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70年发展回眸:改革“模范生”浙江何以先行先试?

发布时间:2019-12-27 所属栏目:国内新闻

  61阅读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 奚金燕)浙江,从改革中崛起、以改革闻名,被国家赋予了多项“先行先试”。站在70年的特殊节点审视,“为什么是浙江”引人深思。

  70年波澜壮阔,作为典型“三无”省份的浙江不等不靠,主动求变,群众首创与顶层设计和谐共进,民间活力与政府智慧相辅相成,形成了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炼就了各项“国字号”改革青睐的独特基因和有效催化剂。

  从“八八战略”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声动全国;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强省……浙江从贫困中走来,在改革中崛起,已然成为中国改革的重要试验田,世界观察中国奇迹的重要窗口。

70年发展回眸:改革“模范生”浙江何以先行先试? 当下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无所不有”,行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奚金燕 摄

  弄潮儿敢闯敢创 驱动改革巨轮起航

  新中国成立伊始,浙江是典型的“三无”省份,无资源优势、无国家扶持、无政策优惠。1949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7元。

  穷则思变,浙江人先行一步,放手一搏!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义乌人提心吊胆地做起了小商品生意。有5个子女的农妇冯爱倩就是其一,她从东挪西凑了300元,到外地批了些便宜的钮扣之类,拿到廿三里偷偷卖,净赚了6元多,相当于在饭馆打工10天的收入。

  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经商是被严令禁止的。政府专门设立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对商贩进行“围追堵截”,市场在夹缝之中艰难萌芽。

  “饿死不如打死。”就在1982年3月的一天,货物又一次被没收的冯爱倩急了,专门拦住了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要说法”。一番交谈后,谢高华深受触动,经过调研考察决定开放义乌市场。抢占先机的义乌,此后一路飞速发展成为“世界超市”。

  在浙中区域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曹荣庆看来,“农妇与县委书记之争”是浙江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片段,“正是因为有像冯爱倩这样一批弄潮儿敢于和命运抗争,再加上一批以谢高华为典型代表的干部极具政治智慧,并且敢于担当,才有后面一系列改革的发端和成功。这是浙江发展的源动力。”

  “弄潮儿”不止一个。1980年,提出打破“大锅饭”、砸了“铁饭碗”的步鑫生用一把裁缝剪刀剪开了中国乡镇企业改革的帷幕;1999年,辞去“教师”一职的马云,从零开始创立阿里巴巴成就了庞大的电商王国……

  一个个弄潮儿怀揣着脱贫致富的炙热初心,凭借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四千精神,积极求变,铸就了改革中最为活跃的首创基因,形成了冲破改革路上困难险阻的最强动力。

  70年沧海桑田,但浸润在浙江人基因中的首创精神始终未曾更迭,持续书写下奇迹。1978年~2018年,浙江GDP年均增长11.9%。

70年发展回眸:改革“模范生”浙江何以先行先试? 丽水遂昌车前村,如画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章建辉 摄

  上下一心赶潮踏浪 铸就改革先发优势

  率先发展起来的浙江较早地遇到了“成长的烦恼”,由此具备了率先探路的独特基础和优势。

  面对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关卡阻碍,浙江变形势倒逼为主动作为,始终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凝练“闯关秘籍”。

  本世纪初,要素短缺、环境承载力制约等发展瓶颈,让浙江出现“有先发、无优势”的局面。2003年,浙江省委创新提出“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

  举一纲而万目张。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安吉余村实现了美丽转身,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自办水泥厂,大肆开采石灰岩,村里常年烟尘漫天。2003~2005年,余村先后关停了三个石矿和一家水泥厂,决心换条路走。随着生态的好转,余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走上“卖风景”的致富路,现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约40万人次。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表示,“八八战略”不仅仅是经济方面,实际上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纲领,浙江将更加坚定不移地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

  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与时俱进;基层探索自下而上,生生不息。

  作为浙江欠发达地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让山民手里的叶子变“票子”。年近六旬的山民傅财友就将自家的60多亩山林作为抵押物从银行贷了25万,包下了几个“山头”种起了毛竹,收入翻了好几番。从靠山吃山到发展绿色经济,丽水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十年领跑浙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这种上下一心、与时俱进的“形”和“势”成为浙江跨越式发展的土壤,凝聚成为浙江探路改革的先发优势。

  敢于担当勇于开拓 实干有为换发展“有位”

  从敢为天下先到改革进行时,敢闯敢创是成就浙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惟一原因。从历史的眼光审视,浙江政府一以贯之的开拓精神和服务意识,是撬动变局、跨越发展的重要支点。

  从上世纪的“适度有为”,再到当下打造“有限有为有效”的服务型政府;从改革开放之初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培育起市场经济,到当下刀刃向内的“最多跑一次”改革……70年来,浙江持续推动体制机制革新,官员作风持续改善,行政观念执政理念持续优化,为探路改革提供支撑。

  上溯过去,在义乌市场萌芽之初,面对计划经济的铜墙铁壁,谢高华经过充分调研后,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大胆拍板“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

  在家庭工业蓬勃发展初期,温州政府便采取让其自由发展的态度,催生了令人瞩目的“温州模式”。

  在浙江发展初期,正是有像谢高华这样一批干部,以创新的意识、敢于担当的精神与创造性工作,实现了制度变迁并推动了区域的转型发展。

  数十年来,在一任接一任领导干部的持之以恒下,浙江最终炼就了全国范围内最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体制机制,成为各项改革持续推进的催化剂。

  新形势下,随着体制成本的不断增高,浙江又放出“大招”,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政府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

  在杭州余杭,新设立的“亲橙办”是一个观察窗口。“亲橙办”成立一年来通过横向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衔接,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保障服务阿里巴巴工作的“一窗对接、一窗协调、一窗反馈”。

  前不久,阿里巴巴以“信”寄“情”,信中感谢杭州“读懂我们最初的梦想”,并说杭州和阿里有着“一样的基因,一样的坚持,一样的担当,一样的未来”。

  这是最佳的注解。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看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增创了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植丰沃的创新土壤,在阳光雨露呵护滋养下,一项项改革在浙江落地生根、蓬勃生发,催生之江大地裂变,亦淬炼出弥足珍贵的“浙江启示录”,为全国各领域改革带来了模式创新的探索意义。(完)

【编辑:黄钰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70年发展回眸:改革“模范生”浙江何以先行先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5009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