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望岳 赏析 30字左右
望岳 赏析 30字左右
《望 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早期作品,其时诗人正年少气盛,“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一路游历到山东泰山 ,为泰山的壮丽景色所折服,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意译: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你站在齐鲁大地之上远远望去,就可见那青翠的山色横亘绵延,没有尽头;这是天地的造化、大自然的钟情,将天地间的神奇和秀美会集于此啊.你看,山南山北,一边明亮秀丽、一边暮色黯然,如同阴阳相割、晨昏鲜明,却又和谐共处,蔚为奇观.登顶而望,山间云气蒸腾,层层叠叠,如海浪涛涛不绝,令人心怀荡涤,胸襟大开;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群起群落,次第隐入茫茫林野,消失在视线之中.来吧,加把劲,让我们攀上泰山的极顶,俯瞰周边群山,体验那鹤立鸡群,睥藐天下的快感吧!
赏析:从远望到近赏,从山外到山中,从仰视到俯瞰,诗人为泰山的绝美峻秀、鹤立鸡群而心折,由此引发胸中豪气,恃才而自负,借泰山暗衬胸怀,欲在世间一展抱负,实现辅君治世、造福苍生的人生目标!
二 : 《望岳》赏析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选自《杜少陵集》
3、词义: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钟神秀: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钟:聚集,集
中。
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割:划分
荡胸:涤荡心胸。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该当,终当。
绝顶:顶峰。
4、背景:杜甫应举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5、【诗文解释】
首联: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从齐到鲁都可
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
颔联: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
明暗不同。
颈联:(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
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飞鸟都尽收眼底。
尾联: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
得低矮渺小。
6、改写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大自然给你的偏爱,使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7、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了东岳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8、艺术手法:
(1)语言凝练,对仗工整。
对偶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 ,颔联是近望 ,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
(4)虚实结合。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上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赏析题:
1、诗歌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词语加以品析。
“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割”,是划分的意思,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三 : 《望岳》赏析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www.61k.com]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选自《杜少陵集》
3、词义: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钟神秀: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钟:聚集,集
中。
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割:划分
荡胸:涤荡心胸。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该当,终当。
绝顶:顶峰。
4、背景:杜甫应举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望岳赏析 《望岳》赏析
5、【诗文解释】
首联: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从齐到鲁都可
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www.61k.com)
颔联: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
明暗不同。
颈联:(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
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飞鸟都尽收眼底。
尾联: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
得低矮渺小。
6、改写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大自然给你的偏爱,使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7、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了东岳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8、艺术手法:
(1)语言凝练,对仗工整。
望岳赏析 《望岳》赏析
对偶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www.61k.com]
(2)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 ,颔联是近望 ,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
(4)虚实结合。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上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赏析题:
1、诗歌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词语加以品析。
“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割”,是划分的意思,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望岳赏析 《望岳》赏析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www.61k.com)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四 : 望岳赏析 73
【诗文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1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2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5个字时说“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5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1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1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表现了1种积极用世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不愧是怀有大志者的诗作,
