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鱼难钓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转帖)

发布时间:2018-01-23 所属栏目:商业道德

一 : 鱼难钓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转帖)

本人特别喜欢钓鱼,业余时间几乎都在水边跟鱼打交道,十多年来关于钓鱼遇到很多情况,同时也经常听到和看到别的钓鱼人哀叹鱼难钓,经过我的多年钓鱼实践和总结,现就把我自己关于《鱼难钓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理解和体会归纳总结如下:

一:天气

(1)温度的影响:水温太低,若低于8度以下如冬天)鱼基本进入休眠期,不开口。这时候钓鱼只有人找鱼,找水域比较深的向阳背风的地方钓鱼 ;若温差太大,如春天天气不稳定,虽然水温已达到8度以上,但是白天温度较高。有时温差达到15度以上,这时候鱼类虽然活动,但是水底温度低,水面温度高,鱼类就开始上浮,这时候鱼也是很难钓的。

(2)气压的影响:气压低的时候,天气比较沉闷,在没有风或者分很小的时候,水中严重缺氧,这时候的鱼也很难钓;气压高的天气,天空晴朗,再有微风的情况下,这时候鱼很活跃,就很好钓鱼。

假若以黄河边郑州市为点的话。郑州市附近及其黄河两岸水域,阳历5月初---6月份上旬有一个钓鱼高峰期。因为这时候鱼类已经大量繁殖,急需要食物补充体力和能量,而且鱼都靠边大量觅食,这时候野钓和杆塘都比较好钓鱼,但是因这个时候温度不稳定,温差较大,以早上和晚间钓鱼比较好,午间前后,水面温度较高,鱼类大量起浮嗮太阳,鱼最难钓;而湖北省(武汉市)以南广大地区,鱼类的大量繁殖时期在阳历4月中旬至5月底这个时间点,所以5月底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有一个钓鱼高峰期,无论是野钓还是杆塘;而河北省(北京市)以北一直到东北三省,天气比较寒冷,鱼类的大量繁殖时间大概在阳历5月底----6月中旬这段时间内,所以过6月中旬以后这个时间段鱼很好钓的。

在这个时间段钓鱼,若天气有急剧变化,忽冷忽热天气的时候,因鱼类对温度最为敏感,这个时候钓鱼人最好不要钓鱼,因为鱼类不是躲到深水区,就是浮头;这时候就是钓鱼也要在早上和傍晚时间段钓鱼才能有好收获!

当然在夏天,有风或者中小雨的(排除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时间点,也是最好钓鱼的时间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特别是湖库大水面,若连续几天下雨,湖库涨水这段时间内,钓鱼人不要错过大量上鱼的好机会哦;或者连续几个晴朗天气,昼夜温差不是很大的时候,也是钓鱼的好时机。但是湖库放水期最好不要钓鱼;

二:水质:水质的好坏对鱼类的影响很大,污染的水域特别是严重污染的水域,最好不要在这里钓鱼,有的鱼污染严重甚至生病,即使钓出来的鱼,人也无法吃甚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正常的水域只要有鱼,皆可施钓;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钓点和饵料就是了。而对于肥水老塘就要有应对措施了,肥水老塘因水底有一层腐化的淤泥,所以这里的鱼很少能到水底觅食,而且生活在这里的鱼类对腥臭的饵料反映不敏感,所以针对肥水里的鱼,打窝料和饵料要选择清香型的窝料和钓饵进行施钓最好。但是要是在春天和夏天交锋的时间段,连续几个好天气,或者人工鱼塘往塘里灌水的时候。只要在水口附近打重窝,只要坚持守候,也能有大量的鱼获!

