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布林带实战运用技巧-布林带实战技巧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实用技巧

一 : 布林带实战技巧

二 :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在国内的“果粉”正在哀叹国行版iPhone6还杳无音讯的时候,今天凌晨苹果正式发布了全新的IOS8系统正式版。IOS8系统当中增加了数百项大大小小的功能,可谓是令人目不暇接。众所周知,苹果在IOS8中做出了诸多开放、人性化的改动,下面XY苹果助手就为大家展示几个iOS8实用技巧。

一.Safari直接访问电脑版网站

大家在用手机上网的时候,一定遇到过有些功能只有在电脑版的网页上才能使用,或者想找的信息只有在电脑版网站上才显示,那么,如何用 iPhone上的 Safari 直接访问桌面版网站呢?在 iOS8 中的 Safari 里,只需要在输入网址时向下滑动,就可以看到「请求桌面版网站」的选项。

二.找回删除的照片

如果删错照片怎么办?在以前,可能你只能捶胸后悔了,但是在iOS8中,加入了一个「最近删除」的相薄,所有你删除的照片都会显示在这里。如果一不小心误删了照片,只需要进入长按照片就可以恢复。

三.相机智能识别信用卡号码

相信大家以前在网页上输信用卡号码时,都或多或少觉得不方便。现在,使用自带的 Safari,如果识别到你正在输入信用卡号码,就会出现扫描信用卡的选项,之后会打开相册,将信用卡放在方框内,就可以自动识别卡号。

四.无需解锁,快捷回复短信

有新短信时,在锁屏界面可以直接向右滑动信息,就会出现回复选项,不用解锁就能方便地回复短信新消息了。

五.自动删除过期短信

大家肯定收到过很多垃圾短信,手动去删嫌麻烦,不删又碍眼。现在你可以选择短信的保留时间,在「设置 > 信息 > 保留信息」中,可以选择自动删除 30 天或 1 年前的历史短信。

三 : 对联技巧运用

《对联技巧运用》

讲解:秋风()

群(群无水平高低之分)

怡香阁——群英会总群:(已满)

怡香阁——群英会1群:(已满)

怡香阁——群英会2群:(已满)(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凌星阁——群英会4群:(差2人)

怡香阁——国学群5群:(差19人)

缘分天空——群英会6群:(差11人)

醉江南文学社秋风诗词群:(未满)

醉江南文学社1群:(差8人)

醉江南文学社2群:(未满)

醉江南文学社3群:(未满)

醉江南文学社4群:(未满)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语文中修辞手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等。而在对联属于语文中的一个文学形式,自然要离不开修辞运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对联中常用的手法运用。具体讲解前先看此例子,此例是秋风简单对对联鉴赏,以及修辞练字技巧的讲解。

出句:晚风携月泅云海(错客)

对句:孤鹜同霞宿水天(秋风)

上联:晚风携月泅云海(错客)

下联:青鸟寄情返故乡(秋风)

出句:阳关离曲透红窗(错客)

对句:大漠凄风拂绿绮(秋风)

出句:阳关离曲透红窗(错客)

对句:大漠凄风穿绿绮(秋风)

上联:古道寒鸦惊错客(秋风)

下联:阳关离曲透红窗(错客)

会联的朋友都知道以上的联对的都行,但是却有好差之别。所以在看联的同时,有时候基本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水平。上面两联是本周中国韵律诗歌网擂台联,目前下联有100多评论,下联也几十副了,错客出句,以上的下联都是由我所对。因为有些朋友不清楚,故先说明“出句”既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对联之中,一般上联仄尾,下联平尾。一般对对联有一定根基的朋友都明白后两副比前两副要好,“拂”字又要比“穿”好,好在那里?下面简单的解释一下。先说第一联,“出句:晚风携月泅云海”,月亮在云海间缓慢移动,晚风一吹,仿佛晚风携带着月亮在云海游荡一般,意境非常优美,但是风如何能把月一同带走,出句自然运用了修辞的手法。泅,是动词,泅水,游的意思,没用游云海而用“泅”则是练字技巧。”。而我的第一副下联“下联:青鸟寄情返故乡”看似对的很工整,但是在意境上却略输一筹,“青鸟”这个意象都知道是寄托相思,传送情书的物象,但是在加个寄情就过于直白了,没用修辞手法,这就与上联就隔了一层。而在加个“返故乡”就更加直白了。在对句上也没用到练字技巧。再看第二联“对句:孤鹜同霞宿水天”此联一看都说不错,关键一点,此联有出处,而且对到点上。夜暮远望去,孤鹜飞之慢与落霞逝去之慢相互存托。用一“宿”字恰形象的反映出鹜,霞之慢,好像在水天之间宿着不动,此为练字技巧。再看第二副出句“阳关离曲透红窗”,阳关三叠为古曲,故唯美说阳关与离曲有重复之意,其实此处阳关作为地名理解。曲怎么能穿透红船,这“透”实为练字技巧。“红窗”此处有人说插词牌,实则不然,一则作者没声明,二则那词牌为字数也不对,只偶然遇到两字,作者也说此处看做词牌实属多虑。先看第一副我的对句“古道寒鸦惊错客”古道寒鸦,其实有出处的,是出自曲“天近沙。秋思”,惊错客,却隔了一层,寒鸦用惊,诗词对联者一般用词,乃为自然之词,没用到练字技巧。寒鸦对离曲也不佳。而错客,虽有错过路途的他乡之客意思,但是犯了出句作者之名,且错客对红窗,也不佳。实际上后面可以在修改。再看下一对句“大漠凄风穿绿绮”,大漠凄风对阳关离曲,不用多说,重点说下“穿,拂”拂比穿要好,好在哪里?先说“绿绮”,绿绮,乃司马相如的一把琴,古今闻名,司马相如视如珍宝。此处“绿绮”是有出处的。凄风穿绿绮,穿字既不符合实际也没符合练字技巧,还不如直接用“弹”,但是此处用“弹”却输了下联一筹,因为“透”为练字。而一“拂”恰到好处。风才会“拂”,有“晚风拂柳”等等词句,而且“拂”可以看做“拂弦”,有“弹琴”之效果,绿绮为一把古琴,正和其意。凄风拂绿绮,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意境优美,故一“拂”字实为练字技巧。总之,不管是出句,还是对句,先斟酌一方,把握其中要点,在来思考对句。做一副好的对联不比写一首诗词容易。下面我们具体讲下对联的常用手法:析字,同旁,同韵,转类,绕口,混异,飞白,迭词,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问答,双关、衬托、隐切,反对,对比,集句、嵌字,引用。

1,析字

此木为柴山山出=白水作泉日日昌

传说过去有个穷秀才,屡试不第,好容易才得在一个财主家设馆。有人见他失意的样子,悄悄在他门上写了一句话:

此木为柴山山出

意思是说,看他不稂不莠,好像山里的木柴,这样的人哪里找不到!秀才见了,知道是奚落自己,也在门上回敬了一句:

白水作泉日日昌

意思是说,你们莫看我时运不济,我的学问多得像泉水一样,不但不会枯竭,还会一天比一天增长。从此,人们便不敢再小视他了。

这一副对联,上联“?rdquo;和“木”为“柴”,“山”和“山”为“出”;下联“白”与“水”成“泉”,“日”与“日”(“曰”的变通说法)成“昌”。可谓出得好,对得也好。

这副对联,所用的技巧就是析字。析字,包括拼和拆两种。此联还有一下联:烟火成烟夕夕多

拼,是合零(以·标记)为整(以-标记),上一副对联具体地说就属“拼”这一种。下面也是这一种: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这副对联,相传上联为金章宗所出,下联由李妃所对。从联中看,二“人”(即两个“人”字。相同的字,常用数字概括,这种情形,后面还会见到)同“土”合起来,便是“坐”字;一个“月”同一个“日”合起来,便是“明”字。

