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游走性浅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概述

发布时间:2017-08-15 所属栏目:游走性浅静脉炎

一 :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概述

临床上把不同部位反复出现此起彼伏的浅静脉炎,称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浅静脉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一)病因与病理

(www.61k.com]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内脏癌肿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原发性内脏肿瘤包括胰腺癌,以及胃、肺、胆囊等部位的癌肿,其中与胰体、尾部癌关系最为密切。鉴于本病随后常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而它可能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临床表现。病变主要是侵犯中、小浅静脉,偶可侵犯肠系膜静脉、门静脉或肾静脉等。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可机化、再通。静脉壁发生炎性反应,有结缔组织浸润,偶见巨细胞,邻近组织并无明显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全身各处浅静脉均可发生,但以小腿浅静脉和足部浅静脉多见,发生在大腿和上肢者很少。沿肢体浅静脉行程出现硬性结节、斑块或条索状物,皮肤微红、灼热、疼痛、有压痛。发生静脉周围炎时,常有大片皮肤炎症反应。这些病变具有游走性、间歇性和交替性发作的特点。当一处炎症消退时,肢体其他部位浅静脉或同一条浅静脉的其他部位又发生同样病变。1~3周炎症可自行缓解,病变处留有色素沉着和硬韧的条索状物或结节。全身反应不明显,可伴有低热和周身不适,白细胞轻度增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破溃、坏死,引起坏疽,但极罕见。

(三)诊断与鉴别

诊断

1.根据血栓性浅静脉炎间歇性、游走性反复发作的特点,诊断并不困难。由于本病可以是一个原因不明的单独疾病,也可能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因此必须排除以上两种疾病后,才能诊断为单纯性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本病病变始终局限于静脉,若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则迟早会出现动脉病变,有的病人可能在浅静脉炎反复发作十几年后,才出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缺血的表现。

3.潜在性内脏癌时,所出现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特点是:①发生在上肢和躯干的机会几乎与下肢相等。②多为坚硬的小结节,一般无发红、灼热等炎症反应。③病人年龄较大,有近期消瘦情况。结合其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

1.单纯性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与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相同。急性期除适当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外,可内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药物,如茵陈赤小豆汤加减,外敷金黄膏之类。慢性期以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为主,内服桃红四物汤,兼服四虫片、活血通脉片等。

2.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个症状时,应按脉管炎进行治疗,局部红肿明显者,可用黄马酊(见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外涂。

3.为预防复发,应同时治疗体内感染性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等。病人可口服抗凝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病人应彻底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二 :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鉴别诊断

