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银元鉴别知识160-银元鉴别

发布时间:2018-05-13 所属栏目:虫珀的鉴别与收藏

一 : 银元鉴别

步骤/方法

1

袁大头真假辨别方法一:听声音。[www.61k.com]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2

袁大头真假辨别方法二: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1. 3

袁大头真假辨别方法三:验边齿。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头”边齿的两条粗齿里有一条细齿?而假“袁大头”的细齿则模糊不清。

2. 4

袁大头真假辨别方法四: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

银元鉴定 银元鉴别

3. 5

袁大头真假辨别方法五:定成色。(www.61k.com]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则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 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 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4. 6

另外,由于银币在长期不断地交换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摩擦,其磨损的部分主要在钱体的突出部位表现出来,应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无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装、无磨损,钱体又无包浆的高档银币可判定为假币。

5. 7

一、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元版本

6. 1、普通版:民国3年(公元1914年)袁大头银元在天津造币总厂首先开铸,其后广东、南京、湖北、甘肃诸造币厂陆续开铸。汉字书写规范,嘉禾美观有序。铸期甚长,流通最广。其边齿有185道及170道直线边齿之分,后者为“三年”新版。其突出特点是,正面袁像肩章五星制模较浅,易于磨损。

7. 2、O迹版:此币是袁大头银元较少见的一种,可说是千里挑一。该币主要是某造币厂为区别于其他厂所造之币,在嘉禾图案中设一“O”型暗记,即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型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型圆圈,故称为O迹版。另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其他版大都呈封领;二是袁像肩章较宽,五星比较突出。

银元鉴定 银元鉴别

8. 3、粗发版。[www.61k.com)此币也是袁大头银元中较少见的一种。该币正面袁像头发较粗。长短(相

对地讲)不一,似有小小的波浪,不像其他版别,袁世凯头像有较明显的弧线。背面嘉禾图案同其他版别也有明显的不同,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相交“8”的结花,而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好像是用塑料包住花根的、独立的一束嘉禾。这一特点也是区分粗发版的重要一环。

9. 4、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嘉禾中间铸造的壹圆二字的圆字,第3笔及第4笔相连,形

成一个“△”,故称为三角圆。其嘉禾叶、穗纤细清秀。正面袁像肩章没有条纹,而五角星却高凸明显。有文载,该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满足西藏人民的用银习俗由甘肃兰州造币厂而铸造。其实误也,甘肃兰州造币厂于民国28年(公元1939年)11月1日即停产并将部分机器,分拨成都造币分厂使用,已不具备造币条件。

10. 5、开口贝版:此币即甘肃版袁大头银元。该币背面嘉禾中间铸造的壹圆二字的“圆”

字,第9笔及第10笔(圆内贝字)没有连接,形成缺口,即称开口贝。其嘉禾叶、穗粗壮饱满。正面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而五角星却显平直。另外,袁像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极短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点是其他版别所未的。

11. 6、甘肃加字版:此币系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所铸,但仍沿用民国3年版的旧模,

在正面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二字,标明是甘肃兰州造币厂铸造。铸额不多,仅数万枚。该币特征除在正面袁像左右加“甘肃”二字外,余均与开口贝版相同。

12. 7、签字版:此币为天津造币总厂的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

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雕刻师“鲁尔治 乔治”的签名缩写。俗称“签字大头”。

13. 8、T字边、鹰洋边版:此两种币为天津造币总厂的试铸样币。该币正背面均与流通

的袁像嘉禾银元相同,区别在于边齿不同,前一种为T字边齿,后一种为鹰洋边。其真品为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可遇而不可求。

14. 二、中华民国八年造袁大头银元版本

银元鉴定 银元鉴别

15. 此年的袁大头银元由美国代制钢模,同其他的袁大头银元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在

下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形成一粗一细边齿,而无一空档(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档)。[www.61k.com]该币从背面比较,找不出明显的差异,而从正面的汉字来看,却有多种版别。

16. 1、普通版:此币称为普通版,主要是从正背面汉字来讲,“中华民国八年造”7个

字及“壹圆”2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没有一字变异。嘉禾规范有序。流通较多,较普遍。

