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8-04-28 所属栏目:爱月轩笔记

一 :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淡淡的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www.61k.com)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的伫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天地之间,久久在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哺,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这是我很喜欢的故事的最后那段文字,来自《穆斯林的葬礼》。美贯穿了整个故事,留给人四字印象“铭心的美”。

首先是凄美。读完时,我已是泪流满面了,我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呢?

其次是结构美。这是一本关于穆斯林家庭的书,作家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用了回忆交叉的方式写出三代人的故事。每一章的名字都很特别。全是两个字,而且第一个字都是“月”、“玉”交替出现。“月”与“玉”都会发出一种淡淡的的光。朦朦胧胧,如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雾如烟,如云如纱。(www.61k.com]只看题目就感觉很美。“月”与“玉”在我的意识里,都会发出一种淡淡的,丝丝缕缕的光。如雾如烟,如云如纱。两者都是难以得到的。“月”只属于天空,惟有深蓝的天空才能衬出月光的冷与美,才有高处不胜寒的境界。有“月”字的章节都是写小主人公新月的。而“玉”则是适合欣赏,而不适合拥有,像玉王韩子奇,拥有了玉,成了玉王,到最后还是失去了玉。可以说,我是带着这种朦胧的美读下去的。读了一大半,那种美还是附丽着,它挥之不去。序曲中的“月梦”就像梦中一样朦胧,“晨曦熹微,小巷清幽”,“天和地是灰色的”,“砖和瓦是灰色的”,那个她,“夜夜沉醉在梦中”“不愿醒来”的她,是一个谜,它仿佛是从梦中走来,全身还带着梦一样的水汽,眼神朦胧而忧伤,她引发了我对这个穆斯林的好奇,“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怎样的两个世界,答案得自己找。

那两个世界,一章章地轮番出现,那个答案难找。其中一个世界是上一代的,是新月的爸爸那一代的世界,另一个世界时下一代的,是新月这一代的。刚刚在这一个世界发现动情处,这一章却完了,轮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深深地吸一口气,重新投入另一个世界,也带着上一章的感情读,因此,这两个世界不是分开的,不着边际的。后来,我知道了单数(一,三,五??)章节是讲玉王的,而双数(二,四,六??)是讲新月的。若是以前我肯定会把两个世界分开来理解,或者说把两个世界的情感分开来感受,但看《穆斯林的葬礼》时,我从来都不想破坏这种悬念美。

再次是自然美。书中大部分人物的美不是用丑的形象衬托出来的,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因此是很自然的,看不出刻意的雕凿。[www.61k.com)琢玉高手梁亦清在沙沙的磨玉声中的那种“心中只有玉”的专注很美;两姐妹壁儿和玉儿拿着绿茸茸的盛着玛瑙似的樱桃的鲜荷叶,很美;易卜拉欣捧着清凉的滑腻的玉婉,失了魂的陶醉很美;新月在北大的未名湖畔上的石阶上坐着凝神阅读很美。

小主人公新月有一种“不必特别地打扮自己,便有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这种美含有简爱的刚强,非林黛玉式的凄美,袭人式的柔美,宝钗的刚美,。喜欢新月是因为她的自信。高考时,新月自信地只填了第一志愿,没有填第二志愿,她不愿意给自己退路,当时我就为她拍掌叫好。新月凭着她的努力及自信考上了北大,当新月毕竟不成熟,她也有不自信的时候,面对对手会感到不安,担心被打败,同时又不甘心落后,这样新月这个形象才丰满,真实。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花季少女,却又心脏病,但病魔带来了爱情。新月的老师楚雁潮深深地爱上了新月,并默默地为她做这一切,他们之间的爱没有轰轰烈烈,海誓山盟,但却真挚感人,这也增加了主人公的美。

刚合上书,我曾疑惑:《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还是像霍达所说的“无意在作品中阐发什么主题”?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在奥立佛·亨特向梁玉冰求婚时,梁玉冰以种族的不同为借口拒绝了。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在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就像楚雁潮所说的“我尊重你们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主张和平和仁爱,这其实也是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美好的愿望;信仰使人高尚,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虔诚的信徒是令人尊重的;我并且尊重你们的生活习惯。(www.61k.com)我想,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是的,天下一家亲,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开篇上的“穆斯林的葬礼上的祈祷”所说的“宽恕我们这些人”中的“我们”是指全世界吧!穆斯林为着全世界祈福。通过穆斯林的葬礼,我们希望那条界限可以抹掉。我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起名叫“穆斯林的葬礼”了。让存在着民族歧视的都埋葬了吧!这一场葬礼后,全世界的人没有了障碍,天下一家亲。在新月的葬礼上,不是有汉人(楚雁潮)参加了吗?而且他还为新月试坑(试坑—穆斯林向亡人最好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一规定的打破,不正是作者心中的呼声?