三:诱饵和钓饵:无论是么季节钓鱼,诱饵和钓饵对于钓鱼人最重要,因为现在的商品饵料品种很多,只要在不同的季节选择相对应的诱饵和钓饵,都能钓到鱼,只是获鱼多少的问题;但是很多钓鱼人不明白一个道理,轻视诱饵和偏重钓饵,而且也不注重打窝技巧,钓饵和诱饵不能很好的互补和统一。往往不是空军就是白板;根据我以往的钓鱼经验和体会,我在有关我的钓鱼文章里发表过如何打窝和如何让诱饵和钓饵相协调和统一就不细讲,简单介绍如下:钓鱼人首先要在诱饵上下功夫,俗话说:“舍得舍得不舍难得,要想欲取之必先给予之”!要想鱼获量大首先要把大量的鱼诱到钓点,一般情况下,按照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诱饵打窝;如秋末到春末这个时间段,打窝料(诱饵)要选择偏醒或者浓醒的窝料或者诱饵;夏天至秋初这个时间段,打窝料要选择清香型或者浓香型的窝料或者诱饵打窝;对于人工养殖鱼,打窝料一定要加上原糖喂养颗粒(粉),但是无论是颗粒饲料或者别的商品打窝料,再打窝时最好加上点小米,大米或者玉米碎颗粒为好。因为颗粒料和很多打窝料经水浸泡后都散化了,只是在水里留下了粉状饵料和气味,很难留着鱼,而小米,大米或者玉米碎颗粒能填补这个缺陷,让鱼有的吃而吃不饱,久留在窝里。当然商品打窝小米,大米或者玉米碎颗粒很多中,最好选择清香型的配合以上的打窝料使用,在打窝时最好加点钓饵用的商品饵料打窝。进行打窝时,用十字交叉方法进行打窝(也就是在钓点的正下方的左右前后都抛洒点窝料)。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打窝料和钓饵要匹配,也就是要协调统一,钓饵的质量和味道要超过诱饵,最好味道相近或者相同;

四:鱼道及钓位:关于鱼道和钓位,这也是钓鱼人的重头戏,需要钓鱼人不断的大量学习实践和摸索,但是一般情况下水里有水草和深渟的结合部,陡坎下,水里有杂物的地方,深水和浅水的结合部,流水的回水湾,夏季的阴凉处,冬季的向阳背风温暖处,流水的进水口以及大水面(湖及水库)的上游以及进水口,水边有养猪和养牛的地方,方塘的角位和长方形塘的腰部,都是鱼道和好钓位;

五:季节:民以食为天,鱼类也同样如此。鱼类除了对温度敏感外,也有趋利避害,觅食的习惯。鱼类觅食最好的季节有两个时间段,一个是鱼刚过繁殖期,需要大量的食物补充能量消耗和育肥,这个时间段,我已经在一的(2)讲述到,就不再多讲;另外一个时间段就在入冬进入休眠期之前,鱼类身体要储存大量的能量和脂肪入冬,所以觅食最活跃,这个时期也最好钓鱼;仍然以河南郑州市为代表点,进入阳历10--11月份这段时期,也就是农民种植小麦的时候,该区域的鱼类最好钓;河北省(北京以北)以北广大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在收黄豆,玉米,水稻(阳历10月份)这段时间内鱼好钓;湖北省(武汉市)以南广大地区,阳历11月--12月份这段时间内,鱼最好钓;

当然影响鱼类的生长觅食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水内环境因素,更有鱼类本身的因素,比如死水和活水,野外湖库,人工鱼塘等等。我个人认为以上为主要方面,但是就以上因素,我个人剖析的也很粗略,只是自己的一点钓鱼的心得和体会,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有不到之处请读者多起宝贵意见!

二 : 财政收入的原因及策略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全国发展很不平衡,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贫困地区。由于诸方面的原因,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非常缓慢,严重影响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实现全国的均衡发展。

