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苏轼蝶恋花赏析-苏轼《蝶恋花•春景》审美赏析

发布时间:2017-08-22 所属栏目: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 : 苏轼《蝶恋花•春景》审美赏析

苏轼《蝶恋花•春景》审美赏析

SUSHI《DIELIANHUACHUNJING》SHENMEISHANGXI

苏轼《蝶恋花•春景》审美赏析
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时,曾收侍女朝云,时年十二,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随他颠沛流离、起起落落直至惠州。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度过了无数艰难岁月,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据相关文学资料记载,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于是,请朝云唱《蝶恋花•春景》。朝云歌喉婉转,满目噙泪。苏轼就问:“朝云为什么这样伤心?”朝云回答:“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说罢更不能成声,自此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此后,苏轼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人唱此词。全词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上阕“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意思是说,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这里,词人描绘了一片暮春景色。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既交带了地点,也通过“燕子”和“人家”来增添了暮春时节的活力。“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棉”即柳絮。意[www.61k.com]思是说,柳絮漫天飞舞,芳草无际。“柳絮”和“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是最易撩人愁思的意象。芳草总是那样无情的延伸远方,柳絮却又纷纷扬扬飞舞,最易勾起思念之情与惆怅之感。词人用了1个“又”字,不但暗示了词人谪居此地已非一载,而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岁月无情,悲从中来的伤感之情油然而生。“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春色无边,芳草茂盛。这里,词人不但用青青芳草渲染了暮春时节的“乐景”氛围,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词人化用了《离骚》中“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以此表明了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的深层意义。这是词人苏轼豪放、洒脱的表现,更是词人的无奈之举。词人“以乐景表哀情”,真是倍增其伤感。

据有关资料记载,朝云唱此词至“枝上柳绵”句时,感受甚深,情不能自抑。苏轼却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悲秋”是词人苏轼的人生感悟,表现出词人年岁如秋而壮志难酬的叹惋。“伤春”是朝云的人生体验,是朝云对青春如残红飘絮无情的感叹。
下阕“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重在伤情。“
消”即消失。“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意思谁说,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多情的行人惘然若失,凭空生出无限的烦恼。“墙”喻指隔离物。从作品表层看,似乎是描写生活中邂逅的恋情,但从深层次看,却是反应了苏轼密州时政治上抑郁的心境。似乎苏轼与朝廷之间也是隔着一堵墙的。“佳人”(即美人)不正流露出苏轼渴望朝廷理解的情结。屈原在《离骚》中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其中的“美人”喻指理想中的人,即楚王。然而,词人却“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最终落得贬谪岭南的下场。因而,“多情却被无情恼”实际上暗示了词人嘲笑自己的多情,一心一意为朝廷,最终被打击流放,来到这偏远的岭南还想到朝廷,真是增加了无谓的愁苦。

总之,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在艺术上,本词还表现出婉约词风,不但以乐景表哀情,而且实写虚写交互中,加深了词人的情感深度,表现出了词作的深沉意蕴。



二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词《蝶恋花》赏析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词《蝶恋花》赏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诗人向往春天的景色,可是,眼前落花飞絮,一年的好景致又过去了;诗人爱慕佳人,可是墙里的佳人不理睬他!

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这实写;下片抒情,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

词的开篇给我们展示的是春已归去的图景:“花褪残红春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红花落尽,枝条上留下的是花的残痕和苦涩的小青杏,小燕子逐春飞来,恋春不已。绿水环绕山村人家,春情留连不断。细细品味,残破、惨淡之情油然而生。“花褪残红春杏小”,既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

山花烂漫、柳絮飞扬,冰消雪融后的小溪水,淙淙流过山村人家,燕子戏水闹春,这样的春日,怎不令人神往!两相对照,眼前春的归去,又怎不令人黯然神伤?这种情景交炼而得言外之意的妙笔,正好比一抹彩云,去留无迹。而这种对春的向往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也是说春归去的一种景象。然而,柳絮在古典诗文中,往往是薄命女子的象征,看见柳絮,很自然地又联想到被遗弃的女子,随风飘摇,没有空白之处。杏子虽然是酸苦的,但它还是会让人联想到落去的鲜花,而柳絮呢?落就落了,谁还惦记呢?这恐怕就是词人身世的自叹吧!