拆,是化整为零。例如:

踏破磊桥三板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上联就是从把“磊”分成三个“石”的角度来说的,下联就是从把“出”分成两个“山”的角度来说的。

拼和拆在一联中可同时使用:

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舛木成桀,全无人道也称王。

在这副清时禁烟衙门征对门征对的对联中,上联“因”与“火”合成“烟”是拼,“若”缩短那一撇变为“苦”是拆;下联“舛”与“木”合成“桀”,又是拼;“全”分为“人”(当为“入”)和“王”又是拆。全联是前拼后拆。

在一般情况下,表示“零”(如“此”和“木”)和“整”(如“柴”)的两部分,总是一起出现的。但有时候,也可以只出现“零”的部分而不出现“整”的部分: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休想望功名。

这副对联,乃清嘉庆年间蜀中文士为嘲讽督学吴省饮在主考取生时偏执受贿而作。上联“少目”为“省”,下联“欠金”为“钦”。而“省”、“钦”二字在联中都没有出现。这种析字,若不了解其事实上的背景,是很难看出来的。

也有辗转相拆的情形: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副对联,上联“寸”和“土”为“寺”,“寺”又与“言”成“诗”;下联“木”和“木”为“林”,“林”又与“示”成“禁”,都连拼了两次,而且是层层递进的。

析字在使用时,还可有一些权宜处置。

根据内容的需要,叙述可以不完全按照字的书写顺序。例如: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百年匹配,己酉两命相当。

上联中的“孩”,若按其书写顺序,当为“子亥”。但干支纪时,“亥”是一天末尾的时辰。“子”是一天开头的时辰,彼此交接,总是由“亥”到“子”,这里写作“亥子”。“配”字也一样。干支相配,只有“己酉”没有“酉己”,所以这里也是把“己”写在“酉”之前。

为使上下相应,有些说法也可以变通。例如: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这副对联见于明祝枝山的《猥谈》。冯驯,乃一郡守名。五马诸侯,封建时代对郡守的尊称。“冯”字的左边并非“二”,“驯”字的右边也并非“三”。但“冫”是两笔,“川”是三笔,分别包含有“二”和“三”的数,于是加以变通,说成“二”和“三”。“二”和“三”说得过去,后面的“五”自然也没有问题了。

有时甚至可以只讲一个字的一部分。例如:

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这副对联,上联只讲头三字的左边,下联只讲头三字的上部。一点、两点、三点,是说“氷”(而今写作“冰”)是一点水,“冷”是两点水,“酒”是三点水。百头、千头、萬头,是说“丁”是“百”字头(“—”),“香”是“千”字头(“丿”),“花”是“萬”字头(“艹”)。这种只讲字的部分的情形,虽与正规的析字差别较大,但它还在“拆”的范围,不过别具一格而已。

由于过去用的是繁体字,析字也是析的繁体。有的若写成简体,那就不好理解了。像上面的“萬”,若写作“万”,那就无法得出与“花”字同头的结论。再看下面一副:

鸟入風中,啄去虫而为鳳;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成驴。

下联中的“马”、“芦”和“驴”,写繁体简体都没有关系;上联中的“鸟”、“风”和“凤”,就只能写繁体。尤其是“风”若不写繁体,“鸟”进去就无虫可啄;“凤”若不写繁体,“鸟”在里头无法存身。可见,分清繁简体,对析字来说是很重要的。

写析字联,当然不是把一个字简单地拼拢或者拆开就算完事。拼也好,拆也好,都是为了巧妙地表达一定的意思。又如:

四口同圖,内口皆从外口管=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明代大学士杨溥少时,父亲被县官捉去服劳役,杨溥上前哀请释放,县官傲慢地说:

四口同圖,内口皆从外口管。

这句话就用了“圖”(“图”的繁体)的析字。言下之意,杨溥的父亲既是他的属下,他有权作任何处置。谁知杨溥听了,恭恭敬敬地答道: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这句话也用了“傘”(“伞”的繁体)的析字。言下之意,还要望父母官多多照顾、周全。县官见杨溥小小年纪,不但把他的话对得工工整整,而且意思也得体,心里一高兴,就把他的父亲放了。这是表达得巧妙的一个例子。

还有的对联,一联连析好几个字:

岳麓山,山山出小大尖峰,四維羅绕;

汉阳口,口口回上下卡道,千里重关。

上下两联各析三字。上联“山”和“山”为“出”,“小”和“大”为“尖”,“四”和“維”为“羅”(“罗”的繁体);下联“口”与“口”(当为“囗”)成回,“上”与“下”成“卡”,“千”与“里”成“重”,读起来波澜起伏,兴味无穷。

2,同旁

将偏旁相同的字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联,谓之同旁。同旁有二种用法。

一是竖同,即偏旁相同的字分别处于上下两联相同的位置上。例如:

烟锁河堤柳;

炮镇海城楼。

这副对联题于广东虎门,不仅写出了虎门的自然景色,而且写出了中国人民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打击外国入侵者的气势,所用的手法就是竖同。上下两联“烟”、“炮”同“火”旁,“锁”、“镇”同“金”旁,“河”、“海”同“水”旁,“堤”、“城”同“土”旁,“柳”、“楼”同“木”旁。

二是横同,即偏旁相同的字都排在同一联内。例如: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立即派代表与八国议和。传说有一天会议尚未开始,一帝国主义分子想借机侮辱中华民族,傲慢地出了“琴瑟琵琶”这个上联。清政府代表不吭声。一随员忍无可忍,猛地站起来,对以“魑魅魍魉”这个下联,给以有力回击。两人都是利用同旁做文章。“琴瑟琵琶”,上部同“玨”,“魑魅魍魉”,左边同“鬼”,偏旁相同的字,都在同一联内。

上面两联,都只是部分字同旁,还有上下两联全部同旁的。如过去有人题一上联,皆为“宀”字为头。对者问可让一点否,许之。于是得如下一联:

宦官寄宿穷家,寒窗寂寞;

冢宰安宁富宅,宇宙宽宏。

这副对联,仅“冢”字头上少一点,其余都同头,是即“让一点”之意。

三是迭架,即把各部分都相同的字,按其相同部分的多少,依次排列成联。例如:

日昌晶□(四日相叠)通天下;

月朋□(上月下朋)朤正乾坤。

这副对联出自贵州安龙县德卧地方,那里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相传东汉末年,我国西方有个恶人,叫乃支,带一支人马来到这里,烧杀虏掠,搞得四乡八寨不得安宁,驻扎在广西境内的四名汉族将领得知这一消息,就率军赶到德卧,同乃支作战。在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奋战七天七晚,终于把乃支和他的人马一起消灭了,但四名汉将也战死了三名。人们举行隆重的追悼之后,就把他们埋在德卧地方。后来,又修祠庙纪念他们。不知何日,庙门的石柱上,刻下了上面这副对联。这副对联是称颂阵亡汉将的。上联“昌”,盛也;“晶”,明也;“□(四日相叠)”,通圆。下联“朋”,同也;“□(上月下朋)”,通辽,月照远也;“朤”,通朗。联中由“日”和“月”组成的字,都按一、二、三、四的顺序排列。全联大意是:你们像又圆又亮的太阳,放出灿烂的光辉,使天下都得到温暖;你们又像那皎洁的月亮,映照着九州四海,使各族人民得以安居。

人们平时写作对联,常常自觉地以同旁见趣。从前有位戏剧家,就曾以三国东吴二乔为内容,出过如下一联征对: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肖脸。

