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_成语心急如焚的含义
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心急如焚的含义,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心急如焚的含义
【成语】 心急如焚[1]
【拼音】 xīn jí rú fén
【解释】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焚:烧。)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心中十分着急。
(www.61k.com”【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 迫不及待、心如火焚、心急火燎、火烧眉毛、
【反义词】 不慌不忙、从容不迫、慢条斯理、不紧不慢、心平气和、慢慢悠悠
【同韵词】扫地出门、越次超伦、步人后尘、寸铁杀人、荣辱升沉、借剑杀人、钱可通神、不知所云
成语举例
李自成心急如焚,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成语造句
刘昆仓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到司令部报到。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政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忧国忧民,心急如焚,听说孔子开坛讲学,主张“君臣纲常”,召见孔子。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延展阅读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_成语心急如焚的含义
二 : 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
[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网友动机在杭州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有时候我们有一个错觉,压力能给我们带来动力。但其实不是这样。压力会从很多方面造成拖延。在压力下,大脑会更容易屈从于诱惑。无论是烟、零食还是游戏,都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多巴胺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它激发的是人的渴望系统,它让你误以为做这些事会带来快乐。而人在压力状态下,对能分泌多巴胺的诱惑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
如果你不喜欢多巴胺之类的说法,更通俗点的理解方式是这样的:
压力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是负能量。处理这些负能量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和心理资源,就是要消耗正能量。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压力越大,我们越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放松,那就玩会游戏吧。玩过游戏后回头一看,原本就很紧迫的时间又消失了些,压力更大了,只好继续放松。压力和拖延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另外,如果玩游戏中你有内疚和自责,那不仅会加重压力,还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好吧,我都已经玩游戏了,那再玩一会又何妨?你越是自责,越是容易自暴自弃,就变成你说的这效果了,明明觉得不好玩,却玩个不停。
怎么办?
给你两条建议:
建议之一,是区分渴望和真正的快乐。有时候我们玩游戏或者做其它的事,是因为大脑激发了我们的渴望系统,让我们误以为会带来快乐。但其实不是。如果你能清醒地意识到,并不断提醒你自己这一点,游戏对你的诱惑就会减少些。
建议之二,处理内疚和自责。这个我稍微说得长一点。
我们本能地以为内疚和自责是我们对抗拖延症的朋友。我们相信,当我们屈从诱惑或者开始拖延时,需要有一个严厉的自我对我们提出批评和指责——就像孩子的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所做的那样。我们从不怀疑充斥在成功学和励志小品中的口号:“想成功吗?那就对自己狠一点。”我们也觉得,自己之所以拖延,就是因为对自己不够严厉。于是我们更加自责。
可惜这是一种错觉。
通常的情况是,当我们在上一次拖延中对自己态度越严厉,下次越可能继续拖延。很多研究表明,内疚和自责会让我们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内疚和自责会降低我们的自尊,让我们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因而更容易放纵自己。内疚和自责也会带来更多的压力,而压力也会让我们更容易屈从诱惑。
那怎么办?如果不对拖延感到内疚,难道还要庆祝吗?
也许是得庆祝。和我们的常识相悖的是,研究发现,当人们屈服于诱惑时,不让他们感觉到内疚,相反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居然能够增加人们抵御下次诱惑的能力。这是因为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反而能够思考为什么会失败,而不是简单地把原因归于自己,我们反而能够在和诱惑的战争中重整旗鼓,学着不轻易放纵自己了。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也不用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去安抚内心的挫败感了——这样,我们反而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增强我们的自控。
通常,我们认为意志力是规条戒律条,是理性的。但这些意志力的研究却发现,要增加自控能力,同样离不开自爱和自我怜悯,这些感性的东西。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因为贪玩的天性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希望爸爸妈妈怎么教育你呢?而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父母,你又会怎么对待他呢?
孩子需要的,不是严厉的批评,当然也不是放纵,是那种带着爱的规范,慈爱而坚定。坚定是不忘目标和方向,慈爱是能够原谅和接纳,毕竟孩子只是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你自己啊。网友马力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读过一本讲电脑游戏设计的书,作者是资深的游戏设计师,然而令我惊奇的是,他最开始写的不是如何设计电脑游戏,而是设计一个真实的游戏,使用一个道具,就可以自己一个人玩,还能自得其乐。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如何定义游戏?哪些运动是游戏?如何让我们产生玩游戏的快感?