(www.61k.com]1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状况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近三年来,国家财政收入不断跃上新台阶:2003年财政收入突破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4年突破2.5万亿元,达到26396亿元;2005年1%4/11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8941.9亿元,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突破3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用了2年时间。这表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财政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全国发展很不平衡,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与东部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以上海市和贵州省为例,1998年,上海地区财政收入是380.7亿元,人均2600元,贵州省财政收入为65.3亿元,人均178.5元,只有上海人均的6.8%.2003年上海地区财政收入为886.2亿元,人均5179元,贵州省财政收入为124.6亿元,只有上海人均的6.3%.我们再以四川省为例,2004年末全川人口8724.6万人,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8亿元,增长14.6%,但人均不足500元,不到2003年上海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的10%.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收入状况,贫富地区财政收入差距之所以如此大,主要是由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不仅如此,西部贫困地区区域内发展也不平衡。2003年,四川21个百万人口大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亿元,仅占全省的7%,县均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仅为全省最高的绵阳市涪城区的1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位次靠后的大竹县人均只有120元,居180个县的第88位,比全省低276元。最为典型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该州的面积有15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但人口只相当于一个县,财政收入仅相当于一个乡。

2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

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有:

21观念落后,对外开放滞后

思想支配行动,观念决定一切,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之所以一直缓慢,根本原因在于观念落后。比如四川,人们往往用“盆地意识”来概括四川落后的观念,应该说是比较恰当的。正是由于“盆地意识”,使四川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由于观念落后,导致对外开放滞后。目前,四川的外贸依存度不仅远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外资利用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地,而丘陵县、盆周山地县和川西北高原县还没有形成规模或基本上没有起步。这不仅影响了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短缺资源的吸纳能力,更主要的是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

22工业化水平低

目前,西部贫困地区带共性的问题是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化水平低。2000年,我国第二产业为50.9%,四川省为4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3个百分点。在一些贫困县,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村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高附加值、高税利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系列,也没有形成像样的工业,能发挥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很少,影响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农业的商品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水平也因此不能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低,造成大多数县缺乏大宗税源,县级财政十分困难。工业化水平低,是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

23投资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投资主要向东部发达地区倾斜,而对西部贫困地区,国家直接投资非常有限。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了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随着中央财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了中央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但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生活贫困,人才匮乏,体制改革滞后等,使西部在吸引外部资源方面严重滞后于东部和中部。从总体上来看,西部贫困地区投资规模仍然低于全国水平。再则,由于西部贫困地区自身财力十分薄弱,是比较典型的“吃饭”财政,依靠自身积累的投入很少。由于投资不足,造成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收入增长困难。

24人口素质低,科技力量薄弱

目前,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人均受教育年限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以云南省为例,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该省6岁及以上人口不识字人口数量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低于青海、西藏,处于全国第三位。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人口较多,女性人口尤为突出。接受过小学文化程度教育的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51.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其所占比例仅高于西藏,位居全国倒数第二。又如四川省,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率为60%,剩下的40%主要分布在广大县域的农村。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四川全省现有800万文盲、半文盲,而农村人口占90%.本来,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比较丰富,科技力量较强,但由于贫困,人们的收入待遇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造成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才资源流失严重,科技力量薄弱。低素质人口和力量薄弱的科技队伍,是当前制约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西部贫困地区财政增收对策探析

西部贫困地区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理清发展思路

西部贫困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深刻认识到,财政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收入状况,财政收入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要对本地区的区情进行深刻的再认识,准确地了解本区域内的各种情况,客观地估量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要找准和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差距的原因,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选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进各种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广辟财源,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水平。

32加快工业化进程

西部贫困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可持续的工业增长目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高,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要立足现有工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结构,引进增量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要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集中力量支持和扶植一批重点企业,将其做大做强,牵引和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营造引资氛围,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支持,搞好投资服务。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突破口,把资产重组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形式,积极鼓励区域外有实力的内资或外资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对本地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实现资本的重新优化配置,促进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要以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和区域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将科研项目和区域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3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西部贫困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有利于形成新增的生产力,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私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迅速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为此,西部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要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36条措施,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民待遇”,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让它们和国有企业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公平竞争,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税收、投融资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积极鼓励私营企业通过租赁、并购和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鼓励私营企业积极进入基础产业、公益事业等非竞争性领域。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小企业发展股份联合,加快资本积累和集中,迅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对巩固农业基础和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西部贫困地区应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要紧紧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生猪、蚕茧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形成具有特色、有市场、效益好的种植业、养殖业。要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优质农产品的出口,以获取更多的外汇收入。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从原来只提供原料型的农产品转变为发展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通过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努力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35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所占比重比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低40%,比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低20%,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10%.在西部贫困地区,其比例一般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四川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将严重制约一、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西部贫困地区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这项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商业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努力提高企业素质、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要重点发展信息咨询、电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要加快服务业改革步伐,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要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鼓励非公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要有步骤地扩大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使更多的外资参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要搞好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直接增加财政收入。

