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故事】四川凉山: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发布时间:2019-08-24 所属栏目:国内新闻

  【导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改变了四川省凉山州这个彝族贫困家庭的生活,“治疗“还是“放弃”是他们曾经面临的艰难抉择……如今,病人逐渐痊愈,这家人的脱贫之路将继续前行。

【中国故事】四川凉山: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粗糙的双手,记录着的日尼古为生活而奔波的斑斑痕迹。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去年九月末的苏州,空气中还留有夏日的余温和潮湿。近两个月,工业园区独墅湖旁的建筑工地上,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

  三十八岁的的日尼古是工地上的一名脚架工。的日是彝族的姓氏,尼古是他的名字。的日尼古皮肤黝黑,身材魁梧,一米八的身高,体重也有一百八十多斤。在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身材壮实的他带着安全帽,扛着几根五六米长、数十斤重的钢管,在工地穿行。

  搭建脚手架时,的日尼古常会举目远眺,望着远处的京杭运河,感叹江南的美丽。

  二十五日一早,的日尼古乘升降机前往施工楼层。在几十米的高空作业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他从脚手架上退回到楼层内,接通了电话。

  家人讲,妻子高伍各莫毫无征兆地发烧。的日尼古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妻子意识清醒,他还跟妻子聊了几句。

  下午再接到电话时,妻子的体温飙升到四十二度,已经不省人事。听到消息,的日尼古悬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决定立即请假回家。

【中国故事】四川凉山: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群山掩映中的喜德县。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的日尼古的家在四川省凉山州的喜德县。回家意味着他几乎要横跨整个中国版图,总行程超过两千三百公里。

  先坐二十小时的火车到成都,再搭乘六小时汽车,的日尼古到家时已经是二十七日凌晨,妻子已经被送往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并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

  一路上,的日尼古保持着与家人的联络,时刻了解妻子的病情发展。他心里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进入州医院确诊后,医生将高伍各莫从死亡的边缘拉回。但高烧对大脑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妻子持续昏迷。

  妻子在重症监护室里,每天都需要三千多元的费用。的日尼古记得,医院每次缴费都是五千元。十月初,记不得是第几次缴费,家里的积蓄早已经无法填上治病的窟窿,他开始向亲友借钱。

  在妻子住院后的第十几天,医生开始劝他,患者病情前景不明朗,医疗花费巨大,劝他放弃。对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说,钱的影响因素尤其不可忽视。

【中国故事】四川凉山: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通向的日尼古走家的小路。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虽然早已做了最坏的打算,但的日尼古始终未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他讲,钱还可以再赚,他相信,人活着就有希望。

  六十九天之后,家庭实在支撑不住州医院的医疗费用,无奈之下把妻子转回了县里。

  县医院没有监护室,但治疗费用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此时,高伍各莫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日尼古依旧守护着妻子,不为他人放弃的言语而动。

  一家人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高伍各莫早日醒来。

  住院八十多天以后,奇迹终于发生了。妻子渐渐有了意识,对家人的言语也有了反馈。的日尼古讲,这是妻子生病以来他最开心的一天。

  的日尼古的家在县政府所在地光明镇。镇里的中心街顺着山势而建,沿街南下,经过一个铁路涵洞,转向东,再沿着一条起伏小径走到尽头,便是的日尼古的家。

  米黄色的院墙周边爬满了绿色的南瓜藤,干净的水泥地面和平整的房屋,告诉来访者,这是一套入住不久的房屋。

【中国故事】四川凉山: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拼图上面两张是山中的真实生活;下面两张是的日尼古家老屋和新房。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16年,的日尼古家通过“易地搬迁扶贫项目”从甘哈觉莫村搬到了这里。政府补贴了三万元,自己出了九万,建了这间新房。

  说起搬迁,站在院子里的日尼古抬起了臂膀,指了指远处的山脊,我们家以前,就是那个样子,一家人住在一间房里。

  青山掩映中的青瓦土墙显得诗情画意,但生活在其中却没看上去那么浪漫。

  在山上生活时,的日尼古家有四亩山地,能种些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家庭收入主要来自饲养的牛、羊等牲畜。

  曾经的邻里,如今大都受益于政府的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搬离了山脊。

  的日尼古带记者参观了自家的餐厅和浴室。笑着讲,要是有个太阳能热水器就完美了。

  建房时,家里没有多少积蓄,借了不少钱。没钱给房屋吊顶,至今主屋的屋顶仍然用雨篷布罩着,一来防雨,二来隔热。

  搬到中心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喜德县城关小学和喜德中学都在新家周围几百米的范围。

  喜德县有“彝族老家”的称号,全县二十二万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彝族。过去,不论是在村上,还是在家里,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用的彝语交流。

  去年五月,凉山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为实现义务教育提供保障的同时,给孩子们递上了一把了解外面世界大门的钥匙。

  的日尼古普通话流利,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这与他在西昌上中专时的双语教学不无关系。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妻子,一天学都没上过,写自己的名字都是问题。外出打工生活面临很多障碍,甚至一些电视节目都看不懂。

  因此,的日尼古很在意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希望三个孩子都能完成大学学业。

  据喜德县公布的《凉山州喜德县2018年扶贫资金公告公示表》显示,来自国家和省里的教育扶贫资金总量超过一亿四千二百万元。对于一个一般预算收入不到九千万的县,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说起妻子,的日尼古讲,平日的妻子爱说话,喜欢和自己聊天,也很勤劳,经常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妻子出院后,身体也在慢慢的康复中,有时会说些他都听不懂的话。