久仰泰山大名,自古以壮丽巍峨闻名。大唐这片沃土上的山河,总能激起我心中那股高昂的澎流。今日有幸一览泰山风采,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
一路走来,到齐鲁地区内便望见了泰山的衣角,隐约在前方,碧绿一片,与天际交接处,彷佛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素来只闻泰山高大雄伟,如今眼前连亘蜿蜒、青色映城的山脉,让我莫名有种想敞开心怀的冲动。一座山让人感觉高大的时候,不只是登顶之刻,当你在远处眺望它时仍感壮阔,它便真正做到了“高大雄伟”。
路程继续往下走,泰山真的近在眼前了。比想象中的高耸还要甚之,意志不强者必感高不可攀。远望而去它像1个巨人般,坚忍笃定,高大却不单薄,也有稳如巨人的沉稳之心。这种壮丽之美,是其他山河所不能媲美的。似道家深不可测的阴阳八卦,由于地势方位,泰山分为阴阳两面,南面青色如许,北面神秘莫测,加上山中密布的青松绿木,彷佛使人置身1个奇幻美丽、集壮美与秀美于一身的仙境。不得不说,老天也如此偏爱泰山。
不得不停下脚步,仔细聆听鸟语花香的自然之声,但却只能闻其声不见其形。小巧的鸟儿即时从前方飞来,人的视线也很难捕捉到密布树木中它的身影。在泰山面前,一切显得如此渺小。向上仰望,山顶朦胧在云里雾里,高深莫测,却没有引诱人“1步登天”的冲动,反而让你深感沉稳,心胸震荡,认清自己的轻浮渺小,懂得需要脚踏实地地接受考验。我只有在此感慨称,在此敞开心怀。再优美的句子也描绘不出与泰山交心时震撼纯朴的感受。
今日虽只是观望此山,但所获感受颇为震撼我心,每个人的一生究如泰山,所将承受的磨练往往会比想象中高大,我们则需沉稳坚强,勇敢面对。终有一天,我会登上这巨山之巅,我坚信,坚毅地克服重重困难后,必能看到众山拜倒脚下的壮景。我也将像泰山般,骄傲的屹立在我的人生之巅。
请运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一段话,来表现一位名人的宽广胸襟和远大抱负,不少于50字谢谢啊:
蔺相如为了外御强秦,内图兴赵,面对廉颇多次的无理羞辱隐忍以对。当他的举动终于感动了廉颇,实现“将相和”的时候,当秦国对于团结一心的赵国将相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些为了国家的利益(“远大抱负”)而忍辱负
重、不计私人恩怨(“宽广胸襟”)的人,所具有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英雄气魄。
平时总感觉世事无聊,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活得风光.
为了使自己能够提高,
我开始努力向前跑,
看了很多的书学了一些技巧.
得到了一些叫好,
为了更大的提高,
我又去寻找更好的教导.
通过几个领导,
去了北京的高校,
高校的教导使我有了回报.
我决定加快,
那就要参加各种稽考.
考完后,得到了称号.
做了小的领导.
给群众很多的指导.
上司也为我叫好,
认为我这样的人很少,
他向中央作了汇报.
中央决定把我上调.
先是让我当个上校,然后就是大校.
为了得到工作得更好,
我老是读书到天晓.
终天得到天大的喜报,
让我去当督导.
当我当了督导,
指导单位真的不少,
当我站在讲台,
不禁心中念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1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
(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
师:呵,读错了1个字,2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泰,邀我至田家。”
(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儿老师板书:朗读》
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的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啦。你们听老师把《过故人庄》吟读一遍。
(老师示范吟读《过故人庄》)
师:你们看,吟诗和朗读,吟读的味道就是足一点。好,下面请同学们学着吟读《过故人庄》。
(学生大声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师:“斜”字可以读为“xiá”,“家”、“斜”、“花”是押韵的。好,咱们再来吟诵一次。
(学生齐吟《过故人庄》)
师:“合”字读得特别好,”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但第三句情感没有读出来。
(老师吟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师: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好,再试读一次。
(学生再次吟读《过故人庄》)
师:这一次味道就读出来了,老师为你们喝彩。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揣摩揣摩,自己吟读《游山西村》。
(学生自由吟读。老师请一女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夜叩门”3个字还要读得有意境一点。
(老师吟读:“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读出叩你家的门到你家来作客的快乐情感。
(学生齐声吟读《游山西村》)
师: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两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师:现在咱们再做1个“预备动作”,老师先以《游山西村》为例进行示范。大家读,老师译,注意听老师对“押韵”的处理。
(学生吟读,老师示范)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莫笑腊月里农家的那一杯浑酒,丰年有足够的鸡和猪把客挽留。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一重重山啊一道道水,好像是无路可走;谁知花明柳暗又1个村庄在前头。 生:“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师:策声鼓声紧紧追随,春日的集会就在前头,那简朴的衣服头饰说明古风尚存。 生:“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师:今后若有月下漫步的闲情,说不定什么时候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
师:下面你们来译《过故人庄》。我来读诗,你们译。先来试一下,看看它应该押什么韵。
(学生依据课文注释译诗)
师:建议你们翻译的时候,将“家”、“斜”、“麻”、“花”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家”、“花”可以用,中间“斜”和“麻”怎样翻译押韵,第四句和第六句怎么翻译,想一想,把这2个问题解决了,即可以诗译诗了。 (学生讨论。老师吟诗,学生再译)
师:“故人具鸡泰,邀我至回家。”
生: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来到他家。
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远处有青色的山崖。
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生:边喝酒边谈论庄稼。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生:到重阳时还来欣赏菊花。
师:这一句我是这样翻译的:“到了重阳节那一天,再来喝酒和赏菊吧。”这样朋友相邀的味道就出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翻译的还差一点诗味,现在老师来润色一下,大家读,我来译。 (学生吟诗,老师翻译)
生:“故人具鸡黍。”
师: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生:“邀我至田家。”
师: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生:“绿树村边合。”
师:村外绿树环绕。
生:“青山郭外斜。”
师: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生:“开轩面场圃。”
师: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生:“把酒话桑麻。”
师:边谈论着庄稼。
生:“待到重阳日。”
师: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生:“还来就菊花。”
师:再来赏菊和喝酒吧。这样译诗就上了层次。
师: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好,下面1个学习环节是背读。
(板书:背读)背呢,也不能让你们轻易过关,先提1个问题。老师把这两首律诗放在一起教学,肯定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呢?这两首律诗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商量一下。
(学生商量、讨论,准备回答)
