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看戏
按我们家乡的习俗,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庙会期间,都要请专业秦剧团的演员来村里唱戏。因为这时夏收工作刚刚结束,大秋作物的播种也告一段落,在这个时间演戏一是庆贺夏粮的丰收,同时也祈求神灵保佑后半年风调雨顺,年谷顺成。
小时候,看戏是我一年之中最欢快的一件事。甚至超过了逢年过节!为了能安心看戏,我们早早打碾完麦子,赶紧锄完胡萝卜、黄豆等“茬田”地里的草。顶着烈日冒汗劳动的唯一动力就是想在唱戏的那几天好好玩乐一番。
可有时候运气并不顺。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心想不一定事成。记得有一回,晚上要开戏。下午我还在半山腰看护着地里的谷子。山地里种了半亩多谷子,馋嘴的麻雀总是来偷食,所以父亲就派我去为谷子站岗放哨,以免庄稼减产。这下倒好,真是饿坏了麻雀急煞了我,我是盼星星盼月亮盼太阳落山,越盼越心急。远远地听到戏场院子里开戏的炮响了,可一贯高傲的太阳老是站在山尖头上“之乎者也,长吟高唱”,始终不愿意藏到山背后去。我像一匹被缰绳拴住的野马,一时半会难已脱身。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撒腿就跑。等到戏场院里时,蜂拥而至的人群胜似钱塘江潮。找不到提前拿好凳子等我的堂姐,因个子小,踮起脚跟伸长脖子也看不到戏台上那诱人的表演,只听得耳边咚咚锵锵响个不停,心也跟着那响声提到嗓子眼上去了。就这样被周围的人潮推掀涌挤着,也感觉非常的快乐。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不是在看戏,说是看热闹更准确一些。
当然也有情况好的时候。吃罢中午饭,不用去地里干活,邀上邻居家的小伙伴玉儿、瑶瑶、强弟,在年长我十多岁的堂姐带领下,提前一两个小时去戏场院子里“抢占”位置。在用钢管、帆布搭的简易戏台的化妆室里面,我们一帮小孩不顾戏班头儿的不停驱赶,挤在后台门口窥看演员化妆。神奇的戏箱里装满了花样繁多的宝贝,绘有各种图案的官服、后宫娘娘的宫装等长袍褶裙,非常讲究。那时我们对演员的崇拜与羡慕真是不溢言表。等开戏后,见一个背插战旗的武旦将手中的长枪抛向空中,翻个筋斗后,轻松地跃于手掌之中。对打时,一招一式皆干净利落、惊险刺激。由于戏台窄小,施展不开,我感觉长矛好几次快要落到台下,吓得台下的观众唏嘘一片。好在总是有惊无险。阵阵强烈地喝彩叫好声回荡在整个戏场上空。
对我们这些不会看戏的小孩来说,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丑角滑稽诙谐的表演和武将潇洒利索的对打。对打时,伴着敲锣打鼓的击奏声,感觉似乎真有千军万马在厮杀。等那手执羽扇,头摇帽翎,吹胡瞪眼的净角缓缓上场,字正腔圆地唱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瞌睡也随之而来。
“快看,马上要滴血认亲了。”玉儿妈推醒半睡的玉儿,也惊醒了梦中的我。身旁坐的三婆婆边看边给我们说,今天演的秦腔名剧《三滴血》,是说那个县官不学无术,死搬书本,滴血认亲,害人不浅。我们于是眼睛直勾勾地看他们如何把手指头上的血滴到碗里去。可等了大半天光景,只看得花旦、老旦在台上提袍甩袖,轮番换唱,却没见碗里真有血滴进去。躁动不安在我们中间开始蔓延。好不容易从黑压压的人群中挤出条缝隙逃出来。马上又恢复了之前的生龙活虎样。因为戏场院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藏宝库。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而且都特别便宜。有的几分钱就可以买到。我们分享着不同的美食,追逐嬉闹奔跑。高兴得像是被冲入云霄的烟火,把整个夜空都要点亮。其实,当时买的东西无非就是凉粉、酿皮子、甜醅子等一些地方小吃,或者瓜子、花生等现在很普通常见的坚果。可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是一年当中只有在唱戏和过年时才可以享用的美味佳肴。那种沁入心底的香味永远流淌在我的记忆深处,令人回味不绝,倍感幸福!(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演员一般都是在村民家里吃派饭。家家户户都想把扮演皇帝娘娘,或是红脸忠臣角色的演员安排到自己家里来吃饭。那感觉好像自己成了皇亲国戚,有一种至高无尚的自豪与光荣。至少可以为街坊邻里炫耀上半年。我有这种感觉并不是我家来过这样的“大人物”。恰恰是因为他们都在我们的三个邻居家当过座上宾。看到这些“达官贵人”用非常优雅的姿势拿起邻居大妈为他们专门摊烙的薄饼子,卷上鸡蛋粉条、蒜苔辣椒炒肉这些当时最上等的高级菜享用时,我在馋涎欲滴的同时,真正成了一个伙伴心目中嘴里没肉吃、说话不响当的“草民”。
