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44次发射100%成功率 金牌火箭助北斗完成全球导航星座部署

发布时间:2020-06-23 所属栏目:国内新闻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44次发射100%成功率 金牌火箭助北斗完成全球导航星座部署

  作者 郭超凯 王伟童

  6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将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北斗工程的全部发射任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部完成。

  自2000年10月31日发射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起,长三甲系列火箭至今共进行44次发射,将59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护送升空,发射成功率达100%。

  自主创新:让火箭飞得更高

  作为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卫星对执行其发射任务的火箭要求非常高。适应能力强、服务轨道面多的特点使长三甲系列火箭脱颖而出。

  “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创新与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研制团队为了满足北斗组网的不同阶段要求,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工作,以期更好地完成好北斗导航工程的发射任务。”火箭院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说。

  据姜杰回忆,当年长三甲系列火箭接到北斗发射任务时,仅具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能力。为满足北斗建设需求,研制团队开展了以北斗工程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圆轨道等轨道设计技术为代表的攻关研制,用东南射向进行轨道设计,同时满足了工程对火箭运载能力和卫星轨道部署的双向需求。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长三甲系列火箭创新使用了兼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模接收机。”姜杰解释道,所谓的“三模”指的是北斗、GPS和格洛纳斯三种导航模式。三种模式将相互补充,提高火箭飞行入轨精度,降低卫星推进剂的消耗。

  组批生产模式:让火箭飞得更远

  据火箭院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为适应北斗发射任务,研制队伍形成了一套适应组批生产、高密度发射的研制生产管理模式。

  过去火箭的生产需要单件定制,根据任务的需求,每次任务研制一发火箭。按照北斗导航工程的发射要求,原有的火箭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高密度任务的需求。因此,研制队伍提出了组批生产的模式,通过模块化、通用化、去任务化的方式来设计生产火箭。

  “在‘去任务化’设计生产中,我们将火箭研制分成两部分,像卫星支架、整流罩和飞行软件部分都与卫星有关联,所以要根据任务来定制。但是其他箭上产品的技术状态是一样的,可以提前在流水线上进行批量化生产,提高火箭的生产效率。”岑拯说。

  组批生产的模式让长三甲系列火箭不辱使命,顺利完成北斗发射任务。自2017年底以来,北斗全球组网进入“快车道”,尤其是在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11月19日这133天里,长三甲系列火箭共实施7次发射,成功将1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平均每次火箭发射间隔仅19天,创造了北斗组网高密度发射纪录。

  精细化管理:让火箭飞得更稳

  面对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对于建设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之初,长三甲研制团队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火箭发射前的12小时最为关键复杂,工作量最大、环节最多。在这一阶段,精细化流程管理要求明确每一项工作内容、工作岗位职责。使用设备、操作地点、注意事项、实时动作的前置条件等信息,都逐条记录在册。

  岑拯表示,为确保长三甲系列火箭后续任务的顺利实施,研制团队在“八项量化控制、七项风险分析与控制、八项最终状态检查确认”的基础上,以发射前12小时工作流程精细化建设为试点,逐步完成发射场全部工作流程精细化的建设工作,确保了发射任务“零故障”。

  未来,长三甲系列火箭将在动力系统不做大改动的情况下,开展全箭减重、无揽化设计、智能检测、控制系统重构等研究工作,让“老火箭”焕发新活力。(完) 【编辑:孙静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44次发射100%成功率 金牌火箭助北斗完成全球导航星座部署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5758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