湘阴营田镇修建了豪宅“言馨堂”。占地32亩、两万一千多平米,共有145间房,四进院,院中有院,15个天井,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功能非常齐全,有粮仓、晒谷坪、磨坊,还有一个供孩子们读书的学堂。易氏聚族而居,在言馨堂居住了100多人,吃饭时要敲磬。后来,易甲鹇跟随黎元洪参加了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后,拒绝袁世凯的拉拢,再次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大学。1915年回国后,他不愿为军阀效力,退隐家中。易翰鼎一定没想到,他把二儿子送到两湖书院的决定,在四十年以后,还将挽救家族的命运。

易翰鼎的四儿子名叫易思麟(1885—1983),也就是易中天的祖父,毕业于湖南法政学堂,担任过中华民国湖南道县代理县长等职。终因不能适应官场倾轧,受他人排挤,在不惑之年挂冠而去,回乡赋闲,自修医术,治病救人。所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大约就是这个意思。易思麟共有11个子女,长子易仁荄(1908—1990),即易中天的大伯父,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跟夏鼐、吴晗、翦伯赞是同学。毕业后,在大学和中学任教数十年,培养了大批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1947年,他参与创建清华中学,后该校并入长沙市一中。

易思麟的第六子名易庭源(1919—2011),即易中天的父亲,1940年考上了厦门大学中文系。但因正值抗战时期,烽火连天,路上既不安全,家里也掏不起路费,只好改上当时设在湖南所里(今湖南吉首)的国立商学院,从此,他的一生,便都献给了会计学。从国立商学院毕业后,他便走上了讲台。先任教于岳麓山上的湖南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后,又调到中南财经学院,最后任教于合并之后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至退休。他的一生,是属于教育和学术事业的。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湖南成为抗战的前线。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营田位于湘江和汨罗江的交汇处,是日军水路进攻长沙的必经之地。23日凌晨三点,日军在冈村宁次的亲自指挥下,重兵突袭营田,不到12小时,驻守营田的中国守军第37军95师569团几乎全部阵亡,营田沦陷。之后,日军开始了残忍的屠杀,被俘的国军副团长甚至惨遭剥皮致死,当地村民遇难1000多人,超过三分之一,史称“营田惨案”。

易氏家族遭受灭顶之灾,被杀400人左右,留下姓名的就有253人,涉及近100个家庭。被杀者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仅仅1岁,很多家庭都是父子兄弟惨遭灭门,但幸运的是易中天这一枝却躲过了此次浩劫。1939年9月23日的那个深夜,当日军的信号弹划过夜空,很多乡亲还以为是烟火,跑到河边去看热闹,已经赋闲在家的易甲鹇却意识到了灾难的来临,叫醒了熟睡的家人,用箩筐挑着孩子,扶老携幼,带领全家男女老少30多人,连夜匆忙逃离营田,活了下来。刚刚走出约十里路,就看到日军飞机轰炸了“言馨堂”,从此,全家人成了到处流浪、无家可归的战争难民。

易氏家族是分三批逃离营田的,1939年2月,也就是“营田惨案”发生的七个月之前,易中天的大伯父易仁荄任教的中学为了躲避战火,迁移到了湖南省涟源市六亩塘镇五车堂,大伯父把家里的孩子们也都带过来上学,这是第一批;两个月以后,时局越来越紧张,家里的女眷也由易中天的奶奶带领逃离了言馨堂,投奔过来,这是第二批;第三批,在营田惨案发生的当夜,剩余的30余人仓促出逃,直奔湘西五车堂。

冈村宁次肯定不知道,在自己的炮火之下,难民中竟有一位比自己高三届的大师兄。当然易甲鹇也不知道,坐在飞机上指挥作战,下令将炸弹投在自家屋顶上的人,正是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师弟冈村宁次。七十五年后的易中天,在了解了二爷爷易甲鹇的经历和在逃难中所起的作用后,连连惊叹。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1939年9月23日的深夜,在日军的炮火下,挑担行走的逃亡者当中,他的一位亲人,还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发生过联系。抗战时期,为了避免暴漏自己留日的身份,易甲鹇每天上山捡柴、种地,就好像农民一样,真是可惜了这样一个人才。

易中天家族在涟源市六亩塘镇五车堂居住生活了7年,渡过了艰难的抗战时期,这里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五车堂虽然比“言馨堂”小的多,但也有几十间房。他们在此开荒种菜、种红薯,纺纱织布,做衣服,还从山中采来植物的茎叶,制成颜料,把衣服染成绿色。抗战时流亡学生集中的蓝田奇缺煤油,易家便开始研制照明蜡烛,当时五车堂易氏生产的“金鸡牌蜡烛”十分畅销。就是在这种逃难的日子里,易中天的大伯父易仁荄每天晚上点着蜡烛,编写完成了100多万字的中学历史教材——《初中本国史》,在湖南省内被广泛使用。