看戏不只可以尽情玩乐。也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秦腔古装戏思想情节大多以褒善惩恶为主。以前创编的老戏难免会受“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的局限,但它宣扬的仁爱、孝敬、明礼、谦让、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像《三娘教子》里含辛茹苦,织布换钱供儿读书的母亲三娘,《劈山救母》中孝感天地,斧劈华山救出母亲的孝子沉香,《铡美案》里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怒斩忘恩负义驸马爷的包拯等等。这些鲜活的人物角色,生动的故事情节在家乡广为传唱,经久不衰。村子里有很多老人,年年看这些戏。看的遍数多了,对唱词、情节大都烂熟于心。但他们还是看的津津有味,每到动情处甚至要掏出小手绢抹抹眼泪。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近二十年来,看戏的场景犹如雨后的群山一样,总是真实而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可现在,戏场于我,再也没有了它泉水不竭的乐趣和神秘莫测的宝藏。现在看戏,只是走马观花地转上一圈。对戏的名字,唱的内容充耳不闻、全然不知。匆匆之间,有时连戏台也不正经瞅上一眼,却给别人说我已去看过戏。言语似士兵列队报数般简单明了。究其原因,终是生活的浮躁感在作祟。“闲庭信步,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襟怀已荡然无存。每个人像运动员一样在人生的战场上冲刺赛跑,殊不知路的尽头是生命的终结。
人生如戏,总有谢幕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适时放慢生活的节奏,去认真聆听一段戏,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呢?
真想和儿时一样,去好好看戏!
二 : 看戏
农历3月3号是每年做戏的时候,可是今年没有了,好像是因为要建楼,所以没有了。但邻村在做戏,我们就到邻村去看。
戏7:00开始,我们6:45就到了,为了占位置。
先是清唱,第一首歌名忘了,第二首是自由飞翔,到高音部分时,我的心也砰砰地跳,因为我做在比较旁边的地方,这大音响,就在我不远的地方。
我忍了一下,总算到唱戏的部分了。一位主旦,踩着小碎步走了出来。她身着粉衣,随着音乐走了出来。她是来赏花的,后面有几个丫鬟跟着,她甩掉跟着几个丫鬟,独自走到园中赏花。然后,有一位相貌堂堂的男子走了出来。,一见那小姐,便唱了起来。虽我听不清楚他在唱什么,但我觉得,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音正圆润。让人觉得非常舒服,陶醉其中。
后一幕。依然是那位主旦,穿着一身天然的装束,出场。这次,她多了几分小偷的味道,原来他要是会情人啊!他伸出收找来一个小信使,对他说了什么,便从腰间取出银子和一小卷纸。一起交给他,小信使点点头跑走了。那位主旦张开嘴,这次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悲凉,使人很想安慰她。
不知不觉到了8:00,我们该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唱起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青庸……”
三 : 看戏
在我的老家,每年的五月份总要唱几天戏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小时候,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可想而知,文化生活是多么贫乏。因此,唱戏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可真算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了。戏团还没来,人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了。有的评论今年的戏班子和演员的水平,有的猜测这次剧团会有什么新剧目,有的则加紧锄地,提前做好了看戏的准备。
五月十二的那天,村里人一大早就在庙附近搭好了戏台的木架子。我们一群小孩早已是迫不及待了,眼巴巴地在公路边等候着戏班子的到来。黄昏时分,几辆载着戏子和戏箱的汽车缓缓驶过,我们就在汽车卷起的黄尘里欢呼雀跃起来了。
等到晚上,戏台已经被装扮好了。戏台中央挂上了几层幕布,又吊上了几盏灯,戏台两侧的树枝上安上了两只大喇叭。台底下早已坐满了人。我们小孩坐在最前面,却不安分,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我们后面是坐的是正在讲戏的老人们,他们永远是忠实的戏迷。最后站着的是大人们,只见一群妇女们嘻嘻哈哈地拉着家常,而男人们又围在了赌场上,开始掷骰子了。
