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还是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落,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
2015年,乐山某预备团同驻地党委政府对接,与该村结成脱贫致富帮扶“对子”,认下了这门“亲戚”。
5年来,该预备役团先后投入资金114万余元,帮助村民增智振志,迁房通路,振兴产业,让脱贫致富的曙光照进山村,一场旧貌换新颜的决胜攻坚战,悄然打响——
志智双扶,让群众眼睛亮起来
曙光村地处深贫山区,制约该村发展最大的障碍除了眼前的高山,还有老百姓心中的“大山”。“我们村原本盛产腊肉、凤凰李、藤椒,但由于山高路远,再好的东西也卖不出去,村民也没什么积极性。”该村村主任罗阳说。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该团第一时间与村“两委”一道研究制定了扶贫先扶志的方略,将“立下脱贫志、走上小康路”作为宣传主题,以党课教育、入户宣传、张贴标语等方式在群众中广为宣传。
为更好地帮扶曙光村摆脱贫困,该团与村“两委”提出“智志双扶”的策略,坚持“治愚”与“扶志”相结合,在党群活动中心建成农民夜校,不定期邀请地方农业专家授课,为该村农业发现提供技术帮助。
参加完夜校,贫困户卢永香办起了附近几个村的第一个电商服务点,把村里的特产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各地,第一年就增收5万多元,让全村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借着这股东风,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曙光带我奔小康,脱贫致富大家帮”成为全村最响亮的口号。
除了贫困户,该团最关心的还是娃娃们。“抓扶贫要抓教育,抓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该团每年都会看望一批贫困学生,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及慰问金。
基础建设,让村庄容貌美起来
曙光村是典型的高山村,在该团的帮助下,以基建为主线、产业为重点的整村发展规划顺利出炉。蓝图既定,说干就干。
“要想富,先修路。”整合部队及地方各方力量,很快就完成了4.18公里道路的硬化,3公里连户道路的建设也顺利完成。
为更好地解决村民居住条件改善问题,该团积极为曙光村异地搬迁、民房现地改造、民俗广场建设等筹措资金、出谋划策。截止目前全村共完成了14户贫困户异地搬迁,其余200余户住房现地改造工程。
考虑到曙光村饮水困难问题,该团先后捐资约22万元,为曙光村修建9个储水池及减压池,铺设了5000余米水管,帮助该村10个村民小组、224户村民吃上干净清洁的山泉水。
在该团帮扶下,5年来,曙光村悄然发生着变化,路面硬化、房屋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全面开花。
产业助力,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产业不兴是彝区贫困集中的根本原因。如何让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差、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小山村脱贫致富、赶上小康之路,还得把输血工程变成造血工程。
该团通过与村“两委”及地方帮扶单位一同研究,创新探索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建成“1公司+6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曙光村农业开发公司,村民个个当股东,积极打造食用菌、藤椒、凤凰李等六大基地,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产业分红等多种形式获得收益。
“以前要在家照顾老人、小孩,根本无法外出务工,现在好了,直接到村里的农业开发公司务工,年底还能分红,收入多了,生活好了,终于可以摘下贫困户这顶帽子了”贫困户万永华感慨万分。
今年4月初,该团派出扶贫工作组到曙光村指导开展春耕工作,并为该村送去2吨化肥。
从2015年规划实施精准脱贫开始,该团先后投入资金约114万元,按照扶贫扶志、基建先行、产业助力的方案,围绕“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既定目标,帮助曙光村于 2017年顺利退出贫困序列。
截止目前全村所有人员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已达13820元。这个昔日掩在深山中的小村落,在推进脱贫攻坚路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村子建好了,村民生活富裕了,这都多亏了部队的帮助。”村党支部书记邱洪说。(蒋昱 张川) 【编辑:田博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五年一役 助力曙光村脱贫致富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