此联除前五字为析字而外,后五字“胭脂胶肖脸”均同为“月”旁。据说此联公布后先后收到一千五百多个下联,所用手法当然都同此联一样。下面三联即出其中,读读也可对同旁有进一步的了解:

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

人言虽可信,但防渭水混泾江。

主人留小住,岂嫌酵醃配醇醪。

·····

3,同韵

上联的字都属甲韵,下联的字都属乙韵,或两联的字基本都属某韵,谓之同韵。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这副对联相传上联为明初一郡守所出,五个字皆入声;下联为徐希所对,五个皆字平声。此为第一种。

吴恭亨《对联话》所载湖南石门黄碧川的一副对联属第二种。

相传黄少时见一小儿以锄击蛙,锄下蛙跳,破土而出瓦,因得句:

娃拖蛙出瓦。

二十年未能成对。后按察陕西,一日骑马外出,坐马逸入路边麻田吃麻,被麻田老妇大骂,黄顿悟而得对曰:

妈骂马吃麻。

此联除第四字外均同韵(仅声调有异),且上下联同属一韵,亦属难得。同韵的例子尚有可赏者。《坚瓠八集》卷一“一韵对”载,尚书边贡,有继妻胡氏,能通书义。边多侍姬,胡尝反目。一日宴客,客举酒令曰:

讨小老嫂恼。

边不能对。胡氏用片纸书五字:

想娘狂郎忙。

并云何不以此对之。座客大笑。娘,此指年轻女人。

上联平仄交替而两联平仄对立,这是对联的通例,不能违反,否则就不协调。以上诸例之作者,并非不懂这个道理。他们使联语同韵完全是有意为之,结果反而使人觉得有一种特殊的风味。

4,转类

转类,严格地说,仅指一个词语由一类活用作另一类的情形。例如: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这副对联,上联出自《说苑·贵德》,下联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联中的第二个“衣”、“食”、“风”、“雨”,由名词活用作动词,就是严格的转类。

但现在,一个词语只要在同一联中按不同的词性来使用,有的书就归入转类之列,这就把兼类也包括进来了。例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对联题于山海关孟姜女庙。上联的“朝”字可作两读:一读zhāo,作“早晨”解,是名词;一读cháo,可作“朝拜”解,亦可作“涨潮”解,是动词。下联的“长”字也有两读:一读cháng,表示“两端距离大”时是形容词,表示“经常”时是副词;一读zhǎng,意为“增加”,是动词。“朝”和“长”平时就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副词“长”是与“常”谐音所得。这里把它们放在一起,看起来也像是一类转为另一粪,因此也说得过去。

由于在读音和词性上有这些变化,这副对联就有许多种念法,至少可以列出如下十六种意思(“ˉ”表示zhāo,“ˊ”表示cháo或cháng,“ˇ”表示zhǎng):

ˊˉˉˊˉˊˉ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ˇˊˊˇˊˇˊ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ˊˉˉˊˉˊˉ

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朝(潮)朝落;

ˇˊˊˇˊˇˊ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ˊˉˉˊˉˊˉ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ˇˊˊˇˊˇˊ

浮云长,长长(常常)长,长(常)长长(常)消。

ˊˉˉˊˉˊˉ

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朝(潮)朝落;

ˇˊˊˇˊˇˊ

浮云长,长长(常常)长,长(常)长长(常)消。

ˊˉˉˊˉˉˊ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ˇˊˊˇˊˊˇ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ˊˉˉˊˉˉˊ

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朝朝(潮)落;

ˇˊˊˇˊˊˇ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ˊˉˉˊˉˉˊ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ˇˊˊˇˊˊˇ

浮云长,长长(常常)长,长长(常常)长消。

ˊˉˉˊˉˉˊ

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朝朝(潮)落;

ˇˊˊˇˊˊˇ

浮云长,长长(常常)长,长长(常常)长消。

ˉˊˉˉˊˉˉ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ˊˇˊˊˇˊˊ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ˉˊˉˉˊˉˉ

海水朝朝(潮),朝朝朝(潮),朝朝落;

ˊˇˊˊˇˊˊ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ˉˊˉˉˊˉˉ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ˊˇˊˊˇˊˊ

浮云长(常)长,长长(常常)长,长长(常常)消。

ˉˊˉˉˊˉˉ

海水朝朝(潮),朝朝朝(潮),朝朝落;

ˊˇˊˊˇˊˊ

浮云长(常)长,长长(常常)长,长长(常常)消。

ˉˉˊˉˊˉˉ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ˊˊˇˊˇˊˊ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ˉˉˇˉˇˉˉ

海水朝朝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ˊˊˇˊˇˊˊ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ˉˉˊˉˊˉˉ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ˊˊˇˊˇˊˊ

浮云长长(常常)长,长(常)长长长(常常)消。

ˉˉˊˉˊˉˉ

海水朝朝朝(潮),朝朝(朝)朝朝落;

ˊˊˇˊˇˊˊ

浮云长长(常常)长,长(常)长长长(常常)消。

不管哪一种转类,都可以造成起落迭宕的气势,也可使语言精炼。

转类为名词转动词时,常常改变读音。前面第一例的第二个“衣”、“食”、“风”、“雨”,就都要改读去声。

但也不是说凡名词转为动词,读音都要改变。

刘戡戡内乱,内乱未戡戡身死;

徐保保宝鸡,宝鸡不保保成仁。

戡乱,即平定内乱,乃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借口。刘戡为原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徐保为原国民党整编师师长,二人均在替蒋介石打内战中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毙。有人在胡宗南为他们开追悼会时戏题的这副对联,上联用四个“戡”字,前后两个是名词,中间两个是动词,读音就完全一样。下联四个“保”字也是如此。

转类的效果,在这样的对联中显得特别明显:

ˇ`

好读书不好读书;

`ˇ

好读书不好读书。

对联为明代文学家徐渭所题。乍看起来,两联完全一样,不知何意。但将“好”字一转类,按不同的读音念,内容就清楚了。上联第一个“好”读hǎo,第二个“好”读hào,联意是:在年轻正好读书的时候,却不喜欢读书。下联第一个“好”读hào,第二个“好”字读háo,与上联正好相反,联意是:等到老来喜欢读书了,却又不是最好读书的时候了。这真是不转不知道,一转出奥妙。

5,绕口

把两个音近的字放在同一联内交错反复,使读起来搅舌头,就叫绕口。

清乾隆年间,有父子二人同于戊子年考中进士,有人为此写了这样一个上联: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父,读fù;戊,读wù,声不同而韵同。读快一点,“父”与“戊”就有些搅扰。下联据说是纪昀对的: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师,读shī;司,读sī,与上联技巧一致。读快一点,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这样的对联,成都望江楼也有一副。相传其上联是清代一江南名士游览望江楼薛涛故居时所题:

望江楼下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楼,读1óu,流,读liú。据说这位名士写了上联之后,再也对不出下联。1964年,望江楼举办“工农兵赛诗大会”,一位青年工人是这样对的:

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台,读tái;才,读cái。对仗和技巧都合,内容也好,只可惜句脚的平仄不合规则。

还有一种说法,那位名士的上联是这样的: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30年代有个叫李吉玉的什邡人,发现城外珠市坝有井一口,旁有清嘉庆年间所立石碑一块,上书“古印月井”四字,于是由景生情,得了这样一个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井,读jǐng;影,读yǐng。这个下联,不论从哪方面说都对得绝妙。这副对联,因音近的两字交错重复的次数更多,读快了,“楼”与“流”、“井”与“影”更容易搅扰,因此也更为有趣。

前面讲到的同韵对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收到绕口的效果。

6,混异

故意把音同的字放在同一联中,使听起来难分,看起来明白,就谓之混异。例如:

扬子江头渡杨子,

焦山洞里住椒山。

这副对联系明人杨继盛游江苏镇江焦山时戏作。杨继盛号椒山。他在这里利用“扬”、“杨”同音与“焦”、“椒”同音,把自己的大号和所游之处寓于联中,使人一看就知道游者何人,游于何地,其手法可谓非常高妙。

但这副对联每联只用了两个同音字,还算比较简单。下面一些例子就比这复杂了。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这副对联,上下联都用了三个同音字,就比上一副进了一步。

鸡饥盗稻童筒打,

鼠暑凉梁客咳惊。

这副传为宋代贾仁赴京赴考路过一家农舍时被一老翁所难而后终于得对的对联,每联用了三组,每组两个同音字,这比上副又进了一步。

有时候,几个同音字不只使用一次,且不是平行排列而是互相交错的:

黑糜峰,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白沙路,路边栖鹭,露降鹭寒路亦寒。

这副题于湖南望城黑糜峰的对联,上联“峰”用三次,“枫”用两次,“风”用一次,下联“路”用三次,“鹭”用两次,“露”用一次,都是交错使用的。

有时候,这种交错又在几组同音字之间进行: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贴翰林书。

这副对联除前后用字完全相同而外,上联的两组同音字“上”、“尚”与“荷”、“和”,下联的两组同音字“临”、“林”与“汉”、“翰”,也是交错使用的。这样交错的结果,间或碰到一个同音字,好像层层波浪,时起时伏,读起来很有韵味。

7,飞白

清末有一次科举考试,出了《昧昧我思之》这样一个题目,用的是《尚书·泰誓》中一句。蔡沈集传:“昧昧而思者,深潜而静思也。”明白一点说,“昧昧”就是想念深切的样子。有位考生粗枝大叶,把题目抄为:

妹妹我思之。

将“昧昧”误作“妹妹”,并据此大作文章,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主考官看后,哑然失笑,并提笔批道:

哥哥你错矣。

两句话刚好成对。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名叫飞白。”白,别也,就是读错或者写错的意思。这位考生将“昧昧”写作“妹妹”,虽非故意,但飞白的情形,也就是这样的。

用飞白成联,常可于戏谑中达到嘲讽的目的。

清初,苏州有个秀才叫韩慕庐,未考取进士之前,曾在蒙馆任教。该馆主人虽识字不多,却不懂装懂,常亲自上课,以致把经书中的许多字句都教错了。一天,韩外出,他教学生读《礼记》中的《曲礼》篇,把其中“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的“毋”字读作“母”字。适逢一名士路过,听了暗自发笑,以为是韩先生所教,于是高声念出一联相讥嘲:

《曲礼》一篇无母狗。

韩慕庐刚回馆,随即应对道:

《春秋》三传有公羊。

《春秋》是一部编年史,传为孔子所作。解释《春秋》的有《左传》、《穀梁传》和《公羊传》,合称“三传”。名士将错就错,将“母狗”直接取代“毋苟”,是为飞白。下联以“公羊”对之亦可谓巧合天然。

民国初年,四川陆军第三镇镇将孔兆鸾,是个胸无点墨却喜爱抛文的人,闹出的笑话车载斗量。向人祝寿,说人家“真算得人面寿星”,误“兽”为“寿”。劝老母吃药,说应当“饱暖思饮药”,又误“淫”为“饮”。斥人妄杀,则言“草管人命”,将“菅”讹读为“管”。对士兵训话,则云“我们军人应当丧命疆场,马革裏(‘里’的繁体)尸”,又将“裹”讹读为“裏”。如此等等,不一而举。有人在一次宴会中,参合《葬经》上谓坟墓所向山雄厚则子孙多、墓前水势平盛则财源旺的意思,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山管人丁水管财,草管人命;

皮裏袍子布裏裤,马革裏尸。

“裏”用为动词,意思是做衣服的内层。将“菅”飞白为“管”,将“裹”飞白为“裏”,对孔兆鸾无疑是绝妙的讽刺。席上人听了,笑得前俯后仰,可这个草包并不解其中之味,当作者“恭”请“镇将指正”时,他还一本正经地说:“做得好,做得好。”

国民党统治时期,成都“怪人”刘师亮所作的一副,也很有名。那时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刘师亮便将“民国万岁”和“天下太平”两句口号飞白为这样一副对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岁”同“税”,“平”同“贫”,意义迥别,而西南官话读音一样。这么一飞白,对国民党统治的反动本质,便作了深刻的揭露。

而今,飞白对联还时有所见。白启寰先生《“史革”奇闻“硅”变“蛙”》一文就有极生动的例子。该文说,“文革”期间,宣传队进驻了白先生所在的中学,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剥夺了上课的资格。学校又要“复课闹革命”,宣传队只好自己上台。一个仅小学文化的宣传队员去上初三的化学课,竟然把“二氧化硅”读成了“二氧化蛙”。初三的四个班于是“蛙”声一片。白先生躺在“牛棚”里颇有感触,心想手划,终于默默地“诌”出了这样一副对联:

二氧能化蛙,请问如何待蝌蚪?

一虫忽易石,不知怎样结姻缘?

在校内被监督劳动,一连几天,“蛙”声不绝于耳,白先生又“诌”出一副:

二氧已化蛙,蝌蚪这厢全打倒;

一虫真易石,人妖哪里可分清!

打倒“四人帮”以后,白先生被调到另一所中学,也被分去教化学课。当他摊开书本时,想到祖国大地又重放光明,不禁喜极神来,于是又在备课本上写下这样一联:

二氧仍化硅,蝌蚪青蛙全解放;

一虫难易石,妖魔白骨尽除光。

这一副对联,始终抓住“硅”、“蛙”两字作文章,写得既幽默又辛辣。尽管当时未曾(也不能)发表,但它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飞白用于对联的最切近的范例。

8,迭词

将某个词语加以重迭,就叫迭词。迭词在对联中的使用,也是很普遍的。对联在使用迭词时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一联中只有部分词语重迭。例如:

晓钟历历,晓磬泠泠,细参个里机关,凡处境无非梦幻;

岚气重重,云峰乙乙,饱看天然图画,不学仙也是真仙。

这副对联题于四川灌县青城山建福宫。上联只重迭了“历历”、“泠泠”,下联只重迭了“重重”、“乙乙”。乙乙,难出的样子。

另一种是一联中每个词语都重迭。例如: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西湖湖山春社。上联“翠”、“红”、“处”、“莺”、“燕”,下联“风”、“雨”、“年”、“暮”、“朝”,每一个词语都重迭了。这些词语若不都加以重迭,念起来连话也不通;重迭之后,不仅自然顺畅,展现的画面也非常清晰。由此也可以看出迭词的一些功用。

这样的对联,还有一副典型的: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这副对联意在控诉国民党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读起来非常真切。唯上联句脚一律用仄声字,下联句脚除第三句外一律用平声字,有点单调。

迭词一向都要求上下对应。上联某个词语重迭了,下联相应的词语也要重迭,否则就会失对。只在各联自对时例外: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

东京梦华锁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

康有为题于河南开封龙亭的这副对联,上联用了迭词,下联没有用,就在于“白日悠悠”同“黄河滚滚”、“城郭犹是”同“人民已非”是分别自对的。

在对联中,迭同常常表示总括:

我若有灵,也不致灰尘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这副拟“神仙”自白口吻的对联题于某地仙人庙。般般,指每一样;件件,指每一件,都带有总括性。

迭词也常常表程度: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西湖湖心亭。“曲曲层层”表总括,不说了。晴雨,看不出什么程度,“晴晴雨雨”表示时晴时雨,程度就显出来了。上一副对联中的“处处”指一处一处地,“块块”指一块一块地,也属于这个类型。