这时,戏台后面的发电机突突地响了起来,戏台上的灯亮了。台上被照得金壁辉煌,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一阵锣鼓梆子响过之后,戏就正式开演了。头天晚上通常唱的是《铡美案》。我对其中《韩琦杀庙》一折记忆犹新。那时我不知道韩琦为什么要追杀可怜的秦香莲和一双儿女。只见韩琦挥刀杀了几个来回,秦香莲都顺利地从刀下躲了过去,看样子韩琦是不忍心下手的,当他听完秦香莲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诉之后,先是两手直哆嗦,最后居然拔刀自尽了。戏的结尾就是几名小兵将一具铡刀抬了上来,然后又押上来一个人,将其置于铡刀下,随着黑脸包拯一声令下,那个人的脑袋便掉落到了地上。有一次,这一幕竟然把我吓得扑到母亲怀中哇哇大哭,后来,每当母亲批评我胆小懦弱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件可笑的事,作为有力的证据。
第二天,算是正戏了。演的最多就是《窦娥冤》和《金沙滩》。我们一群小孩谁也没有耐心将一部戏完整地看下来,我最喜欢看《窦娥冤》里张驴儿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当这两个丑角互相指着对方,脑袋像公鸡似的有节奏地伸缩时,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了。我之所以喜欢看《金沙滩》,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在两军打仗之前,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耍一阵儿花枪。我们小孩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我很佩服耍花枪的武生,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入化了,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也会稳稳地接住。于是我央求父亲给我也削了根木棍,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就变成了一根花枪了。我便开始认真地练习耍花枪了,走哪练哪,连上学也带着,经常把校园当成舞台,边转花棍边大吼一声,还吸引了不少师生围观。可惜,有一天母亲拿着那根花棍赶驴推磨时,被驴踩断了,害得我伤心了好几天。(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中午,戏快演完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戏台后面,撩开幕布,想看看戏台后面的秘密。只见戏子们有的卸妆,有的整理道具,有的嗑着瓜子,有的抱着小孩,我才知道,原来看似神秘的演员们也是普通的人啊。突然,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们吓得心惊胆颤,原来是看场子的憨老头正站在我们后面破口大骂哩。于是我们便落荒而逃了。回家的路上,我们就在柴草上翻起了筋斗。每个小伙伴的身上都沾满了柴草和灰土,可大家还是没命地翻着。
吃过晚饭,邻村的一帮孩子也赶来看戏了。如果他们有人胆敢在我们面前无礼撒野,一场“恶仗”就避免不了了。我们本村和邻村的孩子摆好了阵势,对峙一会儿,如果对方还不服气,就开始打仗了,当然姿势远远没有戏里的好看,也没有音乐伴奏。一阵厮打过后,邻村的孩子就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投降告饶了……
后来,村里通上了电,安上了电视,也修建了漂亮的戏楼。可我却不怎么爱看戏了。大概是因为年年唱的就是那么几出戏,都看腻了,远不如在家看电视有意思。要去,也是冲着加演的晚会去的。
其实,我很喜欢戏曲,尤其是时而高亢时而哀婉的秦腔。父亲、五姑、妹妹都是戏迷,而且唱得很动听。我每次拉起二胡的时候,总要拉几段秦腔曲子,拉着拉着,小时候看戏的情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了。
家乡又快唱戏了,我真想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回家走走,再看一回久违了的戏呀。
四 : 看“白戏”
在农村长在农村,孩童时的我特别爱看戏看电影。那时农家的经济一般都很拮据,日常家庭开销还紧巴巴的,所以大人也无闲钱给孩子去看戏看电影了。孩子们想方设法逃票,凡靠逃票入场看戏看电影的,在乡下统称看“白戏”。
只要一听说附近小镇上演戏或放电影,晚饭过后我就邀一批村童,跟父母打过招呼后就直奔小镇我生而去。其实,我们这些顽童身上没有一分钱,纯粹是想去看“白戏”,正儿八经去看戏看电影的人们,有的肩扛长凳,有的肩扛骨排骨凳或靠背椅。那时乡下没有影剧院,一般都是借学校的操场,人们只能看露天影剧,带上凳子早点入场,就可以坐在前面,即使去晚了也能在后面站在凳子上看。我们这些想看“白戏”的顽童不必带凳子,因能否混进去还是个未知数。