中学时代已经离的很远,然而我还记得学习功课时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各种题目上做下标记,例如做错了的题,第二次做错的题,没有做错但实属侥幸的题,需要从题目中理解和记忆的内容,等等,如果以今天来衡量,这就是一个标记了颜色/符号的 To-do List. 题目下面甚至还有注释,自己写出搞笑的话。
抽象一下,这不就是游戏么?积累经验值,打怪升级,同样我也可以把钢笔命名为「霜之哀伤」,同服还有那么多人一起。
去一些游戏公司参观,发现他们在公司里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做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值和等级,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比正统的绩效考核看起来有趣。
当我们只关注里面的参数时,会发现模式惊人的相似,虽然隐喻不同,情景投射各异。
在本该专注玩某个游戏时去玩另一个游戏,是因为从前者那里获取的效用不够。如果在学习这个游戏上表现的很好,不断的获取成就感,后一种游戏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强了。
本质上是逃避。这并不丢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哪里有那么完美的人,人人都得和自己斗争。
借用《那些年》的歌词「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别管已经损失掉的,想想自己在那个最重要的游戏上,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如何拆解,不要把它想成铁板一块。学习不是一个游戏,是一堆游戏,或者一堆关卡,有时还可以刷副本。一个个玩下去,每次给自己一点小惊喜,就像我们曾经爱不释手的各种游戏一样,每次难度增加一小点,前进一小步,成就感会越来越多,游戏也就越来越好玩。
高考没剩多长时间了,加油吧。
网友李松蔚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最近关于拖延行为有一些新的体会,动机老师的答案很好,但我还想补充一些。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面对的任务让你痛苦。我想说说这种痛苦本身。不管是用「焦虑情绪」也好,「压力」也好,「负能量」也好,这些说法都只是简单的标签,还不能增进我们对它的认识。
如果说,只是因为时间紧迫而任务无进展,产生的焦虑感,似乎还是不够。
的确这种痛苦会因为拖延行为的一再继续而愈发强烈,但拖延也只能说是维持并加强了这种感觉,还不能算是始作俑者。毕竟,在打开任务的那一刹那,这种感觉就已经存在了。
我们痛苦,不满意生活当下的安排,哼唧扭动挣扎。至于打游戏?只是挣扎的一种渠道而已。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最近和拖延的来访者工作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苏轼这句诗。
总觉得这有点像是大家现在的生活写照。看上去忙忙碌碌,分秒必争,其实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恐怕内心深处都有一些疲于奔命的大失落:我这么累是为什么?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是因为不拼就会被淘汰吧。是因为落后会被看不起吧。是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吧。是因为想让当初甩掉自己的女孩儿后悔吧。是因为北上广房价高得离谱吧。是因为身边的富二代又换了辆7系吧。是因为想做一番事业吧。是因为想让家人活得好点吧。是因为没法接受自己只有这么弱吧。
我举一个来访者的例子,当然,关键信息做了处理。他要做一份简历,已经拖了很久很久。每当他想到这份简历,他就烦躁得浑身颤抖。因为他想要一份完美的简历,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他求职的胜算,可他一想到求职,就觉得那些他仰望的单位不会看上他,会接收他的地方他又看不上。想到这个他就更加痛苦了,他后悔自己过去浪费的时间,也恐惧自己将来会遭受的鄙视……
他攒眉怒目,捶胸顿足,要和简历死磕到底,仿佛为了这件事不惜耗尽生命全部的能量。
我觉得他太痛苦了,太痛苦了。可惜的是,正如很多有拖延行为的人一样,他一直相信,他的痛苦是「拖延」造成的。换句话说,他以为只要写完他的简历,所有的痛苦就可以烟消云散。
暂时吧,直到他很快发现下一件让他痛苦的小事,并重新开始拖延。——比如看招聘信息。
也不要责怪游戏、美剧或零食,或生活中其它的诱惑。它们没有魔力,是我们需要止痛片罢了。
真正出了问题的,是生活本身。为什么生活对我们来说竟变得如此艰难?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一种安定平和的心态,也就比较容易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了。
我说适当的事的意思,可能是指学习,也可能是指别的事。
一切应该取决于你自己。你是谁?你在哪里?你喜欢什么?你这辈子打算怎样度过?
澄清所有不相干的烦躁——就像「非要考上清华不可!」——单纯去看学习这件事情。你要真觉得有意思就试试,要确实志不在此,糊弄糊弄,对付过去也可以。考零分也不会判你刑的。
不管怎样选择,踏踏实实的,安心就好。你自己觉得生活有意思就好。
看起来特鸡汤?嗯,其实说到最后,我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词:幸福。
一个人活得幸福点儿,有意思地生活,安心地工作,做事的时候就不必克服那么多痛苦。
——别看我说得简单,这可一点都不简单。我觉得拖延之所以是现代的流行病,就是因为现代生活这个节奏太容易造成大家不幸福了。夸张点儿说,一个人要想真正超脱这一切,就必须做一场逆流而上的修行,花巨大的工夫去锤炼自己的心智,以对抗整个大环境施加下来的紧迫感,羞耻感,无能感,失控感……别问我怎么做到。我也还在刚起步的阶段,觉得要面临的挑战多得很。
动机老师提到了爱和慈悲,这是很重要的法宝,虽然要学会使用也需要一些时间。
最后,用一句话回答你的问题:
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还去玩游戏——或者用其它方式填充自己时间——是因为不幸福。
不幸福造成了拖延,当然拖延进一步又加剧了不幸。对多少人来说,这都是无解的问题。
网友蒙面大侠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有5000多人关注了这个问题,可见拖延症多么普遍。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拖延症患者,程度或深或浅而已。
每个人都在谈论拖延症,但能够给出具有行动意义的建议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建议都建立在良好的自制力基础上,但拖延症的直接原因正是缺乏自制力,所以多数建议只能是空中楼阁。包括这个问题下的多数答案,以及那些专门探讨拖延症的书籍。
出于对答案的不满意,我尝试着结合所知的理论和自己的体验探求更系统的认识。下面欢迎你同我一起思考。
题主提到“心急如焚、时间很紧”时打游戏、抽烟,其实类似的行为还有玩手机、刷朋友圈、浏览新闻、看肥皂剧等。题主问:为什么我们要做什么事?
