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静中的发现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一 : 静静中的发现

在三下乡的队伍中,我是调研组的一员。调研组总是行走在外,每次回到基地都是精疲力尽。我总是急急忙忙整理完手上的资料,就休息了。在那时紧凑的生活中,我确乎过得很充实,但似乎错过了许多东西。不过,在三下乡最后的几天,我有终于时间静静坐在树荫下,静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正是在这些静静的时间里,我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

坐在树荫之下,享受着夏日的少许阴凉,显得十分惬意。最引起我注意的便是欢闹中的孩子们。孩子们似乎有着无限的能量,三五成群,追逐打闹,各种运动器材在他们的手中都变成了最好玩的玩具。在简单的游戏中,孩子们也能收获欢乐。而最耀眼的便是他们灿烂的笑容,让我看到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微笑。我喜欢静静地看着他们笑,喜欢他们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或许我一人静静坐在一旁显得有些孤单。偶尔会有一两个小孩儿跑过来向我展示他玩游戏的小技巧或者学到的知识。从他们的言语之中,我听出了他们的自豪感。他们的澄澈的眼睛里闪烁着自信。这种自信,让他们变得更加可爱。或许在大人眼里,这些小技巧或小知识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像是天大的收获,惊人的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自信在我的生活中渐渐地消失。我开始不知道自己身上哪些东西是值得我自己自豪的。不过,当我看见这些孩子的自信的模样时,我释然了。何必让自己过多地追求呢?做最好的自己便好。

静静地坐着,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静静地思考,在普通的事物中也能有许多发现。简单纯粹的快乐,自信的自己,这些珍贵的东西,很多人都在生活的沉浮中逐渐地丢失。或许我应该更近距离靠近孩子们,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会发现许多我曾经失去的东西,而我也可能会因与他们相处而重新拾起许多珍贵的东西。

静静中的发现,让我收获颇多。或许除了静静地看,我还要走出静静的自我,走到他们的身边去。或许当我真正靠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时,我会发现更多我曾经失去的珍宝,才能重塑最纯粹的自己。

撰文/黎莹(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七月流阳”社会实践队】

二 : 和学生谈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塑料梳子1把、塑料尺子1把、碎纸屑12盒、静电实验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 感知静电现象
师:当老师将这把塑料尺子靠近这些碎纸屑时,塑料尺子能不能把碎纸屑吸起来呢?我们来看一下(吸不起来)。但刚刚塑料尺子对我说,它现在很孤单,想和碎纸屑手牵手玩,你们能想办法利用我们身边的物体帮它实现这个愿望吗?(能)这个任务老师就交给靠窗户的四列同学来完成。剩下的四列同学做什么呢,你们来做一个科学小游戏,要求:①同桌为一组,一个人用塑料梳子反复梳头发的某一部分(至少梳十五次),再用梳头发的这把梳子去靠近刚才梳过的头发。②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想一想: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
生:实验。
师:帮尺子想办法的同学想到了什么办法?谁来边演示边说一下你的办法。(拿尺子摩擦头发后去吸纸屑)
师:那么你知道你的这个办法是什么现象吗?(板书:静电现象)。
师:另一部分同学,你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头发被尺子吸起来了)你们能说一下这又是什么现象?这就是(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认识更多静电现象
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想一想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师:可以说,静电现象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发生。现在我们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静电现象。
生:找身边的静电现象,汇报。
师:塑料梳子、尺子、衣服还有我们人体内都有静电现象,可以说:静电现象随处可见。我们可不可以说: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说自己的意见。
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研究后的发现。播放flash片断。
二、不一样的电荷
1.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幻灯(flash片断):声音叙述: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用“+”来表示,负电荷用“-”表示。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师:为什么一开始老师拿着塑料尺子去靠近碎纸屑时不能把它吸起来,你们知道原因了吗?
生:因为它俩本身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没有显示带电。
但是经过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就显示带电了呢,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幻灯:声音叙述: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的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摩擦后一个物体中的负电荷数量比正电荷数量多,那么这个物体显示带负电。另一个物体中的负电荷数量比正电荷数量少,那么这个物体就显示带正电。
哦,原来,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的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尺子经过同学们的摩擦以后就显示带电了吗?
生:因为当尺子经过摩擦以后电荷发生了转移,尺子的正、负电荷数量不相等了,所以尺子就显示带电了。
看了科学家的发现,我们知道了,物体本身都是有静电的,只是看你有没有动力(摩擦)让它显示出带电而已。所以说,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句话是对的。
2. 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知道物体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板书:正电荷 “+”,负电荷 “-”)。那么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吧!(幻灯)
①为方便研究,我为每组同学准备静电实验盒。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正电。②我们具体研究的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靠近时,正负电荷之间、正正电荷之间或是负负电荷之间的关系。③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做实验时要注意:物体之间要在某一个地方反复摩擦不能少于15下,摩擦完以后不能用手去摸摩擦部分。要把一个物体快速放到支架上,并快速用另一个物体的被摩擦的部分去靠近支架上物体的被摩擦的部分。
生:实验并汇报实验情况。
师:我们证明了电荷之间具有一定关系。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让电荷流动起来
师:我们已经讲了这么长时间的课了。现在老师想看一看塑料尺子和碎纸屑它们是不是还在一起玩呢?(没有)
师:你们能说一说现在它们为什么没在一起玩吗?你们能用电荷来解释吗?(在每个物体中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了,所以它们不显示带电了)
师:这也说明了显示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是不能持续流动的。但在生活中我们要想使小灯泡发光,就得有持续的电荷流动。我们刚才用什么办法让电荷流动的呢?(摩擦)也就是说我用摩擦作为动力让电荷不断流动。生活中,我们用的动力是电源(出示:电源)。那电荷在哪里流动呢?这就需要有一个能让电荷流动的路径即导线(出示:导线)。当导线把小灯泡和电源连接在一起时,电荷就会在它们当中流动起来,并且是电荷沿着同一个方向不停快速地流动起来。(动画:电荷的流动)小灯泡就会发光了。在这里,我们把电荷沿着同一个方向不停快速地流动称之为“电流”。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让灯泡总是亮着,这就要求在线路中要安有开关,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也就是说,(幻灯)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www.61k.com]导线、开关、用电器(生活当中的灯泡、电视机、电冰箱等)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在生活中,它们正是因为有了电源作为动力,有了电路才能正常工作。
静电现象虽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但也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影响,回去找一找这方面的内容并了解人们是怎样做的。
四、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正电荷“+” 负电荷“-”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第一小学)