17. 2、半连口造版(短牛尾造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造”字书写不规范,

“造”字的第3笔是一竖从第4笔的一横向下伸出(本不应伸出),形成了一个“牛”字,几乎同“口”相连,故称为“半连口造”版,由于“牛”字下伸较短,故也可以称为“短牛尾造”版。

18. 3、连口造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造”字书写变异,把“造”字的第3

笔的一竖,从第4笔的横向下伸出并同“口”字连接在一起,故为“连口造”版。

19. 4、缺口造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造”字书写有误,把“造”字的“口”

少写了上边一横,形成一个缺口,故称为“缺口造”版。

20. 5、竖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年”字与当时的书写习惯有别,把“年”

字的第4笔的“点(丶)”写成了“一竖”(按现在汉字书法讲是正确的),故称其为“竖点年”版。值得注意的是,竖点年版的“造”字书写也比较特别。“造”字的“口”书写的很扁,极像一个死心口。该版币也是比较少见的一种。

21. 6、反7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八年造”中的“年”字书写有误,把“年”字的第

4笔的“点(丶)”写成了反“7”,形成了反7点“年”,故称为“反7点年”版。该版币同普通版相比较为少见。

22. 三、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银元版本

银元鉴定 银元鉴别

23. 1、普通版:此币图案同其他版的袁大头银元相比,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纪年作

了改动,汉字书写比较规范,符合普通版的特点。[www.61k.com]但从袁像看,也有细微差别,就是袁像衣领前后均没有封领。其他版别也有袁像衣领前后未封的,但汉字书写却有变异。该币铸额较多,流通较广。

24. 2、大耳版:此币同“中华民国九年造”普通版相比,袁像的耳朵特别大,故称大耳

版。其特点是:(1)耳朵内外线相连,其他版别是外连内不连。(2)耳朵内的一条竖线较细,并且悬中,不连上下耳边,其他版别耳内竖线较粗,而连接下耳垂。(3)耳朵很像一个阿拉伯数字的美术“9”字。另外,袁像衣前后为封领。该币比较少见,其价格比普通版要高数倍。

25. 四、中华民国十年造袁大头银元,从正面汉字书写来区分,主要有三种版本。

26. 1、普通版:此币同其他版别的袁大头银元图案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纪年作

了改动,其“中华民国十年造”7字及“壹圆”2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比较规范。该币铸造量较大,流通较广。

27. 2、7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十年造”中的“年”字书写不够规范,把“年”字的

第4笔“点(丶)”写成了阿拉数字的“7”。故称“7点年”版。该币铸额较少,较难收集。

28. 3、竖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十年造”中的“年”字,书写不符合当时的习俗,把