答案简单到骗不来赞:因为这些事让我们快乐。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暂时忘掉所面对的压力。虽然是暂时的。
至于这些事为什么能让我们快乐,动机老师在他的答案里已经作了说明:因为多巴胺。如你所知,大脑里有无数个神经元,为了发挥作用,这些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讯,由于它们没学会打电话,所以只能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递质”;多巴胺就是神经递质中的一种,它主要负责传递情欲、兴奋、欢愉这类感觉(没错,它被称为“爱情的毒药”),也就是说,大脑产生正能量就主要靠它了。但这里要纠正一下动机老师,他说打游戏激发的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是渴望。其实大脑在感受层面是分不清“真正的快乐”和“渴望”的,我们主动选择做这些事,只是因为它们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感到快乐。动机老师的说法暗含了一个假设,似乎是压力导致了多巴胺的分泌,然后多巴胺引发渴望导致了人去玩游戏,但事实是玩游戏导致了多巴胺的分泌,而不是反过来。
说到这里,问题算是回答了一半: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时我们抽烟、打游戏?因为在压力下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负能量,所以想找点乐子让自己高兴一下。你没理解错,其实就是逃避。这是大脑趋利避害的正常反应。只不过,快乐来得很短暂,等游戏打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在那里,时间却更为紧张了,负能量爆棚,陷入了恶性循环。
这里可能有些人会问:为什么打游戏会有乐子?主要是游戏的设计符合大脑本身固有的奖赏机制,其核心的特征是对任务给予即时的反馈,且任务的难度在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又不至于无法完成。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让人多去干这类活,大脑逐渐产生了通过分泌多巴胺来对这类任务给予奖赏的机制,其结果就是在人从事和完成这类任务时产生兴奋感。
我们问为什么的目的是为了知道怎么做。这里有个现成的答案:停止逃避,面对问题。只不过这个答案依然简单到骗不来赞:“废话!”“就是做不到啊!”
要想知道怎么做,我们还得知道在面对压力时,为什么想逃避,以及明知是正确的行为(赶紧干活)但做起来怎么这么难。
总地来说,这是压力消耗了有限的能量,激发了焦虑情绪,并最终导致恶性循环的结果。
拖延总是与压力和焦虑如影相随。我们不会仅仅因为时间很紧而拖延,我们拖延往往是出于两个原因,面对的任务有难度,或者打心底里不愿意做这件事。
当我们面对这些情况,大脑会发生信号要求进入紧急状态,这意味着即将发生巨大的能量消耗。为了应付这个特殊状况,人的身体会启动特殊的“压力模式”,身体里会分泌一种激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类似,肾上腺素也是种递质,使人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同时,它还是种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肌肉收缩、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等,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在遥远的原始时代,这种模式是为了应对一些紧急和危险的情况的(比如碰到怪兽),它能够将能量集中起来并在短时间爆发,对能量的消耗也远大于正常状态下。我们人类老祖宗在进化的时候没想到的是,在现代社会,怪兽消失了,但让我们感到紧张产生压力的人和事却多了。我们不得不长时间处在有压的状态下,时不时地激发“压力模式”,导致身心疲惫,直到能量被消耗迨尽。
在产生压力的早期,人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任务,但当身体储存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一、由于压力并未解除,肾上腺素仍在继续分泌,大脑被迫维持在压力模式下,并保持高水平的能量消耗,以试图解决压力下的紧急任务。
二、由于能量被大量消耗,血糖降至较低水平,而已有研究表明血糖与自制力直接相关,血糖的降低会导致自制力下降,从而使人难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事务。
三、由于自制力的下降,注意力开始涣散,大脑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会寻求更容易获得奖赏的其他任务(可称为“奖赏任务”)。打游戏等活动正符合奖赏任务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打游戏这类活动虽然能够通过刺激分泌多巴胺等使大脑神经兴奋,但这些活动本身还是会消耗能量的,因而一段时间后多巴胺水平回落,人将面临更深的焦虑情绪。
四、但压力系统并未不想交出对大脑的控制权,于是大脑出现内在冲突,即继续专注紧急任务与转移至奖赏任务的冲突,或者说已分泌的肾上腺素与待分泌的多巴胺之间的冲突。由于自制力下降,奖赏任务逐渐获胜。
五、但不受激素支配的理性大脑不断拉响警报,提醒仍有紧急任务需要完成,于是大脑在潜意识层次不断重新评估两个任务间的优先秩序,冲突仍在继续,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大脑内两个主意不断打架导致能量被进一步消耗,再加之评估和决策本身也是需要能量的,因此身体的能量表终于亮黄灯,在焦虑情绪的作用下,陷入恶性循环。
了解到大脑内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斗争过程,或许我们可以对拖延症给出更有效的应对建议了:
一、增加能量储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副好的皮囊是精神能量的来源和基础。身体好的人才能够应对更大的压力。好的身体对脑力劳动者的意义并不比对体力劳动者的意义小。