三 : 以下图片呈现的是Mr King一家生活中不安全用电现象,下面

以下图片呈现的是Mr King一家生活中不安全用电现象,下面有五条针对其中五种不安全用电现象的建议,请你将每一种的编号(A,B…F)填入相应建议前面的括号内。

小题1:Pleasedon’tputthefishbowlontheTVset.
小题2:Wouldyoumindmovingthebabyaway? Heisgoingtoplaywiththeoutlet.
小题3:Youshouldnotputanythingonalamp.
小题4:Could you please take the wire away?Don’t letthedogplaywiththeoutlet.
小题5:Willyou please not use the heater in awetbathroom?
题型:写作题难度:偏难来源:不详


小题1:C
小题2:E
小题3:B
小题4:F
小题5:A
要根据上文图片呈现的是Mr King一家生活中不安全用电现象,有五条针对其中五种不安全用电现象的建议,每一种的编号(A,B…F)填入相应建议前面的括号内,注意选择的恰当性


考点:

考点名称:图画作文图画作文:
就是根据给出的一幅或几幅图画所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此类题的体裁较广泛,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是议论文。

图画作文的注意事项:
1. 认真读图,把握中心。
一般说来,所给的几幅图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它们讲述的通常是一个小故事或小事件,这个小故事或小事件就是这组图画所要表达的中心。
2. 初步构思,考虑用词、短语、句型和时态。
在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后,应在内心构思一个基本的框架,并考虑使用恰当的词语、短语和句型,以充分地表达文章的内容。
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所学的短语或句型来表述具体的内容。这是体现自身能力的重要一环。
3. 连词成句,然后再连句成文。
运用适当的单词或短语正确表达各图的意思。然后再将各图的单个句子串连起来。
串连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过渡性语句,不至于让读者觉得文章中出现跳跃现象,更使上下文更为紧凑、自然。
4. 反复审核,修改错误。
一篇文章写好后,应进行检查,看短文中是否有错,如拼写、用词、时态、语态及表达方面的错误。
5. 宜详则详,该略则略。
对于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如果是文章必不可少的,在写作过程中是不可将其忽略的。
如果是可有可无的细节,则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增删。据此,我们在读图时一定要注意阅读各图中的一些细节内容,看其是否影响文章的内容。
6. 注意所给的汉语提示。
一般说来,看图写话中的汉语提示往往给定了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相关的信息,有的还规定了文章所采用的体裁,如使用书信、留言、日记等。因此,在审题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所给的汉语提示。
7. 文章中少用复句,多用单句;少用直接引语,代之间接引语。

写好看图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看图作文通常有一定得提示,所以在动笔前一定要通读提示,弄懂写作要求,如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发生地的先后顺序等。
2. 图画是作文的依据,要仔细观察分析图画的画面,弄清画面所反映的真实内涵或蕴含的某种哲理。
3. 找出图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多幅图画,就要分析画与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画中人物、
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要根据画面情景展开联想。
4. 反复阅读所给的关键词,并以此为线索从中悟出试题设计者要阐述的中心思想。
常用句型:
①I was walking in a park when…happened.
② I find it hard for me to…
③ In my opinion, I think…
④ The picture tells us…