生甲:这两首诗都是律诗。
生乙:这两首诗都是写作客。
生丙:这两首诗都是写农家生活。
生丁: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
师:这句话必须限制性地回答两首诗中的某一句都是写景的。
生戊:这两首诗的押韵都在最后1个字上。
望岳赏析 73_望岳赏析
师:这两首诗都是按格律押韵的。
生己: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淳朴农家生活的喜爱。
生庚:这两首诗都写了对农家生活的留恋。
师:还用肉,还用鸡。老师再提示一下,这两首诗首联都是写什么?领联都是写什么?
(学生讨论,分别回答,教师总结)
师:首联都是写作客原因,颔联都写旅途见闻,颈联都是写到农家作客,尾联都写作客的留恋。先表达心愿,写作客原因,再写所见所闻,然后就相邀。你们看,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背诵这两首诗不是很容易了吗?
(学生齐声背读)
师:下面的活动就更有意思了,也更难了我们要进行说读。(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你看“青山郭外斜”只5个字,我们可以把它说成1个长句子。“开轩面场圃”他们在打开窗户说话的时候,打谷场上堆着金色的谷子,大公鸡在喔喔地叫,鸭子也在嘎嘎地叫,还有花香从窗户飘进来……这就要有丰富的想像。
师:我现在做1个示范,我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行这样的“说读”:诗人啊,1个明朗的春日,你在青山绿水中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1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 师:同学们准备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1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
师:“故人具鸡柔,邀我至田家。
甲组一名学生:诗人啊,老朋友准备了饭菜,还冒着热气,邀请你到山水如画的田园乡间作客。
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乙组一名学生:诗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绿树把村子围了1个圈,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
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丙组一名学生: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和暖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蝴蝶在飞翔,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那么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丁组一名学生:诗人啊,这山村的景色太美了,欢迎你下次再来饮酒赏菊花。 师:老师再来接着说说尾联吧。诗人哪,喝着谈着,谈到以后的生活,可能是诗人说了一句,到九九重阳那一天,我再来喝菊花酒吧。这话说得好直率,犹如儿童般天真。也可能是主人说了一句,到重阳节这一天,再邀你来喝酒赏菊吧。这话说得好真诚,细心而热情的主人一定想到了: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别有一番悦目的情趣了。
师:对诗人说话特别有趣,可以让我们神思飞越。
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老师给它取了个名字:一诗四读。(板书:一诗四读)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这是文言诗词的1种学法。(板书)
师:课外作业:说读《游山西村》,对诗人说话。
附板书:
律诗二首
朗读
译读
背读
说读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屏显1)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
(学生朗读)
师: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再读背景材料。
(屏显2)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1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学生朗读)
师: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怀才不遇”是说,有才能但是无法施展。
师:看我们的学习任务: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屏显3)
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师:吟读之前,拿起笔划出这样几个地方。
勾画2个字。“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2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
再画2个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这2个字的含义很重要。“济”,渡过。“箸”,筷子。这2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
再画2个词。“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比喻的是1种境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为1个“云”字,“云帆”这个词显得特别高雅。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我来听一听。
(学生齐读课文)
师:好。我觉得节奏有点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教师示范四三节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如果读成“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模仿学生二二三节奏)就不行了,对不对?好,一起来读。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师:这次好听多了!聪明!我刚才听出来1个很好的地方,你们比较注意这首诗情感的抑扬。有两句我们还能再体会一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抑好还是扬好呢?一定是抑。最后一句呢?一定是扬。来,再试。第二句要比较地抑,最后一句要很好地扬。
(学生第三次齐读课文)
师:好。最后一句我们再来学读一下,跟我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太好了,有些同学读得很有感受似的。
师:下面思考1个问题:感受诗中的美句。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开始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里面的关键词。
(学生思考,批注)
师:好,我们试着来交流一下。刚才我看见大家很用心,现在来谈谈你所感受到的诗中美句。请举手发言。
(学生举手)
师:谢谢你。
生1:我觉得诗中美句是最后一句。
师:请你阐释。
生1:前面已经说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最后仍然要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表明作者虽然遭受排挤,怀才不遇,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这是1种人格美。
师: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奋发图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谢谢你。
(学生举手)
师:谢谢。
生2:我觉得第四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很美。这里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念,这种信念美我也觉得很美。
师:用典故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1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好,继续。
生3:我觉得美句是倒数第二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它说出了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心情,感叹内心的凄苦。
