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沅湘之地仰望星空,将满腹忧思化作千古名篇《天问》,阐发了对宇宙万物的哲思。
两千多年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张高翔 摄
从屈原问天到天问一号,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寻宇宙奥秘、探索生命起源的步履未曾停歇。
火星,这颗古称“荧惑”的红色星球,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地球“相伴而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火星的认知不断被刷新: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大小处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外表呈现橘红色;平均赤道半径为3398km,体积为地球的七分之一,大气仅为地球的1%……。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从秦始皇忧思“荧惑守心”到祖冲之推算五星会合周期,这颗红色星球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纵观世界航天史,人类似乎对火星“情有独钟”。世界各国的火星探测活动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0年10月,苏联向火星先后发射两个探测器“火星1A”号和“火星1B”号,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1964年10月,美国“水手4号”探测器才向地球传回人类史上第一张有关火星表面的近距离图像,开启了火星探测的新篇章。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火星车。李贵良制图
尽管人类对火星神往已久,但探火活动可谓“步步惊心”。截至2020年6月,世界各国共实施40余次探火活动,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务仅有24次。一个个积攒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探测器,跨越数亿公里的距离远赴火星,在浩瀚的宇宙中变成永恒。
如今,中国也加入到探火的队列中去。2020年7-8月份正值火星探测的窗口期。今年,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和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将陆续飞往火星,掀起新一轮火星探测“热潮”。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自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开启7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火星附近后再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按照计划,天问一号任务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绕着巡"三项目标,如果任务成功,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创举。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行星,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正如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所言,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探索火星有助于人类更好了解行星和宇宙演化,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前沿知识。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浩瀚宇宙,星辰大海。从名篇《天问》到天问一号任务,从屈原忧思到火星探测,千百年来,中国人漫长的求索之旅终将梦圆。在不久的将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登陆火星,而中国亦将开启全新的“行星探测时代”。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郭超凯
【编辑:黄钰涵】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问一号有多努力吗?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