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师个人工作室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11-09 所属栏目:工作经验

  教师个人工作室工作总结

  积淀自我 引领成长

  ——2014—2015学年度"三名"工作室总结

  安庆市迎江区龙狮桥乡中心学校   刘  芳

  2015年7月,在流火的酷暑,亲眼目睹了创造56号教室奇迹的全美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雷夫·艾斯奎斯的风采,聆听了他激情澎湃的《因快乐而坚守  因自由而幸福》的主题演讲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教育的信仰——于学生而言,要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于同伴而言,要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很荣幸的是,2013年8月被评为迎江区首届"名教师"的我,在2015年元月被评为区"优秀名教师工作室",有幸参加2015年迎江区名教师帮带新教师结对成长行动,被指派与长风中心学校2014年新进教师江末萍组成"结对成长工作室".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的工作室先后发布日志390余篇,发表论坛研讨主题帖29个,参与话题讨论20余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阅读对话中积淀思想

  一个人总有自己的高度,这决定于他所拥有的眼界。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和业务校长,我倡导"学习常态化",首先要求工作室成员从适应与过渡、分化与定型、突破与退守、成熟与维持、创造与智慧五个时期重新定位自己专业发展阶段,并做好自我发展规划。经过分析,发现工作室成员基本处在三个阶段:2014年新进教师江末萍处在"适应与过渡"时期,我个人处在"成熟与维持"时期。为此,我提倡开展自主学习,不仅与结对帮带对象开展"每月共读一本书"活动,还悉心推荐不同教育教学专著供每学期选读。因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在线适时互动交流优势,按月发布读书心得到工作室"学习笔记"栏目。

  一年来,我自费订阅了《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参考》、《中小学数学》、《中小学管理》4本专业期刊,每月必读;还利用假期研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爱的教育》、《名师课堂的生命高度》、《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等多部教育专著,陪女儿一起精心选购并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梅子涵先生的《和懒惰说再见》、《永远只做对的事》等"遇见更好,我爱读书"暑期学生推荐书目,写下了《教育,更需要爱》、《爱,是一件幸福的事》、《教育无小事,细节定成败》等10余篇原创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名师的与众不同: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胸有成竹的做好课前准备;2.养成提前三分钟进教师的习惯,巧妙地运用课前三分钟;3.上承第一印象,以驭课堂学习之激情;4.以真实的自我了解自己的学生;5.开放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在书海里,我品读着特级教师窦桂梅、于永正、徐斌、李烈的经典语录,追寻着他们的成长足迹,仰视着他们的生命高度,学会了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通过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通过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决心要像他们一样以勇气开拓,以思想行走,以智慧追寻出自己教学生命的高度,以信念坚守出一方绚烂多姿的教育人生。

  2015年元月初,我赴安徽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安徽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骨干队伍专项培训集中面授学习,写下了《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路在脚下》等数10篇培训日志,多篇日志入选《培训简报》;2015年暑期,先后参加了迎江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新闻摄影报道专题培训等多轮"靶向"培训学习,不仅记下了厚厚实实的两大本学习笔记,还写下了《教师,坚守信仰拥抱幸福》等多篇学习心得。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与书相伴的日子,指尖在散发着悠悠墨香的纸张上随意拨动,心灵在书海里自由愉悦释放,带来精神的慰藉、头脑的充盈、思想的积淀、心扉的惬意与宁静。

  二、在教学实践中扬帆前行

  积淀了深厚的教育思想,必须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才能充分发挥最大"效应".一年来,我将自己积淀的扎实学科教学理论基础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一名区级"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心全意带领教师真抓实干,通过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工作室网络平台发布教学日志和研讨话题,努力让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业务交流的平台、成为资源辐射的中心、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1、让工作室成为业务交流的平台。

  一年来,我将校本研修、区级"三定备课"活动、乡教学常规检查听评课活动与工作室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在个人工作室发布研修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和听课笔记、评课材料200余篇,与校内、区内名师研究教材教法、研讨课例、交流思想,提升教师群体的业务水平。