师:反复、反问,表达了1种悲怆的情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好像在给人1种迷茫的感觉的时候,突然又让我们眼前一亮。真美。
生4:第三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里不仅有1种描写美,而且我认为,黄河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那么容易渡过,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经雪满。这里表现他有计划的时候,大自然也仿佛在和他作对,这就表现了他在官场上的不得志和内心的忧郁。
师:前途无路可走,这里好像是实写,好像是写自然状况,实际是虚写,是用比喻来表现作者现实心情的迷惘。这里是写心情、写感觉的,它和“行路难,行路难”这个句子密切地照应。
师:好,我们把发言再集中到课文里最美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面来。
(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这个句子为什么美?我们来体会一下。
(屏显4)
乘风破浪,沧海扬帆。
意境开阔,壮思飞扬。
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师: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这样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望岳赏析 73_望岳赏析
请做记录:
(屏显5)
课中微型讲座(一) 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行路难》因警句而格外让人喜爱,是一首情韵飞扬的诗歌。
师: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
(屏显6)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生齐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这样的句子,可以超越作品、超越时代,它还将继续超越下去,给我们以教益。让我们再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
师: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理解诗中的难句。 (屏显7)
学习活动(二)说读——理解诗中的难句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理解诗中的难句。
师: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几个难句,这里我提出2个难句需要大家来阐释,这2个难句弄懂了,这首诗也就懂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第1个层面,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个层面,要阐释它的作用。好,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
师:同学之间,两两交流。
(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好了,全班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举手)
师:请你来,谢谢。
生5:我想说第三句,它有两层意思。作者想渡过黄河,但黄河结冰不能通过;他想登上太行山,但因为雪满他不能登山。这两句给我的深层感受是,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但是因为社会上、官场上的阻扰,不能让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师:嗯,很好。谢谢你的演讲。
师:而且你有1个很有个性的地方,用手势助说话。阐释得很好,我就不接着你的话继续阐释了。
生6:我选第四句。作者引用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有识人才的人发掘他,让他有一番作为。
师:第二句说得特别好,希望有人给他机会,使他得到重用,让他实现自己从政的理想。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基本上把这2个句子解释清楚了。我再来阐释一下。第三句是用喻,就是用比喻。连续用喻,来描绘自己现实的困境,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希望、憧憬、梦想,同样也是写心情。
好,我们再来学1种知识。
看屏幕。
(屏显8)
课中微型讲座(二)用典,以传情达意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意深长的诗。
师:比如说“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我们也常在口语中用到它,这就是典故。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很多都是典故。
用典是1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 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屏显9)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学生齐读)
师:你看,从表面上看,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望委以重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齐读。
(屏显10)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学生齐读)
师:2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2个句子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 再来看另外一首诗,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
(屏显1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学生齐声朗读)
师: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
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师:“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这就是话不直说。
师:警句是哪两句?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师: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用,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用典和警句都是诗歌里高层次的表达技法,我们在读古诗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
师: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各自读,大声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
师:一起来背,不能背的就读。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最后一句要按照老师教你们的来读。
学生齐声背读。
师: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儿。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屏显12)
教学结语
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
这两句话表现2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二是告诉我们,人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一、有味地朗读
1、齐读
望岳赏析 73_望岳赏析
2、要求一:“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投影)”
学生自读、试读;教师提示朗读点:“念”、“盖”、“但”3个字读的时候稍微拖长一点。
3、要求二:“读出一点宁静的气氛”(投影)
师先讲文章宁静之处——“一切景语皆情语”;提示学生注意音高;生读。
4、要求三:“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投影)
师解读这其实是1种欢乐的味道,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欣然”
师:“那一句还应该读出欣喜的感觉?”
