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对纪实摄影的定义
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纪实摄影并没得到重视,没有很好的被摄影爱好者理解。本文从纪实摄影的形成、纪实摄影提供可靠文献、推动现实变革、揭示世界真谛、有利于社会研究四个方面来解读纪实摄影的社会作用,从而倡导在我国纪实摄影可以得以进一步推广,并为其“嫑-犇”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我们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对纪实摄影的定义介绍,分享给你们!
人类真实记录现实的梦想,是催生摄影术的并促使其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纪实摄影诞生的基础。摄影术诞生后,它用自己与生俱来的记录性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并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讶和惊喜!摄影用它直指事物真实面貌的特征使很多人把摄影看作是眼睛的延伸和记忆的银行。当一个家庭团圆之时,乖巧的孩子拿出相册,凑到大人跟前细数着那会儿的种种,这是件何等温馨又极附有意义的事情!
社会中一个单位需要摄影,这个大的组织就需要摄影的存在,更需要摄影的贡献!而摄影也绝不离不开哺育它的社会环境。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摄影也随之而变。从记录到纪实,这个过程当中不仅有着一位位前辈们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www.61k.com)对纪实摄影的定义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放眼世界,对于何为纪实摄影人们持多种看法,在某些细节之处存在分歧。在此笔者想先冒昧的阐述自己对纪实摄影的理解,再列举各位摄影家对纪实摄影的定义,最后引用我国著名摄影家孙惊涛先生的文字作为归纳。
(1)纪实摄影题材源于生活,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纪实摄影照片以真为本,忠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人物、事物、环境、事件)的历史再现。
(3)纪实摄影基于发现,贵在显人之所“不见”“不愿见”和不能见。
1974年,美国出版的《当代摄影辞典》写道:纪实摄影是之作非虚构性电影或照片的专门手段,强调现实性,通常为正式的教育目的服务。1980年时代生活丛书编辑部出版的《纪实摄影》一书写道:“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摄影家对现实世界所座的形象描述,旨在传达某些能被观众所理解的重要事情,以作评价。认为“纪实摄影… …中的上乘之作,将引导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1985年,美国南卡罗兰那大学硕士研究生斯蒂芬尼·安·克莱因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全面描述了纪实摄影的各个层次的特征:
(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他能够抓取人类状况之现实的本质,展现生活的条件,而无论其好还是坏。
(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哪些变革。
(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与其重要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
从以上的引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对纪实摄影以界定都是有差异的。而也就在大家试图定义纪实摄影的六、七十年代,一些有才华的纪实摄影家却在通过他们的实践不断赋予纪实摄影新的内涵。比如在196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萨迪厄斯·约翰·萨考夫斯基在看了黛安娜·阿勃斯等人的照片后,强烈意识到他应该重新界定纪实摄影。而南·戈尔丁、琼·斯彭斯这样的摄影家的探索,则为纪实摄影拓展了新的空间。纪实摄影发展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让我们认识到,为纪实摄影下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所谓科学定义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正如米歇尔·温伯格在《定义“纪实电影”》一文中写道的:“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纪实电影定义的一致看法。如果你拒绝我的定义,并因此而拒绝我的结论,那也只能这样。然而,当纪实与戏剧之间的那条线越来越模糊而且被有意模糊的时候,获得一个结论性的定义的努力看来是一个值得挑战的问题。
虽然纪实摄影在西方的实践已经非常充分、彻底,但关于纪实摄影的说法并不完全统一。广义上的纪实性摄影与严格意义上的,即狭义的纪实摄影是有区别的。狭义的纪实摄影可以记录一桩事件,但是这个事件必须具有某种普遍意义,可以记录性格与情绪,但必须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到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即使那些以个人生活和生存为纪实对象的“私人纪实摄影”,由于摄影者加入了深刻的忏悔和贬抑倾向,仍然具备了由个人而社会,最后直探人类本质的深刻素质。总之,“它必须传达一种使之区别与一张普通风景照片、一张肖像照片,或一张街景照片的信息。”