  作为学校业务校长,我根据乡镇中心学校的工作体制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诉求,制定教师培养与管理方案,指导青年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建立并推行"一出一进一主题"三级教研机制,力图在"实"与"新"上下功夫。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定人、定时、定内容"地规范教研活动流程,实行出勤签到和定期统计公示制度,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区级教学研讨活动和1次乡级专题教研活动;仅数学学科而言就先后4次分年级段带领教师参加在华二小、健康路小学、双莲寺小学、人民路小学、华一小等校举行的"以老带新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先后听课达10余节,指导各年级段教师参与评课交流,使原先村小从未走上发言席不敢开口评课的老师一个个勇敢地走到台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中肯的评价意见。一年来,我校1名数学教师承担低年级段教材分析任务,4名教师承担听课评课任务。二是组织"三名"教师、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共计30余人到苏大、安师大、合肥等地观摩学习名师教学风采,回校后通过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的形式予以推广;三是一年来2次邀请数学教研员江玲来校举行《新教材专题培训》和《新课标学习实践》专场讲座,在音乐教研员丁苗的支持下,以"一节示范课+一场专题汇报"的形式在余桥小学举行区级音乐教学研讨活动,亲自带头和校内3位"三名"教师一起开设乡级示范课、专题讲座;四是在学科教研员问诊把脉的基础上开展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校本研修活动,聚集学校名师、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成立学科指导团队,帮助参赛教师和新进教师备课、磨课、研课,先后5次深入乡属三校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听取了20余节乡属各校一线教师的数学课,并通过课后议课等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参与双向听评课活动,从中取长补短,促进专业发展;依托学科教研组的间周教研例会和教师博客群组一月一话题网络研讨平台扎实推动"主题教研"的常态开展,倡导教师常态应用电子白板和"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授课。今年,我以第五届教师论坛和新时期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为契机,以"抱团取暖"形式将"三名"教师和骨干教师捆绑成立4个"教师论坛"研修小组,围绕主题结合实情撰写出立意高而深远的8000余字的演说材料,组织全体教师以跟帖回复形式参与交流学习,点击率和跟帖回复率高居全区榜首,深得区局领导和网络管理员的好评,在今年秋季的"区第五届中小学教师论坛"总结会上被点名表扬。一年来,在区第五届优秀博客评比中,学校荣获"优秀博客团队",1 个群组获"十佳博客群组",3名教师获"十佳博客教师";在2015年安庆市教育信息化大赛中,学校荣获全市唯一一个基层学校组织奖,有9名教师获微课、课例等级奖,获奖率高居全市榜首;另有陈群、张颖、李奥利等数10位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20余名教师在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9名教师被评为区"三名"教师,7名教师申报第三届"三名"教师。

  2014年秋季,小学数学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修订后的北师大第4版教材,特别是4——6年级教材编排内容有增减变化。为了帮助一线教师解读教材,更好地做好教学内容地衔接处理,10月16日下午,我邀请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江玲以《建设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个性发展的数学家园》为题面向全校数学教师开展教材分析专题讲座,我以《解读教材  改进教学  提升技能》为题题发布了约1500字的听课心得,引领一线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正确、灵活地处理教材,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到"清楚地教"、"轻松地教"、"高效地教",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2015年上半年,组织教师积极观看北师大教材网络培训观摩会;6月,我校被确定为安庆市"综合评价改革"第二批样本校,此后半年,我们通过参加教师《课标》培训会,引领一线老师了解《课标》、研读《课标》、践行《课标》;9月,再次邀请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江玲以《数学课标的学习与践行》为题面向全校数学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和效果检测活动。

  2、让工作室成为资源辐射的中心。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此,我利用教育博客、个人工作室为中心打造网络教研交流平台,从而充分发挥优势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我经常将自己的听课感悟记录下来发布在"工作室"平台,供大家一起切磋。一年来,先后发表评课稿5篇。

  电子备课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抄写负担中解放出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这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2014年底,教师"一人一机"工程的实施为我校电子备课的试行提供了设备上的支持。2015年春季,我吸取原先在城区学校开展教师电子备课的经验和有效做法,酝酿出台《龙狮中心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实施方案(试行)》和《管理办法》,规范电子备课流程;同时集三校骨干教师力量分学科组建年级备课组,启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人人通"空间分学科开展同年级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在学校网站开辟电子备课专题版块搭建互连互通的链接平台,分层举办电子备课技能培训会和交流反馈会,积极推行教师电子备课活动。试行一学期后,学科覆盖面由原先的语、数、英三科延伸到小学所有学科和校本课程,教师参与率高达95%以上。在电子备课的管理上,我也带领着中心学校教务处和各校教导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高效快捷的检查办法和评价体系,力求与教师的电子评价考核相结合。如今,我校教师100%参与网络备课和集体研讨,这种合作交流的备课方式一改以往纸质备课的"单兵作战",让老师们在与专家名师和同伴互助式的在线交流中实现思维碰撞和智慧分享,产生了"1+1>2"的效果。