“年”字的第4笔“点(丶)”写成了“一竖”(按现在书写方法是正确的),故称为“竖点年”版。该币铸量较少,是银币爱好者较难寻求的一种。

二 : 铜元基本知识之铜元收藏鉴别

简介  近代铜元的发行流通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时间,但其数量之浩繁、种类之庞杂、版别之众多,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据估算,仅从1900年到1917年,全国各省铸造的当十文铜元就有320亿枚之巨。而仅清末铜元背面的蟠龙图案版别就超过400种。如今铜元已成为钱币收藏的一大重要门类。但如何从数量如此巨大、种类如此繁多的铜元堆中挑选出较有收藏价值的品种,确实令大多数初涉铜元收藏的钱币收藏爱好者大感为难。现简要介绍几种最为简单易学的挑选方法,希望能对初集铜元的泉友们有所助益。 ① 看铸造币材  铸造铜元的材质当然是铜,各种铜元中以红铜元最为多见,黄铜元少见。有些省份为降低成本多得利润,大铸含铜成色较低的黄铜元,如“大清铜币”中心宁字二十文、奉天光绪铜元等黄铜质居多,红铜元反而少见。此外,民间私铸的铜元也多为黄铜质。铸造整齐精美、色泽润白如银的白铜币以及铅质铜元则多属于样币性质,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白铜币伪品,一般采用在普通铜元表面镀镍的方法伪造,但不甚光洁,砂眼气泡较多,边缘无齿,币身较薄,不具样币特征,不难辨识。 ② 看面值大小  铜元面值有很多,其中以当十文铜元最为常见,而当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铜元都值得留意。“光绪元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间习惯,旋铸旋废,存世仅有十余枚,非常罕见。“大清铜币”宣统二十文、“光绪元宝”广东五文、江南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国双旗五百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民国四川铸造的“四川铜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者却属常见品种。 ③ 看铸币工艺  铜元一般采用机器铸造,故称“机制铜元”。但有些地方因买不起机器因陋就简铸币或民间土法私铸,产生了不是机制的铜元。如采用传统翻砂法铸造的“砂版铜元”,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币以及手工打制铜元等。这些非机器铸造的铜元,多是过渡时期的产物,铸造数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铜元一般中间无孔,因此发现中间有孔,特别是方孔的铜元值得格外留意。其中以“光绪元宝”安徽方孔十文铜元最为罕见,估计存世量不会超过10枚,被誉为“一级大珍”。 ④ 看是否错版  铜元常见错版形态有:1.英文错误,主要有字母写错、单词拼错等。如将“A”写成“A”、单词“PROVINCE”(省)错拼为“PROVINEC”等。2.满文错误。如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元,上缘纪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满文却为“宝福”(福建铸钱局)。3.正背面图案错配。如“光绪元宝”背错配大清龙图,“光绪元宝”湖北造背错配广东飞龙图,“大清铜币”宣统乙酉年造背错配“光绪年造”字样等。4.阴文图案。铜元币面文字大多为凸出阳文,也有极少数会有单面阴文图案出现,这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5.合背、合面铜元。错版铜元值得关注。 ⑤ 看是否有齿边  一般情况下,铜元侧面是没有任何纹饰的光边,轧有齿边的铜元绝大多数属于样币性质值得收藏。但“光绪元宝”江苏十文和民国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铜元中也常见齿边普通品存在,这属例外。 ⑥ 看品相  品相被称为是“收藏品的生命”。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差异,而且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现的问题。铜元的品相对铜元收藏意义尤为重大。机制铜元无论是对表面的光洁度,乃至边丝的好坏都有严格的要求,任何缺陷都会影响藏品的价格。图案文字清晰、无磨损,表面平整光洁,边缘无明显撞击痕迹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品相好的铜元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收藏价值也较高。

三 : 昆仑玉的鉴别知识

昆仑玉的鉴别知识

ya0d 果博东方 http://www.61k.com

北京奥运奖牌使用了金镶玉的制作工艺,而其

使用的玉料正是昆仑玉。这不啻于对昆仑玉的肯

定,令昆仑玉声名鹊起,身价大增。对于昆仑玉,
很多人可能很陌生,以为其不过是新出现的玉种。 其实不然,昆仑玉早就出现在玉石市场,只不过,

之前是叫青海玉。其产地在青海境内的昆仑山脉地
区,只是因青海玉名字格局太小,才改称为昆仑玉。

昆仑玉在玉质特征上与和田玉极为相似,只是
在细微之处有所差别,其产地同在昆仑山脉,距和 田玉产地不过区区数百公里。昆仑玉质地细腻油

润、透明度好、光泽温润,色泽纯正。其品种有白
玉、青玉、灰玉等等。昆仑玉的产地就在青藏公里 附近,交通方便,开采条件也很好,产量丰富,也

相对较为便宜,可以说是玉石选择非常不错的选
择。

昆仑玉以结构圆润、质地纯净、无杂质绺裂者
品质最好。具体来说,昆仑主的特征有:水分大、

油性不高。透明度多为半透明,颜色呈灰白、蜡白

色,凝脂感不如和田玉。并且,昆仑玉的玉质中絮
状石花比较多。但在昆仑玉中,还是有一些特别的 玉种,如青玉,玉质好、水头足,典雅庄重;又如

烟青玉,质地细密、色泽独特,颜色呈灰紫色、烟
灰色等,极为罕见。


四 : 银锭鉴别初识

请老师指点一下,刚刚买了一枚锭,今天刚刚收到.我的一个好朋友看了说不对,以前他也是玩锭的现在不玩了,说这东西现在假的太多了,他说现在,在云南有用以前的老模子做新锭的,可以假乱真,说得我心里也有点怕怕的.但我个人认为这枚锭是对的.就是有一点点我心里有点怕,就在玉字的右下方有一小块银色和别的地方有点差别,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是偷银或别的什么原因,小弟第一次玩这个还不太懂,请老师指点一下.谢谢了.重358.7克直径57.4mm*50.9mm厚28mm.