看图作文就是要求根据图画(或表格)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写出文章的一种写作方式。
看图作文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读图,弄清大意:
读图时要充分理解图画所表达的内容,弄清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弄清图画背景与人物之间的联系,弄清事情发生的经过。
(2) 理出要点,拟定提纲:
读图之后,要根据图画表达的主要内容,理出表达的要点。列出要点时要注意分清主次,不能看到图中有什么就认为什么要写。
看图作文时描述图画内容是不可取的,应充分展开想像使图画活起来。理出要点之后,就可以根据要点拟定提纲,即把整个图画中要表达的内容先用一句话写下来。
(3) 紧扣要点,扩写成文:
在列出要点后,依据已经写出来的话语扩写成一篇短文。扩写时,可运用想象适度发挥,紧扣图画的内容,进行适当叙述,连贯通顺即可。
(4) 通读短文,修正错误:
写好文章之后应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在检查时,应着重看短文是否扣住图画的内容,要点是否有遗漏。
同时,还要注意有无语法错误,如时态、人称等,是否符合文体特点、格式等等。

四 : ——揭秘“静海一中现象”

引领师生驰骋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

——揭秘“静海一中现象”

房涛 李蕾蕾王敏勤



2009年11月14日~15日,来自全国11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名代表齐聚天津市静海一中,参加“全国高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暨静海一中高中课改经验展示会”。本次活动由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主办,大会除经验交流外,还由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51名优秀教师进行了高中九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之所以将这次大会在静海一中召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展现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中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 -----题记

这所学校地处天津郊县,经济不算发达,人口相对较少,学生生员并不充足,教师来源也不广泛,教师结构参差不齐,近六年他们扩招学生3000多人,分配、调入教师120人,占专任教师的60%,虽然面对规模扩大带来的学生的管理、教师的培训等诸多困难,但他们连续多年高考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仅仅几年的时间,由过去每年有3、4名学生升入清华和北大,发展到2008年有9名当地学生被清华和北大录取,2009年增加到10名。在天津市教委组织的享受普通高校保送资格的“天津市优秀学生”(每年评10人)评选活动中,连续9年有学生获奖。这所学校现已引得各方学子慕名前来求学,他们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天津教育》等多种全国教育核心报刊上刊登。

这里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丰富,学校建有“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室”,在“天津市首届中学生研究性成果展评”中就有3项成果参展获奖。每年一届的学生艺术节和体育活动搞的红红火火,连续三年学校田径队在天津市中小学运动会获团体总分前三名,其中有2人打破3项市运会记录,有1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8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2009年天津市高等院校、中等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会中获总分第一名。近几年有30多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大学等院校。

这里先后有多名教师被破格评定为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其中5名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届入选98名学员中有3名干部教师入选,有4名被聘为市级教研员,有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有10名教师在全国教师课堂竞赛中获一等奖,……。

这所学校的校长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以“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为指引,带领他的团队精诚合作、拼搏创新:三大举措,对学校教学工作全面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五个工程,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师队伍。近年来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观念先进,效果显著”的教师队伍。

这所学校就是天津市静海第一中学。这所学校是怎样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呢?不妨让我们走进静海一中,揭开它神秘面纱下到底蕴藏了多大的能量!

始建于1958年的静海第一中学,1980年学校就被定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2003年9月,学校搬迁到现在的新校址,从而又揭开了发展历程中的崭新一页。2004年该校成为首批市级高中示范校,2007年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静海第一中学”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五十春秋而后,这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依然如蛟若虹,灵动骏伟,彰显出这所学校不断求突破、求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大举措,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质疑声也不绝于耳。高中教育既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落实各科课程标准,又不能忽视家长和学生的期望,致力于提高学生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在这种双重重压下,静海一中以构建知识落实与考试评价体系为切入点,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具体表现为三大举措:一引二导三优化。

“一引”就是通过制定一套科学而完整的考试评价制度,引领教师和学生真正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促进新课改健康发展。这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根本所在。

以校长张福宾为首的静海一中团队清楚的知道,即使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依旧是学生、家长和学校无法淡化的主题,考试仍然是高中生活的指挥棒。因而,他主张辨证地看待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考试这根指挥棒,既可以发挥负向引导作用,把师生导向应试教育的泥潭;也可以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把师生引向素质教育的大道。”校长的使命就在于充分发挥考试的正向引导作用,把高中课改引向素质教育。在有关高中考试的专题调查中,张福宾校长总结出传统考试存在的七大弊端:单纯模仿高考,不尊重学生实际;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重知识类内容的考核,轻思维品质类内容的引领;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弹性;重对优秀生的关注,轻对学困生的分析;重群体内的位次评价,轻学生自我纵向发展评价,难以实现新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针对此七大弊端,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保底不封顶、层次滚动、多元评价”的考试评价制度。