生(讨论)
师:请举手发言
生1:“亦” ,表达朋友间的默契。
生2:“盖”表达了1种惊喜的味道。
生3:“遂”,内心的额快乐和激动。
5、合练:读出以上3个要求
师总结:初步读出了“神品”的味道。
二、有味地分析
1、投影:请试将文章进行变形
师请生思考什么是“变形”——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明确:变形即分段
2、生自选分两段或者三段
3、交流
生1:两层。 ......盖竹柏影也|....
理由:叙事|抒情、议论(按表达方式分)
生2:三层。 中庭|盖竹柏影也|至完
理由:记叙——描写——抒情
生3:三层。 起行|盖竹柏影也|到完
生4:四层。 起行|中庭|影也|到完
理由:起承转合
老师总结:本文在起承转合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分成二、三、四段,难怪学者说本文是“神品”,这种结构之美,是其他文章少有的。
三、有味地欣赏
活动:课文观感
请谈谈自己欣赏到得课文的一点之美、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
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
拜自己的理解讲给大家听
生1:比喻的手法,把月光喻为积水、薻葕
1个词“闲人”,既是自嘲又是自慰
生2:“也”与“呀”相比有种韵味
生3:“念”字,有孤单,又兼怀别人
“念”中有一喜一悲,是悲喜交加的;无“念”便无下文
生4:“欣然”
生5:“月色”比“月光”入户高妙得多
教师:“念”字,可以想象,不但是作者行动的一顿,更是情感的一转,你想啊!见到皎洁的月光多么高兴,踱步于屋前,却不曾独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生5:情感之美
教师小结:
本文美点很多,美在叙事精巧(一晚、一游、一景、一感);美在内容丰满;美在结构的灵动;美在月色的描写(一笔两写,既写月光又写月下景物);美在情感的波澜;美在“闲人”的意味。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我昨天从远隔1900公里以外的北京来到重庆。有幸跟大家一起上一节语文课,人生的缘分啊!我很高兴。但是上什么呢?大家手里还没有教材,教材在我这里呢,一会咱们发。我估计大家都会。因为我们要搞1个唐诗鉴赏。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有没有不会的,请举手?(学生笑)。
师:一起来背一遍吧!预备——起。
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尽管是第一次面对这些学生,赵老师没有冗长的开场白,而是开门见山,引入新课。既节省了时间,又体现了对学生的信任。因为赵老师估计学生都会背诵这首《早发白帝城》的。下面展示了他独特的教学方法。
师:啊!没问题。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不好说。我们今天就来搞这首诗的鉴赏。我提几个问题,大家笔答。我准备了1个纸条叫“一言心得”(出示投影片:一言心得——精诚、精炼、精彩)。
赵老师在鼓励了学生“啊!没问题”的同时,没有忘了给学生直接指出能够熟读成诵,并不代表就会鉴赏诗歌的事实。体现了1个有素养的语文老师对学生宽严有度,认真负责的精神风貌。下面我们看赵老师的“一言心得”的具体要求。
师:它有3个要求。第一,精诚,所谓精诚就是要写真诚的话,不要虚假。第二,精炼。所谓精炼就是要尽量简短,言简意赅,说多了有时侯跑调。第三,精彩。所谓精彩就是你的话不但要说明白,而且要说生动。因为我们的一言心得同时是对你鉴赏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1个检测。不要小看一言心得,它的作用很大。虽然大家今天是头一次做这个练习,但这太简单了,没问题的。我现在提出几个具体问题,请大家思考,想好了就写一言心得。 师:(边讲边板书:一、情)诗歌鉴赏1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概括的说是怎样的情感?你用1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概括就足以说完。第二,有几个关键的词请你把它的妙处说好。(边讲边板书:二、彩云、啼不住、轻舟)比如说第一句里的“彩云间”;还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这个“啼不住”怎样理解?最后“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舟”,这3个词语有很浓厚的意味。你谈谈你的体会。我的问题提完了,现在你们思考,我这边发这个纸(学生思考,老师发写一言心得的纸)。
师:谁写完了举手示意,我就收(学生开始书写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小声讨论,老师来回走动巡视。5分钟后有1人交卷,老师提醒别忘了写名字)。
提醒学生别忘了写名字,从小处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习惯,这是老师训练有素的表现。
师:(提示学生)不要太思考,也不要太犹豫,现在是跟着感觉走的时候(7分钟后陆续有人交卷,老师来回收卷,并加以分类)。
师:(10分钟后提示学生交卷)没写完的同学也交,白卷也交(老师开始集中收卷)。
赵老师用足够的耐心等学生花10分钟书写一言心得。在近5000人的会场上课到这个份上,
实属难得。因为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容易使公开课失败,会砸“名师”招牌的。看赵老师继续上课。
师:现在咱们开始讲评。有一句鉴赏的名言叫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听说过吗?