36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西部贫困地区要发展,财政要增收,必须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坚持科教发展战略。要根据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搞好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加大科技扶植力度,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加速新产品项目的开发研究、试验、推广和应用。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升科技水平,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要抓好科技示范园区、重点试验基地的建设和扶植工作。加快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高科技企业自主开发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要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向,要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应重点向西部贫困地区倾斜。贫困地区自己身也要加大投入,再穷也不能够穷教育,贫困地区每年应从财政收入中尽量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要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抓好普九教育,保证贫困地区儿童都能上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消除辍学现象,从源头上堵住新的文盲产生。要尽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同时,还应抓好继续教育。通过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 : 浅析商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繁荣,购销两旺,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企业商业道德严重缺失,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失德行为蔓延滋长。本文分析了商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具体的表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道德 商业道德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道德一词在我国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儒家学说认为,道德中的“道”就是指道路,把道路与人的品行结合在一起,就是告诉人们要行正道,不要走歪路,从而引申出来了一人给他人讲道理,谈学说,教做人的原则、规矩。而商业道德则是在商品经济出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特别是商人从生产领域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之后而相应出现的。
所谓商业道德,是指工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把每一个企业推向到了市场的最前沿。在这个前提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要对企业自身负责,而且还要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使用价值新颖,质量高,价格合适,在市场上就会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与兴趣,消费者就会采取积极的购买行动,企业就会获得理想的利润,在同行竞争中就会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而有的企业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市场上打擦边球,利欲熏心,巧取豪夺,并不断地冲破商业经营的道德底线,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给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因此,分析与了解商业经营中道德缺失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一、商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金钱崇拜的思想作祟。
金钱崇拜是西方货币拜物教的产物,即money worship(金钱崇拜)。货币拜物教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种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西方货币拜物教衍生出来的金钱崇拜,至使市场行为主体过分追求利益或利润的最大化,这样就会诱发人们的趋利性,刺激人们对物或金钱的追求。金钱崇拜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义”与“利”的天平上,利倾斜了。有的企业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甚至于人民的生产财产而不顾,赚取昧良心的钱。
这些不良行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表现。央视每年的3.15晚会,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曝光,上黑名单,但这些危害人们利益的行为却有令不止。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的决策者们过分看重金钱的价值,由此而导致经济效益大大超出于社会效益,在实现的部分经济效益中,是靠失德违法活动得到的。这些行为一旦被曝光,必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企业及其产品将会被消费者所抛弃。所以,金钱崇拜是一种短期行为,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经走出这一误区。
(二)公平竞争遭受冲击。
市场经济一个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竞争。这就好比是一场球赛,比赛双方处在同一个起点,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一方面要看各自的实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要严格的遵守球场比赛规则。否则,技术实力再强,但屡屡犯规,也只能是失败的战绩。
竞争是商品经济社会里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竞争就会作为一种经济机制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有些企业为了在经济活动中战胜同行竞争对手,处于有利的市场位置,把经济活动中的游戏规则视同于儿戏,不惜采取一些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手段,来达到独霸市场的目的。诸如低价倾销同类商品,对竞争对手的商品进行打压。制作虚假广告为自己推销劣质商品,并对同行的同类商品进行诋毁和贬损。有奖销售中,用有问题的商品作为奖品,对消费者进行商业欺诈。利用行政垄断[www.61k.com]和封建式的地方封锁的手段,划地为牢,干扰商品在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对商品在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制造人为的障碍。
上述行为都是属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破坏公平竞争,使业已形成的均等机会发生倾斜。合法经营企业在经营上遭到打压,非法经营企业却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市场先机。
