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改这五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将理想照进现实的“大国工程”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题: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将理想照进现实的“大国工程”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在跨越40年的岁月长河中,梳理有关中国“改革”的历史脉络,从几届“三中全会”可以一窥中国由贫到富、由富变强的时代“密码”: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幕;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新号角。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这5年,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关乎民众钱袋子的个税抵扣单……一项项议论多年的改革接续启动,一块块“硬骨头”被逐一撬开,民众获得感因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大国工程”而逐步升级。
全面深改进入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2013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说明时这样指出。
彼时,对于中国前进道路中正在和将要遇到的阻力,高层已有清晰判断: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破解这些问题的钥匙,藏于深化改革之中。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涉及60个方面、336项具体措施的改革蓝图,均有所指向。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文件起草时,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但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一系列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新问题随之而来,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愈加凸显。
为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几字之差,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资料图:网友用平板电脑浏览有关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中新社发 张浪 摄获得感“清单”逐一兑现
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
民生这杆秤,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改革为了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下,答案浮出水面。
5年来,对照民众获得感的改革清单,各项便民、惠民、利民的举措密集出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养老并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打破“一考定终身”……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的讲话全文87次提及改革,82次提及人民——这是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动员全民继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进向前的最佳注脚。
截至目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目标,也已完成过半。
正如外媒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居安思危”下的改革再出发
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开启的新一轮改革,既延续了此前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亦因时因势作出新的历史定位,推出新的举措。
在中央改革办副主任穆虹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改革规律,认真总结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重要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为新一轮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5年来,中国已然迈过许多曾经难以想象的改革关口。但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形容中国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习近平以“五种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居安思危的冷静判断,成为加速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驱动力。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中共目标明确,立场坚定。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将理想照进现实的“大国工程”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