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北京5月27日电 (范丽芳)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是中国北方关注度较高的民生话题之一。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十部委印发相关规划提出,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40%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调查发现,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需供暖的农户约6582万户,取暖建筑面积达65亿平方米,基本没有集中供暖,主要采用火炕、煤炉、土暖气或柴灶等。2016年农村地区取暖用散烧煤约2亿吨标煤,使用总量大、时间集中,污染物排放严重。
近年,农村地区“煤改电”“煤改气”等工程大力推进,蓄热式电暖气、空气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地源热泵和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等新型清洁供暖技术在农村地区的使用率逐年提高,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节能建筑存在短板,家庭配电网容量较低,且受成本和安全限制,只有部分城郊有燃气管网;北方农村80%以上的建筑没有节能措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热量损耗大;电代煤价格较高,农民承受程度低;天然气缺口大,气代煤保障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取暖需求大幅度增加的局面;未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秸秆等资源,生物质供热占比低。
为加快推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赵立欣建议,要加强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实现建筑能效提升。根据国家标准,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该项设计标准,对已有的非节能建筑,逐步进行围护结构和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资源禀赋和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采取适宜的供暖方式。对临近城区、经济条件较好且居住集中的村庄,可以考虑延伸市政供暖管网或采取局部集中式供暖;对地热、太阳能、生物质等资源丰富地区,可采用热泵、太阳能热水和成型燃料等供暖技术;还可以推广“多能互补”技术,构建多元供暖体系。
此外,要提升生物质能供热技术水平,实现清洁化、便利化、经济化。经过多年研究,生物质成型燃料、捆烧、热解炭气联产、沼气等供暖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出多种低能耗、轻简化、系列化成套装备,探索出适宜城郊融合村、集聚提升村、居住分散村等的供暖技术模式。
同时,探索绿色供暖价格补贴机制,保障农村清洁供暖可持续。据统计,在当前政府补贴前提下,2018年到2019年度采用“电代煤”“气代煤”的农户,实际支出高于预期水平的仍占22%。为保证农村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建议探索建立依据节能减排指标的绿色供暖价格补贴机制,提升清洁供暖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村居民能在可承受价格范围内清洁取暖。(完) 【编辑:白嘉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推动北方农村清洁取暖 全国人大代表赵立欣建议“扬长补短”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