前面几个词语所表的程度,都足由浅变深的。有时也可以由深变浅: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且到这凉亭坐坐;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暂把那笑话谈谈。

这副对联旧时题于某地一路亭。单是“坐”和“谈”,表示的时间可以比较长,但“坐坐”和“谈谈”,表示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暂,程度就由深变浅了。

选词还常常表示性状:

俯看桑乾,滚滚波涛荧似带;

遥临恒岳,苍苍峦嶂屹如屏。

这副对联题于山西应县木塔。桑乾,指桑乾河,流经应县西北。滚滚,表示桑乾河一泻千里的气势。恒岳,北岳恒山,在应县之东。苍苍,表示恒山万木葱茏的情态。全联用这两个迭词,一动一静,把登上木塔远眺的景色描绘得有声有色。

有的对联乍看起来很像用了迭词,实际上却不是。“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之类,就只是连续重言(见“重言”节),而“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之类,又只是词与词连珠(见“连珠”一节)。这两类词语都没有重迭,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

9,拟声

通过摹拟声音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就叫拟声。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联中带点的都是拟声。

川剧锣鼓,原有乐谱皆用符号注其音节。小锣用Ф,音当;小钹用CO,音庆;情,大钹声;大锣用⊙,音狂。巫师驱邪送葬,若一二人,用一小锣一小钹,其声为“当庆当庆当当庆”;若数人十数人,用大锣大钹,其声作“情狂情狂情情狂”。“情狂”,鄙语亦作男女秽声。1916年袁世凯称帝,其亲信陈宦督理四川军务,令川民举办庆典。时人在某地一牌坊上贴了这副拟声对联“称贺”,巧妙地表达他们对袁世凯的蔑视。

10,双关

用一个词语同时关顾两个不同的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叫双关。双关在对联中的表达方式,有二种。

一是谐音,又分为两类。

栗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粟、藕为两种食品。上联“缝黄”,乃缝中的黄肉,谐凤凰。下联“露丝”,为露出的藕丝,谐鹭鸶。“缝黄”与“凤凰”,“露丝”与“鹭鸶”,每个字都同音,这叫完全谐音。

园门不紧,跳出孙悟空,活妖怪怎能善化;

湘水横湍,浮来猪八戒,死畜牲流落长沙。

·

这副对联,传为旧时善化和长沙两县县令互宴时相讥而作。上联为长沙县令朱某所出,下联为善化县令孙某所对。“猪八戒”影射朱某,但三个字中只有一个(即“猪”)字同音,这叫部分谐音。

二是借形。也分为两类。

虽然毫末生意,

却是顶上功夫。

这副对联,清道光间已有,几十年前又题于长沙北门一家理发店。毫末,说的是毛发,指的是细小。顶上,说的是头上,指的是最好。所说和所指,都用同一形体的字来表达,这叫完全借形。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明末王夫之曾仕南明桂王,任行人司行人,主管朝觐、聘问、交际。抗清失败隐居之后,仍忠于明朝。不但至死不剃发,而且不管晴雨,出门都要打伞穿屐,以示与清朝不共天地。清朝官员去拉拢他,也遭到严辞拒绝。这副对联就是他在退回衡州知府崔鸣鷟所赠帛粟后所题。联中的“清风”指清朝,“明月”指明朝。“清风”与“清朝”,“明月”与“明朝”,只一个字形体相同,这叫部分借形。

三是寓意。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须,等着。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起义前,为广西贵县城内李文彩(后为石达开部将)开的作为起义联络点的剃头铺题的这副对联,表面看讲的是剃头,实际是说等起义一爆发,他就要率领起义队伍杀尽天下贪官污吏。联中既不谐音,也不借形,所寓之意,人们可以根据写作背景去推想。只要弄清了写作背景,也是不难推想出来的。

双关在关顾两个不同事物时,因要表示两个不同的意思,同一个词语常常表现为不同的词性或者不同的结构。这一点,只要略加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这副对联乃清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同其子女告别而作。莲子即怜子,“莲”是名词,“怜”则为动词。梨儿即离儿,“梨”是名词,“离”则为动词。这是词性发生了变化。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这副对联的作者,传为一武一文。上联为武将所出,言下之意文不如武。下联为文臣所对,言下之意武不如文。橹速,意为摇橹迅速,谐三国东吴名臣鲁肃;帆快,意为风帆行得快,谐西汉大将樊哙;笛清,意为笛声悠扬,谐宋大将狄青;箫和,意为箫声柔和,谐西汉名相萧何。“橹速”、“帆快”、“笛清”、“箫和”都是主谓结构,而所谐的鲁肃、樊哙、狄青、萧何却都成了专有名词。这又是一个结构变成了一个词。

11,比喻

是一种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对联实际运用中主要有三类:明喻、暗喻(又称隐喻)。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如、是等。

例:福州广聚楼的对联:“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据说,此联是一位名叫区菊泉的人所撰。此处下联把山比画就是明喻。

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有些连此类词都不用出现。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故事)

宝塔七层,高举金鞭对白日;

长城万里,倒生牙齿啃青天。

这副对联传为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题。两联就是两个暗喻,后句在比譬前句时,都没有用“是”之类的词语。

有时,暗喻不但没有“是”之类的词语作标志,连被比譬的事物在联中也不出现,全联仅剩下用来作比譬的事物。这种暗喻,俗语谓之“借题发挥”。

运用比喻需要注意事物的相似之点尤其重要。

12,比拟: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或者以物拟人,就叫比拟。比拟的几种形式在对联中的作用是不均衡的。

以人拟物,所见不多。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13,借代: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借代,不外代物和代人。而在对联中,代物、代人又有种种代法。下面只举例性地谈谈。代物的:

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

这副对联,上联出自刘禹锡《陋室铭》,下联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丝竹,本指琴弦和箫管,此代乐器,是部分代全体。

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间。

宋人洪平斋刚考取进士,便上书史卫王批评当朝宰相。大略云:昔之宰相,端委庙堂,进退百官;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而且,每作一联,均末具“而已”二字。当朝宰相闻之甚怒,使十年不得升迁。洪于是作了这副对联。“之乎”本为文言虚词“之乎者也”之省,此代学问,是具体代抽象。

小子暗藏春色=大人明察秋毫。

明人解缙读私塾时,一日于座上玩花,猛见先生进来,连忙藏于袖中。先生早已见到,是有这副对联。上联乃先生所言,下联乃解缙所对。春色,本泛指万紫千红之态,此代解缙手中之花,是以抽象代具体。

代人的:

用之则存,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

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钟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这副对联题于河南南阳武侯祠。尼山,在山东曲阜,此代孔子。邹峄,即峄山,在山东邹县东南,乃孟子出生之地,此代孟子。这是以地代人。

杖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须览南浦清江、西山白雪;

临轩空四顾,怅今古茫茫、历多少佳人才子。蜀中甚屈指,复何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这副对联题于成都望江公园濯锦楼。衣冠,本指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来就用以称世族、士绅。此代才子,是以穿着代人。

红拂有灵应识我

青山何幸此埋香。

这副对联题于湖南醴陵红拂墓。红拂,隋朝宰相杨素侍姬,不恋相府荣华而私奔布衣李靖。唐初,李靖受命平广西,红拂随之,病故于醴陵。香,乃古代妇女日常用品,常用以称妇女。此代红拂,是以用品代人。

八千子弟随流水;

百二山河委大风。

这副对联题于某地项王庙。公元前195年,刘邦讨伐英布叛乱后回师长安,途经故乡时,置酒沛宫,与父老子弟饮。酒酣,击筑而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后入乐府,史称《大风歌》。此代刘邦,是以歌代人。

