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杜威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杜威

一 : 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

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

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的参考答案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

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

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杜威在其一生中,除短期做中学教师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大学任教.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第一任会长、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联盟全国主席等.曾到达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国,考察教育状况,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952年杜威在纽约去世.其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学校与社会》(1899)、《我们怎样思维》(1910)、《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等.

从政治上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最根本的东西是社会改良主义.他的全部教育理论符合二十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垄断企业的需要,而且是为解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训练驯服、熟练工人服务的.其主要内容有:

1.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杜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提出这样的教育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的.他认为“传统教育”远离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他指出“传统教育”有三个弊病:第一,“传统教育”传授过时的死知识,这种知识以固定的教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第二,“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第三,“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他强调教育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学校教育要对社会生活起积极作用.这在当时都是比较新颖的观点.但是,他把教育等同于生活,把学校等同于社会,则否定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职能.因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中固然有教育活动,但有些生活就不一定是教育.

2.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杜威说:“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他说,由教师中心改为儿童中心,“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很明显,杜威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违反教育规律的.但是他批评传统教育忽视儿童、压制儿童,要求教育工作心理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估计儿童的心理特点,探索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手段,从而增强儿童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的观点,则是有其合理的内核.

3.主张“从做中学”,反对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杜威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因而提出儿童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为此,他提出要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与他的“思维五步法”相适应,他认为教学也有五个阶段:①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②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习者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③学习者必须具有相当的知识,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这种问题;④学习者须具有解决这种问题的种种设想;⑤学习者把设想的办法付诸实施,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应当指出,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把“做中学”绝对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否定间接的知识和系统知识的价值,这便不免有所偏颇了.

总之,杜威是美国极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家.他反对“传统教育”,批评“传统教育”的迂腐,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表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主张.但从整个体系来讲,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是有本质区别的.

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依据他的“做中学”的教育原则和“问题教学法”等理论,出现了一批改革实验.1918年,杜威的学生、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又译基尔帕特里克)创立了“设计教学法”,提出要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和呆板的课堂教学,取消教科书,实行学习大单元;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实行、自己发展的单元活动中,通过疑问、假设、执行假设、验证假设等教学步骤,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忽视以至否定了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1920年,美国女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又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名为“道尔顿制”的教学制度,其主要措施是:(1)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按学科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使用;(2)废除课堂讲授,把各科学习内容制成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这种制度强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却形成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二 : 杜威教育思想启发

src="http://qzonestyle.gtimg.cn/qzone/app/qzlike/qzopensl.js#jsdate=20111107&style=3&showcount=1&width=130&height=30" charset="utf-8" defer="defer">> window._bd_share_config = { "common": { "bdSnsKey": {}, "bdText": "", "bdMini": "2", "bdMiniList": false, "bdPic": "", "bdStyle": "1", "bdSize": "24" }, "share": {}, "image": { "viewList": ["qzone", "tsina", "tqq", "renren", "weixin"], "viewText": "分享到:", "viewSize": "16" } }; with(document) 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89860593.js?cdnversion=' + ~(-new Date() / 36e5)];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j.61k.com/pc/js/pub.js?01">> (function(){ var src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 ? "http://js.passport.qihucdn.com/11.0.1.js?bf841da45fefc760cf8f93fde3c9de23":"https://jspassport.ssl.qhimg.com/11.0.1.js?bf841da45fefc760cf8f93fde3c9de23"; document.write("<"+"script src='" + src + "' id='sozz'><\/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