“保底不封顶”是因材施教于考试层面的具体化。静海一中地处郊县,生源质量高低有别。将试卷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充分照顾到了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的是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以保证日常考试的“底线”功能。必做题的命题从年级组到学校要经过两次严格的审查,每道题甚至要落实到某书某页;选做题则对应“不封顶”,包括诸如学法题、开放题、有关思维品质能力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考核内容、一些联系实际类的研究性学习题目等,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示空间。学生能力有差异,将来的出路也不同,对课程内容的要求自然也不同。“保底不封顶”适应了不同水平的学生,兼顾优秀生和学困生,从而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发展的空间。

“层次滚动”根据知识遗忘规律,通过周期性考核强化学习效果。静海一中实行“周清、月结、学期大回放”三阶段滚动的考核方式,通过不断的周期性循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与架构。每一或两周,学校会针对这一期间的教学内容进行“周清”考试验收,每一个月或两个月针对此段时间教学内容和学生前几周验收情况进行“月结”,到学期中和学期末还要针对半个学期“周清、月结”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大回放”的考试验收。期间教师要随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增加局部弥补性的检验。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要进行 “多元评价”,通过分项评价与整体评价双向制,真正落实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发展的三维目标。在对试卷整体评价的同时,对解答过程中观点新颖、方法独特、解法多样的学生实行加分奖励,以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自己;对学生思维品质能力情况进行单独评价,以引导师生对思维品质能力的关注;学校还改革传统的按成绩进行集体大排名的群体内评价,鼓励教师对学生多采用自我纵向比较评价的方法,为每个学生生成个人成绩档案,制作成绩升降曲线图,使他们在与自己的比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进步。这样的考试不单以分数论英雄,而是建立多元标准、真正关注学生自身发展,有效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二导”就是对教师进行学法实施策略的有效指导和对学生进行学习具体环节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促进教与学的高效率。教与学是教学系统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只有教与学高效的融合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做了充分的调研,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就知识论知识,就方法论方法,采取大量的押题、多布置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这个情况,学校着力加强对教师进行学法知识实施策略的有效指导和对学生进行学习具体环节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简称“二导”。一方面,加强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知识的指导和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他们采取举办学生思想品质和学习特点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他们还将重要的学习规律做成展牌,在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粘贴,时刻提醒教师要按照规律教,学生按规律学,还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每人每学期写一篇关于学法的文章,以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策略知识作为每年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此引领和激励教师不断研究学法,实施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法具体环节的指导。他们主张学法指导突出阶段性和针对性,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张福宾校长认为高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任务应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比如高一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在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中往往有点不适应,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就在新生报到时,给每人发一本学校专为高一新生编写的《高一年级入学学习手册》,介绍初高中学习不同点和常用方法,作为高一入学的教育材料。待第一次月考后,针对很多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困惑,再帮他们具体分析问题的原因,特别是在学法上的不足,开展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如怎么听课、做作业、考试、对待难题以及怎么叫会等学生急需的方法策略。到了第二学期,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学生中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以实现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为此,学校还建有“学法导航网站”,涵盖了高中12个学科,有名家故事,优秀学生经验介绍等栏目,特别每个学科都给学生留有一个留言板,给学有困惑的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也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三优化”是静海一中“减负增效”的新举措,即优化训练内容、优化训

练过程、优化教师对训练作业的处理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行为。

新课改名义下的辅导资料,数量庞杂、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盲目购买非但起不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学习负担。张福宾校长鼓励教师做好辅导资料的把关人,组织教师进行资料筛选,采取多种渠道进行修改完善。选择时确保资料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全、解法系统性强、题目难易适当,实现训练内容的优化。这种方法不仅有效控制了学生的训练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梳理知识和归纳方法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了训练效率,。

有了比较系统的训练内容,就要着手优化学生的训练过程。静海一中从三件事入手:一是要求教师加强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为主,三避免”,即以巩固当天课堂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主,适当与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避免作业题内容与课堂内容脱钩或错位,一味追求难题和综合题;以展现学生思维过程、推导演算过程为主,避免过多地布置只体现结果而不求过程的选择填空题;以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主,避免不加选择地翻印,或下发现成资料,或大量抄写题目;二是要求学生写作业日记。要求学生在当天作业后写作业日记,对作业的完成过程和课上听课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可以是存在的困惑、对老师的建议,也可以是自己的思考或收获。比如新解法、新思路、新问题等。这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为师生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三是提倡限时作业。适当进行限时作业,可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教师对学生训练作业的处理评价方法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落实的效果。他们通过优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处理方式,特别通过坚持对学生作业处理实施的“全面检查,重点批阅,注重讲评,及时补漏”的工作方法,加强了对学生作业的督促作用;通过优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讲评策略,特别通过坚持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实施的“温故归纳,重点讲评,纠错展优,适当延伸”的方法,大大提高教师对学生作业处理和讲评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张福宾校长曾笑言,考试是免不了的,考试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关键在于指挥者的智慧。静海一中通过“一引二导三优化”的指导与评价体系,使考试这根指挥棒发挥了正向引导作用,既保证了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现,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转变了教学观念和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从而摆脱了应试的泥沼,走出了一条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新路。

