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南京82载“时光机”:黑白苦难中冲洗和平底片

发布时间:2019-12-13 所属栏目:国内新闻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题:南京82载“时光机”:黑白苦难中冲洗和平底片

  作者 朱晓颖 申冉 张传明

  12月13日上午十点零一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划破长空。此刻,南京的悲怆亦是民族之怆、世界之殇。“铛铛铛”,和平大钟被撞响。惕厉钟声中,三千羽和平鸽腾空飞起,在城市上空久久盘旋。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82载“时光机”:黑白苦难中冲洗和平底片 资料图:12月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时光荏苒。历史昏黑“暗房”中留下血雨腥风的黑白苦难记忆,经过82载岁月冲洗,如今留给世人的是永不褪色的和平底片。

  南京大屠杀不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不该被淡漠遗忘。每年在此刻凭吊,并非重复打捞陈年旧事,它与世人休戚相关——如何看待历史,决定了如何面对未来。

  在江东门“万人坑”遗址、日军屠刀下的累累遗骸白骨之上,现今矗立着1985年建成、3次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0多年来该馆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近亿人次。今天,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士聚集到这里,举行和平集会。

  寒风中,坐着轮椅、带着后代前来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老人,接力研史、寻找史证的新老学者,跨洋过海、坚守执着的国际友人们在广场上静默致哀。他们胸前的和平鸽徽章在晨曦中熠熠闪光。

  今年9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老人,和他的儿子葛凤瑾站在一起。今年62岁的葛凤瑾加入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父亲到了耄耋之年,有些活动无法亲力亲为,我们有责任接过接力棒。传承真相是一项和平事业。”

南京82载“时光机”:黑白苦难中冲洗和平底片 资料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今天我们在这里,像个大家庭一般,不是为了愤怒、憎恨,而是呼唤和平,缅怀那些逝去的人们。”约翰·马吉之孙、摄影师克里斯·马吉对记者说。82年前,他的祖父约翰·马吉,用16毫米摄像机秘密拍摄下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残酷暴行;82年后,他追寻祖父足迹拍摄今日南京,而祖孙俩镜头中的南京不可同日而语。

  “国家公祭仪式举办走过第六年,其现实意义是让国人勿忘苦难历史,更是在和平宣誓中激励自我,继续前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对记者说。

  当日,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同步悼念在屠城浩劫中逝去的鲜活生命。

  “仅此北极阁毗近之处,惨遭杀害者即达两千余人。”地处闹市区的北极阁丛葬地立有碑文。曾经涂膏凝血、伏尸塞道的这里,今日青柏成林、绿松成荫,是人们晨练的山坡花园。

  纪念仪式中,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和平,和平,它是无数先贤的殷殷呼唤,是历史与现实的有力提醒。”

  长江江畔的中山码头丛葬地,日军在此及附近分3批屠杀青壮年和无辜百姓1万余人,机枪扫射,弃尸江中。如今,见证了近百年南京沧桑巨变的中山码头,地处风光旖旎的滨江带,艘艘巨轮在长江干流“黄金水道”中缓行向前。

  防空警报响彻全城时,大小轮船齐鸣汽笛。“呜——呜呜”,汽笛声汇成洪流,回旋江边。

  曾因战火凋敝破败的新街口,现在是商贾汇集、客流涌动的繁华中心地带。当警报声响起,信号灯全数转红,孙中山铜像前四方车辆停驶,车水马龙的交通瞬间凝滞。交警脱帽,路人停步,低首致哀。

  82年前这段黑白“南京记忆”,写入了“中国记忆”“世界记忆”。13日当天,全国抗战主题纪念(博物)馆、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加入了同步悼念的行列。

  南京也从“悲情城市”走向“和平城市”,成为200多座国际和平城市中的重要一员。她从悲怆中提炼出希望,以此昭告世人:在和平发展的重大命题面前,全世界、全人类皆是命运共同体;汲取教训,守护和平,切切永恒铭记。(完)

【编辑:房家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南京82载“时光机”:黑白苦难中冲洗和平底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4932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