生:(小声齐答)没听说过。
师:那我告诉大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是剧中的主角。这句话是说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见解不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自己心目中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这句话揭示了文学鉴赏,包括艺术鉴赏的1个基本原理,那就是都是有主观性的、有个性的。虽然看同一部作品,却都有理解上的差异。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鉴赏也都是有客观性的。如果你看《哈姆雷特》,你脑袋里反映出的是《奥塞罗》或者是中国的“贾宝玉”,主观性就脱离了原来的作品本身,那你的鉴赏就完了。所以刚才我看了部分同学写的这首诗的感情,有两个同学答对了。其他同学说出了种种的感情。我念一下。
从一句通俗的与鉴赏有关名言讲述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听得明白,容易接受。
师:(念学生的一言心得)周思琪(音)同学说:“李白当时兴奋,为获得自由的生活高兴。”这就说到位了。请这位同学(周思琪,女)起来回答,STAND UP!,把话筒给她。非常精彩啊!(周思琪同学起立,老师提问)你的答案是说“李白当时兴奋,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为什么这么说?
生:(周思琪,显得害羞)因为他当时看什么东西都觉得很美好,比平时别人看这些东西感觉要美好一些。
师:就这些啊?
生:(周思琪)嗯。
师:哎呀!那可不对劲了。你说李白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这话从哪儿来的?
生:(周思琪)因为他当时被皇帝冤枉了,然后又被“反平”了。
师:“反平”了不对,是“平反”了(众生大笑)。哎呀!这个词可用得精彩。请坐。
尽管时间被耽误了,也没有忘记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没有作秀,只有真实、有效的课堂,真不愧是名师。
师:这个同学不简单!她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1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夜郎。李白在赶赴夜郎的途中——白帝城接到了皇帝平反的通知,可以免罪了,特赦,不用去夜郎了,可以回家了。所以李白从白帝城坐船一天就到了江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这么一件事,大家知道吗?由于有这个背景,所以周思琪同学说李白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非常准确。我们很多同学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没有回答对。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简明扼要,与一言心得的要求吻合,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师:诗歌鉴赏有1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知人论诗”(板书:知人论诗)你不知道李白的这件事,不知道这个背景,你论什么诗呀?
师:另外1个同学张月(音,女)答得也不错,她说体现了作者急切回乡的喜悦心情。张月,请你回答。(张月起立)
师:你知道这个背景不?
生:(张月)听说过。(其他同学笑)
师:好,听说过,就是知道。请坐。我估计,其他答错的同学首先是不知道这个背景,所以
答错了。如果有人说,我知道,那更糟糕。因为你知道这个背景,还不联系具体背景来分析诗,那更不好。如果你不知道,因为无知,所以没办法,那还好一点。(众生大笑)
时间虽然很紧,但仍然把训练学生放在第一位,难能可贵啊!语言幽默,让学生听起来如沐春风,顿生畅快!
