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九一八事变简介-九一八事变85周年事件简介及发生过程

发布时间:2018-03-04 所属栏目:九一八事变周年

一 : 九一八事变85周年事件简介及发生过程

九一八事变是怎样来的?当年发生了哪些事件呢?下面yjbys小编详细介绍给大家吧!

日军占领沈阳城

2014年的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纪念日。据了解,大庆将于9月18日上午9时至9时12分,进行防空袭警报试鸣。届时,利用广播、电视鸣响与室外防空袭警报鸣响同步进行。

(www.61k.com。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矛盾激化,而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国会和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导致日本全面侵华。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9月18日被中华民国政府视为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过程】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九一八事变背景】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各方反应】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辽宁省档案馆公开新证据:九一八事变早有准备

9月2日,辽宁省档案馆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一天,举行了《辽宁人民抗日斗争史实展览》,在展览中首次公布了一批日本侵华档案,从中披露出日军武力入侵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早有准备。

此次展览分为《势力扩展》、《策划事变》、《殖民统治》、《抗日烽火》及《历史胜利》五部分,其中,首次展出的三幅地图,证明了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已经蓄谋在南满铁路沿线,开始侦查并侵占中国土地,掠夺中国人民财产的事实,为九一八事变做准备。

辽宁省档案局(馆)局长赵焕林:在沈阳呢,一直到九一八事变前,都没有解决的十三标桩事件,这个十三标桩呢,是俄国人在修铁路的时候,购置了铁路附近的一块铁路用地,可是在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人取得了这条铁路的经营权,所以他们不断的扩大铁路两侧的用地,由过去的俄国两边是20米,它扩大了两边50米,另外,在沈阳的商铺区,它又多占了500多亩,所谓的它的铁路用地,以致造成这十三标桩在不断扩大。它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说违反法律的手段,来私自占领中国的领土,最后,就是在这些地方,各铁路沿线,因为它派有守备队,所以在1931年9月18号的时候,是日本守备队首先在柳条湖炸毁了它自己的铁路,然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1933年3月16日,关东军第一兵站宪兵队关于日本士兵对建平县妇女实施强奸的调查报告。

在此次公布的200余件档案中,《1933年3月16日关东军第一兵站宪兵队关于日本士兵对建平县强奸妇女的调查报告》、《日人在沈阳私种鸦片荼毒中国百姓的档案》、国民政府东北行辕审判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书等。 这些档案详实再现了日本侵略者强奸妇女、强征劳工、屠杀平民等在辽宁犯下的累累罪行。

其中,一份《1933年3月16日关东军第一兵站宪兵队关于日本士兵对建平县强奸妇女的调查报告》记载了1933年3月16日关东军第一兵站宪兵对建平县妇女实施强奸的犯罪事实。这份档案来自当时的关东军宪兵队“阵中日志”。“阵中日志”是关东军宪兵队自身形成的档案,日文书写,堪称日军侵华罪行的自供状。

日军用铡刀疯狂屠杀无辜百姓。

此外,首次公开的“国民政府东北行辕审判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书”,记录了“民国21年9月16日由日本守备队防备队及宪兵警察等将平顶山居民约2800余人进行屠杀并将全村焚毁”的犯罪事实,这是日军制造抚顺平顶山惨案的铁证。

辽宁省档案局(馆)局长赵焕林: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进行了积极的反抗,史料上,就是档案记载,张学良没有说不抵抗,一个呢,在日本人后来绘制的,九一八事变当晚进攻北大营的图纸上看,东北军还是进行了抵抗。

【重走九一八之夜日本关东军侵略线路 探寻被沈阳丢掉的沦陷遗迹】

北大营营房旧址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核心提示:

据资料记载,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关东军自行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为了制造战争借口,在这个事件发生后,日本侵略者使用贼喊捉贼的伎俩,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是为震惊中外的“柳条湖事件”。

到9月19日为止,一夜之间沈阳城完全被日军占领。仅19日午前到午后,被日军侵占的沈阳重要军事机关计有北大营、东大营、东三省兵工厂等。

当年的北大营,整个营区边长约2000米,和沈阳方城的面积差不多。如今,记者在这座城市中却很难再寻觅到它的踪迹,只有北大营的弹药库和三排营房,可以一窥当时的情景。

北大营营房旧址

“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镌刻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石雕台历上的这段文字,深深地刻在石头中,也隐含着雕刻者把这段话刻进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期待——时刻提醒国人“勿忘国耻”。

然而,岁月还是有魔力让很多记忆渐渐褪色,比如在今天的沈阳,和1931年9月18日相关的遗迹,已经越来越难以寻觅。日前本报记者在沈文保志愿者的带领下,重走九一八之夜日本关东军侵略线路,寻访沈阳沦陷那段历史的遗迹,寻找那段丢失的记忆。

柳条湖村铁轨飞散

九一八从这里开始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南侧走行300米左右,柳条湖立交桥上车来车往。当游客们来沈阳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时,却鲜有人知道,就在博物馆的不远处即是柳条湖事件的发生地点,也是九一八事件的开端。

据资料记载,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关东军自行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为了制造战争借口,在这个事件发生后,日本侵略者使用贼喊捉贼的伎俩,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是为震惊中外的“柳条湖事件”。

时任关东军参谋、奉天特务机关辅助官花谷正曾参与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在1956年他的回忆录中他写道:“十八日夜,一弯明月落进高粱地,天色顿时昏暗下来,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个距北大营南行约八百米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伴随轰然一声爆破声,被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九一八事变后,占领沈阳的日本关东军制作了一块长条形的木质标志牌,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竖立在柳条湖事件事发地点的铁轨东侧,成为“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的雏形。

1938年,日本关东军在当年柳条湖事件的爆破地点附近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成新的地点碑,从远处望去,整个碑就像是扎入底座里的一枚炸弹,因此也被人们称作“炸弹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沈阳人民把该碑推倒。此后40多年的时间里,该碑一直横卧在铁路旁的荒草中。1991年“九一八事变”60年之际,该碑由九一八事变博物馆收藏。

仅存的北大营弹药库

遗址又被毁坏

爆破铁路后,日军按照预定计划,向北大营和沈阳城进攻,将柳条湖事件扩大为奉天事件。

当年的北大营,整个营区大体呈正方形,边长约2000米,和沈阳方城的面积差不多。如今,记者在这座城市中却很难再寻觅到它的踪迹,只有北大营的弹药库和三排营房,试图在斑驳的历史中,给人们一窥当时的情景。

观泉路北侧一处土岗上,记者辗转来到一处树林。入口旁边种植着玉米,堆放着木柴,如果无人指导,很难将此地与北大营联系在一起。沈阳文保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陈赫介绍,这里就是北大营当年的弹药库。入口处,一道蓝色的门挡住了记者的去路。记者看到,大门右侧门柱上的三角形顶部已经掉落。