二、通过放松身体减少能量消耗。人一旦进入压力模式,心跳加速、血液加快、肌肉收缩,产生大量的能量消耗,但身体上的能量消耗对我们所面对的智力问题毫无意义,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身体,采取一些放松的措施,比如控制呼吸、放松肌肉等,减少大脑之外的能量消耗。
三、及时补充糖分。恰当地补充糖分可以快速增加血糖含量,并能在增加能量的同时增强自制力,因此焦虑的时候来点糖水或糕点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要防止蛀牙和肥胖。
四、化解内在冲突。内在冲突是焦虑情绪的重要来源,它导致大脑在不同任务间频繁切换,是造成能量消耗的重要原因。如果能专注在事情本身,那就无异于为紧急任务的处理增加了能量储备。因此,要发挥理性大脑的作用,尽量控制内在冲突,把注意力集中到任务本身而非是否需要完成任务上。尤其在面临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时,这个办法效果显著。比如我个人就曾认为洗衣服是不创造价值的琐事,所以每次洗衣服前都很痛苦,最后往往堆积如山,但后来告诉自己避免关注自己的不情不愿,而仅仅将它看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把注意力放在任务本身,洗衣服终于不再是我的困扰。动机老师在他提供的答案中说到内疚和自责反倒加重拖延症,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内疚和自责本身就是种内在冲突。他所倡导的所谓用“爱”来拯救拖延症,也可归结于化解内在冲突。
五、训练自制力。Baumeister & Tierney在所著Willpower中提出自制力跟肌肉一样,是可以被训练的。平时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意志上的耐受力,增强对奖赏任务的抵抗力。
六、休息。要记住当我们产生打游戏/刷微信/看新闻等想法时,并非我们真的喜欢这些活动,而是因为大脑太累了, 它需要点时间来恢复能量。此时我们需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什么也别做。因此一个至关重要的建议是:当我们实在坚持不了继续专注在紧急任务时,最好的做法是停下来,出去散个步,或做点运动,让身体和大脑都休息一下。我们要谨记在心的是,虽然刷微信/看新闻等活动并非没有意义,但在我们面临紧急任务且身心疲惫时,务必远离它们,因为它们可能会耗尽我们仅剩的那点能量,并使我们长久地丧失恢复的能力。
========新老答案的分割线===========
2014.8.30对答案作了一次面目全非的修改,为照顾到修改前点赞的知友,对原来的答案在下面作了保留。
关于情绪和自制力的关系, @动机在杭州 兄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对于在已经产生压力和焦虑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进一步消耗自制力,也给出了实用的建议。不过对患有拖延症的人而言,仅仅原谅自己往往是不够的,即使当时奏效,也难免打游戏的冲动卷土重来。所以我愿补充一个视角,希望有帮助。
要促成行动上可持续的改变,我们需要认清拖延症的本质。
实际是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抉择问题。“学习“的目的是获取长期收益,实现以后带来的愉悦是巨大的,但过程却是痛苦的,因为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和动用脑力,消耗大量能量(意志力即是其中一种,且意志力是有限的,《willpower》这本书中有提及:Willpower (豆瓣))。“打游戏“则不同,由于游戏本身的设置(符合产生“心流(flow)“状态的几个前提,参见:Flow (psychology)),人可以在游戏里得到即时反馈,这种反馈能够刺激神经中枢,带来正面的情绪反应,因而是有短期收益的。
不幸的是,进化为我们配备了一个容易屈从于短期诱惑的大脑。人类的高级认知模块是在相对较近的进化年代出现的,然而原始的情感和条件反射模块却在千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忠实地保护着我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努力繁衍后代。因而人实际拥有两个大脑,为表述方便我们可称其为“情绪大脑“和“理性大脑“(刘未鹏,逃出你的肖申克(三):遇见20万年前的自己)。
回到“学习“和“打游戏“的问题,“打游戏“带来的立即可得的短期愉悦是受“情绪大脑“支配的,而选择“学习“以获得未来收益则需要“理性大脑“充分发挥作用。
“情绪大脑“是人身上更为原始和本能的力量,尤其在焦虑的作用下,人身上更为高级的理性认知能力被抑制,因而更容易屈从于短期快乐。这就是为什么deadline越近,我们反倒花更多时间在玩游戏、看新闻等并无理性价值但却能够获得“成就感“的事情上的原因。
所以锻炼意志力虽然是可能的一种途径(《willpower》这本书推荐的方法),但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太难了,我认为放弃游戏选择学习的关键在于抑制情绪的强大力量以及创造条件让理性充分发挥作用。
通途或许是:禅。
有专门的书探讨这方面的内容(如Zen To Done (豆瓣)),不过这类建议总是把事情讲得很复杂,是“术“。我认为“道“在于先消除情绪,用禅本身的术语即是清空。只有当情绪不再左右大脑,理性的作用才得以发挥。
所以当下次出现焦虑时,请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什么,因为那样会使你的内在起冲突,消耗有限的意志力(参见本人读书笔记:比自助手册管用的科普读本——以及从内在冲突角度对意志力的解读 (评论: Willpower)),你要做的是停下来,不去做什么,内观自己的情绪,回溯它的源头,通过这个方式让你的焦虑情绪平复下来,并重回理性的轨道,也因而重新掌控了你自己。
网友浪客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负能量段子
拖延症本质上是潜意识在报复社会。意识可以被教育,潜意识积累的不满迟早会爆发。
如果所有人都没有拖延症都非常努力,各位真的会活的更幸福吗?高考只有那么多名额,北京只有那么多户口。白领被资本收割,资本被权力收割。
各种所谓白领成功人士辛苦工作的结果,还不是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他人作嫁衣裳,提供更优质和驯服的正能量能源?