顺便转贴一下在别的网站看到的银锭鉴别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假银锭有仿制银锭、假白银锭、包壳银锭、银铜等合金锭、改字银锭和后加字银锭等。银锭制假在清代开始就很盛行,现随着科学技术、铸造技术、收藏队伍的扩大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涉入,并指导制假者参与制假,使银锭制假十分猖獗。

怎样才能鉴别假银锭呢? 鉴别假银锭主要是“五看”

一、看银锭的颜色

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老银锭

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损伤,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色泽温润。民间对白银鉴别银色有很多口诀,这里介绍含黄铜和红铜的两个口诀。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银锭的成色(即含银量)都基本在95%以上,银锭的颜色除有包浆外,都应是雪白色的发出宝光。因此,民间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白银成色的总结,对于我们鉴定是否真白银制作的银锭非常适用。市场上出现的渡银伪锭,其色泽浮而无光,新的时候色泽还亮丽,但气孔决无多彩的金黄色宝光,时间一久就会露出铜色;市场上的银铅或银铜等合金假锭,新时色泽灰暗、久后有时会呈现出红、黄、黑色,这是银中大量掺入红铜、黄铜和铅等所致,但仍无雪白色的宝光;市场上低劣的铅质假锭,新时色泽黯淡无光,久后外表变黑色。对用真白银制作的假锭,由于作假银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像老银锭一样生成天然的包浆,它的色泽看上去像刚出炉,火气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侧面,制假者都为了掩盖这一特征,往往在银锭身涂上一层化学药物,使银锭表面变成带黑色或其它颜色的花包浆,因此,凡是看到这种包浆的银锭泉友们应该引起警觉。

二、看银锭铭文

银锭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錾刻或铸造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体包括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錾刻铭文是当时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正因为这样,却成了我们今天鉴别真假银锭的重要依据。一是历代铭文有其特点,各个历史时代银锭上的铭文都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联,与当时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如汉代银锭铭文字少;唐代的银锭字开始多起来了;宋金银锭铭文较以前有了显著变化,用途也较广泛,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色、匠人等铭文;元代用途进一步扩大,有了税课银徭役折银税等铭文。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银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清代和民国时期银锭铭文变化最大,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当时官银有委托银楼、银炉铸造的情况)都是官锭。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目前私银锭只发现“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一人在西康分金炉铸造的几种不同规格的银锭。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铭文的特点,对于收藏者断代和价格的掌握有很大的益处。二是银锭铭文的錾刻或铸造方法。我们所见的在模上铸造铭文的一般在银锭的底部,属元代以前的银锭,这类银锭铭文目前发现不多,凡有这类铭文的都十分珍贵。我们目前见到的大多为錾刻铭文。錾刻铭文又分錾刻阴文和阳文。时间大致以清代雍正时期来划分,以前的多为阴文,以后的多为阳文,若不相符泉友们一定要小心。阴文铭文是在银锭铸造好后才用錾子錾刻上去的,字呈凹形,字体上看很不规则,多笔少画的事常有,并有代用字、简笔字的情况,一般没有名家书写,这跟工匠的文代水来、錾刻技术有关,但却体现了当时时代特征,如果收藏都看到的老银锭的阴文不具有这些特征要注意;具有这样的特征还要用高倍放大镜细看阴文是否新錾刻的,新錾刻的字要伤字旁的包浆,字的包浆也与整个银锭的包浆不符,如果泉友们看到的银锭整个皮壳包浆被破坏就要特别小心是后錾刻的字,我在本站研究区发了一对真假明锭大家可再去对照一下。阳文银锭多数是在银锭未完全冷却尚呈朱红色时,且钢模打