约在开场前一小时,学校的大门口一边在卖票,一边在凭票入场。收票人在门口两边一字儿排开,中间留条通道,有票的人在入场,无票的大人孩子则站在边上起哄。众目睽睽之下,有的大人认识收票人,只扔一二支香烟便大摇大摆地无票入场了,原来看戏也时兴走后门,我们只能站在边上干瞪眼,敢怒而不敢言。有些收票人是镇上的二流子,我们也认识,但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根本不敢在他们面前老三老四,弄不好要吃巴掌的,因此我们也只能乘机和兴,别人起哄我们也起哄。有时瞅个空儿,大家一使劲,呼啦一下就能冲进去一帮子人,收票人慌乱中顾了外面顾不了里面,但这样的机会毕竟不多还要冒风险。一旦被抓住,轻则被逐出去,重则还要挨顿揍,那时不讲什么罚款,再说逃票者身上都没有钱。
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在入场口等一会,如无机可乘,就绕过门口跑到操场的围墙外,凭借夜幕的黑暗,搭人梯上墙踩点。我们知道,围墙里面是十步一岗八步一哨,但在墙外根本不知道墙里的岗哨在何处?于是拉开距离选几个点,每个点先上去一人,上去的人坐在围墙上,如此处有岗哨,马上会有人大声呵斥,如无动静,我们就接二连三地越墙,溜进场后,心中的喜悦自然溢于言表。然后,互相询问一下,还有谁没进来?于是,我们又会派一人去门口,跟收票人说好出去有事,实际上是出去联络未进场的同伴,如此这般介绍越墙经验,再来个里应外合,待小伙伴们都入场后才罢休。用此法无票都能看上囫囵戏,一般也只是开头看不到,如门口看得紧混不进去,越墙又溜不进去,那就只能看看“放趟戏”了。等戏或电影演了一半后,收票人撤去后就可以自由进场了,这就叫做“放趟”。看一半或只能看个结尾是常事。尽管这样,我们的心里也总是美滋滋的,我们觉得“放趟戏”看着来劲,因戏或电影到大结局时场面都很精彩。
在乡村度过的孩童时光,采用挤门口,翻墙头看“白戏”,无可奈何时等看“放趟戏”的次数可谓不计其数,看过的什么影剧大都忘掉了,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数电影《白毛女》、《洪湖赤卫队》了。如今坐在家庭影院就可一饱眼福,想看什么放什么,乡下也都有室内影剧院。儿时看“白戏”的经历,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五 : 看戏
看惯了偶像剧,历史剧,青春剧,今天偶尔看了一个戏曲电影,我被剧中人情真意切的唱腔感动的掉了很多的眼泪,之后反倒觉得心中有了一丝轻松,看来人真的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掉几滴眼泪来释放一下情绪和心情。
其实,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戏,不管什么剧种,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在我上了学认识了很多字后,村里放电影,如果是戏曲片,放映场前站的坐的全部都是大人,只有我一个小孩,在那儿看的如醉如痴,随着剧情的发展或哭或笑,有时,大人们会笑我,说我怎么能看懂呢?但是他们错了,我真的看懂了,只有真的懂了,我才会笑,才会流泪。我觉得我现在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儿时的这些经历分不开。
妈妈不识字,但是很会唱戏。记得小时候妈妈让我帮她在灯下掰棉壳——就是把没有长开花的棉壳掰开把里面棉花拽出来。棉壳很硬,只掰几个下来,手就会被硌得很疼。每年,一到秋天,生产队都会分任务,妈妈一个人是干不完的。为了哄着我干活,妈妈就一边让我帮她干活,一边教我唱戏、或者唱歌。每到这时候,我就非常安静,很认真地跟她学,我同龄的小伙伴也很爱围在妈妈身边听她唱。在所有同龄的小朋友当中,我会唱的歌最多,而且,他们都不会唱戏,只有我会。我想,如果有条件,或许我也会成为歌唱家呢!
大一些后,家里比较宽裕一些了,爸爸买了收音机,它就成了我的最爱。我每天都要趴在收音机跟前听歌、听戏、听评书。我一下子就觉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快乐来自于那个神奇的盒子。
很喜欢音乐,不管是高兴、伤心我都能在音乐里找到共鸣,很喜欢戏曲,因为每出戏都能让我体会一种生活。
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爱听戏似乎很不入流,但我却是情有独钟,每当走到护城河边上,看到凉亭下那些老人在咿咿呀呀,有板有眼的开唱时,就觉得他们的生活真是又潇洒又有韵味,是一种交流,又是一种享受!我想,等我老了,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像他们一样快乐的生活!(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本文标题:看戏-看戏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