如果早完成任务后会被上级加码,拖延就是一种生存策略,不是病。
当然,如果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自欺欺人养成习惯,没有别人的时候还继续自欺就成了病。这时主要的问题在长期积压下来的恐惧感和愤怒感。
网友蒙面大侠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用其他方式去缓解即将到来的急迫事件所带来的压力。
网友蒙面大侠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妙招是,设定一个decoy任务(假目标),这个目标是被人委派的,看似一定要完成的,还是很艰难的,这个目标是如此的令自己不情愿,又十分的难,但又必要要做,以至于自己会拖延着去做次难的、次情愿的事。当然,这个次难,次情愿的事,才是真正要做的事!!
所以,如果看一本书是你今晚的目标,那么你就给自己设定一个假目标,比如说,把全家的开支都理一理,这个decoy是如此的艰巨与令自己讨厌,以至于自己一下子拿起那本书,看了个饱。
再如,制作一份ppt,供后天的演讲用,如果没有假目标,你可能会拖到明天晚上制作。这时,你给自己的设立一个假目标,这个假目标要比制作PPT更难,更令人讨厌,比如说,制作一份英文简历(如果你没有做过的话,第一次做会相当的令人厌烦),策划大后天XX活动(更加麻烦)等等。
根据对比引导选择的结论,有了这个decoy,应该会提高你做真目标的行动力。当然,有时decoy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别人给的,比如说,你要制作一份ppt,突然朋友来电话,让你帮忙某件事,而你突然觉得,不如做ppt吧,更有价值,于是突然行动力就上升了。专题:结构化拖延(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
网友刘芸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因为游戏是一种娱乐,重复无数次的都可以,不像现实那么可怕,也更容易让人觉得放松!
网友马克白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网友张昕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想补充一点——控制感,在那种心急如焚,或者approaching deadline的群体中,他们更多感觉到的是自己无法控制目前的情况,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性情绪。而游戏的设计则是给玩家一种快捷的方式来获得控制感(至少是能够获得控制的假象),从而对抗由于控制感缺失带来的负性情绪。
网友隔壁老孙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心理学上称为自我障碍策略,通俗的说就是自己为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这样面对可能到来的失败便有合适的归因。举个栗子,考前几天不是突击复习而是窝在宿舍打游戏,这样就算挂科后也可以归因为没有好好复习而不是自身能力问题,万一没挂还可以说就算自己不复习也能过(瞬间觉得好流弊啊有木有)。
网友傅俊杰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其实是太着急了,希望自己的选择立刻得到反馈,脑子一刻也闲不下来,不愿意等待。大脑需要不停的反馈刺激,不然就浑身焦躁,这时游戏能够提供最直接的刺激与最快速的反馈
网友任小环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这个好奇怪是吧,我没办法告诉题主这是为什么,我下面的回答只是为了安慰题主,你不是一个人。
我刚刚考完研,刚从那种每天极度紧张压抑的生活中逃脱出来。想想那段时间,拿起手机刷微博没控制住不小心刷掉一个小时,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自责。回寝室洗澡都恨不得要用跑的,在图书馆走廊里啃苹果都要拿着启航20天20题背一道政治。喝奶茶和可乐之前都要想一想怕影响晚上睡觉第二天脑袋不清醒没办法学习,是在学困了趴桌子上睡觉都要跟小伙伴说10分钟之后叫醒我。专业课书和政治看完一遍放下半个月再拿起来又啥啥都不懂了,再拿起来又要什么都重新思考重新记忆,烦躁的要命。
就是这样的一段时间,大概最后的三个月内,读完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觉得王小波这种话糙理不糙的风格真是太喜欢了等考完试一定要把王小波的书找来都读了。读完了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被偷走的那五年》、《暗恋》和《你好旧时光》发现哇塞这姑娘和我一个高中毕业的,振华三部曲字里行间都是我高中时的回忆啊。这个我前几届的学姐,去了北大光华最后当了作家,宁财神不也是人大金融毕业的最后成了牛逼的编剧么,去TMD会计等我考完研我也要成为以文字为为生的人,我也要成为晋江写手,我也要凭借我阅剧无数的经验当偶像剧编剧。还读完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幻夜》、《同级生》和《分身》,觉得不错不错原来日本人写悬疑也这么有意思等我考完研要好好研究日本文学。读完了唐七的《三生三世枕上书》,听说唐七的《华胥引》要拍了找那些个演员我的天哪,等我有了钱我要好好把唐七这些好故事拍成我想要的样子。并且莫名热衷研究“吸引力法则”,读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拜恩的《秘密》,两本《不抱怨的生活》,《别为小事抓狂》,想以后考个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当个心理医生也不错。把袁腾飞的四本《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给读了觉得学政治要从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开始,考完研要多读一点历史书。读了《有一种基因叫理想》,读了柴静的《看见》,读了小崔的《我的抗战》和白岩松的《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觉得我们总是离真相太远,好想去学新闻去考记者证,发自内心的佩服“南院人‘,想去我们黑龙江卫视当台长,为振兴我们那个人家电视台都在播跨年晚会我们还在播甄嬛传的黑龙江卫视而奋斗。看到《九州志》编辑部在招实习生,就想着考完研第一件是就是投简历要去为陪我度过高中的《九州》做一点事情,想着去了编辑部就可以过那种骑着摩托唱着歌到办公室看一天小说的生活。
