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中国人事报刊社

发布时间:2018-04-24 所属栏目:中国报刊杂志大全

一 : 中国人事报刊社

中国人事报刊社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如下:

(一)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新闻宣传报道、侧重组织和人力资源新闻宣传工作。

(二)负责贯彻落实中组部和部党组关于组织人事新闻宣传工作指示精神。

(三)拟订组织人事工作宣传报道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承担组织人事工作的综合性报道。

(五)承担公务员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报道。

(六)承担军转安置工作的综合性报道。

(七)编辑出版《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人才》杂志、《转业军官》杂志、《人事政策法规专刊》杂志;负责各地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建设,并进行业务指导。

(八)承办部里交办的其他事项。

联系电话:84633945

二 :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新收集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杂志新收集

(可以直接用博客右侧超链接)

1.《化学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ISSN:1003-3087;CN:11-1923/06;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只接受网络电子投稿,先注册!

(2)初稿审稿周期一般大约为14天!

2.《化学教学》: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ISSN:1005-6629;CN:31-1006/G4;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只接受网络电子投稿,先注册!

(2)稿件一审周期一般大约为10天!

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ISSN:1002-2201;CN:61-1034/G4;

http://huaxue.snupg.com/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接受信箱电子投稿或邮寄投稿!

(2)稿件一审周期一般大约为50天!

4.《化(www.61k.com)学教与学》: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ISSN:1008-0564;CN:32-1482/G4;

http://www.jschemedu.com/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接受网络电子投稿或邮寄投稿!

(2)稿件一审周期一般大约为40天!

5.《中学化学》:黑龙江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

ISSN:1007-8711;CN:23-1187/06;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6.《高中数理化》: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ISSN:1007-8312;CN:11-3866/G4;

http://www.51gaokao.cn/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接受信箱电子投稿或QQ文件直传!

(2)稿件审阅周期一般在于编辑决定!

7.《数理化学习》》:黑龙江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

ISSN:2095-218X;CN:23-1575/G4;

http://www.slhxxzzs.com/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8.《中学生理科应试》:黑龙江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

ISSN:1005-6401;CN:23-1351/G4;

http://www.slhxxzzs.com/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9.《中学生数理化》: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教育办刊社主办;

ISSN:1001-6953;CN:41-1099/0

http://www.shuren100.com/shulihuagz/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0.《理科考试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教育厅主管;

ISSN:1008-4126;CN:23-1365/G4;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1.《课程-教材-教法》:国家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所主办;

ISSN:1000—0186;CN:11—1278/G4;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4.《基础教育参考》中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

ISSN1672-1128;CN:11-4889/G4;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接受网络电子投稿和纸质稿件!

(2)初稿审稿周期一般大约为14天!

16.《中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

ISSN:1674-6058;CN:45-1372/G4;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文章的投稿邮箱:jleducation@sohu.com

18.《内蒙古教育》: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主办;

ISSN:1008-1216;CN:15-1044/G4;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19.《高考》:长春出版社主管主办;

ISSN:1673-6265;CN:22-1372/G4;

http://www.cccbs.net/qikan.aspx#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20.《考试周刊》;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主管主办;

ISSN:1673-8918;CN:22-1381/G4;

http://www.kszk.com.cn/

官网及网上投稿地址)

《教师教育论坛》

《课程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新课程教学》

《中国校外教育》

《文理导航》

《黑河教育》

《教师》

《学苑教育》

《新课程导学》

《考试与评价》

《读与写》

《新课程》

《新课程学习》

《理科爱好者》

《读写算》

《科学导报•科学教育》

《中学生导报》

《学习周报》

《少年素质教育报》

《基础教育课程》

《中小学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学》

三 : 书评:上学不等于受教育 - 资讯 - 桃李网 - 中国教育新闻网互动社区-中国教育报刊社

摘要: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当当网上看到《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本书。觉得书名很吸引人,约了一个靠谱的作者写书评,沟通了几次,最后的书评我比较满意,写出了反思的味道。推荐给大家看看。很感慨也很欣赏最后那句话:“盖 ...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当当网上看到《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本书。觉得书名很吸引人,约了一个靠谱的作者写书评,沟通了几次,最后的书评我比较满意,写出了反思的味道。推荐给大家看看。