敲开门,一位老人从里边打开了锁头引记者进入。往上走,道路愈发泥泞。土岗的一侧有四个弹药库遗迹,而另一侧几处弹药库遗迹却被挖掉,只残留几块青砖。志愿者陈赫遗憾地说:“今年六月来这的时候,被挖掉的弹药库遗迹依然完好,如今在本是一马平川的土岗上,多出来这几处大坑,弹药库不见了踪迹。”

所幸,记者尚看到四个弹药库遗迹,而所谓的遗迹,不过就是弹药库残留的洞口。“建于清朝的北大营,弹药库都是采用青砖建成的。”陈赫说,“你看那个弹药库前方裸露出来的几块红砖,应该是日本攻占北大营后加固的。”

看门的是老两口,对于九一八,他们能说出种种,而对于他们看守的北大营,他们似乎并不了解。“只是知道这里要保护,所以才上了锁。”老人称,受雇于沈阳土地储备中心,他们于今年7月30日来守门。“之前这里有人放羊,有人乱扔垃圾,还有人砍树。”

大东区柳林街2—9,一处房屋上方写了“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北大营营房旧址。”记者看到,这是2012年沈阳市文物局立的。

北大营现在尚存的三排营房如今两排成为居民区,一排成为临近工厂的厂房。透过一处破了的后窗,记者看到的这一间厂房里空无一物。而在一步之遥的居民区,有些居民为了加固房屋,在原有营房基础上进行了加高。

柳条湖路轨爆炸的同时,待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9月18日23时30分,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占了北大营的西北角,接着日军又于19日5时30分完全占领了北大营。

东大营没能延续

讲武堂的辉煌

在北大营被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同时,日军另一部分前往了东大营。当时的东大营,是守护沈阳的另一道屏障,东北军的军事学堂以及东北军大批部队都驻守在这里。

不过,根据资料回忆,九一八当夜东大营一片混乱,有一部分学员要求和日军拼了,但是指挥官接到不抵抗的命令,最终讲武堂的学员会同从北大营撤离而来的东北军第7旅,一并逃之夭夭,退往山海关。

东大营如今在沈阳炮兵学院里面的西边,残留了一栋白色建筑和一座老礼堂。两个建筑紧密相连,左边是白色建筑,右边挨着灰色的礼堂。可以看出白色建筑修缮过,上面贴了白色的瓷砖。礼堂比白色建筑高出一截,显得很厚重。据悉,这两座建筑现在都没有利用,只是静静地待在那。

对于这栋白色建筑,并没有统一的认定,有文物保护者说是军营,偌大的礼堂,如今也无人问津。沈阳炮兵学院士兵岗哨门前,几位想一睹东大营当年遗迹的居民,透过栅栏隐隐地向内张望。

东北讲武堂的失落,最是令人惋惜。民国年间,中国有四大军校,分别是保定军校、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以及东北讲武学堂。东北讲武学堂因其在全国规模最大、办学最久、教学设施最先进而独占鳌头,也是抗战史上不得不讲的一部分。

志愿者告诉记者,1928年冬,为了统一东北军事教育,张学良将东北的各种军官学校归并讲武堂,改东北陆军讲武堂为东北讲武堂,将校址迁往东大营,即沈阳炮兵学院现址。1929年迁新址后,所招第十期学员达1600人。此间,举办了各种军事教育班,东北军中高级将领也在此接受培训。这一时期的东北讲武堂,以其策划周详、规模宏大、人员多、水平高等显著特点,进入其历史全盛时期,没人能想到由盛及衰的过程来得如此令人猝不及防。

沈阳城一夜间沦陷

东北空军落于敌手

资料显示,9月19日,日军以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名义,发布了由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起草的8项电令,分别命令辽阳第二师、公主岭独立守备队等攻占奉天、营口等。

到9月19日,一夜之间沈阳城完全被日军占领。仅19日午前到午后,被日军侵占的沈阳重要军事机关计有北大营、东大营、东三省兵工厂等。

当时奉天的东塔飞机场,驻扎着中国实力首屈一指的空军力量。据统计,“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空军累计有飞机约400余架,包括轰炸机、战斗机、民航机、教练机等。在当时,惟一拥有如此实力空军力量的也只有东北军而已。一个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据张学良在口述回忆中说,1931年5月28日,蒋介石讨伐广东需要空军,他向张学良借飞机20架,随后张学良亲自率第一批8架飞机飞抵南京。

然而,实力再强,在不抵抗之下,东北空军也只能束手待毙。19日上午10时20分,日军第十六联队进占东塔机场。没有激烈的战斗,没有炮火轰鸣,所有的东北军空军飞机一并被掠夺,东塔机场成为日军日后的航空基地。

自此,沈阳沦陷,东北军失掉大本营,精良的军事装备和资金资源全部断绝。九一八事变,早早地为东北全境沦陷以及日后东北军的分崩离析埋藏下伏笔。

“更令人心痛的是,能够印证这段历史的遗迹在沈阳已经越来越少。”沈阳文保志愿者团队多年走访,见证了这批老文物慢慢地被拆毁、被消失,陈赫说,“保存住当下仅存的遗址,已经是我们仅有的心愿。”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詹洪阁呼吁:“历史遗迹具有不可再生性,要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希望能将九一八的相关遗迹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遥相呼应。”

盘点85年来

“九一八事变”纪念史

距离1931年“九一八事变”已经83年。

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的时代,人们是如何面对这个日子的?当年的老报纸或许能帮我们回答这一问题。

“东北军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

事变发生后,沈阳本地发行的由日本人创办的《盛京时报》在9月20日报纸上首次报道了这次事件。

当天其头版头条标题为《北大营兵炸毁南满路导致南满各地成战场彻夜而闻炮枪轰轰隆隆》。报道的立场显然与日本关东军当时“自卫”的说法一致。

文中称,18日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沟附近的南满铁路,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导致省会四郊都成战场,炮声(犇_嫑)枪声轰轰隆隆,直至19日午后3时,仍在严重交战状态中。整篇文章把本是侵略方的日军放在了被动挨打不得不反击的位置上,并且强力渲染战事激烈。

与日方报道相反,东北军则强调自己完全“没有抵抗”。21日的报纸上称:“张副司令(学良)接受采访时称午夜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东北军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已经电沈,令绝对不抵抗。”

沈阳市民以为是日军演习

沈阳市民的反应如何?《盛京时报》也有一篇报道,名为《市民对于战事以为日军演习均直立街头如看热闹》:“城内一般市民,平日对夜间演习,惯听亦久,不知已有战事发生,直至天明日军入城,均直立街头如看热闹。”

九一八事变

周年纪念变迁

1932年9月,“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盛京时报》开辟专栏《今日何日兮》,提及“去年九月十八日夜柳条沟的一场爆炸,竟然作为导火索引起空前的大事件”,是“三千万民众逃出水火之日”。“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的当天,被作为“伪满洲国开国纪念日”,当天9时举行了纪念仪式。