感觉那三个月读的书比我大学前三年读完的书都要多,我以为我自己突然成为文化银儿了,突然爱读书了,要向文艺女青年大踏步前进了。动不动就沉浸在对未来的幻想中,觉得考完研有好多好多想做的事情,觉得这段黑暗的时间度过去迎接我的满满的全是美好。回过神又是自责和愧疚感,埋怨自己想那么多对现在会有一点点改变么?想那么多就能考上研究生么?把闹钟调成《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想着这些考研的书,现在不看,等考完这辈子也就不用看了。
现在考完研了,那些当时想要做的事情,恨不得立刻就去做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做,就好像从来没有想过那样。我觉得可能只有在时间紧迫的时候,我才有点理想。
网友孟夏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这,是我的豆瓣日记,本来想讲的,是一种病被另一种病治愈的过程。还没等写,另一种病好了,前一种病又复发,这种痛苦,百倍不止。
虽然看似区别很大的症状,却觉得成因和楼主的情况有点像,尤其是读到‘动机在杭州’说的……这个‘病’,放纵的过程,它激发的是人的渴望系统,让人误以为做这些事会带来快乐……还有治疗的方法--带着爱的规范,正是他在身边给予我的支持。
自我陈述而非答案,只因共鸣在此留言~~
简单来说,就是暴食症与厌食症的循环。
每次失去理智去吃的时候,都是一个瘦骨嶙峋的模特吃下整个厨房要把自己撑死的节奏,在那十几分钟里,盲目的塞入食物,多巴胺的分泌带来短暂的快感,直到胃痛恶心被迫停止,之后陷入深深的悔恨和自责,不想说话不想交流无法思考,不敢照镜子不想面对自己更怕别人碰自己,思想是游离在身体之外的,想的是没有乱来时空气的清新和生活的美好,想的是自己为什么要毁掉自己,想的是如何对不起爱自己的人,想的是自己该如何运动消耗疯狂摄入的热量,下狠狠的决心,同时伴着对下一秒中自己能否控制自己的恐惧。加上身体的痛苦,回到正常状态通常要恢复3-5天,这期间,又是每一秒钟都在煎熬的过程。
正常的时候,快乐生活,用心工作,规律作息,时常健身,好像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可实际上,每次感受着这最喜欢的城市带给我的一切,都默默跟自己加上一句,没有乱来的世界,真好。有时候也会陷入另一种极端,对摄入的每一口食物的热量都锱铢必较,错过哪一节瑜伽课就会抓狂,想的是,趁现在没有失去控制,能省则省,能动则动,清洁的身体和轻微的饥饿感让我思想更加清晰,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更有安全感。
这样乱来--正常状态的切换和循环,在近一年里一个人生活的期间越来越频繁,在婚礼之前达到巅峰,大量的吃,报复的运动,终于导致了严重的胃病,吃几口就会胀痛,终日没有饥饿感,失去食欲,迅速消瘦,这是抗议的身体发给我的讯号吧。
这种身体上的疼痛,使我‘被迫’将心理问题‘治愈’,半年时间没有一次乱来,慢慢我甚至觉得,这是坏事中的好事。可见我对它的恐惧有多么严重。我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检索维基百科,对应症状,把自己诊断为binge eating or bulimia nervosa,对乱来之后心理上的痛苦和肥胖的恐惧让我越发难相信自己会真正变好。但医生说我是Anorexia nervosa.
更讽刺的是,我对食物之美有无限感恩的态度,希望食物在最好的状态下被享用,更热衷自己下厨。但对待它的态度却从来没有健康过。不是严控热量,就是暴饮暴食。我知道这些症状的背后是拖延和逃避的心理作祟,是自我认知的偏差,可就是很难真正改变。还好有他有能理解我的朋友在身边,充满对患者爱意的业余‘心理师’,让我有处倾诉,逐渐正视自己的体重,得到慈爱的规范。
非常同意专业的‘动机在杭州’的principal,认识到这只是‘快感’而非‘快乐’,有助自己的调整。
网友蒙面大侠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就是"破罐子破摔"。觉得自己时间紧,就害怕面对那么多的事情,干脆就放任不理。
我自己践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论如何先继续做下去,一分钟一分钟的坚持,开始会很痛苦,过几分钟进入做事儿的角色之后就不会再多想了。
网友潘诗云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个人而言,完全是分散注意力,还不用用脑,用脑多累
网友蒙面大侠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作为一枚和心理、生物不沾边的未来程序猿,我来表达一下猜想。
我是一个挺严重的拖延症患者,我觉得排名前三的答案都挺有启发性的,不过我一直以来还是有一个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以写程序为例,期末要交个project,在敲代码的时候我是真心觉得好有意思,根本对玩游戏水社交网络没任何兴趣。可是一旦稍事休息,比如开始看两页漫画,之前写的程序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明知道看几话就该收手了,可是根本停不下来啊~无数次的亲身实验表明,在这个时候用尽我所知的任何方法都不可能让自己自愿开始持续工作。
退一步思考一下,我觉得问题可能出在这里:拖延的童鞋们可能特希望达到一种状态,就是自己很想要去工作。一个想要工作的人正在工作,被拖延折磨久了,就会很希望有这种巨爽的感觉。这时候往往会自己和自己较劲,明明我就是喜欢码代码的呀~明明写玩这个程序期末就可以交差了呀~明明认真写的话今天就能搞定这一部分了呀~我为什么不想干?我为什么还在盯着漫画?我应该想干才对呀!为什么就是不想干!?为什么就是不想干!?为什么就是不想干!?为什么就是不想干…………
然而这种较劲实际上是不太可能成功的,原因有二:
其一,你正盯着那个把你的注意力从工作上引开的东西看,正在刺激你大脑的是漫画是游戏是SNS上那些漫天的废话而不是你的工作,就算你深知那个更有意义那个更好玩,可是当下直接从感官袭来的刺激比你意识里所知的东西是强的多的。
其二,再伟大的将军打仗的时候脑子里肯定想的是算计和谋略而不会是这场战役多么伟大会怎么样名留青史,再天才的人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一定是专心于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想我正在思考的方法多么天才。真正在学习在工作的人,他的状态应该是心如止水专注于手里的事务而不是我发誓今天要啃完几本书刷完几套题干完以后我就可以如何如何。价值和意义适合事后用来回味,真正干活的时候,根本没有理由!
