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国家卫生部已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参照乙类管理。
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二 : 丙类传染病
在春季,丙类传染病是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类型的疾病,在春季也是疾病的高发期,对于丙类疾病是具有传染性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其的危害,避免染上其病毒。大家知道丙类传染病有哪些类型吗?那么,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告诉你,一起来看看吧。
丙类传染病在医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注重,也有更多的人进入研究其病毒,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以及除霍乱、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等。
对丙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1、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
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
2、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
两种丝虫引起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危害流行区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4、风疹
丙类传染病_丙类传染病
风疹又称“风痧”,痧子等,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
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预防措施
1、勤洗手,把手朝下方搓洗。
2、多运动,强身健体。
3、感冒、发烧、不适者,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曾经去过的地方。
4、尽快接种疫苗。
5、禁止去流感区域。
6、打喷嚏 咳嗽 禁止对人。
总结: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丙类传染病是否有了深入的了解了呢?大家对丙类传染病的典型类型是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呢?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其的危害,也要注重起来。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 :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概念,丙类传染病-分类
丙类传染病categoryCinfectiousdisease《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以及除霍乱、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等。
丙类传染病_丙类传染病 -概念
丙类传染病 category C infectious disease
丙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3类。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丙类传染病_丙类传染病 -分类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以及除霍乱、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等。对丙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1种人和动物都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
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1类寄生性线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 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2种丝虫引起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危害流行区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1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着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风疹
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又称“风痧”,痧子等 ,是儿童常见的1种 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六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手足口病
英文名为: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 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 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 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 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 病原体,其中以 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注:《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丙类传染病_丙类传染病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之内,农村应于12小 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 12小时之内、农村于24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24小时之内进行报告。
丙类传染病_丙类传染病 -防疫
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
从病人的角度来讲,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1.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诊断可包括3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历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此外,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2.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
四 :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www.61k.com) 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丙类传染病:参看
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
本文标题: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