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辛酉政变的影响-慈禧策动辛酉政变之谜:谁是辛酉政变真正的主谋

发布时间:2018-05-10 所属栏目:辛酉政变电影

一 : 慈禧策动辛酉政变之谜:谁是辛酉政变真正的主谋

61阅读/ www.61k.net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于热河行宫,遗命以六岁的皇长子载淳继位,并派怡亲王载垣等八人,“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不满肃顺等人的跋扈专擅,与顾命大臣为争夺最高统治权发生矛盾。与恭亲王奕訢携手发动了“辛酉政变”,于是“顾命”体制变为“垂帘”体制。那么,究竟谁是这次政变的主谋,是慈禧吗?还是另有其人?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崩于热河行宫,遗命以六岁的皇长子载淳继位,并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额驸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待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卜寺少卿焦佑瀛总共八人,“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这就是清朝家法中的“顾命”制度。慈安太后和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甘大权旁落和扼喉之忧的处境,不满肃顺等人的跋扈专擅,与顾命大臣为争夺最高统治权发生矛盾。

八月初一日,文宗异母弟恭亲王奕訢至热河值殷奠叩谒梓宫,慈安、慈禧以叙家常为名召见,密商合力对付肃顺。九月三十日,两太后召见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贾祯和军机大臣文祥等,控诉顾命大臣,正试提出垂帘听政,恭亲王遂奉旨派亲兵突然抓捕了载垣和端华。同时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宣奉旨前往途中拿问肃顺,押解来京。十月初一日,上谕授恭亲王为“议政王”,并掌管军机处,以后又受命为内务府大臣,并赏食双棒,以示优礼。户部左侍郎文祥、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鸿胪寺少卿曹毓英在军机大臣上见习行走。十月初六日,上谕赐令载垣、端华自尽,斩决肃顺,其余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五人被解任。党援形迹最密者吏部尚书陈孚恩流放新疆,资财被查抄;踪迹最密者黄宗汉被革职,永不叙用;外间有烦言者侍郎刘昆、成琦、太卜寺少卿德克律太、候补京堂富绩也被革职。

二 : 对辛酉政变的分析

摘 要: 19世纪中后期,清廷内部爆发了一场权力之争,导致统治集团的分化。1860年9月,咸丰帝逃到热河,并于1861年8月病死。遗命肃顺、载垣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总摄朝政,辅佐年幼的儿子载淳。慈禧太后和奕等人联合夺取了最高统治权,史称“辛酉政变”。