所以这时候可能可以做的:一,看懂我上面说的。二,不管你心里怎么不爽觉得怎么不自然,先关掉或者放下正在浪费你时间的东西,什么也不做稍事休息,然后打开你的工作或者学习资料,看,看不进去也盯着,找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部分,让它快速开始刺激你的头脑,可能慢慢地就进入状态了。
网友刘川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有一个说法,说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的人和一直处在贫困的人一样,正是由于时间不够/钱不够的焦虑心态导致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导致处理事情的着眼点一直在与节省时间/省钱,而忽视了真正的目标,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更加不足。
网友巨巨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说下个人感受吧
为什么看书看累了就玩一会儿游戏?
1.你看书真的达到了累的阶段,你明显感觉到一种排斥,就是那种你继续看书很可能不知道在看什么的感觉——你的精力无法集中,效率变低,你预感如果继续往里面存东西他就要堆栈溢出了
2.于是你停下了看书这件事。停下的时间可以做什么呢?无非是为自己提供补给过提供奖励,如睡眠,食物,发呆,做别的可以调剂大脑又打发时间的事(游戏就是其中之一)
3.为什么是玩游戏呢?因为游戏基本上靠应激反应就可以完成,不需要信录入来挤占自己大脑的存储空间。当然比起玩游戏这么相对枯燥的事,你其实更想看一部电影或者看一本别的书来一次远行听一场会,可是在面临考试的时候这些太奢侈了,一方面录入信息大脑会仍然累,另一方面时间成本太大了。
4.中学时代老师们总是说“大家语文学累了就学一会数学哈,数学学累了就学一会英语哈”,我很怀疑到底有没有人做到这些。对我来说学习累了就是需要停止学习!
5.长时间持续做一件事,即使脑容量和后方供给没有问题,情绪上也会出现bug的——用一个愉快的小游戏奖励它一下,可以防止它暴走。
6.勤奋是很重要的事,这个一直在被高度宣传,其实效率也挺重要的,也应该多宣传点
7.玩一会游戏和死命玩游戏的差别是很大的。
ps:
1.关于考试,除了“一刻也不停歇的勤奋”之外,另外一个被高度宣传的就是“别看书了,好好休息,放松心情”——这几句出现的频率太高了,简直快化身高分宝典了。仿佛书一点也不用看,只要睡得好心情放松考场上就能如有神助自动高分了。
2.游戏一下是为了考的不好时为自己找借口之类的心理分析我真是理解不了,不可证伪的东西还真是强大呢。
网友匿名用户对[好紧]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心情焦虑,不要通过游戏发泄,换种心态,换种方式。很烦躁时,去跑个二十几圈操场,看个几本书,心态不要是自责,而是原谅。人的内心深处是和小孩子,是个顺毛驴,合适引导自己心态走出困境。长篇大论的心理学解释楼上早已给出,关键在于自己每一天去积累克服厌学和拖延心态。既然高考,那就到高考前不去拨动那个电脑开机键,一次都不要。压力需要发泄,合理分配时间,这样至少问心无愧
三 : 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
[心急如焚]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网友动机在杭州对[心急如焚]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读过一本讲电脑游戏设计的书,作者是资深的游戏设计师,然而令我惊奇的是,他最开始写的不是如何设计电脑游戏,而是设计一个真实的游戏,使用一个道具,就可以自己一个人玩,还能自得其乐。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如何定义游戏?哪些运动是游戏?如何让我们产生玩游戏的快感?