很感慨也很欣赏最后那句话:“盖托告诉父母们,学校训练孩子服从,你就应当教孩子批判和独立的思考。枯燥的学习让学生很容易厌烦,你要教你的孩子培养内在的精神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跟这本书的责编打电话,对方说这本书有点偏激。其实,真正深入到学校的内部,会发现,现实远比我们所了解的更可怕。以前觉得有人将学校比作监狱,觉得是危言耸听,现在看来,那些军事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只知道发卷纸考试的教育模式,在本质上跟监狱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毕竟都是没有吞噬自由和快乐的地方,不管你同意不同意。

建议大家读读书评,读读这本书。

学校不是万能的,学校制度并非十全十美,标准化考试伤害学生个性……对于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上学求知,约翰·泰勒·盖托用大量的事实提出质疑,并向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

上学不等于受教育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 范里

“我生下来时很聪明,但学校把我给毁了。”萧伯纳以自身经历否定了学校。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如果不是14岁离开学校,诺贝尔奖名单里应该不会有他的名字。政治领袖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林肯,商界巨擘卡内基、洛克菲勒,发明家爱迪生,作家马克·吐温……他们成就非凡,却不是学校制度的受益者。在《上学真的有用吗?》中,美国学者约翰·泰勒·盖托不仅发出“任何领域里的创新人物都很少有成功的学校训练”的感叹,更是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

在应试的战车上,老师、学生家长都在陪绑,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远离育人的核心

因为看不惯学校制度对于人的发展的制约、剥夺,甚至摧残,约翰·泰勒·盖托这位有着30年教龄的美国老师,于获得纽约州年度教师的当年,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辞职信,从此为学校改革而奔走演说。《上学真的有用吗?》即是作者对美国教育制度的否定与宣战。

学校是什么?美丽的花园、成长的乐园、启智的学园、精神的家园,很多校长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学校。然而,盖托却告诉人们,他们对学校的认识全错了。翻开美国100多年来教育部门的文件,对照考试合格率的直线下降,以及一线教师对学校教育现状的抱怨,盖托认为,学校制造了一批毫无思想、心智平庸、习惯服从的产品,他毫不客气地把学校比作工厂。

学校到底是什么?学生和老师最有发言权。相比美国学生,处在应试教育中的中国学生感触更深。在一些学校的“贴吧”,很多学生感觉不快乐。在那些创造高考奇迹的学校,常能看到相同的宣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听到相似的管理经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这些校园总是充满了励志口号,墙上满是高考喜报、状元照片。学生总像打仗一样,在高度责任心加高科技的控制下,在倒计时中过着相似的每一天。

学校抢逼围,教育重心离教书育人的本质越来越远。在考试的战车上,老师、学生家长都在陪绑,老师们也把学生当成物品,按照本科、大专等把人分成几类,再按知识点精确地量化每个学生每一门学科的情况,强化辅导,家长陪读,一对一家教,出国或转学退学,一切在“精细化管理”中有序进行。几千甚至上万人的学校不断出现,在军事化管理的学校里,人,已经看不见了。

这就是一些学校的教育现状,标准考试把人的感情标准化、思想标准化、大脑标准化,只有乖乖听话的,才能成为赢家。虽然在复杂的社会里,创新灵活、与众不同的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学校制度的设计者十分清楚,学校生产的是职员,而不是思想家和艺术家。一旦学校越来越像工厂,学生的身体和心灵便不断被摧残。

盖托无法忍受学校对人的禁锢与摧残,他认为学校与教育是两回事:上学是一种习惯和态度的训练,它是从外部进入的;而教育则是自己掌握的,并且可以自我扩展,甚至自我超越,本质上是潜能的自我解放。上学,主要是听别人的安排,这种心灵控制使学校变得可憎;教育从来不只是传授专科知识,它总是在丰富的背景下认识事物。

上学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不是成为学习机器,而是为了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思辨精神