  3、让工作室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为了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我还努力让工作室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无论哪位教师承担示范观摩、讲学或赛课任务,我都集中校内优秀师资力量成立"名师指导团队",亲自担任团队负责人,采取"一人上课、共同设计、反复打磨、创造精品"的办法开展"共磨一课"活动。一年来,我先后参与指导青年教师任虹、江末萍等老师研课、磨课,及时记录真实过程并发布听评课心得,引领青年教师在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

  2014年下半年,与区小数指导团队一起指导青年任虹参加2014年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课活动,荣获一等奖;2015年下半年,我顺利加入"市级名师江玲工作室",再次与团队成员一起指导任虹参加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先后备课、听评课、模拟上课10余次,其执教的《"重复"的奥秘》一课以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清晰地板块设置,巧妙地内容衔接,精彩纷呈的课堂交流以及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征服了在场的评委和听课教师,荣获大赛一等奖。

  在教育帮扶中生成智慧

  名师工作室就是教师共同成长的一个精神家园。2014年10月24日,被区教研室抽调参加对长风乡将军小学开展为期一天的教学视导活动,在分别听取一年级数学活动课《6和7的加减法》和四年级数学课《有趣的算式》、一年级安全健康教育课《安全健康》后,我立即发布了3篇听课笔记和教学点评材料,并汇总视导情况形成1篇总体反馈意见和建议。另外,我还及时探索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将纲领性文件、突出做法和典型经验整理、汇编形成文字材料发布到工作室,以期从学校管理层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开展这样的教育帮扶活动,实现了两地学校之间、兄弟学校同行之间面对面的经验分享和思维碰撞,不仅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新型的平台,更能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对于新手走向称职型的教师,专业引领的重点在于激发新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物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对教学实践进行及时的回味和总结,以便于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自与长风柘林小学2014年新进教师江末萍结对后,我经常与江老师一起研课、磨课,仅这一学期,在指导江老师以《确定位置》一课执教区"以老带新 同课异构"第二学段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时,在"工作室"平台和QQ平台先后四次帮江老师修改教学设计、深入课堂听课3次、议课10余次,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悉心地指导,最终江老师以精致的设计、严谨的语言、扎实有效的课堂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课题研究中拔节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在城区学校曾先后主持并参与过国家、省、市级多个课题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来到龙狮后,发现这里的课题研究氛围不浓,老师们有畏难情绪,于是我以"聚焦课堂,回归实践"的务实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积极营造"让教育充满科研,让教科研充满思想"的研究氛围。我多方沟通协调,顺利将自己主持的2014年市级立项课题带到学校来做,还主动与课题经验丰富的绿地、四小等兄弟学校协作开展研究。2014年11月27日,成功举办课题研究成果推介暨立项课题开题展示活动,广泛推广已有课题成果,消除了老师们的顾虑,课题组成员由原先的20人增加到40余人,甚至部分老师自愿同时参加多个课题研究。成功开题之后,我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本着"在教中研,以研促教"的工作思路,组建"小学数学预习名师工作坊",带着课题主持人和各课题研究组长制定学期研究计划,广泛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和课题理论培训和成果交流研讨;2015年5月19日,鉴于我校课题研究过程扎实、成果显著,由迎江区教研室主持的《"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总课题组率先在我校召开子课题现场推进会。课题研究的阶段收获,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学校教科研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如今,老师们由以前被动地参加研究上升到主动申请主持课题,今年9月份,在我的大力倡导和鼓励下,红旗小学邵新国和陈晓红成功申报了一项市2015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目前,1个区级课题进入结题成果总结阶段,2个在研市级课题按计划进行实验,今年1个新获批的市级课题正在筹划开题活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守奋斗,方能追逐梦想。正是我勇敢地迈向"名师"这一步,一年的摸爬滚打,有付出,有汗水,有成绩,有遗憾,有生长拔节的疼痛,也有幸福收获的快慰。我精心经营着"个人工作室"这个教育研究的基地、业务交流的平台、资源辐射的中心、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撰写的学科论文《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凸显数学教学本质》荣获安徽省2014年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信息化教学设计《比一比——平均数》获安庆市2014年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一等奖;《微课——用数确定位置》获全国一等奖和安庆市信息化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成长经历被《安庆教育》-"人物专访"栏目刊登。

  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迎江教育这片肥沃而深情的热土上,我愿携仰望与坚守于绚烂韶华,在名师专家深刻而宽广的阳光照耀下扬帆前行,在追逐梦想的光明大道上感受生命拔节成长的快乐,精心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共同的精神家园。

本文标题:教师个人工作室工作总结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317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