二 : 纪实摄影:枪口下的西非埃博拉隔离区
每天被支付4英镑的志愿者进行消毒工作、埋掉那些感染致命埃博拉病毒死去的人。随着埃博拉危机在西非国家持续蔓延,为了安全起见塞拉内昂凯内马的工作人员们穿上特殊的防护装置,戴着面具执行这些令人悲伤的任务,把感染者的尸体掩埋了。全国已经采取了严密的措施以阻止疫情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说,全世界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数超过了2600人。
在利比亚,随着病毒的持续蔓延,人们只好在感染最严重的地区设立隔离区。在多洛(Dolo)镇,士兵们建立了武装隔离区,把住在国际机场附近的2万名居民封锁了起来。疫情特别严重、蒙罗维亚(Monrovia)西点(West Point)地区的居民们完全陷入了绝望,他们被禁止离开这片地方去购买日常所需。
平常繁华的大街,热闹的教堂和集市现在变得冷冷清清,给人一种鬼城的感觉,等待在绿色绳索后方饥饿的人们只有在看到政府运送过来的粮食时,才会表现出一丝活力。
目前,没有可以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病毒的致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疾病的症状通常在感染2天至21天后出现。它可以从野生动物传染到人身上,再以人传人的方式在人际间传播。
每天被支付4英镑的志愿者进行着消毒工作、埋掉那些感染致命埃博拉病毒死去的人
戴着面具的志愿者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抬出来
如图所示,几名年轻的志愿者穿着特别的防护服来执行这些令人伤感的任务,把尸体埋掉或给周围区域消毒
执行这些任务的工作人员们必须全身武装。目前没有可以治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病毒的致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采取了严密的隔离措施防止埃博拉病情的蔓延,接触患者的人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在利比亚疫情尤其严重的多洛(Dolo)镇,周日信众们在牧师的带领下为那些感染疾病的人们祈祷
多洛镇的数千名居民被带往政府医院进行检查。此刻,在机场附近一处检查站一名利比亚卫生部门工作人员查看人们是否出现埃博拉症状
24岁的John Karpee躺在政府医院的观察室里。当地卫生部门说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他们已经把20名患者送往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治疗中心
一名健康的工作人员帮助一名身体不适的女生上车前往镇上的埃博拉疑似观察诊所。病毒肆虐,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多洛镇的埃博拉特遣队的一名利比亚士兵,他站立在那里阻止疫情严重的机场附近地区居民离开该地
人们在临时的市场上溜达着寻找食物。政府给这些不得离开这片地区的人们的食物供应总是滞后
一名工人穿过多洛镇橡胶树种植园区一条空荡荡的小路回家。种植园在利比亚主要的国际机场附近,离居民隔离区很近
平常周日挤满人的教堂现在冷冷清清,几名教徒死于埃博拉感染后,这里就成了隔离区
多洛镇一名小女孩坐在教堂凳子上,周日礼拜时牧师宣讲着埃博拉病毒的知识。伯利恒国际外联部为利比亚的卫生人员祈祷
在利比亚首都蒙罗维亚,士兵们察看着人流,寻找有埃博拉症状的人,他们控制人们进出隔离区
埃博拉中心区附近,利比亚安全部队拿着防暴装置站成人墙,政府限制了中心区人们的活动
军队使用枪支实施隔离,这使这片地区宛如鬼城一般
多洛镇配给中心,用氯水洗脸的居民,居民排队接受9杯米的定量。绝望的居民有时为了让家庭得到足够的食物经常会爆发骚动
MatuaFallah耐心地等待着领走自己的配额
在西点地区的利比亚警察,他们说服民众使他们在等待食物配额的时候安静下来
左边的男子把独轮车租给人们运粮食
西点地区的居民们站在绿色绳子后边等待他们的食物配额的到来
美国的援助物资在到达机场后被搬上卡车。这些食物将分给那些被隔离的人们
绝望和饥饿的居民等待世界食品项目运送食物卡车的到来
男人们扛着食物回家
志愿者把一包包的水分发给居民
[shixinxinviadailymail]
三 : 纪实摄影构图法
导语:布列松说,构图的作用是使视觉元素有机地协调起来。我说,我们拍一张照片,眼睛在看,脚步在移动,脑袋在想,当一切达到想要的,我们就摁快门了。谈构图,说些前景中景后景之类的理论是没什么大作用的,关键在拍照那会的直觉。当然直觉是需要培养的,是靠实战给练出来的。下面是本人比较常用的构图招数,与大家探讨分享。
一、拍一张印象深刻的脸
我们遇见很多人,有的看过就忘了,但有的人,看一眼就忘不了,如果你觉得是这样的人,就拍下来吧。构图嘛,很简单,其它的东西都不需要,只要他或她的脸。当然,如果有好表情,就更好了。
二、拍几张印象深刻的脸
废话,是不是要从一张脸说到十张脸然后再一百张脸,呵呵。当然不是,多张脸在一起,会有取舍,比一张脸更难拍。有的时候,突出的那张要拍实了,其它的可虚掉。不过,那可要眼疾手快。一大帮僧人往前走,一个小僧回头,这样的作品都是获奖的。
三、拍镜中人
反正有镜子,有水洼,有反光的东西,就试着拍拍看吧,那样会弄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来。至于剃头师傅,一生与镜子打交道,拍镜中的他,更有意义。
四、拍人的同时来点环境
职业不同,工作不同,人物所处的环境就不同,构图时加点环境,会提供更多的信息,也会使照片更有嚼头。
五、拍环境的同时来个人
又是废话,和上面所说的不一样吗?真的不一样,上面所说的以人为主,这里所说的以环境为主。差别大着呢!