1945年是“九一八事变”十四周年,这一年的8月15日,中国人民迎来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9月6日,八路军两个主力团在指挥官曾克林的带领下,步行从大西门进了沈阳城。从此,沈阳人民终于可以清晰地面对这个国耻日。

1951年是“九一八事变”二十周年,又正值抗美援朝。《人民日报》9月18日刊文《打碎美国奴役亚洲人民的侵略计划——纪念九一八二十周年》。

198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史学研讨会在沈阳召开,该会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史学会和辽宁大学历史系联合召开,全国十多省、市的148名学者参会。人民日报没有对九一八五十周年刊登纪念性文字。

1996年9月17日,沈阳市委、市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柳条湖村旧址举行“望花桥”立碑更名为“柳条湖桥”揭幕仪式。将“望花桥”更名为“柳条湖桥”,这一举措源于人大代表的提案。

2001年《人民日报》发表《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此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一直与这个日子相联。

2011年《人民日报》发表《勿忘国耻共襄复兴——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沈阳九一八主题撞钟鸣警仪式向全国转播,东北三省共鸣警报,警示后人铭记历史。

232名战犯名单公布 九一八事变策划者排第一】

我认为,如果日本不对国民进行历史教育,日本就会亡国。 ——日本战犯西尾克己的自白

资料图:枪毙日本战犯

9月3日,中国迎来第一个写进国家法律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昨天,江苏省档案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批珍贵的抗战档案。这批“抗战胜利档案”共34份68件,包括中共抗战、抗战胜利纪念、日军罪行调查、损失调查、审判战犯和战争赔偿实施等6个方面。

《日本重要战犯名单》

元帅3人

大将23人

中将167人

少将11人

文职28人

排名第一

日本陆相本土总司令官

杉山元

罪行:策动九一八事变,是侵华战争的主犯

罪行最长

天津特务机关谋略班长

川岛芳子

罪行:该犯罪大恶极,一切侵华的情报均由她供给。九一八事变时,曾经游说马占山,企图不用一枪就将东北占领。失败以后跑到上海,勾结流氓土匪布置间谍网,刺探我国各地情报,无恶不作。

川岛芳子的罪行最长

记者在此次公布的34份档案名录中看到,审判战犯的相关资料占到了13件。

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姬雯透露,这是档案系统第一次将日本重要战犯名单面向社会全部公布。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战犯分类,所谓主要战犯又称甲级战犯共有28人,重要战犯是指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馆藏的《日本重要战犯名单》来源为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属“极密”级,名单封面注明包括“元帅3人、大将23人、中将167人、少将11人、文职28人,共232人”。

名单排在第一的是日本陆相本土总司令官杉山元,罪行第一条即策动“九一八事变”,是侵华战争的主犯。

排在倒数第二的是川岛芳子,职务为天津特务机关谋略班长。她被列出的罪行最长,具体内容为:川岛芳子曾经任天津特务机关的特务谋略班长。该犯罪大恶极,一切侵华的情报均由她供给。九一八事变时,曾经游说马占山,企图不用一枪就将东北占领。失败以后跑到上海,勾结流氓土匪布置间谍网,刺探我国各地情报,无恶不作,其侵华祸华的程度与土肥原同。

此外,发布会还公布了国民政府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交的《对于日本主要战犯土肥原贤二等30人起诉书》,这些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将战犯的罪行永远记录下来。

企业家“守厂日记”公布

本次公开的档案中,有两份珍贵日记。一份是《汪大铨日记》,记载了1941年到1944年苏南茅山区抗战情况,日记以图表的形式详细记载了苏南人口、政权、各县区人民武装(自卫队、游击队)、抗日牺牲烈士名单等,并希望可以将这些斗争写成电影剧本。根据专家推断,汪大铨为茅山地区党委一名干部。

另一份日记《守厂记》,则是企业家张怿伯记录自己在江苏省省会镇江沦陷时,带领工友、女佣共7人,自1937年阴历十月二十日至1938年新正初八80天留守工厂,期间经历的几次火灾、和日伪意欲强占工厂建军事酒精厂的事件,还配有一张日兵“隔门枪击形势图”,充分暴露了侵华日军的烧杀抢掠和肆意妄为。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的《守厂记》是完整版,包含了1945年9月和1946年1月的补叙,是首次发现。这份档案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抗战损失调查中最为详尽和正规的受害人呈文,来源官方,品相完好,与珍藏在镇江市档案馆同作者战时撰写的《镇江沦陷记》手稿为姊妹篇。

据江苏省档案馆专家周彤介绍,1943年印的《镇江沦陷记》曾在文物市场拍出100多万元。此外,发布会上还公布了1944年到1946年间,江苏各地抗战伤亡财产损失调查以及战争赔偿实施情况史料。

【侵华日军家书披露:暴行连日本人自己都看不下去】

吉林省档案馆最新整理的一批侵华日军的档案中包括许多日本人的家书,其中记录了侵华时期的各种事项,有的书信中记载,对于日军犯下的强奸妇女、虐杀儿童等残暴行为,他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吉林省档案馆历史档案管理处处长赵玉洁介绍,为防止日本官兵及国民通过信件电报等泄露军事机密及日军烧杀抢掠罪行,日伪当局对所有在华日军及其军属、在华日人百姓、满人、朝鲜人及驻满各使领馆外国人收发的信件均一一进行检查。其中不利于日伪当局的内容被删除或没收,并由日军摘抄整理在册,上报军队高层,形成了《邮政检阅月报》。

《邮政检阅月报》档案中信件的内容涉及日军动向、军队设施、军事工程状况、抓用劳工修筑军事工程等内容,并记述了强奸妇女、虐杀儿童等罪行。目前,吉林省档案馆保存该类月报217卷,可复制利用卷160卷,总量达17442页,其中包含外国人书信卷16卷。年代跨度从1937年到1944年。

“从侵华日军的视角反映日军暴行,是控诉侵略者罪行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赵玉洁说。

在这些信件中,对于日军的残忍行为,一些日本人也看不下去。信件中记录了部分侵华日军厌战思乡、反军反战的情绪。

1938年3月12日,隶属于日军华中荻洲部队的渡边德右卫门在发给新潟县西颈城郡上早川村关原草苗的信中写道:“二月六日我中队在警备中,附近有近万名残余敌人。可怜的是当地老百姓,因为接到全部杀光的命令,虽然我们对小孩子多少抱有一丝同情,但含着眼泪,一起杀掉的也不少!”