压上去的,因此,铭文字呈凸型,阳文字体工整美观,内容精练简洁,字与整个银锭的皮壳包浆等完全为一体,银锭背面和侧面无打压痕迹,但我们在收复中以常常发现一些老银锭的背面或侧面又有打压痕迹,这是怎能么回事呢?1、是在钢模打压时银锭已经冷却了,钢模只有用铁锤打才能把字打到银锭上面;2、是有些信誉好的银锭流到不同的地区后,经当地公估官员检验后没有重新铸造,而是打上当地的戳记,在当地流通,这类银锭的背面或侧面的打压痕迹更大,但被打压的底部或侧面,因银锭参与流通后,与整个银锭已显得很自然。目前制假者正是利用这种情况在普通锭中加字或改字,使之成为银锭珍品,这是目前假锭中常常让泉友们受损的主要假锭。鉴别这类假锭要看整个银锭的皮壳包浆是否一致,正面阳文字体是否一致,阳文字与周围的包浆是否一致,背或侧面被垫打后是否与整个银锭的磨损一致,打压的痕迹是否新打,新打的显雪白色,几年后仍与周围不一致,如果被垫打部分或整个银锭被涂上了黑色等颜色,收藏时一定要小心,假锭可能性占到了90%以上。

三、看银锭造形

我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形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我国银锭的种类繁多,器型各异,是我国货币文化、货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都是十分典型的,也是泉友们收藏银锭的魅力所在.泉友们要把银锭的器型了解后,对无铭文的银锭才能断代.汉代银锭的器形为饼状,唐代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船形锭我在银锭研究区发的大型唐代船锭),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见我发在研究区的宋锭);辽、西夏、金的银锭器形与宋差不多;元代银锭的器形与宋出入不大,无铭文锭的区分是周缘翘起,中间内凹,多数元锭没有铭文;明代银锭的器形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双翅(见我在研究区发的明锭);清代到民国22年银锭退出货币领域始,银锭器形之杂,难以统计。但大体可分为元宝形、圆型、长方形、正方形、砝码形、牌坊形等几大类,各省的器形因受文章篇幅限制这里就不介绍了,喜爱银锭的泉友可购书学习。这里还需要向泉友们介绍的是银锭的器形的改变,时常会迟于朝代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这是因为一种新的器形的出现,定形必需有一个发展和社会的认可以及推广过程。如元初银锭器形相同,清初的器形宋未与明未相同等,泉友们了解了这一规律,在确定无铭文银锭的年代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看银锭的重量和听其声音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大家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四十两的银锭,就是这些银锭中,还有多少钱,多少铢的铭文等。这是由白银作为称量货币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大家收藏的重量与当时的标准不符就要警觉。但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就有了基本统一的规定,通常的是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三种银锭,五两以下为碎银,主要限于市场流通,补零等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清代银锭有叁拾两、肆拾两、壹佰两,甚至两佰两以上的大锭,都应该是假锭,泉友们别好奇或认为捡到了出谱锭。据历料记载,我国镇库大锭清代只有湖北铸有100两的镇库银,目前在什么地方已不知道,而明代500两的镇库银,1900年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抢去,早已不知去向。听银锭的声音主要是防包壳假锭,对有疑问的银锭,拿另一个银锭敲其锭,若有空心声或破声应是包壳银锭。FVQ帝国开发

五、看银锭成型情况

各种银锭因铸造工艺的不同,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现在制假银锭,往往工艺与过去不一致,因此,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如果不是真银制假那更不相同。如一是五十两的双翅银锭,成型后双翅层次分明,宝气光亮;锭面中心常常有一个小凹,但将型模倾斜固定于一边的中心无凹状,这类器型底部和侧部一般有蜂窝状,又如锭面凸出无丝纹的银锭器形。主要有两广、云南槽银、牌坊银,河南腰锭、山西晋泰锭等,这类银锭的特点是锭面平滑、呈溢满状凸出,四边是圆弧状角,侧面有重纹,槽银底部蜂窝状有的不明显,甚至没有,但牌坊锭底部有蜂窝状。三是锭面凹陷无丝纹,中心有奶头状的银锭器形,主要是以四川为代表十两圆锭型,底部蜂窝状明显。四是锭面微凹并有丝纹的器形,这类一般是碎银,银的成色达9成色以上就会有丝纹形,9成色以下者银的层色越低,说越无丝纹银。 银锭的底部和侧的蜂窝状大小、多少、深浅是鉴别真假银锭的又一重要依据。凡蜂窝较深、较密、洞内圆润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泽者(俗称金黄色的宝光)必是真银锭,银合金银锭一般没能上述特征,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可能是铅等假锭。蜂窝状凡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口小洞大,深浅不一,人为制造的蜂窝状正好相反。

本文标题:银元鉴别知识160-银元鉴别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662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