师:看来今后咱们鉴赏诗歌首先要知道作者,了解作者性格,写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否则就不要乱发言。
师:下面我们再读几个。比如这个同学说:“这首《朝发白帝城》代表作者很想回家看看”。(生笑)
师:流行歌曲呀?常回家看看。“是1种想家的感觉”,这就跟刚才差多了。后边还有一句,“也是为了了解白帝城的风光,白帝城的情感所写”。这是1个病句,也是多余的。
师:另外1个同学说:“表现了诗人心里悲伤、寂寞的思想情感。”同学们,他特赦了,还悲伤,送到夜郎去,他就不悲伤了?(众生笑)你说这四句诗,哪一句能看出悲伤呢?但是他下边说了:“彩云、啼不住、轻舟3个词搁在一起衬托出了作者忧伤这一特点。”(众生大笑) 指出学生的错误,决不含糊,让学生印象深刻;语言生动、诙谐,使学生听起来不感到刺耳。体现了赵老师娴熟的教学艺术。
师:显然我们的同学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养成1个基本的好习惯(板书:含英咀华),“含英咀华”这个“英”“华”是指花朵。“含”指含在嘴里,“咀”指反复咀嚼。这个词是古文运动领袖——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有生小声答:韩愈)对,韩愈发明的。他要求我们要对文章含英咀华,反复的琢磨和体会,这才叫文学鉴赏。可是我们这个同学把3个词搁在一起“忧伤”,这“啼不住”兴许跟忧伤还有点联系。可是我这里不想联系。(老师分析指出若干同学错误的原因,众生笑,气氛活跃)
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宝库。
师:我手上拿的一把单子,就两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感情鉴赏出来了,其余全跑调了。看来对一首诗歌,熟读也好,成诵也好,会默写也好,会填空也好,能得分也好,但不一定会鉴赏。对不起,那就失去了我们对诗歌鉴赏的本来意义。我们学一首诗的目的,是想通过它音乐般美妙的语言,去领会作者内在的、深沉的、细腻的、真切的情感。然后这个情感就潜移默化的陶冶了你,使你具有了诗情画意,你的做人的层次就不一样了。你就是诗意地踽踽在大地上。
指出诗歌鉴赏的要诣,陶冶学生的文学艺术情操,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所在。
师:你为了得分去学诗,不考我才懒得学。抱着这样的目的,中考能得分,但不能得满分,因为中考主要是客观题。高考兴许1分也得不上,因为诗词鉴赏全是主观题,你得答出道理来。那好,回头我们再深入地研究一下这3个词是怎样体现刚才我们两个同学所说的获得自由生活的兴奋、欢快。
让学生了解学习诗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是仅仅为了考分。联系现实,入木三分。展示了一位名师率真的品格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师:“彩云”,你可以设想,假如不写彩云呢?比如用“白云”,“朝辞白帝白云间”,首先2个“白”不好,然后与生活不符,因为早晨朝霞出来,云彩是彩色的,没有白云。(老师举例说明古诗中的白云多喻指飘逸、潇洒、隐居的生活情感,略)
师:五彩缤纷的“彩云”可以衬托出作者欢快的感情,可见这里的“彩云”是贴切的。它有两层
望岳赏析 73_望岳赏析
含义,一是表明早晨;二是反映出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因为白帝城在高高的彩云之间(老师还联系了物理学的上游水流下流形成势能的知识迁移,略)。这就为作者乘船从高处往低处急流而下,一日到达江陵的下一句诗作了铺垫。“啼不住”不是表示三峡两岸猿猴不停地鸣叫(老师在此联系了现在猿猴锐减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略),而是衬托出船速飞快,第一只猴的叫声未绝于耳,第二只猴的叫声又穿透了耳膜,感觉就是一路猿声不住鸣啼,反映作者“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欢快心情。“轻舟”指轻快的小船(老师例举同学们对该词的一些曲解。略),由小船的轻快写出了人心的愉快、欢快、畅快。(给学生发教材,请学生齐声朗读)
紧贴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本诗的妙处进行合理、细致的分析;同时进行知识的自然迁移,结合社会热点,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教学的效果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
生:(齐读)唐肃宗乾元二年……
师:好。课堂上就读到这里。教材发给大家,回家好好的玩味它。另外这个鉴赏里提到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这既是写景,又是写人,更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啊!希望大家下去好好体会,这是我带给大家的一份礼物。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本文标题:望岳赏析-望岳 赏析 30字左右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