在1940年牡丹江铁道局东宁特输的植田益夫发给京都中京区王生溯田町三六号古川次郎的一封书信中说:“距离这个部落(指东宁街)一条街远的地方,苦力的死骸就那么散放在外边,汽车区和街头都有。离这里三条街远的地方已经干涸的小河河道里横七竖八地搁着十二、三具苦力的死骸和装在箱子里的尸体,野狗啃食着他们,一点也不剩。”

在另一封1938年6月8日隶属于奉天工藤部队的木村镇雄寄给石川县金泽市的妻子木村美代子的信中说:“国境方面同事替代了俄国人站岗,听说强奸事件每天都有。同事通过地理和语言判断强奸的对象清一色是满洲女人,然后不分日夜对其强奸。很多女人被数百名男子强奸。”

这批档案资料是从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10万余卷(件)侵华日军遗留档案资料中发现的。这些档案中90%为日文记录,从侵华日军撤离时未来得及彻底焚毁的档案中整理而来,记录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

吉林省档案馆馆长尹怀说,随着吉林省档案馆对这批信件内容翻译、解读的逐步深入,会发现更多直观反映侵华日军暴行的信件。

张学良晚年亲述:九一八我以为只是日本人的挑衅】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当事人和参与者,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90多岁高龄的张学良亲自口述九一八事情的远因、近因和经过。

张学良晚年照片(资料图片)

文章摘自《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

访谈者:张之丙(简称“访一”) 张之宇(简称“访二”)

1、从长远看,我判断得不错误

访一:我们现在开始。

张学良:说到什么地方?我忘了。

访一:我们现在是不能够继续上次说的,可能有些因为时间的关系,也许比较困难一点。但我们想先向您请教一下关于九一八这件事情。九一八这件事情,历史上和其他外边的出版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也有很多不同的评论。我们现在想,因为基于口述历史的精神,我们希望请您给我们像说故事一样,请您把九一八的事情给我们讲一讲。当然我们最希望能够知道九一八事情的远因、近因和经过的情况,以及九一八后有些什么影响,或者是其他任何您愿意提的事情。您看好不好?

张学良:你要说到九一八的问题呀,我们可以分出几成来说。一个说九一八发生的远因。远因可以这么讲,日本完全是一种侵略的野心。他看起来好像软得不行了,所以他就……这是我想了。但是九一八这事情,说来我是判断错误。我判断错误什么呢?就是我现在还承认我判断不错误,是日本的错误。怎么讲呢?我认为日本不敢。因为我这所谓判断是按照世界大势,按着利害的问题,这么想。我可以大胆这么说,认为日本人鲁莽。我认为日本像九一八这种发动,我认为日本人是挑衅。日本挑衅找借口啊,闹点小事啊,办交涉,占点便宜。向来是这样的。那我绝对没想到九一八日本是真正来了,这样子来了。那么,这话我得分两层说。假如说我知道、我能确实判断日本是真正的来了,那我的办法就不同了。所谓不抵抗,那我就要拼命了。明白了?但是我认为日本是挑衅,你挑衅我不给你借口,我躲避你。

访二:以为找碴儿。

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我为什么要这样判断?我认为我判断得不错误。因为日本这样做法呀,那不但于我们不利,不是这样判断,我判断是于他不利,当然于我们不利。你要这样子举动,那你将来在世界上你怎能站住。而你占不了便宜。你占了这便宜,也就是等于吃亏。那我现在承认日本惹出的问题就是九一八是开头。所以日本元老,西园寺也承认,日本等于吞了一个炸弹。他也是看出来这种事。所以我认为日本,我们判断认为不智,不智。那么日本对于中国的事情还有比这个[不智]?这是日本少壮军人鲁莽的这种作风,我就是这样认为。结果日本才惹起太平洋战争,这九一八开头。日本九一八举动,就是看看威逼利诱对我不好使唤,着急了,就真正来实力来了。所以我判断错误,就是我认为日本不会这样子举动。错误了!我要知道这样举动,当然我也会拼命的。我们就说到这儿。后来到九一八的事情了。九一八的事情,外头很误解的。我那个时候有病,我还是在医院里住着呢。不过那天晚上,是我请英国公使蓝普森蓝普森,英国外交官,1926—1933年任英国驻华公使。去看梅兰芳的戏梅兰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1931年8月下旬至9月初,东北各省区发生特大水灾。(9月5日,辽宁省救济水灾急赈会召开成立大会,张学良任委员长。当日,张学良致电北方各省市,要求努力劝募救灾。18日晚,梅兰芳在北京举行募捐义演,张学良陪蓝普森一同观看演出。)在戏院里,我知道九一八事情时,当时戏院很惊讶,我看戏一半我就走开了。因为他报告说有事变,我回来处理这事情,所以大家误会说我跳舞什么的。我那时病得很。(1931年5月28日,蒋介石向张学良借飞机20架以讨伐广东。是日张率第一批8架飞机飞抵南京,当天返回北平患得伤寒,31日病情加重,6月1日高热达40℃,晨2时住进北京协和医院。直到6月下旬病情开始好转,但仍住院治疗。正常工作及重要会议均在医院进行,直至九一八事变。)

赵一荻:伤寒病。

张学良:伤寒病刚好,已经好了,正养病的时候,我在医院养病呢。那时候误会,特别是马君武先生,完全是外头误会。误会什么呢?这也不光是马君武先生,外头人家说话,那时我出去总带着两个护士,那两个护士我不让她穿白的衣服,我不愿意,所以人家误会。也许有一个护士长得像胡蝶,也许,那我不知道,反正人家误会我出来怎么总有人。那么我不但那天出来看戏,我也常常到中央公园去早晨散步,在医院我也出去,有时去,不是天天去。有人看见我总带着两个女人出去,明白吗?

访一:没有辨清实相,因为她们不穿护士的制服。在您没有提到九一八到底是怎么开始经过的时候,这以前远因,也就是说,日本,您刚才说也许您的判断错误,因为您想他不会——

张学良:不是,是这样的,九一八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访一:噢,您已经知道了?

张学良:知道。不是说知道,是整个的,不是说九一八那一天,是九一八这段事情,我已经得到了情报。日本要挑衅,所谓不抵抗主义命令,我的命令大概是9月,我是在医院下的命令1931年9月初,因“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中日关系已十分紧张。(东北边防军司令公署参谋长荣臻于5日抵平,向张学良汇报东北局势。6日,张学良致电驻沈阳北大营的王以哲旅长:“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是不是9月我忘记了,反正是九一八以前。我给东北说日本来挑衅我们不要跟他抵抗,这就是说我不抵抗命令,他要来挑衅,我们要躲避,就是这样。所以我事前知道,情报我们已经有了。

访一:但是您没有想到他会干真的。

张学良:不是,没有想到大规模的,就这么实在来,没有想到,这是我判断错误。因为我想,他要这样来的话,于他很不利。它小小的侵略,他占便宜;这种大的来啦,惹得国际的问题、世界的问题都来了。换句话,他真烟火拿出来了。