“天涯何处无芳草!”诗人正自哀怜,满眼芳草使眼前一亮,春天虽然去了,可芳草哪里没有呢!这正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思想反映。

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责受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绍圣三年,他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就又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

苏轼本是一个很有政治见解的政治家,也并非顽固的保守派。即使在他被贬出官以后,也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关心人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鼓励、培养文人后辈,但却得不到君主的知遇之恩,始终不被重用。即使如此,仍未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下片则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佳人墙外行人,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感情。“墙里秋千墙外道”此为此词的过渡。秋千是春天的景物,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女子春天的一种体育活动。她们被春天招引得在春闺里待不下去了,走到户外去排遗冬的寂寞。它和上片紧密相连,又引出下片所要写的情事,使诗词意脉不断。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心事重重奔走于荒郊野路的行人,无意中听到了墙里佳人的嬉笑声。由“巧笑倩兮”的笑声,联想到“美目盼兮”的佳人,以及她们在顾盼之间销人魂魄的姿态。这样的佳人,怎不令人倾慕爱恋!

可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荡人心志的笑声是无意的,她们消遣够了,走了。走远了。留给“墙外行人”的只剩下懊恼和惆怅,继而是自作多情的自省。

香草美人,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借以比喻君臣之遇合,已经司空见惯。屈原就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悲叹。这墙外的行人,不分明是诗人自己吗?在“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背后,我们不是又隐隐地感到了诗人的失意和不平吗?

诗人自作多情,因为墙里佳人是无意的,这多情无疑是多余的,无益的。从这一小小的“误解”中,又使我们触摸到了诗人的深深的幽怨!诗人的九曲回肠,就是在这清丽、婉约的词句中表达出来的;诗的意境,就是在这平凡之中开拓至深的。故《花草蒙拾》中说:“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是说此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比较,胜过一筹。

就整首词来讲,格调清丽舒徐,用字精萃。诗人所命之意与所选之曲所选之韵又是极为吻合的。抒发这样的提失意、幽怨之情,选《蝶恋花》的曲牌,既可以使其情之所之,不失雅正之音,又缠绵、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实在是妥当之极。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达一种境界,读之使人动心荡神,得到美的享受。苏轼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当他<她>已不在爱你的时候,请轻轻拥抱一下回忆里的温暖,轻柔地凝视凋谢的温柔。他<她>已不在你身边,亲爱的,你要坚强,请你深深呼吸,一生的路上,铺满了爱的花蕾,总有那么一朵是属于你的,不是安慰你。而是,这是生生世世早已经注定的。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感情留在了心里,人却已经远去了,真正的友情与爱情永远不会失去,只是这也成了一种煎熬……

三 : 苏轼《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苏轼在杭州曾收一侍女名朝云,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颠沛流离,沉浮官场,历经无数艰难,承受无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于是,苏轼请朝云歌唱《蝶恋花》词。朝云唱了几句,忽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说罢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真正是:一曲伤春词,肠断多情女。此后,苏轼亦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唱此词。就是这首《蝶恋花•春景》。
这首词的上阕重在伤春。春花凋零,残红落地,青杏初现。春燕在绿水环绕的人家低飞。柳絮飘飘流落远方,哪里是它栖身的芳草呢?一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景;心中唤起的却是年华流逝伤春之情。想到和苏东坡流浪漂泊,朝云怎不伤心落泪,难抑悲情?苏轼却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悲秋伤春同样反映出深沉的时间忧患的恐惧,联系苏轼作词时的背景,可体会到苏轼当时壮志难酬,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历经磨难,如同那残红败絮,朝云悲凉甚至于绝望的心境可以想见。
下阕重在伤情。苏轼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创作了一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剧。“墙”犹隔也。墙内佳人,墙外行人,一墙之隔。佳人笑语,行人动情。笑语者不知墙外有人,动情者但闻笑声不见人。笑声渐渐远逝,多情的行人却凭空生出无限的烦恼。这种哀怨缠绵的情感,从作品表层看,似乎是描写生活中邂逅的恋情;从深层次揣磨,却是反应了苏轼密州生活时政治上抑郁的心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流露出苏轼渴望朝廷理解的情结,然而“浮世事,俱难必”,苏轼与朝廷之间也是隔着一堵墙的。“佳人”之喻,不正有屈原“香草美人”的意味么?朝云的绝望也许正是这种隔而生出的悲剧。
本文标题:苏轼蝶恋花赏析-苏轼《蝶恋花&bull;春景》审美赏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7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