在美的背后,是作者敏锐的眼睛,是读者畅意的感受。霍达所挖掘的不仅仅是美,是世界要求的呼声;读者所感受的不仅仅是美,是来自心灵被诠释了的畅快的感受。爱,没有国界的。

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名句也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当然并不是人间处处都有这样的意境,所以人们才需要这样的意境。人是本能的追求美的。如果我们用爱、自由和美来抗拒暴雨、抗拒狂风、抗拒霜刀雪剑,我们就有了必胜的信心。

二 : 葬爱笔记

月如水,情依然

2011年秋长春午夜11点30分苏烟月:日记

夜已沉寂,心事却缠绕,带着无法言语的痛,带着因你而妩媚的柔情,在脑海中描绘着你的轮廓,一遍又一遍。我知道,在远方那个灯火辉煌的都市,有一个同样无法入睡的你。黯然思恋的落寞男人,无奈憔悴的悲伤女子。我们之间,没有所谓刻骨铭心;没有所谓海誓山盟;没有所谓曾经拥有;只有君恨我生早我恨君生迟的哀怨,彼此明了的相知和永远不能说出口的爱恋。把醉人的一抹心动抛在风中,还有什么好伤感的。淡淡的问候和思念就是我给你的温存,月如水,情依然。

在这深秋的黑夜,相隔千里的两颗心却如此相通。伴着那首伤感的《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在伤情的歌声中倚窗远眺,向着你的方向遥遥举杯,就这样吧,在这杯红的像血一样的酒里结束。爱又如何,终究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在薄醉里舞墨,在微醺中挥洒心酸,我们的相识是错。动了情,碎了心,把自己弄的遍体鳞伤,最后永远的走在没有彼此的风景里,慢慢的变老,慢慢的变成回忆。

换掉自己的电话号码,删掉那些我用心收藏的短信,于深秋的萧索里,葬掉那颗爱你的心不再奢望下一季的繁华。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将永远的消失在(www.61k.com]你的世界里,这些沾满泪痕的文字是我留给你的最后纪念。对不起,我爱你却不能心疼你;对不起,我爱你却不能给你幸福;对不起,我爱你却只能舍弃你。从此,遗忘就彻底吧,你我不要再继续;从此,错过就释怀吧,你我不要再哀伤;从此,你我陌路,后会无期。

我遗失的心,你会珍藏吗

2011年秋广州凌晨1点10分莫凡:日记

夜深沉,月朦胧,今晚放纵自己。在悲伤的音乐里,任思绪飘舞,去思念那个不该想的人。在满溢的酒杯中,任由脆弱淹没全身,让酒精腐蚀所有的感觉,冰凉透骨,痛彻心腑。那些曾经的话语,清晰重现。如果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会是我今生难言的痛,我宁愿选择错过;如果注定今生要在对你的回忆眷恋中度过,我宁愿就在此刻睡去不再醒来。

你可知道每一个孤单的晚上,我都会在阳台上遥望你的方向,想像此刻的你枕在另一个男人臂弯的妩媚,心如刀搅,嫉妒如狂。就是因为比我早遇见了你,他就可以如此名正言顺的用一纸婚约困住你。无助的用酒精来麻痹自己,才能熬过这无情冰冷的漫漫长夜。

多少忧伤;多少爱恋;多少无奈才堆积成今日悲伤的我。只因没有在你最美的年华相遇,所以那个初秋的邂逅才造就了这个深秋的别离,曾经的美丽不过是繁华一场后的恒久永寂。我明白在你心里,我永远占有一席之地,而在我心里的某一角落也永远为你而留。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是我心底最深的眷恋。

带着满心的惆怅和寂寞,一遍遍的徘徊在你的空间;一遍遍的翻看你的相片。这仿佛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看着照片上巧笑嫣然的你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不知道这样的煎熬还会多久,也不知道这样的痛何时才是尽头。我只知道我真的很爱你,爱的很苦;爱的很累;爱的伤痕累累。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可是我的一心人却已是别人的妻,这让我如何不遗憾如何不心酸。我时常在想把你忘记了,是不是我就会快乐很多,可是我找不到忘记的路,寻不回丢失的心也走不出这片伤心的海。爱上此生不能牵手的你是我今生最深的痛楚,无奈的走开你是否仍记得这份天边的眷恋。

PS:这是我朋友一段纠缠了俩年多的感情,我是最清楚的第三者。说第三者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我的介绍他们才会相识,因为两个都是我朋友,所以我变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倾诉者。因为太过了解,所以不知不觉间,感了他们的感,伤了他们的伤。他们什么也没有做过,都是道德而理性的人。可是感情是控制不住的,心里的殇和遗憾是无法避免,这样一种暧昧是最具伤害性的。作为最清楚真相的我,心里也是为他们难过伤感。却无能无力。这是我当初在他们第一次疏远对方时,以他们为原型写的旧文。早上翻看旧文时忽然发现,又是九月了,他们相识的日子,虽然那些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大家仍是朋友。可仍让我心里感触了一阵,于是整理了两篇发表出来,算是祭奠他们那份彼此明了却永难开口的爱恋吧。