根据血栓性浅静脉炎间歇性、游走性反复发作的特点,诊断并不困难。(www.61k.com)由于本病可以是一个原因不明确的单独疾病,也可能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者内脏癌肿等疾病的一种早期临床表现,因此必须首先排除以上疾病之后,才能确定为单纯性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同时,还应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变始终局限与静脉,若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表现,则迟早会发生动脉病变,出现肢体缺血和营养障碍性表现。根据尚德俊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系统观察,其并发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规律是:①首先发作一个时期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而后才出现肢体缺血征象;②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同时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持续半年或数年后才停止;③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后期才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发作;④少数患者在血栓性闭塞脉管炎发病全过程,均有间断发作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潜在性内脏癌肿
内脏癌肿所出现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点是发生于上至和躯干的机会几乎与下肢相等,多为坚硬的小结节,一般没有局部皮肤发红、灼热等炎症反应;患者年龄较大,有近期消瘦的情况,或有内脏癌肿的特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能会有阳性发现。、
3.系统性红斑狼疮
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出现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点是多伴有原发病的多系统临床表现,如皮肤、黏膜病变,关节炎,胸膜炎或心包炎,肾脏损害以及癫痫或精神症状等。临床免疫学及血液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白塞病
所出现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点为伴有特征性的口、眼、外阴病变,以及特有的皮肤针刺反应。
5.结节性红斑
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与风湿疾病有关,以春秋节多见。结节多发生于小腿伸侧,大小不一,直径为1~5CM,可有数个或数十个,局部皮色鲜红,渐变暗红,疼痛,不破溃,呈圆形、片状或斑块状。结节消退后不留痕迹,易复发。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等上感症状,血沉加快。
6.硬红斑
为皮肤结核的一种类型,多见于青年女性,以小腿的下三分之一屈侧多见,长呈对称性,与皮肤粘连,有融合倾向,边界不清楚,呈紫红色,一般不高出皮肤,处之坚硬,有轻微压痛或酸痛,消退后后遗留皮肤色素沉着。硬结可破溃形成溃疡,愈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在冬季易复发。有肺结核、淋巴结核等病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加快。
7.结节性血管炎
本病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病变为皮下结节至较大的浸润块。多发于小腿 和足趾部,结节呈小圆形,潮红色或紫红色,结节表面有色素沉着,可发生溃破,病程长,多反复发作。单侧或双侧发病,双侧发病时结节常不对称。其病理特点是动脉乃和静脉皆可受累,管壁增厚,官腔闭塞,可有血栓形成,外膜、肌层均有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本病可侵犯其他器官。
8.结节性多动脉炎
病变为多形性结节,多发生于小腿,沿动脉排列,如黄豆大或更大,疼痛和压痛,可推动或与皮肤粘连,呈正常皮色或玫瑰红色。本病结节可以坏死,形成溃疡。少数患者病变只累及皮肤,预后较好;多数为系统性病变,累及多个器官,以肾脏为主,伴有发热、多汗和关节酸痛等,最后以肾衰竭为之死原因。
9.下肢丹毒
发病部位以小腿伸侧面多见,初起有恶寒、高热、头痛、纳呆、便秘等全身症状,继侧皮肤出现红斑。灼热、疼痛,色如涂丹,压之褪色。红斑的边缘稍凸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在红斑向周围扩散的同时,中央部分可逐渐痊愈而变为暗红或棕黄色。另外,患侧肢体近端的淋巴结还可发生肿大头痛。
我们医院地址:郑州市建设东路24号(碧沙岗公园北门往东100米)乘公交9路、50路、52路、88路、101西线、103路、104路、254区域、302路到炮院站即可

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拨打我们的咨询电话0371-86660308 0371-67711120

三 :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中医认为:《肘后备急方》认为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之“恶脉”的病因病机,系“此由春冬恶风入络脉之中,其血瘀所作。”《备急千金要方》在谈及病因病机时认为:“皆因久劳,热气盛为湿凉所折,气结筋中,成此病也。“《诸病源侯论》在谈及“恶脉”病因病机亦认为“春冬受恶风入络脉中,其血瘀结所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在谈及“青蛇便”成因时认为:“由肾精素虚,湿热下注而成”。因此认为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在内湿血瘀、染毒、外因经脉创伤的基础上,致气血瘀滞,湿热互结,瘀血积于脉络,恶血内留,积聚不散而发生本病。西医认为病因: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临床上可分为三类:1、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浅静脉炎,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如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形成,继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2、导管作持续性输液,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以及大手术等危重病人。3、下肢静脉曲张时,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www.61k.com)脉血瘀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等,会迅速损害内膜,发生血栓形成。病变一开始,·由于静脉内膜受损,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静脉壁呈急性纤维素样变性和坏死,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一般经过7-12天后,随着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血栓形成),棕色色素沉着。导管所引起的特殊严重类型病变——血管壁化脓,称为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好发于大面积烧伤和危重病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据报道,输液引起化脓性浅静脉炎占4.5%-5.1%。直接致病原因有革兰氏阴性细菌、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病灶常位于静脉内导管顶端处。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不累及深静脉,因而不致引起肢体静脉回流障碍。浅静脉内血栓形成,以激发血管壁炎症为主,大都和血管壁紧密黏着,因而不致脱落而酿成肺栓塞。脉管炎静脉炎

四 : 游走性浅静脉炎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47
问题描述:由挂点滴引起的手肿,疼痛.现在周身都像是有东西在血管里走,有时不定位的像针扎似的疼痛上医院,大夫说是游走性浅静脉炎,请问医生,我这病严重吗?



参考建议:

建议平时保守治疗,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通过体恒健硒维康口嚼片清除脂质过氧化物,清除血栓,同时保护动脉血管壁上细胞膜的完整,帮助修复受损的细胞壁,缓解

本文标题:游走性浅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概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454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