访一:关于这一点就是——

2、劝阎锡山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张学良:我说这段我加上一段故事。阎百川即阎锡山,字百川。先生,那时候我也负一点任务。中央让我去见他,我就拿这话问阎百川先生,他那时也是跟日本——跟我这问题差不多——那么他想跟日本妥协。我就问阎百川先生,他是老前辈了,那我问他,你对我九一八事情是怎样看法?是不是跟外头一样?他说一样。我说,您想没想,我为什么不抵抗?我说这话,因为我是有任务的,我要劝阎百川不要跟日本人……我是奉命的。我说当时是不是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要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完,我当然要由我了了,我这人的性情,百川你也知道,我说天让我捅一个窟窿,我会捅两个。我还怕惹事吗?但是我判断这事情不会,还是一种……那么我就劝他,我说,您今天的事情,您还蹈我的覆辙吗?了不了啦!我们要知道这事情不能了了,那没法了。朋友们做事,什么事情也是这样。我们都是谈判,想和平了结。那么无论什么事情了结不了,只有决裂了。那么,百川你今天,你还蹈我覆辙吗?不能了啦,免不掉了,你怎么也不能了,你自己想,你应该自己想一想张学良劝阎锡山的中心思想是:当年我与日本之间曾试图大事化了,结果是导致日本大规模的武力侵略。今天的形势已不可能出现相互妥协的局面了。“无论什么事情了结不了,只有决裂了。”劝阎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访一:您跟他大约记得什么时候说这些话,您还记得是哪一年吗?

张学良:多少年我记不得了。你知道,多年[了]我忘记是哪一年。不是我自己去,也是蒋先生此处指蒋介石。派我到山西去。

访一:您说这个,是不是当时日本人想——

张学良:想勾他。

访一:想勾引他跟日本人合作?

张学良:恐怕也是。我想出来了,蒋先生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算出来,五十岁生日。(1936年10月22日,张学良与阎锡山会谈。10月29日,蒋介石以避寿为名从西安返回洛阳,实则是布置“围剿”。张学良乘此机会,用自己的飞机把阎锡山从太原接来,一起前往洛阳。借祝寿之机劝蒋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张学良所说的劝阎锡山,应是10月22日张阎会谈。)那时山西跟中央,嗯——

访一:不太合作?

张学良:不大合作。所以我奉的任务,我就把这事情给调解了。这段事我也可以说,那么我说,[我]这个人也会当说客的,我去跟他调解。那时蒋先生在洛阳做寿,还没做呢,要做生日。我跟他(阎锡山)说,我说您愿不愿意——他那时并不在山西太原,他在他家,是河边村,我说是不是你愿意见见他(蒋介石)?他(阎锡山)说我可以。我说那这样子,我把这事情先容一下,我有飞机,您坐我的飞机去。那我就回来了。所以等于我自告奋勇。我回来就跟蒋先生说,我把他相当说服,他要来见您。我说我的意见是您老先生可不可以不让他来,您去?我陪着您,您到山西去。

访一:这就不一样了。

张学良:蒋先生说的,好,我去。后来我陪他到山西去,所以到山西,蒋先生去见他,看他去了。后来,他,也是我的飞机,他到洛阳给蒋先生拜寿。他头一名啊!我们领先他。就把这事情差不多了。那么简单说,他那时候摇动,到底是跟——

访一:日本好,还是——

张学良:跟中央。那时也是土肥原跟他来。土肥原做了,那么把他——

访一:那是受石友三叛变的影响?

张学良:这与石友三叛变无关。

访一:这是以后了。

3、日本人说你只有用箭射回去

张学良:这是另外一件事。

访一:我要说就是您刚才说在九一八没发生之前,您已经知道日本的行动的企图。

张学良:已经有情报了,已经知道,不是计划,要是知道他的计划就不同了。我们知道他挑拨的行动,要有行动,不能说知道他的计划。

访一:不过他们预备用武力来侵占东北,似乎从1928年就已经开始作了计划。

张学良:那不能说,多少年了,那日本侵略东北是一贯的政策,软的硬的都来。

访一:硬的一直没有动。一直软硬都来,但是还没有这么大军开入这种事情。他们是在等机会,对不对?

张学良:不是,不是,也不是在等机会,那机会一样,这是我说啊!你说他那样子我不知道,他不是等机会,就是他少壮的军人,你知道日本的少壮军人太嚣张。日本元老西园寺是最大的元老了,他元老都说这句话,换句话,他国内在政治上不赞成,不是不赞成侵略中国,不赞成他们这种武力的作风。你明白?那事实讲啊,这是我讲,我讲日本,假设我是日本的军人,我认为日本人不智,那时东北差不多在日本的掌握之中啊。

访二:用不着这样。

赵一荻:他要整个控制,对他(指张学良)没有希望了,本来希望他完全做傀儡了。

张学良:那掌握之中啊。简单说,我跟日本的总领事,他叫林久治郎(日本外交官,1928—1932年间任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那人很好。我们是没有谈判,我说我是地主,权益我应该百分之六十,你百分之四十,那我就很客气了,很公道了;因为与你有特殊的关系,那么我们俩,我百分之五十五,你百分之四十五;现在我居然跟你一对半,咱们俩你百分之五十;现在更退步,你百分之五十五,我变成百分之四十五,连这你都不容我,我怎么办?

访一:节节逼近。

张学良:我没法了。你说这事情不是我不解决呀,我是做中国的官吏,我要那样解决,我就是卖国贼了。那我当卖国贼,我怎么能做中国官吏?我怎么能领导我那些人?我怎么能领导我的军民人等?那你逼我不能,这件事我没法做了。你想让我做日本的走狗,那我做不到的事情,我不做的。

访一:我刚才要问的问题,我先停一下。您刚才说东北已经在日本的掌握之中,也许他是很希望把您做成他的傀儡,因为他发现,您不可能接受他们的摆布,据说,因为他们发现,您跟老帅一样,他们实在没有办法,所以他们有意要把溥仪推出来,再度做一个傀儡政府。可有这一说?

张学良:那这很简单,你们这话,他就很想让我做溥仪。尤其是林权助来访问以后,他回国去,这人(张学良)你不要打算了。

赵一荻:没有希望了。

张学良:绝望了,你不要再跟他谈这事了,他另走别的路了。所以我认为日本是绝望了,对我绝望了,所以他们要动武了。实在我并不是拒绝他,我也答应咱俩好好谈判,什么事情。你比如说这句话吧!后来也惹得我,那时南满铁路旅大到期了,因为交还,我们事前去谈一谈这个事情。我当时就划一个政策,我自己知道他当然不肯。我就说旅大这事情,顶好这样,我的计划我们的居民自决,居民自决当然日本人住旅大住的多了,那么换句话,就是权力、主权是我中国的,我收回。但是旅大这地方变成一个自治区一样。那么住在这地方的人,他们大家有选择权,推出来这些,那对他很让步。那么他回答一句话,这一句话,我就知道这没法谈判,我跟你说过,他说我们日本有句话,这个城是用箭射来的,那您便只有箭射回去。

访二:没有谈判的余地了。

九一八事变85周年事件简介及发生过程

二 : 九一八事变简介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中午好!今天是2014年9月18日,欢迎收听鹤山之声。

1931年今天,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其实就是要找任何一个借口,开始侵略中国)日军就以此为借口,开始“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此后,中国国民党在东北开展地下党务工作并支援、资助东北义勇军的抗敌活动;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请大家记住这一天,1931年9月18日,记住九一八事变,记住日本侵略者对祖国带来这这一血泪历史!