五个工程,打造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未来。在张福宾校长看来,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教师问题,因为学生的问题都要靠教师来解决。静海一中现有专任教师210人,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45岁以下的占90%,其中新进教师又占60%。如何在新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优秀教师群体,是学校急需破解的现实课题。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新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张福宾校长把教师的专业知识总结为三个递进层面:第一层是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包括对学生的基础、性格以及学习心理、阶段特征等把握,这是一般教师都能做到的;第二层是教师的一般教学知识,包括一般教学法、课堂知识、学科性质、教学管理等;最高层就是学科教学知识,即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所实施的使教学目标得到高效落实的教学策略和行为,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静海一中在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刻思考后,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系统性的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五个工程”,即师德风范工程、强基练功工程、培养培训工程、创新精品工程和评价激励工程。

德高为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传身教都应有师者风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心灵产生影响。静海一中把加强教师的师德风范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程,强化“六种师德风范”:坚定方向,育人为本;热爱事业,全心从教;学高身正,做人楷模;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善于学思,勤于更新;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学校希望教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自身气质濡染学生,这是“师德风范工程”的初衷。

“强基练功工程”顾名思义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强化对教师基本功的垂练。实践中,静海一中提出了教师应该具备“八功”、“八能力”。“八功”是教师应具备的“八项基本功”——钻研学术之坐功、课堂授课之站功、书法作文之写功、口头表达之说功、熟练运算之算功、技术操作之实功、驾驭教材之驾功和知识记诵之背功;“八能力”则是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心理和学法的指导工作、计算机基本操作、教科研任务、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和胜任各类学生辅导转化工作的八种能力。学校重视教师基本能力培养,校长亲自设计展板,将“八功”“八能力”形象地展示出来,悬挂在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中,时刻提醒着教师勿忘基本功训练。学校也定期进行强基练功工程的考核,每学年都要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和进步。

“学而不厌”,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教师来说亦如此。现代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一日千里,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自我发展为起点,借助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不断学习彰显个人潜质。在静海一中,教师培养如链条环环相扣,教师分优秀青年标兵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学校对他们都有不同的要求,每一层次的老师都有为之奋斗的目标,都可以看到自己上升的空间,这种对教师的“保底不封顶”,有效避免了职业倦怠,激发出教师不断前进的欲望和动力。静海一中一直以来都坚持研学培训,为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举办教学基本功培训班,为科研能力薄弱的骨干教师举办重点教育理论研修班,为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班,使所有教师都能在既有层次上实现再提高。他们针对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利用“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在岗全程培养,从师徒双方应尽的责任、义务到考核评比、奖惩办法,从师傅教师对徒弟教师应指导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要求到徒弟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程序和要求,学校都做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力求“传、帮”凸显实际效果;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则开展以“争先、创新、比贡献”为主题的“争创名师”活动;对骨干教师高要求、严标准,使其在解困中成长、在奋进中提高,同时为其创造学习和交流机会,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优秀课评比活动,每学年都举办“静海一中教学创新大赛”和教学成果展示和业务技能考评活动;“百闻不如一见”,为了帮助教师尽快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学校坚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请专家学者到校做报告,另一方面多方创造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到外参观学习或培训进修,北至北京、南去上海,西抵山西,东达山东,甚至远在加拿大的天空下,都留下过静海一中老师们勤奋求成的身影。老师们在假期中带着任务去到这些教育质量较好的省市取经,开学后在全体老师中做报告、交流心得,不仅加深了对先进理念的认知,也有效地把学得的经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百尺竿头当求更进一步,“创新精品工程”就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干一项就钻一项,干一项要精一项,力求项项是精品,项项有特色,这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对于教学科研,张福宾校长认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而应努力创新、敢为人先,出精品、求特色。在静海一中,学期初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自己的精品成果,那些工作急需、系统成套、且具有一定创新特点的精品成果成为首选。学校定期对教师的精品成果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和展示,如论文报告会、特色教案展示会、电子资料(网络课件、成套素材库)展示会、教学管理典型经验报告会等。在这期间,学校还配合开展评选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活动,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奖励,定期编印《静海一中教学成果集》。这样的“奖励先进”其实就已经是“评价激励工程”的一部分。每学期期末检查验收的学期达标制、定期进行的教学基本功考核比赛、每学年评选“八个标兵”活动(教学能手标兵、教学新秀标兵、希望之星标兵、科研标兵、班主任标兵、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标兵、优秀青年教师指导标兵和服务标兵),等等,这些都成为奖勤督懒的好方法,并将各项考核结果与学校评优晋级挂钩,更加调动了广大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加快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真正起到了“评价激励”的功效。

教师队伍培养的“五个工程”建设是完整的一套体系,它为静海一中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现在,静海一中有包括张福宾校长在内的特级教师4人,在岗教师中有11名教师是市级学科带头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7名,先后有26名教师在天津市或全国组织的教学类竞赛中获奖。

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张福宾校长带领静海一中团队坚定不移地实践着教学创新改革,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坚信在过去的五十年,静海一中风雨兼程桃李满园,在今后的岁月中,这所学校也必将立德修业再创辉煌!

