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战“疫”建言录:屠光绍:中国在努力实现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的良性循环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题:战“疫”建言录:屠光绍:中国在努力实现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的良性循环
中新社记者 路梅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和重大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疫情全球蔓延、恶性程度高、延续时间长,对社会与经济造成全面影响,疫后国际经济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中国有能力应对此次危机,也应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近期,屠光绍组织相关课题组,就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主要经济体的应对政策进行分析。他指出,疫情通过四个传导机制对经济产生影响。首先,是产业之间的传导,面向大众市场的餐饮、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首当其冲,并迅速由第三产业传导到其他产业。随后,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传导,金融市场信用收紧、流动性降低,与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现金流紧张的局面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在更综合的层面,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传导,实体企业的困难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居民收入减少、就业市场缩水等宏观问题。在国际层面,则体现于国与国之间,在产业链分布、进出口需求等方面,随疫情发展相互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表现为总需求下降、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断、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和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宏观经济的全面恶化。”屠光绍并以金融市场为例指出,疫情发生后,资金流动性从宽松转为紧张;信用关系从扩张转为收紧,金融机构趋于谨慎,“不轻易把钱借出去”;投资风险偏好从高风险向低风险移动,甚至“现金为王”;其他货币向美元集中,美元指数上涨。
屠光绍认为,现在全球经济面临的不是增长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稳定,及如何避免更大危机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控制疫情,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应对和处理控制疫情与稳定经济的相互关系:疫情控制不住,经济面难以改观;经济不恢复又难以为继,但简单开工复产又不利于疫情的控制。世界各国采取了非常态应对,也是危机管理,最终结果如何,既取决于各国的应对能力,也与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协调合作密切相关。
他指出,对中国来说,本地疫情暴发对经济的第一阶段冲击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的二次冲击交叠,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链配置的背景下,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中国很难置身度外。面对全球性的诸多风险与挑战,中国具备较为有利的条件和优势来应对,对此应有信心。近年来,中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应对疫情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基础。目前中国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率提高,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有望进入良性循环。中国政府的政策空间较大,还有很多政策工具可用。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供应链、产业链相对完整,企业自身发展与产业调整相结合,相信能够逐步克服疫情的负面影响,并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作出贡献。
在具体操作层面,屠光绍指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使两者相互促进。政府应出台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救助生活困难的居民;货币政策则应针对保持资金的流动性,稳定金融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下一步的发展建设中,城镇化建设应考虑加大对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投资,补足短板,对社会长期发展有利,也能一定程度上对冲疫情造成的外需不足;适当发放消费券,促进居民消费、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纾困。企业则应加强与供应链厂商的相互支持,优化产业结构,适应疫情带来的变化。
屠光绍说,此次疫情将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就产业链分布而言,各国对于非经济因素的考量比重会增加,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还应留意为应对疫情出台的经济政策是否产生不利于贸易、投资及资金流向的“后遗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或将发生改变,区域化、双边化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新途径。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多积极作用,要打好“三张牌”,即继续推动全球化、加强区域合作、改善双边关系,为国际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完) 【编辑:郭泽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屠光绍:中国在努力实现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的良性循环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