关键词:清廷 权力之争 辛酉政变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98-01
一、咸丰帝之死
1860年(咸丰十年)9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带领皇妃、皇子和一批王公大臣逃往热河,这样朝廷内部形成了两个政治中心:在热河肃顺等人总揽大全,在京师以恭亲王奕为首的大多数官僚掌权,咸丰帝在逃离京师时,令奕以钦差大臣身份留守京师,以办理抚局。而奕的外交活动令咸丰帝非常不满。随局势吃紧,咸丰帝自知重病难愈,让肃顺拟遗诏,任命肃顺、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而把奕排挤出领导核心之列。咸丰帝“厌廷臣习于因循”,肃顺又善于揣摩帝意,致使一批显赫朝臣被排挤出局,如周培祖等。肃顺等人与奕和慈禧太后的矛盾也在发展。早在京师时慈禧就干政,时常喜欢代皇帝批阅奏折。这种霸道好胜的作风自然会引起肃顺等权臣的不满。在热河咸丰帝曾在病重时与肃顺商讨身后事,语及慈禧,多有中伤之处。他说:“帝晚年颇不满意于慈禧,以其佻巧奸诈,将来必以母后擅权,破坏祖训”,并与肃顺密谋,以赐死待之。这事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所以她对肃顺等权臣恨之入骨,而肃顺等权贵在热河也是飞扬跋扈,早已激起慈禧太后的怨恨。她认为,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先发制人。这是她发动政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慈禧来说,生死在此一举,如果成功,既能掌权,又能除掉肃顺等权臣,以解自己心头之恨。 咸丰帝在皇子尚幼的情况下,费劲心机安排身后事。他既得把辅政大权交给可信赖的重臣,又得防止皇室宗亲发动政变。他利用宫廷中的各种矛盾,使各派势力互相牵制,以给皇子登基制造可靠的环境。为防贵妃日后以“母以子贵”之意排挤皇后钮轱禄氏,给了皇后一道手谕:“懿贵妃绝非善辈,切不可等闲视之,若她以后安分守己,应始终待之以礼,若她失行彰著,则可召集廷臣,宣旨赐死,以杜后患。”同时赐了一枚权力“御赏”印章。对慈禧太后期望她尽生母之责,对年幼的皇子谆谆教诲。为保证皇子继位后有实权,将“同道堂”印交给慈禧太后。不难看出,咸丰帝用心良苦,临终前做这种安排其意图在于牵制辅政大臣。另外,命肃顺等八大臣要:“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咸丰帝的亲信近臣们首先取得了万众瞩目的中枢大权。他是想借助这些有政治经验的亲信大臣的集体智慧,尽可能地辅佐皇子成就中兴之业。通过这种互相制约的制权之术,至少能防止八大臣借机篡权,不至于欺负年幼的皇子,以保证皇权牢牢地控制在爱新觉罗家族手里。从长远来看,这种制衡措施是不可能持久的,因为慈禧太后与肃顺集团两派势力都握有实权,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必然会激化,最终必定会出现火拼的局面。
二、各种矛盾激化
咸丰帝于1861年病逝,载淳登上皇位。从此各派势力都在窥视着权力的宝座,伺机而动。尤其是慈禧太后不甘心拱手听命于辅政大臣。但以她当时手中的权力还难于肃顺集团抗衡。她必须要与奕合作,才有力量展开争夺政权的斗争。而奕没在辅佐之列,心中的怨恨就倾注于八大臣身上。所以奕和慈禧太后的意图一拍即合。斗争起初是由御史董元醇的奏折引发的,他写道:“现值天下多事之秋,皇帝陛下以冲龄践祚,所赖一切政务,皇太后斟酌尽善,此诚国家之福也!臣以为即宣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皇太后权理朝政,另简亲王辅政”。奏折显然导出了西太后恋权的心思,亲王辅政,导出了奕的心思。尽管如此,八大臣极力否决董元醇的(www.61k.com]奏折,反对皇后权理朝政。在这次廷争之后,慈禧太后表面上做出了让步,实际上是她的缓兵之计。肃顺集团也误以为经过他们的示威,已经风平浪静,自以为有先帝的遗命更加嚣张。在许多大臣眼中,他们似乎有“挟天子而令天下”的用心。另外,肃顺集团与朝中许多大臣的关系甚微,使他们逐渐处于孤立。特别是执掌兵权的一些实力派官僚,或明或暗地支持奕和慈禧太后,对八大臣却是阴奉阳违,由此看来,赞襄政务大臣表面上权倾朝野,实际上他们手中的权力缺乏稳固的根基,在辅政过程中,积累了较多仇怨,就很难经受政治风浪的考验。总之,咸丰帝的去世,使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原本存在的矛盾不断激化,两宫太后与奕合作部署,正式启动了政变的过程。首先,是借机削去载垣等人的兵权,1861年9月7日,慈禧太后以小皇帝名义下令对辅政大臣加官晋职,以示信任与重用。八大臣面奏慈禧太后时假惺惺地说:“因差务较繁,请将管理处所,恳恩酌量改派。”其意想讨好慈禧太后,而慈禧便顺水推舟,准其所请,乘机解除了八大臣的要职。此举甚为高明,其真实意图是“外示优礼,实则夺其兵权”。看似合情合理,但足以致命。另外,慈禧积极争取军队的支持。当时蒙古都统胜保在奕的授意下,猖言要“清君侧,肃顺等颇忌惮之” 胜保此行有双重政治意义,对肃顺等人是政治示威,警告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对慈禧是效忠以示他对太后的支持。
三、八大臣辅政体制的结束
1861年9月20日,由肃顺护送咸丰灵柩,两宫太后先回京。这在客观上为慈禧提供了机会,把核心人物肃顺与其他权臣分开,使其首尾难顾,以便各个击破。到京后,慈禧在众人面前说载垣等人欺负她们孤儿寡母,其真实目的是期望众人的同情和支持。果然,大学士周祖培等人声称:“惟是权 不可下移,移则日替;礼不可稍渝,渝则弊生,且赞襄之义乃佐助而非主持也”。9月30日早晨,两太后召集奕、文祥等人,励诉八大臣的罪行,为服天下,特谕:肃顺、载垣、端华解任;其他五人腿出军机处。为防止因政变而引起的朝局动荡,慈禧太后宣布:“力除积习,若有专擅不臣者,文武大臣可行据实参奏,立予治罪,有人倘或不自检束,载垣等人是例” 同时奕、文祥等人加官晋级。这些做法,一方面表示新政权对将帅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在警告朝中大臣不要妄动,有杀鸡儆猴之意。重用了像曾国藩等一些人才,主要是想利用他们去扑灭太平天国起义。八大臣辅政体制结束以后,慈禧和奕彻底取得这场宫廷政变的胜利,因发生在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
参考文献
[1]赵尔巽. 清史稿?肃顺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86.卷五八七
[2] [3]李治亭.清史[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598、1607、
[4] [7]萧一山.清代通史[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1461、1471.
[5]薛福成. 庸庵笔记[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3. 19.
[6] 赵尔巽. 清史稿?胜保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11877.
[8]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42.