五 : ——揭秘“静海一中现象”

引领师生驰骋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

——揭秘“静海一中现象”

房涛 李蕾蕾王敏勤



2009年11月14日~15日,来自全国11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名代表齐聚天津市静海一中,参加“全国高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暨静海一中高中课改经验展示会”。本次活动由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主办,大会除经验交流外,还由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51名优秀教师进行了高中九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之所以将这次大会在静海一中召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展现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中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 -----题记

这所学校地处天津郊县,经济不算发达,人口相对较少,学生生员并不充足,教师来源也不广泛,教师结构参差不齐,近六年他们扩招学生3000多人,分配、调入教师120人,占专任教师的60%,虽然面对规模扩大带来的学生的管理、教师的培训等诸多困难,但他们连续多年高考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仅仅几年的时间,由过去每年有3、4名学生升入清华和北大,发展到2008年有9名当地学生被清华和北大录取,2009年增加到10名。在天津市教委组织的享受普通高校保送资格的“天津市优秀学生”(每年评10人)评选活动中,连续9年有学生获奖。这所学校现已引得各方学子慕名前来求学,他们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天津教育》等多种全国教育核心报刊上刊登。

这里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丰富,学校建有“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室”,在“天津市首届中学生研究性成果展评”中就有3项成果参展获奖。每年一届的学生艺术节和体育活动搞的红红火火,连续三年学校田径队在天津市中小学运动会获团体总分前三名,其中有2人打破3项市运会记录,有1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8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2009年天津市高等院校、中等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会中获总分第一名。近几年有30多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大学等院校。

这里先后有多名教师被破格评定为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其中5名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届入选98名学员中有3名干部教师入选,有4名被聘为市级教研员,有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有10名教师在全国教师课堂竞赛中获一等奖,……。

这所学校的校长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以“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为指引,带领他的团队精诚合作、拼搏创新:三大举措,对学校教学工作全面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五个工程,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师队伍。近年来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观念先进,效果显著”的教师队伍。

这所学校就是天津市静海第一中学。这所学校是怎样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呢?不妨让我们走进静海一中,揭开它神秘面纱下到底蕴藏了多大的能量!

始建于1958年的静海第一中学,1980年学校就被定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2003年9月,学校搬迁到现在的新校址,从而又揭开了发展历程中的崭新一页。2004年该校成为首批市级高中示范校,2007年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静海第一中学”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五十春秋而后,这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依然如蛟若虹,灵动骏伟,彰显出这所学校不断求突破、求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大举措,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质疑声也不绝于耳。高中教育既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落实各科课程标准,又不能忽视家长和学生的期望,致力于提高学生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在这种双重重压下,静海一中以构建知识落实与考试评价体系为切入点,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具体表现为三大举措:一引二导三优化。

“一引”就是通过制定一套科学而完整的考试评价制度,引领教师和学生真正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促进新课改健康发展。这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根本所在。

以校长张福宾为首的静海一中团队清楚的知道,即使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依旧是学生、家长和学校无法淡化的主题,考试仍然是高中生活的指挥棒。因而,他主张辨证地看待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考试这根指挥棒,既可以发挥负向引导作用,把师生导向应试教育的泥潭;也可以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把师生引向素质教育的大道。”校长的使命就在于充分发挥考试的正向引导作用,把高中课改引向素质教育。在有关高中考试的专题调查中,张福宾校长总结出传统考试存在的七大弊端:单纯模仿高考,不尊重学生实际;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重知识类内容的考核,轻思维品质类内容的引领;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弹性;重对优秀生的关注,轻对学困生的分析;重群体内的位次评价,轻学生自我纵向发展评价,难以实现新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针对此七大弊端,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保底不封顶、层次滚动、多元评价”的考试评价制度。

“保底不封顶”是因材施教于考试层面的具体化。静海一中地处郊县,生源质量高低有别。将试卷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充分照顾到了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的是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以保证日常考试的“底线”功能。必做题的命题从年级组到学校要经过两次严格的审查,每道题甚至要落实到某书某页;选做题则对应“不封顶”,包括诸如学法题、开放题、有关思维品质能力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考核内容、一些联系实际类的研究性学习题目等,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示空间。学生能力有差异,将来的出路也不同,对课程内容的要求自然也不同。“保底不封顶”适应了不同水平的学生,兼顾优秀生和学困生,从而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发展的空间。