借代常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也可使文字简练,用“香”代红拂就很明显。但在对联中,用借代还有其特殊功用,请看: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夜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这副对联题于杭州于忠肃公祠。下联既要把于谦同岳飞一起讲,在与上联“钱塘”相对的位置上,又只能用两个字,而他们名字各异,谥号不同,都不好用。此联抓住他们先后都做过“少保”这个官这一点,来个以职代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4,夸张: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

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龙王夜宴,星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为盘。

这副对联,上联为清乾隆皇帝所题,下联为冯成修所对。讲龙王夜宴,以星作灯,以月为烛,菜肴像山一样堆着,酒像海水一样多,装东西用大地作盘子,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又不给人以不可能的感觉,这样说就是一种夸张。夸张不但不失真,反而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鲜明。“星灯月烛”这几句,就更加突出了龙王夜宴的丰盛、排场和气魄。

夸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扩大事物本身的特征,二是用他事物进行衬托。下面五个例子就属于两种类型。

直接扩大事物本身的特征,即直接从本身的程度上去说的,举三例:

三万卷书轴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

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这副对联题于湖南衡山邺侯书院。九千丈,有三万米,而珠穆朗玛峰还只八千八百多米,邺侯书院的位置当然没有这幺高,这里不过极言其高而已。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只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这副对联题于广州镇海楼。如果说邺侯书院所在的位置还有尺可量的话,那么,站在镇海楼上,可以摩着天,还可以把北斗星摘下来,那高度就无尺可量了。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这副对联题于山东泰山南天门。如果说“摘斗摩霄”还比较具体,那么说门开在“九霄”,即九重天上,那就有些虚无缥缈。这么说似乎又高出了一层。

用他事物进行衬托,通过将其他事物相对缩小来加大其程度的,举两例:

修祖庙以大门闾,恢复南楚名家,西江名族;

登宗亭而小天下,遥知洞庭非阔,衡岳非高。

这副对联题于旧时湖南某地一祠堂上。说站在它的宗亭上,天下就变小了,八百里洞庭不显得宽,南岳衡山也不显得高,这个祠堂砌得还不巍峨吗?

高阁俯南溟,看九万里鹏飞,无数云澜生眼底;

重湖通左蠡,听卅六湾渔唱,大千风月入怀来。

这副对联题于湖南望城靖港紫云宫。说站在紫云宫上,可以看到南溟,还可以看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向南溟飞去。鹏飞九万里,仍未超出人们的视野,那紫云宫之高更是可想而知。

这五个例子都是通过夸张说明事物的高的。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即使对特征相同的事物进行夸张,不仅方式可以不同,程度也可以有异。

15,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如:东林学者顾宪成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写下此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下联一气贯通,可谓气势如虹。

又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司马相如:西汉的文学家,善于写赋。魏无忌:战国时魏国的贵族,有食客三千。他的优点是,不论对方贫富贵贱,都能谦恭对待,因而归附他的贤士很多,其中包括看守城门的侯赢,杀猪的朱亥等。长孙无忌:唐代宰相,他的妹妹为唐太宗李也民的皇后。后因反对武则天被流放。

于谦14岁赶考,碰巧主考官也叫虞谦。考前点名,主考连叫三次“于谦”,于谦不应答。主考不高兴地问为何不答?于谦说:“小生与主考同名,故不敢答。”主考是个宽宏大度之人,便用半联来宽劝于谦,半联为: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于谦一听,心中感动,从容答对: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表达的是谦虚和对主考大人的敬重。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此联出自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李梦阳在管理江西学政的时候,有一名学子与他同姓同名。李梦阳就把这个学子叫到面前说:“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姓名,怎么敢起与我相同的姓名来侵犯我?”这位学子回答说:“姓名是由父母起的,明知与你的名字相同但不敢更改呀!”李梦阳想了一会说:“我现在出一副对联的上联,来检验你的才学,你如果能对上,我就宽恕了你。”接着说:“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上联的意思是说,你与我虽然姓名相同,我们可不是一样的人物。这位学子思索了不久就应对道:“xxxxxxxxxxxx”下联的意思是说,魏无忌和长孙无忌都不因为名字相同而有所顾忌,我们何必为此事计较呢?李梦阳听后,笑着将这位学子支走了。)

16,问答: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其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

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

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

前面提到一家财神庙撰联云:

颇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到底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怎样教我开销。

此联就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这种「问答法」,不但反映在社会矛盾上面,而且还反映在描写自然景物上面。杭州飞来峰有一副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江西省石钏山坡仙楼有一副对联:

岭上梅子熟未?

座中木樨香乎?

这两联同上述两联不同的,就是上下两句都是问,答案是通过游人的感受中找寻,更为有味。

17,衬托

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点,把有关事物拿来同它作参照,就叫衬托。

帆远浮天阔;

江空得月多。

题于江苏镇江西北金山寺的这副对联,上联以“帆”之“远”作参照来突出“天”之“阔”,下联以“江”之“空”作参照来突出“月”之“多”,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这副对联衬托的事物与被衬托的事物,都已在联中出现。这种情形在诗文中很常见,在对联中却不多。在对联中,被衬托的事物常常不出现,但是结合联意或对联所题的地点等,可以看出来。

远看疑画,近看似诗,及至身到其间,又觉诗画都无着手处;

善者敬神,恶者敬鬼,究竟皆非异物,须知鬼神出在自心头。

过副对联题于闽浙交界处枫岭关五显庙。上联用诗画之美作参照来突出枫岭关风景之美,而“枫岭关风景”这样的字眼联中就没有。

衬托,有陪衬和反衬两种。

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作参照,叫陪衬,亦叫正衬。例如:

功在睢阳,昔尚咬牙思啖贼;

荫垂蠡水,今犹挽手欲回澜。

这副对联题于江西吉安文天祥祠。功在睢阳,谓功可同张睢阳相比。张睢阳,即张巡,唐开元进士。安史之乱中,由河南雍丘移守睢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仍坚持数月不屈。城破被俘,骂贼而死。文天祥于南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在江西被元兵所败,退入广东坚持抗元。次年于五坡岭(今海丰北)被俘。旋解至大都(今北京),囚兵马司四年,守节不屈,1283年被杀。这里将文天祥与张巡并提,就起到了突出文天祥的作用。再如:

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赴卧龙。

这副对联题于河南南阳武侯祠。莘野,伊尹初耕之地,此指伊尹。商汤三聘始出,相汤攻灭夏桀。汤去世,佐卜丙、壬仲。壬仲死,又佐太甲。太甲乱政,伊尹放之于桐宫,俟其悔过,始接归政。渭滨,姜子牙遇周文王前隐居之地,此指姜子牙。姜被请出不久,文王死,又佐武王灭商纣。后封于齐。伊尹和姜子牙,皆以贤明著称。这里将诸葛亮比此二人,也同样突出了诸葛亮。

用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来作参照,叫反衬。例如:

孙曹固一世雄也!何以吴宫魏殿,转眼丘墟,怎若此茅屋半间,遥与磻溪而千古;

将相岂先生志乎!讵知羽扇纶巾,终身军旅,剩这些松涛满径,如闻梁父之长吟。

这副对联亦题于南阳武候祠。孙,孙权。曹,曹操。磻溪,即渭滨。孙、曹确是“一世之雄”,但他们的宫殿已成废墟,而诸葛亮的半间茅屋却像姜子牙的隐居之地一样长留千古,这就从反与正两个角度突出了诸葛亮。磻溪为陪衬,孙曹为反衬。再如: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这副对联题于浙江上虞虞姬庙。高后,即汉高祖刘邦之妻吕后。此人曾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刘邦死,辅惠帝。惠帝死,临朝称制,大封诸吕为王。前后掌政凡十六年。虞姬,项羽姬妾,常随羽出征。《史记·项羽本纪》言羽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而慷慨作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又《彤管录》云:“项王悲歌,美人(虞姬)和之,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罢自刎。”上联谓吕后地位远在虞姬之上,但虞姬至今尚有庙祀而吕后却无,吕后何曾及得虞姬!这也是用吕后反衬虞姬的。