三 : 《一九八六年》:《一九八六年》-简介,《一九八六年》-内容

《一九八六年》是余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小说,写的是一个疯子的故事。

一九八六_《一九八六年》 -简介

《一九八六年》是余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小说,写的是1个疯子的故事。

一九八六_《一九八六年》 -内容

文革期间,中国某个小镇上的1个历史教师在被红卫兵带去写交代材料后消失的无影无踪,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女儿在家里无助的等待。若干年后,妻子改嫁他人。多年之后的初春1个疯子来到了这座已经开始平静,甚至有点安逸的小镇,这个疯子就是当初的历史教师。疯子回到了故乡,可是已经没有人记得他是谁了,包括他的妻女,人们将他忘得干干净净就像忘记1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样忘记他。因而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人们只把他当作1个疯子,而不是1个历史老师。

一九八六_《一九八六年》 -特点

一九八六 《一九八六年》:《一九八六年》-简介,《一九八六年》-内容余华《一九八六年》
小说的主人公在一位醉心于中国古代刑罚研究的中学教师,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而妻离子散。而小说的主场景发生在文革后一切归于平静后,主人公以疯子的姿态重返故乡之后。
在小说的开始,作者即以主人公在一张纸上的记录引出了中国古代的刑罚:
“先秦:炮烙、剖腹、斩、焚……
战国:抽胁、车裂、腰斩……
辽初:活埋、炮掷、悬崖……
金:击脑、棒杀、剥皮……
车裂:将人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撕裂躯体。
凌迟:执刑时零刀碎割。”
随着文本的进行,主人公以臆想和自虐的形式对他人与自己进行了以上的刑罚。而强调选择了中国古代刑罚的方式的含义值得深思。
正如西方人克罗德所言,“中国什么都落后,但刑罚却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殊的天才。让人忍受了最大的痛苦才死去,只是中国的艺术,是中国政治的精髓。”的确,在中国的封建时期,形式上的社会秩序是以仁义的名义维持的,但是统治的实质却是残酷无比,刑罚应当是作为维系社会的工具作为政治的末端存在,但却异化作人性之恶的象征。
但对于解放后的中国而言,封建时期的酷刑在现实中应当已经被消灭了。但在小说中,作者以疯子的视角,将古代的酷刑复制重现于读者眼前。这正是意味着,严酷的统治压榨只是在现实的层面里名义的被消灭,而存在与人们思想深处的酷刑从来都没有消失过。文革即是最好的例证。对于经历了文革的人来说,文革就如一场人性之恶大爆发的噩梦,每个人都对每个人进行精神上的酷刑。而文革之后呢,虽然混乱的现实又被结束了,但存在与人性中的或者传统中的“恶”——传统中的精神层面的“酷刑”从来没消失过,这一意图就被作者以1个疯子的行为加以彰显。
刑罚除了刑术的要素之外,施刑者、受刑者、刑场与观众的要素也是同等重要的。其实,除了文本表面上疯子臆想中与自虐的施刑外,小说中同时存在着数个不同施刑者、受刑者、观众的刑场。
臆想的刑罚可以看作是主人公疯子对于对于社会的复仇的情节的映射。值得突出的是疯子的自虐行为,显然,施刑者与受刑者都是疯子自身。而疯子在这里可以做为人类本身的1个象征。人类可以说是所有动物中对同类最为残酷的1种了,无端的仇恨,无端的暴力,在疯子的自虐中的得到了体现。受刑的痛苦与施刑的快意,在疯子这1个体中得到集中的体现,无论是劓、斩、宫还是凌迟,作者近乎冷酷的强调这疯子快意的表情、动作与凄厉的呻吟、惨叫。这样的鲜明对比,是对人性之恶最好揭示。
还有不能忽略的是对主人公妻子、女儿的精神上的施刑,疯子对归来破坏了她们本来已经显得宁静幸福的生活。但真正严重的刑罚是对她们精神上道德的拷问,妻子失去理智而女儿也近乎奔溃的边缘。对于妻子的表现,作者是以女儿为叙述主体来进行描述,妻子对于脚步声的恐惧即是记忆的重现——从前的生活的记忆与现在生活的冲突,也是对于前夫痛苦不知所措。人伦与爱情,本来应该是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但却在人性之恶前支离破碎。而作为叙述主题的女儿,虽然痛苦恐惧却自始自终不知道疯子即是自己的亲身爸爸,对于重视人伦的中国传统而言,这又是莫大的讽刺。
另外,作为疯子自虐刑罚的观众,他们又作为行刑者向不幸的一家人——主人公、妻子、现在的丈夫、女儿,进行施刑。关于这一点可以在本文的第三部分进行更多的论述。

一九八六_《一九八六年》 -死亡审美的转变

在先锋派文学之前,死亡的审美早以有之,但是形式却截然不同。以往的作品中,对死亡的审美不在于死亡本身,而在于死亡背后的意义,说是死亡,不如说是牺牲。一九八六 《一九八六年》:《一九八六年》-简介,《一九八六年》-内容作品
历史演义小说中,英雄人物走向人生的末路,这样的死亡的审美是建立在仁义理念之上的。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小说中人物的死亡,是对仁和义的实现。死亡的美,以这种抽象的形式得以实现。到了解放后,当代小说中很大一部分的死亡的审美也随之演变为为革命牺牲贡献自己的生命的形式,这种为人民牺牲的牺牲其实也是可以推溯到传统的仁义观念。
同样,这样的牺牲的死亡审美,所相对应的对死亡场面的描写也是戏剧化的、艺术化的甚至是公式化的。作者不会着眼于死亡的细节,而是对亡者的精神和未亡者的情绪大加渲染以完成对死亡的审美。
但自先锋派文学开始,作者对死亡的审美转向到死亡本身。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以《一九八六年》为例,从文本揣摩作者行文时的心态,我们发现,无论是主人公的自虐还是臆想中的行刑情景,余华都是以1种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理性而客观的描写。在这理性之上,我们能很明显的体会到作者行文的的快意。作者可以说是沉醉在死亡的现实的美感上,在《一九八六年》中疯子的臆想里,我们最能体会到这一点。
先锋派的这一审美转变,在莫言的《檀香刑》中也可见一般,莫言从行刑者赵甲的角度出发,将行刑的场面比做是一场由行刑者、受刑者、观众组成的一台大戏,并进行细致华丽的描写。先锋派作家对于暴力的迷恋、对死亡的美感是共通的。
毕竟经过了文革的肆虐与终结——几乎一切价值的观念都被消解,而中国又在改革开放后急速完成着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现代化历程。失去思想的根的当时的人们迷茫而无所凭依,无法寻找到自我。大约只有通过对死亡的美的膜拜,这一看似荒诞审美,才能体会的生命的真实、自我的真实,这或许是先锋派作家们想要在自己的小说中想表现的东西。

四 : 九一八事变简介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中午好!今天是2014年9月18日,欢迎收听鹤山之声。[www.61k.com)

1931年今天,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其实就是要找任何一个借口,开始侵略中国)日军就以此为借口,开始“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此后,中国国民党在东北开展地下党务工作并支援、资助东北义勇军的抗敌活动;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九一八事变简介 九一八事变简介

请大家记住这一天,1931年9月18日,记住九一八事变,记住日本侵略者对祖国带来这这一血泪历史!