(三)商业信用束之高阁。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经济形式。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又不能缺少商业信用的有效支撑,否则,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因此,商业信用是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商业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中,诚实守信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连接的有效链条。如果企业过于看重自身的利益,各种服务规范和准则就会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各种失德行为就会发生。由于商业信用的缺失而带来的假冒伪劣商品混迹于市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闹得沸沸扬扬的福建晋江假药事件,到2000年之后的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在流通领域内形成的,但往往由于商品环节把关不严,给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开了绿灯。有时生产者与经营者形成默契,明知是有问题的商品,却堂而皇之地摆在货架上,消费者在消费之后,才方知消费品存在问题。为此,消费者不仅对该消费品失去信任,而且对商业企业的信用也产生了怀疑,导致商家的信誉度一落千丈,其形象大大受损。
(四)商品交易有悖公平。
公平交易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条重要的商业道德规范。即使是在中国近代社会里,商品自愿让渡、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买卖不成仁义在等等,经商者把其作为最高信条。
?生园创始人冼?生,教育员工“人无笑脸不开店”,决不做“一锤子买卖”,把售货员向顾客陪笑脸,视为做生意最起码的条件。但是,在现代我国市场上 ,商品交易有悖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顾客对自己所需要的,但通过挑选后而不中意的商品,在最终放弃购买时,却遭到商业工作人员的冷嘲热讽,甚至强迫购买,顾客的人格尊严被肆意践踏。
二、商业道德缺失的应对策略
商业道德的缺失,关键在于要加大商业道德建设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道德的缺失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应对策略。
(一)商业道德建设常态化。
商业道德建设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突击抓一下,一阵风一过,就把它束之高阁。这样,只能模糊企业员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做法是,要经常的、不间断地把商业道德建设落实到商业活动的全过程,并把它作为协调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商业企业与同行经营企业之间、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相互关系协调与完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特别是商业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利益冲突发生时,商业道德在中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沟通商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动商业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自身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商业道德建设应常抓不懈,并把商业道德建设与商业企业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使商业道德成为制定商业规章制度的重要依据。
(二)商业道德建设法治化。
道德与法律往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商业企业的员工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商品推销过程中,夸大优点,隐瞒缺点,给人们的消费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对于这种企业行为,受到的只是一定的社会舆论的谴责,而法律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相应的法律条款不够成熟,有的甚至是空白,致使商业道德对某些失德的商业行为的制裁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加强商业道德建设的法治化进程,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企业行为的当务之急。这有利于规范商业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员工的行为,对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当事人进行必要的约束与制裁,就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商业道德的缺失问题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三)商业道德建设大众化。
商业道德建设不应只是商家、企业员工的事情,消费者也应责无旁贷的加入进来。消费者在消费生活中,通过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识别市场上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违反商业道德的企业行为没有市场。同时又给文明经商、诚信为民的企业提供宽阔的市场空间。只有这样,肆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和谐的市场局面才能形成。
(四)商业道德建设普及化。
商业道德建设,仅仅作为企业领导者、决策层所关注的问题,是有失偏颇的,应成为全体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的一种共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义”与“利”的天平上,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还是重义舍利,选择的依据是商业员工的商业道德行为的自律能力。因此,对商业员工进行商业道德知识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商业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并在商业经营和管理活动中自觉遵守商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根本上认识到,商业企业不仅仅是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消费品,完成由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化,实现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符合社会道义的要求,也就是社会效益的问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依赖于商业道德建设。据此,商业道德问题就成了二者之间结合的粘合剂。把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激发出来,把为消费者服务作为一种应尽的义务,而不是一种负担。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道德的力量。
综上所述,商品道德建设问题任重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包括生产者、商业经营者、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缺失的问题是一种易见的现象。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协调和处理,强化商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和对不正当行为的制裁力,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的运行和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纪良纲.商业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本文标题: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鱼难钓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转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970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