三 : 一本三观不正的奇书——读《穆斯林的葬礼》

一本三观不正的奇书——读《穆斯林的葬礼》


在最近看的书里,《穆斯林的葬礼》无疑是让我觉得恶心一本。冰心说这是一本奇书,我也认同,奇就奇在这样三观不正的书,竟然能获奖,竟然被吹捧了那么多年,并在90年代的大学中广外流传,荼毒生灵。

一开始选择这本书,是被它宏大的名字吸引,而且也知道它被改编成电影,名声在外。想着穆斯林的题材,有着如此深厚的宗教底蕴与历史沉积,应该是如歌似泣,跌宕起伏,犹如史诗,会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本有分量的作品,毕竟,这本书头上还顶着矛盾文学奖的光环。但看完之后发现,不单人不可貌相,连书也是,但凭一个书名与所谓的光环判断其可读性,是极度不靠谱的事情。

虽然这本书叫做《穆斯林的葬礼》,但我很想问作者,除了故事里的主角一家身份被设定为穆斯林以外,整个故事的内容和情节的发展跟穆斯林这个身份有什么关系吗?一个以制玉起家的古玩斋,在经历二战与文革的冲击下起落跌宕,中间夹杂两代人的爱恨纠缠、姻缘聚散,但问题是,这些不都是经历了那个大时代的所有中国家族所经历的共同命运吗?跟你的穆斯林身份有什么联系啊?如果将这个故事背景放江南,将古玩斋换成丝绸庄,不就是活脱脱一出《凤穿牡丹》的剧情吗?不是你写下礼拜,说几句真主保佑就能代表穆斯林文化的,一个寻常的故事情节与设置,却硬披起穆斯林的外衣,以几个痴男怨女狗血故事就冠以宗教群体的名号,用现在的话来说,活脱脱就是一个标题党。

我不知道茅盾文学[www.61k.com]奖奖的评选标准如何,但如果犹如知音体的腔调都能获奖,真是令人无法信服。整本书顺手拈来都是这样令人掉一地的鸡皮的句子:“他想起“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明月给了他多少灵感,多少诗情,多少欢乐,多少慰藉!从举杯邀月,到扑月而死,一生明月常为伴,此心永驻清光里!啊,诗人是幸福的……”;“啊,新月什么话也不必说了,她所深深爱着的这个人,心是用水晶、用钻石砌成的,像水晶那样透明,像钻石那样坚实。”这样做作的文字都拿奖,真心替琼瑶委屈,她已经用这样的语言写了几十年了,而且写得比作者更多更好。凭什么这本书就是阳春白雪,琼瑶就是通俗文学啊?

但最令人觉得三观尽毁的是当中梁冰玉和韩子奇的爱恨纠缠。在伊斯兰教义中,通奸是与酗酒、偷窃、抢劫等行为并列为六大罪行,犯此罪行的已婚男女,将处于100鞭刑并以石头击毙,更别说是勾搭姐夫的乱伦通奸了。但这样的一段关系,在作者笔下成了五四进步女青年追求纯真爱情的典范,一句真心相爱,就可以抹杀与一手养大自己的姐姐之前的恩情,横刀夺爱却依然理直气壮;依仗自己是燕京大学的高才生,多见了几个洋人多认识几个字,就认为自己思想进步,拒接做妾,声称姐姐是前妻,自己才是正室,居然还觉得可怜姐姐愚昧;面对姐姐的愤怒与责难,竟然觉得自己的纯真爱情不被理解,人格被侮辱,姐姐不念自己思乡之苦。家庭缺乏温暖。一个背德乱伦的第三者反而高举起时代进步的大旗,这样的情节,算是怎样的价值观啊?

我不是不能理解她与姐夫在异邦战乱中的结合,毕竟在一个朝生夕死的年代,在举目无亲的异域,生命是很脆弱的,需要彼此的温暖才能找到生存下去的力量与支持。但至少她得明白,她的所作所为,那怕真的出于真爱,都是对另个人的伤害与掠夺,而且那个人还是抚养自己成人的胞姐。而对被自己伤害的人心怀愧疚,是为人基本的羞耻之心,与你笃信何种宗教无关。无论是爱情与自由,都是伟大的话题,但并不是人类最高的标准与唯一的价值观,任何打着这样的旗号而践踏他们、损害他人的行为,都是自私与不道德的,而将你的追求建立在对他人生活的破坏欲毁灭中,更是低劣的行为,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你的追求买单,你口中的自由进步并不见得比别人寻常的一粥一饭伟大。这样一段畸形的感情、这样一种自私无情的行为在作者眼却里成为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并且得到文艺界与社会的认同,怪不得49年之后,中国的道德水平直线下落。

当然,最三观不正的,我觉得是茅盾文学奖。好歹都是中国一个有分量的文学奖,好歹在里面混的都是读过书、识写字,见过世面标榜有精神层次的作家,竟然能认同这样的一种价值观,无怪当今世道男人越来越肆无忌惮,女人越来越寡廉少耻。

本文标题: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21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