易仁荄之子名易君乾(1936—2014),即易中天的堂兄,来到五车堂时3岁,甘肃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曾任甘肃省渭源县一中副校长。他在2013年12月6日写给易中天的信中回忆:“在那种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湘西的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五车堂),有一个来自湘北战争前线的大家庭,曾在这里有苦有乐地生活了七年,七年里这个大家庭先后有三位老人去世,有两个堂姑、两个姐妹死于痢疾流行,然而也有八个孩子在这里降生。”从易氏家族,我们也可以看出抗战时期中国普通民众艰难的生活、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易仁荄另一子名易复刚(1943—),也是易中天的堂兄,生于五车堂,上世纪60年代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湖南农科院子弟中学教书,1985年进入湖南广播电视学校任教。退休后成为湖南省博物馆的第一批文化志愿者,连续8年坚持向游客义务讲解马王堆出土文物。易复刚的儿子易培是9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也当了老师。大家族中有40多人当过老师、30多人终生从教,祖孙三代延续着教书育人的传统,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变革,真可谓“书香门第”。

易中天的曾祖父易翰鼎,在其孙易仁荄北上天津去念书的时候,送给他一块昂贵的欧米茄怀表。易仁荄一直戴在身上,1990年临终时传给了其子易君乾。2013年底,癌症晚期的易君乾又把它传给了堂弟易中天,希望他能够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探寻“言馨堂”族人艰苦奋斗的历史,去体会“言馨堂”传家的精神,去体验“言馨堂”易家的灵魂,其灵魂的源头就是其曾祖父寿梓公。

易中天的母亲名周树奇(1912—2000),湖南湘潭人,本是一位乡下姑娘,九岁之前和两个弟弟一直跟随母亲在老家生活,其父周诒铣(1888—1938)在外工作养家。母亲去世后,周树奇跟着奶奶、大伯生活。周家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族,周诒铣的堂姐周诒端,嫁给了晚清重臣左宗棠,也就是说易中天的外公是左宗棠的堂小舅子。周诒铣的堂兄名周诒煜(周诒端的哥哥),周诒煜的孙子即教育家周大烈(1862—1934),曾受聘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周大烈与梁启超是挚友,还与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友善,曾教授陈三立之子陈寅恪。从家族辈分来看,易中天与周大烈同辈,应该叫梁启超为“启超兄”。周大烈的女儿周俟松毕业于北师大数学系,其夫即为毕业于燕京大学的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

1921年,中年丧偶、带着三个孩子的周诒铣迎来了第二次婚姻,新娘叫朱濂(易中天的继外婆),毕业于燕京大学外文系,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进步女性。朱濂当时是原民国总理熊希龄(1870—1937)府中的大小姐,那么她和民国总理又有什么关系呢?朱濂的父亲名叫朱其懿,早年曾协助他的两个哥哥朱其昂、朱其诏参与了创设轮船招商局,这是晚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第一家、也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朱其懿还曾担任沅州知府,创办了一个当时非常有名的书院——沅水校经堂。而民国总理熊希龄曾经在那里念过两年书,深得朱其懿的赏识。熊希龄的原配去世后,朱其懿就把自己的妹妹朱其慧嫁给了熊希龄。也就是说民国总理熊希龄是易中天的继外婆的姑父。熊希龄迁到北京后,朱其慧就把朱家的很多子女带到了北京,住在了熊府,由她来抚养,其中就包括易中天的继外婆朱濂。

1923年,经江庸介绍,周诒铣加入北京律师公会。江庸决非等闲之辈,在熊希龄任民国总理的时候(1913年),他历任司法次长、司法总长。据此可以断定,周诒铣是民国时期北京小有名气的律师。由于周诒铣的第二次婚姻,1929年,17岁的周树奇跟随父亲来到了北京,就住在熊希龄府中(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八年后,即1937年7月,25岁的周树奇从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毕业。由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她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平,开始逃亡。就在逃亡之前,周诒铣患上了肺结核,无法长途奔波。周树奇只能带着三个年幼的弟妹和继母朱濂相依为命,从天津坐船逃往上海。可是船到半路,发生了淞沪会战,只好转道去香港,再从陆路辗转回到长沙、湘潭,在老家湘潭,周树奇得知父亲病逝于天津的消息。经过两年的长途逃亡,最后来到湘西一个偏僻的小镇——所里(属原湖南乾城县,今吉首市)。

1937年抗战爆发后,成千上万的难童急待救济,宋美龄、邓颖超联合各界妇女,于1938年3月10日在汉口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国共两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共286人担任了名誉理事。八年抗战,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先后设立了24个保育分会,创建了61所保育院,抢救收容培育了3万名流浪儿童。周树奇在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分会第三保育院所里分院工作,任保育主任,继母朱濂任湖南第三保育院院长。1940年,在所里,周树奇遇见了随湖南商学院南迁的大学生易庭源。为解决温饱问题,易庭源经常到隔壁的保育院教书,由此两人相识、相恋,抗战胜利后结婚。1947年易中天出生。

本文标题:全新家族地图首揭秘-《梦想世界2》全新地图 苍茫山独家揭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865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