有的对联,事物间的参照不很明显,但手法仍是衬托。清戏剧家李渔题于庐山的一副就是如此: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这副对联并未直接讲庐山的高,也没有表现高的事物作参照,但起祥云、带仙气、无俗障、生禅心这些特征,却完全把庐山的高衬托出来了。如:

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

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祠有一副对联,作者并不正面叙述郑成功当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复台湾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风景」作示,接着以「不殊」和「之异」作对立面,衬托上句。如此,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位民族英雄当年的光辉伟绩来。

对联写作的衬托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侧面衬托;一是反面衬托。所谓侧面衬托,对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旁边的有关事物显示出来,使主题思想含蓄,引人寻味。

18,隐切

讲隐切,先得讲分咏。分咏,乃做诗的一种方式。若以五七言律句为限者,叫做诗钟。其方法,据清徐兆丰《风月谈馀录》所云,乃文人墨客汇聚一处,分事分字为题,“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以线.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亦说以敲钟为限,当场完卷,评定甲乙。分咏所规定的字,可以嵌在句里,也可以不嵌;规定的事,可以直接言明,也可以用相关的话去暗指,只看怎样要求。若不将要讲的事物言明,而只用相关的话去暗指,这就叫隐切。以“尺”、“峰”为题,做成的“灯下量衣催五夜(尺),房中酿蜜正三春(蜂)”,就是一个隐切的例子。只是隐切可以用分咏而成,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产生,不见得每做一联都非得燃香或敲钟限时不可。

对联的隐切有两种表示法。

一是欲说偏藏。例如:

有客如擒虎,

无钱请退之。

这副对联系宋时京口韩香所题。擒虎,乃隋朝大将韩擒虎。退之,乃唐代文学家韩愈。两人都姓韩,作者想切的也是“韩”,但“韩”字都没有在联中出现,这就是“欲说偏藏”。“欲说偏藏”的结果,是“欲盖弥彰”。

二是描述特征。例如:

中土岂能客久住,

醉乡何得复横行!

上联言“中土”不得“久住”者,自非“中土”之人,即指帝国主义分子无疑。下联“横行”,当为螃蟹,喻帝国主义分子的侵略行径。螃蟹乃下酒之物,中国又是“醉乡”,岂能听其横冲直闯!帝国主义分子和螃蟹,都是通过描述特征来表现的。再如:

瘦骨临风真秀色,

小心怯月故来迟。

清时有童氏女名珊珊,声为南徐第一。这副对联,上联写其形貌,下联写其“小心”、“怯月”、“来迟”,均为珊珊特征,乃取成语“姗姗来迟”之意。全联隐切“珊珊”,也是通过描述特征来表现的。

隐切当然是既隐又切。切而不隐,会使人读起来索然寡味;隐而不切,又会使人不知所云。若作隐切对联,这两种偏向都要防止。

19,反对

把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使产生一种矛盾统一的趣味,就叫对反。

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

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

这副对联传为古时一县官微服出访时见一姑娘在园里取菜的情景而题。因姑娘个子高而年纪轻,故云“大小姐”,亦说因小姐排行第一;篓子口圆体扁,故云“圆扁篓”;所取的品种为白菜但颜色是绿色的,故云“青白菜”。下联为一牧童所对,所说就是自身。他在矮子里头要算高的,故云“高矮子”,亦说其姓为高;手里拿的赶牛棍子时长时短,没有一定,故云“长短棍”;所赶的黄牛毛色是黑的,故云“黑黄牛”。联中的“大小姐”、“圆扁篓”、“青白菜”、“高矮子”、“长短棍”、“黑黄牛”都是对反。它们乍看起来都是矛盾的,而实际上却非常和谐统一。

旧时乡间演戏,戏将开场之时,演员常以此类联语插科打诨,以活跃观众。

相传乾隆登基不久,曾到京郊微服私访。某日,偶见一家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

家有万金不富;

膝下五子无儿。

横批:寡人在此。

乾隆初见联语,颇觉奇怪;见横批竟敢称孤道寡,便发起怒来。他叫从人把屋内的人找出来问个究竟。谁知屋内只有一个老妇人。她听了乾隆的询问,解释说,人称戈儿是千金,我生了十个女儿,不是“家有万金”?这“万金”已不是财,她们出阁我还得赔嫁,“富”从何来?女婿又叫半子,我十个女婿等于“五子”,但女婿并非亲生,这不是“膝下无儿”?我丈夫死了,自己孤身一个寡居在这个地方,不是“寡人在此”?乾隆听了,深觉有趣,于是称扰而去。

1936年,前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同上海复旦大学教师毛彦文结婚,时熊66岁,毛33岁。毛彦文有一同学,平日常出入二人之门,称毛为“姐”,称熊为“伯”。二人结婚之日,她利用自己对熊、毛而今在称谓上出现的戏剧性变化,玩笑地送了如下一联:

旧同学成新伯母;

老年伯作大姐夫。

“万金”与“不富”、“五子”与“无儿”是矛盾的统一,“同学”与“伯母”、“年伯”与“姐夫”也是矛盾的统一。将这种矛盾统一的现象有机地组织成联,让人拍案叫绝,这是要费一番心计的。只是赠毛、熊之联重了一个“伯”字。

又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一次上某山游玩,山上一些碎石拌脚。他心血来潮,便出了如下一联要秘书和警卫们对:

山上石稀烂崩硬。

秘书和警卫们面面相觑,都对不上来,韩自己一时也对不上。上山之后,见山北黄河滔滔东去,触动思虑,于是得了下联:

黄河水滚开冰凉。

稀烂,若指质地便非常之软,与“崩硬”矛盾,但此指碎石之形,便又矛盾又统一了。滚开,若指温度当在100℃,与“冰凉”矛盾,但此指河水滔滔之状,与“冰凉”也又矛盾又统一。此联亦有谓上联为乾隆所出,下联为纪晓岚所对者。如此,则韩氏仅袭用而已。

以上几副都非常典型。

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

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这是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这是承袭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更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20,对比

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例如郭沫若少年时戏对: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

它说明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作为。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使人们取得正确的认识,或加深人们的认识,就要凸出事物之间的矛盾所在。这样,就最好是运用「对比法」。

21,集句

集句,是对联写作的手法之一。古今以来,集句成联的范围很广,如集诗句、词句、贴句、俗语、成语、格言等等。在古代对联中,集句联占着很大的分量,这样的「集句法」,它的特点是:用现成的句语,按照对联的形式格调凑,这里只略举数例。

好雨好山兼好客;

宜烟宜雨复宜晴。

这是用于广东惠州西湖晴雨亭的对联,都是集自唐句。既切合亭名,又适宜于描绘亭榭风光。

江西省九江瑟瑟亭有一联: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夜雨;

获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上联是采自唐代元稹诗句中词意,概括诗人厅到白居易被贬谪时的心情;下联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诗句中的词句,描述白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听得瑟瑟声那时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后人为追记此古迹而建,自然显得贴切。有些集句联,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带有借意性质的。

22、嵌字

嵌字也叫嵌名,指将特定的名称(多为人名、地名、事物名等专用名称,有时也为特定词语)嵌入对联中一定的位置。这是一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对联手法。嵌字可分为整嵌和分嵌。

整嵌:

就是将名称不拆开而完整地嵌入,如《题嵌四大天王》一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多闻正法,以广目光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之名整嵌入联。但嵌字法用得较多的还是分嵌,也就是将名称拆开,分别嵌入有关位置。