  妻子高伍各莫比的日尼古小四岁,二人是经介绍认识的,零八年成婚。

  婚后没多久,的日尼古的父亲因病去世,夫妻二人就开始外出打工,希望早些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生活。夫妻二人先后在浙江、福建等地打工。

  在浙江的石英钟厂,高伍各莫的工作是安装表针,的日尼古的工作则是装卸货物,各施所长。那些日子,两人工资加在一起每月也有七八千元,生活过得幸福甜蜜。

  后来,随着三个孩子的先后降生,妻子的重心转向家庭,留在家里照料孩子和老人。的日尼古开始独自在外挣钱养家。

  数据显示,2018年,喜德县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83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8.85亿元。

  在高空搭脚架属高危职业,但每月七八千元的工资,加上管吃管住,却也让的日尼古做的心甘情愿,跟着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奔波。

  妻子生病前,的日尼古每月的工资全都寄回家里。回凉山近一年的时间,的日尼古为了能陪伴在妻子身边照顾她,家里断了收入来源。

  高伍各莫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在州医院和县医院住院治疗近三个月,总费用超过了十八万九千元。

  国家对于贫困户的医疗救治有政策倾斜,特别是对“三区三州”地区。目前,喜德县对大部分像高伍各莫这样的贫困人口已经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

  县里贫困户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倾斜支付后剩余的个人医疗费用,再由民政救助、卫生扶贫基金、爱心基金、慈善基金给予补助,保障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

  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倾斜支付报销和补助后,高伍各莫治疗费用仍有四万一千多元。加上交通、生活等各种治疗外的花销,一家人背上了十几万的外债。

  的日尼古清楚地记得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给理赔的一万八千多元钱。这是县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多重医疗保障之后,对于家庭自付部分的补充保障。

  的日尼古讲,今年年初,他接到了村医的一个电话,说有一个公益保险项目,可以理赔妻子治疗的一部分自付费用。他赶紧带了材料交了过去,没想到不到一周的时间,一万八千九百多元钱就打到了卡里。

  一万八千九百多元钱对于这样一个贫困家庭是什么概念?以的日尼古家养的猪为例,卖出去大概能有五百元利润。这笔理赔费用大约相当于家里多养了三十八头猪。

  因为涉及理赔数额较大,曲木约布木在几个月后依然记得高伍各莫的这次保险理赔。

  曲木约布木是喜德县光明镇卫生院的收费报账人员。从去年年中,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在县里落地开始,曲木约布木就一直从事项目对接和一线的理赔工作。

  “快”是曲木约布木对于她负责的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报销流程的直观感受。

  理赔工作只需要贫困户提供身份证和医保卡,医保费用分割单由卫生院提供。中国扶贫基金会顶梁柱保险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项目这样设计就是为了简便理赔流程,让贫困户快速拿到需要的理赔资金。

  这种理赔模式对项目落地县医疗报销信息系统提出了要求。2018年,喜德县实施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报销工作为顶梁柱保险项目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喜德县是凉山州第一个落地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的县。顶梁柱健康扶贫部助理主任金紫南向记者表示,喜德县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州里其它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现在,已经接到州里十多个县的项目申请。

  理赔流程简便,并不意味着理赔工作的顺利。

  曲木约布木讲,很多贫困户居住位置偏远,常存在更换电话号码,打不通电话,联系不上理赔对象的情况。

  曲木约布木记得,去年县里进行全民体检,很多村民在登记上留下了新的联系电话。顺藤摸瓜,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到了不少的理赔户。

  曲木约布木有时也会在村镇工作例会上找到村医,通过他们联系村民。

  通过种种手段联络贫困户,将钱发送到他们手里。看到一笔笔理赔资金在贫困家庭发挥作用,为曲木约布木一样的一线工作者增添了不少动力。

  喜德县光明镇卫生院负责十二个行政村,两万八千多人的卫生健康工作。经曲木约布木手的治疗报销工作,不止的是日尼古家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曲木约布木经常想,要是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能扩大保障范围就好了。

  顾名思义,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设立之初,其目标就定位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十八至六十岁”主要劳动力的健康保障问题。

  来自理赔一线的反馈,也是顶梁柱保险项目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正在思考的问题。大病项目前期调研工作正在喜德县展开,预计年底将开始试点工作。

【中国故事】四川凉山: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看着妻子一点点的好转,的日尼古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外出打工的计划。临别时,他邀请记者来参加明年的火把节。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拿到顶梁柱公益保险理赔的一万八千九百多元钱,的日尼古先还了一万多元着急用钱的借款,剩下的留下来应急。

  在的日尼古的悉心照料下,妻子三个月前抛开了轮椅,接下来就是丢掉她手中的拐杖。

  看着妻子一点点的好转,的日尼古估摸着,到年底,妻子对生活差不多能完全自理,那时候他就能再出去打工,挣钱养家了。

  记者采访时,2019年的彝族火把节刚刚过去。

  火把节是彝族年之外最大的节日,不论身在何处,的日尼古都会赶回家来,和家人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的日尼古邀请记者来体验明年的火把节。到时,的日尼古家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状况了。(中国网 杨佳 摄影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中国故事】四川凉山: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4426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