中学时代已经离的很远,然而我还记得学习功课时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各种题目上做下标记,例如做错了的题,第二次做错的题,没有做错但实属侥幸的题,需要从题目中理解和记忆的内容,等等,如果以今天来衡量,这就是一个标记了颜色/符号的 To-do List. 题目下面甚至还有注释,自己写出搞笑的话。
抽象一下,这不就是游戏么?积累经验值,打怪升级,同样我也可以把钢笔命名为「霜之哀伤」,同服还有那么多人一起。
去一些游戏公司参观,发现他们在公司里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做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值和等级,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比正统的绩效考核看起来有趣。
当我们只关注里面的参数时,会发现模式惊人的相似,虽然隐喻不同,情景投射各异。
在本该专注玩某个游戏时去玩另一个游戏,是因为从前者那里获取的效用不够。如果在学习这个游戏上表现的很好,不断的获取成就感,后一种游戏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强了。
本质上是逃避。这并不丢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哪里有那么完美的人,人人都得和自己斗争。
借用《那些年》的歌词「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别管已经损失掉的,想想自己在那个最重要的游戏上,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如何拆解,不要把它想成铁板一块。学习不是一个游戏,是一堆游戏,或者一堆关卡,有时还可以刷副本。一个个玩下去,每次给自己一点小惊喜,就像我们曾经爱不释手的各种游戏一样,每次难度增加一小点,前进一小步,成就感会越来越多,游戏也就越来越好玩。
高考没剩多长时间了,加油吧。
网友马力对[心急如焚]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最近关于拖延行为有一些新的体会,动机老师的答案很好,但我还想补充一些。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面对的任务让你痛苦。我想说说这种痛苦本身。不管是用「焦虑情绪」也好,「压力」也好,「负能量」也好,这些说法都只是简单的标签,还不能增进我们对它的认识。
如果说,只是因为时间紧迫而任务无进展,产生的焦虑感,似乎还是不够。
的确这种痛苦会因为拖延行为的一再继续而愈发强烈,但拖延也只能说是维持并加强了这种感觉,还不能算是始作俑者。毕竟,在打开任务的那一刹那,这种感觉就已经存在了。
我们痛苦,不满意生活当下的安排,哼唧扭动挣扎。至于打游戏?只是挣扎的一种渠道而已。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最近和拖延的来访者工作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苏轼这句诗。
总觉得这有点像是大家现在的生活写照。看上去忙忙碌碌,分秒必争,其实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恐怕内心深处都有一些疲于奔命的大失落:我这么累是为什么?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是因为不拼就会被淘汰吧。是因为落后会被看不起吧。是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吧。是因为想让当初甩掉自己的女孩儿后悔吧。是因为北上广房价高得离谱吧。是因为身边的富二代又换了辆7系吧。是因为想做一番事业吧。是因为想让家人活得好点吧。是因为没法接受自己只有这么弱吧。
我举一个来访者的例子,当然,关键信息做了处理。他要做一份简历,已经拖了很久很久。每当他想到这份简历,他就烦躁得浑身颤抖。因为他想要一份完美的简历,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他求职的胜算,可他一想到求职,就觉得那些他仰望的单位不会看上他,会接收他的地方他又看不上。想到这个他就更加痛苦了,他后悔自己过去浪费的时间,也恐惧自己将来会遭受的鄙视……
他攒眉怒目,捶胸顿足,要和简历死磕到底,仿佛为了这件事不惜耗尽生命全部的能量。
我觉得他太痛苦了,太痛苦了。可惜的是,正如很多有拖延行为的人一样,他一直相信,他的痛苦是「拖延」造成的。换句话说,他以为只要写完他的简历,所有的痛苦就可以烟消云散。
暂时吧,直到他很快发现下一件让他痛苦的小事,并重新开始拖延。——比如看招聘信息。
也不要责怪游戏、美剧或零食,或生活中其它的诱惑。它们没有魔力,是我们需要止痛片罢了。
真正出了问题的,是生活本身。为什么生活对我们来说竟变得如此艰难?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一种安定平和的心态,也就比较容易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了。
我说适当的事的意思,可能是指学习,也可能是指别的事。
一切应该取决于你自己。你是谁?你在哪里?你喜欢什么?你这辈子打算怎样度过?
澄清所有不相干的烦躁——就像「非要考上清华不可!」——单纯去看学习这件事情。你要真觉得有意思就试试,要确实志不在此,糊弄糊弄,对付过去也可以。考零分也不会判你刑的。
不管怎样选择,踏踏实实的,安心就好。你自己觉得生活有意思就好。
看起来特鸡汤?嗯,其实说到最后,我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词:幸福。
一个人活得幸福点儿,有意思地生活,安心地工作,做事的时候就不必克服那么多痛苦。
——别看我说得简单,这可一点都不简单。我觉得拖延之所以是现代的流行病,就是因为现代生活这个节奏太容易造成大家不幸福了。夸张点儿说,一个人要想真正超脱这一切,就必须做一场逆流而上的修行,花巨大的工夫去锤炼自己的心智,以对抗整个大环境施加下来的紧迫感,羞耻感,无能感,失控感……别问我怎么做到。我也还在刚起步的阶段,觉得要面临的挑战多得很。
动机老师提到了爱和慈悲,这是很重要的法宝,虽然要学会使用也需要一些时间。
最后,用一句话回答你的问题:
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还去玩游戏——或者用其它方式填充自己时间——是因为不幸福。
不幸福造成了拖延,当然拖延进一步又加剧了不幸。对多少人来说,这都是无解的问题。
网友李松蔚对[心急如焚]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给出的答复:
四 : 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
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
心急如焚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示例】:李自成~,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近义词】:迫不及待、心如火焚、心急火燎
【反义词】:不慌不忙、从容不迫、慢条斯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心中异常着急
本文标题: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_成语心急如焚的含义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