三 : 清朝辛酉政变是怎么发生的 辛酉政变杀八大臣

清朝辛酉政变

学习过历史的人应该都对清朝辛酉政变印象深刻,这场政变发生在风云激荡、社会急剧变革的晚清时期,这场政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命运,造就了一个没落的封建社会女子主政、垂帘听政的时代,也直接加速了近代的中国丧权辱国,一步步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www.61k.com]那么,清朝辛酉政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辛酉政变 清朝辛酉政变是怎么发生的 辛酉政变杀八大臣

慈禧照片

说到清朝辛酉政变,就不能不说起慈禧太后,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争议颇多的清王朝把持朝政、主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主,在她野心勃勃的谋划下,最终酝酿并主导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宫廷政变。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其临终前确定了皇位继承人,就是懿贵妃6岁的儿子载淳,懿贵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又任命了亲信8人为“赞镶政务大臣”以辅佐年幼的皇帝。

咸丰帝死后,对权位觊觎多时的慈禧太后受到八大顾命大臣的牵制,她急不可耐地寻找联盟和时机除掉这八人。慈禧首先找到的联盟者是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由于奕?受到皇帝哥哥的猜忌而未被列入顾命大臣之中,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心有不甘的奕?一接到慈禧联合的暗号后立刻乔装成萨满面见慈禧,两人一拍即合。在八大臣运送咸丰帝遗体回京时,慈禧抢先一步回到皇宫召见恭亲王奕?,随即发动政变,八大臣被问罪,奕?掌握权利核心。辛酉政变终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落下帷幕。

辛酉政变杀八大臣

辛酉政变杀八大臣是晚清一场宫廷政变的结果。咸丰帝任命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来辅佐自己的儿子,这些人包括皇帝的亲属,就是所谓的皇亲贵胄,然后是皇帝身边亲信,及军机大。最终八人被咸丰帝任命为“赞镶政务大臣”,又叫“顾命大臣”以辅佐他的儿子当皇帝。

辛酉政变 清朝辛酉政变是怎么发生的 辛酉政变杀八大臣

慈禧照片

咸丰帝死后,又是怎么发生辛酉政变杀八大臣的事呢?这都源于两大股政治势力争夺核心权利的结果。八大臣代表了朝中大臣抑制帝后专权的派系,而以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为代表的帝后、帝胤势力,他们不满八大臣辅政,急于夺权。咸丰帝授予两宫太后印章,八大臣施政必须要有两宫太后印章才可行。这使得八大臣不能完全施展政治影响。而八大臣不能容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处处限制,也使得帝后党十分不满,必欲处置而后快。所以,辛酉政变杀八大臣的发生是必然的结果。

辛酉政变 清朝辛酉政变是怎么发生的 辛酉政变杀八大臣

首先,八大顾命大臣是没有实权的,他们施政受到太后两枚印章的牵制,没有印章,他们就无法下达政令。(www.61k.com]其次,咸丰帝将印章授予太后,等于将政事的最终决定权交给了女主,而将八大臣的权利架空。再次,咸丰帝并未将自己的兄弟妥善安置,比如恭亲王奕?,他的皇帝哥哥并不信任他而将他排除在权利核心之外,使其最终与慈禧共同发动政变,除掉了八大臣,实现了慈禧太后的独裁。

本文标题:辛酉政变的影响-慈禧策动辛酉政变之谜:谁是辛酉政变真正的主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669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