“层次滚动”根据知识遗忘规律,通过周期性考核强化学习效果。静海一中实行“周清、月结、学期大回放”三阶段滚动的考核方式,通过不断的周期性循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与架构。每一或两周,学校会针对这一期间的教学内容进行“周清”考试验收,每一个月或两个月针对此段时间教学内容和学生前几周验收情况进行“月结”,到学期中和学期末还要针对半个学期“周清、月结”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大回放”的考试验收。期间教师要随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增加局部弥补性的检验。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要进行 “多元评价”,通过分项评价与整体评价双向制,真正落实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发展的三维目标。在对试卷整体评价的同时,对解答过程中观点新颖、方法独特、解法多样的学生实行加分奖励,以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自己;对学生思维品质能力情况进行单独评价,以引导师生对思维品质能力的关注;学校还改革传统的按成绩进行集体大排名的群体内评价,鼓励教师对学生多采用自我纵向比较评价的方法,为每个学生生成个人成绩档案,制作成绩升降曲线图,使他们在与自己的比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进步。这样的考试不单以分数论英雄,而是建立多元标准、真正关注学生自身发展,有效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二导”就是对教师进行学法实施策略的有效指导和对学生进行学习具体环节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促进教与学的高效率。教与学是教学系统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只有教与学高效的融合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做了充分的调研,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就知识论知识,就方法论方法,采取大量的押题、多布置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这个情况,学校着力加强对教师进行学法知识实施策略的有效指导和对学生进行学习具体环节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简称“二导”。一方面,加强引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知识的指导和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他们采取举办学生思想品质和学习特点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他们还将重要的学习规律做成展牌,在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粘贴,时刻提醒教师要按照规律教,学生按规律学,还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每人每学期写一篇关于学法的文章,以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策略知识作为每年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此引领和激励教师不断研究学法,实施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法具体环节的指导。他们主张学法指导突出阶段性和针对性,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张福宾校长认为高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任务应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比如高一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在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中往往有点不适应,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就在新生报到时,给每人发一本学校专为高一新生编写的《高一年级入学学习手册》,介绍初高中学习不同点和常用方法,作为高一入学的教育材料。待第一次月考后,针对很多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困惑,再帮他们具体分析问题的原因,特别是在学法上的不足,开展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如怎么听课、做作业、考试、对待难题以及怎么叫会等学生急需的方法策略。到了第二学期,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学生中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以实现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为此,学校还建有“学法导航网站”,涵盖了高中12个学科,有名家故事,优秀学生经验介绍等栏目,特别每个学科都给学生留有一个留言板,给学有困惑的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也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三优化”是静海一中“减负增效”的新举措,即优化训练内容、优化训

练过程、优化教师对训练作业的处理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行为。

新课改名义下的辅导资料,数量庞杂、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盲目购买非但起不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学习负担。张福宾校长鼓励教师做好辅导资料的把关人,组织教师进行资料筛选,采取多种渠道进行修改完善。选择时确保资料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全、解法系统性强、题目难易适当,实现训练内容的优化。这种方法不仅有效控制了学生的训练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梳理知识和归纳方法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了训练效率,。

有了比较系统的训练内容,就要着手优化学生的训练过程。静海一中从三件事入手:一是要求教师加强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为主,三避免”,即以巩固当天课堂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主,适当与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避免作业题内容与课堂内容脱钩或错位,一味追求难题和综合题;以展现学生思维过程、推导演算过程为主,避免过多地布置只体现结果而不求过程的选择填空题;以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主,避免不加选择地翻印,或下发现成资料,或大量抄写题目;二是要求学生写作业日记。要求学生在当天作业后写作业日记,对作业的完成过程和课上听课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可以是存在的困惑、对老师的建议,也可以是自己的思考或收获。比如新解法、新思路、新问题等。这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为师生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三是提倡限时作业。适当进行限时作业,可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教师对学生训练作业的处理评价方法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落实的效果。他们通过优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处理方式,特别通过坚持对学生作业处理实施的“全面检查,重点批阅,注重讲评,及时补漏”的工作方法,加强了对学生作业的督促作用;通过优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讲评策略,特别通过坚持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实施的“温故归纳,重点讲评,纠错展优,适当延伸”的方法,大大提高教师对学生作业处理和讲评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张福宾校长曾笑言,考试是免不了的,考试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关键在于指挥者的智慧。静海一中通过“一引二导三优化”的指导与评价体系,使考试这根指挥棒发挥了正向引导作用,既保证了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现,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转变了教学观念和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从而摆脱了应试的泥沼,走出了一条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新路。