五 : 九一八事变简介(详细)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矛盾激化,而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国会和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导致日本全面侵华。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9月1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国耻日。

“www.61k.com”

折叠发生时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折叠发生过程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折叠对敌政策

九一八事变

东北地方当局和国民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据说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此即所谓“铣电”,但这封电报的真实性至今无法证实,张学良晚年否认有此电。)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张学良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自发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具体经过

折叠柳条湖事件

“柳条湖事件”,日军所使用的物证:几顶东北军的军帽、一支步枪、两根被炸的枕木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因为王铁汉的对日抵抗行为,事后蒋介石曾于召见他时称赞道:“我记得你,在沈阳北大营当时情况,你做得很好!”见王铁汉《东北军事史略》,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修订版第142页。)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折叠辽宁、吉林主要城镇沦陷

日本军进占奉天市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区、二道沟、南岭等地。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折叠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的进攻。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负隅顽抗,战至11月18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折叠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现为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折叠九一八事变之东北军

东北军独立第7旅王以哲(9月18日发动北大营突围战,先撤锦州,再撤关内) 东北军独立第12旅张廷枢(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独立第19旅孙德荃(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独立第20旅常经武(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独立第27旅吉兴(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3旅张树森(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骑兵第4旅郭希鹘(奉令不抵抗撤锦州) 东北军骑兵第7旅常尧臣(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8旅程志远(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21旅赵芷香(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22旅苏德臣(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23旅李桂林(投日) 东北军骑兵第25旅张作舟(9月19日发动长春突围战,战败被俘投日) 东北军独立炮兵第8旅刘翰东(奉令不抵抗撤锦州)当时东北军共有陆军独立步兵18个旅,独立骑兵5旅,炮兵4团1营,工辎各一营,陆军总兵力189,505人以上(部份地方兵力不计),枪支96,897枝。空军4个大队,飞机262架。海军船舰约3万吨。以如此大的兵力放弃中国东北令人惋惜。

折叠放弃锦州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就设立了特种外交委员会。即过多天商讨,决议了一个《现在处理时局之根本方针》,客观评估了当时的局势条件。著名的台湾历史学家梁敬錞博士事后评论说:“……,持与今日英国日本各方面档案与其他著述资料相互印证,大抵皆能正确,允称政略之杰构。其中明知国联不足恃,而不得不仍作信赖国联之表示:明知解决事变不得不出于军事之牺牲,而仍不能不计较牺牲之真实代价,皆可鉴政府当时应付艰局之苦心。而可憾者,当时忍耐止境只限锦州,锦州有难,即当抗战。而其后锦州卒至不战而退,事变范围反之扩大了。”

1931年11月嫩江桥抗战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粤系的逼迫下辞职,张学良也辞去副司令的职务,但获得一个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的新任命,日军夺取锦州之战即在此后展开。以粤系为主的新南京政府,孙科为行政院长,陈友仁为外交部长。在孙科政府上台以前,蒋介石,顾维钧二人均屡次向张建议:“锦州一隅如可保全,则日人尚有所顾忌……关系东省存亡甚巨。”顾于12月5日致张电中犹敦促张: “现在日人如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前途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抵御。”张学良始终倾向于“直接交涉主动撤军”,11月28日,日本驻平参事矢野真前来与张学良商洽双方解决方案,张表达“虽未获训令,但本人对此赞成”日方进一步希望:“地方局部问题就地解决,锦州冲突攸关东北军切身利害”,随后更情商前东北参议汤尔和进行游说。12月7日,张学良首肯将自锦州撤兵。但张学良对外界都坚称死守锦州,据日本关宽治等的《满洲事变》记载,“陆军方面收到中国方面的两份重要电报。一份是十一月三十日由锦州的荣臻给张学良的,主要内容是说锦州附近由张廷枢的第十二步兵旅固守,很放心,因此希望取消设置中立地带。另一份是十二月一日由张学良给蒋介石的,内容是否定关于主动撤出锦州的谣传。张学良的这种态度反映出来之后,国民政府四日就反对设置中立地带的方针,向国联的中国代表施肇基发出训电,同时开始宣传说,设置中立地带是日本提出的,如果国联万一不能阻止日本的进攻,中国不得不为自卫而战斗。根据中国方面的上述动向,关东军认为,中国确实要决心保住锦州。于是,十二月十日,关东军向中央提出,要求增派一个师团。同时要求增配重炮和山炮。”张学良在锦州驻有重兵,据《蒋总统秘录》记载,关东军看穿了张学良自蒋于十五日下野之后已经丧失了战意。据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在满州事变中军的统率”文件中,录有获自中国军方的下述两件情报为例,分析张学良内心业已动摇:12月21日北平绥靖公署令第二军司令部:“我军驻关外部队,近当日本来攻锦州,理应防御;但如目前政府方针未定,自不能以锦州之军固守,应使撤进关内,届时,以迁安、永平、滦河、昌黎为其驻地。”12月22日张学良上蒋总统电 :“公(蒋)今旋里,毋任痛心!日寇近迫锦州,河北局面如何善处,乞公赐予最后指针。”就在国民政府孙科给张学良发出“死守锦州”命令的同时,身为参谋总长的朱培德就在特种外交委员会上指出,“锦州至多只能守一个星期,而且关内无兵可援”,所以对于东北战局,他以军人立场认为:“一条路是不顾一切以赴之,另一条路便是和日本议和”。当时的锦州,国民政府一再要求张固守,张也表示要固守,但是说,“日军倾全国之力,而我仅一域之师”,“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不断去电请示援助。当时日本在天津有驻屯军,山海关有守备队,山海关方面还配有海军舰艇。锦州之战以前。日本即发动“天津事变”,被东北军镇压。在两国没有全面开战的前提下,这些日军又都合法存在,卷入事件的只是关东军,华北的日本驻军似乎仍然置身事外。但实际上,华北的日本驻军有一个秘密配合关东军围歼锦州所驻东北军的计划,只是被关东军方面拒绝。东北军在锦州外围与日军激战失利后,锦州驻军担心退路被截断,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陷于背水一战的境地。同时,东北方面也质疑粤系的抗日态度是否真实,因为其外交部长陈友仁,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期间曾到日本向币原喜重郎外相提出建议,要与日本合作以打击蒋介石,并准备出卖满蒙的权益以换取日本对广东提供一批武器。不过币原喜重郎正是反对日本军人这种做法的,双方没有谈拢而作罢。粤系南京政府向张学良共发了三个“死守锦州”的命令,张学良也向中央发出三次请援,内容超乎寻常,目的在给粤方难堪。请援无下文,“请械请弹无应,请航空队救护队,亦无应”。当时孙科已经出任行政院长,但财政部长黄汉契却无财可用。中央政府的反应激起东北军前方的强烈抗议,奉命守锦州的东北军将领荣臻厉词批评:“中央不拨一分粮饷,不发一枪一弹,只在发命抗敌,显然有意徒令东北军牺牲,故置东北军于死地”。讽刺的是,12月25日日军总攻锦州,张学良撤军主动放弃。1月2日锦州失守,当日陈铭枢在南京“中央政治会议”上报告:“自12月30日以后就没有前线消息”。放弃锦州的消息是经由外国通讯社报道传回中国,当时张学良未向中央提起。折叠再失热河