美国一些家长对孩子想象力与自由发展的呵护令人感慨。上世纪60年代,一位母亲把教女儿认识字母的幼儿园老师告上法庭,理由是该老师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最后,此事促成了美国最初的儿童保护法。而今天,充满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孩子进入小学,首先遇到的是限制,不许跑、不许乱说、不许玩过头、不许上树、不许看窗外、不许带玩具……在这些“不许”的规范下,孩子们不会自作主张,不会积极主动,不会自行选择,也不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这些“不许”使孩子对外在事物变得漠不关心。这些“不许”让他们乖乖地适应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记住别人要他们记住的东西后,他们就失去了想象、创造力,当然还有探索的自由。

上学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不是成为学习机器,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思辨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然而,学校教育制度如同隆隆战车,摧毁着人们公认的教育目标和崇高使命。文学作品、宣传报道,为学校制度披上了美丽的面纱,以致于“我们欢迎并心甘情愿地接受压迫我们的东西”。盖托在书中多次提到学校对人的剥夺、控制,他认为学校过于封闭,而对这一观点阐述得最为深刻的无疑是法国哲学家福柯。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指出,学校通过名目繁多的纪律和规定、固定刻板的课程时间表、单调乏味的考试、各级评优评奖、各种检查督导,束缚着每个人的行动,监控着每个人的思想。如果说,尼采以上帝死了而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么福柯则告诉我们,包括学校在内,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学校已经变成了一种工具。背书包上课、打指纹晨跑、晚点名唱红歌……连大学都出这样雷人的校规,还能指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去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吗?

学校为什么需要培养服从意识?盖托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当代教育制度源自普鲁士军事帝国。而美国的学校与德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精心设计的教育制度,动机在于产生平庸的心智、阻碍内在的精神生活、剥夺学生重要的领导才能、确保得到顺从而不健全的民众。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好控制”的民众。这些观点与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观点一致,他认为,学校是国家统治和分层的工具。学校是一个专门发明出来维护、传播、灌输社会文化规范的机构。它实施的是文化再生产的功能。也许这种观点有点偏激,但细细品味也不无道理。

学校教育并不完美,而是一种选择,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充分开发自我潜力

在美国历史上,财阀向来是国家强制性公共教育政策的推动者及受益者,从摩根、卡内基、洛克菲勒到今天的比尔·盖茨。他们成立基金会,做了很多政府想做却做不到的事——统一全美教材,将教师评价与学生成绩挂钩……政权与资本结合,打出了具有极大威力的王牌,改变的不仅仅是美国教育。与此同时,面对一系列政策的强势推进,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今年11月的《大西洋月刊》公布了年度最勇敢无畏的思想家名单。曾任美国教育部副部长的黛安·拉维奇名列其中。对她的介绍是:美国教育专家,她认为强迫测试、特许学校以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政策不是挽救美国教育,而是在毁掉美国教育。她试图与前共和党盟友绝交,现在又向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开战。

写于2008年的《学校真的有用吗?》是否对拉维奇的神奇逆转产生了一定作用不得而知。古稀之年的拉维奇在今年3月出版了一本新书《伟大的美国学校系统的死与生:考试与选择是如何腐蚀教育的》。在书中,她彻底否定了原来自己极力推动的美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她认为,标准化考试从检测学习的途径之一变成了目的本身。教学责任制不仅没有提高学业标准,相反很多州还通过降低标准来掩人耳目。将教师工资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是“对教师的迫害”。从书中的内容看,盖托与拉维奇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

而大西洋对面的一位校长、英国最著名的惠灵顿公学校长赛尔顿,也在今年3月用一份报告《结束工厂学校:2010-****教育宣言》抨击了英国10多年来的教育政策。他说,许多公立学校变成了工厂,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被加工出厂,纸面上的成绩提高是有代价的,学生无法过上自主、完满的生活。他呼吁给所有公立学校真正的独立地位,应该给予公立学校像私立学校那样的自主权,变“应试而教”为全面教育。

盖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告诉对学校失望的人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教育的权利。而这种教育正如当年的杰斐逊等人那样,是通过开放式的学习而获得个性化的教育。它是自发的,给人精神和性格的培养,给人带来自由和解放。盖托告诉父母们,学校训练孩子服从,你就应当教孩子批判和独立的思考。枯燥的学习让学生很容易厌烦,你要教你的孩子培养内在的精神生活,让孩子拥有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www.61k.com。
本文标题: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中国人事报刊社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