六、拍远去的背影
远去的背影,很有透视感,很有想象空间,而且拍他也不怕他回头来骂我们,多便宜的事。只要是背影,就多拍。当然,最好是走在长长的石板路上的人,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的人,还有一般是一个人比较好,人多了就不孤独了,也就没意思了。
七、拍不要脸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不管他是谁,我们要的是另外的东西,比如一个老古董,一只石狮子,一条老石阶等等。人就虚掉了。
八、拍方框里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方框,比如老门台,比如镜框,比如花窗,当里面出现一个人,那也是不错的构图。不过,一般要等待一下,那个比较有趣的人才会出现。当然,你也不要那么死板,方框有趣,圆形的什么的也会有趣,能不能举一反三,就看你自己了。
九、拍微小的人
把环境拍大了,把人拍小了,一对比,也会很有趣。
最后啰嗦几句,构图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你想通过“把肚皮贴到地上或采用其他荒谬的行为”(布列松)来进行与众不同的构图,那是你的事,我可不想这样做。
四 : 纪实摄影怎么构图
导语:我们这样的爱好者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摄影课程,只能通过不断地模仿和摸索来进行拍摄。平时多看看别的摄影师拍摄的照片,自然而然也就开始模仿。
新闻摄影里面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人。怎样用好“人”这个元素,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从我相机里路过的人成千上万,我也照葫芦画瓢地去拍人,总结了四个我喜欢的“用人”之道。
首先说明,这只是我个人平时喜欢的形式,并不代表所有的形式。
一、了不起的小人物
这类照片的主要特点在于人物只是画面中很小的一个元素,人物变成了符号来使用,他的高矮胖瘦穷富美丑可能跟画面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是一个真人,只要他有人形,他需要做的只是用合适的姿态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方。
我的几张小人物:
这种用人作为符号的照片有很多很多,有的时候人小到很难被发现,而正是因为人的小,才衬托出场景的大。人在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物,人的姿态也可以作为情绪表达的方式。
你看不到小人物的面部表情,但是能从他的姿态上感受他的欢喜、悲伤、平和、亢奋……画面只需要留一处白给他,他就能让也许本来平淡无奇的画面充满了情绪。虽然他很小,但是离开他,就没有别的可以更好地支撑画面了。
二、虚掉的大人物
这类照片的特点是人物离镜头非常近,近到只能被虚化做了前景。
我的大人物照片:
这类照片的前后景要形成呼应的关系,前景的人物虽然被虚化掉了,但是虚化的尺度要拿捏好,前景人物的表情会左右照片的情绪。
更加夸张一些,就是让这些前景的人物变成相框,相框中再加入别的元素:
例如:
前景人物很重要,后景的部分也是相当重,虽然前景可能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
尤其是前景在做相框的时候,但是后面对上焦的部分才正是整张照片的亮点所在。
即使第一眼可能先看到前景,第二眼也会去找前景后面那对上焦的部分,那是会让人多读一会儿的部分。
前景先定调,后景说故事。
那么后面再来看看如何打破黄金分割式的构图。
三、打破黄金分割式构图
我就把人物放正中间,我就让人物盯着镜头看!
这类图片好拍又不好拍,好拍的是很多人如果答应你拍照,一般就会这么让你拍;不好拍的原因是,这种照片想出色,很难。这就需要被摄者很特别才行,不能像小人物那样不管他的面部表情,这种照片里的人,要么他长得有特色,要么他表情有特色,要么就是光线或者色彩有特色,否则都会很平。但是这种照片一旦拍好了,被摄者直勾勾的眼神还是很能震慑人的。你想想,人物就在画面的正中间,眼睛又直直地看着你,你往哪儿躲?
四、抓住他的手
这种照片我拍好的不多,但是胳膊腿儿都是人类除了面部表情外,第二好表现的东西,因此不少大师都拍过。
先上几张我的,最后放一张摄影大师的作品:
手,是人类的第二张脸。手的动作和情绪的表达也比密切相关,抓住了被摄者的手,或者其他的身体部位,有的时候能给照片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看摄影大师如何人物构图
一些大师作品,我的模仿对象,看看他们是如何“用人”的。
虽然把大师们的照片和我的放一块儿显得不自量力,但是这些照片基本涵盖了我上面所说的四种“用人”的方式。
新闻纪实类的照片,人物非常重要,怎样将人物加入画面,也不是这四种方式能概括的,方式有千万种,我个人比较喜欢这四种。在这四种拍人的方式下练习,能很好地学习掌握环境与人的关系,能很好地学习掌握人物表情对画面的作用,能很好地学习掌握利用人体局部来表达情感。
还是那句话,有这四种,但不仅有这四种,且这四种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学名来称呼,这都是我平时翻照片的时候自己琢磨的。
形式跟内容比,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在在形式上模仿, 为了以后能让自己的照片容易表现内容。而拍摄的最后,是不拘泥于形式,只为了内容而生。
拍人的时候,最重要的还不是以上那些,是真诚的微笑。
本文标题:纪实摄影-对纪实摄影的定义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