一二八事变后,广东军奋起抗敌,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时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的汪精卫,希望张学良出兵南北夹击日军,并派陈公博和李济深北上班请救兵。张学良以他的方针回答道:“巩固后方,推进前方,保卫地方,拥护中央”,不肯出兵。当其时张学良的职务是负责保卫热河、察哈尔、河北等地。在那时一期《独立评论》曾刊登熟悉热河和华北战略地理的丁文江教授所攥写的《假如我是张学良》一文明白地指出:“一旦热河有了军事行动,北京天津是万万守不了的。”“我们真正的防御、长期的战争,不在平津,而在热河。假如我是张学良,要预备积极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张家口,同时把重要的军实和北宁路车辆逐次的运到居庸关以北;只留一部分军队在山海关、秦皇岛、天津等处;在这些几处经过相当的抵抗以后,也预备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分别退至口外。现在驻在热河边界的军队应该从速进到朝阳、并且积极筹备朝阳、凌原,平原、承德各地间的运输。热河东南两部完全是山地,不但日本人的坦克重炮都不能使用,就是飞机也有许多危险。喜峰、古北、河南口三处都是天险,每处有一两万人防守,日本非有一倍以上的军力不能进攻。”“只要守得住热河,放弃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当局有必死的决心,充分的计划,热河是一定守得住的。”但其时据守热河的军阀汤玉麟是张学良的父执辈,拥兵自重,根本指挥不动,也不允许张学良部进入热河,甚至有降日倾向。蒋介石建议张学良迅速解决汤,但计划泄露,为避免大战之前先内讧,争取汤积极抵抗,张学良只能暂时将所部布置在热河外围以稳住汤,并派去张作相督战。一个多月以后,丁文江眼看热河布防失当,又撰写一文道:“热河部队只有四步军旅、六骑兵旅,合计不过二万支枪。朝阳、北原的守兵一共不及四千多支枪。日本如在锦州、义县进兵,该地防军就没有抵抗的能力!”“我们现在将二十旅兵力全放在冀察两省,而将热河交给汤玉麟去防守,这是什么战略?我不懂!”汪精卫对军队系统内部的过节不甚明暸,且与张本有中原大战的宿怨,另外当时东北根据地已失,华北局势未稳,大军开拔需要粮饷,汪不拨分文,却以此疑忌,一再逼迫张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战,显示其实际目的在于以东北军之牺牲赚取政治资本和舆论支持。调兵入热的问题本可以协商解决,最后却演成一场意气之争。1932年8月6日,汪精卫通电请求辞职,并逼张一同下野:“北平缓靖公署张主任汉卿勋鉴,溯兄去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十万里土地,陷于敌手,敌气益骄,延及淞沪,赖第十九军及第五路军奋起抵御,为我民族争生存,为我国家争人格,此本非常之事,非所望于兄。然亦冀兄之激发天良,有以自见。乃因循经年,未有建树,而寇氛益肆,热河告急,中央军队方事剿匪,溽暑作战,冒诸艰苦。然为安定内地,巩固后方防计,义无可辞。此外惟兄拥兵最多,军容最盛,而敌兵所扰,正在兄防地以内。故以实力言之,以地理之便利言之,抵抗敌人,兄在职一日,断非他人所能越俎。须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凡属族类,皆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当日第十九军及第五路军作战淞沪,实本斯义,岂有他求!及战事既酣,在中央固悉索敝赋,以供前方;而人民更裹粮景从,以助士气。今兄未闻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自一纸宣言捍御外侮以来,所责于财政部者,即筹五百万,至少先交两百万;所责于铁部者,即筹三百万;昨日则又以每月筹助热河三百万责之于行政院矣。当此民穷财尽之时,中央财政歇蹶万分,亦有耳目,兄宁不知!乃必以此相要挟,诚不解是何居心!无论中央无此财力,即令有之,在兄为实行抵抗以前,弟亦万不忍为浪掷!弟诚无似,不能搜刮民脂民膏,以餍兄一人之欲。使兄失望,于弟唯有引咎辞职,以谢兄一人,并以明无他。惟望兄亦以辞职以谢四万万国人,毋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则关内之中国幸甚!”张学良回复:“自九一八日本侵华以来,国家力谋团结御侮,汪先生如欲辞职,尽可明白向余表示,何必发表与事实不相符合之谈话?自日军侵犯东北以后,余毫无个人生命财产之观念,但因华北治安责任在身,未敢擅离职守,余为军人,负责统率大军,一切行动当不如汪先生自由也,余虽准备交卸,但一旦在职,不得不努力华北治安。”张学良嗣后引咎辞职,东北军将领和宋哲元等北方将领则联名愿与其共进退。汪精卫声言抗日,却在热河抗战前夕掀起政坛风波,蒋介石亦在日记中称其“不顾大体”。1933年2月22日日军协同满洲国伪军全面进攻热河,热河抗战爆发了。汤玉麟闻风立刻动员全军二百多辆军车,搬运鸦片私产,力求完脱。汤部溃不成军,日军仅以128名骑兵为先锋,轻取热河省会承德。3月7日,张学良上呈中央辞职:(节录)自东北沦陷之后,效命行间,妄冀待罪图功,勉求自赎,讵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下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学良虽粉身碎骨,亦无补于国家,无补于大局,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以示惩儆。3月10日,保定会议,张学良辞职照准。1933年3月,张学良因热河失陷,下野赴欧洲进行戒毒治疗,汪兆铭复出。折叠满洲国成立

满洲国皇帝溥仪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吞并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当时担任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谎称表示满洲本为满族的故土,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东北。11月10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月13日到达营口,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今长春),年号定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的公馆发表。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盟。3月9日,溥仪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仪式在新京举行,年号为“大同”(1934年3月1日改大满洲帝国,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康德)。1932年9月15日,日本与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

九一八事变简介(详细)

本文标题:九一八事变简介-九一八事变85周年事件简介及发生过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911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