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霜降水痕收-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词牌释义,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发布时间:2018-02-10 所属栏目:苏轼水龙吟赏析

一 :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词牌释义,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重阳日在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迨冯延已始添作双调,成今体之五十六字。欧阳修前后首句俱减为四字,名﹝减字南乡子﹞。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词牌释义,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原文_霜降水痕收

霜降水痕收_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词牌释义


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迨冯延已始添作双调,成今体之五十六字。欧阳修前后首句俱减为四字,名﹝减字南乡子﹞。
〔作法〕 本调五十六字。首句五字,与﹝浪淘沙﹞首句同,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七言句,而第三字不能作仄。第三句为七言仄句,不用韵;句法与﹝浪淘沙﹞第四句同。第四句为两字句,例用平平,协韵。末句与第二句同。后阕概同前阕。
晓日压重檐,
⊙●●○△(平韵)
斗帐春寒起未忺。
⊙●○○●●△(协平韵)
天气困人梳洗懒,
⊙●⊙○○●●(句)
眉尖,
○△(协平韵)
淡画春山不喜添。
⊙●○○●●△(协平韵)
闲把绣丝挦,
⊙●●○△(协平韵)
认得金针又倒拈。
⊙●○○●●△(协平韵)
陌上游人归也未,
⊙●⊙○○●●(句)
恹恹,
○△(协平韵)
满院杨花不卷帘。
⊙●○○●●△(协平韵)

霜降水痕收_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原文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霜降水痕收_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重阳日在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在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称。“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在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在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上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霜降水痕收_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作者简单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8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二 : 苏轼《南乡子 霜降水痕收》赏析

苏轼《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赏析

被阅览数: 1090 次 来源: 中国国学网

文字 〖大中小〗 )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重阳日在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在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在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在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上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www.61k.com)
本文标题:霜降水痕收-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词牌释义,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006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