五个工程,打造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未来。在张福宾校长看来,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教师问题,因为学生的问题都要靠教师来解决。静海一中现有专任教师210人,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45岁以下的占90%,其中新进教师又占60%。如何在新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优秀教师群体,是学校急需破解的现实课题。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新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张福宾校长把教师的专业知识总结为三个递进层面:第一层是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包括对学生的基础、性格以及学习心理、阶段特征等把握,这是一般教师都能做到的;第二层是教师的一般教学知识,包括一般教学法、课堂知识、学科性质、教学管理等;最高层就是学科教学知识,即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所实施的使教学目标得到高效落实的教学策略和行为,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静海一中在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刻思考后,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系统性的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五个工程”,即师德风范工程、强基练功工程、培养培训工程、创新精品工程和评价激励工程。

德高为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传身教都应有师者风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心灵产生影响。静海一中把加强教师的师德风范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程,强化“六种师德风范”:坚定方向,育人为本;热爱事业,全心从教;学高身正,做人楷模;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善于学思,勤于更新;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学校希望教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自身气质濡染学生,这是“师德风范工程”的初衷。

“强基练功工程”顾名思义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强化对教师基本功的垂练。实践中,静海一中提出了教师应该具备“八功”、“八能力”。“八功”是教师应具备的“八项基本功”——钻研学术之坐功、课堂授课之站功、书法作文之写功、口头表达之说功、熟练运算之算功、技术操作之实功、驾驭教材之驾功和知识记诵之背功;“八能力”则是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心理和学法的指导工作、计算机基本操作、教科研任务、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和胜任各类学生辅导转化工作的八种能力。学校重视教师基本能力培养,校长亲自设计展板,将“八功”“八能力”形象地展示出来,悬挂在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中,时刻提醒着教师勿忘基本功训练。学校也定期进行强基练功工程的考核,每学年都要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和进步。

“学而不厌”,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教师来说亦如此。现代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一日千里,学校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自我发展为起点,借助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不断学习彰显个人潜质。在静海一中,教师培养如链条环环相扣,教师分优秀青年标兵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学校对他们都有不同的要求,每一层次的老师都有为之奋斗的目标,都可以看到自己上升的空间,这种对教师的“保底不封顶”,有效避免了职业倦怠,激发出教师不断前进的欲望和动力。静海一中一直以来都坚持研学培训,为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举办教学基本功培训班,为科研能力薄弱的骨干教师举办重点教育理论研修班,为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班,使所有教师都能在既有层次上实现再提高。他们针对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利用“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在岗全程培养,从师徒双方应尽的责任、义务到考核评比、奖惩办法,从师傅教师对徒弟教师应指导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要求到徒弟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程序和要求,学校都做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力求“传、帮”凸显实际效果;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则开展以“争先、创新、比贡献”为主题的“争创名师”活动;对骨干教师高要求、严标准,使其在解困中成长、在奋进中提高,同时为其创造学习和交流机会,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优秀课评比活动,每学年都举办“静海一中教学创新大赛”和教学成果展示和业务技能考评活动;“百闻不如一见”,为了帮助教师尽快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学校坚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请专家学者到校做报告,另一方面多方创造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到外参观学习或培训进修,北至北京、南去上海,西抵山西,东达山东,甚至远在加拿大的天空下,都留下过静海一中老师们勤奋求成的身影。老师们在假期中带着任务去到这些教育质量较好的省市取经,开学后在全体老师中做报告、交流心得,不仅加深了对先进理念的认知,也有效地把学得的经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百尺竿头当求更进一步,“创新精品工程”就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干一项就钻一项,干一项要精一项,力求项项是精品,项项有特色,这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对于教学科研,张福宾校长认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而应努力创新、敢为人先,出精品、求特色。在静海一中,学期初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自己的精品成果,那些工作急需、系统成套、且具有一定创新特点的精品成果成为首选。学校定期对教师的精品成果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和展示,如论文报告会、特色教案展示会、电子资料(网络课件、成套素材库)展示会、教学管理典型经验报告会等。在这期间,学校还配合开展评选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活动,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奖励,定期编印《静海一中教学成果集》。这样的“奖励先进”其实就已经是“评价激励工程”的一部分。每学期期末检查验收的学期达标制、定期进行的教学基本功考核比赛、每学年评选“八个标兵”活动(教学能手标兵、教学新秀标兵、希望之星标兵、科研标兵、班主任标兵、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标兵、优秀青年教师指导标兵和服务标兵),等等,这些都成为奖勤督懒的好方法,并将各项考核结果与学校评优晋级挂钩,更加调动了广大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加快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真正起到了“评价激励”的功效。

教师队伍培养的“五个工程”建设是完整的一套体系,它为静海一中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现在,静海一中有包括张福宾校长在内的特级教师4人,在岗教师中有11名教师是市级学科带头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7名,先后有26名教师在天津市或全国组织的教学类竞赛中获奖。

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张福宾校长带领静海一中团队坚定不移地实践着教学创新改革,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坚信在过去的五十年,静海一中风雨兼程桃李满园,在今后的岁月中,这所学校也必将立德修业再创辉煌!
本文标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静中的发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728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