分嵌:

分嵌的格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有的则是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嵌入上下联特定位置的格式多用于嵌两个字。以七言联两字分嵌为例,从第一字至第七字,分别称鹤顶(凤顶)格、燕颔(凫颈)格、鸢肩(鸳肩)格、蜂腰格、鹤膝格、凫胫(雁翎)格、雁足(凤尾)格。如下:桂子飘香清肺腑林荫夹道悦宾朋(《一唱桂林》,鹤顶格)丹桂虬枝欺鬼斧琼林洞府仗神工(《二唱桂林》,燕颔格)喜斟桂洒延嘉客笑饮林泉涤俗襟(《三唱桂林》,鸢肩格)森然八桂甲天下宛尔千林隐洞中(《四唱桂林》,蜂腰格)吟诗共醉桂花洒览胜同披林壑风(《五唱桂林》,鹤膝格)此地常招折桂手今朝独有植林心(《六唱桂林》,凫胫格)拿云有志攀丹桂射月无弓挂绿林(《七唱桂林》,雁足格)另外,比较常用的两字分嵌还有魁斗格(一字嵌上联之首,一字嵌下联之末)、蝉联格(一字嵌上联之末,一字嵌下联之首)等。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的格式多用于嵌三个以上的字。如:鼎峙格(将三个字嵌入上下联非特定位置,形成三足鼎峙)、碎锦格(将四个以上的字分嵌于上下联非特定位置)等。当然,如果仅将名称拆开,嵌入任意之位置(不一定分别在上下联),也未尝不可,姑且称之为散嵌吧!如《题嵌无尽意菩萨》一联:正观诸法缘无尽普度群萌意不移又如《题嵌大势至菩萨》一联:大势一来,身随妙手至莲刹真心已得,念住净观离俗尘实际上,也可将所有那些无规律性的嵌字法,全都笼统地称为散嵌。如: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此联同时将“生”、“老”、“病”、“死”、“恩爱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等八苦之名嵌入(只是将“求不得”略加改变为“难求”)。

23、引用

引用大多是运用用典等

能知付丙者;

便是识丁人。

这是清人孟瓶庵题在惜字炉上的一副对联。上联中的“付丙”,意为烧。古人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书札或文稿如不愿给别人看到而烧掉者,便叫付丙,亦叫付丙丁。下联中的“识丁”,意为识字。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这“付丙”和“识丁”就是用典。一般说来,有了典的地方,都要把典弄清楚,否则意思就不会十分明白,甚至完全不明白。

有时候,典用的是历史故事:

鹿野舟沉王业兆,

鸿门斗碎霸图空。

这副对联题于某地项王庙。鹿野舟沉,讲项羽于巨鹿(今河北平乡县)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求巨鹿,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鸿门斗碎,指鸿门宴事。据《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后,派兵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40万大军攻入,进驻鸿门,准备消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调解,刘邦亲赴鸿门会见项羽。宴会上,范增命项庄舞剑,乘机刺杀刘邦,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掩护。最后,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刘邦始得乘隙脱险。刘邦脱险后,张良代刘邦以白璧一双献项羽,项羽受纳,又以玉斗一双献范增,范增“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巨鹿之战,显出项羽将成王业的兆头;而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最后终为所灭。这里就用了这样两个历史故事。

有时候,典用的是名人或典籍中的话语:

天下太平,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这副题于杭州岳庙的对联,上联便是引岳飞说过的一句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只次序颠倒了一下;下联便是引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这四句诗中的三句,只是为了避免与上联重复改动了两个字。但还不规则重一“下”字。

有时候,两联都用典,却不一定在同一位置上: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这是一副题于岳阳周瑜墓的对联。顾曲,意为欣赏音乐,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亮,指诸葛亮。《三国演义》说,周瑜心地狭窄,平日忌恨诸葛亮的才能,临死前还叹息:“既生瑜,何生亮!”“偏嫌生亮并英雄”,说的就是这件事,但此事乃小说家言,《三国志》并无记载。这两个典,在联中的位置,就一前一后。

有时候,也只在一联内用典:

古阁几登临,让我放开千里目;

名山唯仰止,有人传授五车书。

这副对联题于湖南望城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父子读书处书堂山书堂寺。名山唯仰止,指欧阳询父子受人景仰,由《诗·小雅·车舝(xiá)》“高山仰止”句而来。五车书,指欧阳询父子读书、著述多,学识丰富,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两典都集中在下联。只在一联内用典,是对联的一种正常现象。如果见只有一联用典,就认为是对得不工,硬要在另一联里也搞出一典来,那就是对对联用典的情形缺乏了解。

有时候,联中表面看来没有用典,而实际上却是用了典的: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这是一副题于湖南岳阳楼的对联。子美诗和希文笔,乍看起来都好像是泛指,其实都不是。子美诗,特指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希文笔,特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像这样的情形,就不要忽略过去了。

《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事对就是用典。用典其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用典过多,过于冷僻,常常会使对联晦涩难懂,妨碍人们的理解。但用得好,也可以丰富对联的内容,增加对联的色彩。赵朴初先生题岳庙的一副,典就是用得很好的: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寺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副对联一共用五个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实为几段木化石。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和驾长车,均出自岳飞《满江红》词。这些典用得不露一丝痕迹,即使未读过《满江红》词的人,也不难理解。

对联的用典,有被同音字弄得面目全非的,某书所录成都武侯祠的对联,有一副就出现了这种情形:

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文公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上联中的“奔”,当为“崩”,指帝王(此为刘备)死。“宫”、“殿”、“幸”、“崩”四字,均出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花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碰到这种情形,就要仔细考察。像这一副,若不找到这个出处,单在“奔”字本身兜圈子,联意就不可理解。

附加:《联律通则》

中国楹联学会

引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四 :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在国内的“果粉”正在哀叹国行版iPhone6还杳无音讯的时候,今天凌晨苹果正式发布了全新的IOS8系统正式版。(www.61k.com]IOS8系统当中增加了数百项大大小小的功能,可谓是令人目不暇接。众所周知,苹果在IOS8中做出了诸多开放、人性化的改动,下面XY苹果助手就为大家展示几个iOS8实用技巧。

一.Safari直接访问电脑版网站

大家在用手机上网的时候,一定遇到过有些功能只有在电脑版的网页上才能使用,或者想找的信息只有在电脑版网站上才显示,那么,如何用 iPhone上的 Safari 直接访问桌面版网站呢?在 iOS8 中的 Safari 里,只需要在输入网址时向下滑动,就可以看到「请求桌面版网站」的选项。

二.找回删除的照片

如果删错照片怎么办?在以前,可能你只能捶胸后悔了,但是在iOS8中,加入了一个「最近删除」的相薄,所有你删除的照片都会显示在这里。如果一不小心误删了照片,只需要进入长按照片就可以恢复。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三.相机智能识别信用卡号码

相信大家以前在网页上输信用卡号码时,都或多或少觉得不方便。[www.61k.com]现在,使用自带的 Safari,如果识别到你正在输入信用卡号码,就会出现扫描信用卡的选项,之后会打开相册,将信用卡放在方框内,就可以自动识别卡号。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四.无需解锁,快捷回复短信

有新短信时,在锁屏界面可以直接向右滑动信息,就会出现回复选项,不用解锁就能方便地回复短信新消息了。[www.61k.com]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五.自动删除过期短信

大家肯定收到过很多垃圾短信,手动去删嫌麻烦,不删又碍眼。(www.61k.com]现在你可以选择短信的保留时间,在「设置 > 信息 > 保留信息」中,可以选择自动删除 30 天或 1 年前的历史短信。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ios8发布会 iOS8发布,iOS8实用技巧知多少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布林带实战运用技巧-布林带实战技巧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67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